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villanelle”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1注重实验设计,忽略实验操作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实验课时,注重探究性实验的五个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和得出结论。其中教师比较注重实验的设计,因为实验设计能力是生物学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如何来设计探究方案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引导学生实验设计上,把实验操作放在了课后来完成,甚至忽略了实验操作,直接展示了实验现象和结论。
如在“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探究性实验课上,教师先给出一段资料———关于暴饮暴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让学生分析资料,然后根据这段资料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有了问题才能有探究的过程,因此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实验的可操作性。有了可操作性的问题之后,教师就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假设,并对假设进行分析。学生认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假设完成之后,下面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步骤,几乎课堂的一半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如何来针对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时小组的分工、实验的步骤、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的安全性问题、实验的预期结果等等。根据教材的提示,大部分小组设计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也就是说一定量的唾液是不能完全消化大量淀粉的,然后通过碘液来检验。
由于设计实验花费时间长,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就被忽略了。教师的理由是:“这次探究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课上没有时间来完成。希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来完成实验,希望你们把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课上展示出来供大家学习。”但后续的实验就不了了之,根本就是对这次探究实验操作忽略了,也没有另外开设一节课来探讨实验后的现象和结论,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教学目标。
为了改变以上现象,针对此次实验操作时间比较长,教材中对操作细节的介绍比较少的情况,应该开两节实验课。第一节课教师注重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展示实验设计,肯定每组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全班共同分析纠正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全面预设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以“问题串”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从而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质量和实验的效果。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验的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达到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目标。但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务必再讲解一下实验过程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教育,从而避免实验中异常情况的出现,提高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
2注重实验过程,轻视实验指导
探究性实验是指导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最终形成科学概念。因此,教师一般都会注重探究性实验的开发、设计、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但教师的重点只是放在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上,忽视了对科学探究实验的指导,结果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如“观察蚕豆叶的组成”实验课,教材中要求学生制作徒手切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内部的不同组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上的实验操作步骤,寻找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本实验中最难的地方是制作蚕豆叶的切片。利用刀片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才能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内部组织。为了能够让学生切出细而薄的叶条,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徒手切片的实验视频,要求模仿视频中的操作来完成本次实验。接下来教师再演示一遍徒手切片的过程,在每一步中强调注意事项,并出示了以下问题:如何防止刀片切到手指?如何切蚕豆叶片?如何把叶片切细和切薄?如何选取叶条?如何制作切片?让学生进行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兴奋状态中。在其后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每组再进行一次个别指导,以为通过实验视频的学习,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完成实验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忙手忙脚,操作生疏,甚至出现错误操作。
一节课在慌乱中结束了,几乎没有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这是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最大误区之一。过分强调了对探究实验方法的学习、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轻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造成实验的失败。在此次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本次实验的难度,提早做好准备,制作实验的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实验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提早预习。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训练,失败了还可以重来。对每组的小组长在实验前做必要的操作训练,让其先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课上可以部分代替老师指导本组学员顺利完成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不到位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初中学生由于已有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何有效进行探究实验是他们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适度指导实验过程对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3注重实验现象,不透析现象原因
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探究问题、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把主要的兴趣点集中在实验现象上,而不会去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验失败原因等深层次问题。这时教师的指导往往显得十分重要。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他们认为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相似就没必要再做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往往只能记住实验现象。这是探究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如在“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实验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玻璃板上哪个移动得快,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蚯蚓的运动上,发现蚯蚓在粗糙的面上容易爬动,而在光滑的面上容易打滑,因此蚯蚓在粗糙的玻璃板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更容易运动。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这一表面的现象上,不能从生物学思维的角度上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没有思考蚯蚓靠什么结构来爬动,如何来观察这种结构等等。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蚯蚓身上长有刚毛,容易在粗糙的表面上爬动。
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小组的实验现象跟其他组不一样,发现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容易爬动,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把教师难住了,也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以前也从来没有碰到过此现象。教师并没有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分析,只是对这组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们到课后再分析,要不然你们重新再做一遍。”教师这样的回答,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分析问题的机会。
在此次实验课之前,教师应该意识到实验中会出现的现象以及如何来分析实验现象及可能会出现的异常现象,让学生课前思考。可以在网络上寻找资料,因为网络上关于这方面的解释很多。同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以下问题:蚯蚓在哪种表面上更容易移动?这与其身上的哪种结构有关?如何来观察其结构?如何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原因?假如你小组的实验现象与其他组不一样,如何来寻找原因?必要时可以请其他组员和老师帮助,在找出原因后,可以重新做一遍实验,排除实验中的错误原因。
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在探究性实验中不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现象,更要在活动中深入探究其原因,不仅让学生明确“是什么”,还要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各个探究性实验要求达到目标的侧重点和难点不尽相同,但基本的教学理念却是相同的,即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有效把握主导地位,重视探究实验的操作、实验的指导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篇2: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一、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实用性
为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让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采集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本知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四章中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中,植物的嫁接和花的结构内容,安排在秋季学期,但这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在农牧村基本看不到盛开的花朵,教师只能通过其他的方法描述花的结构,从而缺失了学生对花的结构的感性认识。而植物嫁接一般在春夏季节,虽然也可在秋季进行嫁接,但绝大部分嫁接成活率极低,这样的嫁接是为教学而教学,淡化了学生对生物学在生活中实用的信念。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依照课本安排的时间进行教学,可将这些内容调整到春季学期进行。
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欲望。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亲自参与实践操作,使其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充分利用仪器室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国检“两基”验收,农牧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生地物化学科的仪器室、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生物模型、标本、挂图等教具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根据教材的特点,大量利用生物活体、模型、标本等和课本中相应或相关的生物插图都进行对照。在进行“心脏的结构”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课本上的插图,然后出示心脏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照实物,以“物”解“图”,使学生不仅能对心脏的结构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和解图能力。
篇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一个由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合作学习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展开中,不仅具有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而且还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笔者将从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合作学习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应用意义等方面对合作学习视野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生物学教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广为运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如今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且在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被提出,要求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来完成[1]。在如此背景下,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也逐渐吸收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上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质量的检测上,均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学习间竞争激烈的学生而言,并不知晓合作学习是何物,也不知晓为什么要合作学习、以及怎样进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佳,且容易形成孤僻等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以引导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为主,为今后开展的生物学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生物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内容较为复杂和细小,对于刚接触到生物的初中学生而言,逻辑之间的构架不是很明确,且学生极易在学习中对细小的知识点遗忘,甚至是失去兴趣。合作学习讲究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对理论性知识的认知,例如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的小实验、小观察,均可以通过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讨来完成,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生物学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将实际生活与之相结合,灌输、设置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展开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生物学学科在自然学科的比重中占据着较大的地位,所以其内容较为广泛,甚至会涉及到更多细小的知识点,例如一个细胞的演变,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知识内容的丰富化发展的需要,一味的通过教科书对知识进行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降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很难做到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参与,学生对通过自身动手得出的结论以及问题的发现,经调查分析,均具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初中生物《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为例,熟记显微镜的构造以及使用的方法是其主要的学习目标,若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教科书上的图形来进行记忆,很难让学生在想象空间里对其形成认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对细胞之间的探讨、观察、互助记忆、互相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方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课文的要求,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责任感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应试成果,而长期的应试影响下,学生之间除了激烈的竞争外似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极易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失去合作的精神、意识,以及能力,长期以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如今的新课改推进下,应摒弃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学上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中,予以每一位学生相应的学习探究责任,促使学生在责任感的推崇下更好的完成学习探究的目的,遵循“木桶原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达到学习共赢的效果,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小组之间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安排。先选取大家都感兴趣的生物,然后由小组中一至两位同学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切片、涂片、装片,再由其余的学生将显微镜进行调制以及准备记录观察的结果,最后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选取一位为代表进行小组讲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助的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知识“共赢”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竞争意识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合作精神也不可或缺,竞争意识可以促进紧张氛围的形成,是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合作精神可以从更全面、多角度进行提升,从而促进自身综合性的提升,更有利于向前发展。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如此,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必然存在,且从未间断,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上形成积极的主动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竞争,将会导致学生的人格出现缺失,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于一个自私、缺乏合作、互助的位置,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从各个角度对学习予以补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补充之间、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交往、互助、倾听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全人格不断完善。以《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为例,教师在讲解生物圈构造以及每一个圈的重要性、合作性的同时,可以将其与学生之间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之间的学习圈、学习过程的形成圈中入手,可以在直观化讲解课程的同时予以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促进,通过具体的分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其他生物组成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侧面督促学生。
三、结语
合作学习的效益不仅在经济市场上不断得到认可,而且在教育事业上同样广为实施,尤其是在类似于生物这样的学科,课程内容较为广泛且细小,更是需要合作学习来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学习质量的理想化,同时促进学生责任感、互助精神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上更应该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沈敏芳.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xx(09):137-137.
[2]黄容.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J].未来英才,20xx(03):75-75.
[3]李帮英.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时代:理论版,20xx(10):28-28.
[4]呼延成哲.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xx(25):191-191.
篇4: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
初中生物作为基础教育平台重要学科,与环境的关系最为紧密,最容易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本文提出几种教学手段从生物学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正确环保观。
关键词:
生物教学;环保观;教育手段
20xx年,美国对外宣布了其国内出现了首例“超级细菌”病例,发生于一名女子的尿路感染疾病中,这是一种稀有大肠杆菌变种,美国国防部评价其等级为无任何已知抗生素可治愈,甚至药性最强悍的柯利霉素也对其没有效果,这样一种超级病毒引发了世界性的恐慌,已引起了人类对环境保护的巨大关注,人类发展至今,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复杂,愈来愈多的矛盾凸显出来,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而这最根本的是要养成正确的环保观,环保观念的树立必须要从小做起,而在这其中教育起了这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学科中,生物学又是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的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生物学这门学科作为小学自然学科的延续,继承了自然学科中对环境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对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基础性的介绍,在其基础上,还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并添加一些典型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生物这门基础学科平台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人员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教材给了我们生物学教师这些引导,作为我们教学工作者,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呢?这是本文探讨的关键问题。
一、重视生物实验对学生观念的直观冲击,增强学生的认知度
生物作为一门体验式学科,它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生物实验的研究,然而纵观整个初中教学系统,大多数的教员都忽视实验这一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对基础学科实验室进行建设,学校都配备了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这给我们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以正确利用。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的讲解,介绍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一过程,通过这个体系,使得地球上的耗氧生物得以生存,只有绿色植物的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绿色植物释放的氧气达到转化的平衡,人类才能世代生存下去,然而只通过这样简单的讲解无法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对于人类乃至整个地球的重大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通过一个密闭玻璃罩、一只小白鼠(或其他生物)、一盆绿色植物这样的组合,形成一个简单的密闭系统,通过有无绿色植物小白鼠生命特征的变化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在没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内,小白鼠痛苦的挣扎,在加入一盆绿色植物后,小白鼠的痛苦渐渐缓解并开始移动形成一组对照。这样的实验虽然简单,但实验结果却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让学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加以引导,由小白鼠推及人类本身,使学生深刻反思出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巨大作用,最后顺理成章的提出保护环境,爱护植物,因为他们同样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环。这样的实践探索,更加有力于拓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思辨能力,反思精神,对学生的观念养成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师加强对学生环保理念的输入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模块可以加以利用,教育工作者要强化渗透意识,比如我们在学习生物链这一模块时,讲解了食物链的等级,说明了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即食物链的各种物质是通过生物体进行流动的,继而在课本中用了一小段篇幅介绍了日本的水俣病,在此处,教学工作者就可以进行引申扩展,讲解一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爆发的水俣病典型案例,说明当地居民因为被污染的水产品导致口齿不清,步伐歪斜,全身麻痹抽搐,同时精神和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溯源却发现其根源是来自于工厂排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汞等重金属废液。通过演示视频及图片等素材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到水俣病中汞等物质在水草、鱼虾等水产品、人的食物链流通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越在食物链的顶端,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最后通过这一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以深化,引导学生从居民个体,企业,以及政府的各个角度加以思辨,更加深刻的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是人类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没有任何借口可以逃避,不管眼前利益如何巨大,我们都该站在大局的角度,不让悲惨的历史重演,不让短期效益遮住双眼,任何其他选择在环境保护面前,必须退到第二位,不能也不该有任何犹豫,这是全人类必需要认同的共同的正确的环保理念!
三、生物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生物这门学科来源于环境,我们要想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就要让学生去接触周围的环境,去直观感受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这种观感,远远超过实验给学生们带来的感官冲击,如果说实验是我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设置,不具有普适性,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现象则会更加让学生信服。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教师讲到关于人类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时,可以带领学生在雨后看一下街道的路面,看是否有彩色油面,而这种污染就会导致土壤恶化,蒸发后还会通过自然界的循环产生危害;对于工厂排放尾气含有硫氮等酸性有害气体,蒸发到空气中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酸雨降到地面,对一切事物产生巨大破坏,比如当前人类的皮肤癌发病率大大增高,植物枯死,土地沙化,我们带领学生去户外直观感受下酸雨对建筑物的破坏和腐蚀,还有很多与课程相关的现象其实就在生活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去观察自然,并引导他们去反思,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的观察自然的其他现象,这种探索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要去指导学生们学会的,这才是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意识远远的胜于其他形式的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养成了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这正是我们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也是所有生物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四、结语
面对当前自然化境日益恶化的现状,生物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承担起树立学生正确环保观的使命,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中,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力求使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效,这才是我们素质化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葆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杂志,
篇5: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一、创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以“生态系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视频,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好,我国的绿地已经逐渐减少,绿地减少使得当地温度变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区绿色生物变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继而人类也不能在此地生存。该视频片断说,像这般沙漠化的地区在我国变得越来越多,如果持续下去,我国将是一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目前经常出现的雾霾问题、温度升高的问题,学生从多媒体视频中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又从自己身边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愿意自主吸收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知识。学生愿意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学又能推动环境教育的展开。
二、探索知识规律,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有效教学的理论中,如果强行塞给学生生物理论,学生不仅不会对这些知识感兴趣,也不会意识到这些概念的真正意义。初中生物是一门要求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课程,只有在探索中他们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后,接下来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了解怎样做才能改善未来的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现象:树皮中有白蚁类的昆虫,这些昆虫依附于树木提供的营养而生,啄木鸟食昆虫而生活,啄木鸟死后尸体被细菌分解,细菌能够存活,细菌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成为土壤中的腐殖质,树木吸收腐殖质中的营养,它们生长得更茂盛,茂盛的树木给昆虫提供更多的营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索能够发现它们属于食物链的关系,如果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那么与之相关的生物都将不能存活。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目前的环境为什么会恶化呢?学生经过思索就能感受到我们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大的食物链,人类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现在我们亲手破坏了绿色植物,这导致整个生生不息的食物链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想要改善环境,首先就要从恢复食物链开始,而恢复食物链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绿化工作。学生通过探索知识规律,就能够明白解决环境问题最终的方法就是做好绿化工作,而做好绿化工作的根本,就是从现在开始重视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应用有效教学理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促使让他们努力地学好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三、重视知识实践,让学生寻觅到环境教育的宣传途径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他们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如果能够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他们就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当学生意识到学好初中生物知识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调查,比如,要求学生去调查自己居住的小区、街道的绿化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过的`环境知识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就能发现,虽然我国现在很重视绿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没有环境意识,破坏环境的事情时有发生。学生发现了问题,就会积极思考要怎样宣传才能让周围的人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周围的人不再破坏环境。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师的环境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学的理论能够推动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它使整个初中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教师可以以环境教育为例,进一步思索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篇6: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一、拓展书本内容生动教学
首先,不能只顾着向学生传授生物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更应该扩展生物书上的内容,慢慢引入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学校要重视生命教育这一课程,经常组织生命教育的讲座,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教师不能只一味地和学生讲书本上的内容,而要寻找书本上的内容和生命教育的相似点,从而引进生命教育的内容。将生物学加以拓展,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从生物学很好地过渡到生命教育的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可以知道,一个很小的生命,它们在生物圈都是相互存在的。在如此大的生物圈中,少了任何一种生物,哪怕是蚂蚁,都会影响生物圈的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爱护生命。
二、运用新的科技设备进行教学
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生命中的美,从而更加地热爱生命。生命中一个细胞的成长、衰老到死亡,细胞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得以见证了。再到以人为个体,人类的孕育、出生、成长再到死亡,这一步步的不容易。从人类的孕育,看出生命的艰辛;从人类的死亡,看出生命的脆弱。只有让学生真正在心里明白这些,才能让他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老师找到了生物书本中和生命教育中的融合点,就可以把生命教育带入到课堂中去。多向学生传授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不易,让学生知道珍爱生命。在对植物的探讨中,讲到了植物生命的孕育和“种子的萌发”,学生在看种子是如何萌发,然后生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那么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地下悄然无息地生长着,经过风吹雨打,慢慢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见证了生命的强大和生命发展的不容易。在教育形式上,我们应该多采用新的形式,比如多媒体教育,多给学生看一些视频影像,直观地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为生命的存在而感到自豪。现今,我们已经跨入了网络的时代,在教育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程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因为生物在初中教学中本不是特别重要的学科,如果没有任何的课后练习,那么学生可能真的会忘之脑后。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记忆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中,会有很多开放性的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就可以让学生填写实践报告,不用明确的规定实践报告的主题。这种开放性的主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问题的方面也就更多了。教师在课上所讲的一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所以要进行一些课后作业的布置,学生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比较有针对性,都是一些要求掌握和考试必考的难点和重点。这些知识学习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所以需要在课后花一些时间进行巩固。同时,也可以从多一些方面去了解知识,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四、举办讲座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校全面支持生命教育的课程,不仅在生物课上要求老师对生物学和生命教育的融合,还要经常举办生命教育的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学校可以请一些生命教育的专家,或者是一些比较有权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以外的,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讲解。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高,所以学校应该多举办讲座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座中,多推及一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主要就是对生命进行探索的一门课程。初中生物与生命教育的交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值得我们去爱护,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才懂得如何去珍爱生命,善待他人。同时学校也要做好调节,让生命教育能够真正地实施下去。如多采用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举行校园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7: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活教学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理念看待生命、理解生命,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感受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不可逆性。这就要求初中教师从生命教育的视角下进行生物教学。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教育论文;意义;对策
生命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初中生物是一门揭示生命奥秘的学科,它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比如,植物向光生长,人为什么会长大,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伤口会愈合等。因此,生物课堂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好平台,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一、引入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包含很多生命教育的知识,为生命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已成为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生物学主要是探讨生命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具体以动植物以及人体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自然。在中学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生物学这门学科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从植物的生长中,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全过程;从人类的进化和人的遗传发育中,学生可以体会生命的艰辛,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中的对策
1.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认识生命之奇妙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课本知识和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在开始新课的讲解前,在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充分利用多媒体在课上对这些资料进行放映,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奇妙,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比如,在讲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内容时,我在课上放映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纪录片,在影片中,有些种子被埋在土质肥沃的地方,有的种子被埋在少水的地方,还有的种子被埋下以后,上面盖上了石头。在影片中,无论埋在哪里的种子,最后都能突破层层阻碍,长成植物。通过影片,学生都被生命的顽强毅力深深折服,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再比如,在讲到“生物圈中其他生物”这一章时,我给学生放映了纪录片三文鱼洄游。三文鱼洄游是一种正常的生物现象,但是这个洄游过程本身就非常励志。通过对影片的观看,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启发学生珍爱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2.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不妨尝试新的导课方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比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章,在上课之初,我就先提问学生:“有没有哪些诗句中体现出绿色植物的?比如,桃花依旧笑春风。”经我这么一提示,学生立马反映过来,纷纷将自己知道的诗句说了出来,然后我就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中都描写了哪些植物。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安排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再比如,讲解“传染病和免疫”这一章时,我先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天花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朝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方向去搜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其他同学。经过学生的搜索,可以加深学生对传染病以及人体免疫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生命的热爱。3.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生物占得分值不高,有些学生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及家长对生物课程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做课下作业时,将生物作业放到最后,做作业也不够认真,如果没时间甚至不做生物作业。面对这样的现实,生物教师要学会巧妙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生物知识。比如,在讲到“植物光合作用”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家中进行实验,植物可以选择小草,做四组对比试验,将一组植物放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组放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要罩上玻璃罩,一组放到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另一组放到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但上边要罩上玻璃罩。让学生每天进行拍照并做好文字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生命成长的美好,在感悟生命的同时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神奇,并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与兴趣。总之,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有关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以生命教育的视角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生物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课本知识和实际的结合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可贵,从而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素云.浅谈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科学教育,20xx(2).
[2]濮涛.在生物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教学,20xx(11).
篇8: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1虚拟正面形象激励学生自省
不要一味地责骂与批评,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的正面形象,促使学生反思,从而达到润无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比如,在一次“探究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的实验课上,我刚把实验材料分发下去,就看到一个学生偷偷地把蚯蚓抓起来吓唬旁边的同学,看到我走过去,立刻一边对照课本一边假装观察蚯蚓,而我也假装没看见他先前的行为,大声地表扬他“:毛某某同学已经开始探究蚯蚓的结构特点了,我们也不能落下啊,咱们比比看,看看哪组同学的观察既仔细,又认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这个平时很调皮的学生,做的很好。实验结束的时候,我又特地表扬了他的勇敢,并委派他替大家把蚯蚓送回大自然。在这件事情中,我通过给于他正面的评价,使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主动把自己的行为想老师所期望的方面纠正,从而达到教育者的目的。
2虚拟事件激励学生自尊
在教学中意外事件是常有的,比如,同学间的小摩擦,但这些小事情往往会干扰课堂的正常秩序,处理不当又会给学生留下不良影响。如能通过一些虚拟事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同时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机智。人的情感随时都会变化,而不同的情绪情感会使他对学习的注意力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消极地、不良的情绪情感会使人消沉、萎靡不振、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生物课堂往往需要的是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要及时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保持一份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记得在一次校内公开课开课前的几分钟,两名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争执,其中那位女生还哭了起来,其他学生和陆续走进教室准备听课的老师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看着两位争执的学生,我并没有生气,把他们叫过来,问明了事情的原委,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对其中那位在争执中哭了鼻子的女生说到“:呀,我忘记准备彩色粉笔了?你能帮我去找点过来吗,我今天上课要用到的!”学生先是一楞,继而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急忙擦了擦脸走出了教室。飞快地拿来了一盒彩色粉笔。就这样,我顺利上完了课。上课结束后,我再次真诚地感谢了她,她很高兴,也早将课前的不愉快忘记的干干净净。如果,当时我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解决他们之间的谁是谁非,那么势必,会延误到我的上课时间,可是,如果我置之不理,假装没有看见,一来有损教师的威严,其他学生会认为你是个不闻不问的教师,二来,这个孩子一整节课都会沉浸在这件事情的阴影中。因此,我虚拟了“彩色粉笔”事件,迅速转移她的注意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也激发了她帮老师解决麻烦,积极向上的动力。
3虚拟前景激励学生自强
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是脆弱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关爱,学生对自己前途的思考和憧憬是迷茫的,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美好的前景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不可替代和估量的动力。因此,虚拟美好的前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制定了学习中的奋斗目标,使学生在信念的理性支柱下,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育教学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的融合,是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为学生树立伟大的信念,创设美好的前景,我们责无旁贷。现在的学生很脆弱,一点小问题、小挫折就大喊大叫,不愿吃苦,不肯吃苦,就像草莓一样:外面光鲜夺目,却质地绵软,稍一施压就整个抵抗不住变成一团稀泥。于是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总会带两样东西给学生,一颗饱满的珍珠,一粒不起眼的沙石。我问他们“:这两件你喜欢哪一样?”学生们各抒己见,大多数都选择珍珠,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沙石。这时我给他们讲了珍珠的故事“:从前,有一只不起眼的珍珠贝,偶然的机会,它的身体内进入了一粒沙石,珍珠贝感到非常疼痛。于是它开始分泌黏液,来驱除异物,减少疼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将沙石紧紧裹牢。很多年之后,这只珍珠贝还是好好地活着,并且体内多了一颗闪亮圆润的珍珠。”我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去惊讶,去讨论,去比较,去发现。然后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是那只珍珠贝,那么,你遇到的每一次困扰与艰难,都是帮你生成珍珠的沙砾。是它们,让你感到剧痛;也是它们,让你有机会生成珍珠,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请你珍惜每一次的困难,他们是你成功路上的铺路石。踩过它你将变得更加优秀,超越它你将变得更加完美”。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今天的奋斗是有价值的,是美好前景对自己的考验,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由此,让学生产生持久的动力,在学习上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圣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富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还要剥夺。越有的就越有,越没有的就越没有。这句话应该给我们为人师者以警示: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人成才。在教学中要统筹兼顾,重视全员参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重视“期待效应”的作用,通过虚拟正面形象,虚拟事件,虚拟榜样,虚拟前景,激发每个孩子学习的动力,发掘每个孩子学习的潜力,让每个孩子的今天都比昨天更优秀,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9: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前行,可以说,对于教育方面的关注和投入资金力度也是在逐年的增长和上升。当下,在我国教育行业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和扩展的过程中,有关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而对于如何将生物教学本身更好的生活化,以及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对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几点,已经成为了老师们共同思考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
进行初中生物学科学习的本身意义,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习现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途径。那么,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本身就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陶行知先生的经典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本身就是教育。那么,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和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就需要老师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极大的激发起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
一、有关于初中生物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所出现的问题
生物的本身是一门关于自然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和概念都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本身是与人类社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往往在生物课堂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老师却无法将生物知识本身和现实生活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话,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就会显得比较枯燥和范围。对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表述。
(一)课前导入过于生硬。在我国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采取着直接干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直接将课题引入,然后对于其中的知识进行讲述。但是这种直接引入课题的方式确实是显得有一些生硬,并且,本身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学科就是非常的枯燥和有难度,如果再加上老师这种生硬的课堂引入方式,难免会让学生在进行讲课之前就对于学习生物失去了所有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上的单一和模式化。大多数的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课本来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教学的重点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非常容易会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走神,开小差,甚至是久而久之变得不愿意听老师的课。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点,他们会认为既然是课本上都有,那么课下自己也是可以学的。
(三)教学形式上的落后。我国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在进行生物课课堂讲课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我讲你听,老师在课堂上去进行生物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在课堂里去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以此类推,长期的被动会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去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改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巧用社会热点话题引出新课程内容。当下,随着科技的发达和进步,人们开始能够时时刻刻的了解到关于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热点问题。那么,对于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热点问题可以说都是学生们所非常关注的重点。故而,在进行教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的去结合着当前的一些新闻热点来进行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再将新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顺利的与学生展开下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更加贴切生活化。伴随着对于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计算机技术在国内教学领域的不断应用和加强,目前,国内学校很多的老师开始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对教学课件进行展示。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和有趣的画面中,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和学生生物知识,对于所学习到的生物知识进行更进一步的掌握和巩固。
(三)将课后作业布置的更加生活化。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很多的老师对于课后作业的概念知识把其当成了对于学生的日常任务,其根本并没有去充分的发挥出对于课后作业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开始把完成课后作业当成了负担和压力,那么,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
当下,虽然初中对于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这种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和根治的。将学习更好的去贴生活,用生活化的方式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完善的去巩固自身所学习到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远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5)
[2]冯柏。初中生物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4)
篇10: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初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具体运用。实验在生物学科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生物学科唯一的研究手段,真正实现了分层合作教学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享受相应的学习帮助,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关键词:初中生物分层教学;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全体学生的终身都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书本知识都不变,导致学生就像韭菜一样,每次都在发生改变。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来,并要充满生活气息,我们可以使用分层教学。可如今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仍然是农村初中教师要面临的很大难题,要制定一套全面可行的教学方法,需要研究的策略有很多,让生物教学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是每个教育者心中所希望的。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层次划分
由于小组内学生层次不一样,可以根据学生各方面不同的差异,比如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划分成不同的多个小组来进行学习,并保持每个小组学生之间水平的一致性。教学要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发现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把这种教学理念用到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去,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从而让他们能够得到最直观最迅捷的帮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来安排不同的任务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选择,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发挥不一样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成新的小组,不仅让学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被很好地激发了出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是成绩优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完成,个别能力较差、水平一般的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参加实验。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而那些没有动手实验的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得过且过地蒙混过关。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分层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给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安排不同的操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亲手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避免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进行实验的情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分层合作教学能在生物实验课程中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这充分体现在团队的合作中。要做到小组里的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并相互配合好,可以通过分层合作教学来实现这一点,把学生分到不同层次的分组里去,让每个学生来负责操作不同的实验,这样才能够将实验循序渐进地进行并完成。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
1.多层次分组合作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性的机制,使小组目标早日达到标准,因此异质小组是最基本的形式。将小组里有异特征的学生分成4~6名,合理性的差异大体上均衡,可以根据个人特征、能力水平和性别等这几个方面,让他们进行公平公正的合理竞争。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动手水平进行分类,也可以在私底下将智力和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因为教师掌握着学生的基础水平。可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分为三个层次,用字母ABC来代替,A层次的学生往往有着较好的学习积极性、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生物基础,以此类推,到了C层次,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就比较弱了,但利用组内异质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和相互合作。
2.团队协作进行分组实验。初中生物分组有大量的实验,利用高功率显微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为例,阐述了实验过程中分层合作的操作策略。教师在面对三个层次的实验培养目标时,要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确定。作为第一层次基础性的目标,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操作、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目的。小组成员只有共同进步,相互帮助,才能实现教学对学生要求的三个层次的实验目标,从而达到实现利益的共同点。所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遇到实验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帮助,同时不能因为自身能力较弱而放弃,应当积极努力,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战。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实现了人人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这种理想的教学效果。
3.多层化的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实验中的客观因素必须首先被淘汰,要重点考查对个体差异造成的实验效果,学生在这次实验中的能力要努力去提升。相对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注意,因为相对评价有一种对应的衡量标准,在小组中可以起到对比的作用。必须要达到预定合格的标准,因为评价是结合预定的目标的。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成绩,还要从中找出不足之处,评价要公平公正和及时,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的学习态度,可让学生采取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方式,从而实现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评价方式。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微观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对生命更深入的探索。利用分层合作教学这种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也能让教师因材施教的这种教育观念得以实现,更高质量更快速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金山.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xx(2):80-81
[2]韩檬檬.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分层合作教学的运用[J].生物技术世界.20xx(6)
篇11: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1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内容
一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的生物课堂,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可以开展生物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来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2促进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保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二是鼓励生物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到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才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发生,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
三是鼓励生物教师加强班级经营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班级经营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更是教师产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学经验的来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经营,将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建议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效率,应从本身的班级经营管理技巧着手,建议教师可以参加班级经营研习,学校应鼓励同事间对于班级经营技巧的分享,或者来自于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的反思经验以及教学的改善。
篇12: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绘图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绘图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植物绘图,使中草药知识得以代代相传。在生物教学中,生物绘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主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现在结合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内容,笔者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课堂绘图的几点体会。
一、发挥生物绘图的教学作用
(一)利用绘图来增加教学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生物课也不例外,在花的基本结构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画鲜花的写生,允许运用美述画法和使用色彩,但必须把观察到的各个部分都尽量画出来,然后结合学生的作品讲评,进一步讲解。学生关注自己作品的同时,会增加聆听教师讲解的兴趣,变被动接纳为主动吸收。在讲解清楚花的基本结构后,再要求学生绘制标准生物图。
(二)利用绘图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讲解显微镜结构时,无论是使用挂图还是实物,如果只是一味说教,难免有些枯燥,既使向几个学生提问或让几个学生自述,也只是让部分学生参与,如果能让全班学生都来绘制显微镜实物结构图,既可以检验学生的观察是否准确和全面,又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学。讲解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再默画一遍,以巩固记忆。
(三)利用绘图来加深知识印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叶脉特点与花瓣基数的不同显而易见,但学生们平时可能并没有关注,因此可以让学生对照实物画出它们的不同,使他们有更直观的认识。这种做法可能比只是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在讲解更加抽象复杂的生物内部结构时,除了解剖的方法外,绘图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利用绘图来培养观察能力。例如,在讲解鱼鳍分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真的鲫鱼,然后认真描绘下来,要求把各部位的鱼鳍都画出来。绘制生物图,既减少教学的单调乏味,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利用绘图来增加理解程度。利用绘图把生物功能的讲解同生物结构的讲解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把描述声波在耳道中的传导与描述耳的结构结合起来,把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与描述肾单位结构结合起来,把描述光在眼球中的传递与描述眼球的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功能与结构的密切关系理解更透彻。
(六)利用绘图来简化知识难点。
在讲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结构与功能时,生物绘图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血液循环的过程,动、静脉与动,静脉血的分布,呼吸与气体交换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都是初中生物学的难点,生物绘图如果运用得好,可以将原来抽象枯燥的表述变成具体可见的演示。
(七)利用绘图来增强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可以用文字形式将实验过程,现象与结果记录下来,但是有些观察结果通过绘制生物图更能表达清楚与全面。例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以及蕃茄果肉细胞时,如果要求学生绘制生物图,可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从而增强实验的效果。在生物解剖实验课中,也可以要求学生绘制生物图。
二、注意生物绘图的运用手法
(一),把观察与绘图结合起来。观察是生物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常用的手段,认识和了解各种生物,可以进行野外观察,或参观生物园及标本室,但仅仅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写生记录,并根据对象与要求的不同,采取美术绘图或生物绘图的不同技法,以增强观察的趣味与效果。
(二),把讲解与绘图结合起来。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具,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绘图更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讲解也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三),在绘图中采用不同色彩。有时,在绘图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色彩,有助于把生物的结构,成分或功能等的不同区分清楚,例如:牙齿的结构,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分布等。
三、绘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绘图设置要强调效果,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设置绘图的教学中要把握好绘图的内容与时机以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绘图要采取不同技法:生物绘图与美术绘图有明显不同,生物绘图更强调实际性与科学性,但有些内容采取美术画法(包括使用色彩),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其次,绘图要与讲解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边绘图边讲解,只画不讲或画完再讲,效果不佳。与此同时,教师要提高绘图水平:绘图的速度与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与效果。第三,充分借助现代化手段:教师还可以在制作电脑课件中多运用绘图,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丰富绘图教学。
生物教学注重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判断力和空间认识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绘图的训练,学生最终能够形成立体观念,起到动脑,练脑的效用,会使形象深深地印在大脑的记忆之中,增加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课堂绘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吸引学生,。
综上所述,绘制生物图,既有益于丰富和活跃教学,又有益于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能够准确熟练地识别生物绘图,对学习生物乃至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篇13: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新课标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下,我国的初中生物教学较以往得到明显的发展,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阻碍初中生物教学的长足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下电教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走入人们的视线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发展必不可缺的推动力,但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电教媒体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就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有效使用电教媒体教学作分析,希望对解决初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积极作用,能够推动初中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电教媒体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还是教材讲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的理解,在新课标改革的发展下,电教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师的青睐,这是因为,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上“心脏与血管”一课时,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点讲解教学,无法做到生动形象,这使得学生对心脏与血管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进一步认识,甚至在遇到较为细化的问题时,教师无法进行细节讲解,上课的积极性严重降低,学生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去理解,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但是电教媒体教学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例如,在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使用Flash动画,将心脏与血管之间的联系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细节上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的可伸缩性将细节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心脏与血管之间的联系,教师之后再通过动画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本课的学习起到导入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的进步。
二、有效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利用电教媒体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阻碍,也是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物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是在现实的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因为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以及教师对于相关知识的把握难以到达一定高度而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很难对学习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最终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会选择放弃,甚至会对教学产生厌倦心理。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教学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个单元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于水循环以及植物生长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理解,通过电教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上这一课时,备好相关的课件,在上课时,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发现,在植物的根部存在根毛,植物的根毛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对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吸收,并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以保持植物保持一个平衡状态,水分的丧失是通过植物的叶子气孔散失的,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学生不难发现植物的整个蒸腾系统都与水循环密不可分。因此,电教媒体对于解决生物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具有积极作用。(二)使用电教媒体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学生生物课堂参与度低,学生学习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但是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内容时,教师通过电教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吃什么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在展示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食品对自己健康成长才是有利的。电教媒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仅是加深了学生对于本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语
初中生物在电教媒体的推动下较以往得到明显的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要求相关的教育机构正确使用电教媒体教学,使电教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其正面效力,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重点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教学中与实际发展不相符的教学观念,全面促进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文化影响力。
篇14: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自主学习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还不是普遍,文章主要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有关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改革
现阶段,自主学习方式已经获得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也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提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能够把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思考能力,并初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深入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明确自身学习动机与目标,对生物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知,并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从而加快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1.1从理论上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这环境下,学生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而且对知识的实践机会较少。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多以课后习题和教案中的试题当作学生的作业,基本很少布置观察和社会实践调查等方面作业,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此外,大多数的教师都不重视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就是做题与考试,这就意味着我国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缺少,而且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极大的问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没有学习的动机,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1.2从实践上分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自主探究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加强对学生获取和促进信息能力的培养,并加快学生获取知识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况,并逐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对教学过程的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重视对理论知识的研究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但是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高效合理的方式,加快对学生在生物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为从教人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提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对策
为了加快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下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对策,对教学工作的改革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1情景教学,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情景教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肺部内气体交换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搜索有关新鲜猪肺肺部气体交换的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呼吸情况,提升学生对呼吸时肋骨运动情况认知与感受。在吸气的过程中,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相反的,呼气过程中,肌肉处于舒张的状态。情景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融合当前的教学情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当前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多个方面共同考虑,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加快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的快速推进。
2.2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人体对外界感知内容的内容时,教师挑选班内戴近视眼镜同学,讲述戴眼镜与不带眼镜的差异,并探究近视镜片与远视镜片是由凹透镜还是凸透镜组成,从而引出远视眼的相关学习内容。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提升对生物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并加深对生物教学价值的理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加快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深入探究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找出最佳的解决措施。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能够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识。
2.3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学生也更喜欢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明确实验活动内容,并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应该基本保持一致,使小组成员内部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升学生对实验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进程在不断的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关注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主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与探究,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生物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研究,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重视度,探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仝娟娟.基于概念图策略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2]王丹.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xx.
[3]王琳.初中生物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2024-01-11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2023-01-18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2023-03-05
初中生物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023-06-09
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022-11-08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2023-03-11
初中生物实验心得体会2022-12-22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2023-12-08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2023-09-03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