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

时间:2024-04-18 07:26:46 美术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精选8篇)由网友“dahuaxiyouh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

篇1: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

课程设置的弱差异性和模式化是制约当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二三线城市的高等美术教育与占据着雄厚的学术资源、地理优势及发展机遇的一线城市相比,在深度、广度、专业性、前沿性等评价指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劣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定位和发展二三线城市高校的美术教育特色?亦步亦趋地追随一线城市肯定是行不通的。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育的模式化已经证明亦步亦趋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二三线城市高校的美术教育如何摆脱一线城市优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构架方式的束缚,走出一条适合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独立之路,便作为当下中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命题被提出来。笔者提出明确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区分度,以区分度实施分类管理的角度,扬驻地民间美术的“特殊性”之长,避一线城市的“一般性”之锋芒,将驻地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驻地美术资源的课程化是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受教育经济产业化、艺术市场商业化的影响,二三线城市高校的美术教学呈现出一种牺牲本土特色盲目跟随一线城市的做法,短视、浮躁、浮夸,模仿抄袭一线城市的课程设置模式成为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这一不良倾向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的评价上,就是以驻地来评价美术院校的专业层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这种先入为主地以门第来衡量教育质量的评价观念和僵化做法,极大地损害了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公平性,其结果必然是使评价本身走向虚无、浮夸和空泛。笔者认为,脱离了驻地经济历史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失去驻地经济历史文化的给养和依托,孤立地对一线城市的课程模式进行复制和模仿,盲目地与一线城市接轨,必然会导致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育在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这是二三线城市高校美术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驻地民间美术资源与课程体系的融合为高校特色化办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民间美术是民风、民俗、民艺的物质化和视觉化呈现,它反映了该地区手工艺思想的演化和乡村社会的文化变迁,它是该地区民间文化的物质载体,蕴藏了丰富的民间思想和文化内涵。一方面驻地高校美术课程的开发受惠于本土文化的启示,另一方面驻地高校又必须担负起继承发展繁荣驻地本土文化的重任。因此,继承和发展驻地民间美术就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之一。但是,教育界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及课程转化却远远落后于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这就给民间美术资源进入高等美术课程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于是民间美术的精髓能否进入高校美术课堂就成为高校美术教育迈向本土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价值所>:请记住我站域名/<在>

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满足了人类与自身,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愿望和心理需求。当下,工业化、信息化席卷了整个社会结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吞食着农村文化狭小的生存空间,西方文化的`大肆扩张伴随着传统精英文化的复兴,将民间文化、民间思想的生存空间挤压得更为狭小。一方面,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民间思想的鲜明代表,是传统文化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化升华为精英文化的史实已经屡次被中外文化发展史证明,这就为民间美术进入驻地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民间美术的价值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紧张的关系,进而和谐相处的理想图景。从这一程度上来说,将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有利于缓解各方面的紧张和压力。将驻地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有利于继承和弘扬驻地民间美术的成果,促进民间美术更为健康的发展。日本爱知县县立艺术大学把发展驻地民间美术当做美术教育价值体现的依托,“使之(学生)成为地域传统文化艺术的中坚力量,并参与人类普遍的艺术创造……艺术大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一些知名的艺术家,对地域文化的辐射力,对社会艺术的承继力,同样是大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1]驻地民间美术资源课程化之后会产生极大的反哺作用,这种反哺机制会大大促进驻地民间美术生态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一方面,驻地民间美术为高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课程资源,课程化的民间美术资源又为驻地民间美术生态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策略;另一方面,驻地高校美术课程的“民间化”又使高校美术教育走出孤傲的象牙塔,在审美趣味上由“阳春白雪”回归到“下里巴人”,使高校美术教育真正做到与驻地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吻合,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使驻地高校的美术教育担负起继承提升本土文化的使命。

三、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间美术的复合性、混沌性特征为我国驻地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新思路。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主要由西方引入,布鲁纳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结构主义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非常大,体现在美术教学上就是“本质主义美术教育观”的引进和盛行。该理论认为美术同科学、外语、数学一样,应采用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指导方法,该理论脉络结构清楚明确,方便了美术教学,但是却损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自发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创新性。民间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纯粹自立的,用心来体验的经验方式,这种经验方式将充分开启我们对视觉内涵的理解。这种内涵不仅仅在于我们看到这个事物,而且在于我们如何去看……”[2]民间美术强调群体精神的无意识表达,强调身临其境的个体体验,通过营造奇观式的“艺术意象”来体现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这一点上来说,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更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创作的本质。将驻地民间美术资源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可通过三步来实现。第一,将民间美术图式转化为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视觉语言,消解西式美术教学体系独霸高校美术课堂的垄断局面,从而创造出一种陌生性与熟悉性相结合,渗透着浓厚的地域精神的

美术课程体系。第二,深入挖掘驻地民间美术的思想内涵,提升民间美术的思想价值。民间美术与高等美术教育的联姻,不能止于不同视觉形式语言之间的转化,而应该挖掘民间美术视觉表象背后的民间思想演化和乡村文化变迁根源,将民间美术从视觉形态层面向文化、思想、哲学、精神内涵层面推进,进而使驻地高校美术教学的内容直抵民族民间文化的思想内核,以此来重构人、社会、民间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第三,通过参与驻地的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在地域文化空间里感悟、采集、创造文化思想和艺术形态,培育一种深厚的本土文化情结和情感。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大学校长久世健二提出:“对我们这样一个身处倾力保护和弘扬传统美术的城市中的大学而言,社区就是教室。学生在各级美术馆、市民艺术村等文化设施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作表现活动,是他们求学生涯的重要一课。”[3]日本把驻地的传统艺术自然地融入高校美术教学中,“用融入生活之中的‘第六感’去创作,去规划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4]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则将“满足当地的人们通过与地域文化艺术直接接触而发现其中的美与价值的愿望”[5]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台湾东华大学也把美术教学的触角深入到驻地丰富的艺术形态中,“应用社区多元特色,改变传统艺术教育的制式化学习,使艺术的课程成为一种动态多元的学习。”[6]

综上所述,在城市文化不断挤压乡村文化,在一线城市文化不断挤压二三线城市文化的大背景下,将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是缓和这种矛盾和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将驻地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课程体系,一方面推动了民间美术研究向高校课程资源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成为树立高校美术教育办学特色,推动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策略。

篇2:美术课程与网络教育的整合论文

美术课程与网络教育的整合论文

一、网络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地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网络教育技术的实践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现代学习理论为网络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地一面。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刺激),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对学习具有操作和训练教育,教学目标时,突显而出。认知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方面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给学生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建构空间。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的阶段,认知结构比较简单,自主学习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比较缺乏自控能力,在网络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中,应兼顾各种理论的正确的一面,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等多种变量,灵活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念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美术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二者理念各具其特点,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择其优点将二者综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现代化教学可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理念。不过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意识到网络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演示工具,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活动。

二、美术课程与网络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

中小学美术课程和网络教育技术的整合,是从美术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及这个系统的核心统摄和凝聚的作用,把这两个若干相关要素或是部分整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不仅可以使这个系统内部各要素反过来对美术教育系统具有整体协调的作用,而且相互渗透,并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丰富的图片、影像、动画等素材为学生的'创作又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1。对于网络教育技术课程――网络教育技术是学习的对象

首先,教师要对即将开展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灵活地设计并确立学习目标,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合适采用网络协作教学方式,由于它比其他的结构更能激发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合作意识及增强学习效果。然后,将设计好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创设融洽的,多元的协作学习环境,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提高学习教学对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提供的协作学习的进度与成果或者通过QQ、MSN、微信、留言板,搜索引擎等及时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最后,教师要及时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全面真实的评价。重点是放在学生对网络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上的考察以及运用网络教育技术和信息素养提高。

2。网络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网络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随着网络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普及,使用多媒体来改善教学的需求日益增长,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多数学校普遍的教学形式,用互动工具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网络教育技术辅助的群体――讲授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在同一时间内,对大班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只是将网络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用互动工具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这种模式有三个优点:一是按照教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机组合起来;二是可以不受空间、时间和宏观、微观的限制,便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是简单、能够快速、易操作,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美术研究型课程――网络教育技术是学习的工具

此课程中的整合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延伸,甚至可能和社会接轨。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框架。在该模式下,由于探究结果通常是定性的或概括性的、无唯一“标准”或“正确”答案,所以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网络教育技术的帮助下,从多种渠道寻找信息,对资料进行大量的分析,归纳、综合、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各种信息工具,体验科研的过程和方法,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点。

三、总结

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可以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严格界限,促进各种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具创造力和通识能力。美术课程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现代教育的历史过程孕育了这朵徇丽多彩的奇葩。而他们的发展又反过来推进现代教育的时代演进,为现代教育的历史转型立下汗马功劳。

作者:陆元玉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篇3: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美术;拓展课程;现象;创新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没有创新的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在校园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美术和人们的生活连接越来越密切。除了传统的学校美术教育,在生活中,也同样拥有更多了解美术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拓宽美术教育的发展事业,已经成为了摆在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既拓展了教学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素材,最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创造生活。从各种教学资源中汲取对学生有益的美术知识、塑造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观念、积极探索和整合多种样式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实施拓展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本文围绕拓展课程在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过程进行探究,以此期望对美术教学的发展产生有利的推动。

1、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含义

顾名思义,美术拓展课程指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实施全方面的社会实践或教育方法,能够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借助于拓展课程的延伸,美术课程能够不再单一、局部,而显得更加饱满、丰富。在美术教学中,拓展课程的开展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有所选择和设计的。适当的拓展既能够对现有的美术教育予以充分的补充和延伸,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培养作用。从现有的美术资源上看,美术课堂教学如果缺乏延伸的部分,那么就会使课堂的整体内容较为松散。在推进美术教育中,很多教材本身就涵盖了拓展教育的部分,教师所实施的拓展教育,能够更加合理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具备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发展能力。使拓展教育能够在美术教育中形成重要的推动力,在课程与教材中形成更加突出的教学成效。

2、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发展实施现状

(1)拓展课程的中心理念不新颖。从美术教育的整体安排上看,很多学校都提出了“拓展教育”的发展理念,但是在设计一些中心要点和关键环节上,学校在美术教育教学安排上,没有树立更加先进的发展理念,缺乏在拓展中融入实用性和全面性的技能开发,所以导致很多学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学质量,忽视了对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初中学生在审美能力和现象能力上,都受到了一定的束缚,美术课程教育流于形式,没有将真正的美术教育技能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2)实施拓展教学的方法单一。在美术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拓展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但是,有一些教师在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逐步降低,学习的科研教育能力逐步减弱。同时,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学生难以在美术教育中获得更加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学生的思维创造艺术能力难以得到激发。在拓展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阻碍。

(3)学生对拓展教育的吸收不足。从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上看,他们正处于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常规教育课程的吸收有着一定的紧张恐惧之感。学生们对于美术教育的关注和认同程度,决定了拓展教育的实施路径。同时,美术教育拓展路径的呈现,也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更多的发展契合。显然,这一问题在现有的美术拓展教育中难以得到满足,所以无法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全面的教育融合,影响着初中美术教育的深化和发展。

篇4: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作用论文

3.1拓展资源,实现不同教育方法的整合。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教师要在教育学习中整合地域、文化等资源,给予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在实施美术拓展的教育引导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校内资源整合。通过做好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美术实践课程中留有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主动拓宽自己的美术知识面。第二,在社会资源的整合上,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信息获取等能力,使教师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引导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社会资源的拓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肖像绘画、风景绘画等美术技艺,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感受美术固有特征的同时,积累更多的资源和才能。第三,积累更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教师推进拓展教育的中,通过联系学生所处的地域风俗特色和乡土文化,利用独特的艺术方式,使美术课程能够根据地方特色的不同,帮助学生呈现不同的艺术思维。例如,在色彩景物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的相互融合,带领学生到公园进行写生、举行色彩景物绘画大赛等形式,帮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加独特的美术资源熏陶。教师可以通过多项美术课程资源,将一些民俗艺术和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之中,在丰富师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地域文化和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2拓展方法,构建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美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行为,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导者。在学习方式的构建下,拓展课程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通过正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能够重新回归回归课堂,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学习方式上,拓展教学融合了翻转教育、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育等形式,使美术教育能够和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在一起,加速美术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发展融合。通过教师讲解、图例师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自主、能动的学习形式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相互融合,在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下,使学生能够在软件运用的.过程中,具备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素描绘画技能时,通过塑造“电脑美术――图像艺术”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程中,具备更加全面的发展认识。使美术课堂能够具备更加动态、开放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下,通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使初中生能够在开放的互联网中,汲取更加丰富的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充分的美术资源。教师要及时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出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主信息交流,通过设计美术网页和网络平台,开展跨越地域、风格的作品交流。例如,学习可以签订美术报刊、杂志以及在学校网站上开展美术专栏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美术交流的过程中,把艺术教育和实际生活融合到一起,进一步丰富美术教育的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拓展重点,紧扣美术教育的核心脉络。在学校美术拓展课程的设计上,教师要围绕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育引导、探讨解疑、创造体验、形成技能、激发潜能、表现评价、布置展陈、表现成果这几个环节入手,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教学中,拓展延伸空间,教师要紧紧围绕美术教学热点,通过相应的教育拓展手段,实现对美术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例如,在色彩课程中,为了让初中学生能够明白色调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播放视频短片的形式,使同学们能够通过屏幕,感受到不同的色调。例如在灰色色调上,教师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灰色系图片进行集中的播放,通过布置教学任务,鼓励学生能够自行搜集喜欢的色调颜色和事物,包括灰色的衬布、灰色的瓶子、灰色的书本、灰色的鞋子等等,然后把这些物品进行自主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自主临摹。教师在把握学生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时,充分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使美术课堂内容能够得到更好的升华。当然,这一拓展方式除了要紧紧围绕课堂重点知识去开展,更要追求塑造热闹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不同方式的应用,加快对美术教育的重点、难点突破。

3.4拓展思维,加速美术拓展性的培养。要想做好初中美术教育工作,教师在推新拓展课程的过程中,要通过微课程的应用,通过微课程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自爱观看的过程中,更加积极认真的去观看。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美术欣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思维拓展上进行转变,进一步强化微课视频和美术课堂的相互融合。在构图思维训练上,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思维。教师要对两种构图模式进行展示,然后逐一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构图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图形创意。然后面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两幅图画在构图上有哪些特点?”鼓励同学们站起来说明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展示自己独特构思想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各种潜在的创造力和吸引力。通过塑造更具新意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科学的思维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拓展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4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美术拓展教育在校园教育中,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美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地域、文化等资源进行学习,确保美术教师能够在拓展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美术拓展课程的发展方向,在顺应历史背景的过程下,引导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增进到美术拓展教育的资源性和反响性,打破学校美术拓展课程对学生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开心、轻松地融入到美术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海燕.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12).

[2]李文洁.因地制宜,开发美术课程资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4).

[3]索奕双.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开发利用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11(2).

[4]吴晓羽.运用多样化材料创新美术教学[J].职业,(18).

篇5:浅谈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论文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一个哲学问题。过程必然产生结果,结果是过程的必然,结果的预期也会反作用于过程。任何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或只注重过程、无视结果都会导致有失偏颇甚至严重后果。美术教学活动也不会例外。

美术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多样化、综合化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交往过程;是美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各种教学条件和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的结果,一方面表现为形而下的结果,如作业效果、考试效果、比赛结果等;一方面表现为形而上的结果,如审美思想、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等。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功利性价值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弊端,美术教学活动大多只重视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输灌以及美术作业效果、比赛考试结果。这种现象轻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带给学生的启智功能、心理体验、陶冶情操等形而上的结果。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自主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的美术技能,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高尚审美情操等正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目标。究竟是美术教学活动中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又应怎样科学认识并处理好美术教学活动与结果的关系呢?

一、辩证认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1.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因果关系。

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因就是果,关注过程也就是等于关注结果。例如:在色彩教学中,教“如何认识写生色彩关系”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冷暖规律是什么,强弱规律是什么,那么学生是不会掌握的,要通过一个写生探索的过程去体验,结合欣赏、临摹大师的优秀作品,印

证审美体验的活动过程,才能慢慢形成一定的写生能力和审美实践能力。如果没有这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是不会有积极的教学结果的。色彩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学习到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写生技能,学会色彩的观察方法和感悟色彩作品的审美体验,形成高尚审美情趣。所以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直接决定教学结果。

2.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只重视学生的作业效果,考试比赛成绩,以专业化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和审美水平,这种只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固然不对,但现在只强调学习过程、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审美体验,或者只强调人文思想,培养创新意识等,而不在乎基本美术技能技法和作品效果等现象也时有出现,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例如,在《美术鉴赏》的教学当中,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指导学生去确立课题,搜集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这种综合探索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审美体验和知识的理解巩固程度是相当深刻的,但这种教学过程实施的时间长,在当前高中生紧张的学习时间和巨大的高考压力中,要在《美术鉴赏》大部分课程中实施这种综合探究式教学是不现实的,这需要教师去权衡处理。美术作品效果反映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美术教学活动过程决定美术作品效果,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既要重视美术教学的结果,更应重视美术教学的过程

因为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是因果关系,所以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是果,既应重视美术教学活动结果,更应重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

1.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掌握,更应重视美术知识技能水平形成的过程。

美术知识技能分常识性的知识和探索性的知识。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只需要直接传授即可,而探索性的知识则需要探索感悟的过程才能掌握。知其所以,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获得的知识很难融会贯通。学生没有探索体验的感受,是很难理解运用并形成能力的。

2.注重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形而下结果,更应注重由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产生的形而上的结果。

重视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多种综合素质发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取得较好作品效果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体验过程中形成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

3.注重教学结果的评价,更应重视美术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结果的评价重要,美术教学活动过程的多样化评价更重要。美术教学过程的多样化评价,体现在由关注知识、注重结果向关心能力和身心发展、注重过程方面转化。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各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学习与生活态度、人生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活动评价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学和学生的综合评价考核,以解决单一靠美术作品评价带来的不足。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随着美术教育不断的改革创新,审美观念、审美情趣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美术教学活动形式不断更新变化,笔者期望这些不成熟的观点能引起同行们更多的探讨,以创新美术教育理论,推动美术教育发展。

篇6:浅谈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没有将课程的学习主角让位于学生,教师没有从研究自己的“教”法转换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来,因此,美术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问题一直未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自主学习与策略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提高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的途径。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概述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有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需要有高效的监控措施作保障。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因为如果策略或谋划成为习惯,就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是有区别的,具体的学习方法与个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的学习过程相联系。

(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加涅认为,认知主要是指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省性和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的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三)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的关系。

元认知,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四)主要的学习策略。

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其作用仅是保持信息,是一种比较低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是在意义理解基础上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2.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

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回忆自己的作画思维过程,找出其中的问题。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办法,可与别人的作画思路相比较,体验别人的作画效果。总的说来,我们画画不仅仅是为完成作业练习,更是为促进知识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因此,绘画练习必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能力。 3.监控策略

学习者掌握知识是一个任务,而培养对掌握知识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监控策略,也叫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二、美术课程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实施

(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想学”。

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具有唤起、定向、强化、维持、调节的功能。学习动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任务坚持性来决定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及采用的程序、方式及手段的组合。它是学习者获得学习结果的工具。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

(三)发展元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学”。

元学习能力指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的意识和监控。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莫司于1993年提出来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会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会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总之,元学习能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根本保障。

(四)营造和谐环境,使学生“乐学”。

创设师生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是自主学习发生的必要外在条件。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这种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和谐、愉悦的感受,并容易产生共鸣,因为它是一种暗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学生。

三、结语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全社会关注的重心已越来越多地由教、教学者转向学、学习者。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西方许多教育家认为,只有具备独立与自治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够完成教育中的学习任务,而我国的教育实践也证明,即使学生在初始阶段不具备独立与自治的学习能力,通过良好的学习支持也可以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于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这对艺术教育的顺利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五一.怎样开展探究性学习[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54.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0,208.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1:80.

篇7: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施论文

幼儿美术特色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实施论文

对喜欢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个高度;对从事艺术的人来说,毕加索是一种境界;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毕加索是照亮艺术殿堂的明灯。《小小毕加索》便是一套引导孩子走近艺术大师、经历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体验艺术表现与创造的乐趣、亲近和喜爱艺术、提升艺术及人文素养的幼儿美术特色课程。

一、毕加索是可以教出来的吗

毕加索是一个天才,他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他艺术家的禀赋和能力,如富于创造和突破自我的个性、自由豪放的创作气魄、旺盛的精力与过人的热情,以及非凡的表现能力、娴熟的技法;其次得益于他身处的文化土壤和富有艺术气息的生长环境。毕加索的成才正是这些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完美结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毕加索是不可多得的。是无法复制的。

本课程提出培养“小小毕加索”的目标,代表着一种追求,一种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直接培养出像毕加索那样的艺术家,而是意欲使孩子们拥有像毕加索一样的品质,使他们像毕加索那样保有好奇心、富有热情和创新意愿。这些品质不仅对将来想成为艺术家的“小小毕加索”们来说是重要的,对将来想成为其他领域和职业中的“毕加索”的孩子们也是大有益处的。

二、培养“小小毕加索”,重要的是什么

教育应为每个儿童将来的发展做什么样的准备呢?除了知识、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便是智慧、爱心、热情、自信、创造性、自我实现等,它们不仅是儿童将来职业和谋生的需要,也是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必要保证。让儿童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艺术,结识艺术大师,喜欢艺术和艺术活动,乃至让艺术陪伴一生,过一种精神富足而有意义的生活,是作为课程设计者的我们和广大教师、家长对孩子们的共同祝愿和期待。

当然,为了培养“小小毕加索”。一定技能技巧的学习是需要的,但重要的不只是技能技巧。对于孩子们来说,从事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对多种材料的积极探索与利用,喜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品质。都是他们成为小小毕加索的重要因素。以上因素加上一定的表现技能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孩子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小毕加索”。

三、培养“小小毕加索”,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小毕加索”:

1.创设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与环境,培养美感,激发潜能

宽敞的活动空间和操作台,适宜的自然光线或灯光,富有艺术气息的室内环境和装饰,丰富多样的富于美感的操作材料……如此富有艺术感的活动空间与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对儿童产生艺术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使儿童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帮助儿童较快地进入创作状态。经历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从中获得艺术享受。

2.提供丰富多样的欣赏素材,拓展经验,开阔眼界

在课程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欣赏素材,使儿童有大量机会欣赏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以及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如各种在美术史上既有一定影响又适合儿童欣赏的经典绘画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各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品、儿童美术作品,以及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可供儿童欣赏的美好事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同时,在每一学期,我们专门设计了以某位适合儿童欣赏的美术大师的作品为主要线索的主题活动,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与大师对话,给他们提供一个高起点和高平台,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知觉或选择更加敏感。儿童通过欣赏而积累的美术素养会深刻影响他们的美术创作。

3.提供各种富于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激发动机,提升效果

多样化的、富于视觉美感和表现力的操作材料,是帮助儿童不断产生好奇心和保持新鲜感,刺激儿童创作欲望,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保持兴趣的重要因素。同时,这样的操作材料也有助于儿童创作出更具视觉审美效果的作品,使他们更易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产生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用多样的`引导方式帮助儿童探索和形成一定的操作技能技巧

在面向全体儿童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技能技巧的培养是次要的,美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教育的重点。技能技巧主要应作为帮助儿童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也就是说,当儿童的自我表现遇到困难。当他们的创作受到最起码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如一个正在制作纸版画的儿童因剪刀用得不顺手而准备放弃制作),教师给予技能技巧方面的帮助才是必要的。

本课程以儿童感兴趣的主题为编写线索,同时也给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以适当的地位。儿童感兴趣的主题是看得见的线索,即“明线”;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技巧则是一条潜在的线索,即“暗线”。这一暗线虽隐含在每一个切合儿童兴趣和经验的主题活动之中,渗透在每一次活动中,但它内部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可以说,在本课程中,适当的技能技巧并没有被忽略,而是作为儿童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和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了。

本课程重在为儿童创设某种情境或课题,其中暗含着需要儿童学习的某种技能技巧或需要克服的困难,这些挑战正处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儿童在接受这些挑战的过程中自然能熟悉和掌握某种技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材料,必要时还要通过各种有效策略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使儿童的探索活动更有成效。

5.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儿童无拘无束地探索与创造

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宽松自由,应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应支持、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师要相信儿童的艺术潜能,尊重和支持他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使他们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如果教师过多地包办代替或经常要求儿童按统一的“范本”和固定模式创作,则会削弱儿童的创造性,束缚儿童的个性化表达。所以,教师要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统一化要求的倾向,允许儿童选择和使用多种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6.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激励性,使儿童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

对儿童美术学习的评价。既包括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也包括对儿童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儿童的美术创作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对儿童的美术作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以多元的视角和标准来看待儿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性和独特性。对儿童美术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儿童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情况,更要重视对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意、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例如。对美术活动是否感兴趣,能否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收拾整理,能否与同伴合作,等等。

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和方式也应是多元的,既有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也有儿童的自我表达与评价,还包括同伴间的互相交流与欣赏。评价时应关注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以激励为导向,对儿童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教师应为儿童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儿童相互交流、相互欣赏,使更多的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毕加索说:“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我们相信,《小小毕加索》幼儿美术特色课程一定会让更多教师获得裨益。不断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使儿童真正像毕加索那样保有好奇心、富有热情和创新意愿。

篇8: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中小学美术课程接轨的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编写逐渐从单一的绘画,向多门类、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结合高校师范课程,所培养的应是走进学校的美术教师,而现阶段高校美术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脱节较严重,这就要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着手,调整高校师范美术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使其与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相接轨。

美术课程设计,通常是指学校设置美术课程类型和对不同的美术类型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进程、评价等设计的总体方案。

1、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高校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任务。因此,做一个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甘当人梯的普通老师是师范类高校的教育目标。其次,其专业设置面广,无论是国画或是油画,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无论是工艺还是实习等均为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师范生根据教学目的及其特点,全面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高师课程设置应该以各门美术技能专业为主,与教育学、心理学、中外美术史等相结合,形成立体交叉思维、教育模式。

通过自己的实习,发现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折射出的问题更严重。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发现现在的中小学除课堂正式教学外,兴趣班开设的'也较多。除了素描色彩之外大多都有版画、泥塑、陶艺、书法、篆刻、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小学还有儿童画创作课。

2、怎样使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相接轨呢?

(1)首先大学教学与课程设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计应紧追时代的发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手工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flash动画等相关课程。针对小学涉及一些手工制作、拼贴、剪纸,儿童画创作等课程。这样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除了教学设施与方式要配套外,还要提高美术学科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力求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适应当今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扩充,以最大限度地扭转美术学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低的这一现状。

(2)调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

a、要修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

综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教育课程计划,可以发现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仍偏重技能性训练方面的内容,如造型表现训练的课时占很大比例;美术创作至今仍然是师范类毕业生的重头戏,也是评价其能力的重要标准。很明显该课程计划还是以培养专门从事艺术作品创作的艺术家为方向的,仍然保留着专业美术院校课程设计的痕迹,在目标上有大同小异之感。现在把美术创作定为是评价毕业学生能力的课程科目,就不如改为以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更符合《标准》对美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因此,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该注意这些方面问题:既注重以美术教育学科为中心,又要兼顾实用艺术、综合艺术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既要注重各类艺术的审美和艺术表现过程的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技能的训练;既注重比较宽泛的艺术学科知识的教育,又要兼顾学生独特美术个性需求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从事美术教育必需的教学组织、实施和教育科研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清晰化,才能够设置出适应当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防止高校师范美术教育办学方向偏离轨道。

b、重整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偏向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设计,多以专业画种或美术门类为设置主线。高师教育是以多门课程为基础,技法课和理论课相结合,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渗透、融会的一种学科。

这样的体系难以与《标准》[1]的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内容相适应。对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课程标准》[3]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标准》规定的美术课程,其内容和量及涵盖的面更为宽阔。教师除了应具有造型艺术的知识及技能外,还涉及了实用艺术、表情艺术和综合艺术的知识。所以,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减少单独开设的技能课程的门数,把一些技能课程、史类课程和相近课程进行合并,以确保有课时空间来调和课程结构。合并后的技能课程其知识性、体验性的掌握,比技能性掌握更重要。如版画与雕塑、油画与水彩,其体验的过程比技能的掌握更重要;技能传授,教师的演示比口述更重要。比如说有48学时的雕塑课程或48学时的版画课程,那在这个时间里能够培养雕塑艺术家、版画艺术家出来吗?不能。

3、通过课程调整对高校师范美术教育体系的要求与建议

通过课程的改革调整使高校课程同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走出过于专门化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专门技术化的狭小天地。从纯艺术领域到实用艺术领域,从理论领域到技术领域,从审美领域到创造领域,从普通教育领域到艺术教育领域都应涉及,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完善与发展。

由于调整后课程体系容量大,在课程内容的难度上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要与专业美术学院拉开距离,从而才能保证教育科目的课时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版次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次

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论文

民间饮食文化在教育活动中的利用总结

小学创意活动策划方案

浅谈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论文

民间美术课程建设的意义论文

平面设计的论文

人才培养平面设计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在设计创作的传承论文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俗美术与学校美术课程关系思索论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木雕文化艺术内涵解析论文2022-11-27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论文2023-08-27

挖掘通俗文化中的语文教学资源2022-04-30

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论文2023-02-19

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总结2022-05-16

人文在的高考作文2024-01-15

基于产业竞争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论文2024-02-18

民间编结工艺美术教学研究论文2023-08-29

科任教研组工作总结2023-02-05

简述民间美术论文提纲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