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

时间:2023-11-08 07:46: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共6篇)由网友“碧空灵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欢迎参阅。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

篇1:张伯行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张伯行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行河,疏荐堪理河务。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穀二县,发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责其专擅,即论劾,伯行曰:“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寝。四十五年,上南巡,赐“布泽安流”榜。寻迁江苏按察使。

四十六年,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上见伯行曰:“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擢福建巡抚,赐“廉惠宣猷”榜。伯行疏请免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荒赋。福建米贵,请发帑五万巿湖广、江西、广东米平粜。建鳌峰书院,置学舍,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毁其偶像,改祠为义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①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于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氏贪生,佛者畏死,烈士徇名,皆利也。”在官所引,皆学问醇正,志操洁清,初不令知。平日齮龁②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曰:“已荷保全,敢以私废公乎?”

(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

【注释】①会题:联名上疏。 ②齮龁(yǐhē):本指啃咬,这里指因意见不合而忌恨。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即家运钱米 值:适逢

B.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 与:赞许

C.擢福建巡抚 擢:提拔

D.俗多尼,鬻贫家女 鬻: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 其皆出于此乎

C.故学莫先于主敬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置学舍,出所藏书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皇帝称赞他是最难得的清官,他勤于供职,在官时所举荐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守清廉的人。

B.张伯行担任山东济宁道时,发放仓谷,赈济灾民,而布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他,为此张伯行睡不好觉。

C.张伯行破除地方陋习,重视教化。福建百姓祭祀瘟神,他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塾,祭祀朱熹。

D.张伯行重视教育,他建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丛书,用来教育学生。

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会 布 政 使 宜 思 恭 以 司 库 亏 空 为 总 督 噶 礼 劾 罢 上 遣 尚 书 张 鹏 翮 按 治 陈 鹏 年 以 苏州知 府 署 布 政 使 议 司 库 亏 三 十 四 万 分 扣 官 俸 役 食 抵 补 伯 行 咨 噶 礼 会 题不应。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4分)

(2)平日齮龁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3分)

答案:

16.B (被举荐)

17.A (连词,来。B.其:前一个,代词,他,他的;后一个,副词,表猜测,大概;C.于:前一个,介词,比;后一个,对;D.所:前一个,“所”与“藏”组成所字结构;后一个“为……所”表示被动。)

18.B (“张伯行睡不好觉”理解错误,文中“乃得寝”意思是,经过张伯行的辩解,“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事”。“寝”,息,止。)

19.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 / 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 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 / 议司库亏三十四万 / 分扣官俸役食抵补 / 伯行咨噶礼会题 / 不应。

20.(1)皇上有旨救灾,(1分)不能说是独断专行。(1分)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1分)应该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1分)

(2)平时对于意见不合的人,也仍与他们共事(1分),开诚布公,同心协力,(1分)没有一点怨恨。(1分)

篇2:《张伯行》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伯行》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行河,疏荐堪理河务。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穀二县,发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责其专擅,即论劾,伯行曰: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寝。四十五年,上南巡,赐布泽安流榜。寻迁江苏按察使。

四十六年,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上见伯行曰: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擢福建巡抚,赐廉惠宣猷榜。伯行疏请免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荒赋。福建米贵,请发帑五万巿湖广、江西、广东米平粜。建鳌峰书院,置学舍,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毁其偶像,改祠为义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 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①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于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氏贪生,佛者畏死,烈士徇名,皆利也。在官所引,皆学问醇正,志操洁清,初不令知。平日齮龁②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曰:已荷保全,敢以私废公乎? (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

【注释】①会题:联名上疏。 ②齮龁(yǐhē):本指啃咬,这里指因意见不合而忌恨。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即家运钱米 值:适逢

B.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 与:赞许

C.擢福建巡抚 擢:提拔

D.俗多尼,鬻贫家女 鬻: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 其皆出于此乎

C.故学莫先于主敬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置学舍,出所藏书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皇帝称赞他是最难得的清官,他勤于供职,在官时所举荐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守清廉的人。

B.张伯行担任山东济宁道时,发放仓谷,赈济灾民,而布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他,为此张伯行睡不好觉。

C.张伯行破除地方陋习,重视教化。福建百姓祭祀瘟神,他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塾,祭祀朱熹。

D.张伯行重视教育,他建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丛书,用来教育学生。

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会 布 政 使 宜 思 恭 以 司库亏 空 为 总 督 噶 礼 劾罢 上遣 尚 书 张 鹏 翮 按 治 陈 鹏 年 以 苏 州 知 府 署 布 政 使 议 司 库亏 三十 四 万 分 扣 官 俸 役 食 抵 补 伯 行 咨 噶礼会 题 不 应。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4分)

(2)平日齮龁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3分)

篇3:张伯行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张伯行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明正学。仪封城北旧有堤,三十八年六月,大雨,溃,伯行募民囊土塞之。河道总督张鹏翮行河,疏荐堪理河务。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穀二县,发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责其专擅,即论劾,伯行曰:“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寝。四十五年,上南巡,赐“布泽安流”榜。 寻迁江苏按察使。

四十六年,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上见伯行曰:“朕久识汝,朕自举之。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擢福建巡抚,赐“廉惠宣猷”榜。伯行疏请免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荒赋。福建米贵,请发帑五万巿湖广、江西、广东米平粜。建鳌峰书院,置学舍,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福州民祀瘟神,命毁其偶像,改祠为义塾,祀朱子。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 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①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于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氏贪生,佛者畏死,烈士徇名,皆利也。”在官所引,皆学问醇正,志操洁清,初不令知。平日齮龁②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曰:“已荷保全,敢以私废公乎?” (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

【注释】①会题:联名上疏。 ②齮龁(yǐhē):本指啃咬,这里指因意见不合而忌恨。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即家运钱米 值:适逢

B.时命所在督抚举贤能官,伯行不与 与:赞许

C.擢福建巡抚 擢:提拔

D.俗多尼,鬻贫家女 鬻:卖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 其皆出于此乎

C.故学莫先于主敬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置学舍,出所藏书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皇帝称赞他是最难得的清官,他勤于供职,在官时所举荐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守清廉的人。

B.张伯行担任山东济宁道时,发放仓谷,赈济灾民,而布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他,为此张伯行睡不好觉。

C.张伯行破除地方陋习,重视教化。福建百姓祭祀瘟神,他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塾,祭祀朱熹。

D.张伯行重视教育,他建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丛书,用来教育学生。

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会 布 政 使 宜 思 恭 以 司 库 亏 空 为 总 督 噶 礼 劾 罢 上 遣 尚 书 张 鹏 翮 按 治 陈 鹏 年 以 苏 州 知 府 署 布 政 使 议 司 库 亏 三 十 四 万 分 扣 官 俸 役 食 抵 补 伯 行 咨 噶 礼 会 题 不 应。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谷重乎?人命重乎?(4分)

(2)平日齮龁之者,复与共事,推诚协恭,无丝毫芥蒂。(3分)

16.B (被举荐)

17.A (连词 ,来 。B.其:前一个,代词,他,他的;后一个,副词,表猜测,大概;C.于:前一个,介词,比;后一个,对;D.所:前一个,“所”与“藏”组成所字结构;后一个“为……所”表示被动。)

18.B (“张伯行睡不好觉”理解错误,文中“乃得寝”意思是,经过张伯行的辩解,“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事”。“寝”,息,止。)

19.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 / 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 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 / 议司库亏三十四万 / 分扣官俸役食抵补 / 伯行咨噶礼会题 / 不应。

20.(1)皇上有旨救灾,(1分)不能说是独断专行。 (1分) 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

(1分)应该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1分)

(2)平时对于意见不合的人,也仍与他们共事(1分),开诚布公,同心协力,(1分)没有一点怨恨。(

篇4:张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张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理而民不病病:困苦。 B.春等责数之数:屡次。

C.春具揭辩具:写。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逆: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3分)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入对,帝数称善④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参考答案:

4.(3分)B(数:责备,列举罪状)

5.(3分)C(③说明张春的军事谋略很受赞赏,④是说张春的官职变迁情况)

6.(3分)B(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王在晋劾春嗜杀之后)

7.(10分)(1)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且尽自己的职分的。(译出大意给2分;济区区所以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译出大意给2分;服故迄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辽西全部失守,廷臣集议急需卫边之才,把他提升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张春筹划有方略,事情理顺了百姓不困苦。屡次转任副吏、参政,仍任原官。天启七年,哈剌慎部长汪烧饼带领他的`徒众到桃林口刺探,张春指挥守将擒获三个人。汪烧饼叫开关门愿意受罚,张春等人责备他,汪烧饼等发誓不敢背叛。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被流言迷惑,弹劾张春好杀人。张春写出揭帖辩驳,关内的百姓也为他诉冤。王在晋又告发他勾结宦官克扣粮饷,因而被革职,交给司法官审判。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崇祯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用张春为永平兵备参议。张春说:我已经把自己交给这座城池,不敢丝毫有所逃避。只是一定要做些对边疆有益的事情,这是我诚挚的忠心,是用来报效皇上并尽自己的职分的。于是说军事机密不可泄露,请求皇帝召见,当面陈述用兵策略,皇帝答应了他。进殿对答后,皇帝多次称好,升他任参政。不久他偕同众将收复了永平等城,按功劳加官太仆少卿,仍然掌管兵备之事,等候巡抚有缺才推举补用,因为他在朝廷没有靠山。永平在兵火之后,街巷破败,张春尽心安抚,百姓更加感激他。崇祯四年八月,清兵包围了大凌河新城,皇帝命令张春监督总兵吴襄、宋伟的部队飞驰救援。九月二十四日渡过小凌河。三天以后驻扎在长山,离城十五里,大清兵用两万骑兵来迎战。张春的营垒被冲破,诸军于是败北,吴襄先败,张春又将溃败的兵众收揽重新立营。当时风起,张春下令放火,风顺火势,燃烧炽烈,天忽然下雨反向刮风,士卒被烧死的很多。过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次激战,宋伟力量不支也败逃。张春和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都被俘虏。被俘的人见了太宗文皇帝都行臣子之礼,只有张春直立不跪。张春说:忠诚的大臣不事奉两个君主,这是礼义。我若是贪生怕死,又怎么会让我担当重任!让他剃发,他不屈从。张春在古庙居住,穿戴着原来的衣帽,最终不丧失臣子的气节而死。

篇5:蔡邕字伯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蔡邕字伯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菟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感东方朔《答客难》及杨雄、班固、崔驷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构陷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燕,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擅恣 擅恣:专权放肆

B.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穿凿:牵强附会

C.邕陈辞谢 谢:辞别

D.士大夫多矜救之 矜:同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蔡邕博学多才的一组是(3分)

①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 ②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③设疑以自通 ④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

⑤召拜郎中,校书东观 ⑥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邕全心侍奉生病的母亲,七十天不曾睡过安稳觉。和叔父、堂弟共同生活,三代之间不分家产,深得家乡父老敬重。

B.蔡邕因琴技高超被陈留太守举荐,受到皇帝征召,蔡邕不得已启程进京,中途又托病回到家中。

C.司空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强行征召他,蔡邕被迫应征。蔡邕受到董卓礼遇,常借机对董卓匡正补益。

D.董卓被杀后,蔡邕在王允家谈到董卓时不禁叹息,神情上有所流露。王允十分生气,将蔡邕交给廷尉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庐于冢侧,动静以礼。(3分)

译:

(2)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3分)

参考答案

1.(3分)C(谢:谢罪。)

2.(3分)D(①是蔡邕侍母笃孝的表现;③是说杨雄、班固、崔驷等人的治学风格。)

3蔡邕进京)

4.(6分)(1)(3分)(蔡邕)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庐动静各1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2)(3分)皇帝欣赏他才学高超,正好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了蔡邕,让他回到本郡。(嘉宥各1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一)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蔡邕生性极为孝顺,母亲曾经疾病缠身达三年,蔡邕只要不是因为寒冷炎热的气候变化,他都不曾脱换衣服,连续七十多天没有上床睡过觉。母亲去世后,他就在坟墓旁搭建屋舍住下,一举一动严格按照礼法去做。有野兔很驯服地待在他的屋舍旁边,而且屋旁长出了连理树,远近的人们感到奇异,很多人都前来观看。蔡邕和叔父及堂弟生活在一起,三代之间都没有将家产分开,同乡的人都称赞蔡邕的仁义。蔡邕年轻时就博学多才,尊奉太傅胡广为师。他喜好诗文、数术和天文,并擅长弹奏美妙的音乐。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专权妄为,听说蔡邕善于弹琴,于是奏请皇帝,下令给陈留太守,要他督促蔡邕并遣送他进京。蔡邕迫不得已启程,走到偃师县的时候,推托自己有病便又回到了家中。他有感于东方朔的《答客难》以及杨雄、班固、崔驷这一类人设疑以抒发志意的做法,于是品评各家学说,肯定他们的正确说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写了《释诲》一文来告诫勉励自己。

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召为属官,桥玄对他非常敬重。后来被征召授拜郎中,在东观校勘图书。后来又晋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离圣人的年代久远,文字很多地方都有错讹,而平庸的儒士穿凿附会,迷惑贻误后世的学者。于是在熹平四年,便和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人奏请校订并改正《六经》文字。灵帝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蔡邕于是亲自用朱砂将经文书写在石碑上,让石工雕刻好将石碑立在太学门外。自此,后代的儒者和学生都将碑刻上的经文当做典范。石碑刚刚立起的时候,前来观瞻和临摹的人,所乘坐的车子每天有一千多辆,塞满了周围的大街小巷。

蔡邕以前在东观任职的时候,和卢植、韩说等人著述并进一步充实《后汉记》,正好遇到被人陷害遭到流放,来不及完成。于是便上书自我陈述,奏明他著述的《后汉记》十志的内容,分成篇目,一起放在奏章的后面。皇帝欣赏他才学高超,正好第二年天下大赦,就赦免了蔡邕,让他回到本郡。

中平六年,灵帝驾崩,董卓担任司空之职,听说蔡邕的名望很高,就征召他。蔡邕声称有病没有应征。董卓极为恼怒,又严厉吩咐州郡官员举荐蔡邕到他的司空府,蔡邕迫不得已,来到司空府,代理祭酒一职,很受董卓敬重。董卓敬重蔡邕的才学,对他很优待,每次宴会,董卓总是让蔡邕弹琴助兴,蔡邕也经常注意对董卓有所匡正补益。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入座宴饮,很不经意之中说到董卓而叹惜,神情有所流露。王允勃然大怒,斥责蔡邕。立即拘捕蔡邕,将蔡邕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陈情谢罪,请求刺面砍脚,只求能够继续修完汉史。士大夫很多人都同情并多方营救他,但都没有成功。蔡邕最后死在狱中。王允悔悟,想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蔡邕终年六十一岁。

篇6:欧阳伯和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欧阳伯和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①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注①:伯喈:汉代的蔡邕;茂先:晋代的张华。学识文采均一流。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而笃志好礼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①其志亦大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①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①以为君得文忠之学 ②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B.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C.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D.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警醒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本文。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各个朝代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夏称“序”,商称“学”,周代称“庠”。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

C.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讳发”及文中的“讳修”指的是已经故去的欧阳发和欧阳修。

D.“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太后的死,如“驾崩”“山陵崩”。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庶人死曰“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讲解教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9.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5分)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5分)

参考答案

4.【C】申:说明,表明。

5.【C】解析:A.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B.①代词,他;②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C.代词,这样;D.①动词,认为;②以之为,把……当做

6.【A】

7.【B】“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错误,孔子设的是私塾,是私学,太学是国立大学。

8.【D】“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是欧阳发的儿子欧阳宪求的铭文。

9.(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5分)

(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5分)

【参考译文】

君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儿子。他为人朴实诚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淡泊名利,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以老师之礼对待胡瑗,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尽其所能讲解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年长以后,更加专注学习和问难,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稍微屈从退让,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死了,现在眉山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是汉代蔡邕、晋代的张华这样的人。

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皇帝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召请欧阳发向他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向他阐述,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为之推求、考证正确、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皇帝下诏收藏于太史局中。

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

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欧阳发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铭。

让人心动的太空约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毕业生毕业典礼讲话稿

点评后赤壁赋

毕业典礼毕业生代表讲话稿

新年所闻作文

高考新全国一卷语文作文

春节所闻作文

祭石曼卿文原文及赏析

严济慈简介

韩愈师说的鉴赏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张伯行》阅读题(共6篇)】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张伯礼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23-10-18

《诗性的校长》阅读答案2022-11-25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答案2022-05-16

描写烦恼的高中优秀作文1000字2022-07-29

话二中石作文2022-07-30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022-11-18

我的邻居119散文2022-12-11

我的老邻居作文2023-07-26

学习援鄂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作文800字2022-07-29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心得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