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时间:2023-04-11 07:56:59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通用19篇)由网友“宇宙冲浪er”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篇1:实践教育论文教学模式论文

实践教育论文教学模式论文

实践教育论文教学模式论文:小学“实践教育”语文课堂教

学模式探究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实验课题的研究,突出特色学校办学理念――在实践中成长。作为这项实验的实施者,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探究这项实验课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实践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一、从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设计方面去探究

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在设计语文实践教育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内容。低年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中年级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的目标。高年级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抓住年级特点,选择具体内容。

2.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目标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具体的内容进行指导。

如有的班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于是教师就要在众多的语文实践内容中选定办手抄报这种新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手抄报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3)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不但能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如美术、摄影、手工、自然??)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达到大纲提出的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的目的。

二、从语文实践教育的类型方面去探究

1.常规性语文实践

常规性语文实践是指有计划的组织全体学生长期性地参加的语文实践。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实践。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到大自然春游”的情景。一上课小朋友们便“接到了春姑娘的.请柬”,大家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高高兴兴地向野外进发了(此时,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配着优雅动听的音乐的美丽的春境图片)。小朋友遇到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鸟”,热心的小朋友当然会帮这个忙,于是,“帮小鸟找家”的活动开始了(即“我会飞”)。孩子们全身新地进入了充满情趣的大自然怀抱中,为了完成“帮小鸟找家”的任务,让他们在亢奋、踊跃,高度自主、积极合作,自始至

终处在一种极其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做粗略批阅,以检查、促进学生阅读,使之持之以恒。让学生谈读书的收获、体会,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激励阅读的兴趣,扩大知识面,丰富内容,形成技能。

2.随机性语文实践

这类语文实践是指结合各阶段的比赛活动,结合社会各层次的征文活动,结合重大节日而开展的活动。例如:可开展“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的读书活动,还可开展“幸福的童年”的活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谈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又如,学生学完《西湖的“绿”》、《镜泊湖景观》、《索溪峪的“野”》等写景的课文,可设计“学做小导游”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仿学导游,介绍“迷人的张家界”、“济南趵突泉”、“金华双龙洞”、“桂林山水”、“长城”等景观,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发展性语文实践

发展性语文实践与语文基础课紧密相联,它是基础课的补充和发展。例如:“课本剧表演”,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自选童话、寓言或富有戏剧性的课文,自编自演,在课堂上表演,并评选出优秀演员。又如开展“成语擂台赛”,学生运

用从语文课本中掌握的成语词汇和通过阅读课外读物积累的成语知识大显身手。

三、从语文实践教育的方式方面去探究

1.欣赏――尝试式

这是着眼与主体人格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师让学生聆听、品味、体会课文后进行尝试、演练和再创作,在此基础上开展评比、交流、再欣赏。在欣赏活动中,学生是感受者、尝试者,在富有文学艺术色彩的情景中,受熏陶、起共鸣、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2.体验――实践式

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它不限于只在教室中进行,而且还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它可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如学生为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方式、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感受,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实践教育论文教学模式论文的作用。

3.交往――合作式

这是着眼于一种个性的表现、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在学校内部的常规性的语文集体活动中运用,还可以在校外的大型教育活动中运用。学校内部的活动,如一课一论、信息交流等等,这些合作式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交

往能力。学生在交往中求互助、求理解、求沟通、求发现。校外大型活动主要包括参观、调查、慰问、游览等,这些活动需要与成人、团体组织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交往中,既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开朗、热情奔放的品质,又能发展学生组织、设计、交际的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

4、竞赛――综合式

这种方式涉及的语文知识面广而全,它具体包括:比一比(谁识字多、查字快)、作文赛、故事赛、配音赛、朗读赛、演讲赛、普通话赛、课本剧赛、猜谜语赛、读诗绘画赛、词语接龙赛、成语接力赛、礼貌用语应用赛等等。这些内容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顺序先后和逻辑关系。所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竞赛的形式越多样,越能表现学生的主体性。

5、探索――创新式

篇2:探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的歌唱模块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新课程中该模块的教学模式是高中音乐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阐述了歌唱技能的教授方式、歌唱模块与音乐鉴赏模块的整合教学及合唱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音乐课 歌唱模块 新课标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六个模块组成:音乐鉴赏、演奏、歌唱、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其中,按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音乐鉴赏作为优先开设的基础性模块属于必修模块。歌唱模块是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程,这一模块作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施中需要特别关注。

一、加强歌唱技能的引导和训练

要想非常好地表现歌曲,一定要有很强的歌唱技能。歌唱技能的掌握是很关键的。传统音乐教学中,歌唱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练声,虽然也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目的性不强,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新课标下的歌唱模块,应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歌唱技能的训练,把歌唱技能训练贯穿到教唱的过程之中,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判断力,教师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对其歌曲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上。要从歌曲作品出发,结合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指导其进行歌唱训练。只有学生对歌曲作品有透彻的理解,才会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教师在教授学生歌唱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歌唱的声音融合到音乐的情感之中。

基于学生对歌唱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实践中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协作的方式,强调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歌曲及所表现情感的感受。而在处理声音和歌曲情感的关系时,应该坚持声音服从于歌曲情感的表达这一原则,要学生做到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随着情感的变化去调整气息、力度、共鸣、速度、吐字、咬字等关键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歌唱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而且也能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二、与音乐鉴赏模块进行教学整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音乐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连续一段时间都上一门课程,学生就会感觉到乏味,产生疲惫感,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音乐鉴赏课作为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这样的情绪。如果能够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在教授必修课的同时加入趣味性比较强的歌唱课,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新鲜感,而且,歌唱与音乐鉴赏是互补的知识构架。学生在不断地听、赏、分析之后,具备了一定的音乐鉴赏基础,会迫切地想通过歌唱艺术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如果仍继续以音乐鉴赏的方式教授,学生就会产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在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之前,加入歌唱技巧的教授,会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形成了对音乐的初步审美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更倾向于在歌唱的艺术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可见,音乐鉴赏课和歌唱课的交叉教学,比较适应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在音乐教学计划中,老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把两个模块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把这两个模块进行整合后,将其作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可以为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更多的思路。教师反复熟悉教材、研究分析音乐,把教材中的音乐吃透了,也就理出了教学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搜寻更多的音像资料,对其进行整合,优化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重视歌唱教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歌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并愉悦身心,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歌唱的表现过程就是实践音乐艺术的过程,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与技能。

在歌唱课上,老师应充分发掘、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中,选择曲目时,教师不应该硬性地指定歌曲范围,而应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去收集资料、选择歌曲,以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歌曲的难唱之处及特点,并找出应对办法。同时,在教授学生歌唱时,教师应从讲台走下来,以普通演唱者的身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某些歌唱艺术处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讨论,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找出最终的艺术处理方案。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演唱去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陈缨,刘羚驹.高中音乐新课程歌唱模块教学浅见[J].中国音乐教育,(4).

[2]欧阳宁.实施高中音乐新课程的积极探索――音乐鉴赏与歌唱模块教学整合[J].中国音乐教育,2007(4).

[3]官思渡.高中歌唱模块教学要求与评价的思考[J].音乐天地,(3).

[4]曲娜.高中音乐教学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4).

[5]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师范大学出

篇3: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式的不断发展,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语法在英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语法是重点也是难点,关系着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掌握程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式的不断发展,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语法在英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语法是重点也是难点,关系着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掌握程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被人重视。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境教学;语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是学习的重点。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太过机械化和程式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英语的教学质量。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实践锻炼,更需要情境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语法现象。近年来,情境教学模式被我国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熟知并关注。

一、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模式是英国语言学家提出来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在英语语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础,利用实物、动画或者图片的方式来表达英语的语言情境,使生硬的课本知识活起来,把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模拟成动态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情境教学的优势

首先,情境教学创设了更贴近生活实际的'场景,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共鸣,获得更深的体悟,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语法。英语语法多而复杂,在实际运用中,不同的场景可能有很大的差别。英语教师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有具体的语法体验,加深对英语语法的记忆。比如oughttohavedone和shouldhavedone,如果英语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语法的意思,即对曾经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描述环境,让学生讲述曾经发生的此类事情,或者通过情境对话,使学生都参与到语法的学习和应用中。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借助这一先进的教育平台,提高了英语语法的学习效率。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英语老师根据课程的内容制作相关的视频或者声音软件,这些图像视频既包含了对应的语法知识,又包含了关于语法的应用,再现了真实的英语日常口语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法知识。

三、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

1.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具体时态或者词类语法,设计一个生活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身边有趣的事进行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念。比如选择一种职业的家庭,模拟他们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们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运用英语语法表达这个家庭从早上到晚上一天的生活情况,中间可以穿插意外事件,充分强调本节课所运用的语法知识,当出现错误时,老师可以及时纠正并进行讲解。2.注重故事情境的语言描述。英语教学中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是语法的载体,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创立有趣的故事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英语语法。比如在学习虚拟语气时,如果老师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或者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几句英语对话,能够使学生更真实地体会到语法的运用。以“Wedidn’tknowhistelephonenumber,otherwisewewouldhavetelephonedhim.”为例,单纯的语法分析很难使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比如他今天没有来上课,也没有请假,我们到处都找不到他,为什么不选择打电话呢?3.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境。视频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影视作品是高中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英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熟悉和喜欢的影视场景作为教学情境,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比如经典电影《gonewiththewind》中的一段:Mr.O’Hara:WhatdifferencedoesitmakewhomyoumarrySolongashe’saSouthernerandthinkslikeyou.AndwhenI’mgoneIleaveTaratoyou.Scarlett:Idon’twantTareplantationsdon’tmeananythingwhen.Mr.O’Hara:DoyoumeantotellmeKatieScarlettO’harathatTara.thatlanddoesn’tmeananythingtoyouWhyland’stheonlythinginheworldworthworkingforworthfightingforworthdyingforbecauseit’stheonlythingthatlasts.Scalett:OhPa.YoutalklikeanIrishman.这些英语电影中涉及各种从句、非谓语动词等许多英语语法,英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看视频增加记忆,也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对话,使学生体会到其中关于英语语法的情感。总之,英语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情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的立体、直观视听刺激有助于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要充分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回归生活,回归语言,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长翠.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英语,(27):104-104.

[2]李婷.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5(7).

[3]李园园.浅析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3).

篇4: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现有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归纳,从中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师生关系来看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种现象,开始有人提出了对高中体育课堂进行优化改革的问题,即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

【关键词】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经济基础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高中体育的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标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掌握运动技术,而是要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构建更合理科学的现代体育课堂,本篇文章就将讨论关于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

1教师要确立鲜明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内容。

1.1教师的指导思想应具有鲜明性

现代教育的思想有许多种,其中包括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的思想融合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各个内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示了它的鲜明性,主题明确,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比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等等,这些思想的提出都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主题思想,让教师在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来说,教师也应该树立这种观念和思想,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

1.2教师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伴随着这种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除了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发展,不能一味地遵循以往的教学方法而不懂得创新。树立崭新的教学内容的观念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阶段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时刻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系统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其次教师也要注意把握体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

2不断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发挥组织形式的艺术性。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全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学生参与程度的深浅则是受其思想情感以及一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绝对不能将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固定成某一种模式,而是要随着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体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并且深化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体育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也采用各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改善,采用独特的和艺术的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在进行高二的体育埃及偶像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他们已经接受过一年的高中体育的教学,所以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加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教师可以将学期的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每达成一个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进行,而这些目标的设置都可以围绕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训练他们薄弱的环节,让他们掌握到更多的体育技能。最后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许多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讲教师要在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要想做到真正全面提高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要注意达到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3.1任务方法的和谐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到教学任务的明确性、科学可行性。而教学方法是为教学任务所服务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存,在锻炼学生的素质、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和兴趣。

3.2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素质必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内容时的表现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4结语

目前阶段来说,我国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方式还是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所有不管是从学校还是教师的角度出发,都要不断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高中现代体育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丰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学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曲宗湖,杨文轩著.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篇5: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不仅要促进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而且还要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必须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既要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与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未来,通过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来锻炼体魄,推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始终朝着健康而又良好的方向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人格。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专业且科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一、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1.体育课时不足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部分高中学校才开始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其重视程度要远远落后于语数外三门主科。很多学校将每周的体育课时缩至为两个课日寸,但还是存在三门主科占用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的现象,进而导致体育课时不足。

2.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根据大量的文献调查与实践调查,笔者发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体育课程内容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仍然以足球、田径、乒乓球、篮球以及铅球等诸多常见运动项目为主,尚未开发和研制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冰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育教学资源不足,场地紧缺

(1)教师资源因为大多数高中教师人员都超出了编制,而学校又侧重于文化教育,所以忽视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也在无形之中导致了体育教师资源匾乏,教师资源规划不合理,无法为高中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新课改强调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而且也给大多数教师带来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体育教学工作缺乏激情,不能有序地开展教学计划。(2)场地资源和体育器材资源场地资源和体育器材资源是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然而大部分高中学校只重文化课,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等诸多资源投人较小,这也使得体育户外活动充满了巨大的挑战性。体育器材不能及时地分配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活动场地也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尤其是那些需要单独活动场所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网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及游泳池等大型体育场所,这些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体育课程教学范围明显缩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实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路径

1创新体育教学方案

创新体育教学方案是开展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创新体育教学方案应建立在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高中体育新课标明确要求体育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因此,只有真正理解高中新课标的内涵,才能制定出符合新课标发展的教学方案。

2.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人到实际体育教学中去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发挥着巨大的优势,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效。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动作讲解和行为示范,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洗礼”,因此这样的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倘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人到实际体育教学中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反复观察视频中的动作要领,建立相对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

3.创新高中体育教学手段

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创新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对教学手段进行革新,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模仿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体育课程学习的激情。

4.增强高中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情感

此外,高中体育教学要增强高中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情感,掌握必要的体育常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遵循终身体育锻炼的原则,不断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要了解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兴趣,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培养他们对各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运动技能,培养积极的体育习惯。

三、结束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新型模式之下,教师不仅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划分与科学地配置,而且也充分展示出高中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体育创新思维,提升体育学习能力。此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主体的身心素质,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现代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养的体育优秀人才。

篇6: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相差甚远的现象。体育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在课堂上体验健康、自由和快乐的情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层教学;自主学习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人在后期学习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有区别地教学内容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愉快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一、实施分层目标教学

体育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明确教学方向,达成一定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目标要明确,实施途径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合理安排与设定。新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围绕体育技术与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划分。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分为阶段目标和课时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的目标。如何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术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每个层次进行不同的区域划分,当学生完成一个目标之后,要给设置不同的目标达成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加强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因此,分层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下一阶段的目标。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身体状况、运能能力等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田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球类项目中可以通过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在舞蹈类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自由创编练习,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在体育课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于运动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重在强调要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动作,最终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阶段;对于基础性很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单独辅导,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动作,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完成的路线,让他们能基本完成运动动作。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但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育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榜样。

三、采用分层的教学检查与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提高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中等生一般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他们的成功,为他们提供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学习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进行肯定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主动性,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学生差异较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上,第一组为80分及格,第二组为70分及格,第三组为60分及格。实施模块教学后,再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和战术,逐渐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分层教学满足了学生主体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在运动中尝试到了乐趣,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于形成持续稳定的体育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从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健: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探究[J],体育教学,(9):53.

[2]陈树烁:高中篮球模块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界,(22).

篇7: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高中体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发现,其中分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对高中体育进行分类教学呢?本文将具体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些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为了应试教育,许多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且整个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随着高中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的体育教学。在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分类教学模式。所谓的分类教学模式就是在充分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划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分类教学呢?下面,我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简单来谈一谈。

一、立足学生现状,灵活分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总结学生的学习现状,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师生关系融洽之后,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学习体育。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灵活分组。因为体育教学大多都是在课外进行的,很多都需要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完成。因此,教师应该将体质和综合素质相近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并鼓励小组之间积极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如果出现教师有事不在的情况,就可以想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有不会的地方就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让学生们掌握体育基本动作,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双杠、排球》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挂壁前摆上成分腿坐技术。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学习正面双手垫球。从而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这节课对于高中体育的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讲,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们肯定都不愿意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在进行双杠练习的时候,将班里的学生分为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练习。在排球的学习过程中,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人结为一组。两人一球,分别进行:徒手模仿练习,两、三步移动垫球模仿练习、垫固定球练习和一抛一垫练习。通过这样分组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增加体育项目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为了考试,为了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甚至由于高中阶段,各种文化课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不想再体育课中浪费时间,所以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也学习文化课。其实,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恰好能够起到协调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在因为应试教育而去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其分类教学而言,首先教师应该针对男女生的差别实施教学,对于高中男生来说,他们更多的会喜欢篮球、足球等;而对于女生更喜欢健美操、羽毛球等。这时就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比如,在学习《跳高》这一节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进行半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但是,跳高对于男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对于女生相对来说差一点。不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也需要女生对跳高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让女生好好进行跳高的训练,如果优秀的话,跳高训练结束后就进行瑜伽学习,也可以自由进行羽毛球练习。当学生听到这些之后,就会激励他们认真学好跳高课程。因此,采用这种适当增加体育项目的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考核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传统的高中体育考核内容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教师规定考试题目,然后学生进行考试。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容易使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最终对体育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分类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考试。不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个目标,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可以。比如,在跳高测试中,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测试标准。对于一米五左右的学生,只要达到90厘米左右就够了;对于一米六左右的学生,只要达到一米二左右的高度就可以了;而对于一米七左右的学生,需要达到一米四左右;以此类推,让学生不再惧怕考试,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正常发挥。总而言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是,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目前仍然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情况,总结经验,以便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浅谈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中,.

[2]黄小根.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

[3]毕海.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

篇8: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正逐步迈进素质化,为了响应政策号召,我国高中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高中体育教学,在阐述分类教学模式理念、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分类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自主锻炼

个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离不开,通常情况下,锻炼与体育紧密相连,为了帮助我国中学生群体塑造良好、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将学生体能、身体素质等都列入考核体系,体育教学地位得到上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本文就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一、分类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大一统趋势,学生个体分类管理、分类教育意识比较缺乏,在某些思维狭隘者的眼里,甚至认为分类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群体的歧视,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虽然分类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人群眼中并不可取,但是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看,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与其高度吻合的,与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也是相符的。分类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类教学方式、方法是极其必要的,首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欢足球、有些人喜欢篮球、有些人喜欢乒乓球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如果对其进行强制性统一活动,难免影响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其次,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不可能要求所有同学们都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两大现实因素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

二、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模式探讨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老师演练相关动作,学生反复模仿、重复练习这些动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古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反映出我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根据兴趣划分类别,实行分开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中,可以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同学们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按照不同类别兴趣排好体育教学课程,将同一爱好、同一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分开教学,实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这一内容时,在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和动作演练示范之后,可以根据之前统计的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将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分类分组,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教师对每类兴趣下学生的运动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即可。既能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又能很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的效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某一类体育运动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

(二)划分运动小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随机、灵活地划分运动、锻炼小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小组划分的标准。在初次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划分小组,也就是学生自由组合,因为体育教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让学生进行放松锻炼,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放飞自由。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性别、爱好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需要进行小组划分,并在分组之后增添一些大规模人员参与的运动项目,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有已经会的且认为自己技术还行的,将已经会此运动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锻炼,而针对剩下的那一部分不会的同学进行单独动作演示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开导。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学习锻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规模的乒乓球友谊比赛,对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两两划分,让他们在运动切磋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并加深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中体育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全局观。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并不是分裂,并不是为学生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小团体提供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由于课程稀少,因此分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中体育课程并不都是实战演练课程,也包括理论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急救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迅速、快捷地做出应急、自救、他救反应和进行简单的处理,保证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鹏程.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01-202.

[2]曹卫岗.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体育世界(下旬刊),,10:135-136.

[3]卢明.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140+142.

[4]肖健欢.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16:120-121.

篇9: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实施学分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诉求。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过程管理,尊重学生自主选项。它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弘扬了学生个性、凸显了教师人文关爱、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突出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与过程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学分制;体育与健康;学生

学分制的提出在我国仅有20多年历史,其间,国内各级各类的部分学校也曾尝试过,但往往是浅尝辄止。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评价方法再一次被提出,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分制将由原来的学期学分制转向学年学分制。实施学年学分制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对学分制概念的理解

学分制就其本源来说是选课制度的产物,没有了学生对课程学习意向的自主选择,学分制就失去了灵活宽松的优势。目前学校实施的学分制大多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为学习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合格和获得优良等级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获得一定的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指标,以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为基础。它的核心是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完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修学分。学分制的核心是自主选修课程,离开了选修课程,学分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齐全的体育课程体系和必修科目的选课制度。首先,了解学生,贴近学校生活。根据师资配备及学校情况,增减选修及必修科目。其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建立相应的模块课程组合,使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再次,增大体育选修课的可选度。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尽可能地扩大体育课程选修门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学分制条件下目标教学模式的特点

目标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以单元达标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通过优化教学单元,加强单元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单元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其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教学模式强调的不仅是动作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然后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技能展示和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等级评断。(2)目标教学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具有相对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它基于动作练习的迁移原则,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体育动作技能。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结构,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转化和迁移。(3)目标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模块教学的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主动性,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身体练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实施学分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分制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关乎学校对学生的成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它的合理运用,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稳定的教学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健康运转。

三、学分制条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教学模式与过程管理

1.学分制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施

学分制虽然实行的是所学课程的自主选修,但也不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应在规定的教学模块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去选择,并将其纳入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才能让学生进行选修。同时,学分制因其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还便于教学场地、器材等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学分制条件下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对许多普通高级中学来说,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其一,要确保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质量,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依然是关键学分计算遵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以学期为单位时间,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跨学期开设的课程,按各学期分别计算学分。一般课程为16~18个课时为1学分,全学期开设的课程以其实际周课时计算学分,课程的周课数即为该课程的学分数。学校在每学期期中后向学生公布下学期必修课、任选课的科目,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然后自主报名学习。其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的概念,上课过程以学生选秀项目汇聚的“教学班”为主一个“教学班”中有许多“自然班”的学生,每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也分散到若干个“教学班”去上课,原有的“自然班”监控管理力度大大降低,因而,班级教学管理的责任自然落到了“教学班”的科任教师身上。为了提高体育健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科任教师必须在学生课程选修、修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采取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爱学、好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敢为人先精神的培养。

2.学分制条件下目标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其一,目标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目标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及学生发展相结合,它十分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基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达不同,它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学目的含糊、抽象的特征。它依据新课程标准提高了教学方式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得教学目标评价通过学生掌握的情况便可进行定性的评断,因此这种无形效率的测量性或准确性大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与矫正、学生课堂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大增。同时,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诸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以提高。其二,有利于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公平性实施课程目标教学,能促使多数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摒弃与现代教学模式的革新。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学困生是由于群体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引起的,这些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出现更多更大的失误,进而形成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这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学困生。因此,防止教学中失误的积累也就防止了学困生的大量出现。所以,实施新课程,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使目标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时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然后再通过课堂评价、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上学生身体练习的达标率,从而消除教学中的失误积累。总之,目标教学模式提倡民主公平的教学理念,理解与尊重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其三,有利于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良好的教学场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管理。向课堂要效益是当代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选项教学将“自然班”打乱并合并为一个“教学班”,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个性表现的学生势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尽管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但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精彩的教学内容,相信会带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加上目标教学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兼容性,因此,正确地运用目标教学模式就能为师生建立一个共有的教学互动平台,师生教学相长,互助互惠,充分发挥出目标教学模式的功能。即目标教学中目标既是教学目标也是管理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可测量性为教师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从而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四,有利于体现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分制条件下的目标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愿性,使学生完全脱离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建构体育技术知识,实现在不同的环境及条件下主动探索性地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然,学分制和选修课制度的引入,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科内容,为高中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同时,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因此,高中学分制是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从学分制的本义来看,一名高中生不管是否读了三年高中,只要其修满了规定的学分,就应当允许其毕业。而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仍然要求高中生必须学满三年才能参加高考,这就决定了各地的高中改革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高中学分制也许代表了高中教学方式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是目前还不能盲目地为之叫好。或许,我们可以把学分制改革看作是高中教育对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切呼唤,并且期望随着高中学分制的普遍实行,能够有力地、自下而上地推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总之,学分制条件下的体育教学,让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革。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分制条件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目标教学模式的尝试,体现了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它将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张春芳.简述信息化与体育教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1).

[2]罗辉.如何在学分制条件下推行完全学分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陈荣.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篇10:JiTT教学模式开放教育论文

JiTT教学模式开放教育论文

一、JiTT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教学设计

JiTT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分为五步:一是“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的发布;二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向辅导教师反馈;三是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四是创设“积极主动”课堂;五是开展“难题”探究活动。这是JiTT模式下每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把JiTT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引入开放教育,结合开放教育原有的教学模式,构建出JiTT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的JiTT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六步:一是开设第一次面授导学课,即“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的发布;二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向辅导教师反馈;三是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四是创设“积极主动”课堂(第二次面授辅导课);五是开展“难题”探究活动(可以是基于网络的小组活动);六是巩固提高(第三次面授辅导课)。相对于全日制教学的JiTT模式,开放教育的JiTT教学模式设计是“宏观”的,即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是针对整个学期的设计。JiTT教学模式的核心都是师生之间建立一条“反馈链”,通过“反馈链”,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反馈给教师,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需要,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并创设学生需要的课堂。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宏观”设计的JiTT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开放教育相对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有所不同:一是学生自学能力不同,全日制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开放教育学生自学能力差;二是辅导频率不同,全日制大学生每门课程每周至少能上一次辅导课,片段的'学习任务完成后,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教师指导。而开放教育学生每学期极少碰到教师,自主学习开始到第二次辅导课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中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自学能力差,辅导不及时,这些直接导致“自主学习”任务不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不能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形成“反馈链”,致使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变成了“摆设”。所以,JiTT教学模式理念要成功应用于开放教育,一定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解决方案

微视频,即播放时长只有5到20分钟的视频。目前,在基础教育、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教学中都有微视频的成功应用案例。微视频可以吸引传统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传统课堂的情境体验。基于微视频的微学习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成人学生个体差异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挑选适合的微视频学习,而且,这种“短时”的微学习也非常适合成人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原本开放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从教学大纲、课件到辅导资料、在线作业,以及课程讨论区、聊天室等。可是这些资源和论坛根本没有“人气”,原因是不符合现代年青人的应用习惯。网络环境下,能够提供课程资源和师生交流的除了电大在线,还有邮件、论坛、博客、QQ和微博、微信等。相对电脑而言,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因为其简单、方便和随时随地而更受年青人的青睐。相对于其他网络交流工具,微信(微信群、朋友圈)更是在应用中独占鳌头,它提供了语音、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据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量于底已经超过了6亿,而且数量增长的速度有增无减,20岁到30岁的年青人是它们的“主力军”。可以通过微视频、微信构建一套自主学习的“助学”平台。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特别是自主学习辅导和监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发布每周的学习任务,提供相关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建立微信群和朋友圈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和难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文本”或“语音”等方式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教师可以实时或非实时提供文字或语音的个别化辅导。利用微信建立起教学中的“反馈链”,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辅导,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选择地监督某些“掉队”学生,使得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展。

三、教学模式实施的保证

把JiTT教学模式应用于开放教育中,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是促进自主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的监督。采用新的解决方案,需要学校的支持和相关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中不断努力和探索。要保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的营造

对于出现的新鲜事物,年青人总是更容易接受,而微视频、微信等不是所有教师都会用。对于教师,需要集中培训,以保证每个参加开放教育的教师都会录制微视频、微课件。同时,可以把微信等教学中用到的辅助工具写入开放教育入学指南,确保每个教师和开放教育新生都会用,营造出一个教与学的“微”环境。

2.高质量微视频的制作

由于微视频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所以微视频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分解学习内容,把课程精心制作为5―20个主题教学微视频。MOOC时代,网络上各类公开课、精品课程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加以筛选,下载并整合一些视频,以便提供最佳的教学资源。

3.考评制度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应把是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网络讨论的次数、发言质量等都量化纳入课程考核中。合理的评价体系能让学生在被“逼”着参与学习、参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觉(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四、结束语

基于微视频的JiTT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符合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微视频、微信等微学习应用于移动学习领域,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成人学生使用习惯;借助微视频,可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的“反馈链”,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

篇11:浅谈教育理想教学思路教学模式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将笔者厕身大学教育二十余载的点滴体会汇集于此。立论于大学教育的本质,即大学教育不是传授技能,而是传播精神,沿着教育理想是坚守职业道德的精神基石、教育理想决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引领教学模式的行文顺序。阐述建立在教育理想之上的大学教师内在素质与职业道德及其引领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通过列举三个教学思路与模式阐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教育的本质不是向被教育者传授技能,而是向他们传播精神,实现受教育者“学习如何去学习,学习如何去做人。学习如何去做事”的目标。作为传播精神的使者,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教育理想之上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反映,这一根植于内心的职业道德引领着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探索和设计出真正让受教育者受益的教学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只有“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一、建立在教育理想之上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反映,教育理想是教师坚守职业道德的精神基石

信念滋养理想,理想成就事业。大学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教育。大学教育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某种精神品质,为他们建立起内在的资源,使其终身受益。作为传播精神的使者,大学教师应该不仅仅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更要满怀理想和激情,因为教育理想是坚守职业道德的精神基石。树立教育理想是一种思想的跋涉、一种精神的修炼,也许我们要用一生去跋涉与修炼。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

第一,甘于寂寞与沉静是教师的一种素养。难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难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场景,教师这一职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平凡、平常与平静。因此,从事教学工作是要甘于寂寞与沉静的,甘于在浮躁面前寂寞,甘于在功利面前沉静,这份寂寞与沉静是作为一名教书先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第二,人格魅力胜过一切语言的训导。教师的意义更在于书本之外。教育和培训不同。培训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应深深地融于我们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无需刻意去训导学生,我们自身的品行举止。如你的教育理想、你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都可能在你的课堂上不经意问流露出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学生,以至使其终生不忘。

第三,成为学生人生的引导者。教师于之学生,其感染力极强。教师的教育理想以及由此引领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一门课程、一个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改变其处世态度。对于即将走向社会,融入复杂环境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这一非故意性引导产生的作用不容低估,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不用心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第四,承担一份自觉责任。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份自觉责任。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学工作不可能也不必要时时受人监督,截至目前。我国高校中教师因教学效果差而离岗的人并不多见,其主观努力程度的大小也无法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责任感。而责任感的强弱对教学质量的高低产生直接影响。

第五,充满语言魅力的教学才能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吸引学生专注于听课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的魅力不是简单的一句笑话、一段故事引发的即兴娱乐。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靠的是教师“学贯古今。兼容中外”的语言魅力,而这种语言魅力来自教师自身的博、专、贯通和深刻的洞察力,来自于教师立足于专业知识之中,游离于专业之外的一种非牵强的、合乎教学要求的贯通,有时它是一种教师将自己融化在教学意境中的最高境界。从这样的语言魅力中,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人文精神和崇高理想。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魅力,教师要具备博、专、贯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更要有一种享受教学的体味。享受教学必须热爱教学,热爱教学才能陶醉于其中,陶醉于其中。才能满怀激情,满怀激情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滔滔不绝,出口成章,乃至深入人心。

素养、人格、引导、责任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反映,它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我们依靠由此建立的这一基石完成我们的使命,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二、教育理想决定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引领教学模式

既然教育和培训不同,大学教育就不是也不应该是按照统一的范本和范式复制和克隆一批批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是大学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宗旨,在此引导下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体现在“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的方法体系之中。而真正实践“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的确需要教育者具备上述的素养、人格、引导、责任,因为他必须将教育教学当作一种使命,而不是任务,于是他要做到。

(一)教学思路与模式之一,加工知识信息,输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不应该是书本或教材知识的直接传授。

为实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的目标,有效的教学法应该是,教师接收知识信息。将其进行有效加工,从中分离出关键知识点,同时提炼出思维式和学习法向教学对象输出。(见下图)

1,搜集和加工信息

既然大学教育不能唯教材试论,故教师将自己搜集的知识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加工,使其生成关键知识点就成了教学环节的首要任务。要对搜集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必须做到,第一,教师必须熟知课程所涉及知识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状况,即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扎实,第二,教师不仅能够把握整个课程(教材)以及各章、节的重点,还要能理出章与章、节与节。乃至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将其融会贯通,这是加工有效知识信息的关键所在,第三,提炼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建立在以上两点之上,第四,输出信息的手段是讲解知识点而非解释教材。

2,提炼并输出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

输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而非机械地传授知识是当今大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因为,第一,大学教育对象的特点是计算能力强,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概念和原理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高中的记忆阶段而非理解消化,更谈不上应用,第二,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对象要接收的信息量之大,信息变更之快足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有效地输出信息,从而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传授给教育对象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例,输出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手段可以是:

(1)打破教材结构框架,改变传统的按概念、性质、意义、方法等顺序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从该知识点的“应用”人手,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人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从案例中归纳相互相关概念、性质及特征、意义及作用以及解决方法。实践证明,上述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对问题,尤其足难点问题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完成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

(2)强调思维方式,阐述学习方法。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即不同学科有着自身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对上述线索的把握比介绍学科的具体内容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自始至终要围绕上述线索展开。不断在讲授中强化这些线索,以线带面。   (3)避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中相关内容的'重复,既保证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避免重复同一知识点。为了保持教材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结构合理性,各门经济学类或管理学类专业课程的教材一般都会对本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导致某些知识在许多课程中重复出现两次甚至多次。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各门相关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其次,应该把握“重复内容”在各门课程中的地位,即它是作为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还是作为背景与辅助材料出现,“重复内容”在各门课程中研究的角度是否一致,最后,根以上分析研究应该如何讲授“重复内容”。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第一,对“重复内容”仅仅做简要回顾,以便于学生掌握其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方法,第二。换一个角度讲授,确立它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二)教学思路与模式之二,三个教学环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1,开篇介绍。在开始讲授一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括介绍本课程在整个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该课程与学科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刚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的学生,如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加深对本课程所处地位的印象,并了解其在后续课程中的作用,同时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专业知识的兴趣,对大四学生讲授时,通过重点回顾专业学科体系中已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它们与本次学习课程的联系,可以使其融会贯通,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本次讲授课程产生兴趣。

2,过程小结。在一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注意每一章的小结,小结内容包括,(1)指出本章的学习要点、难点,(2)阐明本章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概述本章知识在现实丁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如何应用。通过这一过程小结,使学生将前后章节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系统的观念掌握知识,同时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3,结束点评。点评,是对一门课程的完整总结与评价,包括,(1)总结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及各章之间的关系,(2)理顺该课程的所有关键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归纳m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3)介绍本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热点及前沿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求和研究。一门课程的教学宗旨着落于此。

(三)教学思路与模式之三,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生完成“三个境界”。

尽管大学教育不是职业培训,但它也不是堆砌理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毕竟,大学教育还肩负着为社会和围家培养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重任。作为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引领被教育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理论、深化理论的责任。理论联系实际也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去学习”这一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学科中的每一门课程都与日常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尤为重要。

中国的禅宗一直有这样的境界,第一境界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为“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学生在掌握一门课程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过程正是体现了这三个境界。初学者,以教材学习为主,学生往往停留在理解教材、记忆教材内容的阶段,因为缺乏实践,他们很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故表现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当学生毕业开始工作后,他们往往会产生困惑,感觉原来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着较大的差异,于是有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理解,如果我们在大学的教学环节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一定能体会到“万变不离其宗”,实践不过是理论的巧妙与灵活应用,而非机械照搬,其实“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为了实践上述思想,本文还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例,有效的做法是将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教学模式为,

1,介绍理论的应用现状,提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通过对各种理论和方法在现实中应用情况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现状,(2)对某些目前尚未在实践中应用的方法,提出并回答以下问题,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具备应用的条件,有些模型和公式为什么不为企业相关人员所用,应该如何应用,应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上述讲授环节。学生对原本相对枯燥、繁琐的概念、公式和模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2,两种案例教学模式的呼应。案例教学区分为两大类。应相应地采取两种教学模式,即“讲案例”和动手“做案例”。“讲案例”,即以现成的案例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案例”,即给出基本素材,要求学生利用素材完成案例并回答案例中的问题。“讲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初级阶段,只有完成“做案例”的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在上述教学环节中采取讲授、学生分组演讲、课堂讨论和点评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什么是“教学效果”,大学的“教学效果”至少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独善其身而又恩惠他人。固然,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素质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内在因素。然而教师在大学教育中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以上三个教学思路与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与功能,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更是教师敬业的态度。如果说前者起到了传授知识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走向社会,那么,后者是传播精神,使学生立足社会。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最为复杂的艺术,大学教育更是如此,它是将教育理想与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融为一体的教育实践过程,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足以达到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实现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篇12: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1.1单一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占据统治地位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依然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它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能从大多数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没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其结果就是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1.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高职教育教学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是否按照课程要求,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听懂,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3课程评价不符实际,课程反馈不及时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课程评价往往只是根据教师的上课状况,学生出勤率,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测评,但是对学生通过这门课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等,尚未纳入到课程评价当中。同时,现在的课程反馈往往都是在期末测评中体现,课程反馈也往往不及时,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终也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以能力为中心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原则

正是高职教育教学中面临着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问题,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应该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2.1动态培养

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动态培养。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是个不断实践的动态过程,学生不仅是被动学习者,也是主动参与者,必须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动态培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培养动态思维。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老师讲授的知识不停运转,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学生多动手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技能,因此,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动手的能力。

2.2以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

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当前,部分教师讲授内容往往脱离学生客观实际,其最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以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注重交流

我们在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中我们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以及对课程建议,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与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3以能力为中心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有以下策略。

3.1注重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分享有益信息,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困难和课程反馈,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学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对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

3.2注重探究式教学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程度,教师决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学生发展兴趣和锻炼自身能力,因此,我们要变传统教学为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确定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们需要明白高职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就业,因此,必须要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往往只是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实际操作还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还必须将教学与实习相结合,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4结语

面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构建以能力为中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

篇13: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一

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中)药学专业的多门专业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关键词:新药研发概论;案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了(中)药学专业的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首先介绍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思路与程序,介绍如何利用文献情报和市场情报等进行新药研发的选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然后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介绍新药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原则要求等,最后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介绍新药注册申报资料的撰写要求及申报与审批的规定,为学生打下药品及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基础。

根据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合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较为适宜。

1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1.1案例教学法

[1-3]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即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把真实的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具体讲解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入其中,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该方法一般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使用,比单纯的理论教学生动易学。

1.2任务驱动教学法

[4-5]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

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在新药研发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2.1教材选择

目前虽然有少数关于新药研发方面的专著,但由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新药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相继颁布实施,

其他的政策法规也相应出台,这些专著的内容已经不适用于教学,又无更新的版本,造成教学上无教材可选择的窘况。

教研室根据多年的新药研发课程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导原则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自编新药研发教材。

2.2教学准备

确定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向学生介绍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从而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奠定基础。

2.3案例讲解

上课前一周教师先提出案例,并提出一些思考的重点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认真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与准备。

在上课过程中,将新药研发的相应内容融合到案例中,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知识,又学会了综合应用。

例如,在处方研究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处方前研究、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处方优化等研究方法和要求。

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案例:某个具体药物如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处方研究。

首先了解厄贝沙坦有关关键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粒度、晶型等,对厄贝沙坦生物膜的通透性,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解。

同样,了解有关辅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厄贝沙坦与辅料的相容性。

在此基础上,设计几个基本合理的处方,制成厄贝沙坦分散片,再根据厄贝沙坦分散片的性状、硬度、分散均匀性、溶出度等基本性能及稳定性筛选出较满意的处方。

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请不同的学生来回答。

由于学生进行了前期准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案例既学习了处方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又学习了这些方法和要求在新药开发中的具体应用。

经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方法与单纯讲解学习内容相比,学生的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4任务驱动

2.4.1任务驱动教学步骤a.任务设计: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查阅参考资料,结合教师和相关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设计合适的新药研究开发任务。

b.任务实施:学生分成3~4人一组。

每组学生根据新药研究开发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设计、撰写研发方案,模拟完成新药研发。

c.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新药研发方案。

d.讨论总结。

学生和教师针对各组展示的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2.4.2任务驱动教学首先,任务要科学合理。

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时数来设计新药研发任务,还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及当前的新药研发动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

由于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如果任务太难、太复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完成,或者学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完成任务,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敷衍了事。

如果任务脱离当前新药研发的实际,不仅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教学意义,还同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对于学时数比较多、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好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大、较复杂的任务。

比如,根据当前临床需要、市场供应情况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开发项目,并完成所选项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资料的撰写及申报程序的说明。

而对于学时数比较少或者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差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小、比较简单的任务。

比如,完成一个新药开发项目的选题,并撰写选题的目的与依据;或者完成某个新药的处方工艺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完成某个新药药学研究研究方案、药理毒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协作,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责任人。

首先每个成员分头查阅文献,然后把每个成员收集的文献集中起来供小组成员共享,每个小组成员利用共享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或撰写申报资料等,

然后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的方案,最后每个成员分头制作PPT,再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PPT,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汇报用的PPT。

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要避免一个人只负责一部分,不管其他部分。

比如,一个成员负责查阅文献,另一个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再一个成员负责制作PPT,还有一个成员负责PPT汇报,每个成员都不管其他成员的事。

这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每个成员只能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在某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系统完整掌握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

在任务完成情况展示阶段即PPT汇报阶段,最好由研究方案设计部分的主要责任人来完成,因为该责任人对整个方案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能够把方案设计的理由及优缺点阐述清楚。

在汇报过程中,全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同时要积极思考。

汇报完毕后,向汇报的小组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任务和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性、探索式学习,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4:高中古诗词教学模式

高中古诗词教学模式

华东师大钟启全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说:“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寻求适宜的教学方法内含其中。”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内容,应当是指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需要,在全面深刻地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素材,形成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研讨的信息集合体。语文的教学内容应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有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在语文的学习中,多种文本体式共同存在,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不同的文本体式给学生不同的情感滋养。也就是说,文本体式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教学内容不同必然使得教学目标不尽相同,所以,确定教学模式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模式是在较长时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着特定的语文教学发展目标而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语文教学结构形态和语文教学流程,具有鲜明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古代诗词更为璀璨耀眼,新课程十分注意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精选了历代著名诗人、词人的经典作品,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语言简洁精炼,节奏韵律优美,指导学生学好这些优秀的古诗词,不但能让学生领会诗词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感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重视诵读和鉴赏,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是诗词教学的基本理念。

对于诗歌文本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它的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外形式突出表现为诗歌的韵律,内形式突出表现为诗歌的隐喻。

诗歌的外形式是指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如果从这个层面对于诗歌的文本特质作一个最简单的概括,我们可以说,诗歌其实就是一种能够给读者某种特殊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的文本样式。所谓能给读者特殊的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当然主要是指诗歌在句式上和音韵上的特点。而外形式突出表现为诗歌的韵律。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音有规律的停顿造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韵律,构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韵律、节奏是形式,形式自身也有美学意味,也能表现情感,表现人的生命活力。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或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的因素,可以称之为“情感的形式”或“有意味的形式”。阅读诗歌须吟咏,须朗诵,须于声音唇吻之间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可见诵读是品味诗词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诗的内形式,则是指与诗的外形式相融合的。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表情形态。具体说,即诗的意象、意境、象征、隐喻等。

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使内心情感与足以唤起诗人这份情感的外物交互融会,最终将幽玄飘渺的诗情化为心物交融、情景相生的意象、意境,或者熔铸为具有强烈暗示性的象征性、隐喻性形象,使诗情得以感性显现。

所以,对于诗词的`鉴赏就是从诗词的外形式走入诗词的内形式,据此,在诗词教学中,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经过不断地总结与深化,设计了诗词教学的教学模式。

引,导引学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尽管预习的题目是教师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还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就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在备课中要将自学指导作为教学的第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

(1)收集作者的相关材料;

(2)了解本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3)熟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你是否见到过和本诗类似的诗歌,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等等。

诵,认真自读,整体感知。

对于学生来讲,诗歌首先呈现给他们的是可直接感知的语言组合形式,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读,对诗歌有整体的感知认识,诗词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所以诵读是整体感知诗词、品味诗词的重要途径。

启,启发思考。疑,大胆质疑。

当学生通过诵读已经对诗歌有了整体的认识之后,教师要针对诗词中的鉴赏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而作为学生,一定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只有质疑才会有深入透彻的分析。

归,归纳问题。悟,体悟赏析。议,展开讨论。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质疑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挑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而此时学生将走入诗词的内部,对诗词进行体悟赏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凝练的语言换化成具体的画面,让学生真正地走入诗境当中体验作者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如果学生自己在体悟赏析时遇到困难,可以展开讨论,在与同学的讨论中深化对诗词的认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赏析停滞不前,困难极大,教师要把握时机点拨,如提示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讲,讲解要点。结,总结评议。

学生的体悟赏析和讨论过后,对仍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讲解,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体悟与认识,此时教师的讲解是知识的深化与拓展,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评议,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收获等等。

设,设计练习。练,练习拓展。

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对诗词有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要完成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训练题。这些题目直接指向高考,在做训练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答题的方法。这一过程的设计既能夯实课内基础,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方法,延伸到课外。所以,教师在出课内诗词鉴赏题目的同时,还要收集与此风格、内容相似的其他诗词加以对比,进行深层次赏析,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诵读是贯穿在每个环节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鉴赏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诗词到分析、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直至背诵。

篇15: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论文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论文

1.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学生缺乏兴趣,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对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不够重视,体育锻炼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学生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的意识难以提高,体育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体育教学的另一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现阶段部分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穿体育精神,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比较多,容易产生很多不稳定因素,心理素质教育没有针对学生这些问题进行工作,会造成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1.2理论知识教育和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矛盾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在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的同时,学生的智力水平、意志水平以及身体都在不断提高和发育。但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力度比较小,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也认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比体育锻炼重要,没有有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也比较低,进一步加剧了体育教学模式的被动。

1.3教学设施落后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体育设施和器材,能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的设施比较少,体育教学项目难以顺利进行。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科学布置体育训练项目,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这也对优化教学模式形成了制约。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

2.1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状况设置教学任务,使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任务设置中,如让学生自行决定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体育课堂参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将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教学项目设置要以学生的身体接受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放松身体,缓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压力,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

2.2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内容有限,无法调动学习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要优化教学模式必须从优化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发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进行体育锻炼。全面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导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要使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实现高中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完成优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高中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提高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重视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将优秀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

2.3优化教学设施,转换师生角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优化高中教学模式,应该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施,根据教学设施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设施进行体育锻炼,在设施中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体育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3.结束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达到强健学生体魄的重要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6: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国内外有几十种教学模式,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 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能力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主要有下面几种基本模式:

1.1讲授模式:

它属于传统模式,突出都是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的基本程序是:

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

它是当前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解放后广泛推行的前苏联凯洛夫五环节教学,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也属于这个模式.多年以来,在这个基本模式下,为了探索动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变革,演变出一些新的形式,正在被广泛运用.

1.2 发现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性,不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经常在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上,运用发现模式进行教学,基本程序是:

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或部分地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1.3自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创造了多种自学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

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对于阅读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模式十分有利.

1.4 掌握模式:

按照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理论,注重反馈和评价作用.当前,不少地区使用的目标教学模式属于此类,基本程序是:

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矫正——平行性检测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加强基础,防止分化,在师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适应性更强.

属于基本教学模式的,还有结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和注重学生合作突出讨论的教学模式,这里不一一介绍.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反映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来数学教学富足经验和教改的结晶.对它们的学习和研究,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看到,当前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由上述基本教学模式,,多数是由上述基本教学模式交叉或变形组合而成的.抓住对基本教学模式的学习,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动地理解和学习其它教学模式.

2 综合、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可循,但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

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然,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比如,在一章教学中,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动用发现模式;同时选定几节便于学生阅读;讨论的内容,可安排用自学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般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模式,以便保证教学进度.这样在一章教学中,几种教学模式分别发挥了它们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效益.

再如,在一册的教学来看,,也可选定内容比较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比如平面几何“四边形”等内容,采用结构教学模式,贯彻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体系,对于开阔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是有益的.但如果每章教学人武部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教学困难,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再如,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的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熟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吸收其它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是指在对比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优点和局限性的情况下,针对教学实际,吸收几种教学模式的特点,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比如,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知识引用阶段采用发现模式,例题教学时采用讲授模式,小结时运用自学模式.当然,这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发展的,一般来说,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比如发现模式比掌握模式在认知水平上要求更高.我们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应地不断变化,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向高层次发展.另外,从引导学生参与程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来看,采用的教学模式也要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体现“教学是为了发展”这一规律.比如,在较高层次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更多地体现知识结构特征,突出讨论交流的形式.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发展地造反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

3 了解发展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从教学改革的方向出发,当前发展中学数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3.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先哲孔子所强调的,但当前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仍是教学过程中继承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关键.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3.2 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有序、反馈三个基本原理指导组织教学过程。

一方面要从整体效益和结构考虑优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反馈和矫正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教学系统的开放与发展,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具体运用到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发展上来.

3.3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模式中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注重学法指导,突出从“学”的视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无疑是一个需要加强的问题。

3.4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模式。

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开发,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过程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怎样有效地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臬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式学习,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篇17: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查标准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存亡。现如今,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改观,但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有较多问题。主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几点问题,并分析了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成就了很多计算机人才,从而导致企业在选择计算机专业人才时尤为苛刻,不但要在技术上符合用人单位要求,还要有企业实战经验。但这些要求对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可谓是难乎其难。另外,随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就业率逐年下降,给高职院校造成了很大困扰。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不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一、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始终以学生就业率为主要评价方式,随着其教育规模逐渐扩展,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存活率几乎为100%,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技术的水准也快速提升,成为目前社会上的主力军之一。尽管如此,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明显不足,这种现象泛指所有的应届毕业生。笔者根据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问题。高职院校近两年统计结果显示,各个学科的学生对计算机都不陌生,若非对计算机专业性要求强的工作单位,其他学科学生也都能够应对,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更加艰巨。然而,这并非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与用人单位要求脱节严重。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套的教学方针加上计算机书本知识严重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无法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是统招遗漏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且其都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困难。

二、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职计算机学习中尤为重要,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基于上述原因,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需不断转变,以学生为本,适应社会发展,推动计算机专业的更新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学生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育人先育己。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需不断提升自我,增加知识储备量,夯实自己,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主要利用远程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远程技术使学生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教师的操作平台,加之教师的讲解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新型技术进行教学,相互结合,开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注重教学氛围。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转变教学观念,打破教师主导课堂的理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辅助、引导。例如,在学习计算机软件PS中的快捷键命令时,通常会由教师先行陈述PS中快捷键命令的理论知识,由此,笔者将其改为由学生陈述(学生陈述之前留有时间熟悉课本),教师辅助,学生陈述的同时按照书中操作动手实践。在高职院校中,动画专业的学生会涉及AE、PR等软件的学习,对计算机的使用率为100%,此类软件与Word、Photoshop相比,操作更为繁琐,难度性较大。因此,在学习此类软件时,学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软件界面,在专业书籍和教师的讲解下,熟悉界面,简单了解各个图标的功能及操作方式,最后由教师现行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特效,引导、锻炼学生,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倡导学生发现更加快捷、简便的制作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并总结其中的规律。采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由计算机教学难度而定,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转换教学模式。

(二)小组课外锻炼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姿态百出,各种教学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即视感。因此,笔者仅针对小组练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由于小组学习可在课外学习,没有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对计算机教学起到较大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放开思维,明确此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度,但是,课外小组活动不可脱离计算机专业课程。例如,高职院校在教授学生学习软件编程时,展开小组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便是开拓学生见识,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培养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分配组员时,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分配,如若遇到问题,可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或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困惑。在这样的模式下,能充分激发起高职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山西某职高的教师便提出了由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短片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住校生,因此,教师以寝室为单位分配组员,要求每组学生分别利用PPT、PR等视频短片制作软件为语文教师制作教学短片,学生可自行选择软件,最后进行评比,教师分别讲解各个短片的优势和弊端,选出最佳短片应用在教学中。这一重大转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自行学习、研究所学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软件掌握的熟练度。

(三)深化了解计算机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利用试题简析,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颇具效果。利用试题分析,创建数学模型、总结并确定算法,实践操作。利用这样的方式更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化性质的了解,缜密学生逻辑思维。

(四)迎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

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学生会经常使用PPT进行项目软件制作,学生需要对项目方向、目标、方案、文案等都熟练了解,尤其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更应以实践操作水准为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就业,更应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相对偏少,教师更加注重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讲授,对案例重视的程度较小。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项目时,应要求学生调查此案例中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根据该企业的数据、资料、设计方案等进行项目PPT编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适应目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迎合市场要求,在熟练专业课的基础上,充分掌握企业实际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想要提高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一定要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转化教学模式,迎合企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深入对计算机性质的了解,在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同时,缜密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也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师生共同努力,深化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和学校创造更多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真正意义上达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淑英.试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优化[J].才智,(25):252.

[2]李体新.关于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18):94-95.

篇18: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sen提出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法(又称T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1]。该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意识。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授课特点是小班上课,课堂可控性强,适合应用TBL教学模式授课。本课题将TBL教学模式应用于本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旨在培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探索育人新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及分组

选取本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一、二班共60人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一班为实验班,在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配合下分成6组,每组选取一名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二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课程选择

选取检验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作为实验课程,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四门课程严格按照TBL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授课,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1.3教学设计

以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相同。

1.4TBL教学效果反馈

教师设计纸质问卷,内容包括:(1)TBL能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TBL能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合作基础。

1.5成绩考核

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随堂成绩,二是笔试成绩。随堂成绩包括三个部分: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和个人对团体贡献率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个人成绩即个人纸质测试成绩;团队成绩=(团体互评分数+教师评分)/2;组内成员给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成绩。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基础知识题40分;综合应用题60分。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成绩=50%随堂成绩+50%笔试成绩。1.6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教学效果反馈结果

通过本学期TBL教学法的应用,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力;82%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信息检索和信息运用能力;85%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85%的学生认为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使用TBL教学法。6%的学生认为TBL法增加了学习负担,占用了课余时间。12%的学生认为演讲学生的重点、难点不突出,学习时压力大。

2.2考试成绩结果

对四门课程的期末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总成绩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总成绩(P<0.05)。

3讨论

3.1T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正确、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对于当下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学生在文献资料的查阅中,可以迅速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找准信息源,筛选信息,分析信息,为我所用,为以后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一学期以来学生对教师所设计问题的查询,学生们学会了怎样准确地检索信息、正确地利用及筛查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储备、处理技能,以及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鉴别、使用的能力。

3.2培养检验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TBL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3]。检验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科学研究,团队的协作意识很重要。研究表明,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之间需要合理分工、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各尽所长,紧密沟通,达成共识,最终找到能够顺利解决教师设计问题的最佳方案。课堂中学生对本组的设计方案和观点进行展示,以及对其他组学生和老师的质疑要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业务能力,在问题的讨论和答疑中,允许本组学生补充,这就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充分展示本组的知识成果[4]。

3.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主体地位的构建是大学生课堂中一直追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5]。在TBL教学法中,学生课前预习和团队分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预习、讨论和成果展示时,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材料,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学生的责任,积极构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专业的非专业的,意见统一的不统一的,所以学生要通过资料查询、专业书籍的查阅等各种途径积极探讨,存同求异;在团队讨论中会遇到各种争论,面对这些问题和争论,学生需要认真聆听,认真分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以提高,真正做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在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打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时学生被动、懒惰学习的局面[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非常珍惜展现自我的机会,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课件,极力地展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学生在展现自己成果的时候,骄傲自豪感油然而生,短短的几分钟既给了学生一个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小组讨论时,许多学生认真记录其他组的观点和方案,认真分析,反复斟酌,无形中极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TBL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要博览群书,掌握专业的非专业的知识,以应对课堂中纷繁复杂的变化,正确合理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树立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亟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人都想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但有时表达者语言不够精练,过度紧张,课件繁杂,时间冗长,占用课堂时间多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掌控课堂,既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合理的布局课堂;教师观念急需转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归纳、总结或者及时的纠正方向和解答疑难问题。在学生方面,小组的合理构建有难度,人员分配不够客观;有的学习小组成员信息检索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复制,没有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有的学习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简单的回答问题,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提高,一些学生的材料准备精彩,但是表达不利影响了讲授效果。

综上所述,TBL教学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确立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下一步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2]胡兆华,郑霞霞,方仙桃,等.TBL教学法的学生反馈意见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43-1145.

[3]魏红蕾.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28-129.

[4]ThompsonBM,SchneiderVF,HaidetP,etal.Teambasedlearn-ingat10medicalschools:2yearlater[J].MedEduc,2007,41(3):250-257.

[5]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6]方仙桃,胡兆华,郑霞霞,等.TBL对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能力影响的调查[J].浙江医学教育,2011,10(2):14-16.

篇19: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论文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探讨了具有专业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包括突出专业特色的数学课程体系、不同专业类别及分层要求的各教学模块、信息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整理加工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问题案例集。

【关键词】专业特色 数学课程体系 分层要求的教学模块 案例集

国家教育部还未出台针对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标准或基本要求,教学课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离散度很高。教育部相关文件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原则要求是必需够用为度,具体到高职数学课程尚无具体说明,各学校理解及执行差异很大。对于数学课程在各类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师认识不一致,理解不统一。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已引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学校的足够重视,认识基本统一,方向比较明确,实践已经启动。但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教改等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过多触及,公共基础课教学理念还没有形成,教学改革目标还不明确,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基于此种情况,在学习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相关文件的前提下,研究毕业生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计划,应与专业课教师形成纵向研究团队,与同类学校数学教师形成横向研究团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改革实验,形成适合高职层次、具有专业特点的数学教学模式。

第一,依据“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要求,建立具有高职层次,突出专业特色的各大类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必须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不仅要对本院专业带头人进行交流调研,对毕业生及主要岗位群和用人单位也要进行抽样调查,以便确定数学课程对后续课程及专业岗位的数学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甚至还要对相关兄弟院校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情况进行部分项目的抽样调查。以便制定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

第二,制定各不同专业类别的各教学模块,并明确各模块及相应的教学目标分层要求。关键解决模块内容及分层要求与专业需求的一致性,协调性。首先要根据后续专业课程调研,与各大类专业带头人进行研讨论证,确定基础模块和工程模块所包含的具体二层模块教学内容,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及考核要求:(基本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制定各层次教学标准,合理匹配考核评价方法,学生只须通过任一层次的考核标准。

第三,建立网络教学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使用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形成包括:教材、教学课件、网上答疑交流、试题库等信息化、立体化教学资源。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代在发展,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在变化。我们必须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相对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第四,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原则,搜集整理加工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问题案例,形成案例集。通过案例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以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把握好案例的难度与学生的接受程度的衔接。在这里关键要做好纵向与后续相关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专业问题实例;横向与本行业、本区域同类院校进行案例交流,筛选加工。案例难度注意学生实际水平的可接受性,案例加工过程注意条件限制的适度性。力争做到各层次教学模块和主要教学内容均有相应的教学案例。有了案例,知识变得不那么抽象,以实际引出内容,寓形成知识、训练方法、能力培养于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之中,又通过形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注重问题设计,设置疑问,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这里,需要特别明确“必需够用为度”在高职数学教学模式中的具体解释:数学知识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必须满足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数学思想方法必须满足专业岗位培养目标的要求。数学课程体系必须服从专业目标培养系统,数学知识深度以支撑专业后续课程为度,降低理论,淡化形式、避免繁杂运算。并将此落实到教学教改中,具体指导课程体系、教学模块、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等的确定,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振吉.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曹之江.论优秀的数学教学.中国大学教育,2005.10.

[3]葛世斌.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教育与职业,2008,(17):85-86.

浅谈探究式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环节探索论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寻

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论文(通用19篇)】相关文章:

对高中历史教学备课的一些探究2022-04-29

高中地理参与式教学方法探讨论文2023-12-08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2023-01-05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2023-09-15

问题导学高中地理教学论文2023-08-30

化学制药技术的实验教学论文2022-07-27

初中化学论文2023-10-24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2022-11-0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2022-08-05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