《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

时间:2023-08-30 07:37:21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洪知秀洪肉肉”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供大家阅读。

《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

篇1:《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

《江间作四首其三]》阅读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7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北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15、从这首诗的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

16、对这首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首联描写的是西山赤壁地势险要,地处战略要冲,是一道天然屏障。

B、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表现出诗人对于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

C、尾联中的鱼竿客是隐者的形象,隐含着身在官场的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整首诗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

17、第三联中的拳、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5、五言律诗

16、C

17、拳形象地描摹出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退生动地表现了飞鸿在广阔天空的映衬下看似没有前移、反而后退的情状。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蕴含了作者不愿入仕的生活态度。

篇2:《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间作(其一)

潘大临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若何边?

【注】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早年应试不第。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诗中“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析。(4分)

(2)本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江流浩荡、山水相连的'优美画面。(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起笔便把视线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白色的水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很快便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诗人乘一叶扁舟迎着微风从流飘荡,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延绵不断直连武昌(鄂州)。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境界开阔。(2分,意思对即可)

(2)①颈联写日月高悬终古不变,而光阴则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时光易逝、功名未成的怅惋。(2分,意思对即可)②尾联写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表达了对苏轼、黄庭坚两位师友的怀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驾着船逆风而上,白色的水鸟在烟霭中出没翱翔。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连绵直到武昌。日月上悬终古不变,一去不返的是过去的时光。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

篇3:江间作诗歌阅读附答案

江间作四首诗歌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4 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1)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2)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传神所在。

参考答案::

17、“拳”和“退”(要点一:指出用得好的字)。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则是用拟人手法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沙滩上一片明亮,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天空是如此广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要点二:回归原句加以分析)。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篇4:江间作的诗歌阅读训练题

江间作的诗歌阅读训练题

江间作(其一)

潘大临[注]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若何边?

【注】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早年应试不第。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诗中“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析。(4分)

(2)本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14.

(1)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江流浩荡、山水相连的优美画面。(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起笔便把视线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白色的水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很快便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诗人乘一叶扁舟迎着微风从流飘荡,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延绵不断直连武昌(鄂州)。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境界开阔。(2分,意思对即可)

(2)①颈联写日月高悬终古不变,而光阴则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时光易逝、功名未成的怅惋。(2分,意思对即可)②尾联写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表达了对苏轼、黄庭坚两位师友的怀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篇5:江间作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江间作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只鸿雁正在振翼高飞,似在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驾船归来。

阅读及答案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赏析: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壳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 跋潘邠分老帖》。从上面所举的两首诗来看,他的确是出手不凡,本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充实。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是地思引,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多么景仰,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

本诗的三个特别地方。一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二,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

用“拳”字形象的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篇6:塞下曲其三 阅读答案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可见敌军大败,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5.谈谈作者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B项,分析不当。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战役迅捷有力。

15.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篇7:《梅花诗(其三)》阅读答案

(明)高启①

翠羽惊飞别树头, 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②醉风吹帽, 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 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 只道花神夜出游。

【注释】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擢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后作《上梁文》,被疑为歌颂罪臣张士诚,遂连坐腰斩。②骑驴客:此处用了孟浩然骑驴踏雪,寻梅揽胜的典故,指处境不佳的小官吏,后泛指诗人。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翠羽惊飞,用鸟的匆促离开对照梅花满地狼藉,更让人生出憔悴之感,其效果与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你香断有谁怜” 相似。

B.作者在颔联中运用典故,借“骑驴客”“放鸽人”的典故自况,表现出赏梅时文人的倜傥风度。

C.尾联“孤影”二字延续了前面的低徊情绪,但末句中作者幻想自己成为花神,夜游赏梅,情绪转为明快。

D.本诗中月、雪、梅相互辉映,在月色与白雪映衬下,更突显了梅独善其身的形象。

E.本诗色彩明丽、清晰,却乐景述哀情,让人读来心情沉重而不明朗。

2.请简要谈谈颈联是怎样写愁的?(6分)

参考答案

1.CE(选中两项5分,选对一项3分。C项作者并未幻想自己成为花神,而是将梅花花影视为花神,而且最后也并未将情感转为明快。E项中本诗并非色彩明丽清晰,而是灰暗朦胧)

2.该句情景交融,围绕“愁”字展开。以“淡月”“微云”“空山”“梦”等典型意象衬托愁的朦胧缥缈,用“流水”表现愁的连绵不绝,从而表达诗人的孤独凄凉之感。

篇8:江村杜甫阅读题答案

江村

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相关试题及答案

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

【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抒情。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总的来说是安闲的,为什么尾联转为凄清。要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需要扣住文本,还要联系作者身世。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但有,只要有。只要有老朋友的接济,就能过上安闲的日子,心愿已足,不复他求,由此可见生活的窘迫凄苦。为何这样?联系诗后注解,可知诗人漂泊他乡,经济窘迫。

(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诗眼是幽。颔联景物幽自在和谐,颈联人事幽闲适恬淡,尾联心情幽自得其乐。

(5)后人评价这首诗照应紧凑,结构严谨,试作具体分析。(4分)

答:照应:①后三联紧扣幽,②中间两联分别扣题目中的江村。

对仗:①中间两联对仗工整,②颔联除上下联对仗外,还当句自对,自去对自来,相亲对相近。

严谨:全诗由景物人情,结构严谨,天衣无缝。

(以上三点答对任意两点即给4分)

6.这首诗中的哪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幽字。诗的前三联紧扣幽字来描写物态人事,首联写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颔联写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颈联写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享受着难得的安闲悠然,首联幽字正是这种心境的体现。可谓一字经纬,统摄全篇。(意对即可)

7.有人说,诗的尾联所流露的情感似是欣喜实含悲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5分)

答:同意这种看法。环境优美,生活安定,得享天伦,拥有这些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来说,自然是欣喜和满足的。但是,这一切却是建立在亲友资助的基础上的,是不牢靠的,并且杜甫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怎会满足于独善其身。说微躯此外更何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语,自慰之词。所以说,这首诗的欣喜之音中透露着悲苦之调。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

(3)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3分)

(4)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

5、事事幽体现在哪里?请简要作答。(2分)

6.尾联两句,有人说是幸词,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作分析。(4分)

阅读答案:

1、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2)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3)【参考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

(4)【参考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

5.燕子自在飞,鸥鸟相亲近;老妻画棋盘,稚子作钓钩。(2分,各1分)

6.认同幸词,因为诗人在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安居的休闲栖身之所,物情幽静,人事幽趣,又有亲友古旧的资助,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和满足。认同苦情,因为诗人虽居悠闲之地,过着闲适的生活,但这毕竟依靠旧友的支助,但有不能保证必有,更何求正说明有所求,依人而活的一代诗宗,吐露的是悲酸的情感。(4分,观点1分,分析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阅读练习三:

1.这首诗的诗眼是 ; 诗中的二、三两联处处与 啮合照应。(2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幽;江村(题目)

【解析】颔联写景物之幽,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 颈联写人事之幽,棋局属村正承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评分标准2分,各1分。)

2.【答案】尾联表面上是喜兴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结尾处假设连着反问,但有不能保证必有,更何求正说明有所求。诗人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都谈不上了。所以结尾两句表达了依人而活的一代诗宗所吐露的悲酸之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此前 ,诗 人经过四年的流离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尚 未遭到战乱骚扰的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 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建成;饱尝颠沛流离 之苦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时值 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翠,一派恬静幽 雅的田园景象 。 诗人因之借《江村》诗题,放笔咏怀。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统领全篇。中间四句,紧紧扣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 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亲相近。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不仅美好夏景让人 陶醉,家中的恬静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 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 弥觉可爱。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隐含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 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 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一旦分禄赐米不存在了,一切就都谈不到了 。所以, 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 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 然后,在结句上,以此外更何求一句,承合 事事幽,收煞了一篇主题。

《江村》一诗,在艺术处理上,也有独特之处。 一是复字不犯复。首联的两句中,江字、村 字都出现过两次。按一般律诗的要求,颔、颈两联同 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散行的句子,要求虽不那 么严格,但也应该尽可能避复字。这里用一对复字反 有一种轻快俊逸的感觉,并不觉得是犯复了。这情况, 很象律句中的拗救,拗句就要用拗句来救正,复字也 要用复字来弥补。况且,第二句又安下了另外两个叠 字 事事 ,这样一来,头两句诗在读起来的时候, 就完全没有支撑之感了。

二是全诗前后照应紧凑 。梁上燕 属村, 水中鸥属江;棋局正承长夏,钓钩 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两 自 字,两相字,当句自对; 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 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畅。颈联两句皆以朴直的语气, 最能表达夫妻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的意境。 三是结句,忽转凄婉,是杜甫咏怀诗一贯的特色。

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做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 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这首诗本是写闲 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 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怅然之感。前人谓杜诗沉郁,就在此处。

篇9:《越女词(其三)》阅读题答案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8.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析。(6分)

9.“佯羞”的意思是“假装害羞”呢,还是“因害羞而假装采莲”或别的'意思?试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5分)

小学爱国的优美诗句摘抄

朗朗上口的名人励志诗句

含有爱国之情的诗句

表示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体现爱国的古诗句

高中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学习

写爱国情怀的古诗词

爱国的诗句古诗介绍

《任光禄竹溪记》文言文练习题

写爱国的诗句有哪些

《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
《《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恤民情怀的诗句2022-12-23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方法2022-08-23

形容爱国精神的诗句2023-01-10

对苗圃复合种植模式初探论文2023-08-03

表达感恩之情的诗句2022-04-30

爱国的经典古诗句2023-06-06

表达了爱国情怀的诗句2023-10-22

爱国古诗句2023-08-26

形容爱国的古诗句2023-09-10

古诗鉴赏形象考查答题方法和技巧2023-05-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