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论文(整理10篇)由网友“zld4321”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论文
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论文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推进着教育活动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小学课程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如今的小学教育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加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出发点,对此进行相关的探讨,以此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
一、前言
新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发展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教育活动最为基础的小学教育也正在不断完善中,以促进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可以说对于小学任课教师而言,这一时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阶段,如何开展更好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由于在现如今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小学教育活动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之前,首先要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化,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予以改善。在小学教育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这一模式占据主导,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不仅会造成小学课堂教学学习氛围的沉重,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发挥学生的思维性,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而且也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无法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率不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所要表达的重点不明确,教学结构也设置得不够合理,学生也无法掌握该学习的知识重点,往往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不知道上了什么,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好的。
(三)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质量无法得以提升
教师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而且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好动以及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引导者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得小学教学质量无法得以提升。
三、新课改理念下提升小学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在明确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就需要从新课改理念出发。下面就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希望以此来提升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加强自身知识与能力,发挥好引导作用
在整个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一直在提倡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加强引导作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专业性知识,立足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钻研能力和解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开展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综合多方面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物的完成如果是在兴趣的作用下,其完成的质量与在没有兴趣的作用下所完成的质量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是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观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多种因素起到综合性的效果,慢慢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变化,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组成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可以使用奖励的机制来激发学生之间进行踊跃的讨论,在这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是讨论方向偏离主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让学生良好地学习,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是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来促进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户新民,户浩.生成有效交流提高教学效率[J].小学教育教学参考,(8).
[2]李景华.支架式教学:有效教学的生长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9).
篇2:提高阅读有效性小学教育论文
提高阅读有效性小学教育论文
一、解决阅读困难,激发农村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农村小学小班制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更为严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很多事情,自己想做而不敢做。而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种渴望表现自己的欲望。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如那敏感度低的底片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曝光一样,存在困难的学生也需要知识之光的照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补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需要对语文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真正的将书读“进”去,才能将学习成绩提上去,才能在阅读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文中,首先是学生自由阅读,如遇到难理解与比较困难的地方多阅读几篇,知道理解其义为止,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优劣,也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了阅读的质量、效率,最重要得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为大家朗读,让他说说喜欢这一片段的原因,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阅读的海洋中,领略到文字的魅力,真正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进而解决其心理上的障碍。
二、加深阅读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阅读之美
在20XX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一书中指出:独立的语文课文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与鉴赏,也能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展示自身个性,丰富精神海洋。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应注意: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教学,在阅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会,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1]。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更能够让农村学生产生新鲜感。
阅读首先是大致的读。这要求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课本的大体意思,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难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就是精读、细读,这点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性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课文脉络、分析课文精辟段落、找出文章生字以及理解生词意思。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北大荒的秋天》,而《北大荒的秋天》中所表达的秋天到来的景象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与体悟自然也不同。在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此文中的体会时,在读到第二节时,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下流云会变成什么样子?读好“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农村学生的不专心尤为明显),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朗读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分为分段式、角色扮演、集体朗读等形式。教师在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课堂发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朗读方法。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李广射虎》一文,其中有一句话“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分段的朗读中,在前一段搭箭射虎,需要学生读出李广射虎的从容。而读到射中的是石头时,需要学生读出将士们的震惊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之情。(前段的学习需要读出拔箭就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后面得石中拔箭则是佩服与激动)
三、读与写作的结合,美与有效的融洽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通俗易懂切不失优美文雅的语句。针对特色段落,让学生精读、细读,再配合教师的引导读写,必定会让读写练习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西湖》一文中,在第四段中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别样的景象。从白日“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到“夜幕初垂,明月东升”从夜晚的美丽景象,再到优美的琴声、华灯的倒影,琴声与华灯溶化在月色里,其景当真美不胜收。在将学生带入夜后的情境中时,鼓励学生选择某一种事物进行阅读后的写作(如琴声、湖上泛舟)。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方法,也能更好的将这种方法融入到自身的写作中去,真正的感受到西湖这一人间天堂。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教学的结果的检验方面都能看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农村,虽然学生的基础相比城市要差点,但是一样是具有天性的学生,在阅读的美的引导下,他们一样能在学习的海洋中尽情
篇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篇4:新课程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
新课程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
“入”即进入文本,与之贴近、交融。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字求其义,字索其旨,与文本息息相通。“出”即走出课文,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摆脱文章的约束,作冷静地评判。“水道曲折,操舟者迷,立岸者清”,阅读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的过程,只有站在文本之外,超越文本,解读才能更加深入。而小学生与成人相比,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特点、情感变化、身心规律都有别于成人,而且不同的年段又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立足课堂,紧扣文本,
关键词:
特色 特点 特性
一、紧扣文本特色,提领而顿地教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到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抓手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无须赘言或抄下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学生自己的语言尽管幼稚,但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理解;尽管不太流畅,但是经历了思维碰撞和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过程。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紧扣文本特色,深入地挖掘文本背后合情合理的“工具性”,为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中的.“人文性”而服务,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依据体裁特点,抓住“文眼”教
相对于每篇文本的特色,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文的体裁也很多样。具体教学中古诗教学少有创新,一线教师普遍觉得难教,一般都是按照逐字逐词逐句的顺序理解,然后比较牵强地告诉学生诗歌的中心思想或内在情感。事实上,一般我们读诗时,总是先隐约感知诗歌的情感,然后再逐字逐词逐句地求证的。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的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言: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定位年段要求,有舍有得地教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是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学生在强烈的自觉探究中,心理图式和文本图式之间畅通地连。学生学古诗学得乐呵呵,于我还是第一次,毕竟这乐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②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四、切合儿童特性,深入浅出地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而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有篇课文叫《航天飞机》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但突破重点难点不能光靠细碎的分析和讲解,否则学习这样好玩的科普童话会让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的学生味同嚼蜡。于是,执教老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是整体感知之后,先抓重点段:哪几节写了航天飞机?再抓重点段中的典型语言信息:智慧老人说了几段话?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学习,一个读智慧老人的话,一个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理解地读,有感悟有想象地读书,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个体语言介绍航天飞机的“本领更大”,内化课文语言,使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相结合,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于是乎,原本说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通过明确的任务分配,辅之以恰当形式的朗读,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和同学的点评,就着这样迎刃而解了。说到底,面对相对天真幼稚的小学生,突破难点时,就是牢记四个字:深入浅出。
篇5: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论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课程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小学英语教育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要求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教师要通过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个人素质现状调整教学节奏,这样才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有效落实课堂有效性教学,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在新时期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虽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要全面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在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过程中缺乏政府支持,其主要表现在人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师生比严重失衡、随意调停英语课以及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等根据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调查显示,截至我国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同时人部分小学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小升初主干课的教学,而导致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存在随意调停等现状。
(二)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素质偏低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师资力量由于受到地理因素限制,导致小学英语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结构是接受过人专英语教育的教师为主,同时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教育水平达到了成教本科英语专业的.理论水平,导致人部分英语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经验远远无法满足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现阶段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弱、教学水平有限是直接表现,人部分少数民族小学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快速开展英语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培训后可以转岗从事小学英语教学,这些因素都是导致英语师资队伍素质低的主要原因。
(三)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不明显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虽然将课堂有效性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由于人部分教师严重缺乏课堂有效性教学经验,导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有效性的优势,其最直接体现在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教学不平衡,人部分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简单口语的教学,导致人部分学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学习兴趣,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课堂有效性的几项措施
(一)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依旧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人部分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领读、解读和学生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这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在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中要优化、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将激发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目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技巧和方法,通过合理、科学以及新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性、记忆深度以及理解深度有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优化英语实践教学增强学生教学参与性
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小学英语理论知识的有效性教学,更要求教师要全面开展小学英语实践有效性教学,通过优化、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朗读英语单词、英语对话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现阶段少数民族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广泛使用情景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小学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问的互动、交流,这对提高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参与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活动监控形式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要认识到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离不开课堂监控管理,教师要通过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监控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并且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之后便开展课堂监控,教师在课堂监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良举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监控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合理地调整教学节奏,这样才能快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同时也要根据小学英语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课堂教学时问,这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容易受到地理因素、教学软硬件以及教师素质结构等因素影响,使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无法有效施行课堂有效性教学,这要求我国教育部要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扶持力度,通过革新教学软硬件、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环境及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等途经,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的课堂有效性。
篇6: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论文
【摘要】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也有部分教师更多的在形式上下工夫,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重温课标、立足课堂、集集体与个人的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如何改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问题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也的确影响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和谐互动等动人的画面,但通过反思,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中刻意追求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于是不管是否合适,我们的数学课堂总习惯于安排一到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是否需要,我们总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不管是否合理,我们总要在课尾挖空心思想一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唯恐没有这些环节,我们的课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样的理解,导致我们在预设教案时,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课堂本身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
二教师在课堂中迷失了方向
新课程呼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来理解这句话,我想应该就是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老师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尽量开放教学时空,这应该是提倡的。但出现了放出去不知道该怎么收回来的现象。面对学生的错误,不敢正面说:不!怕自己不符合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要求。
三过分依赖集体备课,缺乏自己的思考
课改之初,因为考虑到教师备课任务的艰辛,同时也想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学校提出了集体备课这样的构思。一方面可以节省教案书写的时间,教师拿到教案以后只要把自己的思考通过微调反应出来。另一方面可以做到资源共享,能更多的交流教师教学方面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但目前教师的集体备课似乎和我们的设想很不一致。很多学科的集体备课几乎都是从网上下载以后人手一份(有的教案非常简单),不知道我们有多少教师在上课前能认认真真坐下来仔细推敲一下手里的这份教案,这和不备课进课堂没有什么区别。长此以往,教师独立备课的能力将逐渐削弱,教师将沦为教案机械的执行者而不是思考者。 一轮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作为一线教师,面对目前我们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整改:
1.重温课标
虽然我们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多次解读,但实施一轮之后再回过头来细读课标,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再次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我们在理解教材、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在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生成时,才会处惊不变,从容应对。
2.立足课堂
一个人只有站得高,才会看得更远。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还是教师。理论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实践才是真正让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浓厚日常的教研氛围,对薄弱教师要多开展跟踪听课活动,同年级教师要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学校领导层要多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听过以后要注意反馈和反思,针对共性问题要通过沙龙等形式展开研讨,对个别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加以指导。
3.群策群力
集体备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备课模式,不仅能促使教师个体对教材进行深入思考,更能集群体的智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我以为,每周业务学习除了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外,还要有一段固定的时间,让同年级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对未来一周的数学教学任务进行探讨,可以是对一个单元的总体分析和理解,也可以是对教材某一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交流时要各抒己见,然后由一人执笔,资源共享。这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4.张扬个性
虽然通过有效的集体备课,我们对教材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但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班级的学情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立足本班,对现有的教案做深入的思考。比如: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否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这样的情景设计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动手实践应如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些环节在本班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应如何有效引导?等等。这些问题的思索与实践,会使我们的课堂闪现人文的光芒,促使我们的教师逐渐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
5.勤于反思
有人说教师的成长=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要善于直面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十多年前备《圆的认识》先后一共写了72页,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坚持每天课后写教学反思,或几十字或几千字,坚持反思为他们今天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那我们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篇7: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论文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重要时期。但目前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重智轻德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
1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期,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个启蒙导师。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协调发展。班主任平时工作繁重,既要管理班级,又要兼任教学工作,精力往往会分配不当。在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要求下,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负责,还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品格和态度能力作为素质提高的重点,使德育教育贯穿小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正确的理想观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小学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俗语说:“德才兼备”。这充分说明德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能力。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的高尚品质。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为本,全面教书育人的发展观点,使学生为将来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沿袭几十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承担大部分的德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还有些教师喜欢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作为学生教学的参照坐标,以便充分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现在的小学能根据教育大纲中的德育部分严格进行授课,但很少会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参考。大部分小学都在坚持德育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有些小学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教学任务较紧为借口,从思想上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视性。虽然分数论和应试教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还存在着一定市场,但却完全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
2.1过度重视智力教育
目前,小学教育思想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而改变,一些小学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许多教育工作者误把育人当成了育分,逐步形成了一种重智而轻德的教育环境。由于学校有来自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得许多学校没有时间或主观上不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只用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特别重视,对分数不高且学习吃力的学生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使得许多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分数致胜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与目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有关。这种评估体制对学习成绩很容易就能评估出来,但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却很难评估或无法评估。这就形成了分数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上下都唯分论的思想形态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德育品质没有得到相互促进,而是呈现出一种失衡的发展状态。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巨大,却对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的成长漠不关心。德育教育要人人重视、人人提高,但实际上,人人都在讲重要,却没有人以身作则,投入其中,直接导致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陷入瓶颈。
2.2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资源利用能力偏低
自新课改开始以来,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教育课程资源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资源体系。许多教师还不能完全掌握教育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理解能力不强,知识体系不系统。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中去,有的甚至不会主动查找有用的教学资源,只以教科书为唯一的教学资源。由于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使得许多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到教学中去,课程教育陷入被动局面。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唯分数论的观念根深蒂固,承受着来自学校、社会、学生和家长等各方压力。教师把工作精力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即使有些教师已意识到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时间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研究和分析,使关于德育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成为教师的软肋。
2.3家庭和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重点中学、大学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即使是道德品质再好,对中考、高考都无济于事。由于受到这些传统观念和一些固有思维的影响,社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学校开发德育教育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学校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校企保持紧密的联系,关于德育实践课程的合作理念和计划也因此搁置。由于学校的自我封闭等原因,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德育建设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积极性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家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也不是很重视。许多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总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突出,其他方面自然会优秀,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成长和进步。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且工作繁忙,完全不关注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家庭式的误导是德育教育缺少支持和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3小学德育教育引发的思考
3.1树立德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
重智轻德现象在我国的教育界已存在较长时间。目前,这种教育理念对青少年的成长进步造成了极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庭的稳定性和社会的正规秩序。因此,学校应以教育责任为己任,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教育观,把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学校应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形成一个以树立道德价值为目标的群体。
3.2建立学校和社区道德共育的局面
学校附近的社区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应动用社会团体的力量。社区就是这个团体中最理想的社会力量。在德育教育中,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的利用社区所带来的影响力,构建一个德育教育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以快速达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甘剑梅.论中国德育的现代化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08):71-73.
[2]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3]鲁洁.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教师,,(17):86-88.
[4]钟迪.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65.
[5]潘蓉荣.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赢未来,,(22):9.
[6]韩梅.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19):79-81.
[7]宋红霞.探讨怎样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55-58.
作者:金艳 单位: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第一小学
篇8: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辽宁省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 王希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共同追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包括多种因素,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有效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现将研究的几点收获与大家交流。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健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师课堂上讲的多,布置的作业多,但教学效果不佳。还有一些老师,课堂上讲的少,学生练的多,教学效果好。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精心备课
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好课。
(1)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程序合理;思路清晰;内容适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自主测评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
(2)灵活预设教法、学法: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精炼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问题设计要有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问题设计要精确。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具有可思性、层次性,提的问题要少而精。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个问题多种问法。课堂教学是变化的,课前预设的问题也应有变化,所以一个问题要设计多种提问方案,以适用多变的课堂。
3.精彩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生动、形象,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等,要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4.精通技能
教师要精通教具演示技能、多媒体操作技能、组织教学活动技能、即时书画技能等。
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1.积极主动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乐于动脑、动手、动口,乐于讨论、争论,思维积极。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浓厚,信心足,乐于探索,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自主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条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小学教师上课时占用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做法要减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形成知识体系,结论由学生自悟和发现,每一项实践活动都由学生自己体验,学生参与面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依存关系。
3.实践探究学习
实践探究学习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究、体验、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
学生作为实践探究学习的主人,选用实践探究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篇9: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论文
关于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学论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篇10: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论文
初中生物新课标对实验的要求,已从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逐步过渡到能根据实验目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及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得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科学的实验结论。这就体现了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在上生物实验课时,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新的尝试,着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和方法”,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教学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三维目标”的描述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达成“三维目标”?我认为,考虑到学生目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达成三维目标应抓住“能力和方法”这个关键。因为能力和方法能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能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
在研究初高中生物该如何衔接时曾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由于初高中教学有一年时间的断档,学生知识的遗忘率往往很高,但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是不会丢失。我认为,平时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过程,学习内容是为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而设置的。在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掌握这些知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应该作为测定能力提高和方法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培养能力和学会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会形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优秀品德,以及辩证地观察世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所以,生物实验教学不能为实验而实验,必须重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是他们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掌握探究自然奥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的分析,获得生物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重视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中,实验设计的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往往有些教师由于实验过程化时太久,为了完成实验本身而忽略了思路的分析,这就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我对这堂课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去掉遮盖物后的叶片颜色,然后按照要求进行脱色的加热。
在加热的间隙时间里,开始讨论这个实验的方案,主要是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这些问题讨论完,脱色过程也就基本完毕了,然后再漂洗后滴加碘液。在等待变色反应的时候,再说明检验产物的方法和原理。最后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认为教会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的思路,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今后的探究课堂中做得更好。实验教学虽然应该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但更应该重视实验设计的思路分析,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三、重视学生探究实验的自主性,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探究课堂在生物教学中是一大亮点,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块主战场。但探究内容的局限性、实验材料的单一性,让这块课堂沃土也渐渐贫瘠。我想探究课堂多让学生自己去开发和挖掘些有效资源,激发他们的探究自主性,也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我在实验教学尝试中,有一些实验中我就安排学生可自带观察材料。如观察叶片结构,学生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各种各样的树叶;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选择萌发的种子,新鲜的水果、萝卜等。学生材料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观察面,另一方面学生探究自主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探究方案设计也可以自主。如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学生提出绿色植物蒸腾作用与光有关吗?是不是只有白天才能进行蒸腾作用呢?问题不同,探究方案的设计当然也要不同。学生在同一实验课题下开展不同的探究内容是开发探究课堂的新生力量。
学生在这样多样化探究课堂中获益匪浅,学会了思考问题的科学性、实验探究的严谨性、开发实验的创新性。
四、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是是实验教学的又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缺失的。如“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这个实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后立即熄灭,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烫过的植物的锥形瓶中后,小棒继续燃烧。让学生通过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时,许多同学都说“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就本实验来说,得出这种结论显然是不科学的。该实验只能说明植物呼吸需要氧气,这说明学生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相关教学。我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了实验分析过程中所控制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相关性的分析,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这就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实验的技能,更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重视学生实验过程性的评价,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课并不单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其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必要的评价。我在实验探究报告后增加了评价一栏,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根据探究的实验课堂操作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往往包括如下几点:
1.对学生课前探究方案设计的评价;
2.对学生具体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
3.对学生的小组探究现象和结论评价;
4.对学生探究课堂课外延伸的评价。通过上述四个层次的评价机制,可对整个实验过程起一个监督、引导的作用,促使了学生实验规范、有序的进行,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群体意识,而且有效的评价机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以实验促学习的目的。
★ 小六数学教学论文
★ 校外学习中心评语
★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 论文评语
【提高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思考论文(整理10篇)】相关文章:
本科生论文总结怎么写2023-10-13
课题研究教学论文2024-02-08
论文评语大全2022-07-02
初三数学教学小论文2022-12-29
浅谈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2022-12-20
博士毕业导师评语2023-10-15
安庆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2023-09-09
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论文2024-01-18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2-05-06
改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