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芳·红杏了》翻译赏析(通用10篇)由网友“咯个”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占春芳·红杏了》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占春芳·红杏了》翻译赏析
《占春芳·红杏了》翻译赏析
《占春芳·红杏了》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前言】
《占春芳·红杏了》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袒露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
【注释】
⑴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⑵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
⑶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⑷兰麝(shè):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黄庭坚《寄陈适用》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韦庄《天仙子》词:“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两者都说的是妇女所佩饰物上散发出的香气。
⑸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⑹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醾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⑺“只忧”二句:只担心悠扬的笛声把梨花吹落了;否则,没有别人,只有那宁王。宁王,谓开国受军之王。《杨太真外传》载:“妃子无何,窃宁王紫玉笛吹。张祜诗云:‘梨花净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
【翻译】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赏析】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醾的韵味。酒、佳人与酴醾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醾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篇2:苏轼古诗《占春芳・红杏了》赏析
占春芳・红杏了
宋代:苏轼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译文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注释
⑴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⑵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
⑶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⑷兰麝(shè):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黄庭坚《寄陈适用》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韦庄《天仙子》词:“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两者都说的是妇女所佩饰物上散发出的香气。
⑸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⑹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⑺“只忧”二句:只担心悠扬的笛声把梨花吹落了;否则,没有别人,只有那宁王。宁王,谓开国受军之王。《杨太真外传》载:“妃子无何,窃宁王紫玉笛吹。张祜诗云:‘梨花净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
赏析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的韵味。酒、佳人与酴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1.东坡苏轼古诗赏析
2.苏轼的古诗《赠刘景文》赏析
3.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
4.苏轼怀旧的古诗
5.关于苏轼写过的古诗
6.关于竹子的古诗苏轼
7.古诗苏轼的《少年游》
8.苏轼写的经典古诗
9.关于苏轼写的古诗
10.海棠古诗的配图苏轼
篇3:占春芳
作者:苏轼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
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
对酒莫相忘。
似佳人、兼合明光。
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占春芳拼音:
hóng xìng le ,yāo táo jìn ,dú zì zhàn chūn fāng 。
bú bǐ rén jiān lán shè ,zì rán tòu gǔ shēng xiāng 。
duì jiǔ mò xiàng wàng 。
sì jiā rén 、jiān hé míng guāng 。
zhī yōu zhǎng dí chuī huā luò ,chú shì níng wáng 。
占春芳翻译:
红杏花开过了,娇艳的桃花凋谢了,梨花独自暮春开放,兰草麝香怎能和梨花相比呢?梨花的香气自然飘来深深的像从骨子里沁出。
饮酒赏花,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兼有荼蘼花般的香艳,梨花啊!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
占春芳字词解释:
⑴占春芳:词牌名。《万树词律》卷四注云:“此体他无作者,想因第三句为题名。”《词式》卷二:“苏轼咏杏花,制此调。”
⑵红杏了:红杏花开过了。
⑶夭桃尽:娇艳的桃花凋谢了。《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⑷兰麝(shè):兰草与麝香,即大自然生成的兰草香和人工制成的麝香。黄庭坚《寄陈适用》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韦庄《天仙子》词:“醺醺酒气麝兰和。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两者都说的是妇女所佩饰物上散发出的香气。
⑸透骨:从骨子里沁出,极言深刻。
⑹兼合明光:占尽酒和花般的酴的香艳。以颜色似之,故名。
⑺“只忧”二句:只担心悠扬的笛声把梨花吹落了;否则,没有别人,只有那宁王。宁王,谓开国受军之王。《杨太真外传》载:“妃子无何,窃宁王紫玉笛吹。张祜诗云:‘梨花净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
占春芳背景:
这首《占春芳》,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末到四月初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
占春芳赏析:
与咏梅花、咏海棠一样,苏轼以梨花自况,袒露他贬居黄州后心胸仍像洁白梨花那种旷达情怀。
上片,以反衬手法,从视角上写梨花的品格。“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开头三句,以“红杏”开过了,“夭桃”谢“尽”了来衬托梨花盛开状态,交代梨花独放的暮春季节。“独”字一用,宛有万花皆离我独笑的孤姿;“占春芳”再无他花,只有此花独为大地占尽春芳,显示高洁。以红衬白,个性鲜明。“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从嗅觉上和心态上,以反衬之笔,写梨花的自然清香和沁人脾的魅力。兰草与麝香本是花中之王和香中之首,在此与梨花相比,自然逊色多了。但他并未贬低兰麝。然而,作者巧妙地指出:兰麝怎能和“自然透骨生香”的梨花相比,进一步突出了梨花的名贵地位和观赏价值。这为下片写人埋下了隐示性的一笔。
下片,运用了正喻手法,写包括作者在内的游黄州、武昌的'友人梨花般的品格。“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突出他们饮酒赏花,酒花香醉的谐谑情景。“对酒莫相忘”为领颔句,领取串连下文。喝上了酒,就会忆起这酒似歌妓“佳人”的姿色;还兼有或占尽那似酒似花的、“无花香自远”的“明光”酴的韵味。酒、佳人与酴的联系是从白色与麝香般的气味为媒体的。紧接着两句点题:“只忧长笛吹花落,除了宁王。”由上的写物而隐喻到写人,让人留恋的红杏、夭桃最后凋谢了,但最担心的是梨花,不要因时令之笛吹落;否则,担心的便是开国受命之宁王。很显然,作者以此隐寓着贤明的神宗,能否像宁王那样,不要吹落他这“梨花”。
全词笔法奇特,博喻成堆。先是以“红杏”、“夭桃”红色和凋谢反喻梨之白花和盛貌;继而以兰麝的兰黑色和沉香来正喻梨花般的白花和透骨的本质;再以上片的花物来喻隐下片的人事;下片又以酴般的酒、花与忆想中的“佳人”相喻,且三者融为一体,互得益彰。最后,借花抒发花与宁王息息相关的命运,来影射宋朝皇帝是否爱惜孤洁梨花般的贬臣东坡;何况苏东坡早是“酴酴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的齐安花了。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1-3]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v(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篇4:占春芳,占春芳苏轼,占春芳的意思,占春芳赏析
占春芳,占春芳苏轼,占春芳的意思,占春芳赏析 -诗词大全
占春芳作者:苏轼 朝代: 体裁:词 红杏了,夭桃尽,独自占春芳。不比人间兰麝,自然透骨生香。对酒莫相忘。似佳人、兼合明光。只忧长笛吹花落,除是宁王。
篇5:牡丹芳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翻译
牡丹香,牡丹香。黄金色的花蕊与红玉般的花瓣一同绽放,千片红色花瓣就像天边的云霞一样烂漫,上百红花挂在枝头就像灯烛般明耀。照映着地面就像刚刚打开的红锦缎一样,在风中没有结出兰麝囊。(与牡丹一对比)仙人的花树也显得单调无色,王母娘娘的桃花则是又小又无香。花上残留的露水轻盈使牡丹泛起紫色的艳光,(牡丹)在朝阳的照耀下泛着红光。红色和紫色深深浅浅交相辉映正面和反面万种形态在俯仰间依次显露出来。衬着绿叶多情的隐藏娇羞的面容,无力地卧在花丛中像美人带着醉妆。(牡丹如美人一般)时而带着低低地娇笑好像掩起了口,时而凝神思量埋怨情人如同断肠。牡丹你的芳姿和高贵的色彩一定是奇绝的,其他的杂卉乱花都不能相比,石竹花金钱花何其细碎,芙蓉花芍药花实在寻常。于是王公贵族和官卿士子,每日来游赏牡丹的冠盖拥挤相望。矮车软辇的是高贵的公主,香衫宝马的是豪门公子。卫公宅静静地闭起北院,西明寺深开了北廊,游戏的双飞蝶看人日久,黄莺的残啼一声春日还长。一起发愁花期将过,依然张着帐幕垂下阴凉。花开花落共二十日,一城的人都为它痴狂,三代的文人争相称颂,人心重视外貌的华丽不重视内质,重视外貌的华丽一直到牡丹,它是由有来的并非今天独有。元和天子心忧农桑,怜悯治下百姓感动上天使上天降下吉祥。去年的好稻谷生出九个穗,可田中冷清没有人去。今年的好稻谷分出两穗,君王的心独自高兴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可曾叹息。我希望暂时有造物主一样的魔力,减少一些牡丹妖艳的颜色。稍稍的改减一些卿士的爱花心,让他们和我们君王一样心忧农业。
赏析
在诗犹如一幅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把牡丹的丰姿神韵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唐人吟咏牡丹诗歌的语言,以浅切、流畅为主,象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甜。”(袁枚)他的《买花》诗以“欲见之者易谕(白居易)为目的,写的平易近人。”其他诗人牡丹诗的语言也都表现了这一特点。如令狐楚有首《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语言简朴,明白如话,爱花之情,离开长安这牡丹花都前往东都洛阳的惜别之意溢出诗外。刘禹锡也写了一首《和令狐楚公别牡丹》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同样是浅切流畅,话别之中含有深深的蔚藉。两首诗合在一起读,如话家常一般,却又含有深情,运用白描手法创造出一个情深词显的优美境界。正因为这种语言浅切流畅的特点,才使诗人较多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出一幅生气盎然的图画,含不尽之意于诗外。徐凝有首《牡丹》诗: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中有典故,有想象,有夸张,有拟人,但诗的语言又是十分流畅、生动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借助白描手法,天然之中见真谆,发人清新之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浅切流畅的语言,使诗歌易唱、易记,便于流传。盛唐诗人李正封有两句描写牡丹的诗:“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色。”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句,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都把牡丹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但是流传至今,李正封的诗句被后人简化为“国色天香”,而刘禹锡的诗句却完整地为人们传咏,这个例证生动地说明浅显、流畅的诗句,更利于流传和让人接受。
唐人吟咏长安牡丹的诗歌,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唐以后描写牡丹的作品日见繁多,引起了历代作家对牡丹极大推崇,成为我国咏物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还发展到别的艺术领域,当词兴盛起来,宋朝前后的牡丹也成为词的吟咏对象。再往后的曲、戏剧、小说等文艺体裁也都出现一些描写牡丹的作品,同时还产生了许多趣闻、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等。唐人吟咏牡丹诗歌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加深和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牡丹的喜爱。
篇6: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赏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赏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前言】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翻译】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赏析】
这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词的起笔与词题好似无关,但却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远势”。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从所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情形推测,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而安闲,但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
词上阕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问过渡,渐渐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何逊(约480—520)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情辞宛转、意味隽美,深为唐宋诗人杜甫和黄庭坚所赞赏。梁代天监(梁武帝年号,502—519)年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仿惶,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情附着所致。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清照用何逊之事,又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
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习径、而是笔端充满丰富的情感,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
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想象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因缺乏必要的线索而无法详考,但从词中所描述的冷清寂寞“无人到”的环境和表现凋残迟暮“难言”的感伤情绪来看,它应是清照遭到家庭变故后的作品。这种变故使清照的词作具有凄凉悲苦的情调。因而在咏残梅的词里,不难发现作者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与境谐、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难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咏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语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表情细腻,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持征,最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这首《满庭芳》不仅是《漱玉词》中的佳作,也应是宋人咏物的佳作之一。
篇7:《春夜》翻译赏析
《春夜》翻译赏析
春夜
虞世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注释:
“裴回”,即徘徊。
①苑:畜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和贵族打猎游玩的风景园林。 ②侵夜:傍晚,天渐昏黑。
译文:
春天的林苑里,月自天穹缓缓移动,而竹林掩映下的厅堂在夜色中打开了。喧闹声惊起林间宿鸟,掠过林子穿飞而去,而花香则隔着春水远远地送将过来。
简析:
这首五绝是说,春日傍晚,苑囿里优美的景色,吸引了皎洁的明月不愿离去而在夜空徘徊,竹林围绕的厅堂敞开着门,宴请宾客;受惊的鸟群飞越树林,轻风隔水吹来阵阵花香。宛如一幅春夜图,有明月、飞鸟、轻风、流水、花香,烘托出春夜景色迷人。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于外界的.偶然事件及瞬间美的敏感性,技巧非常高明。
作者简介: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篇8:满庭芳·小阁藏春原文翻译赏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赏析:
这是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小阁藏春”一句“先盘远势”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在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一系列的物质景致说明,抒情女主人公生活在上层社会,富贵安闲,但环境中也透出一股异样的冷清寂静。“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接着由赏梅联想到南朝诗人何逊恋梅之事,词意开始向借物抒情方面过渡,渐渐接近作者主旨。何逊,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情辞宛转,诗意隽美,深为后来的诗人杜甫和黄庭坚等赏识。梁代天监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诗(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有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徬徨,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的心情附着所致。按清照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如今在寂寥环境独自面对梅花,清照亦产生了“何逊在扬州”般的寂寞与苦闷。
词人联系个人身世之感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想象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后所作的,具有特别凄凉悲咽的情调。即使在这样的咏物词中,也寄寓着作者不幸的身世之感。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在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
篇9:满庭芳·小阁藏春原文翻译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及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赏析:
这是李清照的咏梅词之一,后人曾补题为“残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写个人情思;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词的起笔与词题好似无关,但却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前人称这种写法为“先盘远势”。作者首先写出了她住处的寂寞无聊:“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小阁”即小小的闺阁,这是妇女的内寝,“闲窗”即表示内外都是闲静的。“藏”与“锁”互文见义。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气的白昼,恰恰被藏锁在这狭小而闲静的圈子里。唐宋时富贵之家的内寝往往有厅堂相连结。小阁设画堂里侧。春光和白昼俱藏锁住了,暗示这里并未感到它们的存在,因而画堂显得特别深幽。“深幽”极言其堂之狭长、暗淡、静阒。作者已习惯这种环境,似乎还满意于它的深幽。古人爱尚雅洁者都喜焚香。篆香是一种中古时期的高级盘香。它的烧尽,表示整日的时光已经流逝,而日影移上帘箔即说明黄昏将近。从所描述的小阁、闲窗、画堂、篆香、帘箔等情形推测,抒情女主人公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中的妇女,富贵而安闲,但环境的异常冷清寂寞也透露了其生活不幸的消息。“手种江梅渐好”是词意的转折,开始进入咏物。黄昏临近之时,女主人公于室外见到亲手种植的江梅,忽然产生一种欣慰。它的“渐好”能给种树人以安慰;欣赏“手种江梅”,又会有许多往事的联想,因而没有必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了。除了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之外,似乎心情慵倦,于应赏玩的景物都失去了兴致。词上阕的结尾,由赏梅联想到南朝文人何逊迷恋梅花的事,使词情的发展向借物抒情的方问过渡,渐渐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何逊(约480—520)是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情辞宛转、意味隽美,深为唐宋诗人杜甫和黄庭坚所赞赏。梁代天监(梁武帝年号,502—519)年间,他曾为建安王萧伟的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有咏梅的佳篇《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亦作《咏早梅》)。清人江昉刻本《何水部集》于此诗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仿惶,终日不能去。”何逊对梅花的一片痴情,是其寂寞苦闷情附着所致。杜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清照用何逊之事,又兼用杜诗句意;按她的理解,何逊在扬州是寂寥的。她在寂寞的环境里面对梅花,遂与何逊身世有某些共鸣之感。词人善于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态、敷衍故实的习径、而是笔端充满丰富的情感,联系个人身世,抒发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从来知韵胜”,是她给予梅花整体的赞语。“韵”是风韵、神韵,是形态与品格美的结合。梅花是当得起“韵胜”的,词人肯定了这一点之后,却不再多说,转笔来写它的不幸,发现它零落后别有一番格调意趣。“藉”与“揉”也是互文见义,有践踏摧损之意。梅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因而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这是花的命运。由落梅的命运,作者产生各种联想词意呈现很曲折的状态。由落梅联想到古曲《梅花落》,是虚写,以此表现落梅引起作者个人的感伤情绪,造成一团“浓愁”而难以排解。但作者又试图进行自我排解,词情为之一变。梅花的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说明其飘谢凋零,丰韵不存。这本应使人产生春恨,迁恨于春日风雨的无情。但词人以为最好还是“莫恨”,“须信道、扫迹情留。”“扫迹”即踪迹扫尽,难以寻觅。“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是补足“情留”之意。“难言处”是对下阕所表达的复杂情感的概括,似乎还有与作者身世的双关的含意。想象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显示出梅的俊俏风流,应是它扫迹后留下的一点情意。也许明年它又会重开,并带来春的信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格调意趣的高雅,使全词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人生存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关于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因缺乏必要的线索而无法详考,但从词中所描述的冷清寂寞“无人到”的环境和表现凋残迟暮“难言”的感伤情绪来看,它应是清照遭到家庭变故后的作品。这种变故使清照的词作具有凄凉悲苦的情调。因而在咏残梅的词里,不难发现作者借物咏怀,暗寓了身世之感,其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厚,达到了意与境谐、情景交融的程度,故难辨它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还是咏物了。它和清照那些抒写离别相思和悲苦情绪的作品一样,词语轻巧尖新,词意深婉曲折,表情细腻,音调低沉谐美,富于女性美的持征,最能体现其基本的艺术特色。这首《满庭芳》不仅是《漱玉词》中的佳作,也应是宋人咏物的佳作之一。
篇10:《满庭芳·蜗角虚名》翻译赏析
《满庭芳·蜗角虚名》翻译赏析
《满庭芳·蜗角虚名》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前言】
《满庭芳·蜗角虚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尽情地展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词人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全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情理交融,肆意不羁,用语率真自然,风格奔放舒卷。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⑵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其微小。《庄子·则阳》谓在蜗之左角的触氏与右角的蛮氏,两簇常为争地而战。
⑶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
⑷些子:一点儿。
⑸“百年里”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浑:整个儿,全部。
⑹“能几许”三句:意谓计算下来,一生中日子有一半是被忧愁风雨干扰。
⑺“苔茵”两句:以青苔为褥席铺展,把白云当帐幕高张。
【翻译】
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赏析】
严羽讥弹宋人“以议论为诗”,有一定道理,苏轼就好在诗词里发议论。但是他多数作品能作到情景并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骂。这首词就是以议论为主的典型例子。其实,看词主要不是看是否议论,而是看议论得好不好。这首词议论得很好,胜过读一篇议论文。
此词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以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面笔锋一转,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
称这首词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东坡写此词时,大约也是经历了乌台诗案、谪居黄州的众多坎坷,因而大有退避之心。此词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词人在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 范文芳.
★ 范文芳
★ 描写春天的古诗
【《占春芳·红杏了》翻译赏析(通用10篇)】相关文章:
描写春天季节的古诗有哪些2022-12-24
文言句式 备课资料(高三必修五)2022-10-28
高二语文近体诗教案2022-04-30
春天诗句唯美篇2023-05-22
王维唐诗《山居秋暝》赏析2024-02-01
高考古诗鉴赏应试指南2022-11-04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下)(高三备课资料)2023-05-07
带有诗词的评语2023-09-14
山居秋暝赏析2023-03-12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