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3-09-13 08:25:41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7篇)由网友“胡夹桃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1: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微课教学,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化,建立微课系列,促进教学知识立体化,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课程改革

1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创新要求,以微课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走进教学课堂。它通过创建一节较小的教学视音频,可以集中讲解和传授某个单一、具象化的教学主题。通过这些简短的教学课程,能够为学生创建“自助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课后复习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可以迎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将各种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具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充分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

2微课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特点

微课是由美国教学研究者在率先提出的教学理念,不仅集中于微型教学所建立的教学环境,更是通过解构主义来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微型、在线或者移动的教学环境。微课的核心内容微课的建立和创新点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背景,它通过以视频、音频为主要教学载体来记录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宣导和有效构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化学学习的协同进步。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视频,实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微课的教学媒介作用,突出微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引导媒介化,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实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利用微课进行充分包装,展现给学生以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和资源丰富的课堂教学小环境,实现从教学设计、素材整理、课件制作、课堂互动及教师评定等全方位的创新发展[1]。微课的教学特点微课教学的全部内容建立在微课视频这种教学工具上,而视频内容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难点解析、教学互动和教学评价等。1)微课的内容形式决定了教学内容。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干,一般教学视频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这种时间简短、结构鲜明的内容形式注定了微课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非常透彻,也需要微课的立题非常重要,需要认真规划;受众定位要求必须明确,必须满足绝大部分高中生的化学学习需要;情境定位必须明确,能够迎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求。2)微课的授课形式决定了教学氛围。微课视频的授课形式与课堂实操、优秀教案讲解不同,它是通过PPT课件的形式来辅助教师的讲解,它的授课过程可以在备课阶段,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部分,而微课可以完整呈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现象和实验成果[2]。因此,微课可以给课堂教学创造轻松愉悦、节奏感强的教学氛围。3)微课的功能特色决定了教学成果。微课教学的突出功能在于点式教学,它能够通过微视频独立教授一个化学知识点,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沟通需求创建个性化微视频。而在此基础上,配合课堂教学实操,再加上教师讲解,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完整展现在视频界面上,而录制的微视频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和回家后都能学习,并且可以反复观看。而这些功能特色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价值取向和教学引导,促进了课堂教学成果的转化。

3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由于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把握好微课的应用范围微课是国内学者从国外的网络课堂中研究衍生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属于一种舶来品,在以后才在国内学术杂志和教学期刊上被广泛探讨。目前,微课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手段还在探讨摸索过程中,但是很多教师已经认为微课可以取代传统课堂。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微课可以提高不同学习层面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也存在师生互动性不强,短暂的播放内容很难将课堂教学内容讲得面面俱到。而面对复杂综合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概括性知识,单纯运用微课教学就显得片面单薄了。没有充分理解教学与微课的辩证关系微课教学的核心环节和教学重点就是微课内容的制作,它是服务于教学的,而教学成果又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微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需要认真了解课堂教学目标,仔细划分课堂教学环节,将每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浓缩成3~10分钟的视频教学内容,而录制的内容需要教师集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体验和课堂教学流程,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加入微课视频的录制、剪接中。而面对微课实验教学和课余实践的需求,教师应该侧重加强微课视频的教学引导和分享交流的过程,可以将实验教学的过程和实践操作的结论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尚未建立完善微课教学的授课平台微课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平台,需要加强电脑、多媒体、信息平台和网络设备等硬件建设。而在微课教学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视频画面清楚稳定,图片构图合理,录制声音清晰准确,能够满足高中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录制微课视频片头时,应该注明教学标题、教学核心内容提示,方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查找和调取;在录制微课视频内容时,应该做到教学知识点的有效解析,满足教学目标的仔细划分,掌握授课平台的操作要领。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和录制教学内容,也方便化学教师利用微课这种教学媒介来串联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演练,运用微课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示范工作。

4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动微课教学的创新发展,需要借助网络资源,建立完整的微课系列,创建真实的实验情境,保证化学教学的全面有序开展。借助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转化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学环节很难衔接,教师在备课阶段即使投入大量精力,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汲取到全部知识点。借助微课资源平台,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录制不同内容的微课视频,然后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学生在课前就可以搜索下载相关的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也可以授课后反复观看,加强复习巩固。而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实现高中化学思维的有效转换。如在组织教学“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发放问卷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点和知识层次,结合学生的综合状况,在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后,根据油脂、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概念制作微视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组织学生下载学习。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知识掌握情况。建立微课系列,促进教学知识立体化当前,高中课堂教学必须服务于高考需要,而高中化学的考试习题和考点相对固定,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建立微课系列,实现微课教学知识的立体和完善,建立完善的考试学习体系,将大量的课堂训练和模拟考试纳入微课视频系列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研习和巩固,实现平常的训练和测试都能有题可查,做到解题过程清晰明了,解题思路烂熟于心。而在微课系列的创建过程中,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热门知识点的解析,做到选题简明、重点突出、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和形式新颖,将微课视频的技术规范纳入高中化学考试习题库的建设中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知识立体化。实验证明,相对于传统的纸笔训练而言,微课视频所带来的视觉、听觉和逻辑思维等多重冲击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通过反复播放微视频习题,就可以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点,促进考点立体化教学[3]。创建实验场景,确保化学实验直观化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化学场景和化学反应如何直观反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阻碍学生化学逻辑思维提高的拦路虎。通过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具体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化学实验真实还原到学生面前,而学生通过拖动和等倍放大,可以快速、慢速和等倍距离放大观察化学反应,教师过去的言传身教转变成具体的视频讲解。这样可以最有效地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化学实验现象,增强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直观性。此外,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将失败的化学实验或者错误的化学实验操作录制成微课视频,将化学实验的错误原因和操作步骤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化学实验背后所蕴藏的化学原理,避免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最重要的是,利用微课实验视频有助于学生深入化学实验的背后,了解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培养良好的化学逻辑思维。

5总结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教学特点和应用特征还在不断归纳和总结之中。教师应该抱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吸取其教学优点,摒弃其教学缺点,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这才是采用微课教学的最大受益之处,应该加以足够的思考与反思。

参考文献

[1]金国林,林肃浩.构建高中化学微课“生态”系统:以“化学反应的方向”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0):3-6.

[2]陈晓云.高中化学课堂应用微课解决疑难点的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91-92.

[3]瞿正东.微课对高中化学教学减时增效的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5(26).

篇2: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1000字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过去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教师更多地开始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笔者将在文中从不同角度,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教学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类学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化学知识,而且还有完全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过去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受到了限制。相比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探究性教学的含义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只是单方面接受知识灌输。而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之下,探究性教学更加符合时代潮流,能够加速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2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特点

2.1符合化学学科要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高中化学课程包含着大量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只能观看,教师会把结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思考,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大大打折。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急需转变,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更适合现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2.2对学生有优势

以往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探究性教学与之完全不一样,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会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结果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而不是之前的死记硬背。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做实验,收集反应生成气体,再将快熄灭的.小木棒放到气体中,观察到木棒复燃现象。学生在实验后必然会受到启发,自己思考或者与同学讨论,对实验产生的气体进行判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会慢慢增强。判定结果正确的话,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会得到更多乐趣。探究性教学会渐渐培养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

2.3对教师是挑战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不再是主导所有教学安排,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协作。教学地位的变化需要时间来适应,教师还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十足的挑战。化学教师要及时理解探究性教学的含义,针对具体课程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有适合广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就要求广大化学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快适应好新角色。

3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实施要求

3.1制定合适教学计划

由于教学时间、课程安排和学校硬件情况等的因素影响,教师需要制定定量的探究性教学内容,并非所有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都可以进行探究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例如在高中化学课程《钠的化学特性》教学中,钠由于本身的高氧化性,遇水会有剧烈反应,教学中并不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教学。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探究性教学。

3.2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

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大多以实验课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教学。教师的管理和引导都要适度。化学探究性教学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做实验是在一个相对活泼的环境下进行,教师需要掌控课堂秩序,不能太严肃,亦不能太活泼。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有限,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要及时进行引导,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醒,帮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虽然化学教师的角色在探究性教学中不是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仍然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有着重大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管理和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才可以服务于学生。

3.3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时间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有适应化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互相磨合的过程中,交流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学生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掌握化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学习方法来适应探究性教学。

4总结

探究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提出实施后,探究性教学更加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展开。虽然对化学教师是较大的挑战,但只要探究性教学合理实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依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非常值得推广。

篇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的要求也产生了,为了把这些要求贯彻到实践中,有必要对这些新要求进行探讨研究。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新课程改革;特点;要求;参考方案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三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特点浅析[J].考试周刊,(94).

[2]朱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3]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4]李素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D].西北民族大学,.

[5]史秀娥.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对策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4: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改革之中,情境教学就是当下教育改革的产物。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一定情境之中,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并且能够突出重难点。在本文中将着重介绍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情境教学

知识理解为前提,实践运用为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生活,最终也需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就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学生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把握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发展自身科学素质以及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关于教师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1营造探究的情境

1.1营造探究情境的内涵:“探究式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学生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个性不被抹杀,学习思维不再抑制。营造探究情境的目的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生活经验与原有理论知识大胆得进行猜测以至总结出探究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注意自身观点的前后变化。

1.2营造探究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氯气性质的教学中,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电影《苏乞儿武状元》的节选,视频中释放出了氯气。从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直观得观察到氯气的物理性质,比如颜色。以此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了氯气的密度,毒性,酸碱性等性质。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来主动分析氯气性质的内部原因。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情境提问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达到了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

2营造生活的情境

2.1营造生活情境的内涵:基本上所有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学校与课本也就完全将学生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能正确了解到自身的责任与所学知识的价值。这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得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与课本联系起来,指点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并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隐藏的化学知识,从而使学生摆脱泛泛而谈的听课,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置身于科学之中。

2.2营造生活情境的实例:在一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打开一听可乐,这时立马会有气泡冒出,随之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何冒泡的问题,引起学生初步思考。随后将可乐分别倒入常温与冷却的玻璃杯中,观察到常温杯中气泡更多,向学生提问。为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晃动可乐瓶,便可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通过演示上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认识到了化学反应速率。从上述中可以看出,化学知识就隐藏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为营造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更要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营造史学的情境

3.1营造史学情境的内涵:古今中外不乏有大量优秀的化学家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科学的态度,他们在科学道路上走过的艰难旅程以及他们的做出的贡献和成绩无不影响着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每位化学家或者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为教学提供了生动具体的活教材。在教学中营造出史学情境,可以将课本中固有的知识追根溯源,使学生了解到历代化学家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科学方法。

3.2营造史学情境的实例:在介绍“苯”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入的是法拉第发现了苯的存在,其次讲解法国科学家日拉尔等人是如何确定出苯的分子式以及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最终介绍化学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凯库勒通过梦境确定苯的结构式。通过上述关于化学教学中史学情境的运用,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由来能亲身可感,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营造实验的情境

4.1营造实验情境的内涵: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这门自然科学源于自然,同时也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度了解化学知识的机会。在实验中可以将课本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并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开发了学生对化学研究的新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强化化学科学探究的意义。

4.2营造实验情境的实例:在进行“钠”的焰色反应课程讲解中,首先引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烟火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家庭中使用的食用盐遇火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最开始引用这些常见的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进行钾与钠的演示实验。演示结束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看两者的不同与相似。接下来,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钾,钠,铜,钡,钙的颜色实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亲自实验,学生们能更清楚明了地把握书本知识,同时体验到化学实验学习的乐趣。

5营造多媒体的情境

5.1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内涵:在当下这个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业都需与时俱进,包括教育事业。教师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当下最新化学科学的动态,最新社会与化学科学有关的热点时事,最新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师们应充分运用当代科技产物,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科学的前沿领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5.2营造多媒体情境的实例:在就“现代生态保护问题”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收集,制作,展现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现如今社会热点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枯竭等。而化学科学在这些问题上也在致力寻求解决办法,比如降解物质的研究,新材料的研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情境将这些问题研究一一展现于学生面前。通过运用多媒体情境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与现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学生更可以明了得在了解社会时事的同时把握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益处。

6总结

总之,如何高效得上好一堂高中化学课,是每个高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一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对于上述关于情境教学的一些介绍,只是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的区区一角。重要的是能够不断得创新改革,使每一套方法都能适用于所处环境。同时,教师应将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利.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5,(44):144-144.

[2]瓦庆红.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科学导报,2016,(2):37.

[3]李福龙.情境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6):256.

篇5: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特殊的逻辑思维课程,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借助微课教学模式实现,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微课的设计往往比较精心、灵活,教学环节简短,教学重点突出和明确,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精力高度集中,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一、运用微课视频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导致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更是难以理解。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少知识都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容易受到限制,教师为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在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可运用微课视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小学生以实际生活情境为基础,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并进行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

例如,在进行《分类与整理》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录入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在服装超市中,外套、上衣、男裤、女裤和裙子等都是分类摆放,以此创设生活化情境,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可清楚认识到“分类和整理”。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可为小学生展示分类与比较内容,训练他们的分类和比较逻辑思维。

二、利用微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需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注重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需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学习内容,设置悬念或疑问,促进他们自主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展示一副公园的图片,包含以下内容:一共有4个长凳,每个凳子上坐4个人;有3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2个人,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凳、秋千、上各坐多少人?他们能够自主列出算式:4+4+4+4、2+2+2。然后教师设置疑问:一个一个数字相加比较麻烦,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引出乘法教学,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三、微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形式多样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引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与关键,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需灵活设计微课内容,以免学生觉得学习内容乏味、枯燥。教师需注重利用微课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化。微课内容包括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知识点设计微课形式与内容,通过多样化设计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应加入多个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积梯形等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运用个人逻辑思维认识到组合图形一般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形组合而成,在计算其面积时需运用到多个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师构建完善的微课资源学习区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基于微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优势是微课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制作好微课课件之后,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学习资源库,将微课资源集中整理起来,利用学校内部网站或通讯工具分享给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使用,在课下也使用,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功能。

另外,由于微课学习内容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简短精练,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不少数学知识点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只有系统地学习、分析、理解与研究,才能真正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有关联的数学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在微课资源库中自由学习,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基于微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利用微课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篇6: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所谓的环境教育就是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特殊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则体现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认知和评价人文同环境之间链接的技能和态度的达成过程。环境教育在化学层面主要包括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以及保护环境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教育。

1.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掌握的许多知识点都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高中教学内容一改初中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常见的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气体,突出了氯、硅、硫、氮等元素,包括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罪魁祸首”―――汽车尾气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通过高中阶段系统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清楚认识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的产生、演变、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的危害性。化学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于认识物质的性质。而性质怎样决定着不同用途,也决定是否产生环境污染。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杜绝污染源的产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去治理污染。譬如一氧化碳气体就是环境污染的典例,它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通过高中化学的课堂学习,学生就能够在生活中有效地避免一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及懂得中毒后的应急处理等。当然一氧化碳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就频频出现,如的全国新课标I的理科综合试题就一展风采,一氧化碳的中毒后的应急处理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一个特例,是值得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拓展的。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就不能很好的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天津市的塘沽开发区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所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性质,避免有毒物质产生环境污染具有时代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2.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实验过程中

实验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抓手,化学实验就是课堂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的'试验物品,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讨论。如测定雨水的pH,这是教材后的一个探究实验,通过该实验探究使学生清楚了产生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演变过程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最终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的是硫酸。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时,更应该达成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所需要作Cl2、SO2、NO、NO2、NH3等等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这些都是有毒性的气体,在完整的气体制备的装置中一定存在尾气处理装置,其目的就是用来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同时,每次实验结束后的残留物应放入指定盛器内,因为实验所使用的药品与环境是不相同的,胡乱丢弃就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由此可见,化学实验更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更能养成良好的环保素养。

3.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

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大课堂的必然趋势。作为化学学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有现实意义的。一方面,通过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开展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驱动学生追求化学真知的欲望。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中MP2.5的含量、测定城市某一交通路口附近的SO2的浓度,走进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净化处理流程……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环境污染的严害性。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化学知识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为,其中,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环保是很重要的途径,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如强化低碳意识,注意节约能源,让学生认识到平时节约每一滴水就可以减少生活废水的排放;通过减少煤气、石油液化气等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空气的污染;通过化学知识中的物质分类去合理存放生活垃圾、回收部分废物来减少土壤的污染;通过尽量减少或不使用洗涤剂、购买无磷洗衣粉等洗涤剂来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如果没有化学知识作为后盾,那么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必定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总之,高中化学教学知识在教材、应用在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来达成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资源。没有什么比人类生活的环境更重要的了,学生应该学会从学习做起、从探究做起、从实践做起,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吧。

参考文献:

[1]蒋明汐.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4)

[2]蔡子华,吴克勇.谈环境教育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9):11-12

[3]周敏.探讨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之中[J].《课程教育研究》,(23):165-165

篇7: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高中化学教学也是如此。如何根据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特点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的背景、具体实践两个方面出发,从课堂导入、知识点讲解、作业布置等角度肤浅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这是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探究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工作展开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背景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既顺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高中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特点,相较于语文、历史等人文性学科来说,一方面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特征,学生课堂探究兴趣不浓,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这些导致学生产生“高中化学枯燥、乏味”的感觉,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同时,结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对于实验室不能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探究视频、图片等展示出来,就能解决实验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研究是切实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的具体实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对“氯气”性质的探究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播放生活中氯气泄露的真实视频短片,提醒人们逃生的安全准则,当发生氯气泄漏时,周围人员必须尽快撤离,并向上风向安全地区转移,转移的过程中尽量用湿毛巾掩护住口鼻等重要部位;当到达上风向安全地带之后,人员一定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加剧中毒症状。除此之外,可遵照医嘱适当服用钙片、维生素C等,这些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氯气对人体呼吸道以及肺部等的严重损害。通过观看上述的视频短片,了解了氯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我们应如何形成结论?这样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寻、查阅资料,进而加深对氯气的认识。

(二)高中化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学习,这虽然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目标与进度,但从另一个层面上却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精神、自主探究能力等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果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如在探究有关“氯气”的性质时,教师不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有关氯气的阅读资料,其中包括自来水厂是如何进行消毒杀菌的?用自来水养小金鱼之前为什么要放置一段时间?工业上是如何制备氯化氢气体等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感悟与体验高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以化学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与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训练的形式大多数停留于化学公式、元素周期律、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实验等几种常见的训练形式上,这让学生的作业训练枯燥、单调、无味,训练的效果不高。而根据作业训练的内容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比如对于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等概念较为抽象的训练内容,单靠教师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如果引导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对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等化学术语进行搜索、整理与概括,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抽象的化学概念,便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总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合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灵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紧随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端斗,徐颖,蒋建明,冯焜.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篇8: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逐渐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不断的被应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当中,但仍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动态生成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致使在其教学的过程总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对策,旨在完善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应用,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对策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需要,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对构建新的化学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等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当前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于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理解程度不够,致使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这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权威,想当然的只是注重教学资料对教学的作用,从而忽视了课堂上一些生成资源。当前许多的化学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质疑采取课下延伸的方式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是不正确的,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够让学生有着更多的收获,如不及时解决,教师往往不能够发挥出动态生成型资源的功效,致使学生不能及时的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一些问题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致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到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

1.2动态生成流于形式: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形式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当前仍有许多化学教师在形式的改革方面认识不到位,致使动态生成教学流于形式,失去了具体的教学作用。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注重活跃课堂的气氛,却忽略了动态生成教学的目的,在化学教学当中,应用动态生成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动态生成的形式,把动态生成教学当成是一种教学任务来完成,而忽略了其具体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学校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明文规定,这就使得教师对多媒体形成了一种依赖,每逢化学课必使用多媒体,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只是将高中化学动态教学进行简单的流程式操作,过于流于形式,致使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1]。

1.3教学问题设计不合理:提问是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当前许多高总化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根本不知道问题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在什么地方,甚至会引导错误的方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提出的问题数量过多:许多高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数量过多,而主要讲解知识的时间过少,这种设计问题的方式是不合理的;②设计问题难度过深:有的高中化学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能力不了解,以至于提出的化学问题晦涩难懂,甚至超出了高中化学知识的范围,一旦教师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对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打击。

2解决对策

2.1更新教学观念:①课程资源观念:教师应当对课程资源深度和广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智慧与教材、教参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课程上的生成,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教学课程;②教学过程观念:“老师教,学生学”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标准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生成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想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这种化学教学方式才是与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理念相契合的,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辅助教学等;③教学价值观:教师应当以培养当代优秀的化学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该只是注重应试教育的结果,在高中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具体的教学价值定位于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用知识,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发展个性,使其创新能力尽情发挥,例如组织化学知识应用竞赛、化学现象新发现竞赛等。

2.2教学中的弹性设计:在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生成,要将生成把握在一定范围内,要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弹性设计,实现高中化学课程能够随着课堂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总结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经验,实现弹性设计。例如:在进行同分异构现象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对比学习,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同分异构的规律和特征。结论:综上所述,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对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反思,采取有效措施深化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课堂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芬.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0.

[2]李娟.高中化学动态生成教学探析[J].学苑教育,2013,21:64.

篇9: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论文

一、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导入新的教学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辅助,更是他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精神动力。化学实验多表现为有趣、神奇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这个特点,将一些小的化学实验作为一个课前导入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课堂引入一定要具有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让学生由现象出发,去探究本质。这也就要求化学实验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教师一方面提问问题,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要将问题设置得有开放性,不能够随意抹杀每个学生的看法。甚至可以给出学生多个假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向着更多方向去思考。如果学生在理解实验主旨时出现偏差,教师要及时做出纠正。因为课堂导入本来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就事与愿违了,甚至会导致不好的后果。

二、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实验的生活实际性

在很多人看来高中化学实验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敢让人靠近,别人也休想轻易地了解他。这种表面现象让很多人对化学实验“又爱又惧”。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化学知识的高中生,也许他们内心很想去尝试做化学实验,可是繁琐的步骤、复杂的实验原理、种类多样的实验药品都成为阻碍他们的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特别是一些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记忆化学知识的一些实验,一定要简单化、生活化,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去做这些小实验,那是最好不过的'。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非金属这一章节的时候,如果想要让学生对这两类物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可以拿生活中最常见的铁和石灰石等来和酸做实验,然后通过反应现象的不同,或者是辅助产物验证的方法来将产物和现象做比较,从对比中对这两个知识都能够加强记忆。而且在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可能会因为铁锈的原因而出现不同的现象。而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让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最后要对这些实验现象做一个比较、整理、总结,这样才能够保证表观的实验现象成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成为积累知识的一种方法。

三、利用化学实验,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高中化学实验是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途径,因此,它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也应当是具有一定自主性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化学实验教学时,容易忽略学生学习主体性这一特点,将多数的精力集中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化学实验步骤之上。特别是教师对化学课本和实验方案的一些盲目遵从,让那些即使接受了实验教学的学生也特别缺乏实验探索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不是一种步骤的死死追寻,而应当是一种自我认识方法,用来检验或是推出化学原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去自己设计化学实验。有很多教材上的化学实验较为古老,一些新的仪器和药品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实验原理的检测。因此,化学实验是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的,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更是化学教学史上的一大改革,是教师、学生都要深刻认识到的。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创新性、实效性。

篇10:高职旅游管理微课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微课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虽然不能取代课堂教学,但可以改造课堂。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微课平台为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打造了集“上课、辅导、教研与微课制作”一体化的移动教学平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变化,从补充、融合到突破,将带来教师“教”的革命。

关键词:微课;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应用;研究

1前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网络终端的发展,我国掀起了微革命的风潮,随着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的兴起,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因其在数字化时代下,成本低、传播快、成效高的特点,广泛运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成为高职教学改革中一道新的亮点。

2微课的含义和特征

2.1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指以视频作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的精彩的教与学的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程的“微”字表明,这一课程是比较小型的,时间也比较短,其主要由课程教学视频组成,也包含和教学主体息息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和主体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上述教学课件和教学目标一样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对微课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化的学习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满足不同人群学习需求的目的。

2.2微课的主要特征

微课的存在促进了学习的资源的运用。将课程缩小化、具体化、个别化,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微课主要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个别化、课程资源利用广、教学创新多的特点。

(1)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是指,微课作为视频教学,根据不同受众群体,一般来说时长10分钟左右,因此与传统教学一节课四十分钟相比较,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但是,虽然微课短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仍然能完整的呈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微课的教学内容个别化是指,微课的教学不像传统的课程教学一样针对全体学生,因为微课能让教师集中的表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因而,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不同学生对教学难点的认识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时,运用微课,学生在手机客户端,电脑上就可以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巩固。

(3)微课的课程资源利用广是指,微课作为一个视频载体,大小也不过几十到几百兆,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微课学习资源进行传播。学生在家里或者其他课堂之外的地方就能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4)微课促进了教学创新,如时下比较热的微电影一样,因为耗时短,成本低,人人都能成为导演。微课也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课程的研发者。这样一来,每个人的创意集中到微课上,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3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3.1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因为微课的产生和发展主要起源于小学教育,因而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但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也慢慢的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微课应用于旅游管理教学实践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如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的特点和作用,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旅游管理的其他课程上,微课也逐渐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上,学生运用老师发布的微课,在课堂看小视频以了解知识重点。微课在高职旅管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没学懂的知识,不必再问老师,自己课余时间通过微课进行学习,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微课在课堂上的运用也让老师教课更加方便,学生听课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2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正确的了解这些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促进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应用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

3.2.1微课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微课设计主要包括选题和教学设计,这一设计过程主要是由高职教师负责,虽然一个完成后的微课大概只有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是这十几分钟的时间,教师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常常比普通备课的时间都要长。其次,对于微课的开发过程也非常复杂,在进行视频拍摄、字幕设计、画面编辑和声音处理等方面,仅靠一个教师来完成微课的创作和开发,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且很多高职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远远不足,难以创作高质量的微课,这使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微课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2.2高职院校缺乏微课应用平台

目前,在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微课教学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院校内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微课应用平台。微课的应用还要结合以其他教学辅助资源,如与微课配套的测试习题以及方便微课点播的网络客户端。同时,高职院校内的微课课程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仅由学生自主查找自主点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管理的微课平台,为学生筛选优秀的`微课,并且提供为手机应用无缝对接的相应技术支持,促使学生更好的下载微课学习资源,并建立微课交流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4微课运用于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发展前景

4.1不断改革微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上节中,笔者提到了微课在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的信息化素质,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微课开发和设计的技能。在拍摄视频、录制微课以及后期剪辑等方面做得更好。其次,仅靠教师单独制作微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只有适合每个学习者学习特征的微课,才是一个优秀的微课,因此教师需要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创建微课视频,以促使微课更好的表现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微课平台,对教师录制微课,学生下载微课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优秀的微课设计进行相关的激励措施。真正的做到将微课的发展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系相结合。

4.2不断加强微课与现实课堂教学的联系

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可发放给学生使用于课外,同时也能在课堂进行共同教学,但是就微课的发展历程来说,微课与现实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不会渐行渐远,而是不断加强。因为传统的课堂因其独特的优势,不可能完全被网络视频课堂所取代。微课的发展必须与现实课堂相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微课可以作为课程引入、重点难点讲述、操作过程的演示等,与现实课堂相结合。

4.3微课的发展将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形式与其它学生一样,都是通过现实课堂教学或者自主书本阅读来接受知识。现在随着微课的逐渐发展和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向,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随着微课在学生内部的逐渐应用,以微课为基础的各种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也将不断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晓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6).

[2]范智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关键能力”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6,(10).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4]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篇11:高中化学数字化手持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数字化手持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理科的实验之中,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被广泛的运用于其中,还可以将关于环境、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更多的数据进行快速而方便的收集,就像声音、位移、温度以及电等。现在的社会之中,在实验时采用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使得学生对其进行的实验实施探究性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其进行合作的学习,将责任感以及对于科学严谨化的态度得以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数字化手持技术

所谓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的数字化的手持技术,从其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一项在手掌上就可以进行操作的技术,其作为一个数据处理的系统以及所进行的定量的采集有关于传感器、数据库的采集器以及所配套的软件组成,并且关于其各式各样的进行后期处理的实验技术系统,需要和计算机进行连接完成。并且在理科的实验之中,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被广泛的运用于其中,还可以将关于环境、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更多的数据进行快速而方便的收集,就像声音、位移、温度以及电等。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持技术的特点

1.1特点之定量定性双向研究: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那些具有传统性质的实验只能够让其学生对化学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表面的认识,不可能从其量上进行清晰的认知,也就是不可能进行定量的研究。而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则可以呈现给学生直观的数据以及图像,关于其进行实验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从而将科学的准确性得以有效的体现。就比如对双氧水进行分解的时候,其催化剂是二氧化锰,采取传统形式的实验的操作就只可以将催化剂减慢或者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得以了解,但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对于其化学的反应速率可以从所做的线性的回归、以及图形的斜率得到,对于其所测得的关于分解氧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压力的传感器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并且其还可以将化学的反应进行定时的测量,对其反映过程之中所出现的定量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反应。

1.2特点之简易化现代化的实验:数字化的手持技术,使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实验教学可以接轨于国际吗,使得其化学的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之中,还能够去到户外以及更多的其他场所,在任何的时间开展。如果采取那些传统的实验的方式是不能够有这样优势的,或者是之前的一些在传统的实验室所无法开展的实验,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就可以将这样的要求得以满足。对于一些原理或者是科学的概念,如果其较难以理解,这时候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就再次可以派上用场,使得其进行的实验更加容易被认知。并且在此之外,根据其实验的结果,那些实验结果仪器会自动的展示给学生,并且其结果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对于复杂的数据工作是不需要进行处理的。因此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就具有了简易化现代化的实验。

1.3特点之师生实验室角色充分:在能进行实验的时候,传统的实验有着繁琐的步骤和复杂的过程,所以使得其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之中所扮演的就是一个进行实验的机械劳动的个体,所以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实验的过程所占据,对于最终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就没有了充分的时间。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其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将可以把上面所寻在的问题都得以有效的解决,使得其教师在输出信息的时候,还可以将信息进行交换,将学生输出的信息得以接受,使得在课堂之中信息多向和双向的交流,并且其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非常简单的,可以让学生空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发现实验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之中,师生在这样的过程之中可以进行双向的互动,最终将其角色发生互变。

1.4特点之综合化的实验:对于综合化的实验,不仅仅体现在实验的手段层面,更加体现在实验的内容层面。而综合化的实验内容,就是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将所因素研究、单因素以及单一学科进行实现,还能够对其多因素进行跨学科的体现,其观察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得以整合发展,作为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并且其中有探究性和研究性实验。综合化的实验手段,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所进行的实验之中,应用不一样的装置和实验的仪器,因此其是比较的综合以及广泛的。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字化手持技术的应用实例

现如今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化的手持技术被更加广泛的应用于更多的空间之中,并且关于探究性的化学实验的数量得以有效的增加,将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得以很好的培养,还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将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化发展。现在所比较是流行的数字化的手持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化学的实验之中,还能够应用于实验的开发研究以及研究性的实验之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钢铁如果处于潮湿的`空气环境之中,就会有一层薄薄的水膜形成。而水膜也可以将来自大气之中的H2S、SO2以及CO2等等更多的气体进行溶解,使其有一定量的H+存在于水膜之中,最终在钢铁的表层又形成而来一层薄膜,只不过是电解质溶液的,而且其与钢铁之中的少许碳以及铁可以将原电池得以形成,最终使得产生因为腐蚀而生锈的钢铁。通过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对其进行实验,其有关的信息、图形以及数据都会显示于可视化的界面之上,其操作时需要借助于鼠标,如果其结束之后能够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文本形式的保存,之后还可以在图形处理的软件之中将将其保存的数据得以导入,处理新还原的图形。并且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之中,作为饱和的甘汞电极的就是电解池中的参比电极,经过研究发现其电极是钢碳电极,并且铂电极就是其辅助的电极。总而言之,现在的社会之中,在实验时采用数字化的手持技术,可以使得学生对其进行的实验实施探究性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其进行合作的学习,将责任感以及对于科学严谨化的态度得以培养,分析问题时采用定量的角度,最终将高中学习化学的学生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慧玲,靳莹,霍爱新.基于手持技术的金属电化学腐蚀实验改进[J].化学教学.2014(03).

[2]靳建华,任改兰.在“化学教学论实验”中开设手持技术实验的调查分析[J].化学教育.2014(04).

[3]钱扬义,邓峰.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4]蒋永贵,吴俊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字化实验室及其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5]陈维.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篇12: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在当今新的教育标准下,体育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健康第一,其次在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激发,并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另外在重视不同需求和个体差异的同时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受益。但是长期之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家长以及学生都没有对体育课产生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如何依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改善,并实现创新教学是所有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给予重视和反复思考的问题。

一、对体育创新的概述

打造创造教育首先需要体育教师实现教学观念上的转变,改变原来老师高高在上,生硬强加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工作方法,建立平等的朋友交流方式,从而实现对小学生体育潜能上的创造和开发。体育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能力资源、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上的发展;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的兴趣,在掌握正确科学体育锻炼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利用体育教学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创新教学跟传统的体育教学相比有明显的特点,总体而言更为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注重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创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教学转为引导,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第二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朝向体育经验、体育活动、体育动机以及体育方法上的转变;第三是在教学目标上明确了“健康第一”理念上的树立以及身体素质上的增强;第四是教学评价上从单纯的能力达标转移到对学生综合运动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上的评价。

二、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方法

(一)场地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可以实现对体育教学场地上的创新,比如在场地上画上各种图案或者是利用色彩来创造出一个充分情趣和活泼气氛的教学场地。如在后空翻的教学中,笔者将所有的体操垫摆成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后空翻的时候正好可以摆出一个花朵绽放的形状,并指定每个学生落地的位置等待所有学生做完动作后拼成一个图形,这样可以给后空翻活动提供一定的趣味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稍微的变化不仅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二)环节创新

由于在创新教学中将教师的作用发挥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引导,因此在教学中一些具体的体育运动环节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练习和创新。比如在课程学习前的准备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自主的安排,只对时间进行规定,而在内容上可以由学生来自主决定应该是游戏还是做操,并对表现优秀或是得到大家喜欢的活动提出表扬和肯定。而在集合的队形上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三角形、圆环形或者是十字方队都可以,只要不影响正常教学即可;此外在跳远、跑步等运动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伙伴和搭档,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游戏上的创新,从而体现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三)内容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在传统的教学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新元素上的添加,突出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比如在障碍接力的运动中,教师可以将其设定为“送鸡毛信”的游戏,将接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都改为“山坡”、“小河”以及“低人的'哨所”,然后最终的目的地就是鸡毛信需要送到的地点。还有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注意动物在跳跃上的动作,可以做“蛙跳”或者是“兔跳”,然后比较这些跳跃方法哪个跳的最远,从而在这些创新内容上实现对身体上的锻炼。

(四)体育学习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对教学中动作重点以及技术动作要领进行介绍和演示之后,具体练习中各种方法和细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比如在“花样跳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对熟练掌握的跳绳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对跳绳的方法进行创新。再如,在教一年级小朋友跳单双圈时,可先把呼啦圈发给他们,不做任何要求。后来小朋友创造了做乌龟爬行、绕圈、转圈、滚动、开火车、转呼啦圈、绕脚腕跑等游戏方法。并把学生分为小组,通过竞赛评比,并要做的优秀的小组带动稍微落后的小组,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习乐趣并提升了集体意识。

(五)体育游戏内容的创新

在准备一节时,游戏从准备到教学实践中都可以体现创新。如在小胶球游戏中,笔者给每小组一个球,画出活动范围,让学生自由创编出大家喜欢的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不要与他人雷同,要具有新意。大家通过组内讨论,创编富有新意的“投球换转”、“腿夹球比快”、“小球接力”、“目标远投”等游戏项目。通过自创、全体参与,提升了参加课堂游戏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除了以上因素外,体育教师还应创新课堂教学的其他因素,努力开辟出体育教学的新路子。总之,体育教育创新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这是体育教育创新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

篇13:高中物理创新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创新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今高中教学的现状,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内容枯燥、考核方式单一,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多样化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1、引言

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个传统学科的背后,教师工作者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拓、大胆创新,更应该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知识,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这种传统学科创新模式的探讨,是许多教学工作者都热衷讨论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解读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教育内容,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实施教育创新,这样会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2、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物理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而且在高考考试中占了很大的分值,在高考这样的升学压力下,传统的高考物理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因此,大部分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针对高考而设计的,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设计的,对基础知识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后,再对学生开展题海战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提高的只有应试能力,对于创新能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教学要求,也导致了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课堂对知识进行口头的传授,课下通过布置大量的书本作用来巩固课堂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会对所学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没有任何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也导致了许多的学生对理解较难的物理更多的是恐慌。

(2)教学设备落后。在知识摄取如此方便、快捷的今天,平时的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中生对知识的需求了,而目前大部分的教学设备都比较陈旧,只是简单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往往不能满足高中生对于知识更新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设备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枯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往往是选用理论性较强的教材进行教学,毕竟缺乏趣味性。而物理学科是大家公认的比较难懂的学科,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而且有时候是模糊不清的,知识点显得比较凌乱,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赶进度,而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尤其是女生,教师的这种表现更会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和逃避心理,反正这么难,要不会大家都不会,我不会就肯定不会考,这样下来,学生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对物理就越来越恐慌,对知识的掌握更是似是而非,知识体系更是缺乏系统性。

(4)考核方式单一。高中教学的终极考核方式是高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和考核工作也是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来决定对知识掌握的好坏,这样的考核方式根本不会激发学生的什么学习兴趣,学生只会变成考试的机器,为了考试而去学习,考的内容就去学习不考的内容就不去学习,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这样学生不会得到全面的发展。而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理论和实践也没法结合,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进考核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去培养学生。

3.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而不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应该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从前期的.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的巩固,学生应该融入到整个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自己教育进度的开展,更应该去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将学生真正带入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行多样化教学。教学方式的单一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出了内容的枯燥和学生的排斥,教师应该变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不光光是把学生送入他们理想的大学,更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高中生也应该转变对物理学科的认识,不应该机械的去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而是应该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敢去大胆的提问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实现真正的掌握。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些活泼的教学方式,融入小组讨论、实验教学,选取那些由浅入深的教材要增加教学工作中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

(3)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要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去理解物理现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去模拟生活情境;实验演示也更要贴近生活,并要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到物理知识的实际状况,并通过原理来进行讲解。比如学生在学习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教师要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引导。更要融入课外实践,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也可以安排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体验去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活器具去做实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篇14: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

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眼光比较狭窄,规划教学重点时也只是从课本出发,强调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字词的积累。此种生硬的教学理念落实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通常表现在,在课程初始时,老师将生字、生词进行板书,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记忆,旨在希望通过反复地诵读、积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其实不然,往往对于小学生而言,反复记忆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在其没有对该字词产生自我的理解之前,即使当时学生能够记住字词,也并不能够学会其具体运用的方法,不明确其应用的具体语境,老师相当于做了无用功。一般而言,完成对字词的教授后,老师便会开始对文章的讲解,通常采用的是从头到尾的“垄断”解析的方式,将课程朗读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朗读,然后概括文章的内容,将其中重点的字词另外组合讲解,之后,讲解课后的思考题。基本上一堂语文课便顺利得到完结。但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的创作来源于实践,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确语文知识应用的具体语境,拓展学生的理解外延。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转型,同样在教育领域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但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开展,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依然秉承着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老师依旧作为教学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方向,学生一直作为学习的被动方,被动接受着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作为新时代课堂主体的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课程的主讲者,讲述过程一直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较少,从而营造了相对严肃的课堂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如果对课程心存疑虑也并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经常处于比较迷茫、懵懂的学习状态,不能做到彻底解除心中的困惑,把握好课程学习的内容。根据心理学者的研究,针对个性比较活泼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通常比较愿意置身于活跃、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在环境的依托下,能够更加高效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沉闷的学习课堂并不能够做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老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开展而革新。在新型的教学课堂中,老师依然将自己作为教学的统领者,忽视了学生的重要地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也主要是从老师教学的方面去斟酌,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需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纵深落实的大背景下,语文老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地位,明确自己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诉求,强化学生的学习地位,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效率。我们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奇怪的大石头》这课的教学为例,这堂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首先掌握课程涉及到生字、生词,熟悉其字音、字形,懂得其应用的语境,然后做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主人公美好的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白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等可贵品质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要做到从学生的方向去创新教学设计,第一,需要保障课程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导入的部分,通过提问设疑的方式,巧设情境,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方面,老师可以在导语上下功夫。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以及不能解释的现象,通常来说,当你碰到此类问题,你会怎样处理呢?通过提出问题来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引入新课。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这个孩子也碰到了与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处理的呢?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老师调动起来,便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接下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程阅读前,老师首先设置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解答的欲望,从而能够在阅读预习时认真标记课程重点,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本文来说,老师可以提问:既然课程名为奇怪的大石头,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石头怪在什么地方?针对这个怪石头,文中主人公又提出了什么疑问呢?让学生在课本中将“怪”的方面标记出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文章重点深入分析。最后是课程的感悟升华部分,让学生提出内心的疑惑,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明白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世界,去提出质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去认识世界的美妙。

(二)丰富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创作来源于生活,且创作又高于生活,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已经涉及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去重视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在生活的细节中挖掘创作的来源,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强化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将语文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深化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先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孩子们去水果市场看看杨桃的具体形态,然后自己画一幅杨桃带到课堂上来。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带来一个杨桃实物,让孩子们对比自己画的作品与实物存在的差异,进而引出新课画杨桃。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明确教学目的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课本进行生字、生词的学习,然后进入文章阅读的部分,此时老师可以提出讨论的题目: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的画画得怎么样,“我”的父亲是怎样教育我的,老师和同学的看法又是怎样呢。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探索与课程主旨相关的问题,进而对文章的主题能够有较明确的把握。课文中的“我”认为自己画杨桃非常认真,是按照自己所看到杨桃实际情况来画的,但却受到同学的嘲笑。“我”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座位原因、角度原因。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欣赏不同角度杨桃的照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杨桃形态确实会不同,让学生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但同时需要建立在依据实践的基础上。这同样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识,让认识指导实践。

(三)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科技发展的优势,将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改变传统课程中单一的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课堂呈现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片、音频等生动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对课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更加富有活力。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视觉嗅觉等感官能力比较敏锐,比较喜欢新型的事物,且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也需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创新教学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倾注全部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四)转变传统严肃的课堂氛围,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老师作为课程讲授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被动体,通常而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少,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比较情绪化,老师的批评与鼓励均会对其心态造成影响。因此,老师需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充满成就感,进而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另外,课堂的环境氛围也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在传统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迫感,让孩子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一味地接受老师的讲解,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老师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给予学生释放自我的机会,让其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善于鼓励学生,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使学生的认知观念、思想情感与生活行为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情味,从而学生能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小学生作为心智比较不成熟的学习群体,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针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沉闷等原因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局面,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语文教学的'方法,通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的手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向出发,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15: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否拥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是否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对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学的改变应从教师的改变开始:

(1)教师要透彻理解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向,坚持为人师表的原则,在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形成,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不仅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语文知识,更要增强能力、培养道德,发挥语文教学应有的功能作用;

(2)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工作中,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对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保障作用,当学生处于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就会调动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主动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可见,有效性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观念主导了整节课的进展,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支持素质教育。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是朗读课文、分析中心思想等,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强,没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这些都对有效教学不利。因此,在全新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1.合作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个体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某个问题,就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遵照差异性原则合理划分小组。例如,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可采取小组预习的方法。在课前由小组提出该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运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与交流中,不仅能解决学习中的疑问,也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2.课堂提问方法。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并且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在提问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让学生自觉思考,敢于挑战自我,注意提问的内容与时机,挖掘学生的潜能。

3.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具象化地体现出来,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将当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既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听讲,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设备,采取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方式展现知识点,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性思维特征,可更好地把握与理解新知识。

三、强化教学反馈的重要性

教学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反馈环节,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及教师教学过程的客观评价,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教学情况。例如,教师可在课后与学生聊天,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分,以掌握真实的教学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结果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作业也能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重视作业批改工作,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出错率较高,则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和难点,避免出现学习的误区。通过教学反馈信息的内容,更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有效性。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所转变,减少不利因素对教学效率产生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总结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篇16: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照本宣科是教师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先让学生认识生字词,通过抄写和听写强化学生记忆的方法,然后教师再通过课文讲解,做课后习题等方式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小学语文课本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事实上极大程度削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学会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教学生学习《沉香救母》时,就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的神话故事,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尽可能活跃课堂氛围。在讲述课后习题的时候,教师也不能仅仅囿于一些死板教条的答案框架,如该篇文章讲述了沉香如何救母的过程,表现了他伟大的孝心,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品质等,还应该适当使学生发善思维,自己回归课本去寻找沉香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现。

二、注重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一方,学生则是负责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认真听教。教师最惯用的维护纪律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一二三,坐好来”,学生只要乖乖坐好听讲就是乖学生。殊不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转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要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中,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只会听课的乖宝宝。比如,教师可以多举办一些当堂小活动,将学生分成势均力敌的学习小组,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教师的活动可以灵活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比如趣味传话,即教师说一句话,让每个小组从第一个人传到最后一个人,让最后一个人跑到讲台上写下那句话,哪个小组的话保存最完整,意思最接近,写的时间最快,哪一组就是胜利方。这些趣味活动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善于发问,边教边问

教师检验学生听课的最佳方式就是发问,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闲聊偷吃零食甚至是睡懒觉,有些学生看似正襟危坐,其实心思早已经跑到教室外头,这样的教学往往是失败的,学生学不到知识,教师的努力也白费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问题,学会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保持清醒,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课程时,就要学会边教边问,例如“小萝卜头”为什么被称呼为“小萝卜头”,为什么小萝卜头会选择和妈妈一起呆在监狱里,小萝卜头坚守的是什么,整篇课文想要表现的是小萝卜头什么样的品质,这又是怎样通过描写去表现小萝卜头这些品质的,最后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小萝卜头说的话吗?等。通过这样不断提问的方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在上课期间开小差,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注意整理复习所学的知识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所接触的生字词和文章内容会越来越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会越来越重,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所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比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之前,要帮助学生回顾上个学期所学的课程内容,尤其是生字词,还有组词造句,所涉猎的题型和所学的古诗句等,方便学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原有基础上学得更有方向和目的性。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学生陷入死胡同。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搜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综合题,例如给“潮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样的对联注音,或者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样没有标点的句子断句,使其变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等。通过创新思维培训练习,能够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多维性的以及创新性的,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囿于课本知识,更应该由课本向外拓展,不断丰富学生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篇17:小语创新教学研究论文

一、学生自评,建立自主管理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评,正是践行自我教育的实践体验。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思想表现进行客观评定,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形成深刻反省和独立思考,制定自我改进计划和措施,实现自我成长目标。学生自我评价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关键要看教师的创新设计是不是科学。教师要注意渲染评价气氛,激发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育和超越。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给每一个学生发一份自我评价表,让学生给自己打分。这份自我评价表包含十项评价内容:学习态度、听课程度、参与情况、互动意识、认知获取、情感体验、纠偏措施、训练情况、能力迁移、反思指数,每一项权重为10分,总分为100分。根据评价得分,每人还要做出评价报告,总结得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评价指标,给自己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交给老师。教师设计自我评价表,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学生感觉新鲜,参与热情很高,并从具体操作过程中获得不同体验。学生全面审视自我表现,不仅能对自身表现进行总结,还能鞭策和激励自己。

二、小组互评,提升合作学习水平

小组互评就是在小组范围内组织的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小学生自尊心很强,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支持,当然在意同学的看法。在学生展开的互评活动中,教师要给予科学引导,要求学生注意多从正面观察,深度发掘别人的长处、优点,要注意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劝告,进行友好评价交流。在学生互评中,教师不仅要给出评价指导,还要跟进参与其中,掌控互动方向。特别是学生互评中问题的展示,不能将互评变成批判,或者激化矛盾,要本着友好的心态对待互评。在学习《蒲公英》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内容为:学会生字,会用“可爱”“亲切”造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师让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任务完成时,教师让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表现进行评价。有小组长说:我们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学习,除了王小敏同学,其他人顺利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王小敏同学很努力,其他同学都在积极帮助她,可还是没有全部达标。教师对这个小组长的评价非常满意,对王小敏同学进行了鼓励。教师让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是标准的学生互评活动,由于小组长处于特殊地位,评价带有一定权威性,学生接受起来更自然。

三、教师点评,彰显多元个性特征

学生最看重的还是教师的点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心理,注意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对不同群体学生展开个性化评价。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评价也要讲究个性创意。在点评方式和点评语言设计时,要彰显独特性,这样激发效果也会呈现个性化。小学生喜欢教师的称赞表扬,教师会用“你真棒”“很好”等简练语言进行点评,但由于其使用频率太高,学生听多了也会感觉麻木,激励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意改变评价方式,要运用个性语言,对学生展开评价。在学习《卧薪尝胆》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有学生回答:越国被吴国占领,作为越国国王的勾践,念念不忘的自然是亡国之痛。教师给出评价:你回答得很贴切,站在国家高度看待这个问题,从越国国王的身份介入分析问题,得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这个学生听到教师的评价,显得非常兴奋。有学生回答:越国沦陷,每一个越国人都失去了幸福家园,对待侵略者,自然是家仇国恨。教师给出评价:你站在一个平民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说得实在,情真意切,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对这样的评价,自然是非常受用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文化味”十足的个性评价,激励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评价设计当然是科学的、高效的。评价是一种检验、判断方式,更是一种激励、启迪、拓展的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正能量,对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质有重要意义。好风凭借力,送尔上青云。教师科学设计评价措施,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形式并行,自然会给学生进步增添内驱力,促使学生步步登高。

微课应用于护理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论文

化学教育教学论文微课

工商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微课教学研究论文

微课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体会论文

微课教学在高中化学的应用与意义论文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运用论文

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简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作用论文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微课创新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7篇)】相关文章:

对高中数学三大教学策略的探讨教育论文2022-05-08

微课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12-24

物理化学教学体会初探论文2022-11-29

微课下高校计算机教学应用论文2023-04-09

论文兴趣教学在自然实验课中的运用2023-02-02

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2023-11-21

大学生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微课化途径论文2022-07-31

浅析微课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3-03-29

略析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论文2022-04-29

教学模式论文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