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探析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邓恩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课标环境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探析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新课标环境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探析论文
新课标环境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探析论文
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些许成果,作为第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实施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跳出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思维,借鉴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运用与时俱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文件及其精神的研究学习,做到因地地制宜、因材施教,把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个指导思想作为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抓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力求做到社会适应。体育课程实施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实现课程改革的根本途径是体育教学。所以在此对新课标背景下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进行了探究。
一、潜心专研新课标,构建健康理念
(一)全方位解读新课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所以体育老师要认真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真正内涵,真正做到健康第一,体育课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锻炼运动的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
(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
构建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自身学校情况运用教材和开发校本课程。计划应该多元化、综合化、条理化。既有长、中、短期教学计划又有水平计划、成绩计划、目标计划等等。制定教学计划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其要求要规划构建,使其能较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目标及其要求。
(三)重视体育理论课的教授
体育理论课虽然没有实践课那么活灵活现,但是也可以讲出知识,并使其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如“早晨起来活动活动腰,一天精神好”。使学生对体育理论产生潜移默化的热,让学生既学到了技能又学到了知识。其次,体育理论课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卫生保健两部分,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有利于增强学生健康、增进学生体质。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具有良好的长期效益,与此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自己学习体育运动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都偏于注重于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考量,一切向成绩看齐,这样容易导致不公平性,扼杀学生的个性。所以应该在教学难易的要求上有所变化,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对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改变体育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田径、球类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尤其是田径进行了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对学生跑的素质方面要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达成目标,容易爱上体育;把基本动作技术教学作为球类学习的基础,把教学比赛作为教学的手段,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球类的兴趣。
二、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时,可以先不告知学生怎么用,而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编各种游戏和各种用法,充分地发挥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在学生摸索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提升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如《足球赛游戏》活动中,体育教师拿出足球后不要展示任何动作,抛出提问:看谁想出玩足球的花样最多,其余时间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体育教师要做的就是观察聆听学生的动作和想法,看那些动作是不一样的,然后请这些动作不一样的同学出来示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然后结合要学习的内容编辑成游戏。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和想象力,同时更能带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设自主选项课
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是科学合理的,可以分为限制性,完全性选项。限制性自主选项可以限定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几个项目,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指导。这样做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发挥特长,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使特长得以发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注重运用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励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烦。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同时采用非言语性动作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如对学生微笑、竖大拇指等这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距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四)开展课外体育运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们的素养和团队精神,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如乒乓球,篮球,足球,拔河等比赛,举办校运动会等等。
如此使学生得兴趣得到满足、学生体质也得以提高、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是以学生身心健康,养成终身体育思想为目标的,要实现这个目标体育教师需要开拓创新,结合本校实际状况,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全方位多角度的去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体育课的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真正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伟,陆军.上好体育课需要关注“每一个”[J].体育教学,,6.
[2]管水法.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体育教学,,1.
[3]蒋中秋.让学生拥有自由的学习空间[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篇2: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课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面临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全国各级学校正在努力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确是学校教育的一大喜事,确是教改所需,育人所需。为此,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在观念上要有所创新。在二十一世纪中,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要从教育的指导思想、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发生重要变革,努力构建适应在素质教育中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此要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必然之路。
时代在前进,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不合乎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表现出不够全面与科学。因为这种观念忽视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方面又对一个人的一生将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应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及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以运动技术为中心,以考试分数评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采用僵化、呆板的机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考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天性,以及主动性和个性发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统一教学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会什么为出发点设计的,这样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利用。长期以来,全国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个模式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无法适应各地区的条件,无法办出各种学校特色,也无法发挥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又不喜欢固定模式的体育课,为此,在理论上要有所突破,观念上要有创新。这种传统式的课程模式必须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在当今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为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允许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式,从而形成体育教学过程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希望所在。体育课程设置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达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方法的桥梁和纽带,使师生之间联系更加协调密切,使教学课程变成有效的信息传递过程,应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建立多元化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多元化本着为提高“小立课程,大做工夫”,把丰富的体育内涵灌输到体育课程的改革中去,从而能达到预期效果。现代教学课程设置应做到大纲与地方实用教材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传统体育与普及相结合,这种课程设置能使原有的学校体育课程得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深化了课程结构中的育人价值,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体育文化基础知识与竞争意识、兴趣、习惯和运动技能,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因而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要强调以学为本,因材施教,学教一致的教学思想,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基础教育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想结合,抓紧建立、更新教育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打破陈旧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突破趣味性、可行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所以原始的、单一的课程必将被灵活使实用的多元化课程所代替。在实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课程指导上要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并要在充分研究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和规格的基础上,要使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逐步向以健全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强身育人的教育转变。不仅要使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上产生效应,且在智力、道德、人格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慢慢使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来健体和健心,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自身的`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自主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一些体育锻炼手段来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或娱乐。
(2)在体育课程发展的目标上,应根据体育本质功能,即“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应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在促进学生身体和技能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养成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获得心理和感情上满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多目标,多功能”的特点。
(3)对体育课程的选择既要重视它对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又要考虑它对体育文化和教育所起的作用,同时注意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把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的生理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对未来职业、生活的作用等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周密详实地安排在体育课程之中,以适应体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
(4)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体育课堂教学中得让学生明白一个强健的体魄对自身的生存条件是多么重要,同时也引导、教会学生怎样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特别是艰苦的环境)中如何独立的生存下去。在当今社会中,交际是人生的一门艺术,不懂得交际或不会交际,是一种缺陷,交际能力好坏,往往关系到一生的成败。由于我们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交流的机会,比如一些集体活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还有一些趣味性的游戏都需要同学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5)在体育项目的教学考核上,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要看到他们的提高和进步的幅度,加强过程评价在结果评价的比例,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的客观评价得到磨擦的目标和新的动机,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
为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进行尝试体育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要有求实的精神,在探索中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也同时希望学校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与关心体育教学改革的有识之士,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转变观念、共同努力、阔步迈上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篇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论文
“我们教育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心理,若能根据孩子的心理而实施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的效果。”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以养护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意识为主,以发展学生身体的一般能力为主。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唱游、编口诀等形式处理教材,使学生在身心负荷适度的情况下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得到健康愉快的发展。
一、合作探究,快乐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育课堂的精彩自然就会生成。
二、根据目标,跃选内容
根据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除了进行正常教学内容外,还可以结合艺术教育。如:课始,在整齐的队列练习后,可以打破那种呆板、单一、成人化和公式化的定位徒手操、模仿操或绕操场跑步等活动的教学方式,而是设计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以脚尖步做各种舞蹈练习,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泼的进行热身运动。学生跟随教师在优美的旋律声中,做各种轻快的舞步动作和听优美的配乐诗朗诵,两脚开立闭目,进入一种轻快的意境,使学生身心充分得到放松,心旷神怡,从而有效消除疲劳,恢复正常心率,轻松愉快的结束教学。
教学“立定跳远”时,可让学生模仿小蟋蟀“取食”、“消灭害虫”、“拯救森林”来贯穿整堂课。遵循儿童好玩的天性,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校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三、教学配合,超越讲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这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可通过融入小新闻,小舞蹈,小竞赛等。发挥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通过讨论法、发现发、问题教学法方式,使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密切配合,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体育节、球类比赛、广播操的多媒体教学,可激励学生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配合,远远超过教师讲、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
四、教玩结合,愉悦身心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和竞赛的运用最能使学生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例如:“看谁排的最整齐!”学生一听,个个都收腹挺胸,笔直的排好队伍,并响亮的回答:“我们排的最整齐!”从而抓好课堂常规中集队“快、静、齐”这一环节。
“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根据苏霍姆林基的教育观点和小学生表现欲强、好胜的特点,在课堂中应多表扬、少批评,树立好的榜样,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低段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或新的形式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想去探索一下,弄个明白,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篇4:新课标下上好中学体育课之我见论文
新课标下上好中学体育课之我见论文
针对“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众说纷纭,但是作为教学一线的一名普通体育教师,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才是根本,十几年来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收到一定的效果。
1 体育课堂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是其源泉。人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活动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他们从久坐的教室来到操场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舒散一下禁锢着的筋骨,放松一下绷紧的大脑,希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活动,在他们看来体育课就是“玩乐”,这种玩乐实际上是作为体育锻炼动机,是促进一个人与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在十几年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下面几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①思想教育法:“人的动机可以激发,可以转移”。通过宣传体育运动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学习运动技术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②激励法:如在教学中对练习积极,情绪高涨的.学生提出口头表扬,对掌握技术差的学生只要有微小的进步,也应进行鼓励,使他们也享受到提高的快乐。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③直观法:通过技术的实战演示给学生形成生动的直观表象,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并组织班级和小组之间的对抗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愉快的进行学习。
2 认真备课做好学生体育课准备部分的活动安排,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科学的安排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是使一节体育课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体育教师应善于运用和组织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准备活动要针对学生上课时的机能状态,学生上体育课之前,由于不同班级的不同安排,其身体的机能状态也可能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应采用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例如学生的兴奋性较低,就应进行一些节奏较快、幅度较大的活动,以提高其兴奋性;学生如因某些特殊情况,上课伊始就表现出过高的兴奋性,则应根据具体情况,从两种不同的方法中选用一种:一是进行缓和而有节奏的活动,以使其兴奋性转入正常;二是通过较大强度的活动,诱发周围神经细胞的抑制。如果学生刚上完课间操,则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如果学生平时的机能水平较高,准备活动的时间则可适当缩短些。运动量要适宜,运动量过大,学生体力消耗大,影响授课任务的完成;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条件,都应作为安排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比如冬季应选择运动量大一些的内容练习,准备活动时间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稍大一些;若气温高,准备活动时间应短些,以减少能量消耗。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可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和教师的观察进行分析判断。在准备活动即将结束时,如发现学生额头微汗,自感身暖,脱去外衣,情绪已调动起来,对即将进行的授课内容开始跃跃欲试。迹象表明,已经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3 合理运用体育游戏
游戏是使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手段之一,也是体育教学重要的辅助内容。体育游戏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还可达到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体育游戏既能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及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水平,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有着积极作用,又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在游戏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权,让学生主动选择,自由结组参与游戏,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竞争,使他们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在体育课游戏的运用时间和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运用的适时适当,游戏内容要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多种游戏穿插进行,不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必要时让学生自己创编游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游戏的积极性。
4 体育教学中既要有表扬也要有批评
经验告诉我们: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表扬是弘扬学生的优点,从正面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手段;而批评是指出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从反面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教育方法。教学不能没有表扬。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多优点,在体育学习中也有很多很好的行为表现,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表现,及时地加以表扬,不仅对其本人是一种鼓励,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也为全体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弘扬正气,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强调要以表扬为主。但是,以表扬为主决不是不要批评。由于中小学的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在体育学习中的行为表现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就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不好的品质和不正确的行为,促使学生去克服和纠正,以后不能再犯,这种批评对其他学生则是一种警示。这就是批评的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表扬和批评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教育方法。表扬是鼓励学生“应当这样做”,批评是告诫学生“不能那样做”。只有表扬没有批评,或只有批评没有表扬的教育都是不完全的教育。表扬和批评学生的时机,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时机。
篇5:如何在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论文
如何在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论文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心备课
在新课标中,淡化了对技术动作规范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上课可以轻松了。教材在淡化动作规范的同时,对教师对教学的全局掌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工作重点由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转到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虽然学生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就会积极认真地进行练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何最多限度的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调整练习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比如在练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时候,改变以往两个人或者三个人面对面练习的习惯练习方法,在场地上画出一个目标,让学生把球传向目标点,看谁传得比较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是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积极性明显有了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比较好。
二、改变思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张扬学生个性。传统体育教学中,要求的是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重点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上,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我们都有在中学阶段学习推铅球,大学还是学推铅球,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学的尴尬记忆;也有体育课上,少数人在球场上飞奔,多数人却坐在边上当观众的场面。在新课程标准下,不会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都是自己有兴趣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若有兴趣,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自觉而且有效率,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就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三、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果说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话,那么如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到学习成果的甘甜的话,那将会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树立终生体育观念有实质性的帮助。
四、评价系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评价,借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我们在评价的时候,由于学生个性特点不同,身体素质等状况更是大有区别,要做到灵活掌握评价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对于身体条件好,运动天赋好的学生,要从严一点要求,进行横向比较,让他知道自己和他人比较的优缺点;而对于身体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应该进行纵向比较,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我们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找到自己进步的动力。
五、课堂后进行总结和交流
这里我说的总结和交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和同事之间的总结和交流,请同事提提意见,说说看法,多一个人多个想法,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是和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听取学生的想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做到教学相长。
篇6: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体育课教学论文
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体育课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中职学校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良现象。所以中职学校如果在体育教学上进行一下改革尝试寻求一个新的出路,无疑是一次很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下面我浅谈一下我校体育课在这方面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创新
1. 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
1.1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一直在传统的教育观里徘徊。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和学生要求。首先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衔接没有处理好。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质的提高。其次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产生了断层。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后会发现,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的截然不同,使得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中断了体育锻炼。再者,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应弄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根据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最终受益。
1.2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玩”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有的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思想注重教法,忽视学法,忽视对学生的区别对待;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不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问题使我们意识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快改革步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提倡较多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传习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标准和目标做改进并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多样性的体育课程形式,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2.体育课的创新
2.1体育课创新,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一定要因人、因时、因条件而异,不能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定要结合具体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校将体育课程进行很大的改革,取消体育课的单节教学模式,全校学生把“晨训”和“午训” 以及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的考核,秋季每周星期二到星期五“晨训”全校学生做广播体操。“午训”时间是由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班级体育活动;冬季“晨训”全校学生以跑步为主,“午训”是学生自己参加的学生社团由社团的指导教师组织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练习,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领悟,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其学习上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运动能力的强弱,使得体育教学更加顺利进行,做到有放有收,这样就能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的教学。其余的时间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借阅器材进行体育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校园体育的活动气氛非常浓厚。事实证明这样安排既显得结构完整,又可以使体育课的活跃局面就此打开,学生普遍欢迎,现在已经逐步形成“要我练”变成“我要练”的体系。
2.2明确教育目标,更新育人观念。 中职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的体能与个性、身心与健康都得到均衡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学会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提高学生体育的观赏能力、简单动作创编能力和身体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有明确的运动动机并发展其个性,塑造完美的自我;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团结、积极进取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3加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加强体育基本知识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体育,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的价值及锻炼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针对学生各项目技术水平的不同、男女生性别的差异、所学专业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增加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扩大教学内容的选择面,以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需要。从健康角度出发,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民族性和实用性,形成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体系。
3结语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课是一门对学生情操、品德、意志培养的学科,是一个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核心的教育学科,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我们只有突破传统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从教学内容、方向、目标等进行全面科学的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在中职学生中得到新的认识和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达到终身锻炼身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8).
中专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10)
张建毅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期刊论文]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03)
郭建昆 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期刊论文] -教育导刊(01)
篇7:新课标下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创新论文
新课标下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创新论文
1、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所以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心理上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不再全程主导课堂教学过程;不再只管传道授业解惑,不再不管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统一进度、同一模式的教学方式;不再不管吃多吃少,不在高高在上,板起脸说一不二;不再充当所谓的权威。总之,教师要放下架子、放开手脚转变角色,把课堂活动时间还给学生,才能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
一是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平等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二是将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三是将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1.2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教师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平等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践行新课程的过程。
1.3教师要努力做到平等教育学生。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以激发和维持不同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1.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生生积极互动,引领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学习的快乐,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合作与共享,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引导每个学生现在为集体努力拼搏,将来为社会服务。
2、将环保问题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课程名称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意味着体育活动中不仅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宽广的胸怀,但是,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出心理阴暗面,是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帮助学生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品德的好时机。
2.1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体育活动组织的多样性、假期活动场所(包括社区健身场所、广场、学校操场等)管理薄弱,诸多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过程中、假期体育锻炼过程中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可能会相对淡薄,因此学生可能会携带一些吃的东西,如方便面、泡泡糖、糖果、水果、矿泉水、饮料等其他的方便食用的东西,也可能携带一些体育器材、个人的玩具,如象棋、扑克牌、纸飞机、拼图、卡及等,在学生活动结束后,或多或少都会有废弃体育器材、玩具及果皮纸屑、塑料袋、水瓶和其他一些生活垃圾留在活动场所,也可能有一些健身器材被人为损坏,所以很有必要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运动器材,提倡绿色环保运动,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长期的`、随时随地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家园,建设家园。
2.2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农村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处高楼林立,到处柏油马路、水泥路,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也很好,但是,逐渐地由于高楼阻隔,邻里之间互不往来,关系如水泥般冷漠,而学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暴露出自私、冷漠、狂躁等个性特征,另外体育活动的激烈性,小组竞赛过程中利益的冲突性,参与活动的学生个性差异性,种种因素决定了体育课中、其他场所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原因是活动过程中小小的别扭、对方一句不中听的话,导致学生脑子一发热,出现不尊重同伴的举动、用脏话恶语侮辱对方、故意伤害同伴、甚至拳脚相向,因此经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找不到知心朋友,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制止冲突,引导学生心胸宽广、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忍让,更重要的是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多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学过程中既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可、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又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扬长避短;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和集体性,又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3.1创新体育课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独立学习,同学间、师生间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交流与展示、共同成长的平台。改变传统体育课重示范、重模仿、轻体验、轻创新的教学模式,针对教材特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如篮球三步上篮教学,可采用热身―自我展示―引导、点拨―自我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如篮球裁判法教学,可采用先欣赏篮球比赛短片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讨―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引导、归纳、评价的教学模式;如足球运球突破与防突破教学,可采用热身―学生互相设置问题―自主探究、亲历实践―规范与点拨―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
3.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单一性学习方式,倡导多样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倡导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开展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总之,新课标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体育教师必须理性地转变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倡导绿色环保运动,实现可持续的健康成长。另外,教学过程的探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努力,唯有如此,才能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帆.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考试周刊.
篇8:浅析中职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论文
浅析中职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心环节,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文章通过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看法,同时对中等职业学校女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剖释,以便推动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中职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
一、前言
随着社会对工作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优良的身体素质,以适应较为繁重的工作要求。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如果不能使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那么,所谓的学习与工作就成为空中楼阁。
受以前教育影响,学生升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舍不得拿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个别学生甚至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回避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对体育课缺乏热情,无法集中教学,在学习中难为情,害怕别人的注意,一旦动作失败后,再次练习时感到惧怕,对所学内容不适应,神情过于紧张,完成动作很不协调,难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视体育为一种负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完成练习的勇气,这些现象,在中职女生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受到繁重的专业学习任务的压力,加上女生生理上的原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发胖,有的则面黄肌瘦,还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精力不集中,身体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显然,如何保证学生处于最佳的体育学习状态是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使高中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必须注意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二、教材安排要合理化
体育教学是以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为其发展顺序,因此体育教材通常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体机能活动的特点来安排,即应将技术复杂的新教材安排在先,而容易引起兴奋的教材,如活动性游戏安排在后,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在先,强度较大的教材在后等等,此外教师应根据主要教材的性质,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划分学习动作的练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反之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动机、态度、思维和情感等一连串的复杂心理活动,常会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势必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产生了高焦虑导致学生情绪,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学生在体育课上大脑皮层活动存在着下负诱导的机能状态,单一的练习方法容易使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陷入抑制状态,机体容易产生疲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法多样、新颖是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减少身心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教学语言要艺术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编的过程,艺术地运用语言,不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体育教学心理卫生的必然要求,如讲解动作时,清晰而简洁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有理、有节且针对性强的讲解,能诱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慢慢产生兴趣,从而发展成为爱好。
五、教学示范要规范化
教师准确优美、轻松利落的示范动作,不但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比较深刻和清晰地感知动作的真实形象,给学生以完美精确的印象,而且还有助于引起学生体育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进程要科学化
在课的准备部分,应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学生的心里潜能,为基本部分的学习调整好心理状态,进入基本部分后,学生的注意状态处于较高水平,情绪也较为积极,此时宜安排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动作,或较复杂的技术,当学生的'意志状态处于高峰期时可逐渐增加难度大、心理能量损耗较多的动作练习或身体素质训练,而学生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后,体力下降,教师应安排体力负荷较小、易激发情绪的练习,以调整学生的身心状态,缓和其心理紧张强度。
七、结语
总之,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它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身体的目的,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情绪,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因此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身心活动的过程,只有学生对活动感兴趣,才能积极参加,那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挖掘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有所提高,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篇9:新课标为体育课减负论文
新课标为体育课减负论文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为体育课减负的问题,包括适当减少学习内容和适当降低难度两个方面,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等。那么体育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把我们的课上成学生喜欢、学校认可、师生身心愉快的快乐体育课,使体育课的减负落到实处。
关键词:减负;个性化发展;师生感情;学习氛围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改变。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为体育课减负的问题,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真正把我们的课上成学生喜欢、学校认可、师生身心愉快的快乐体育课,使体育课的减负落到实处。
在上课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情感“减负”
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
二、心理“减负”
1.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从心理上进行运动的“减负”.课前的队列队形练习我们称为“阅兵式”,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加上老师的表情、语言提示,可使学生进入角色,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体质相差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情境式教学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卡通人物、故事情节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高年级就用正规的体育赛事、学生佩服的体育明星的一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经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也是很好的一课,这样的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和思想性。
4.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考核不要单纯地停留在运动技能达到了什么水平上。而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态度,考虑到学生的体质不同、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心理表现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表现,考核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如,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常识,也可以是平时讲述的,或者是国家、国际大赛的一些知识。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多少块金牌?都是哪位运动员什么项目取得的等等,像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又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花时间背诵,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总之,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体育教师的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们这次体育改革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也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到课程改革后“减负”的乐趣。
参考文献: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0: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论文
一、加强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会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得不到显示。在化学课堂中,许多学生在进行被动学习,没有化学学习的热情,大大影响了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转变,解放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用实际行动去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才能让高中化学教育局势得到逆转。首先,教师要学会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转变,不能将自己作为课堂中的权威,而要与学生共同学习。比如在讲解《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与学生讨论有关于甲烷的问题,讨论甲烷在生活中的存在、其存在的积极意义等。教师通过抛砖引玉式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会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敏感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自我表现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去自然地关注学生的变化,肯定学生的优势。高中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也会让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得到建立。一位平易近人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依赖。化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正确对待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的机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轻松和谐。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跟着自己进行化学学习。当学生勇于表达观点时,哪怕存在错误,也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肯定,激励学生与自己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加强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引导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更能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形成,大大提高化学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在讲解《氨硝酸硫酸》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关于三种化学物质的性质,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三种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并利用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三种物质的用途。当学生对其具有基本认知时,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得以创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实践,对化学知识进行验证,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四、加强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只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让化学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各学科学习模式的相似化,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过于枯燥。作为一个自然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且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知识,提高课堂参与度。比如在讲解《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总结尽可能多的能源利用方法。在课堂中,通过抢答的方法去回答能源应用方面的问题,以计分的方式决定胜负,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师要接受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加强以人为本思想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会让高中化学课堂更加活跃,也让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篇11: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德育管理方法论文
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德育管理方法论文
一、移动学习
伴随着智能手机在中职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部分学生存在过度依赖智能手机的情况,出现了不爱学习、不服从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传统教学应对策略是强制性禁止使用手机,但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我们合理把手机引进课堂,以智能手机为媒介进行移动学习,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管理的时效性。
1、利用智能手机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储备德育多媒体课件资源
第一,积极开发可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德育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形式可以是手机杂志、手机视频、手机网站、微信订阅号等;第二,利用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实现教学的及时互动,实现德育管理主客体随时随地的学习沟通;第三,积极设计当今社会关注的德育热点话题的“主题式”多媒体课件资源。
2、开发设计智能手机的微学习系统,加强碎片时间移动学习的管理
碎片时间的概念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它可能是等车、排队、等人、睡前等情况下的时间,但长年累月下来,碎片时间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时间总量。充分利用这个看似小而分散、实则总量巨大的碎片时间,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是对传统德育管理方法的有力补充。德育管理者可以把目前热点、难点和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制作成微课、微游戏,二维码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下载学习。学生在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移动学习,极大的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反客为主”———旋转课堂
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旋转课堂具有传统德育课堂无法比拟的新优势。
1、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的旋转课堂,颠覆课堂模式
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旋转为“学生课前自主在线学习+师生课堂交互协作探究”的新模式。该新模式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前,由教师提供优质适合的教学资源,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在线学习。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作业答疑、小组协作探究,师生深入交流。
2、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的旋转课堂,“反客为主”,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思政课堂管理中,教师是传播者、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被动地接受知识。旋转课堂下,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台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师生之间原本较为紧张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慢慢转变为轻松、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
3、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的旋转课堂,加强在线多媒体资源的管理
旋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课前在线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建设。我们应多开发设计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设计特定的思政主题,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通过多媒体播放器,自由选择暂停、回放、快进。有了优质资源,还需加强对在线多媒体资源的审核管理与教师学生使用效果的及时反馈。
三、开放课堂———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是当今学生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微信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易行,充分利用微信为德育管理服务,是中职学校德育首先要迅速占领的新阵地。然而,微信信息良莠不齐,微信沟通环境复杂多变,大量不稳定因素、各种学术思潮、各类社会现象都会在微信平台上首先反映出来。因此我校本着简洁易操作、内容正能量与动态化管理的原理,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内容包括微官网、特别关注、职教资讯三部分。通过试行宣传,印发广告,在全校推行。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更新维护,专业德育教师负责学生交流互动,有效解决德育管理手段枯燥落后和管理互动时效性差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不断变化,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方法的探索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作为德育管理者,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做好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保证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篇12:中职学校班主任论文
中职学校班主任论文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凸显。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首先必须保证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具备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而作为学校、社会、学生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尤为重要。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班主任?通过总结多年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发现:中职学校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对班主任工作有同情心,对学生有爱心,并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后进生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中职学校合的班主任。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工作艺术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比较典型。中职学校的学生入学分数普遍偏低,而且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精神萎靡,无心学习,有的甚至具有很强的破坏欲,学习上更是自暴自弃。面对中职学校特殊的生源,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学生安心守纪、思想稳定、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呢?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试验,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中自己的点滴感受,我提出以下几点育人的经验。
一、班主任应了解学生特点,做好学生的档案
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是一个不同的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升入高中,而选择了中职,其内心世界是不稳定、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为:①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②自卑感和逆反心理比较强;③兴趣广泛,但不重视学习。针对学生特点,班主任应该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通过让学生写日记、周记的方式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德育工作
我们利用特殊节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在国庆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进行教育,要关爱祖国、关心父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还不成熟,还不能完全独立。因此,班主任的引领是非常有必要的,班主任首先要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和关怀,把温暖、理解和信任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播撒到每位学生的心坎上,赢得他们的信任。当学生犯错误时及时给予教诲,循循善诱,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当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时,要在班级中给予公开表扬,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三、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
对学生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我们学校是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只有到周末才能回家。学生来到学校,班主任便代替了他们父母的角色,他们希望得到老师们的关爱。我们要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疼爱、呵护他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帮学生之所需。在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突出“教育”二字,做到引导、引导、再引导,耐心、耐心、再耐心,树立“学生的成功才是老师的成功”的价值观、贡献观。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心,多去关心爱护学生,多去和学生交往、交流、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面前敢于说话,愿意说话,这样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更应该去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这样他才会在心里面感激你,并用实际行动来报答你,班级管理工作才会顺利。俗语有云:“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我们要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播撒一份份爱心,谱写一曲曲奉献之歌。
四、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只要你去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例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因爱打架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一度失去了完成学业的信心。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篮球也打得不错。我并没有因为他曾受过学校处分而歧视他,而是根据他的体育特长,让他进了班级篮球队,还让他当上了篮球队长。从此以后,他把精力用在打球上再没有给班级添加任何麻烦。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但被撤销了处分,而且被我和同学们选为体育委员,在班级友谊赛中多次为我班取得好成绩,在年级篮球比赛获得第一名,“友谊杯”篮球赛前三名的好成绩。在任何一个班级中都免不了存在少部分后进生,对后进生我们应该低起点、小步子、分层次设计目标。欣赏和激励必将给后进生插上一个飞翔的翅膀,成为后进生转化的强大动力。
总之,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是有奉献和付出的,是要讲究工作的方法和艺术的,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兰。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新课程:中学,(Z1)。
[2]王启红。用心育人,点石成金[J]。课外阅读,(11)。
篇13:浅谈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本课程的开发论文
浅谈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本课程的开发论文
【摘 要】现行的中职学校课程存在着许多弊端,而校本课程恰能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解决这些课程的“滞后性”等方面的问题。目前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辅助工具,为中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职教育 校本课程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诸学科在都课堂教学中尝试网络化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起步于网络时代,且网络化教育正逐渐融入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当前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职学校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前沿。中职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更应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主动进行课程改革,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要求和特点的课程,进而构建起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为中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辅助工具,为中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一、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紧迫性
现行的中职学校大多采用统一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由于这些课程适用面广、硬性强、灵活性差,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课程不能与社会或时代同步,无法体现最新时代精神;有的课程体系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调整后的新情况,无法适应产业和企业现代技术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课程结构和教材建设严重滞后于企业行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无法适应新专业的需求;另外课程和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和有机的联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更不能贴切学生的实际需求状况;文化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之间、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都存在着大量重复和严重脱节现象。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校本课程恰恰能够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以上不足,解决这些课程的“滞后性”问题。校本课程正是着眼于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网络校本课程开发的优越性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倡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注重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能力的培养。网络校本课程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中职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潜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掌握上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感。
网络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调查研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课题选择、研究参考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社会性和时代性。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符合当前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开办什么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
2.基础性和专业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备从事某种职业必需的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突出专业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所在,中职校本课程要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为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服务。同时,中职校本课程还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雄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好未来发展才有后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大潮中,就能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站稳脚跟,不断有新的发展。
3.选择性和灵活性。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资源鱼目混杂,有选择性的校本课程必须以扬弃的态度,有选择地将有效的网络资源收入麾下,使它不断做大做强。以人为本的校本课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意愿、自主性和承受能力,要求学生分层次的限时限量完成教学目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灵活性、可选择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充分发展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的研发和运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设创造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快速提升。学校凝聚力达到新的高度,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得到提高,潜在专业能力得以展现。我们坚信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校本课程一定会在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日渐丰富、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学华.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J].课程教材改革,,(1).
[2]徐巧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方式和种类[J].辽宁教育,2004,(3).
[3]董忠昌.中职校本课程开发:辩护、批判与建议.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7).
篇14:浅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对理论与专业基础的反思
在新课标下,进行物理教学,我们物理教师需要有更加深厚的理论与专业基础。
(一)必须要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所进行的教学行为的重要理论支点。对于新课标,我们必须认识到其中有很多都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所无法达到的。为了能够在新课标下更好的实施物理教学,就必须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时常的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教学行为。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这四个因素共同组合成为了课程,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然而我们教师又怎样才能够在教学中体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呢?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交互活动中,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逐步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明白,想要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就需要对物理教学理论的研习,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杂志里的优秀文章。
(二)掌握更为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了解,并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经常会适当穿插一些科学史教育。如果教师本身不具有扎实的物理专业知识又如何能够穿插科学史教育,如何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学生传授知识?物理教师又如何才能够有效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呢?想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必须要不断的对物理学名着、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着作等进行研读,让自己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通过对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进行阅读,能够有效提高专业素质,让教师能够更准确的使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对物理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论与学科专业基础只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基本的保证。我们还必须要认识到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针对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增强自信心。物理与生活的实践的联系十分密切。那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学目标要能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使得自己的问题得到一个一个的解决,便会增强自信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要能够积极的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在教学设计时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地方,最后直接导致了预期的效果无法达到。同时也是因为有很多抽象的定律与概念让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该要积极的思考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思考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定律进行理解。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在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改进、优化教学,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楞次定律”,既抽象又难学,学生很难掌握。笔者在教学时先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复习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接下来利用多媒体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笔者告诉学生这就是楞次定律的内容,接着笔者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三、重视其他活动
(一)对听课活动进行重视
听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研究方式,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了课堂的方方面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同事之间相互听课,在很多时候可以采取不含有考核或者权威指导的方式,因此能够有较大的自由度。并且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更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能够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然后可以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进行交流、分析时,往往能够提出更加中肯的意见,从而推进教学策略的改进,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二)对课后的小结与反思笔记进行重视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将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的记录下来,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核、反思。面对新课标,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因此应该重视课后小结与反思,抽出时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并记录下来。
篇15: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教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仅仅是依赖教师主观的讲授;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为物理氛围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的有利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实际与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和兴趣。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探究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习惯物理学习的主动探究的模式。在主动探究的这种教学模式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兴趣、举措、态度、焦虑、厌倦等,一些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对探究模式产生抑制和阻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会像催化剂般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效率和质量。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误差分析实验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物体如何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实验过程中无法确定的受力情况及如何平衡摩擦力之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在不同角度的倾斜面上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从而得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师生、生生间交流、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的基本规则是:以教师向学生的单方向的信息传递为途径。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教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虽然,在教学中学生也会有一些反馈,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目的是为了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能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教。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身的个性,思维方式单一,缺少探究心理,更不会主动创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养成学会学习的好习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交流互动、团结协作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它主要以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为目的,以合作学习、建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潜能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在团结协作、互利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中,在动态的、开放的、自由的课堂中,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协作,积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课堂教学深入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协作、生生多向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真正地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三、学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很长的时间里,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使物理知识与生活应用脱离,对于怎样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涉及甚少,学生们不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的根本思想就是要教育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使物理学习与运用物理知识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学习物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日常的生活现象逐步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并得出实践研究的成果结论。
篇16: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规范与深入落实,教学任务对初中基础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初中历史课程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在新环境下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本文权作抛砖引玉,对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进行一个简要的探讨。
一、将授课方式与新功能多媒体设备相结合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智能手机等高新数码产品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再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的迅速进步,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以使用智能设备和网络工具接触到瀚如烟海的驳杂知识。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与成长环境,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不再单纯是新课标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这一点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新环境中仍然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必将为环境所淘汰。历史教师不能够仅满足于教授历史课程,还需要起到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应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事件以图片、视频、图表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营造课堂历史氛围,直观生动地使学生自发代入历史,学习历史。例如在讲授“唐朝经济文化发展”这一课题时,本人结合唐三彩图片、唐诗纪录片视频以及“文起八代之衰”的典故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盛唐经济文化风貌。同时,教师对学生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课后任务,指导学生利用智能设备和网络工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将课下时间投入到对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上。
二、将历史事件与生动故事相结合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人生的青少年时期,他们性格上活泼好动,生理上注意力较难集中,更易被课堂以外的突发事件,以及人与物所吸引,心理上处于一个懵懂天真的状态,尚不能够理解历史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对他们而言,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学业中的考试和生活中的故事。在短短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内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只为满足考试要求而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仅仅是使自己谋得一时轻松,却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但影响了本学科的教学工作,还连带着对其他课程起到了负面作用,甚至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最宝贵的初中,却把时间用在其他不务正业的事情上,断送大好年华。因此,教师可以尝试着将课本内容与民俗传说,野史传奇等内容结合,以各个有趣形象且生动的故事来讲述课本上的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并记忆教学内容,达到掌握历史知识的'教学目的。这样既拓展了学生视野与知识面,又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例如本人在教学“北宋冗官之害”这一章节内容时,结合岳飞词作《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一句和通俗小说《水浒传》中梁山泊替天行道之事,从外辱和内乱两个方面讲述冗官对国家与人民的危害,把晦涩艰深的历史知识转变为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能够接触、了解到的通俗文化,不但让平时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课,努力学习,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国家热爱感,将自己有效代入主人翁的意识里,明白初中学生肩负祖国未来的道理。
三、将指导教学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新课标对学生培养方案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是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盖因国家的发展进步取决于科技水平,而科技水平则决定于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教育从娃娃抓起,而我国每一个公民的研究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从初中学生开始培养。细分到历史学科,则对每一个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思路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多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由固定课堂的被动获取知识转向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文化,培养能力。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领导学生建立多个学习小组,以互相交流,组间合作,班间讨论,年级竞赛的模式进行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提出相关个性化问题,通过层次渐进的引导性问题来指明学生学习方向,探索方向,及时将学生带出学习误区,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同时也需要注意学习内容的设计问题,既具有一定的学习挑战性,又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标准,避免陷入问题过精、过难或是问题过易的困境中。总而言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课标要求了广大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深入研究课本内容和教学计划,并针对相关教学模式积累一定的宝贵经验和调研经历,通过不断的总结教训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最高效,最适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历史教育策略,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深入落实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2]薛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1):55-56.
★ 教学论文的题目
★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新课标环境下中职学校体育课探析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新形势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2023-05-15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我对体育教学反思的认识论文2022-11-05
健美操的特色编排与有效教学论文2022-04-30
如何拟写教学论文标题2023-11-09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题目2022-04-30
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小学阅读教学论文2022-05-02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