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把自己“归零”的阅读附答案总结(精选6篇)由网友“wjmwjm”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会把自己“归零”的阅读附答案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学会把自己“归零”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就像春节前的大扫除,把那些没用处的东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干净,就可以窗明几净、心情舒畅地迎接新春。
其实,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夜间子时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实际上,无论何种境况,能适时把自己“归零”,总是海阔天空,心胸豁达。
南隐是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名人恍然大悟。
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做人适时“归零”,当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极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脱与从容,再去面对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时,就会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态的淡泊。
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的更多。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重新开始,永葆青春。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一个人是否成功,大抵决定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断把每迈出的一步都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也就是在一个成绩“归零”之后再赢得新的成绩。这取决于奋斗者的心态。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心态归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新的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智者说,心态归零,责任才能归位。把自己“归零”了,就会焕发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极。我们要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
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
小题1:本文引用南隐禅师的例子意在告诉人们什么?(2分)
小题2:对于本文所论述的“学会把自己‘归零’”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本文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认识。(2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学会把自己‘归零’”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和看法,从头开始,重塑生命,超越自我。
小题2:赞同。因为“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还可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或“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的角度来谈)
小题3:首先,作者通过春节大扫除和时钟归零的例子,从顺境和逆境两个方面论证具有适时“归零”的心态和做法,才能不断战胜自己的道理。接下来,通过南隐禅师的例子证明,取得成绩后善于“归零”,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最后,从为了不断调整、完善、升华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前进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把自己“归零”的积极意义。
小题1:
试题分析:可以用“南隐”的原话回答,也可根据他所说的话总结概括。“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去除原来的想法和看法,从头开始。
小题2:
试题分析:明确的态度,赞同,从原文中找出“归零”的意义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从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回答即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结合本文具体论述即可。
篇2:《学会把自己归零》阅读答案
《学会把自己归零》阅读答案
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就像春节前的大扫除,把那些没用处的东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干净,就可以窗明几净、心情舒畅地迎接新春。
其实,人生也像时钟一样,到了夜间子时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才会有新的周期与辉煌。著名作家刘震云也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实际上,无论何种境况,能适时把自己“归零”,总是海阔天空,心胸豁达。
南隐是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名人恍然大悟。
越能够把自己“归零”的人反倒越不会“归零”,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攥紧巴掌,手里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就会拥有整个世界。做人适时“归零”,当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极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洒脱与从容,再去面对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时,就会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态的淡泊。
这是一种对工作、学习、生活、生命的放空,低头,吐故纳新。放得越空,拥有越多。如果你不愿意放弃,就无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满的,才能让心灵甚至整个生命重生。“此空为彼满”,放弃是为了更深一层的拥有,要有空杯心态,这样会拥有的更多。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重新开始,永葆青春。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一个人是否成功,大抵决定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
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不断把每迈出的一步都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也就是在一个成绩“归零”之后再赢得新的成绩。这取决于奋斗者的心态。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努力;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要想获得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将心态归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每一次成功都视为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挑战,新的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智者说,心态归零,责任才能归位。把自己“归零”了,就会焕发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极。我们要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事业的新成果。
适时把自己“归零”,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聪明和大能力。
1.本文引用南隐禅师的例子意在告诉人们什么?(2分)
2.对于本文所论述的“学会把自己‘归零’”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本文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认识。(2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学会把自己‘归零’”的?(5分)
参考答案:
1.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和看法,从头开始,重塑生命,超越自我。(2分)
2.赞同。因为“不断‘归零’就是一种上升与提高”。(还可从“在不断把自己‘归零’的过程中战胜自己”或“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不断追求卓越”的角度来谈)(2分)
3. 首先,作者通过春节大扫除和时钟归零的例子,从顺境和逆境两个方面论证具有适时“归零”的心态和做法,才能不断战胜自己的道理。接下来,通过南隐禅师的例子证明,取得成绩后善于“归零”,是一种上升与提高,也是一种难得的积淀与涵养。最后,从为了不断调整、完善、升华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前进的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把自己“归零”的积极意义。(共5分。结合内容3分,分析2分)
篇3:《贞观政要》阅读附答案总结
《贞观政要》阅读附答案总结
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而丧耳:
(3)征求无已: (4)遂得徭役不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小题3】请用/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由 是 则 可 以 辟 患 而 有 不 为 也 (2)此 皆 朕 所 目 见
【小题4】乙文中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小题5】甲文所倡导的义对乙文的治国安民有何重要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1)同避,躲避 (2)罢了 (3)停止 (4)兴起、发生(每题1分,计4分)
【小题2】(1)不仅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2分)
(2)治国好比栽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2分)
【小题3】(1)由是则可以辟患 / 而有不为也 (2)此 / 皆朕所目见 (每题1分,计2分)
【小题4】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2分)
【小题5】甲文所倡导的义是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义,正是乙文统治者所追求,才使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从而更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国家,让百姓安乐。(意对即可,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耳的'用法;实词辟通假字现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此处注意是摇等重点字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4:苏轼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苏轼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5分)
参考答案:
4. C【解析】(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6.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7.(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大意1分,“庐”“使”“分堵”“全”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认为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
(大意1分,“摭”“表语“所为”“讪谤”,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篇5:咏雪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咏雪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谢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fù zhu nǐ xù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1)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2)(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篇6:《三国演义》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三国演义》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A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B开始时以饮酒莫谈国事为由将话题叉开,哪料A步步紧逼;B乃以刘备继承汉室土地为由,且使刀铃铮铮直响。周仓插话:“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抵赖之言,毫不掩饰。B于是变色而起,从周仓手中夺过大刀,假装怒叱道:“这是国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给我退出!”明叱周仓,实在A!接着,B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A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今天饮酒,我已经醉了,莫要再提荆州之事,担心我这刀伤了故旧之情。改日我再请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A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A才放了B,拱手道谢而别。A如疾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
【小题1】上面文段节选自《三国演义》,人物A是 ,人物B是 ,情节是 。(3分)
【小题2】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B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鲁肃 关羽 单刀赴会。
【小题2】示例:从“明叱周仓,实在鲁肃”“关羽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等细节中,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人。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对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考点要格外重视。此处了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的故事情节,正确表述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学会把自己“归零”的阅读附答案总结(精选6篇)】相关文章:
会计面试试题2024-01-23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之病句的解析2022-04-29
认定为效力待定合同的标准是什么2022-11-23
初三月考作文2022-09-20
初三月考作文-月考作文2023-05-13
服装设计师面试必问三个问题解答2023-02-19
《精准到站的小车》教学设计2023-08-19
归零重新开始 创新 范文2022-04-29
初三段考后反思总结2023-11-09
十八岁的领悟高三作文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