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城镇化学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共4篇)由网友“shiyu36”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农村教育城镇化学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农村教育城镇化学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农村教育城镇化学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一、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的学生主要管理模式
1、寄宿管理模式
所谓寄宿管理模式,就是学生寄读于学校,家长将孩子交给学校来监管,学效需要管理学生的一切事务。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离家远去上学的问题,还能够缓解上学难的危机,同时,减少了学生与社会不正风气接触的机会,促进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但是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学校不能够实现与家长的共同配合教育,这样就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严重地缺少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2、陪读管理模式
陪读管理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种普遍的学生管理模式,其主要就是父母或者其他的家庭成员随着学生去城镇中生活,然后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陪读的人员可能是父母的一方,也可能是双方。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和家庭合并的教育,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很多家庭因此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有时候农村的家长对城镇生活产生了不适应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3、走读管理模式
走读管理模式是指学生每天直接奔波于农村家庭和城镇学校之间,主要是对上学时间和上学距离进行了一定的延长。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还在传统家庭教育的管制下,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教育和温暖,但是这种时间和上学距离的延长,也会增加学生上学的困难。这种状态很难保证农村学生的午餐问题和交通安全。
4、寄养管理模式
寄养管理模式主要是指父母将学生托付在城镇中的亲戚或者朋友家里,由亲戚或者朋友来管理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学生的生活以及教育的安全,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多一些家庭关怀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但是这也会受寄养家庭文化的影响,严重阻碍学生的管理进程,造成管理的失败。
5、寄管管理模式
寄管管理就是父母将学生放在一些学生管理中心和机构中,这样的机构基本上会是一个家庭或者组成的团体构成,他们通过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监管,这样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很多监管人员都是在学校教学的教师,而在课外其就能够对学生的生活起居进行管理,能够更高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受到人数的影响,以及费用的影响,很容易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曲解。
6、随读管理模式
这种随读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学生跟随家长到其工作的城市中接受教育,随着家长的迁移,学生接受教育的地点也会改变,这样虽然能够尽量实现家庭教育,却很容易使学生因为文化差异、社会阶层以及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其他问题。
二、加强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学生管理模式的建议和策略
我们从上文分析中可以发现,每个管理模式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为此,我们应该对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完善。
1、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经费机构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餐费补助,这样能够有效减轻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和营养给予保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和生活习惯给予关注,并且进行良好的教育补充。例如: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人士来定期对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实现更好的关爱和帮助。
2、加强寄管模式的监管力度
我们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对相关管理机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给予严格的保证,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应该对相关机构的'资格进行严格的检查,有效维护学生的权益,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例如:国家对于寄管机构的相应条件进行具体和全面的落实,针对寄管机构的环境条件和服务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给予合理的规定,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进而加强寄管模式的监管力度。
3、加大对农村学生的扶持和关怀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受到环境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刚来到新城镇生活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产生抗拒感。因此,城镇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应该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有效的关怀。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部门,对农村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保证学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使得学生更快地适应城镇生活。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学生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教育部门应该对其给予有效的完善和优化,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哲.基于满意度调查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中学办学改进策略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
[2]苏延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障碍研究[D].西南大学,.
[3]郑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小城镇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王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篇2: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分析论文
20世纪70年代,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也随着产生并不断壮大,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学生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培养、职业意识培养上都所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笔者所在的学院现有学生社团35个,学生社团是该校学生课余生活、技能提升、竞赛选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1.1高职院校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学术科研氛围和学生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完成。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越来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1.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给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渠道
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它不仅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操作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团的企业指导老师、场所、设备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社团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接触,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3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树立正确奋斗目标、提高思想境界的动力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以个人爱好、兴趣、志向为目标,自发组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在一起成立的非官方的群体组织。因为学生社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为基础,成员间交流通畅,意见一致,一个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学生正确奋斗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不断投入,高职院校的规模逐年递增,学生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也快速增加。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全校在籍学生人数8000余人,正式注册的学生社团数35个,社团成员达3000多人。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因为自身管理模式的单一或者陈旧严重制约着社团的'发展。就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而发展来看,主要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社团资金、指导老师和社团匮乏以及激励机制欠缺等问题。笔者仍以自己所在的学院为例,目前学生社团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资金保障、师资培训、设备支撑不够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属于“省市共管,市管为主”的行政格局,大多数市级财政收支不及省级,导致市属高职院校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投放到学生社团的资金就更少,甚至没有。学生社团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学校投入,会费收入和企业赞助。会费收入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每位入会成员一次性缴纳20元,以后就再也不交;至于企业赞助,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而言就更少,从而导致资金不能保障,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同时因为无资金购买设备,某些专业社团无法正常进行日常工作开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一般都没有专职,大多都是由专任教师兼职,学校对这部分指导老师报酬低,甚至没有报酬,完全靠老师“一腔热血”,更不用提企业指导老师。这就导致了学生社团基本没有指导老师指导,完全靠学生自己做,从而使得社团活动质量低、参与少。
2.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结构发展不够合理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数量较多,但是社团结构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在:理论性社团和实践性社团数量和规模都较少,文艺、社会服务、体育健身等社团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大。并且大多数社团开展的活动都以娱乐型为主,学术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活动较少。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社团35个,其中文艺、社会服务和体育健身等社团数量就达到了21个,社团人数占到总人数的75%以上。
2.3社团发展缺乏长效指导激励评价机制
虽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规模逐渐壮大,学校和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是因为缺乏长效的指导评价机制,导致学生社团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社团活动参与度不强,使得学生社团会员流失率较大,呈现出“大一热、大二冷、大三无人知”的格局,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社团工作的持续性。社团的建设无法形成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必然影响社团健康发展。
2.4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不注重内涵,与专业知识竞赛脱节
高职院校因为本身的定位是职业化、专业化,使得相应的学生社团的职责也跟一般本科学校不一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更应该跟专业挂钩,通过社团活动将课堂内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应该承担专业知识竞赛选拨的功能,而现阶段,因为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指导老师指导,导致社团活动品牌意识不强,活动层次低,质量不高,对社团宗旨不符。
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加强投入,积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扶持
首先,对学生社团加大资金投入。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经费支持,资金的投入为社团开展专业活动提供了经费和场地,有效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为学生社团提供企业和学校指导老师。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士,对社团的发展、活动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社团积极的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同时学校要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日常管理。
3.2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组建社团联合会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社团存在着理论性社团和实践性社团少而文艺、社会服务、体育健身等社团多的情况,为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服务专业知识能力提升的功能,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组建社团联合会的形式,加强对社团的同意管理,制定“社团互助”模式,从而带动理论性社团和实践性社团的发展。同时,对于大型竞赛和活动,可以采取“项目招标”的形式进行项目化运转。鼓励不同社团联合申报活动策划书,通过评选审核,选出中标社团组合,从而实现多社团联动发展。
3.3完善激励机制,引进学分制新模式
积极完善学生社团激励机制,对于发展较好的社团,在五四、半年度和年度对该社团的指导老师和社团成员进行集中表彰与鼓励,把社团建设成果和学生评奖评优、入党推优,指导老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激励指导老师和社团成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将社团建设纳入高职院校学分制体系中,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就相当于选择了一门选修课,平时指导老师对社团成员进行严格的考勤和奖惩,每学期末,团委、院系团总支和社团指导老师三方联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就可以取得这门选修课的学分,这样可以大大激励学生参与到社团建设和活动中,从而促进社团发展。
3.4创新发展,结合创新创业新形式,建立社团创业孵化园
高职院校社团应该承载着专业知识竞赛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功能。一方面,学生社团建立专业竞赛评选制度,省市竞赛人员的选拨从学生社团成员中选择。学生社团定期进行专业竞赛演练,提高成员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社团具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条件和设施。社团创业孵化基地可以放在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内。社团创业孵化基地是由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通过社团成员的团队合作,提高创业成功率,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5)
[2]孙卓.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创新[J].学理论,(02)
[3]陆小峰,任海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项目化管理建设模式研究[J].模式论丛,2014(26)
[4]刘建生,代刃.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02)
[5]戴璐.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6)
篇3: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大学生柔性教育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思想导师制的教育形式是柔性教育,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最佳形式之一,符合大学生成才和发展所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导师;柔性教育管理
一、思想导师是柔性教育管理者
思想导师就是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困惑或思想压力过大时,能给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的教育者。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在学生最迷惘时提供及时的帮助,为困惑的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鼓励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思想导师必须是学生的贴心人,是学生真诚的朋友,是学生可信赖的长者。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分外在和内在管理两种,外在教育管理即是刚性管理,主要通过校纪校规等刚性制度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对稳定校园环境、维护校园秩序无疑是必要的、有效的。内在管理是柔性的,主要是采用潜在的、润物无声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会形成深刻、持久的影响,启发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其明辨是非。这种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能充分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的地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感化功能。思想导师对学生付出真情,触及灵魂,从内心深处去打动学生,使受导学生能完全接受导师的教育,就是柔性教育的管理者。刚性教育管理与柔性教育管理相结合,可以使教育的功能最大化,教育的功效最佳,达到全方位教育、全员教育的目的。
二、思想导师的选择
我们的教育是全员参与的教育,在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参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全校所有的教职工都可以是学生的思想导师,而每一个学生对思想导师的选择应有针对性,应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常见的思想导师有专门负责教育管理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学校各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的老师;宿舍中的生活老师;学生特别信任的教职工;负责招生就业的'老师或是有亲戚朋友关系的老师,等等。总之,选择的思想导师,必须是有管理教育经验的老师,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能灵活处理学生面临的各种困难,是学生特别信任的老师。
三、思想导师的主要工作职责
明确思想导师职责,是思想教育成败的关键。根据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将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方面:(1)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2)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3)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4)在思想上鼓励学生思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各项活动;(5)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帮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四、思想导师对学生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对大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个体重于群体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型人才的基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反应快,适应性强,有较强的创造力,也有一定的叛逆精神。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控制力,对自己所面临的迷惑或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有时顾及自己的面子,不会轻易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错误。作为思想导师,要把好脉,找准切入点,及时跟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思想导师与受导者应平等相待,才能最有效地切入并开展受导工作。最常见的切入点是,导师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到学生活动当中去,主动到教室、公共场所、食堂或是寝室找学生谈心。可以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庭、谈未来,也可以聊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话题和职业规划。让学生明显感觉到思想导师很亲切,很有亲和力,学生从心底放弃抵触情绪,全面接受思想导师的教育和影响。思想导师的切入要先行,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切入。当学生的情绪很冲动时,教育工作就往往会很被动,学生是很难接受不熟悉老师的教导。如果思想导师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介入教育,就会真正地让学生接受。
五、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教育
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网络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能否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将来形成何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至关重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海量信息和自由表达的同时,也成了各种势力同我们争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还不能完全客观地对网络信息的真假、善恶、是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判断和分析,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思想导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交流。学生有时不方便与思想导师当面谈话、交心,而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意地、自由地与导师进行交流。思想导师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大学城空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教育,经常浏览学生的空间说说和微信相册,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有困惑的学生解难。思想导师收藏并整理一系列教育素材,放在自己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思路放在空间,让学生学习、思考,使网络教育成为一个全新的、方便、有效的教育平台。每一个思想导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时,对受教育的学生进行较详细的教育档案管理。要随时记下每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哪些思想障碍?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经过教育引导之后,达到什么效果?取得什么成绩?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包括跟学生交流的主要过程等,都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教育档案管理,可以适时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评价教育的效果。在建立教育档案时还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六、对思想导师教育效果的评价
思想导师要结合教育的实际和受教育学生的转变效果做出合理评估。然而如果在评价时只制订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但容易陷入机械化和简单化。对思想导师教育效果的评估要能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想导师先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1)每位思想导师与被指导的学生建立对应的联系表;(2)每次与所指导学生的交流要作好详细的交流记录;(3)思想导师对与所指导学生的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的交流作好记录;(4)思想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建立教育记录,特别是记录思想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现实表现进步等方面和不足。对思想导师的考核评价分为三部分,实行百分制,第一部分是工作的实际情况评价(占50分),主要是从思想导师的责任感、是否及时为学生解决问题、谈话效果记录等进行评价;另一部分由系部学工评价(占25分),主要是从受指导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进步的程度,对思想导师工作成效进行评价;一部分由学工处评价(占25分),主要是根据生活老师、心理咨询师、学生的各项活动效果等方面对受指导学生进步转化的情况做出评价分析。同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进行表彰,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指导老师授予“优秀思想导师”称号,对进步较大并达到入党条件的学生可以发展为预备党员,激发思想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总之,思想导师是柔性的教育管理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发挥好思想导师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利辉.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3):81-83.
[2]郭本玲.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才智,(8):212.
[3]聂松竹.柔性管理理念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66-167.
篇4: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大学生健康管理指大学生健康保健运用健康管理的概念方法管理学生的健康,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大学生健康的有效管理。在我国,建立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评估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评价及反馈干预效果、以及设置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制度保障与政策监督。因此,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水准而积极地推行健康管理模式是从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的。然而有关健康管理的国外优秀经验借鉴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发展这方面的理论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构想
健康管理,即根据健康需求出发进一步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的过程。健康管理主要有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及延长健康寿命、消除健康差距两个目标,涵盖28个重点领域和467项健康指标。467项健康指标中有10项包括肥胖、运动、精神健康、烟草使用和医疗保健覆盖率等重点的健康指标。早在面临无法遏制其增长的医疗健康费用及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压力的双重挑战下,美国出现了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与实践。起初保险行业广泛应用健康管理,并发现用了减少20%的医疗支出可以治疗那些可以预防的疾病,意味着直接医疗费用的大量节约以改善一部分健康状况。据相关研究表明,1元钱的健康管理投入可持续回报3~6元的医疗费用,并且为工人和学生提升工作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回报不断产生更大的实际效益。美国政府十分关注学校学生的健康管理模式,发展出了体育卫生、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3个阶段模式。学生的健康状况受到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的极大影响,健康教育是学生的健康受到各种综合因素制约并在缺乏全方位动态管理下难以取得应有效果的一种校内教学活动。健康促进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在中国出现的实践应用先于理论研究。在许多次重要的会议中都强调健康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起到的重大的作用。党和国家也对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做出了定义,认为“健康体魄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有力体现。”因此,在此描绘出我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的构想蓝图。
1对学生的有效健康信息进行收集并由此建立健康档案
这些健康信息档案包括:(1)一般性的体检资料档案:包括生长发育的相关指标、一般医学指标检查资料档案;(2)诊断性检查与特殊疾病筛选档案:包括肺结核、HBV感染情况以及心理疾病的诊断;亚健康状态的筛选与诊断:从不同研究者的报道出发,可归纳为慢性的疲劳综合征症状。可以使用标准诊断法、心理功能衰退指数健康评估法、亚健康诊断仪、问卷评定量表调查法以及传统中医诊断。(3)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价:有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敏以及协调能力等一般身体素质测试。还有以心肺运动试验为主的,综合反映心功能和心肺功能肌肉细胞摄氧能力的各项指标。另外还包括绝对和相对的运动禁忌提示。(4)生活方式的相关调研:包括采用问卷调查的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的信息收集方式。
2建立一套对于健康需求的有效评估体系
健康需求评估即是根据社会环境、生理心理以及个人生活行为等前瞻性的综合因素并结合个体化定性与定量对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的一套评估体系。求询者通过对自身的了解评估获得相关的健康方面的.信息。对于整理后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以后健康管理的参考档案。其应该包括生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健康评估、家庭评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3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预的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对于健康教育的干预:关于健康教育活动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的评价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对健康有益的一些行为方式。包括运动、养生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教育。(2)关于运动的相关干预:从自身的身体情况出发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耐力性运动,对于改善及提高心血管机能具有重大意义。另外,确定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时间带、运动时间频度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3)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4)心理干预: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和健康的身体状况相辅相成的。(5)社会干预:让学生提前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帮他们建立有效的健康理念和健康蓝图。(6)药物干预:遵从医生的嘱咐针对必要的疾病坚持必要的合理用药并帮助控制疾病蔓延。
4对干预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干预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医学、身体机能指标对比的相关测试。并根据其结果结合健康需求,定性定量评分干预效果。根据评价的结果与干预的细节过程结合进一步分析影响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从而反复修订干预措施以保证措施及方案所具有的科学性。
5设置一个对健康进行有效管理的组织机构
(1)有主管对工作做出相关领导:一般是由院长进行担任并分管学生工作,其应了解和熟悉大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以及拥有为学生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决策的能力。(2)建立执行的机构:执行机构,即负责操作及计划的大学生健康管理中心。其职责是进行健康管理计划的每项工作。(3)建立部门的合作关系:大学生健康管理工作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积极合作。
6对相应的政策制度提供保证并监督政策实施
相关的政策支持着所有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及规划。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型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学生健康管理费用的相关制度建设,对于运动处方的开发实施和所需仪器场地的资源政策评估,都需要建立在对大学生健身活动效果进行开展与评价的基础之上。学校监督并奖励相关机制建设并合理使用学生的医疗保险以及企业赞助费。从而为拓展学校健康教育的渠道开展不断加强专业医师的培训,从而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健康筛选以及特殊群体的健康跟踪工作,还有对于急救以及急染病还有偶发事件的管理,都需要相关的制度及政策保证。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监测、评估干预的全过程并对其提供个人或群体健康咨询,使之达到调动个体和群体乃至全社会的积极性,并在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达成最大的健康效果。相关的具体做法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以及积极行动,从而努力改善健康条件。促进健康管理活动不单要依靠个人力量,还需要群体提供一个鼓励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并不断促进个体提高处理个人健康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应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健康的管理氛围,去创造一个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支持环境以吸引大学生不断参与提升健康水平的各种活动。同时学校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们认知以及理解体质健康管理上,也应该付出一定的努力。高校学生开展的健康管理活动,是一项需要齐抓共管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因此,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应该与学校的相关管理工作有机联系,并在学校领导动用一切资源积极调动下,提高所有师生以及健康教育中心等组织的参与积极性,以投入到体质健康服务中,从而形成全员参与健康管理的有效局面。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其重点的全程体质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总体健康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全程体质健康管理必须将焦点置于健康水平较差的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学校应该认真识别、调查并加强沟通健康水平差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以进行密切跟踪并掌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后采取相应措施持续改进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不断依据现实中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调整大学体育课程服务方向并设置体育教学的目标,建立切合实际的关于体育教学项目和内容的健康课程体系,促使学生更愉快地接受体育学习以加深对所学项目的理解。老师也需要转变思想,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并有效地处理好健康与技能目标的关系。充分引导教师从本校、本班学生的健康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适时调整好公共体育教学方法,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不断鼓励健康中心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并不断努力提高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7(4):298-300.
[3]石样.关于建立大学生管理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20-22.
★ 根据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社会工作学介入社区足球发展的研究论文
【农村教育城镇化学生管理模式分析论文(共4篇)】相关文章:
农民工教育培训论文2023-09-30
移动教育的实现模式及发展论文2022-08-31
新农村建设的环保困境与成因分析论文2023-01-10
城市化滞后与城市化滞后程度测算论文2022-11-08
经济管理学论文范文大全2022-09-01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论文2023-02-25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06-28
论文浅谈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2022-08-17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有效方法探讨论文202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