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书斋记》阅读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欧美原单专卖”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醉书斋记》阅读答案,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醉书斋记》阅读答案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来源:学§科§网]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机会
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起而狂走 辄怒而责
B. 竹床一,坐以之 饱饮墨以俟
C. 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
D. 乃窃相议 乃不复立戒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
①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A.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 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3分)
②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3分)
③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参考答案:
5、答案D 赚:哄骗
6、答案D (A 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 介词,用来/连词“来”,表目的;C副词“将要”/连词“况且”;D都是连词,“于是”)
7、答案C (第①句是介绍书斋的布置;第②句叙述一天读书生活的开始,还未写及“醉书”的情态;第⑥句指的是作者清醒悔悟,发誓戒书,与“醉书”相反。)
8、答案为B。详析见参考译文。
9、答案:
① 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
(“俟”“数四”各1分,句意1分)
② 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
(“仓卒”“白”各1分,“仓卒”通“仓猝”;句意1分)
③ 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因”“诚”“旋”“畔”各1分,要翻译出“畔”的通假义)
附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塌,用来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尘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
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得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有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我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诸多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某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也想靠女人来治愈吗?于是我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篇2:醉书斋记阅读答案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敝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墨及丹铅,饱钦墨以俟 遂自投汨罗以死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余倘然久之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D.仍挟一册与俱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竹床一,垒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译文: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译文: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怜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译文:
试题答案:
9.D
10.C
11.B
12.B
9.【解析】“赚”是诳骗、欺哄的意思。
10.【解析】C项中的两个“之”分别是音节助词,代词,代指燕后。A项两个“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B助词,不译。D项都为介词,跟、和。
11.【解析】第一句写书斋的陈设。第二句写读书时悠闲自得,不能体现“醉”。第四句写戒掉读书,当然不是“醉书”。
12.【解析】“性格严厉急躁”只是作者自己的猜测。原文中说“家中人启事不以时”时才叱责他,并不是读书入迷就呵斥怒责。
13.答案: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答案: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答案: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当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解析:略
篇3:醉书斋记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对下列句子中相应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机会
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6、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焉: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以:竹床一,坐以之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且: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臣死且不避
D、之:余怅然久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8、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3分)
② 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3分)
③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参考答案
5、D【赚:诳骗 】
6、A【A、1、古今籍在焉,在:存摆放 焉:兼词,于之; 2、风雨兴焉, 兴:兴起 焉:兼词,于之
B、1、介词,用; 2、连词,表目的,来
C、1、副词,将要;2、副词,尚且
D、1、助词,放在时间词后,无实义;2、代词,我】
7、B【B项相关文段第三段,“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不遽见······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只是不立即接见,并非拒见。另:“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系作者于自剖自谦之词,实际是作者读书入迷之反应,非其本性。 (原文述说中也暗寓自得之意)】
8、D
9、(1)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采分点:羹炙、俟、数四)
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
(2)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采分点:一故、仓卒、白)
(3)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采分点:因、诚、旋、畔)
篇4:醉书斋记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较举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文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仍然比沉溺于女色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篇5:郑日奎《醉书斋记》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郑日奎《醉书斋记》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对下列句子中相应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机会
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6、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焉: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以:竹床一,坐以之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且: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臣死且不避
D、之:余怅然久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8、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3分)
② 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3分)
③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参考答案:
5、D【赚:诳骗 】
6、A【A、1、古今籍在焉,在:存摆放 焉:兼词,于之; 2、风雨兴焉, 兴:兴起 焉:兼词,于之
B、1、介词,用; 2、连词,表目的,来
C、1、副词,将要;2、副词,尚且
D、1、助词,放在时间词后,无实义;2、代词,我】
7、B【B项相关文段第三段,“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不遽见······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只是不立即接见,并非拒见。另:“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系作者于自剖自谦之词,实际是作者读书入迷之反应,非其本性。 (原文述说中也暗寓自得之意)】
8、D
9、(1)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采分点:羹炙、俟、数四)
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
(2)而事情的紧急舒缓我也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谁能告诉我(采分点:一故、仓卒、白)
(3)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采分点:因、诚、旋、畔)
二:
15.对下列句子中相应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缝隙
C.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赞:帮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者: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客有吹洞箫者
B.以:竹床一,坐以之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C.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之:余怅然久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我安慰,顺其自然了。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8.用斜线(/)给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盖 余性既 严 急 家 中 人 启 事 不 以 时 即 叱 出 而 事 之 急缓 不 更 问 一 故 仓 卒 不 得 白 而 家 中 盐米诸 琐 物 皆 内 子 主 之 颇 有 序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4分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参考答案
15.B
(这里的“间”,解释为“机会,时机”)
16.C
(A.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C.均作连词,况且。D.音节助词,无义/代词,我。)
17.D (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
18.盖余性 既 严 急/ 家 中 人 启 事 不 以 时/ 即叱 出 /而 事 之 急 缓 不 更 问/ 一 故 仓 卒 不得 白/ 而家 中盐 米 诸 琐 物 皆 内 子 主 之/ 颇有 序
19.(1)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采分点:悉、罔、所指、窃、俟、始)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采分点:因、诚、旋、畔)
《醉书斋记》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较举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面。客人等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格严厉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追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文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区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仍然比沉溺于女色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篇6:醉书斋记文言文阅读题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 。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 ,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 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堂左洁一室 洁:干净
B.甫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C.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值:(恰好)碰上
D.以故仓卒不得白 白:告诉
6.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古今籍在
②日午
③更温以俟 数四
A.①焉 ②矣 ③者 B.①焉 ②也 ③其
C.①之 ②也 ③者 D.①之 ②矣 ③其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
B.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
C.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
D. 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都不省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甚至日用杂物等,一应俱全,为下文作者沉醉此间做了铺垫。
B.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C.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D.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3分)
②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而旋畔。(4分)
(2)请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现作者“醉书”的两个细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答案】A【解析】洁:使……清洁,收拾干净。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解析】“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无中生有。
9.(1)①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我)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对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再过问。(启、省略句、更3分)
②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诚、倒装句、旋、畔4分)
(2)①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②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③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④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3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等。一张竹椅,用坐;一张木塌,用躺卧。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zhǔ)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交错地摆放在旁边。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才散开离去。婢女送酒和茶,都记不得端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也就不再端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熟睡在地上。有客人前看望我,名帖送进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越怪僻。
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好?于是她笑着回答说:“像你说的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不我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篇7:《醉白堂记》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坦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本文为苏轼被贬密州期间所作。
1.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皆有侈心焉 侈:奢侈
B.有不可欺者矣 欺:欺骗、蒙骗
C.而文采表于后世 表:显扬
D.而行乎利害之涂 涂:通“途”,道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自比于老、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而不自以为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天之生是人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各句都表明韩忠献公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
①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 ②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 ④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⑤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 ⑥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忠献公所建的“醉白堂”的名字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韩忠献公是北宋的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深得人民的爱戴。
C.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君子。
D.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作者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
译文: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译文:
(3)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译文:
答案:
1.A(夸大)
2.A(A.介词,和/被 B.转连,却。C.介词,用。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D(①是写韩公建宅第并取名;④韩公的品德高尚)
4.D(作“自我寄托”的是韩公而非作者。)
5.(1)无论死或者生,困窘或者得志,都不改变节操,而道德品质又高过古人。
(2)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们。
(3)安葬韩公后,韩忠彦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苏轼认为要讲求道义而不应推辞,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文章。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韩忠献公在自己的府第里建造了一座堂,取名为醉白堂。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其意好像是羡慕白乐天,自己有比不上他的地方。天下读书人听到这件事后都感到很疑惑,认为韩公即使与伊尹、周公相比也毫无愧色,却还羡慕白乐天,为什么呢?苏轼听说后笑着回答说:“韩公难道仅仅是羡慕白乐天吗?这是韩公想做寻常无闻的'人却无法实现的表露。上天降生这样的人,要他们担任治理天下的重担,寒冷的人向他们求取衣服,饥饿的人向他们求取食物,凡是没有收获的人都要求获取。如果都给予他们,将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终生都生活在忧患之中,行走在利害攸关的人生路上,这难道是他们想要的吗?
韩忠献公已经辅佐了三位帝王,使天下安定,然后才胸怀坦荡地准备回家养老,但天下的人都挽留他,不愿让他离开。在这个时候,他羡慕白乐天,就不奇怪了。但如果我们用白乐天的生活来苛求韩公,比较他们人生所得的厚薄深浅,谁有谁无,那么后世的人们再议论时,就不会受蒙骗了。文能取得太平盛世,武能制定平乱方略,图谋安定天下社稷,而不自我夸耀功劳。急贤才之所急,看轻爵位与俸禄,而士人还不知道他的恩德。在战场上攻打讨伐坚决果敢,六军安于号令。四夷八蛮都想了解他的风度神采,而天下人都视其身体健康为每个人的安危。这是韩公所有,而白乐天所没有的。乞请在身体强健之时,退居还乡,已经有十五年了。天天与朋友们赋诗饮酒,享受山水园池的乐趣。府库里有多余的布帛,仓库里有多余的粮食,家中又有歌伎侍奉。这是白乐天所有,而韩公所没有的。进忠言献良策,效力于当时,而文采在后世显扬。无论死或者生,困窘或者得志,都不改变节操,而道德品质又高过古人。这是韩公与白乐天相同的地方。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而是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当他自身寄寓一醉时,同等看待人生得失,忘掉祸福不同,混淆贵贱之分,同等看待贤愚,视万物为同等重要,与大自然交游,而不是仅仅把自己与白乐天相比。古代君子,他们对自己不刻意苛求,声名正直。因为他们真正的为人超过了他们的名声,而世人永远不满足地传诵他的美名。以孔子这样的圣人,还自比于老子、彭祖,将自己与左丘明同等看待,认为自己不如颜渊。后世君子,实质上没有达到这一地步,但都想法夸大。臧武仲自己认为自己是圣人,白圭自己以为自己是大禹这样的人,扬雄自己认为自己是孟轲这样的人,崔浩自己认为自己是子房这样的人,但世上最终没有人认同他们。由此看来,韩忠献公的贤德远远超过这些人。昔日,韩忠献公曾经告诉他的儿子韩忠彦,韩公想请我写一篇文章作为醉白堂记而最终没有结果。安葬韩公后,韩忠彦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苏轼认为要讲求道义而不应推辞,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文章。
篇8:《醉白堂记》阅读答案
醉白堂记 【宋】苏轼
⑴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⑵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⑶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⑷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23.(4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句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2分)“此公之所有”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此乐天之所有”中的“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虽然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但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而实近,似泛而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6.(2分)根据文章的最后一段,概述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书斋的作文
★ 歌颂情谊的诗句
★ 写竹子的诗词
★ 平静书斋作文
【《醉书斋记》阅读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好事近,好事近曹冠,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2023-01-22
书斋画室五字对联2022-10-07
好事近,好事近陈维崧,好事近的意思,好事近赏析2023-02-11
形容友谊的诗句摘抄2023-08-01
陆游梅花的诗句的意思2022-09-06
好事近·咏梅原文及赏析2022-12-06
范文程 老婆2022-07-25
范文程2024-01-31
《“红学泰斗”周汝昌》阅读答案2022-05-16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