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gua”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篇1: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精选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现状;误区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管是教科书的编写,还是高考试题的呈现,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都会注重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大家都明白:单纯理解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运用,才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在让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
“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更应该让他们知道“能用它来做什么”,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才会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对
化学实用性的认识。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以来,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不管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还是评优课或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很多老师在课的设计中会运用“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注重化学与STS的联系。我们还会感受到学生对与生活相联系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所以,他们才会有很强的求知欲,才会从心底喜欢上化学。在我省也有一些老师对生活化情境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如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李惠娟,她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文章如:《从生活中感悟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案例》,《在传统中寻求
突破——〈钠的性质及其用途〉的教学设计及案例》,《教育应是既
见数目又见森林的过程——“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让
硅担当起不可或缺的角色》——硅的教学设计案例》等,我都一一拜读过,在拜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李老师的文章所折服,因为在李老师的设计中她自始至终都能以生活为中心,让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喜爱上化学,觉得化学是有用的。高二(4)班学生对李惠娟老师的教学评价反馈资料中写道:①化学课堂精彩,李老师的教学方法独特、新颖;教学的情感丰富、诱惑力强。想不专注听下去,难!②哪天有化学课,我们一早就怀有一种期待、这一天都有一份好心情,上化学课对我们来说真是一种享受!③我早就耳闻李老师的口碑,但现在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名不虚传”,无论是李老师的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投入,都无可挑剔!难怪她是我们班公认的老师中的最佳!④棒!棒!!棒!!!教风一流、人品一流!教学与人品的完美结合!perfect!(完美无瑕)。从李老师学生对李老师的评价来看,他们很喜欢李老师,当然也非常喜欢她的课,喜欢她的课是因为学生从她的课堂中能够处处闻到生活的气息,觉得学习化学不仅可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还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误区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在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的摆设。否则,教师就容易走进一些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误区。
1.喧宾夺主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突出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而将知识搁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冲淡、稀释了知识的本位。曾听过一节课,讲到酯的知识,有一位教师一开始就用多媒体播放很多品种的花还有红烧肉的图片,花很美,而红烧肉非常诱人,播放时间足足花了五分钟。
反思:本节的导入只是想要说明花和红烧肉中的成分是酯类
物质,这样的情境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思维深处,产生新的思考、新的问题,因此是没有必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带入一个他们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重要的是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丰富生动、更扎实有效。太过于突出生活情境的创设,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会是事倍功半,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理解,努力地在臃肿的“躯壳”里搜寻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弄得不少学生晕头转向,根本谈不上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将知识恰当地融入学生个人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体验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2.凭空虚构
有些老师为了赶时髦,达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而牵强附会、硬生生地将一些不适宜“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扣上“生活化”的帽子,以此表明自己是新课标、新理念的积极执行者和拥护者。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生活情境教学,生活情境也并非是教学的万*钥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渗透生活情境。
3.偷梁换柱
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或生活现实出发。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不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而设计的。从成人视角设计的生活情境严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是传统教学的变相呈现。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写者,还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执行者——教师,都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而不是自以为是,把成人的生活情境强加给学生。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找恰当时机创设与生活实际、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情境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知识,让学生在感悟生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经验。“生活化”回归的思维,的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氯气性质的学习中,通过“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一起使用是否能提高清洁效果?”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且在轻松的讨论过程中体会氯气的性质,让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也更加热爱生活。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注重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维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生活经验。根据开放性的原则,教师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欲望。
3.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或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模拟,沟通书本与教材的联系。教师要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知识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如,城市下水道中出现高浓度硫化氢是常见的,一旦人员不慎掉入下水道,致死的原因往往与硫化氢中毒有关。南京曾发生过由于农民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下水道中,致三人死亡的事例。,全国共发生17起特大和重大污染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和集体中毒10起,其中,硫化氢中毒事故5起。在实验中若有硫化氢尾气产生,如何处理?若某工厂大规模排放硫化氢,你能设计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吗?试总结出S2-,S单质,SO3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要尽量能做到以生活为中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觉得学有所用,才会有学习化学的热情,也就是只有将知识镶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才会发生。
篇2: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
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篇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汇总,教师的教学目的通常都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收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忽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持续学习欲望。学习欲望才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高中化学的“原电池”之后,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原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制作原电池,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探究有效的化学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策略意味着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构建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化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充分理解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起点,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问题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放开手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和途径,并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上课时因材施教,下课后有效布置作业
化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化学学习,使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高中生在心理成熟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方面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成绩好的学生会“吃不饱”,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会“吃不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在过去的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布置过多的课后作业,这样的“题海战术”往往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使学生也不知所措。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练习为主,以训练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适时强调和巩固难点,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然而,这样的传统作业写作方式缺乏思维性训练,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以作业为载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和巩固化学知识,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针对化学知识点精选适量试题,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新知识;要具有代表性,让学生在练习中能举一反三。
四、总结
教师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创造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让学生自己参与化学实验制作,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
篇4: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崇尚态度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科学素养具备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各种伟大的科学发明所带来的积极推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范例来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点的认知.同时,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有很多相关的素材,化学课程同样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股力量.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大家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并且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基垫。
化学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史话,如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等,阐明了化学物质是通过一个个实验被人们所逐步发现和确认的,给了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大胆猜测,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并且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深化学生内心对于科学的崇尚态度.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根基,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对于课程学习可以发挥的有效推动.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样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这也是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良好掌握的基础.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都存在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要么不愿意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对于问题往往有依赖性,等着教师来进行讲解;要么就不求甚解,一个问题解答完后没有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与回顾,这也是在下次碰到相似的问题时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的原因.这些都不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后的成因都可以归结为学生治学态度的不够严谨上.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纠正学生这些不好的习惯与观念,要透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习“水”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慢慢具备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的能力.这些都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后带给学生的收获,让大家掌握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才能够促进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且让大家能够对于学到的内容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深化对于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培养.这不仅会带给学生自己有益的收获,这也会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体现在学生对于科学应当有的崇尚态度以及学生应当具备的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可以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化上.教师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要能够灵活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来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并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难题.这才能够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教学价值,并且是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非常有效的培养与深化.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同样是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在讲“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将无法体会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更谈不上能合理正确使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了。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作了这样的安排: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富含维生素C以及富含微量元素铁和碘的水果和食物,并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以及上网查资料初步了解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铁和碘的作用,以及缺乏这些元素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前预习,这也是让学生展开对于教学内容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才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培养,学生经过有效的探究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很好的得到锻炼.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石.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根本所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深化,学生经过良好的探究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篇5: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后,有研究者进行了高中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复习等方面的学习策略上表现不佳,缺少高级学习策略的系统训练。然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特别是高级学习策略的训练培养缺乏重视。关于化学教学中组织策略运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是个案研究,尚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准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习策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而可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达到协调发展。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是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关于组织策略的众多研究表明组织策略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与运用,然而组织策略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研究尚不多,将组织策略较长时间的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没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组织策略运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策略并探究其教学效果。
2.组织策略的本质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组织策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如:温斯坦(Weinstein,C.E.)和休莫(Hume,L.M.)认为,所谓组织策略就是用某种结构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结构既可以是有关学习内容的、独立的特定结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结构(精细加工的框架)。最简单的组织策略就是将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忆。奥姆罗德(Ormrod,J.E.)认为,组织过程总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联系起来,有时也包括与己有知识建立联系。国内学者们给的见解如:杜晓新认为,组织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归类,并对各类及各类所属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
刘慧灵认为,组织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某种结构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组织起来,使知识点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从而利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保持与提取与运用。综合以上国内外诸位学者的观点,作者认为,组织策略首先是对学习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点,然后对这些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彼此内在的联系,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其联系起来以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是关于新学知识的独立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结构。
3.对高中生化学学习中组织策略运用的调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可以归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可见对学习策略的习得己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化学学习中高中生运用组织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教学实验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涉及四个阶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关键点;第二,对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第三,发现内在联系;第四,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问卷包括30个调查项目,其中调查学习新知识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复习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解决问题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
4.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回收的结果,项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较高为57.8%,说明多数同学在解答化学题目时,可以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提取题意要点;但有26.7%的同学对于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却并不清楚。项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约为50%,说明有半数学生在做化学题目时,能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题意;在题给信息和己学过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解答题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为60.6%,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将题目所给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己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项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为43.8%,说明超过40%的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常常会利用流程图的策略来组织题给信息,帮助分析题意,解决问题;项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为24.2%,说明即使在面对较复杂的化学问题时,很少学生会利用绘制表格的策略来呈现题给信息间的关系以分析题意,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根据对结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组织策略思维的培养:第一,教师方面,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知识,让学生有个宏观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组织策略的求知欲,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步骤,尽量提供详尽具体的步骤,教给学生“条理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潜意识接受组织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战”的机会并进行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同时提供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5.反思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之处:调查基数比较小,调查范围不够广,缺少一点的普遍性;调查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尝试;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合作者,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有针对性。
篇6: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探究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化学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两者基础上的教学,以源于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化学的魅力。
二、生活化探究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对生活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掌握书本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的落实。如学习化学电源时,让学生到社会上调查生活中常见化学电源,研究电池的材料、原理、类型;学习金属腐蚀时,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护栏、铝合金生锈等,进行调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生活化探究教学,学生在生活化的探究中学习知识,自主思考探究。层层释疑、步步启发,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如“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教学时,设计以下问题:首先展示:番茄原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声,激发学生兴趣。质疑:音乐贺卡为什么发声,装置中的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形成电流?原电池正负极与材料有什么关系?正负极除了与材料有关,还与什么有关?
(三)提升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学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去。如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防龋齿选用加氟牙膏;学习氧化还原这一内容时,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淀粉碘化钾和食用醋来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等。
三、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在问题情境设置时,首先要体现生活化原则。如“物质的量”教学是个难点,笔者上课时,就教室里的纯净水创设情景,请学生想方法计算一下这些纯净水所含的分子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学习乙醇的性质时,用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酒为什么是陈的香?”和“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和醋?”等。
(二)开放性原则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也具有开放性。
(三)协作原则
在生活化探究教学程中,一方面,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学生共同协作,探究问题,形成对知识的体验;另一方面,师生协作,由教师设置生活化情境,学生在探究形成初步知识后,教师对所探究结论进行点评、补充和升华。在学生和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师生共同进步,进一步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率。
(四)创新原则
在生活化问题的设置和探究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生活”要素,而且还要提炼生活素材,注重所提问题、学生探究方式和思维方式、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所创新。
四、生活化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唤醒生活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搭起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有所感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理解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比较Na2CO3溶液中各种粒子浓度的大小时,学生对电荷守恒中CO32-前边的“2”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把电荷守恒比喻为“用人数表示胳膊数”,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如用“弹簧现象”比喻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进行原电池的教学时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轮船在海中航行时,为什么要在船底焊接锌板;实验室在制取氢气时,为什么选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而不选用纯锌等。
(三)进行科学探究
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体验其中的乐趣。如:“吹气生火实验”。取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放入疏松的棉花中,用导管向棉花中吹气,棉花会燃烧起来。原因分析: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产生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起来。
(四)学会参与生活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化探究教学,对源于生活的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后,最终要回归生活,运用于生活,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如学习了胶体,学生就知道为什么钢笔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后,学生就知道“雷雨发庄稼”的原理;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后,学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锈。如学习完二氧化硫有关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我国为什么以硫酸型酸雨为主,自然界硫酸型是如何形成的。
五、总结
总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高中化学生活化探究教学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将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篇7: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高中化学中主要的学习模式,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特别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自主学习模式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在这篇文章里就讲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得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现,其实这种学习模式也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方法;必要性
一、前言
虽然我国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在不断地进行,也从整体上改善了我国教育的现状,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沿用着以前教学方式,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方式能否改革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并且需要我们做出解决。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促进学生实际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高中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同时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着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很多的教学方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导致了多方面的不足。也就是当前化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责任感,而且当前高中化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现在的化学教学中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的,也不能很好的体现课堂的真实性,再加上课堂的主动权一直都在老师手里,因此学生的主动就得不到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就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大部分老师常常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给学生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高中的化学教学中相异的构想产生了干扰,以及表述的模糊性,使得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时候就比较困难,对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有着诸多不利。在思维方面出现了脱节的问题,以及化学的教材编排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学习各种在社会上生存的技能,但是却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因此合适、合理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对的学习模式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再加上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同时还可以养成比较好的学习品质。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可以这样说,在高中的所有课程里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老师在安排教学时,就应该制定轻松、简单的教课方案,这样就能把化学的所有特点都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这样才能提高血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做一部分简单的引导,这样学生就会自主探索化学中蕴含的奥秘,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方法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被许多的因素影响着,例如学习需要、价值意识和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在构建自主学习时,老师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制定。
(一)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认清自主学习的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很好的学习。其实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进行主动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宰,是不同于被动学习的。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一项合适、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还应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做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高中学生大都在14~18岁之间,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让学生看到学习乐趣,而不能把学生当做容器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学生才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管理的转变
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比严肃的课堂氛围,学生还是更加倾向于轻松、愉快的课堂,而且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会足够的安全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化学,才会有学习化学的能力,只有好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
(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也应该做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并且还要把自身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更好地自主学习。
五、结束语
通过上面文章的叙述我们发现,自主学习其实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学习模式的意义就在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自主学习模式非常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所以,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使用于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这就需要作为老师我们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科学探究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和创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国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5(03):55-57.
[2]阳佛送.对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型导学案编制的几点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9):38.
[3]蔡小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6)。
篇8: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化学课文/荀 杰
摘 要:高效课堂一个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讨论的话题,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反思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的价值,要坚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目标,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工作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的优化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前提,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有人曾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能将三者分割开来,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时,为了充分发挥化学教材的价值,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在授课的时候,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设计:
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掌握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会写出三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简式;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而且,对化学教学价值的体现和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中心工作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高效课堂实现的中心工作,也是关键的一项内容,更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www.fwsir.Com)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与硅有关的应用,如,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金属陶瓷、宇宙航行的重要材料;光导纤维通信,最新的现代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是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化学的应用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有关“氨”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自主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一些卫生不好的厕所里,我们经常会闻到一些气味特别刺鼻,请问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2)为什么液氨会感觉寒气逼人?(3)你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简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不仅可以将学生迅速地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价值,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教学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模式,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完善评价模式,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工作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完善评价模式,将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重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还以上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为例,除了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硅的实际应用之外,我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硅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简单介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说出来的例子不是很贴切,但我还是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了引导,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本工作。
四、及时进行反思,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后续工作
反思过后才可以说是一堂课真正的结束,否则,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生拿到试卷之后,看看分数,随手放在书包里一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练习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学会反思,以确保课堂的高效进行。
作为教师,在一节课40分钟结束之后,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课堂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等,这些都是作为教师需要明确的,这也为下一节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学生,要反思每节课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需要做些练习进行巩固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反思的。
所以,在反思过程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反思,才能做好教与学的后续工作,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优化化学课堂结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促使高效课堂实现的同时,学生的综合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白谢P。对于打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03)。
[2]刘红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课堂构建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11)。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篇9: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如何打造高效的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课堂
文/王秀芳
摘 要: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学科。它是人类用以认识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所以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同时也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互相渗透,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职业高中因为受生源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他们读职业高中的目的就是想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能,所以对文化课等方面的学习都没有多大的兴趣。从教职业高中化学多年,认为如果现在职业高中教师在教学时依然照本宣科,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职业高中化学教学就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高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职业高中化学课堂也就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热切关注和必须解决的课题。
篇10: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在相对少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知识。也就是用最短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打造高效职高化学教学课堂与大家作详细的交流和探讨。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曾说过一句话:“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活力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任何时候或者任何一个场所都能运用到化学成果。比如电子学、原子能等,都离不开化学。”但是现在由于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将职业高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想实现高效化学课堂这一教学目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学习第六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乙醇苯酚这一节时,我们可跟学生说:“你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洗涤剂、黏合剂、消毒剂甚至女生用的化妆品中都含有乙醇这种物质,而苯酚则在防腐剂、杀虫剂中普遍存在。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知道这两种物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吗?”学生一听,马上就对这两种物质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以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效化学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课堂结构
如今,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粉笔和黑板作为传统的教学工具,因为其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写板书,既浪费上课时间又不环保,而多媒体技术则省掉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把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完全展现出来,而且它可以把声音、图像、图文等结合在一起,把课本内容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而且这种教学效果更加具有趣味性。如,讲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中的第二节“氧化反应”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把电子转移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理解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能更容易一些。多媒体技术做到了把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把抽象变具体等,一来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二来优化了课堂结构,为高效化学课堂的建立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并非所有的化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选用多媒体,否则既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浪费了教学资源。
三、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曾经有人说:“中职学生就跟筛子筛出的小石子一样,是一个永远被忽视的群体。”而且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在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从不与学生进行任何交流和互动,只是让学生一直做笔记,即使与学生有教学互动,也从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价。但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更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们本身学习基础较差,如果从教师那里还得不到肯定,更没有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比如可以在学生回答完我们提出的问题之后,说一些赞美的话:“很好,答案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答案。”“你真聪明,这种独特的想法老师都没想到。”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在学生心里却能起到不一样的作用,他们会觉得自己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肯定和重视,从而树立学好化学这门课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的职业高中化学课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这项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作为化学课堂引导者的我们,必须不断地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一切从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总结出更多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的化学这门课都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且使我国职业高中化学教育能够顺利、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颜鹤。浅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学课堂教学[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
[2]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职业中学)
篇11: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析论文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析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生活化对提高课堂效率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又从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如何将化学课堂生活化, 包括教学方式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与生活相互融合;实验教学与生活高度结合。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实验教学;
很多学生觉得化学难学, 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但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 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所关联。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 就是拉近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教学方式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门学科, 教师是否能教好、学生是否能学好, 与教学方式有很重要的关系。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 传统、陈旧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新型的化学教学方式, 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化学知识。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要做的不仅是传授学生化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 并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化学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此为切入点, 运用生活区情境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化学教师要寻找合适的生活情境, 并借助生活化的语言、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事物、多媒体等合理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教学氛围。如进行“磷”这一课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鬼火产生的环境, 让学生观察鬼火产生的.地方, 燃烧时的颜色、燃点等, 再向学生介绍人体的元素构成。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况来考虑产生鬼火的条件环境因素, 然后教师引出磷的概念[1]。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 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内容, 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相互融合
课本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要想真正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需要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紧密连接起来, 让学生不再有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感觉。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 将空泛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事物相融合, 用有形的事物来支撑化学理论。
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容易被学生忽略, 学生从课堂内容中找不到共鸣, 这样就很难将化学学好。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多让学生分享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发现生活当中发现的化学现象。比如,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度”这节课时, 教师会让学生去回忆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哪些化学反应现象是特别快的, 哪些化学反应现象是特别慢的, 这样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 也使课堂环节更具可操作性, 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将化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 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 学生能够感受到实物, 也就不会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并且还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实验教学与生活高度结合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拉近化学与实际生活距离的桥梁。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素材或元素融入课堂,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学实验有了生活化的气息。与此同时, 生活气息浓郁的化学实验能够有效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 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铁元素的相关知识点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是实验:首先, 拿出榨汁机将一个青绿色的苹果榨成果汁, 这时苹果汁是浅绿色的;其次, 将苹果汁倒在烧杯中静置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原本呈浅绿色的果汁变成了黄色;最后, 往已经变色的果汁中加入几片维生素C, 并进行搅拌, 果汁又慢慢地由黄色逐渐变回了原来的浅绿色。在完成这一实验操作之后, 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做出了解答:“苹果汁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是因为苹果汁中的二价铁离子被氧化成了三价铁离子, 而由黄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维生素C将氧化生成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了二价铁离子。”显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添加了苹果汁颜色变化这一生活现象使得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元素的相关知识点, 并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探索乐趣。
除此之外, 课后化学小实验、调查研究等活动都能够很好地将生活与化学内容相结合[2]。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也能够从生活中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 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四、结语
高中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抽象的化学知识能够从生活当中找到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寻找素材, 将生活当作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课堂,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运用, 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展君梅.试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32) :107.
[2]郭儒.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 (2) :225.
篇12: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作者/范国溱
摘 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怎样上好高中化学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与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化学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化学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中化学课。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主宰课堂,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只能俯首倾听,任教师自由摆布,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我们的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欧文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爱护,往往比他的专业修养和学问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尊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厚爱,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下会更加充满信心。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教师以“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学生当成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很在意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不用粗暴简单的语言训斥学生,而是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在教学中,我尽力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并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爱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就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那么怎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那就是用爱关心学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老师彼此对话。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尽最大可能地在学习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上帮助学生。
二、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从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较多,学生很难理出头绪,而且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很难清晰地记住。()何况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不够系统,他们很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思考问题。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虽说是一门自然科学,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快乐地学到知识。例如,我这样设计高中化学第一课:上课伊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现在,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看好了,在同学们的一片欷[中,我拿出四个小烧杯(事先沾有无色的不同液体)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瓶无色的液体分别倒入四个烧杯中,这时奇迹就出现了,四个无色的杯子出现了红、黄、蓝、白四种不同的`颜色,所有的学生既惊讶又好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实践、积极探索,让他们有动手、动脑的机会。新课改理念也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为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就会积极表现,就会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总是尽最大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改善大气质量》等课时,我都成功地运用了合作探究教学法。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怎样在新课改引领下上好化学实验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改变以”重知识、轻实验“的错误思想。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这样教育学生:(1)实验可以让我们明白科学家发明、探索科学成果的过程;(2)实验能够培养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实验能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等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从这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过程、遵守实验规则、规范填写实验报告等等。
总之,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实践、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上好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
参考文献:
[1]孔秀芳。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化学实验课。实验教学与仪器,(12)。
[2]马文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新课程,.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篇13:高中化学探究教学初探论文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初探论文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初探王涛景 宜阳县艺术学校,河南 洛阳 471600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选择那些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化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那么,如何更好的利用课程内容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一部分化学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表现为高强度,大容量等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2.化学教学中创设的情景和内容联系不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为了探究而探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误区。①不存在思维冲突:如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从何而来?为什么空气质量报告中要选择二氧化硫作为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能带来什么危害?这样的问题只能作为导语,对一节课来说不能产生探究的问题;②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如学习钠的化合物时,如果设置问题: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不紧密,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③设置的'问题太简单,比如铝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反应吗?学生看书就会知道答案,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
3.探究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提前安排好探究线路,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走,也就是引导学生直接走向了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其中,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分析,给出答案。这些都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起到提高能力的作用。
二、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技能
探究始于“问题”,这已经成为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信念。没有明确的问题,探究将变得盲目和没有方向。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环节的第一要素,也是核心要素。教材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技能,构建学生心理安全区域,为学生营造“问”的氛围。
让学生敢问,还要让学生会问。(化学教学论文 )这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做好提问技能的训练和示范。从提问的途径来说,可以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发现问题,如钠与水的反应,钠浮在水面上,细致观察会发现,钠的密度(0.97g/cm3)只比水略轻,而在水中看上去却轻得像泡沫,几乎整体都浮在液面上,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钠能浮在水面上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此外,还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从实验的缺陷中提出问题等。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中也能提出问题。如“究竟发白的银耳好还是发黄的银耳好?”“太湖蓝藻水是怎么回事?”“三聚氰胺是什么?为什么会危害婴幼儿的健康?”等。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科学制定计划
猜想与假设要素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猜想与假设环节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猜想与假设要求学生不能将自己限制在一种假设之中,而要尽可能提出多种假设,而且这些假设并不是只放不收的“任意浪漫”式的,而应该是严谨的、能“初步论证”的。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并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促进学生反思假设的合理性。
制定计划要素要求学生提出活动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制定计划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探究思路,预设问题解决的方法,为问题解决提供一条清晰、可操作的线索。
3.促进学生反思与合作学习
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反思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需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认识到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动,离不开具体的对象。因而在科学探究中,应训练学生细致记录探究的过程,只有当鲜活而生动的场景和细节具体呈现在学生的“视域”中,并有所“触发”时,才能为反思提供具体的依据,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其次,要选好反思的切入点,并将切入点放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来进行思考。再次,教师不要低估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要多给点时间让他们再想想、再研究研究。此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反思要注意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反思的一条途径。在合作学习中,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和他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在科学探究学习指导中,应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
总之,探究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教学还在探索中,化学教师任重道远。
篇14:高中化学情景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情景教学论文推荐
一、高中化学情景教学的策略
1,借由实验创建情景
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是比较抽象的,实验是化学的前提,很多的化学内容都是借由实验的方式获得真知的,因此,借由实验去创建教学情景,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教师在讲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转变的时候,能够先给大家展示一些由硫磺构成的东西,首先咨询学生这些是什么,知道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之后,让他们对于这种物质的颜色与外表进行细心的记录,或是采用实验的方式让大家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如此一来,学生们对于这种物质就会印象十分深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真知的能力,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不错的。教师借由科学实验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认真去研究这个实验,自然而然就能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高中化学的情景教学一定要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用在现实的情况中。比如,用什么东西能够很好地除去水中的污垢,答案当然是醋,那么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化学原理,借由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知识。教师通过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创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就能轻松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好化学内容和实际之中的练习,吸引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内容的好奇之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中化学的教学主动性。
3.借由旧知识创建情景
高中化学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接,教师要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去安排好新的化学知识的教学,因此创建教学情景也要根据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盐类水解的实践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猜想某些盐类水解之后的'酸碱性质,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接着使用ph试纸去做酸碱性测试的实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看到某些盐水解之后是呈现酸性的性质,某些则是呈现中性的性质,不免就会猜想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化学老师再根据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耐心的分析。
二、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教师们要学会使用合理、适当的情境教学手段,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轻松一些,吸引同学们的好奇之心,让学生认真学习并且理解高中化学的内容,实现情景教学的教学目标,增强高中化学教学的主动性。
篇15: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
C
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
篇16: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论文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 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 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
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 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 (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 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为教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能起到感化学生的作用,学生尊敬老师,常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 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如“取少许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焰色反应操作“取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物”.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而不要以为高三学生是无所谓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其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快速只写碳链: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 C-C-C,而学生则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
C
试中就只写碳链而不配上氢.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如(06全国I)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笔者在一个班级详细板演解题过程:
已知pH=1,所以c (H+)=0.1 mol·L-1
根据电荷守恒有:c (H+)V+3 c(Al3+)V+ c(K+)V=2 c(SO42-)V
c (H+) +3 c(Al3+) + c(K+) =2 c(SO42-)
c(K+)=2 c(SO42-)—c (H+) -3 c(Al3+)
=2×0.8 mol·L-1 -0.1 mol·L-1-3×0.4 mol·L-1
=0.3 mol·L-1
结果可想而知:在板演过班级的学生基本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板演的班级,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教师“多讲”不如“多写”,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例如:怎样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答案:用试管分别取样,向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
有关物质鉴别的问题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如不这样强调,学生往往说成: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稀盐酸没现象;或就回答加氯化钡.
又如,描述出稀HNO3 与Cu片在烧瓶中反应的现象
答案:Cu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学生往往只写了其中一方面,教师要强调回答实验现象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
溶液:1,颜色由…变成… 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3,溶液变混浊 4,生成(产生) …沉淀 5,溶液发生倒吸
全 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8,有液体溢出
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2,固体逐渐溶解
面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气体:1,生成…色气体 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
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他们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 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新制氯水为什么要用棕色瓶保存
正确的回答是:“防止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而有学生却这样回答:“见光分解”.这样的回答很不具体,很不准确.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在学生不会,争议,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要回归课本.如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怎么办 先用“毛巾”还是直接“水冲”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30页倒数第二段,明确指出“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 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
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如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教学:笔者第一次用“先总结再练习”方法教学.
设问: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图1 图2
教师总结,图1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放入水中,给气体发生装置微热,若不漏气将观察到: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图2用液压法:塞紧塞子,关闭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
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图3 图4 图5
对图3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撤掉酒精灯有水柱产生;或到入水,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图4,5他们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本质,只是强化记忆,易混淆,新情景就不会运用.
于是笔者改变教学方法,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但用同样的习题,在对比分析上化了较多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有哪些因素 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 何时检查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但只有一头是“软”关)然后改变条件(温度或体积),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在“软”关一头产生明显现象,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且检查气密性均在装药品前.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学生都能规范表达,因为他们理解了实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邹庆根. 化学教师应加强语言文字修. 化学教学. 2006.1
[2] 黄延旭. 规范化学用语 提高学科素质. 河北理科教学研究. 2006.3
[3] 江会照. 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化学教学2006 .8
[4]彭辉. 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7
★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2022-11-01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2022-10-22
高中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解析的论文2022-10-13
化学实验教学环节探索论文2022-09-18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2022-08-05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论文2022-08-28
化学小论文格式范文大全2022-08-01
化学论文格式范文大全2022-09-25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022-12-24
高中化学教育思维创新分析论文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