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

时间:2022-11-10 08:43:54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玉桂狗玉桂甜心约书亚”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

篇1: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备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一、小学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在教书育人中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部分体育教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缺乏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兼职中,奉行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的信条,缺乏主人翁的工作态度。如果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有些体育教师平时不能严以律己,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甚至有时会醉醺醺的上课,并认为这是体育教师说特有的“风度”和“豪气”,殊不知这悖逆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教学方法粗暴、简单。 有些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起码的人格尊重,缺乏爱心,动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和歧视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项素质。

1、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要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2、较好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技术和业务知识,并能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其它新的与体育教学有关的知识与技术,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众多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除体育专业的各种文化基础知识外,还与医学、物理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加强这方面的了解和学习,丰富自己,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密切,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应该永不满足现状,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优良学风,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的养料来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不断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人格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优美的姿态、良好的仪表,会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会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要精神抖擞、意气焕发地站在学生面前,衣着整齐干净,美观大方,举止谦虚礼貌,不卑不亢,端庄正派,语言美,手势文雅有力等,这些有利于确立一个体育教师的完美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人才,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为此,作为体育教师仍应该时刻不忘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严谨治学,悔人不倦,不断进取,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广薄的文化知识,以及与新形势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准作出自己的努力。

篇2:小学体育教师教育随笔

小学体育教学是对小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小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我们来看看小学体育教师教育随笔应该如何写。

小学体育教师教育随笔

通过本学期几个月的教学,自己也有一些反思,怎样学生才能喜欢体育?怎样学生才能学好体育?怎样自己才能教好体育?太多的问题需要问自己,太多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由于我校是属于民办小学,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尤其重要。有些学生他已经从小养成了一些习惯,所以思想教育一定要加强,加重。第一,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第二,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虽然我们的学生都是来深打工者的第二代,但是这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很浓厚的;他们的爱好还是非常广泛的,尤其体育方面的爱好还是很足的。所以说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至比较贫困的家庭,家里普偏都是几个孩子,家长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孩子,注意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加强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五、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三操,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同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次体操比赛,每学期举行一次趣味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体育教师教育随笔]

篇3: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请参考!

小学体育教师的论文

小学体育的游戏教学研究

摘要:良好的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各项反应能力,既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又有极高的教学研究价值。本文将以各种体育游戏为例,来重点研究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各项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田径游戏时以公平、自由、轻松的良性心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境。因此,可以说体育游戏所蕴藏的锻炼性成为体育教学应用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体育游戏;田径;篮球;排球;体操

经笔者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渗透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为温馨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得以健康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法,能充分地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良好的体育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思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与各项反应能力,既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又有极高的`教学研究价值。本文将以各种体育游戏为例,来重点研究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各项体育教学工作。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改革,游戏教学方式已经大范围地渗入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小学生的个性需求,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促进其综合发展,最终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以田径游戏为例,该游戏具有极强的锻炼性,学生通过奔跑运动,调动了自己身体各个肌肉组织,促进了身体的神经调节,以便达到释放压力与磨炼意志力的游戏目的。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在参与田径游戏时以公平、自由、轻松的良性心态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境。因此,可以说体育游戏所蕴藏的锻炼性成为体育教学应用的重要条件。田径游戏必须具有组织性参与者,必须严格按照指导人给出的游戏规则来各项操作,这体现了对体育竞技精神的尊重,学生应该通过体育游戏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使自身的各项心理素质达到有效的提高。体育游戏是大多是群体性活动,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例如,篮球,排球这类体育游戏需要团队间彼此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任务,获得胜利。在篮球游戏比赛中,每个队的成员都尽全力地为本队的胜利而努力奋斗,大家挥洒了青春的热血,书写了友情的篇章,体现了群体性体育游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促进运用。良好的体育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体育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性,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氛围,完成既定的教学培养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身心疲劳,从而达成娱乐身心的教学目的。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性运用

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渗透到准备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如采用“贴人”、跳绳、跳远等游戏比赛形式,从而让学生的韧带、关节、肌肉等身体器官为接下来的高强度体育运动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小学人教版的教材内容,设计出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教师应事前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探究,知道学生更热衷和喜爱哪一类的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于具有比赛性质,即富有奖惩规则的体育活动更富有兴致,这种类型的游戏运动,可以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从而让教师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创新性的将益智性、趣味性与锻炼性合为一体的游戏活动渗透到体育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让学生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还愉悦了学生的身心,促进其快乐成长!排球、篮球等球类活动,是以教授学生体育既然为主的一种游戏教学形式。教师会以球类规则为媒介,来锻炼学生的竞技精神与体能素质。体育游戏十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更为积极地去学习,去锻炼自身的各项素质与机能。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脱离教材与实际,应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接受能力来合理地设计游戏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予以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引导他们来共同参与游戏设计,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有效地完成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快乐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寓教于乐,释放小学生的天然个性,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从而有效地达到游戏教学的特定目标。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因此,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注重游戏环节的科学性。教师选用的游戏活动,一定要具有特定的体育教学功能,游戏活动只是一种教学方式,他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有选择地开展游戏教学。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田径、足球、跳远等等容易浅显的体育游戏;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篮球、排球、体操等难度较大、训练要求很高的体育游戏。教师应该充分地考量所涉及体育游戏的运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体育游戏活动的教学有效性,最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体育教学的现实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杨保建.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

[3]龙凤翔.小学体育运用游戏教学的点滴体会[J].教育文苑,2013(3).

[4]江世泽.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体育教育,2013(2).

[5]贾学良,刘风艳.游戏做起来,课堂更精彩———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篇4: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充盈

[摘要]改革开放让大学生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的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文化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元性、变动性与异化性、虚浮性与躁动性、日趋世俗性与实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日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的建构、成熟与完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青年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冲击。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容易滋生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格格不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由于市场经济强调利润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动力,强化金钱在市场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苗头在校园中悄然产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给高校学生道德建设带来了复杂性和艰巨性。

市场经济冲击造成一些高校领导的思想错位和教师的道德水平下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家庭教育的误区。大学生道德意义的获得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追溯到青少年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他们道德意义获得的最直接的来源,是整个教育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家庭教育中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却导致不良结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即成为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溺爱型”,“高压型”,“放任型”,家风家德不正,家庭破裂,缺陷家庭等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学校德育过程的偏差。德育目标过高,缺乏层次性。学校德育目标的定位关系到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制约着德育的过程,因而也是德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德育目标过高,脱离现实。建国以来,我们在制定和表述学校德育目标时,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倾向,德育目标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学校德育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方向性,不讲可能性。目标过高,长期来学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更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建设者”。德育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德育目标在学校德育活动中很难实现,出现了名义上“加强”,实际上“淡化”;名义上“落实”,实际上“落空”的现象。

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道德包括基础文明和德性修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基础文明是健康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所必须接受也必须身体力行的东西。德性修养则主要反映了一种道德境界,它是高于基础文明之上的,既包括了内心状态,更反映了外在行为。德育应该从基础教育入手。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观念存在着一个难以越过的“禁区”,即谁都不敢对德育目标降低要求,似乎德育只能讲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德育不能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出发,由小及大、循序渐进地进行。

德育内容单一,缺乏全面性。由于德育目标笼统、过高,缺乏层次性而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单一,不全面,脱离社会现实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观念规范和行为规范不全面。从观念规范方面看,不仅缺少现代人才品德规范,而且还缺乏普通社会公民层次的观念规范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规范,如缺少伦理道德观念,礼仪观念等的规范。在行为规范方面,缺少全面养成行为规范训练,如缺少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训练,遵纪守法等传统美德行为规范训练。

德育方法简单,缺乏人文关怀。长期来,我国学校德育的方法较为简单,主要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极少与学生进行思想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是照本宣科地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德育课显得枯燥乏味。不管学生是不是真心、真正接受,只要考试时写得出来就能及格,得高分。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也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的现象:学生在校服从一切制度,出了校门就“解脱”了,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使德育变成了走过场,严重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德育和其他各育相比,对教师的知识素质、人格要求是较为全面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年龄偏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较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

篇5: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论文

以自我教育塑造主体人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系列思想矛盾的运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改革德育传统模式,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情感和动机;组织自我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与习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日益加深的对道德规则,道德规范的认识达到彼此心灵相通的境界,达到一种互惠的对对方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并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认识和领略到真正符合人性的东西,体验到更深刻的自我肯定,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与父母的教育。走出家庭误区,优化家庭教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家长要了解教育规律,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把握孩子如何发育,心理如何发展,知识如何获得,人格如何培养等等。同时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应该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正确的说教,模范的行为教育影响孩子。还要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爱孩子应有其道,适其度,得其法,求其效。最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同步进行,家长应主动与学校密切配合,主动沟通并听取情况;学校应了解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条件和方法,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取得家长支持,共同促进教育过程的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和学校两个主阵地的教育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德育改革。对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现有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应有的效果。

改进德育目标,使之更具可操作性;改变德育内容单一化倾向;改进德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创建健康、合理、有序的社会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振远.在校园与社会间发育和变异的大学生道德文化[J].青年文摘,,(7).

[2]张文杰.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1998,(11).

[3]杨林国.当前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2).

篇6: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讨论文

小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人情式”建设模式,难以持续发展。建设“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需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需与地方政府及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队伍;需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以及完善监督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当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人情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使实践教学遭遇瓶颈,地方小学在与师范院校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中表现普遍消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受阻,严重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拟探索师范院校与小学开展校际合作共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力图寻找既可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合作基地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实现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为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遭遇发展瓶颈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考虑便捷原则,“就近、交通便利,便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领导和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与管理,也利于节约实习经费”[1]。基于此,师范院校通过各种途径与目标小学沟通,让其“自愿”签署协议,承接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师范实践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试做、实操等手段,在小学教师和师范教师双重指导下,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作业批改甚至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技能技巧。这就要求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深入到小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基地领导和教师态度不积极,师范院校在安排实践活动时不敢做过多或过高要求,在工作开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实践基地领导缺乏重视

师范院校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实践教学的需要,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基地的需求,没实现“双赢”。许多基地领导认为是为师范院校提供廉价的实践教学场所,基地没有从中受益,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要承担实习学生的安全及本身教学质量下滑的风险,所以小学(特别是在当地有些声誉的小学)不愿签署基地建设协议。大部分基地是师范院校通过校友、师生、朋友等关系进行沟通,小学碍于情面勉强接受,进行实践教学安排时,基地领导多不会尽心尽力。这样的基地,当关系人还在校时,基地使用可能还比较顺畅,一旦关系人离校,基地也就流失了,难以长久稳定。

(二)教师参与实践指导的动力不足

教师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基地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中都存在。由于基地对实习学生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安排实践教学任务时,多是安排临时性任务,指派给有关班级的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且往往没有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劳动报酬或其他形式的表彰。“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下拨的教学经费基本只能维持正常的课堂理论教学,没有更多的剩余用于实习基地建设”[2],师范院校能给予指导教师的报酬非常有限,这造成许多承接任务的小学老师认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工作上消极应对。而对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来说,由于实习基地态度消极,使他们觉得到基地指导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求于人的事情,工作难以开展,难免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三)基地使用功能单一

师范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基本上都停留在提供见习、实习场所的层次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虽然签署的协议中也有师范院校为基地小学提供服务和帮助,但多数此类条款设定的都比较模糊,比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双方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财力保障,教师积极性不高。基地小学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小学从中没有受益,这也是教师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新思路:由“人情式”到“共赢式”转变

当前“人情”式的基地建设模式,使小学被动接受师范院校的邀约,基地建设仅师范院校受益,这是制约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和高效利用的症结所在。有研究者提到“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后需要尽可能巩固、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到‘双赢’”[3],只有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益,合作关系才能长久维系,基地建设才能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在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时,可从满足参与单位、教师、学生不同利益诉求的方向进行考虑,寻求利益共同点,采取“共赢式”的方式设计共建模式。

(一)以师范院校、基地小学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使基地的发展更稳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具有管理、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职责。教育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和优秀师资,而这正是师范院校可以提供的。师范院校可以为当地基础教育出谋划策,为小学师资能力提高建言献策,把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可使师范院校的智力成果服务于社会,又可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小学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师范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成长为基础

师范院校专业教师和小学老师能否受益,是基地能否良性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受益包括物质奖励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大规模的物质奖励各方都难以做到,但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却是可行的。比如,对师范院校与小学教师共同开展的课题研究给予优先支持、把师范院校教师在基地的工作与挂职锻炼相结合、把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小学教师的在岗研修相结合等等。此外,将促进在职教师职业成长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规划中。

(三)以师范生与小学生共同进步为目标

师范生及小学生是实践教学的施行者和受体,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师范生的实践对象就是小学生,实践的内容涉及教育活动的多个方面,比如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等等,而很多师范院校在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时,关注的是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关注到小学生,许多参与实践活动的小学老师都认为,基地的建设收获最大的就是师范院校学生,这也是许多小学不愿意成为基地的原因。毕竟参与实践的师范生由于经验、能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注意加以引导,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小学教学质量下滑,甚至引起小学生家长反对。因此,在基地建设使用过程中,要统筹兼顾,认真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要把负面影响转变为正面影响,使师范院校学生和小学生都有收获,共同进步。

三、“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步骤

(一)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扶持

市县级政府具体管辖小学,又有一定的制定政策并进行实施的权力,也有一定的财政话语权,且市县所拥有的小学数量基本上能满足师范院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需要,节省师范院校成本,同时市县政府对本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往往也有迫切的需求,易于沟通达成共识。在选定好目标市县后,师范院校需组织精干队伍,对拟合作开展基地建设的区域进行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如果是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搭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补充,使结构趋于合理;如果是师资能力不足,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中送训到校,开展师资培训等。总之要找出市县政府最希望解决的教育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把这些对策融入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这样就易于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获得支持。

(二)与政府、小学基地共建管理队伍和师资团队

要让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并良好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应马上组建队伍,其中管理队伍可设两级:第一级为中心领导组,可由市县分管教育的副县(市)长或教育局长任组长,师范院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师范院校教务处长、各专业系主任及各拟建实践基地的小学校长为成员,指导整个市县的基地建设,并制定有关政策。第二级为实践基地小学工作领导小组,可由小学校长任组长,师范院校专业系主任及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两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具体承担起基地各项实践教学工作。许多师范院校都会安排学科专业教师承担,学科专业教师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可能是佼佼者,但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却并不一定在行,同样的,小学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但如何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初次接受指导任务的老师也备感吃力。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8.6%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师和60.5%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能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但有些吃力,需要必要的辅导。因此,组建起队伍后,首要任务就是对两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能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的师资队伍。

(三)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计划

管理团队建立起来后,双方就应根据师范院校的需要和小学的实际,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着手制定基地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规定各方的责、权、利,有明确工作任务,要使参与人员了解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可以制定小学教师在岗研修制度,规定师范院校每学期有责任为基地教师送训到校一次,基地小学老师有免费获得培训机会的权利,同时,小学老师在岗接受培训研修期间,有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的义务等。这些条款通过制度规定下来后,即使参与人员变更,其他人员开展工作时也有章可循,能顺利实施。师范院校和小学根据制度规定,结合学校的教学和工作需要,以一学期为单位,把需要在基地中完成的任务,在学期初就列入各自的学期工作计划中,双方人员都能提前做准备,且能提前设计和规划。

(四)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

师范院校与小学的互动交流越频繁,越能相互了解,联系才会越紧密,才能促进基地的稳定发展。而要高频率地使用基地,就要充分了解双方需求,挖掘基地资源,丰富基地工作内容。比如增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其既面向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又面向师范院校教师、小学教师,承担其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任务。甚至是面向家长和小学生,承担起家校联谊,亲子课外活动的任务,有任务就会有活动,基地承担的任务多样,活动就会丰富多彩,各方也能通过活动受益,基地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教育实践模式来加强与小学基地的长期互动。比如,对于实践基地离师范院校区较近的,可改变原来的阵风式集中见习模式为师徒制的分散见习模式,由基地小学老师带3-5位师范院校学生做徒弟,每周固定的时间(师范院校学生校内无课)到小学基地跟随师父学习,并在师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作业批改、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甚至是课堂教学活动。

(五)加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反馈和评价机制

实践教育基地各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及时反馈和准确评价,是基地运行效率的保障,也是基地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和评价的对象众多,时间跨度长,要做到有效、及时和准确,仅用常规的驻点指导、巡查、座谈等方式,确实难以做到。当前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远程监控、指导和管理,同时在实习结束时,利用系统的管理数据,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实践要求必须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所建设的基地真正做到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并能更好地培养小学师资。

参考文献:

[1]李斌.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版,:114.

[2]梅德平.影响实习基地稳定的因素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以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24):4.

[3]刘媛媛,李建辉.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基地问题现状调查―――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9(26):65.

篇7: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总结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其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一个肯干、能干、巧干的体育组是我们的目标。下面我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在学习中共同提高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须通过教师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谁就赢得了21世纪竞争的主动权。通过交流我们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在学历、能力,特别是师德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大力倡导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在教师所应具备的诸多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占有主体核心地位,它既接受政治素质的指导,又对知识、能力等素质起着支配、调节作用。因此,我们体育组认真参加以“师魂、师德”为专题教育的讲座,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浓郁的师德氛围正在形成。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促进自己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由于注重学习,我们坚定了政治方向,进一步端正了教育思想。我们每个教师的思想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在总结中得到了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加大实践力度,用理论指导教育工作。同时我们经常互相谈心,了解在工作中的困惑与矛盾,使体育工作踏上良性轨道。

二、在学科教研学习中吸取经验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重视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创造力、重视超越单一教学的选择性教学、重视转变教师角色的“学导制”、重视加强课外体育活动、重视电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总结出四点:

1、教会学生自导

教会学生自导,一是要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二是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能对这些目标的正确与错误,全面与偏颇、有效与无效等方面进行分析与鉴别,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我导向的能力。

2、教会学生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提醒、自我调控。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进展及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及时提示,引导注意,使之不断地进行自我监督;二是,设置一定的诱因,使学生操作有误,进而从反面理解自律的重要性及其运用;三是,培养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练习的良好习惯,且对每一步都自我检查、自我调整。

3、教会学生自检

在某项教材学习结束前,指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思考检查,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把它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来对待。为此,必须认真教会学生自检的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4、教会学生自悟

悟什么?悟出学习的奥妙,悟出进步的原因,悟出努力的方向,悟出自导、自律、自检的成败得失。使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自主实践的能力。

三、团结同事,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在教学中认真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的业务水平。体育组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扎实苦干精神、朝气蓬勃的群体。我们用自己的心谱写着一曲曲平凡的歌,让校园洋溢着幸福,充满着活力。而我也将继续努力,让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篇8: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想一学期来与六年级学生一起学习、锻炼,其收获颇多。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加深了对体育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意义的理解,成功的地方不是太多,但值得总结的是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时刻未改变的干劲,这也许是体育工作者的特点吧!

尽管我们学校的体育场地对同时六个班级上体育课是有限的,但我尽可能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率。还有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设置一些与跑、跳有关的游戏活动,通过快乐体育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提高了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和时间布置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学设计。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使自己的课堂充满吸引力。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简单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响应的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教学方法上向他们学习,多听他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身的不足,并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总之,从这学期的体育教学中,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当一名体育教师并不难,但要出色地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体育训练,培养更多的体育优生就很难了。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掌握基本技术,形成运动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等。这三点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除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之外,还会以一颗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待我的每一节课。

篇9: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总结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为任务,其特点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达到培养优良道德意志品质和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而体育教学的原则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因为它是从体育教学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

一、自觉积极性的原则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自觉积极地学习和锻炼,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由于小学知识比较狭小,大道理不易理解,故应对他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多用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结合他们的理想说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积极性,如有的小学生长大了想当解放军,有的想当科学家,……可以问问他们“要是身体不好,三天两天生病能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吗?能当好科学家吗?”也可以结合我国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励他们自觉学习积极锻炼。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锻炼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在对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培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来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在游戏前体育教师应先根据游戏的内容创设一个必要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游戏的'环境中,让学生自己选择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展示自己的能力,达到身体锻炼和心理满足。例如:发展跳的能力练习,就可以选择“小青蛙找妈妈”游戏,运用青蛙跳的特征来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科学合理选择游戏内容,正确地运用游戏的方法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是体育上的有声有色,学生爱学,教师爱教,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一步提高他们水平,提出新要求,培养他们新的学习需要,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使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得到新的启发,同时也培养他们好的思想品德。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它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人体机能活动规律,正确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运动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迅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科学地锻炼身体。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善于把握“序”的实质。“序”就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程序。正确认识和把握了“序”,教学工作就是获得预期的效果。其次,要立足“进”在打好“双基”的同时,逐步深化。只有按照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进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提高技术和技能。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1。教师在安排教材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现行的省编小学体育课即较好地出现了这一点。。但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把握住。该教材在单元教学中每课时所需解决的侧重点,使该教材经过整个单元教学后,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该教材的技能和技巧。2。运动量的安排,要逐步加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质基础。适当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一堂课的运动量,要做到由小到大,逐步上升,并保持一定水平,然后逐步下降,学季,学期的运动负荷量,也要遵守这一原则,逐步加大。使身体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这不仅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巩固提高。

三、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就是使学生身体既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又能承受住,并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量和强度是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在一堂课做练习的生理负荷量或大或小,对有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运动量过小,对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不大,对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不利,运动量过大,则容易造成过度疲劳,有损于少年儿童的健康,甚至会发生伤害事故。因为儿童时期,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时期,机体发育极不成熟,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易兴奋,也易疲劳,新陈代谢旺盛。氧消耗量较多,不适宜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只有适度的运动量才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

根据小学许多次课的实际测量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以综合课为例。中高年级,下述的脉搏指标认为是适宜的,在课的准备部分在110——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左右,基本部分在130——150次/分最高峰达170次/分(出现在后半阶段)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在130——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由于平时体育教学中不可能对学生一一测定,一般采用观察法,在高年级也可教会学生测量脉搏的方法,来进行监测。

四、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必须综合地运用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教材,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学生除了用眼睛看教师的示范。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解来感知动作的形象,空间与时间二关系外,更多的还是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和方法。这是体育教学中运用直观方法的一个特点,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直观方式主要是动作示范、挂图、模型、幻灯、录象、还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手势、各种标志物等。在直观感知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积极思维过程。并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教材的规律。

贯彻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注意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要有明确的目的,注意增强直观的效果,方法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决定,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求教师讲得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其次要使直观的感知与积极思维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要停留在一般化和单纯形式的模仿上,把直观感知与积极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深刻地感知教材,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直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精讲多练的原则

这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课的任务,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用最精练的语言和最短的时间,简明扼要地将教材的概念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讲解清楚,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身体练习。讲和练是对立的统一,为了完成课的任务,既要讲,更要练。“精讲多练”是根据体育教学中应遵循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所提出来的,光讲不练,多讲少练,都不能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所学教材的技能技巧,当然,精讲多练,不是说讲得越少越好,练得越多越好,用多练来否定讲解的重要性。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例如:前不久我在教五年级学生做(山羊)分腿腾越时,教材的重点是起跳,难点是推手,我首先把教材的全过程和重点,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接着做了示范。此时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也有一部分学生存有害怕心理。我不急于去消除部分害怕心理,而是让几个跃跃欲试的学生出列来试做。几个学生中高个子,矮个子都有。在我的帮助保护下一个个都顺利地完成了动作。这一下,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信心,也克服了部分同学中的害怕心理,在接着进行的练习中,教师一方面加强帮助和保护。同时对每个学生的练习给予简短的评点指导。这样,做到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既突出了重点,又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次数,提高了教学效果。

2、严密组织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次数。教师应充分备课,严密组织教学过程,调动队伍,变换队形要有目的,有计划,在讲解时,除了对共同性问题进行必要的集体讲解外,一般应着重于个别指导,避免不必要的队伍调动,以保证学生练习时间。

3、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在课的基本部分,应结合已学过的基本技术,安排一些简易的辅助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运用循环练习法和流水作业法,适当加大课的运动密度,提高练习强度,以达到促进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六。全面锻炼的原则

实行这一原则,是由小学体育目的的任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全面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和提高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贯彻前面锻炼的原则,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教材,教法,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的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宣讲身体全面锻炼的意义,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不重视全面锻炼思想,每堂体育实践课。教材要注意全面性,除选择安排一两个主教材之外,还可以选用一些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辅助练习和手段,现在许多教师采用课课练的形式,不必调动队伍,不须什么器材,只用三五分钟时间进行素质练习取得一定的实效,也可从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循环练习法,以增大课的运动密度和运动量,提高全面锻炼身体的效果。

篇10: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总结

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开始在全国校园内推行“阳光体育”计划,校园集体舞也成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于是学校将校园集体舞作为本学期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同时我们还将全校校园集体舞的展示比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么一项意义重大的活动,如何才能保证时间、保证质量、保证效果,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由于全校校园集体舞只有我一人教,我就利用大课间、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教跳校园集体舞《小白船》、舞蹈风格清新、大方,紧扣简单的舞步、间接地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们能够轻松、快乐的舞动。动作内容结构清新,对于小学生容易记忆与掌握。舞蹈的形式变换能够吸引学生的持久兴趣,不会因为重复而感到厌烦,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艺术美感及身体协调性。集体舞的身体语言力求纤长,动作充满活力与美感,自然、和谐。音乐动感十足,充满激情,整个舞蹈比较适合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观看校园集体舞录像,建立一个完整动作概念。

二、教师讲解示范,先教会学生们基本步伐,再整体练习。

三、数拍子完成脚和手的完成动作。

四、舞蹈中每个动作做八拍处理。教师再实际教学中,动作反复次数可视当时教学情况及学生状态而定。

五、教学中要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这样可以大大调动提高学生的表

六、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在学生能熟练的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同时穿插队列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密切配合,组织好学生纪律,有秩序的进行集体舞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有舞蹈动作,并都能随音乐有节奏的进行集体舞表演。从学生欢快的舞步、开心的笑脸,我们不难感觉到校园集体舞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一定会健康美丽、端庄自尊。

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校园将会更加的热情活泼,奋进祥和。

学校在12月份还成功的举行了小学生秋季本次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示我校全体师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充分证实我校课外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切实展示了当代少年儿童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有效的提高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扎实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篇11:学术道德建设学习教育活动

学术道德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学习资 料

第1期 (总第1期)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编         3月12日

目 录

1、张曦书记在浙江大学20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2、杨卫校长在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 (9)

3、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修改稿)………… (14)

4、浙江大学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关规定(摘录)……………… (18)

5、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术论文(著作)发表的通知………(22)

6、《浙江大学报》评论员文章:弘扬求是学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23)

7、浙江大学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贺海波论文事件概况)……(25)

求真务实 从严治校

以优良作风开创学校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浙江大学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张 曦

(2009年3月4日)

这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是在全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第十七次党建工作会议和教育部直属高校第十九次咨询会议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前不久,学校召开了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了的工作,对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当前,全校上下正在抓紧传达、贯彻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学校新一年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

刚才,陈子辰同志传达了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会议通报了有关情况。下面,我就抓好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谈四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号召全党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继续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要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牢记两个“务必”,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办学目标,完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花大力气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校办学指标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上行态势良好。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心血汗水,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的调整和任务的变化,对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分析了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一是宗旨意识不强,二是理论和实际脱节,三是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四是政绩观不正确,五是个人主义严重,六是纪律观念淡漠。对照检查这些问题,在我们的个别领导干部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存在和表现。刚刚通报的有关情况,反映了我们班子内在学风教风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思想还不够重视、教育还不够扎实、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还不够到位、管理还不够规范、措施还不够有力。“贺海波事件”发生后,师生关注,社会关注;教育界关注,科技界关注;省里关注,中央领导关注;影响之大,前所未有,足以让我们痛定思痛,足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

“贺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单一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实际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对浙江大学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伤害和影响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能否尽快挽回影响,对我们是一大考验。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加强学术管理的紧迫性和长期性,一定要坚决抓,而且要一抓到底;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学校党委、行政在上一阶段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最近常委会作出决定,将于近期召开一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专门就规范学术管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进行研讨,并请杨校长作专题报告,在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狠抓整改落实工作。

基建领域一直是反腐倡廉的重点领域,也是近年来社会包括高校腐败案件的高发部位。令我们痛心的是,有的干部经受住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却没有经受高风险岗位的考验,虽然组织上尽了最大努力挽救,但对他们个人前程、家庭幸福和学校事业带来的重大伤害和损失已不可挽回。

这两起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的学风教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一流大学历史使命的高度,以对党的事业和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越是在深化改革、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越要重视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越要加强干部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带动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二、加强教育引导,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

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学校党委决定结合全党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契机,扎扎实实再补一年课,继续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进一步巩固扩大试点工作的成果。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和措施上,体现到以优良的作风进一步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近期,各级党组织要召开一次专题的组织生活会,同时要精心组织,把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扩大到全体师生。要联系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联系校风、师风、学风建设,联系加强学术管理和学术道德建设,联系弘扬“求是”精神,开展一次全校的专题学习讨论,深化思想认识。

一要强化宗旨意识。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优良的首要标准。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事业追求与积极投身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不因个人名利得失而左右言行,不因个人进退去留而患得患失,时刻以事业为重,以党性为重,以大局为重。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牢记权力就是义务,更是责任,任何时候都要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为学校谋发展上,用在为师生谋利益上,带着感情用权,带着责任履职,始终保持奋力拼搏、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最高职责,把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把对组织负责与对师生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多倾听师生的诉求,多关心师生的成长发展,从师生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师生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花大力气多办一些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促发展的实事、好事。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繁重,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很艰巨,作为浙江大学的一份子,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教师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是责任;干部履行权力职责,服务师生、引领发展是责任。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其位、谋其政,用其心、尽其力,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不偷懒,不耍滑,不懈怠,能为的敢为,该担的勇担。要坚决向无所用心、作风漂浮、敷衍塞责、渎职失责等不良现象开刀,严肃治理工作不负责任、遇事推诿扯皮等现象。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兢兢业业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要强化廉政意识。近年来,学校投入大,发展快,与社会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学校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受到诱惑越来越多,被腐蚀的危险越来越大。反思一些干部在廉洁问题上跌跟斗,有一个普遍规律,一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自我约束;二是私欲膨胀,恶小积大错;三是心存侥幸,自欺欺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坚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坚持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见贤思齐、择善而交,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筑牢党纪国法防线,守得住根本,经得起诱惑,平衡好心态。要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多算算政治帐、经济帐、幸福帐,多想想对事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名利上要有满足感,工作上要有责任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约束自己行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恪尽职守,廉洁奉公。

三、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近年来,我们在发展的思路和精力上,比较多地投入在融合发展和量的提升上,这是学校发展特定时期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近年来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在内涵发展上、在内部管理上、在提升质量上有些方面相对滞后,存在薄弱环节。面对当前学校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多校区办学,学科全、规模大、差异多等特点,必须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提升水平。

一要理顺体制机制。去年,我们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学校管理架构和层次体系进一步明晰。今年要配合学部改革和院系调整,加快推进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改革,进一步理清学校、学部、院(系)的关系,简政放权,合理分配和界定权限,做到职责要清,边界要明,基层能做的,学校少干预、不干预,并要全力支持,主动放权。要充分发挥行政性委员会和学术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和决策咨询作用,拓展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平台与途径。

二要加强制度管理。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师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也牵涉制度的制订、执行和完善。要从管理的经验主义中脱离出来,努力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转变,着力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对决策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内部资源配置等各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要认真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关于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认真执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加强对学校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后勤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认真梳理制度建设情况,特别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作出全面评估,抓好整改落实。当前,特别要强化学术管理。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每位干部和师生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对“贺海波事件”这类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学校将严格依照法律和校纪校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姑息。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工作机构,修订完善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管理办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师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做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各学部、学院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在学术管理上的作用,既要尊重学术规律,努力创造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学术环境,激发学术活力,又要规范学术管理,倡导学术道德,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三要自觉接受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程序公开是促进作风转变的重要载体。要把管理的内控机制建设与“阳光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抓紧建设安全、高效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扩大校务、院务和党务公开,使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学校工作的全局,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学校工作自觉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进一步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干净干事的良好环境氛围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与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严格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一要严格维护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的纪律,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党的政治纪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尖锐,今年大事要事敏感集中,社会风险因素增多,矛盾碰头叠加。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主动权,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想倾向,在重大问题上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立场坚定,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学校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决定等贯彻落实的督促检查,保证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二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责任体系。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责任体系。班子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既要管好自己,自觉接受班子成员和群众的监督,还要带好班子,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要抓紧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根据去年12月下发的《浙江大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责任分工细则》,按照文件规定的责任单位,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针对近年来高校案件易发高发领域,深入查找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要坚决克服任务观点,制订的制度、完善的机制、确定的办法都要立足于“管用”,切实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质量。

四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和损害学校、师生利益等案件,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的案件。对于违法违纪案件,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同时,要举一反三,着眼保护爱护干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早提醒招呼,以免小错酿成大错,小罪铸成大罪,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志们,当前学校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氛围尤显重要。我们要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优良的作风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学校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在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

校长 杨卫

(2009年2月9日)

今天,我们受学校党政的委托,请各学部、学院的负责人中断休假,召开关于一起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有关情况的通报会。刚才王玉芝副书记已经就到目前为止的调查处理情况向大家作了通报。虽然调查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之中,但我们经过研究,还是要请各位来,向大家通报一下学校的基本态度、调查处理的阶段性情况,以及学校的有关工作意见,以便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工作。下面,我还想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旗帜鲜明地抵制学术腐败,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学道德和学校声誉。

这起发生在我校的学术剽窃和造假事件,是一起由有关人士举报,我校及时主动查处的严重学术不端事件。在这起事件中,极少数人出于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肆无忌惮地进行论文剽窃、一稿多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违反了科学道德规范,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严重影响了我校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情节恶劣、影响极坏,我们全校师生都感到十分痛恶和痛心。

对此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十分主动而又慎重地开展了各项工作。收到有关投诉以后,在校、院两个层面专门组织了调查班子,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工作。学校主要领导碰头会和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多次研究有关情况,并根据调查进展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意见。针对最近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情况,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主动与有关方面、媒体进行沟通,表达反对学术腐败的立场,及时传达处理信息,引导事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目前,这次事件的直接责任者已经受到严肃处理。相关人员的问题还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之中。后天,我们还将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进一步研究处理有关问题,并对我校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部署。我在这里,代表学校,再次强调:我们对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按照我们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当然,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依法办事,重事实讲证据。绝不能让舞弊者蒙混过关,也不能冤枉好人;发现什么问题,查处什么问题;发现谁的问题,查处谁的问题;不能无限上纲,也不包庇袒护,切实做到“不计利害,只论是非”。目的是建设好我们的学风校风,为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举一反三,从制度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浙江大学以“求是”为校训,有着“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浙大人正是一脉相承这种优良传统,秉承求是作风,严谨治学,然后才有人才辈出的辉煌,才有“东方剑桥”的美誉。求是传统是浙江大学的生命线,求是学子要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自觉体现在言行当中,特别要坚决抵制一切作假和不端行为。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并切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制定了《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对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提出了应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并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视情节和后果轻重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学校制定了全国首部《研究生学术规范》,包括了学术研究规范、论文撰写规范、论文发表规范、对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及处理规程等内容,从制度上规范了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学校在教职工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规定中,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最近我们还成立了有关的专门组织,调查和惩处学术腐败。此外,学校一直把校风学风建设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许多举措弘扬求是传统,不断健全加强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但是很遗憾,这次事件还是发生了。在我们感到十分痛心和愤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次事件,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我们的制度规范还有严重的漏洞。对于这个事件,我们首先是要吸取教训、认真总结,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机制、政策措施,以及日常行为规范和文化建设,逐步完善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

一是要从理念上进一步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广大师生要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我们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二是规范上更加要求严格自律、严谨治学。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严格自我约束,反对投机取巧,拒绝弄虚作假。

学术不端行为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别,一是造假,也就是无中生有;二是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三是一稿多投,也称之自我剽窃,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杂志的知识产权;以上这三种情况都属于具有主观动机。四是知情不阻,也就是在论文发出时并不知情,但事后知道了不阻止,更甚至于还将之列入自己的业绩,这是一种投机心理的表现;五是引注不全或是不准确;六是错印,也就是研究没有问题,但在投出论文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比如图表粘贴错误等等,属于学风不够严谨;七是投稿的`时候真诚地认为所表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事实上是错的,也称之为忠实的错误。

三是制度上进一步强化监督和保障。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根本是要完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完善的学术不端预防机制和纠错机制。

四是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今后,我们要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师和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学风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努力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

对此,学校层面将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风校风教育,进一步宣传学术规范,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对有关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当前,尤其要着重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和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环节进行进一步的规范,防微杜渐,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学术浮躁行为和不端行为。

学院层面要将把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要在教授和学科的层面,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教育培养过程中,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深入开展学风教育和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抵制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每次问题的暴露,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也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工作的良机,希望大家能抓住这个机遇,切实做好工作,使我们的学风建设和科研道德建设更上层楼。

三、加强正面教育,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正常的科研和教学秩序。

这起事件的发生,已经给学校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学校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干扰。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和思想准备。我们希望,各学部、各学院,一定要主动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萌芽状态的矛盾。要认真启动新学期的各项工作,保证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一事件对我们工作的不利影响,力争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变坏事为好事,在妥善处理好这一事件的同时,真正促进我们的改革和发展。

要充分认识我们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主流。这几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已经走在前列,而且还将走向世界。这是全校师生通过努力拼搏、踏实努力取得的成就。我们不能因为局部的、个别人的问题,就妄自菲薄,看不到我们的主流和成绩。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努力践行求是校风、潜心攀登科技高峰、切实服务国家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个别人的问题,不应也不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真正的障碍。浙江大学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迈进。

要在全校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正面教育。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充分宣传我们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树立奋勇前进的信心;要主动挖掘宣传在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弘扬崇高的学术风范和科学精神;要学习领会从中央到学校关于科学道德建设的文件和精神,不断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把抵制学术腐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要求落实在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全校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要把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要认真研究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实践中去,从我做起、从每个课题每篇论文做起,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学问,扎扎实实地做好一个教师、做好一个创造者、做好一个建设者,用我们自己的切实的行动,高水平的工作,高质量的成果,证明我们的实力和水平。

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文化。要通过这次事件的妥善处理,切实加强并改进我们的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要加强团队管理和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和科学精神;要抵制不良风气,抑制歪风邪气,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对与学术不端行为的斗争,我们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工作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反对学术腐败的同时,发展我们的学科、我们的科研、我们的学校,维护学校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为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创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大家齐心协力、共图学术、共谋进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浙江大学更好的明天。

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

(修改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学术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鼓励学术创新,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浙江大学在编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以浙江大学名义从事学术活动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

第二章  基本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条  上述各类人员进行学术活动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社会公德,严谨治学,坚守学术诚信,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规范:

(一)在学术活动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

(二)在研究成果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应注明出处;转引他人成果,应注明转引出处;引用他人的成果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三)合作研究成果应按照参与者所作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另有合法约定的除外;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应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研究成果的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的部分负责,成果主持人应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研究成果的所有署名人均应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四)介绍、评价研究成果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原则,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和论证;不故意夸大或贬低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或社会效益。

(五)对于须经过有关学术机构论证和鉴定的重大科研成果,应在完成论证和鉴定并经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对外公布。

(六)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规范。

第四条  上述各类人员进行学术活动时不得有下列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

(一)伪造与篡改:在自己的研究结果中,捏造、篡改实验数据、结论或引用的资料等。

(二)抄袭与剽窃:在学术活动中,将他人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等冒充为自己所创,将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不注明出处,而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用。

(三)伪造学术情况:在提交有关个人学术情况时,伪造学术经历、学术成果、学术荣誉、专家鉴定及其他学术能力证明材料等。

(四)不当署名:在未参加实际研究的成果中署名,未经被署名人同意而署其名等。

(五)重复发表:未按规定将同一研究成果向多个刊物投稿,在不同刊物上重复发表同一研究成果或内容无实质差别的成果。

(六)滥用学术权力:利用职务便利或学术地位、学术评议评审权力,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不当利益。

(七)滥用学术信誉:在学术活动中故意夸大或贬低成果价值,擅自公布应经而未经学术同行评议或有关机构鉴定的研究成果等。

(八)泄密:违反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或学校有关保密的规定,对外泄露应保密的学术成果或事项。

(九)其他违背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如不正当获取学术荣誉;恶意诋毁、歪曲他人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对正常的学术批评采取报复行为;捏造事实,恶意举报、诬陷他人等。

第三章  学校职责与处理机构

第五条  学校在维护学术道德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学校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和相关政策,并对师生员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二)在有关人事录用、职务晋升、项目申请、考核评估和学生招生录取、奖学金评审过程中,认真审查候选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情况;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实行一票否决。

(三)发现有关人员涉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按本办法第七条或第八条的规定报有关组织机构进行调查。

(四)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处理情况。

(五)对有人检举、经过调查核实并无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当事人,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对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有关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条  成立浙江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道德建设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学术道德建设的政策调研、咨询评估、宣传教育等工作,指导、协调、督促涉嫌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  成立浙江大学教师学术道德问题调查工作组,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分管组织、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部、人事处、监察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法律事务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教师学术道德问题调查工作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负责协调处理有关日常事务。

教师学术道德问题调查工作组的具体职责是:

(一)组织调查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以浙江大学名义从事学术活动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人员涉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二)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上述人员涉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做出鉴定。

(三)接受有关对上述人员涉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署名举报和投诉。

(四)根据调查情况和专家小组的鉴定意见,对涉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报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需给予行政处分的,移送人事处或监察处按照或参照《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浙大发人〔2008〕33号)办理。

第八条  有关研究生涉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问题的调查处理依照《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调查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浙大发研〔2008〕48号)执行;有关本科生涉嫌违反学术道德规范问题的调查处理,由本科生院另行制定具体规定。需要对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行政处分的,移送研究生管理处或学生工作处按《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7月修订)》(浙大发学〔〕24号)执行。

第四章  处理方式及适用

第九条  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的处理方式包括:予以通报批评、暂缓职务晋升、撤销获得的有关奖励和资格、给予行政处分等。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十条  对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违反本办法第四条各项情形的,视情节和后果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理:

(一)情节和后果较轻,尚不构成行政处分的,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撤销通过该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而获得的校内奖励和资格,或暂缓职务晋升。

(二)对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按《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浙大发人(2008)33号)处理,博士后研究人员参照此规定处理;研究生和本科生按《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浙大发学〔2005〕24号)处理,并撤销通过该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而获得的校内奖励和资格。

第十一条  以浙江大学名义从事学术活动的访问学者、进修教师等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四条各项情形的,中止其访问、进修等相关资格,并将违规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浙江大学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关规定(摘录)

《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浙大发人[2008]33号)

第十五条  违反学术纪律的行为:

(一)重复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发表物中不注明他人的学术工作或不适当署名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二)伪造个人学术经历、履历、学历等;在学术工作中伪造或篡改数据资料;伪造学术成果的;剽窃、抄袭或占有他人学术成果的,给予降级以上处分;在学校或国家组织的各类考试中组织或参与作弊的,由学校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三)以不正当行为干扰成果申报、职务评聘及各种学术评价的,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四)违反科学研究活动的有关规定的,如因个人利益而违背科学研究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原则,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违反关于避免利益冲突的规定、以人类为对象进行试验的规定、使用危险化学物和放射性物质的规定等,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五)违规滥用科研经费和其他科研资源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情节严重的从重处分。

(六)滥用学术及科技机密性,以不正当行为封锁资料、信息,严重影响正常科研、学术活动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七)违反国家和学校的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规定的,给予以下处分:

1.以不正当方式使用专利的,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2.将职务发明据为己有或擅自转让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3.以不正当方式使用学校名称、商标及其他标志等无形资产为自己或他人获取利益的,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浙江大学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浙大发人〔2008〕49号)

第七章 评聘程序

1.本校申报者向所在学院提出晋升专业技术高级职务的申请。申请人在提交业绩材料时,应对照学校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对本人的学术行为是否符合学术规范、所提供的业绩材料是否真实作出承诺。若被发现有弄虚作假或严重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应根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党委发[]27号)第五条规定予以处理,并在三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207月修订)

第二十六条 考试作弊和违反考场纪律者:

(一)夹(携)带与考试课程内容相关的物品,在考试用桌上或身体上涂写任何与考试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和符号、违规使用电子工具和通讯工具、抄袭他人试卷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有意将自己试卷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让他人抄袭、报对答案及传递纸条、试卷、答卷、草稿纸、交换试卷或考位、借故暂离考场或用其他手段的作弊者,给予记过处分。

(二)在开卷考试中,携带禁止的资料或工具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采用其他考试形式中出现抄袭行为,对于抄袭者和主动提供抄袭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三)替他人参加考试或由他人代替、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及其他作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窃取试卷、偷改分数等再次出现考试违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发出后继续答题,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在考场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影响考场秩序,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将试卷、答案、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违反考场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第二十七条 在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报告中,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情节较轻者,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试行)》(浙大研[]28号)

第二十四条 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视情节和后果轻重,按照《浙江大学研究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2005年7月修订)》的有关条款给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五条 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受到纪律处分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要附加下列处理:

1.本学年内不得评定优秀奖学金、不得评定各类荣誉称号、不得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已获优秀奖学金者,停止发给未发的奖学金。

3.将有关材料提交学位办,按《浙江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浙大发研(2004)37号文件)相关条例进行处理。

4.开除学籍的研究生,其善后问题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研究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离校,户口退回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二十六条 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受到纪律处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已获得学位人员,要附加下列处理:

1.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撤消所有通过该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而获得的各项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2.对已获得学位人员要递交校学位委员会讨论,情节严重的,由校学位委员会决定撤消其学位。

第二十七条 违反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同时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术论文(著作)发表的通知

各学部、学院(系),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为弘扬“求是”精神,营造优良学风,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鼓励原创性工作,尊重他人成果,严明学术纪律,维护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秩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现将有关规范学术论文(著作)发表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关于学术论文的署名

1.在浙江大学工作、学习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的发表,完成单位应署名浙江大学;以学位论文内容为主发表的学术论文应以浙江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2.论文作者署名应该按照参与者所作贡献的大小排序(学科约定俗成有署名规定的除外),并需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未参加实际研究的不得在论文中署名。

3.通讯作者一般应该是该论文的指导教师或者是研究设想的实际提出者,在校学生一般不应以通讯作者署名。

4.论文投递之前,所有署名人都应认真审阅,并对本人完成部分负责。

二、关于学术论文(著作)的引用

1.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以尊重他人成果;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对文献来源如实说明;涉密文献不得引用。

2.在论著中不得捏造和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或引用资料;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引用的他人成果,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

3.引用时涉及到版权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关于学术论文的投稿

1.学术论文只能选择一种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发表;同一篇学术论文,不得以不同语言重复发表(经相关部门许可的除外)。

2.论文投稿之前,应填写“论文投稿登记单”(见附件),其中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或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作者必须签名。登记单报学院(系)科研科备案。

四、关于论文作者的权利与责任

1.自本通知下发后,凡在投稿前填写“论文投稿登记单”并在学院(系)备案的发表的学术论著,可在研究生毕业、博士后出站、教师选聘、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学术评价、考核评估、人才选拔、科研项目申请等过程中作为个人业绩使用。

2.如果发表的论著出现违反学术道德行为,所有署名的作者均应承担责任,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承担全部责任,并视情节和后果,按照《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浙大发人[2008]33 号)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人事处 研究生院 本科生院

科学技术研究院 社会科学研究院

二○○九年二月十九日

附件:论文投稿登记单(略)

弘扬求是学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本网网

《浙江大学报》评论员

浙江大学以“求是”为校训,有着“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浙大人正是代代传承这种优良传统,秉持求是精神,严谨治学,才铸就人才辈出的辉煌,才获得“东方剑桥”的美誉。求是传统是浙江大学的生命线,求是学子要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自觉体现在言行当中,特别要坚决抵制学术作假和不端行为。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并切实采取了措施。20,浙江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制定了《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对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提出了应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并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者,视情节和后果轻重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20,学校制定了《研究生学术规范》,包括了学术研究规范、论文撰写规范、论文发表规范、对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及处理规程等内容,从制度上规范了研究生从事学术活动的行为。学校在教职工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规定中,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校一直把校风学风建设作为办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许多举措弘扬求是传统,不断健全加强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但是很遗憾,“贺海波论文事件”这类涉及学术不端的事件还是发生了。在我们感到十分痛心和愤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次事件,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我们的制度建设与执行还有严重的漏洞。对于这个事件,学校将严格依照法律和校纪校规,严肃查处,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姑息。从这起事件中,我们要吸取教训、认真总结,切实改进我们的工作机制、政策措施,以及日常行为规范和文化建设,逐步完善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一是要从理念上进一步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广大师生要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我们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二是规范上更加要求严格自律、严谨治学。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严格自我约束,反对投机取巧,拒绝弄虚作假。三是制度上进一步强化监督和保障。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根本是要完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完善的学术不端预防机制和纠错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要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师和学生中进一步加强学风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努力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

对此,学校层面要更加重视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风校风教育,进一步宣传学术规范,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对有关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当前,尤其要着重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和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环节进一步加强规范,防微杜渐,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学术浮躁行为和不端行为。学院层面要把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教育培养过程中,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学术规范建设,深入开展学风教育和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抵制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问题的暴露,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也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工作的良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切实做好工作,使我们的学风建设和科研道德建设更上一层楼。

来源:《浙江大学报》2009年2月26日

浙江大学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本报讯 2月19日,在浙江大学20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张曦和校长杨卫再次强调,抵御学术腐败,维护学术道德,是浙江大学的责任。对“贺海波论文事件”这类涉及学术不端的事件,学校将严格依照法律和校纪校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姑息。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工作机构,修订完善有关学术道德规范及管理办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求是学风,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据记者了解,去年下半年,浙江大学调查处理了一起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到目前为止的调查处理情况如下:

贺海波2006年6月从某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李连达院士,研究室主任为吴理茂副教授。207月,贺海波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

贺海波学术不端事件发生后,浙江大学立即成立了调查小组,找有关当事人和关联人进行调查了解。根据目前调查情况,贺海波剽窃论文情况属实。其在进入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后共发表论文8篇,其中1篇发表于,7篇发表于2008年。8篇文章存在剽窃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一稿两投等严重问题,同时还存在图表及数据张冠李戴、重复使用,擅署他人姓名、擅署基金项目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等不同程度的学术不端行为。

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和《浙江大学教职工行政处分规定》,解除贺海波聘用合同;并表示,若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

从迄今为止获得的资料和各方证词来看,贺海波的学术不端属个人行为。李连达院士作为合作导师和研究室负责人,负有管理责任。

目前,浙江大学调查小组已要求在国外的相关人员回国,配合进行下一步的调查工作。对涉及的论文和相关人员的调查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据介绍,在事件查处过程中,浙江大学主要领导多次指示,要求尽快查清事实,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从11月13日开始,浙江大学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就此事的深入调查进行部署,并决定把此事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反面教材,加强对研究生、博士后和教工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教育。在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措施,以防范于未然。

2月9日,浙江大学召开院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就此事通报了情况。

据了解,浙江大学在2004年就出台了《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党委发[2004>27号)的文件,对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进行学术活动时提出了应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视情节和后果轻重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

近日,浙江大学又成立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组成的教师学术道德问题调查工作组,负责对涉嫌违反学术道德的教师进行专门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学校。

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浙江大学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拟定了《浙江大学关于规范学术论文论著发表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学术论文的发表程序。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还在《浙江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基础上,拟建立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导师审核制度等。

来源:《浙江大学报》2009年2月26日

篇12:公民教育中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公民教育中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司法局作为承担公民法制教育的主管部门,自1986年起,在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已连续实施了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三个五年规划。“一五”普法主要是法律的启蒙教育;“二五”普法是以宪法为核心,突出专业法学习;“三五”普法是强调学用结合,促进依法治理。这三个阶段的普法都是从增强公民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理的角度来筹划的。而“四五”普法则提出了“两个转变”的目标。这既是新时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也是对我们承担普法任务部门的新要求和新考验。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认真真的在总结以往三个五年普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抓住普法的重点、难点,积极寻找对策,扎扎实实抓落实,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来进一步推动全民普法向纵深发展。     今天的调研课题,主要是公民教育中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现状,重点、难点及对策建议,下面,结合我们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供领导参考,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指正。     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坚持法德并重,是搞好“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总书记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理论以来,又在之后的多次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最近中央又下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们在学习之后,深感江总书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理论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内在联系。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明了方向,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安邦治国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是在总结历史和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我们认识到,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讲,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支撑和基础;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则需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保障。普法不仅有助于公民法制观念的培养,而且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入人心,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形成;而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也有利于培养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作为普法主管部门来说,法德并举、共同普及,是贯彻落实总书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在今后的“四五”普法工作中应更好地去寻找“两个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把公民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共同推上一个新的层面,积极营造全体公民遵法纪,讲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二、公民教育中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现状     1、公民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通过连续开展三个五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法律常识得到极大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普法工作列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指导、四套班子齐抓共管、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并实施了“一把手”工程。从“一五”普法开始,各级党委、政府都能高度重视、制定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实施、同考核,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应有的位置。二是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得到了普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得到了及时、广泛宣传,例如我区在“三五”普法中,在教员落实上抽调30名具有较高法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同志组成讲师团,先后举办22期普法教员培训班,培训教员1500余名,在教材落实上,我们通过反复宣传做工作,主动送书上门等,为全区共订购、发放教材10余万册,实现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领导人手一套教材,在校学生、流动人口人手一册书的目标,使各部门、单位讲解有教员,学习有教材。三是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我区每年都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学法考试,参考率达99%,合格率达100%;在校学生的法制课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各校做到了教师、教材、课时三落实,此外,我们还聘请了38名政法干部担任各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我区关工委还专门组织政法战线离退休干部19 人成立了“建邺区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定期给在校生上法制课,使我区3万多名在校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犯罪;在流动人口法制教育工作中,我们制订并实施了“谁主管、谁负责”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对职能部门,相关组织和单位都确立责任制度,同时,还通过流动人口法制培训中心,组织轮训流动人口普法骨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有效地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学法用法。近三年来,我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比以往同期下降了25.5%。     2、法制宣传教育在保障法制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道德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不仅增强了公民法制观念,使公民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权利义务平等,民主管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观念,形成遇事找法、办事说法、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靠法的依法办事新时尚、新理念,而且,还使广大公民懂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有效地扼制各种违法犯罪,保障和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区近年来部门和单位荣获“双文明”的比例逐年上升,“五好家庭”越来越多,公民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民间纠纷逐年减少,重大恶性犯罪率下降,城市建设发生较大的变化,城市管理及我区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远发展,先后数十次荣获国家、省、市的表彰,我区连续三次九年度荣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今年又被中央六部委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     三、法制和道德教育的难点和对策     法制和道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操作难度大,硬性指标少,易于产生畏难情绪和走过场,突出表现在:     1、认识上不去。主要是对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其他工作相比,指标不够硬,致使有些领导热衷于抓经济,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群众认为自己不做犯法的事,法制、道德教育于己无关,要解决认识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立足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逐步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对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投身到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中来。其次主管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逐步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可量化的目标责任制,使公民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指标明确,责任到人,便于检查督促,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2、公民普法教育的组织难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随着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大,企业转型中私营和个体企业增加,一方面 “单位人”变“社会人”的比例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增加,都给普法的组织教育增加了新的难度,如果仍然按照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单位进行教育的方式,就会给普法留下比例很高的盲点和死角。要消除盲点死角,我们认为:一是要加强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职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刊物等传媒和电影、电视剧、戏曲、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以及标语、口号、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公民的启迪、教育和引导。二是对“社会人”主要通过街道社区这个新的普法载体,加强对他们的普法和道德教育。由于社区自身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我们考虑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职能部门要抽调专业普法人员下到社区,建立社区普法宣传站,吸收比较精通法律的社委会工作人员和辖区内居民中的法律志愿者为普法宣传员,形成专业与业余合一的法制宣传组织网络,这是我们主要的依靠力量。其次,职能部门下去后帮助社区培训普法教员,定期到社区进行法律咨询,开办法制讲座等。第三,街道还应协调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协助社区开展工作,要挖掘社区内的普法师资力量,为社区居民义务提供法律帮助,担任社区法制宣传员和法律顾问。第四,社区调委会、居民调解小组还应利用纠纷的调解过程进行法制宣传,作到“一事一法一宣讲”。第五,还可以在社区推广“法制教育明白栏”,开展“遵纪守法”、“五好家庭”、“文明楼道”等评选活动,以及社区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与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录象片等,调动群众参加法制和道德建设的积极性,使法制和道德教育进社区,入楼栋,到住户。此外,对流动人口的普法教育,我们在以往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落实好组织网络化、责任制度化、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并以即将建成的流动人口社区为依托,进一步抓好社区内的流动人口法制学校建设,通过普法主阵地的作用,向周围幅射。     3.经费保障不到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要深化,关键是基层。然而基层最突出的问题是普法经费得不到保障。购置教材需要钱,举办活动需要钱,办专栏、出版报等都需要钱,基层自身无法解决,需要上级给政策,逐级抓落实。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四五”普法刚启动,“三五”普法中还留下许多难点和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去解决,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基层的调研力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寻求解决的对策,一件事一件事的抓落实,同时虚心向兄弟区县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力争使“三五”普法未解决的问题在“四五”普法中得到有效解决。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

小学师德个人总结

小学师德师风获奖论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讲话稿

学校德育的教学工作计划

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总结

高中学校德育的工作计划

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的工作计划

静安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东风小学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
《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高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3-12-15

小学师风师德论文2023-06-13

学校学年德育工作计划2023-02-13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优化路径论文2022-11-27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合集2022-09-01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论文2024-01-29

教师德育工作计划2023-10-08

文明创建员个人工作总结2022-12-22

素质教育督导论文2023-03-07

教育局团委工作总结2022-1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