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2-05-07 12:57:3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整理9篇))由网友“boncake收割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篇1:《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请对首联中的“惊”字作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惊”,惊讶,惊喜。“马亦惊”暗示了诗人对漫山雪景的惊喜,烘托出雪后的一片银色世界。起笔不凡,给人强烈的印象。同时引出下句“我先行”,表现了诗人因惊喜而欲先赏为快的心情。(5分)

2.表现诗人对雪景的热爱之情和其保持高洁品性、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热爱雪景,诗人决不允许牛羊践踏,还欣赏着鸦雀弄晴的可人,甚而愿留宿寺中倾听“摧檐泻竹声”,在被贬之地依然能有这样欣赏自然造化之美的心境,足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6分)

参考译文

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马儿惊异忽然间换了世界,我连忙乘兴踏雪去游乾明寺,将木屐的齿痕一一印上石阶。隆冬之季东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月光与雪色交相辉映,使这不夜城光明总似白天。不能容许牛羊来践踏至洁的银雪,却喜欢喳喳欢鸣弄晴的鸦雀。我还要携着被褥在僧床留宿,好倾听融雪时摧檐泻竹的音乐。

简析: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篇写作者雪后游乾明寺并在寺中留宿的'情景。首联写雪后山光耀眼的奇异感受和诗人至乾明寺赏雪的快意。颔联绘寺中雪景,表示对寺院有此美景的惊叹和爱赏。颈联表白诗人对至洁的白雪的呵护,以及雪后初晴,鸟雀欢鸣充满生机的景象带给诗人的喜悦心情。尾联写作者留连不返,寄宿僧榻,且待卧听融雪之声的情景。全诗辞情明快,反映了虽在贬斥之中、处境艰危,但诗人热爱美好事物、热爱生活的情趣依然并不消减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以写景生动见长。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颔联写寺中雪景。岑参即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苏诗“风花意境相仿。”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说“云月长临不夜城”。

颈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热爱,苏轼《西江月》:“可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未许”句,用法与此相同,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践踏,破坏她的纯洁。“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雀戏弄于千树万树梨花间,尤其可人。

尾联写“遂宿”。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

此诗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徉“俗”、“拙”、“不成语”。(《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写景很形象,如同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二是感情真挚,特别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热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态度仍然是积极的,并不以个人的遭遇介怀。

篇2:关于雪的诗句——《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篇3:关于雪的诗句——《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1081年(元丰四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吾方种麦东坡,得此固我所喜。但舍外无薪米者,亦为之耿耿不寐,悲夫!”苏轼写了好几篇咏雪的诗词,诗如《次韵陈四雪中赏梅》,词如《满江红·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该篇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以写景生动见长。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写山光,真写得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颔联写寺中雪景。风花指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春苑,皇帝宫苑,历朝多有,尉迟偓《中朝故事》:“长春宫,园林繁茂,花木无所不有,芳菲长如三春节。”不夜城,据《太平寰宇记》载,登州文登县有不夜城,因日出于东,故以不夜为名。一般也用来形容灯火通明的城市,这里指雪光映照,有如白昼。长春苑、不夜城皆指乾明寺。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说“云月长临不夜城”。

颈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热爱,苏轼《西江月》:“可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未许”句,用法与此相同,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践踏,破坏她的纯洁。“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雀戏弄于千树万树梨花间,尤其可人。

尾联写“遂宿”。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

此诗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决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徉“俗”、“拙”、“不成语”。(《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写景很形象,如同让读者也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二是感情真挚,特别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热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态度仍然是积极的,并不以个人的遭遇介怀。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篇4: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的意思,雪后到乾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的意思,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赏析 -诗词大全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作者:苏轼  朝代: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篇5:雪后到乾明寺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褐,待听摧檐泻竹声。

【注】本诗写干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8.请对首联中的惊字作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惊,惊讶,惊喜。马亦惊暗示了诗人对漫山雪景的惊喜,烘托出雪后的一片银色世界。起笔不凡,给人强烈的印象。同时引出下句我先行,表现了诗人因惊喜而欲先赏为快的心情。(5分)

9.表现诗人对雪景的热爱之情和其保持高洁品性、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热爱雪景,诗人决不允许牛羊践踏,还欣赏着鸦雀弄晴的可人,甚而愿留宿寺中倾听摧檐泻竹声,在被贬之地依然能有这样欣赏自然造化之美的心境,足见其乐观的人生态度。(6分)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生动见长。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第一句即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颔联写寺中雪景。岑参即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苏诗风花意境相仿。出句写乾明寺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说云月长临不夜城。

颈联抒发诗人对雪景的热爱,苏轼《西江月》:可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未许句,用法与此相同,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践踏,破坏她的纯洁。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雀戏弄于千树万树梨花间,尤其可人。

尾联写遂宿。前句写留宿乾明寺,后句申说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

此诗算不上苏轼咏雪诗的最上乘,但也不像纪昀所批评的那徉俗、拙、不成语。(《纪评苏诗》卷二十一)这首诗少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写景很形象,如同置身于这一银色世界一样。二是感情真挚,特别是后四句,充分抒发了他对这一至净至洁的雪景的热爱,反映出他的生活情趣。由此表现出,他即使在被贬的地方,生活态度仍然是积极的,并不以个人的遭遇介怀。

篇6:《秋宿虎丘寺》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舜钦①

生事飘然付一舟,吴山萧寺且淹留。

白云已有终身约,醁酒聊驱万古愁。

峡束苍渊深贮月,崖排红树巧装秋。

徘徊欲出向城市,引领烟萝②还自羞。

【注】①庆历八年秋,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因故未能赴任,因游虎丘以解愁闷,但时时心系庙堂。②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之地,借指幽居或修真之处。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结合表现手法进行赏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颈联“束、排”二字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奇妙的想象,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描写出一幅绚丽的景象。(1分)峡谷“束”了河流,让它成为深潭,然后把月亮深深地贮藏在潭中,想象奇特。(2分)而那崖头也似乎不甘寂寞,把那红树一字排开,巧妙地装点着秋色,画面绚丽无比。(2分)

2.①对“生事飘然”、无法把握命运的无奈。②对享受山林之美的隐逸生活的'向往。③心系庙堂,不甘隐居,自感羞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此诗感叹身世浮沉,人生飘零。前四句透露出无奈的归隐之意和罢官之后的苦闷心情。这一切时时折磨着苏氏人在江湖,魂系庙堂的诗心。后半部分写景句,老辣壮美,虎虎生气。结尾借自惭而自己安慰。落寞的灵魂,无言的伤感!

篇7:游庐山宿栖贤寺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游庐山宿栖贤寺字词解释:无

篇8:游庐山宿栖贤寺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游庐山宿栖贤寺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国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王安国游庐山夜宿栖贤寺感怀所作。

原文:

篇9:游庐山宿栖贤寺翻译赏析阅读答案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唐诗赏析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黄巢题菊花古诗带拼音版

唐诗摘选赏析

介绍湖南导游词合集

含夏字的唐诗佳句及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徐霞客游记游茈碧湖日记的原文及翻译

西安大雁塔的导游词

西安大雁塔导游词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整理9篇)】相关文章:

小学《唐诗》赏析2022-08-12

冬日归旧山 赏析2022-07-30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阅读答案2023-05-24

西江月平山堂,西江月平山堂苏轼,西江月平山堂的意思,西江月平山堂2022-11-21

冬日归旧山原文及赏析2023-01-04

牡丹芳 白居易2022-07-07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翻译赏析2023-07-17

西安大雁塔600字作文2023-02-07

宋代描写秋天的诗句2022-07-08

洪州送僧游福建,洪州送僧游福建韦庄,洪州送僧游福建的意思,洪州送僧游福建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