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时间:2024-01-23 07:42:54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精选9篇)由网友“hkorang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1:《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①山东佥事。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②之余,闾阎(yán)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注释】①擢:提拔。 ②兵燹:战祸。

6.下列句中的“而”与“事理而民不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拔山倒树而来 B.人不知而不愠

C.言和而色夷 D.委而去之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17教育网]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永平战祸之后,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 惑: ②春具揭辩 具:

③闾阎困敝,闾阎: ④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 逆:

9.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②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6.(2分)D 7.(2分)B

8.(4分)①被迷惑 ②写出(拿出) ③街巷,此处借代百姓(不写出借代义也正确) ④迎 9.(4分)①第二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 ②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职分的。

篇2:《明史-张春传》阅读答案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①山东佥事。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②之余,闾阎(yán)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注释】①擢:提拔。 ②兵燹:战祸。

6.下列句中的'“而”与“事理而民不病”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拔山倒树而来 B.人不知而不愠

C.言和而色夷 D.委而去之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17教育网]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永平战祸之后,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 惑: ②春具揭辩 具:

③闾阎困敝,闾阎: ④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 逆:

9.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②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6.(2分)D 7.(2分)B

8.(4分)①被迷惑 ②写出(拿出) ③街巷,此处借代百姓(不写出借代义也正确) ④迎 9.(4分)①第二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 ②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职分的。

篇3:《明史-张春传》阅读答案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理而民不病病:困苦。 B.春等责数之数:屡次。

C.春具揭辩具:写。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逆: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3分)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④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参考答案:

4.(3分)B(数:责备,列举罪状)

5.(3分)C(③说明张春的军事谋略很受赞赏,④是说张春的官职变迁情况)

6.(3分)B(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王在晋劾春嗜杀”之后)

7.(10分)(1)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且尽自己的职分的。(译出大意给2分;“济”“区区”“所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服”“故”“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篇4:《明史张振德传》阅读答案

《明史张振德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谥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明史卷290列传第178》)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配之 论:评定、衡量。

B.裂其牍 牍:礼物。

C.皆抗节死 抗:坚持。

D.贼复薄城 薄:迫近,进攻。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例如:“时振德兼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也的事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

②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答案:

4.B(牍:文书)

5.C(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是“瞻”的工具,《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以知道。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6.A(B并非“赶赴长宁乡试”,而是“赶赴成都”;C徐大礼是去接张振德,不是去守兴文,张振德也没有接受;D给剑给妻子,然后说“若辈死此,吾死堂前”,是为了表示不投降不受辱之意,没有“说拼死保护他们”。)

7.①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绑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臣奉行职责没有功绩,不能杀敌,只有一死表明心迹。”(“乃”于是;“北向”名词做状语;“无状”一词多义,这里指“没有功绩”,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看出;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

②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绑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赴敌的样子,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生”一词多义,此处解作“生前”或“活着”都可以;“骇愕”惊愕的样子;“罗拜”环围而拜,三个关键词各1分,句意2分)

文言翻译: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父张情,叔祖父张意,都是进士。张情做福建副使,张意做山东副使。张振德由选贡生授官四川兴文知县。此县过去是九丝蛮的地界,万历初年才建起几尺高的土城墙,居民不到千户。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反叛图谋,暗中勾结奸人,抢掠别人子女去贩卖。张振德逮捕了奸人,判处他们充军,招还三百多个被掳掠的人。奢崇明拿出两千两银子贿赂张振德,张振德愤怒地拒绝了并撕碎了他的文书。

天启元年,张振德正赶赴成都参加乡试,奢崇明的部将樊龙却杀了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人。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都坚持节操而死,贼兵于是占领了重庆。当时张振德兼代理管辖长宁,离贼兵远一点,他的随从打算逃到长宁去。张振德说:“坚守兴文,是正事。”急忙跑进城里。长宁主簿徐大礼与张振德要好,派骑兵来迎接他,他推辞了。他指挥乡兵与敌人作战,抵挡不住敌兵,退入城中集合居民坚守。恰遇大风暴雨,贼兵捣毁土城而攻入城里。张振德命令妻子钱氏和两个女儿手持一剑坐在后堂,说:“你们就死在这里,我死在前堂。”他于是取出两个印系在肘后,向着北方拜道:“臣奉职无功,不能杀敌,惟有一死表明心迹。”他的妻子和女儿举剑自杀。于是他命令家人点火,火盛后举剑自刭。一门有十二个人共同赴死。贼兵来到火前,见张振德面色如生前,左手上系着大印,右手握刀,神情愤怒如赴敌之状,都惊愕失色,环围而拜然后离去。皇帝知道这件事,赐予祭奠并安葬,追赠他为光禄卿,谥号烈愍。敕令主管部门为他建立祠庙祭祀,让他家世代荫庇作锦衣千户。

张振德死后,兴文知县教谕刘希文代理县里事务。刚半年,贼兵又来攻城,他誓死不离开。其妻白氏亦慷慨表示愿意同死。城被攻破后,夫归两骂贼,共同赴死。

徐大礼镇守长宁,城也被攻陷。徐大礼说:“我不可有负张公。”一家四口服毒自杀。被追赠为重庆同知,世代受荫代作百户。

篇5:《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

1.[甲]段文字作者是___朝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弗之怠( )

(2)名读书之斋(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者六七始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两文后,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元末明初 宋濂

2.(1)懈怠,放松(2)命名,给……起名(3)同“肢”,肢体(4)爱好

3.(1)抄录完毕,跑着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

4.余/因得/遍观群书。

5.(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6.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从宋濂和张溥就可以看出,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勤奋程度和专心程度,只有刻苦勤奋、持之以恒、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成。(意对即可)

篇6: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

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

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

篇7:明史·张问达传阅读答案

明史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篇8:明史·张问达传阅读答案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参考答案

4.【答案】B

5.【答案】C。(弄混了“殿试”与“典试”,典试,主持考试。)

6.【答案】A(原文是“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没有上报给皇帝)

7.【答案】

(1)翻译: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

5分:采分点“赀”(钱财、财货)、“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辄”(总是,表强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2)翻译: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5分:采分点“秩满”(官吏任期届满)、“至是”(到这时)“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不久,巡视厂库。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剥夺张问达的官职。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不久,张问达去世。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张问达家由此破产。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篇9:明史张学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明史张学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

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果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果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果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5分)

参考答案

1.D(原文标点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呆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2.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3.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4.(1)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得分点:卓荦倜傥识器见各1分,句意1分)

(2)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

阅读如何理清要点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这类的题目通常不难,先看选项凭自己的感觉圈出一些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认真对照原文即可。关键是要认真读题找出关键词到底是让你找“符合”还是“不符合”的;如果是让你找某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选项中叙述正确但是并不是讲其含义的内容,并把它排除掉;

如果说是让你找适合选文的标题的话,先从首尾两段入手,找出关键的内容,确定某几个选项,再从剩下来的内容中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最后一题大部分是概括类的,只要逐段逐段地找出关键语句最后再依据题目条件进行删改概括整合即可;

不过也有可能会出对某某下个定义的题型,也不要怕,抓住ABC,即A是B的C,例如对文章中的年夜饭下个定义,A就是年夜饭,B就是文章中概括出来的年夜饭特点,C就是年夜饭的本质,那么答案就是:年夜饭是一种在农历除夕家人一起吃的一顿团圆饭。这样就很清晰明了。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国际幸福日作文

令人敬佩的英雄主题作文

明史罗伦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参考

《明史·周尚文传》阅读答案

明史刘炜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明史王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海瑞传》节选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明史·徐恪传阅读答案

《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明史·张春传》阅读及答案参考(精选9篇)】相关文章:

明史?郭子兴传阅读答案2022-12-30

《明史·陈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8-12

明史·丘福、李远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9-13

《明史·马文升传》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8-19

《明史孔镛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6-21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2024-02-13

明史徐有贞传文言文翻译2023-02-28

《明史熊鼎传》阅读及答案参考2022-07-28

《明史马森传》原文及译文解析2024-01-03

《明史·花云传》文言文翻译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