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方面的论文(通用15篇)由网友“我先睡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工艺美术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工艺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环境、生活用品的造型艺术,将艺术与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可供使用的观赏性生活品。
【1】谈工艺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我国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培养工艺美术人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扬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工艺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涉及特种工艺、编织工艺、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等多方面内容,工艺美术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繁多,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了解,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笔者分析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艺美术专业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专业,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目前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讲解教材内容,使学生仅掌握最基本的工艺美术技巧,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不足。
其次,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将教学内容理论化,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受到限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工艺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但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使教学内容机械化,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的工艺作品缺乏生活色彩,观赏性与实用性都不强。
二、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深入分析与研究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或网络资源中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工艺绘画》一课之前,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不同的工艺绘画作品,并将这些作品的图片呈现在课堂中,从而让学生认识了羽毛画、贝壳画、麦秆画、丝绒画、烙画等各种形式的工艺绘画作品,形式多样的作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教师展开教学,教授学生不同工艺绘画的创作技巧,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效提高了工艺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2.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工艺美术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在《特种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特种工艺的种类,从而为学生分别讲解艺用陶瓷、艺用搪瓷、金属工艺、雕刻工艺以及漆器工艺等不同的'特种工艺品类。
而要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性与用途,了解这些特种工艺的艺术价值,靠单纯的讲解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到艺用陶瓷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为学生讲述艺用陶瓷的发展历史,结合民间有关陶瓷的故事展开教学,陶瓷发展的历史遗迹、陶瓷的美丽传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教师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图片,为学生分析陶瓷作品的创造要点与细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将工艺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工艺美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工艺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艺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在生活中激发工艺美术的创作灵感。
如,在《民间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工艺美术作品,教师将学生分组,不限制学生的搜集方法与途径,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民间工艺作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各司其职,将搜集到的作品图片带到课堂并展示。
有些学生对民间工艺的概念了解不足,往往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成工艺作品,这时教师应切入主题,讲解民间工艺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加以区分。
课堂中到处是学生搜集的民间工艺作品图片,有灯笼、泥人、剪纸、面人、风筝等,丰富的民间工艺作品形式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的学习与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结语
工艺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工艺美术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使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使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教师要重视工艺美术教学,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工艺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导入的有效性.文理导航(下旬),(7).
[2]张凤香.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讨.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作者:郝欢欢 单位: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
【2】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
摘要: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艺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
但是工艺美术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果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设计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作用,影响到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
因此,本文首选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内容和作用,接着针对建筑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展开论述。
一、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内容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以总结设计经验为主,随着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创造性因素,逐渐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丰富了当前建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
下面就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第一,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工艺美术成为我国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形成了稳定的艺术形态。
作为设计师,要结合建筑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
第二,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设计艺术为当前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需要设计师处理好的施工技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设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工艺美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分析
工艺美术在实际建筑应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多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工艺美术设计内涵基础上,真正融合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思想,明确设计标准。
第一,设计师要具备丰富的审美文化,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融入具体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逆向思维,处理好建筑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建立完善的建筑艺术形象,体现工艺美术的艺术美,从而推动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向前发展。
第二,在进行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所有内容不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需要设计师结合实际情况吗,体现形象事物的深刻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第三,为了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艺术性,需要增加额外的设计元素,对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工艺美术的配色设计,保证最终设计效果的简单大方和和谐统一,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心理归属和心理认知。
因此,在当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重视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真正体现城市规划发展的特点,丰富建筑工艺美术的内涵。
三、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带动了当前建设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其中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影响,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对当前工艺美术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增加建筑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保证了建筑设计的质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大提升当前建筑设计水平。
通过对传统设计思想和思路的改造,推动了当前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从而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从而融入了更多的经典元素,促进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
四,建筑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
就目前而言,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设计理念不断规范,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创新设计,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第一,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传达出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同时设计人员要不断融入其他的建筑元素,充分处理建筑色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造型方式,形成重要的视觉语言,体现出设计人员的情感。
第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提升自身设计师的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的灵性与魅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三,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设计师要吸取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采用当前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需要。
因此,设计人员要大胆构思,在处理好空间与形体设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建筑设计成艺术品,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我国现代设计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发展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对工艺美术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满足实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峻岩,李克超,邢越男,谭腾龙.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35.
[2]张滔.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155-156.
[3]刘博.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6):181.
[4]徐华君.工艺美术的视觉符号铜装饰在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上海工艺美术,,(03):37-39.
作者:陈颖
篇2:工艺美术论文
有关工艺美术论文
摘要:
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或包装计划。设计的目的是将一个事物的功能性通过审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设计中,色彩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是设计师在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工具,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作品最直接、最深入的途径。因此,色彩在工艺美术设计课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色彩表现;工艺美术;艺术设计
色彩表现课程是工艺美术设计中的核心课程,学生学习工艺美术时,最基本的就是要获得通过色彩传达审美倾向和信息的能力。它主要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色彩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好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设计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也是设计能够很好地表现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设计中,色彩对于塑造人物、描绘场景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色彩运用得好,可以让作品的艺术表达力更强,给人以更强烈深刻的印象,也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生活。
(一)色彩的搭配在设计中的表现
很多时候,色彩的搭配能够在一个作品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搭配会让人感动、心旷神怡,而不合理的搭配,会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地铁中都喜欢展现工人的艺术形象,主要传达的意思大多是关于工人的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等高尚品格和坚毅精神。在处理这样的肖像时,如果色彩表现得很脏、很灰暗,就会破坏了本来已经描绘好了的神形。在一个表现哥特风格的工艺品上,如果我们采用明快、新鲜的色彩,就会丧失哥特艺术本身的神秘性和悬疑性,整个工艺品的艺术氛围就被破坏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重视素描,仿佛将线条描绘好就可以完成整个设计作品的创作,可是,色彩上的一点错误,就会造成整个作品明显的不协调,这是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很常见的现象。
(二)色彩与作品中其他部分的搭配
作为绘画的一部分,色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它也不是唯一的,在设计中,如果其他部分未能处理好,那么最终呈现的作品也依然是失败的。我们要重视色彩,更要重视色彩与作品中其他因素的搭配。以素描来说,素描主要负责勾勒作品中形象和场景的线条、造型,搭建作品的整体框架。作为设计者来说,很多时候素描传达感情的作用是高于色彩的。因此,我们要意识到色彩在设计中的正确地位,色彩要依附于形,通过已经塑造的形,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而所有的表达最终都服务于作品的主题,只有合理地掌握色彩运用,才能在作品中做到形神兼备。
二、正确认识色彩
未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常常会认为,色彩的鲜艳和亮丽是色彩搭配的最重要意义,可是,随着我们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发现,色彩的选择需要视作品的具体状况而定,一味追求某一种色彩的使用,是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的。
(一)感受色彩的规律
色彩的运用是有规律的。在设计专业中,常常会有老师告诫学生:“色彩凭感觉”。这并不是说色彩可以随意地搭配,而是说在长年累月的学习和设计中,我们是可以用自己的.视觉感受学习到色彩搭配的规律的。自然界的色彩主要凭我们的眼睛直接去感受,可是设计不能单凭感觉。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而理解才能解决本质问题。除了生理上的色盲以外,任何人都能够感受色彩,问题是如何把握它的变化规律。最基本的色彩具有冷暖变化的规律和强弱变化的规律。还以上面的作品举例:我们在设计一个哥特风格的工艺品时,整体的色调是阴暗的,色彩亮度是很弱的,这样的色彩才能让人感受到阴森、神秘不可知的气氛。而当我们在处理食物的相关设计时,就需要多运用暖色调来表现,因为我们知道,当人看到冷色调的物品时,是不会产生食欲的。
(二)颜料的基本组合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有很多色彩,在我们的颜料中是无法直接制作的,同一种颜色有不同的色号和品阶,这就需要我们懂得颜料的基本组合,颜料的组合就是具体解决我们在设计时的基本调色问题。我们知道,颜料中的基本颜色有红黄蓝三种,又叫第一色,一般在设计中,它们的准确叫法是“曙红”“柠黄”和“湖蓝”。通过原色之间的一定比例的混合,可以调配出不同的色彩,为了提高我们的设计效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颜料,节省调色时间。在调色中,如果两个原色在混合时的分量不同,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调色来配比不同的明暗、深浅、强弱等的变化。熟练地掌握色彩的调配,也可以让学生在设计中更好地进行表达。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色彩在平时设计中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色彩基础,对于色彩要有明暗的分辨能力,在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轻快和表达意图的不同,来进行不同颜色与线条、主题的搭配。通过正确的色彩选择和色彩搭配,我们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邬烈炎.对色彩课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1(1).
篇3:工艺美术欣赏论文
工艺美术欣赏论文
工艺美术欣赏论文
“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北宋时期有个善射箭的人叫陈尧咨,经常因为自己箭射的好而自鸣得意。有一天,他在家中院子里练习射箭,射出的十支箭能命中靶心的有八九支,在旁边观看的人们都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颇为得意。但是在观众中有个老头对他的表现只是略微点头,并不以为然。陈尧咨心中顿感不快便问道:“老头,你会射箭吗?难道你觉得我箭射的不够好吗?”老头回答的异常干脆,道:“我不会射箭,你射得不错,但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陈尧咨很不服气便追问老头有什么本事,竟然这么说。老头便将一个装油的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接着取出油勺打出一勺油,人站直了将油向葫芦口上的铜钱眼倒去,一整勺油如细丝般穿过铜钱眼倒入了葫芦里,铜钱上却没有沾到一滴油。围观的人也都称奇,老头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这个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中《卖油翁》。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有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就是“熟能生巧”。那么什么是熟能生巧呢?“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而我更喜欢百度百科中相关补充的另一种解释: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工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就是说我们周围的那些大神,顶级的高手都是练出来的。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了所有的高手都是通过刻苦练习练出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呢?答案是重复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不管是做哪个职业,开车、机械师、唱歌、唱戏等等都是的。
因此有一句老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重复是使一个技能能够变得熟练的方法。也是能够从“熟”到“生巧”的过程,对于我们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人员来说亦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讲的是在达.芬奇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于是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费罗基俄为师。费罗基俄是个非常严厉的老师,从开始学习那天起,他就让达.芬奇画鸡蛋,画各种鸡蛋,横着的,竖着的,正面的,反面的。达.芬奇才画了一天就不耐烦了。但是老师费罗基俄却一直让他画鸡蛋,画了一天又一天。达.芬奇画了好多天,实在厌倦了,觉得老师费罗基俄是在敷衍他,并不想真的教他绘画。于是终于忍不住对老师费罗基俄只让他画鸡蛋提出了疑问。老师费罗基俄耐心的回答说:“要做一个成功伟大的画家,就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我让你画鸡蛋就是锻炼在你的基本功啊。你仔细观察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态也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反复的画鸡蛋训练,你就能够逐渐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就能够发现两个鸡蛋之间的细微差别,同时能锻炼你的手与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想画什么都能很好的画出来。”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更加刻苦的训练,认真的天天对着鸡蛋画,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如此反复很长时间以后,老师开始让他画其他的东西。达芬奇用画鸡蛋的刻苦精神继续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达.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觉,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逐渐的变成了一个知名的大画家。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除了上面说到的.达.芬奇,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有大音乐家贝多芬等等。历史上一个个大神成功的例子都告诉我们“熟”才能“生巧”。近年来我们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甚至媒体都在呼唤一种精神,叫做“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实,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精神。对于我们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人来说,在古代就是工匠的一部分。怎么从设计到完成一件完美的玉雕、核雕、刺绣作品或者是完成一件家具作品,首饰作品等等。都需要经历从开始构思、确定主题、画草图、逐步细化方案、确定方案、到最后精确表达与制作。而不管是构思画草图,直到修改方案还是最后的精确表达与制作需要的都是在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重复练习。直至能够很熟练的掌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巧才能最后为制作完美的作品奠定基础。现今,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制造只能制造粗劣的低端产品,不能生产高质量的高端产品。
曾几何时我们的工艺美术品是世界一流的产品。我们的瓷器风靡全世界,连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都是瓷器的意思。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为自己拥有中国的工艺品为时尚。而现在好像来自中国的工艺美术用品和其他中国的工业产品一样都是价格低廉、做工粗糙的代名词。国家的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我们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造。也要求我们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去工作。我们有责任在国家产业的战略转型期,每个人都努力做到熟能生巧,人人变成陈尧咨,变成卖油翁,变成达.芬奇。能够为中华民族工艺美术事业的复兴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篇4:工艺美术教学论文
工艺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它的职责是大规模地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在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美术类专业中应该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与传承。但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普遍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课程,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类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对于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影响,从而全面地提升高职美术类专业的水平,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传统工艺美术技能的美术及设计人才。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高职院校;美术类专业;问题;对策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应该重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授,力争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本文就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进行探究。
1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缺乏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代设计在高职美术类专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每年都有非常多的人报考,其生源数量多且广,而且就业前景广阔。高职院校对现代设计艺术专业也非常重视,因为它投入的成本比较小,但是学费却非常贵,学校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所以学校非常愿意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对而言,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不仅生源数量少,投入成本大,学费相对也比较低,高职院校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在这一学科上。
1.2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招生难
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都存在问题。第一,生源问题。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为例,该学校在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美术方向),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好这门传统工艺,与知名企业联合,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建了蜀绣、漆画等实训室,并建立了供学生实践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是当年招生的时候,这一专业仅招到14个人,勉为其难开设课程。在,学院为了培养出更多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希望能够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促使其向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方向发展。但是可惜的是,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艺术设计专业而转向该专业,最终这个想法只能放弃。招生情况仍然不理想,学院只好将该专业转向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由此可见,生源数量少是导致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3高职院校宣传力度小,与企业合作效果差
一直以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高职院校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这门专业的宣传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少,与企业合作的效果也不太好,这也是导致学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2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2.1专业设置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相比,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分类更加细致。因此,在对其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就是要“因地制宜”,从本土化因素出发,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传承和发展。例如,对于广州的高职院校而言,在开设传统工艺学科时,就可以从广州的文化特色出发,广州有闻名于世的“三雕一彩一绣”,“三雕”指的是牙雕、玉雕和木雕,“一彩”指的是广彩,“一绣”指的是广绣,这些都是广州极其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广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另一方面,在设置专业时,要尽量避免“广”与“专”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出来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在专业上下苦功夫,要多培养“X”形人才和“T”形人才。“X”形人才从概念上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古典家具与雕刻这两门工艺有相似点,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同类型的人才进行培养。“T”形人才则是指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是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有独到见解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作为“T”形人才,不仅要能够继承老一辈手艺人的.精湛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能够创造出有灵魂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在当代社会,这种“T”形人才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更容易就业。
2.2明确课程设置,培养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
在当今市场情况下,“T”型人才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展开进行明确的课程设置,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制定适合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将传统工艺课程与现代设计专业相结合,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图形等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来,让现代设计更具文化内涵。同时,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中,可以根据其特点开设相关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如室内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手工漆艺饰品课程,美术教育可开设陶艺制作课程,等等。其次,高职院校还应该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让每一位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会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能。最后,在高职美术教育专业中可以成立传统工艺美术小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教学活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了解市场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随时对设置的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进行调整,力求培养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2.3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与当地政府以及企业沟通和协作,共同创建传统工艺美术实践基地,为学生的传统工艺美术实践提供场所。例如,可以建立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室或者与企业联合创建生产性实践基地、研发中心等。
3结语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职业性、针对性、实践性,这三大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开设具有地方色彩的传统美术工艺课程,将这些课程融入美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基于此,探究了传统工艺美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对策。
参考文献:
[1]…袁海明.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10):5-7.
[2]…范果.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05):279-280.
篇5: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手工业时代,它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在大机器生产时代,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式和部类,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工艺美术作为产业,它与其他工业的产业形式又有根本的不同,它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角色定位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篇6: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一、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
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
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
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
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生源问题。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
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
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
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
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
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
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
“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
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
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
“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
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
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
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
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
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二、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篇7:中职工艺美术论文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
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涉及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然而,教师用语言描述或在黑板上展示,往往显得简单抽象,学生也易感到困惑不解,还得借助大量教具。
如果使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或者影音等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就会形象化,教学过程会变得富有趣味,深奥的原理、复杂的设计制作工艺会变得浅显、直观、易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问题。
而且,多媒体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操作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功能,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往的工艺美术专业实践课教学,通常是学生围在教师身边观看教师演示技能的操作过程,之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实践操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必须分组演示,相同的内容重复操作多遍,费时费力;第二,学生往往只有一次观看教师演示的机会,由于所站位置不同,
对教师演示的领会往往也不相同;第三,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果用于演示的时间过多,指导学生的时间就会相对较少,学生实践操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如利用动画或影视演示实践工艺流程,学生可以边看演示边做,反复比较,逐渐领会设计制作的要领。
这样教师就可以抽出时间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社会,人才应用呈现开放型格局,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应当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设计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探索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途径。
实验证明,人类各感官接受信息的能力与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在工艺美术专业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工艺美术专业相关的图片、作品,并配以音乐,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效刺激,
充分调动学生探索与制作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工艺美术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从感性的角度触类旁通,自主收集和分析材料,相互交流,拓展思维,对现代工艺美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以往教师就需要一对一指导,或者反复讲解、操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劳动强度。
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将制作好的教学内容上传到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库,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无限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掌握的内容,可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为知识的巩固和再学习提供了保障。
这不仅解决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讨论、辅导答疑、研讨教学和进行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备课和组织教学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优化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
五、结语
总之,在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符合教材知识讲授的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可以切实提高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篇8:工艺美术论文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部分传统手工产业都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但是就工艺美术而言,它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工业生产所彻底取代的。工艺美术反映着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水平,并且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中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价值也是不允许被摒弃的。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传统师徒授艺的技能传承模式在效率上和方式上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将工艺美术技艺的教学引入到学校中,通过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手段进行相关工艺人才的培养,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庞大需求。
一、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
1、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在工艺美术的创造和成就上也一直处于世界顶尖地位,从青铜器、丝绸、陶瓷到漆器、玉器、金银器,从雕刻、绘画到器皿、建筑,工艺美术可谓是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古代的工艺美术技艺传承模式主要是依靠师徒传授,西式美术课程从清末进入课堂,在民国时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1]。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作坊里传承了数千年的手工艺传授才正式进入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各大现代学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往高校中重文化、轻经济的教育理念使得工艺美术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手工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需求。从高校专业调整把工艺美术更名为艺术设计之后,传统手工工艺美术技艺被极大地边缘化。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二者虽然都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地方是无法相互代替的。艺术设计服务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具有全球共通性;而工艺美术却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显然不符合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2、现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完善
工艺美术的初衷是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附加欣赏价值,当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后,日常物品则升华成为了艺术品,而一件精美奇巧的艺术品往往需要极其专注的'手工制作,注定无法大规模地批量生产。随着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了满足工业产品的欣赏性,传统的手工工艺美术演变成了更符合工业化生产需求的艺术设计,使得产品的欣赏属性得以附加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之上。但是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其美术工艺往往凝聚了制作者的民族智慧及文化特色,而艺术设计是服务于工业化生产的,它的审美与民族文化无关。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的结果就是工艺美术人才的断档,蕴含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手工工艺逐渐失传,并且市场上流通的手工工艺品也逐渐无法满足日渐增大的购买需求。随着社会对手工工艺美术制品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教育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已超百所[2]。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教育的模式已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工艺美术教育的结合
1、两种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师徒授艺方式,在技艺的传承上效率低下,学徒需要从小住进师傅家中,为师傅做小工,在学艺有成之前其地位相当于杂役。师傅全凭自己喜好择人而教,并因大多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普遍心态,故在授艺过程中会有所保留,致使技艺传承出现缺漏,而且学艺时间会被故意延长。然而,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在教学模式上,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统一从基础开始围绕工作实际内容开展学习,结合文化素质的培训,在继承传统和改良陋习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教学效率高,专业性强。
2、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
职业教育院校的定位即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评判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劣直接以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标杆,教师以培训出更优秀的学生为根本教学目标。职业教育院校由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宏观规划,严格监督。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国家扶持政策也积极支持着院校的教学条件。国家日益规范的教学程序最终会将手工工艺美术人才与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一样,设立统一标准的资格证书,提升手工工艺从业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在这样专一的、规范的、社会和国家认可的教育模式下,工艺美术行业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专业类别来说,首先应当考虑能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并且拥有良好市场前景又符合规模化生产的门类,如陶瓷、玉器、织毯等。学生通过职业院校的专业培训应该掌握工艺美术品的手工技能,要富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延续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创造符合当下社会背景的新作品。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院校的训练体系要围绕专才教育的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企业实习三个部分组成。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其对技能的运用程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安排教学进度,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完成进度而赶课。现代职业院校寻找相关的社会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由院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由企业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平台。因为企业处于市场的最前端,能最及时地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学校,使院校的教学计划能第一时间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变化而调整。职业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签约就业即可省去招聘、试用、岗前培训的环节,不但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人才,而且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保障,从而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高职院校一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承担着活动发起者的主要角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更积极地承担起有关责任,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合作育人的行列。现代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更是直接受益者,要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企业将育人作为己任,在正确的合作意识指导下,切实改善合作能力,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优化合作方案,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力度。“双师制”是由校外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执行教学计划的机制,将学校、企业和实践项目连接起来,在课程上,双方各自取长补短;在教学方式上,双方共同研究开发,真正实现学校到行业育人的一体化。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日渐重视。工艺美术产品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现代工业文明互补互益,在国家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传统的师徒授业相比,现代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契合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技艺,还肩负着将这项民族技艺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
篇9:职高教学工艺美术论文
职高教学工艺美术论文
一、根据学情开发合理的微课视频,使教学数字化
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及课程的需要录制微课视频,并上传至共享空间,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和学习,解决了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问题。同时,笔者还准备了项目任务书、市场调研报告、任务导学单、评价表、参考书籍和网站、QQ群等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与交流。学生根据要求做好学习与调研,并把作业发送到教师信箱,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若有问题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为职高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设立工作室,让学习情境企业化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理进行分工。模拟广告设计公司分配角色,教师为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小组为设计工作室,学生为设计师。设计总监提出项目任务要求,各设计工作室分别制订设计方案,完成项目。教师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还要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有关信息,为有效控制职高教学进程做好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优化评价手段,使评价三维立体化
注重学生作业的评价过程,使评价过程向多元化发展。在项目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对照评价表进行自评和互评。其次,让学生把作业上传公共相册,让全体学生进行点赞和留言评价,根据票数模拟企业设置奖项,评选最佳设计,并进行颁奖。将本产品的竞标网址告知学生,让学生对作品进一步修改后上传网络参与企业竞标。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实行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咨询者的角色,“扶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走”。笔者的授课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授课方法也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和团队意识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笔者在职高教学中也得出了以下几点感悟。其一,教学理念的转变。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与人交流、数字运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顺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以立足岗位目标、适应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再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三大理念,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如果教师课前不经筛选准备一堆资料,学生的课堂收获就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却学不到知识的局面。其二,教学能力的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教师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若教师本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那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很难正确地指引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成了空谈。其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驾驭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才能推动课堂教学,否则课堂将是一盘散沙。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微课的选材、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料的筛选等。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心理,并善加运用,做到有效掌控。最后,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待提高。职高教学是为就业服务的,要与企业的工作流程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多进行实践和学习,学校也应多安排教师去企业开展教研活动,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职高工艺美术课堂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锻炼、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才能成为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佼佼者。
篇10:大陆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大陆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论文
一、大陆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审美观念的不断革新,改革开放都使传统工艺美术处在不断变化不断革新的漩涡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审美的转变,这一切的一切都使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销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些变革又直接影响着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仅从传承的角度来说,影响传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第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旧有生产条件的缺失,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工艺品流水化生产,传统手工艺失去了部分市场,传承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第二,工艺美术研究所怎样迎接市场进行革新。工业美术研究所原来是进行工艺美术的艺术和技术科学研究及理论研究的事业型单位,是为各地工艺美术研究所完成研究课题、推广研究成果,挖掘和恢复传统工艺产品,总结艺人经验,整理有关历史材料,创造设计高级产品的。而现阶段由于社会变革,工艺美术研究所必须接受时代的变迁,给这些研究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有的研究所几乎没有科研项目,有的研究所并没有在研究方面有着大的改观和进步,而是在向盈利的企业发展,在国家一次次整改无望后,国家屡次减少拨款有的研究所甚至面临着自负盈亏的`窘状,因而大多数研究所开始开创新路,积极转型,适应市场,由此导致的对手工艺传承和研究的日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手工业传承的困境。而有的研究所,虽然在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但是却因为经营不善终至倒闭。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到底还何去何从,在实现经济转型后,传统工艺的传承和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第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不断进行革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世界认识的越来越全面,导致了人们的审美方向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方向,传统工艺美术作品难以跟上这种变化,致使不少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开始衰败,间接导致了传统工艺文化整个地位的下降,人们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这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了致命的一击,没有市场就没有生路,是传统工艺美术传承的最大绊脚石。第四,传统手工艺人没有社会地位和经济支撑,无人愿学无人愿继承。由于历史偏见,很多手工匠人长期被人们所歧视,手工艺人的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低下,导致了无人愿意传承此类技术。青年人愿意去城里打工,都不愿意留下来好好学一学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只因为手工艺人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在这一方面,国家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二、大陆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之路
传统工艺美术如果想要走下去,必须进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反面需要改进:四一,获取政府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使手工艺人能够得到尊重并且过上衣食富足的好日子;对传承实施规划,运用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传统工艺的发展做一个详细的规划。第二,建立完善的传统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机制,开拓传统工艺市场,打开僵局。第三,整理资料,对传统工艺技巧进行整理,以防止失传。第四,阔拓国际市场,促进传统工艺革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工艺美术是东方艺术的独特徽章,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彰显,我们要坚持走创新之路,执着坚持的将传统工艺美术弘扬开来。
篇11:古代地方工艺美术论文
古代地方工艺美术论文
一“、苏式”工艺美术形成的时代基础
在书画装裱、古籍装帧、织锦工艺、日用摆设等新生工艺美术门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苏州工艺美术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此外,与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彩绘等有关的宗教艺术创造也为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苏州虎丘塔和瑞光塔都有许多工艺精美的佛像和供器。宋元明时期,苏州工艺美术名家辈出,宋代泥塑艺人袁遇昌、元代银匠朱碧山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追捧,宋元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就在一批批艺术工匠的身体力行下得到了良好的实现。明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迅速,苏州工艺美术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兼具较强工艺性和艺术性的“苏式”工艺美术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苏式”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成熟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三、苏式工艺美术的.艺术内涵及影响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苏式工艺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种地域文化,地理人文风貌对它的影响始终不容忽略。明代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商品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实利益的竞争与倾轧中,由思想碰撞带来的冲突接连不断,反映到艺术上,就形成了艺术家与艺术相互借鉴、参考、吸收的关系模式。在景物繁华的苏州,在各路艺术家和文人的艺术交流和书画答酬中,地方文艺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时代的必然。明朝中晚期,苏州画派成为绘画界的先锋力量,吴门画派声势浩大,画家投入商业运营的现象极其普遍,不但王公贵族、豪强地主争相罗织名家书画以附庸风雅,书画装潢在民间也迅速普及,艺术市场日趋繁荣、成熟。
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许多名人与匠师结合设计,赋予工艺品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分类齐全的匠师群体,也利用整体号召力,组合成辐射全国的艺术创造群。如以木工领衔,集雕刻、泥瓦、漆工等建筑工种为一体的苏州香木帮为了维护帮会名声,成员在做工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就很高,这无疑会对工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如果说苏州本地工匠与外地匠人的合作推动了苏式工艺发展的话,那么官府作坊则和各类私营作坊则在工艺美术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式工艺美术是地区先进工艺美术的代表,也是地区文化成熟的表现。苏式工艺起源于位居江南经济和文化重镇苏州,它随着苏州地域与外界商品和信息交流而流传开来,如朝廷对苏式工艺品的征用和文人雅士参与宣传,无疑会引导人们在这两个最大的“精神生产”群体的指引下,做出思想和选择上的改变。苏绣的内销和外销更是直接将苏式工艺美术传播出去,苏式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世界艺术的行列。
篇12: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
产业集群工艺美术论文
一、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作用
区域品牌加强了集群网络节点的合作企业群体、商会、行业协会、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等是集群网络的节点,区域品牌的创建和培育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努力。在区域品牌的影响下,拥有自主品牌实力较强的企业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改进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和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规模较小的企业则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成本潜力的挖掘,同时密切协作集群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有偿使用和维护大家创造的知名品牌。集群网络节点的合作也是价值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增加集群的集聚效应,从根本上支持产业集群的建设。区域品牌有利于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质量发展区域品牌意味着一方面集群将从追求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追求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的的竞争,即企业的竞争模式由速度竞争转向提高质量的较量,行业竞争模式由产量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另一方面是改变粗放型、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减少数量型投资,较大幅度地提高质量型投资的比重,主要将投资应用于技术更新、开发新产品、职工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二、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长足发展,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连续五年GDP平均增长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工艺美术产业产值达到400多亿,规模已跃居全国同业前列。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优势和特点
(1)莆田工艺美术产业以专业村、街为基础向外辐射,形成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雕刻类(含宗教用品、古玩)生产基地涵盖:荔城新度雕刻一条街、仙游坝下雕刻专业村、荔城北高彩石雕专业村、荔城黄石玉雕生产集中区、仙游榜头东桥铜雕专业村、仙游大济雕刻专业村、仙游度尾雕刻专业村、仙游赖店古玩专业村。仙游县成功申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以“仙作”为代表的古典工艺家具集中在仙游坝下,在这里汇集了3600多家生产销售商,是全国红木古典家具三大基地之一。一条10公里长街,还有一个40万平方米的古典家具城,成为我省古典工艺家具的领头羊。珠宝玉石主要集中在秀屿上塘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荔城北高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石金银珠宝首饰生产集中区。分别于和获得“中国银饰之乡”和“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专业荣誉称号。
(2)资源禀赋是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参与竞争的主要因素在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中的这些产业都是以资源禀赋占优势。依靠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仙游县古典家具产业继承了本地传统工艺及历史文化资源,拥有占全国80%以上的红木库存量。莆田龙眼木、青石材目前基本能够自给;仙游赖店近年又出产寿山石雕新材料“仙游石”;莆仙山区的竹、草、藤、树根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其他名贵木材、玉石料则由外地采购供应。目前集群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的稀缺和珍贵性。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工艺美术产业有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
2.存在的问题
莆田虽然是工艺美术区域品牌最多的设区市之一,但是大多数区域品牌的品牌效应较弱,存在着“有品无牌”、“大而不强”、不易保护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1)品牌协同意识不强,集体效率尚未形成,未形成产业合力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企业多数是小微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社会化组织程度低,规模小、实力弱,仅44家企业产值上亿元。集群内企业偏向“小而全”,如古典工艺家具行业,从选材、下料、开榫、凿眼、沾水打磨、刹活、使鳔、检查打磨到最后的油工都由企业单独完成,珠宝玉石产业也是各自为战。由于很多企业只是空间的集聚,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效应,造成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是呈点状发展形势。地方政府对许多企业“行政捏合”,半强制性地外部“植入”,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形成良性循环效果。
(2)区域品牌作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保护困难由于工艺美术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产品质量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而还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行业协会草拟的行业规约,缺乏政府相应法规的配套制约,对仿造盗版等问题难以做到令行禁止。“国字号”区域品牌是公共物品,更是一项无形资产,如果没有外在的力量以适当的手段对它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加以有效控制,就必然会有少数企业冒用这些区域品牌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如红木家具很多外观像红木但实质不是红木、还有的用料选用边材而不是心材;另外,造假技术也渗透到仙游石市场之中,从而也增加了鉴别的难度。任何企业的负面作用,都有可能使其他企业蒙受株连,为此而产生“株连效应”、“柠檬效应”等风险。
(3)品牌设计和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莆田的古典家具、珠宝首饰等行业,虽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品牌综合实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品牌设计和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强势产品品牌的区域品牌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品牌意识不强,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当务之急是把销路搞上去”,莆田很多加工企业以为别人代工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的品牌;多数批发企业即使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未获得终端市场的认可,外地零售商从莆田进货后,多换成自己的品牌标签。集群内这些企业的利润率都非常低,最高不超过3%,大部分在1%至2%之间。
(4)保护传承与创新能力受限,缺少强势品牌多数集群内企业采用“专业市场+家庭工厂”经营模式、“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企业的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无论是古典家具还是宝玉石雕刻很多产品局限于传统造型和传统工艺的延续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迎合度和附加值不高。缺少知名品牌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传统的“父传子”的方式也制约着“精微透雕”技艺的传承和发扬。此外,作为传统的银饰加工批发中心,莆田白银产业还未形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省级名牌数量也偏少,与其在中国白银市场中的地位不太相符。
三、培育和维护区域品牌,提升莆田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树立区域品牌整体意识,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区域品牌
(1)加强集群内企业联合,发挥区域品牌的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培育区域品牌需要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合作来改变集群企业的“低、小、散、弱”和竞争力不强的弱点,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如共同建设销售渠道、进货渠道,共享技术、共同建设品牌等,增强竞争优势。鼓励工艺美术企业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和上下游配套,延伸集原料、创意、生产、营销、科研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链,利用区域品牌发挥协同效应和共生效应。集群内企业竞争合作观念的.转变是区域品牌建立的基础,只有共同把区域品牌这一“蛋糕”做大,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2)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增强区域品牌的保障力改变单纯的“行政捏合”,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原则,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构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物流储运、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企业,强化企业间的联系,整合资源,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更好地服务产业,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2.有效维护区域品牌的形象,减少恶性竞争
(1)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同业竞争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区域品牌形象应当成为集群内全体企业的自觉行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商会都要制定有关质量的地方性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鼓励企业采用有关国家或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制定相关技术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低俗的工艺美术产品,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培育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实现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升级,扩大舆论宣传,利用“羊群效应”引导企业自觉塑造区域品牌。
(2)开展行业指导、行业服务,充分发挥行业有效作用行业协会应实实在在为会员办事:一是积极建立工艺美术政策法规、产业资料(品种、技艺、人才、资源、教育)、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的信息库,形成全行业联动的信息系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二是鼓励行业组织加强调研,建立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三是引导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交易等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适合工艺美术行业特点的专业服务。
(3)积极发挥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建立起激励和惩罚机制,如重奖那些在维护区域品牌建设的企业,加大力度惩处那些有损区域品牌形象的企业,没收和就地销毁假冒伪劣产品、严重者吊销工商执照,杜绝“搭便车”行为的发生。通过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区域品牌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能力
(1)加强品牌运作,“国字号”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相互促进政府要汇集产业集群整体的力量,创造性、高起点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要在五个“国字号”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区域品牌的内涵建设,要积极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全力打造中国驰名商标,使“仙作”、“莆田木雕”、“仙游石”、“上塘珠宝”等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像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寿山石雕一样叫响全国。把莆田打造成“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和先进工艺美术产业基地。
(2)加强区域品牌的设计与包装,放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加强区域品牌的设计与包装,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使用区域品牌,放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大力开展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产业不断创新,提升质量,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
(3)营造舆论环境,增强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广泛利用各大媒体,展示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魅力,继续定期举办各种博览会和“百花奖”大赛、现场创作大赛和大师精品拍卖会等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旅游区、机场、星级宾馆、高档会所设工艺品直营店、专卖店,有效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招商活动,不断扩大在国内影响。动员全行业企业以整体形象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览会、展销会和交易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扩大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创区域品牌,提高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知名度,增强区域品牌影响力。
4.增强区域内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强势品牌企业
(1)产品要跳出同质化的框框,走差异化、国际化之路改变古典家具产业千店一面的明清仿古家具风格加粗放式的生产制作模式,进行仿古家具风格框架体系内的差异化、艺术化、精品化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仿古家具生产制作,向品牌化的“中式家居”领域拓展创新,打造当代的中式家居品牌与新的设计制作模式。打造高品位、高质量、面向国际的高端路线,成就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的艺术品创作品牌,创建成熟的国际商业平台,包括创作、展示、推广、交易、交流、延展、服务等多项内容。
(2)借鉴海内外企业经验,开发高端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莆田珠宝企业要善于汲取华夏文化的优秀内涵,借鉴欧美及日韩的先进理念,突破常规设计手法,打造优质饰品。在目前开发的金镶玉、玉嵌金等产品基础上继续创新,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填补首饰行业的空白,使性能和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加强工艺保护,积极开展传统技艺的申遗工作积极开展需要抢救和保护的制作技艺的申遗工作,如竹雕、刺绣与草竹编等。把精微透雕、古典家具、金镶玉、玉镶金、工艺雕塑等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的职能,支持和鼓励利用知识产权的企业,制定实施细则和立法加以保护。
(4)高端树品牌,低端要份额,打造强势品牌企业要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规模较大、市场优势明显的强势品牌企业,形成“群狼效应”。引导高端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寻味和品位要求,实现品牌效应,通过创意设计、技术研发和全国知名品牌建设,对于仙游石、红木家具等受到资源限制的产品,则不能追求产量,应走高端、精品发展道路,做优做特,让有限的资源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工艺品则可走“工艺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的路子,致力于开发实用型工艺品,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引导普通大众的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需求增长和高利润相伴随。
篇13:明代中晚期工艺美术论文
一“、苏式”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成熟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
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
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
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
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
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
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
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
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
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
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
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二、苏式工艺美术的艺术内涵及影响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
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
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
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
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
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
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
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
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
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
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
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
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
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
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
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
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
苏式工艺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种地域文化,地理人文风貌对它的影响始终不容忽略。
明代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商品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实利益的竞争与倾轧中,由思想碰撞带来的冲突接连不断,反映到艺术上,就形成了艺术家与艺术相互借鉴、参考、吸收的关系模式。
在景物繁华的苏州,在各路艺术家和文人的艺术交流和书画答酬中,地方文艺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时代的必然。
明朝中晚期,苏州画派成为绘画界的先锋力量,吴门画派声势浩大,画家投入商业运营的现象极其普遍,不但王公贵族、豪强地主争相罗织名家书画以附庸风雅,书画装潢在民间也迅速普及,艺术市场日趋繁荣、成熟。
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许多名人与匠师结合设计,赋予工艺品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而分类齐全的匠师群体,也利用整体号召力,组合成辐射全国的艺术创造群。
如以木工领衔,集雕刻、泥瓦、漆工等建筑工种为一体的苏州香木帮为了维护帮会名声,成员在做工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就很高,这无疑会对工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说苏州本地工匠与外地匠人的合作推动了苏式工艺发展的话,那么官府作坊则和各类私营作坊则在工艺美术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式工艺美术是地区先进工艺美术的代表,也是地区文化成熟的表现。
苏式工艺起源于位居江南经济和文化重镇苏州,它随着苏州地域与外界商品和信息交流而流传开来,如朝廷对苏式工艺品的征用和文人雅士参与宣传,无疑会引导人们在这两个最大的“精神生产”群体的指引下,做出思想和选择上的改变。
苏绣的内销和外销更是直接将苏式工艺美术传播出去,苏式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世界艺术的行列。
篇14: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篇15: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度之一,其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中国瓷器的“出色”突出表现在陶瓷装饰工艺的高超,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可谓是陶瓷工艺美术史。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烧制工艺和装饰,更多美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美术论文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 机电系毕业论文
【工艺美术方面的论文(通用15篇)】相关文章:
学位论文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2023-03-11
艺术毕业论文格式2022-04-30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论文2023-02-12
美术类毕业文开题报告范本2022-05-08
美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2-26
化工论文2024-01-28
东阳教学评价论文2022-04-30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2024-02-08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2024-02-25
湖北大学学科教学郑蕊研究生论文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