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学论文(精选17篇)由网友“老顽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学论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学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 高中语文教学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的打造, 结合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 也要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实行, 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语文技能, 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本身的沟通特点和技巧。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整个素质系统当中的核心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通过打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 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创新的思路, 让他们有一种创新的意识, 从而自觉地带着创新的想法学习, 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去解读所有的语文知识, 继而将这种解读方式应用到生活当中。所以, 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培养, 而且学生本身创新水平有高有低, 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 要认识到这需要一个过程, 不能过于急躁, 不能急于求成。
一、将更多的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 高中语文教师特别适应的是知识传授式的封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封闭式教学方式需由教师提前把需要讲授的内容准备好, 然后在课堂上讲授出来。学生只做一个接收者和倾听者就可以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弊端非常明显,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使其形成很多定式化的思维。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完全相反, 把更多的思考的自由和时间交给了学生。对于很多教师来说,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难度更大, 因为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 如果教师的语言文化底蕴不够深厚, 就可能一时间难以回答学生的提问, 在教学指导方面, 也可能无法做到指导得到位。把更多学习的自由交给学生, 就意味着要多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的方式, 教师要发挥好指导者和陪伴者的作用。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兴趣, 才能更主动地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探索。在学习的时候精神更加专注, 才更有可能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思路变得更加宽阔, 也才更有可能产生出创新的意识。所以, 教师要特别重视备课的过程, 要精心备课, 把教学过程设计得精彩纷呈, 要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将备课内容和实际课堂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 从而使高中语文创新成了一个难题。在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下, 语文教师要结合生活背景, 添加生活元素, 让学生建立对于语文课的自信。为此, 教师应加强对于备课环节的重视, 使教学内容生动、充分,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 教师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引导, 很多学生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习中表现得过于被动, 所以, 当一个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时候, 就不能形成独特的自我见解。教师没能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 因此, 当学生在运用所谓的创新方法学习时, 不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之效。为此,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提升自我创新意识,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 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 以促进每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 要积极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包括基础的汉字、短语、造句、写作等基础知识,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看在表面的继承之下, 可以进行很多创新, 这些都可以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加以激发和开展。如确定主题, 开展读书活动, 向学生公布基本书目, 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再如开设选修课, 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一门选修课, 这给开展语文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学生要有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给他们留足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也要给他们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使他们可以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四、从培养学生个性出发,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生活阅历及不同的成长经历, 导致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所以,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 很多时候会涉及思想价值观的讨论。老师要积极组织这样的学习机会, 一方面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发现其思想的偏差, 及时干预;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于自己个人价值观的建构能力。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心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语文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激发创新意识和精神, 训练创新能力。具体地说, 是在问题情境中, 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应过程, 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 当然也包括幻想, “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 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是非常难得的。
总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生做好创新的榜样, 在教学方式本身多做创新。只有这样, 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创新能力指导。
参考文献
[1]黎彬彬.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 (17) .
[2]韦金杯.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6.
[3]李健.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讨[J].中华少年, (19) .
[4]陈会.魏书生“生本性”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
[5]李伟.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开发[J].才智, (25) .
篇2:创新能力培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创新能力培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语文作为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学生人际交流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囊括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是高中语文教材,大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因而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历来都是重要的大事,尤其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改教育理念已经注入深入人心,在注重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学习思维,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十分显著、突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加强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逐一灌输给学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及时回答。而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知识仅来源于教材,在练习过程中往往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准答案,且在习题练习过程中采取分类练习,而这种教学模式所秉承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散。针对这一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传播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传授更多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扩散,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打破和创新教学观念。例如笔者在进行《勾践灭吴》一文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在人物的`议论和对话下突出的矛盾冲突下掌握人物性格的刻画手法外,还要求学生对文中古汉语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古汉语常识,并在教学之前对《国语》进行简单的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选择卧薪尝胆呢?如果不选择又会出现哪些结果呢?提出如此等思维发散性的问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能大胆地进行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难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往往创新的表面性较强,教学形式往往都是浅层次的进行,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在注重教学观念创新的同时注重教材的钻研和学生创新思维和品格的培养,方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例如在开展情景教学时,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在接受课文传递信息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最为代表性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美丽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领悟朱自清喜获超脱的喜悦之情,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是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其找出与自己不合的认知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二是着力改变学生现有的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私立的研究,并适当地插入相应的与学生思维方式不符的问题模式,突破学生的禁锢,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学习,达到强化意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开展综合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文章的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学校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或者各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是各种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学生综合利用一系列的知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语言的活动与实践拓宽视野,发放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篇3: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现在的教育是以创新为主要的教学目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教学中去实现创新呢?这是我们大家都在思考的主要问题。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种用创新的思维去完成,这种创新的能力在现在的经济科技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的发展也是要不断地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养成一种“问题意识”,因为这是我们创新的推动力量,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怎么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学校中的老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老师对教学理念进行改进,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学识渊博,善于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富有主见,阅历丰厚,而且对于现在教育技术熟知并能运用,而不是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来上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搞好课堂的气氛,并不是一个在整堂课中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而是要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慢慢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创新思维。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正所谓人的行动是依靠自己的意识来完成的,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的脑海中牢牢地记住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与看法,而并不是只有老师的定论是正确的。在一个问题的出现时,如果学生经常独立思考得出结论,那么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就是一种创新。第三,学生还要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首要的前提,那就是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知识的基础又哪里来的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并不是能够天生就有的。
2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2.1激励学生敢于进取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学生对于失败很恐惧,很担心出差错,对于风险也是有所畏惧的,因为他们害怕被别人当成笑话,取笑他们,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才会导致他们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来。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出差错了,失败了,这时候我们的老师就要激励学生们要敢于面对失败,端正态度,找出自己失败的缘故,学会总结,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让失败变成有意义的,变成真的“成功之母”,成为通往成功的途径。学生的自卑感强烈,他们没有自信。所以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看到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2.2让学生拥有大胆的想象力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的重要性,并不是有知识就够了,知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然而想象力是无穷大的。正所谓想象力是人们在科学领域里翱翔的翅膀,要有创新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发掘他们所潜在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得以加强。
2.3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多疑多问
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疑问,并且还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耐心地去解答。对于问题提出不同的疑问也是创新的一种,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即便学生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很低的层次或者不对时,老师也不能打击他们,而是要激励他们,让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积极性。正所谓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的学生。所以,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好问,使他们在好问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着一定的作用的。
2.4安排具有创新型的功课
伴随现在教育的进步,对于我们学生的作业也应该有一定的变化,而不是之前那种很传统的理论知识或者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突破这个,多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这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来作答,没有标准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推进创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的活跃,增强创新能力。所以,具有创新型的作业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需要。
2.5让学生踊跃的参加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不用被书本范围所制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
3小结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怎么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语文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才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教育事业里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庄小强.普通创造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李志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年科学,,(4).
[3]孙俊三.教育原理[M].中南大学出版社,.
篇4:高中语文创新能力如何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多给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创设民主学习的氛围。而要达到这两个要求,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并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尝试:
1.运用多媒体交互性、可控性强的特点,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找到最佳途径。在传统教学中,一方面往往是优秀学生掩盖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只要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回答就算成功了,从而造成一大批学生“陪太子读书”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为了照顾中下学生,连片累牍的解说,又空耗了优秀生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则在个性化教学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对尚未掌握的信息反复提取,直至搞清弄懂;学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最适合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在一堂课中,教师就可以实施分层次教学。当然,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优势还体现在第二课堂方面。教师限于时间、精力、水平而无法开设的选修课,学生只要借助光盘和多媒体电脑就可以上课,而且,这种自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2.掌握高中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在大量的语文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广泛的教学资源。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互相融合的大语文教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引导语文应用实践,教师要让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把自己的所学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如给远方的亲人朋友经常写信,给大人的商店写广告语,把新学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等。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
3.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兴趣激励法。“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在此简述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引导式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二是满足学生求胜心理,高中学生都会有强烈的求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等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三世拓展课外知识,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也是对各种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关键时间,这时将一些课外知识讲述给他们,不仅能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更能激发他们对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进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读书方式,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情景教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味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个性。而情境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内在本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放飞自己的身心,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激活自己的思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教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
4.指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所以,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质疑争辩之学风。如:在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更应当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道路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迎接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挑战。
篇5: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作业作为广告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知识、促进教学等,同时作业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广告学;作业设置;创新能力
一、作业的相关概念
(一)作业作业的概念有多种,辞海中将作业定义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1]。《实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到: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2]。因此笔者将作业理解为:作业是由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而布置,为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教学等,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二)作业的分类根据笔者对作业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以时间为维度作业可分为两大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1、课内作业:又被称为课堂作业,即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各种任务和练习等。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
2、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是相对的,指的是学生在上课时间之外,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完成的学习任务及活动。
(三)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根据上述作业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即针对广告学的学生,任课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广告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对课内及课外作业进行科学化设计与制定的行为。
二、作业的功能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对学生而言:首先,作业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完成作业,便于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拓展与深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作业中通过同学间的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因人而异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二)对教师而言:通过作业的完成,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环节;同时,作业设置题目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三、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意义
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主要有以下方面意义:
(一)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更加合理,从而减少学生抄袭应付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质量,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
(二)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设置得当、巧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广告学作业设置的研究,可以使广告学专业的老师在作业设置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使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对教学及学生的促进作用。
(三)可以探索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作业这个途径,能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锻炼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掘他们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一个广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四、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3]从定义中得知,创新能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实践而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后天不断的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而作业正是一种“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从事的学习实践”,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提高。因此,作业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可以促进对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广告学作业就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作业时,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自我思考、分析、同学间相互交流与讨论等,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正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在平时点滴经验的积累中得到提升。因此,广告学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在不断的分析和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更是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的作业设置为前提。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贺莉.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N/OL].吉林日报,.
篇6: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论文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创新精神所体现出的特征是爱思考和善质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文内容来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5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同学们通读全文后,重点划出描述当时草料场的严冬恶劣天气,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想象当时林冲被迫害后,在此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深化对林冲这个人物的深刻理解并由此展开想象林冲在小说中的性格特点等,这就是教师通过环境描写来启发同学们想象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在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在老师的意料之中,还是在老师的意料之外,教师都要认真解答同学们的问题,让同学们养成多质疑、多思考的好习惯,学会独立地表现自己,具有探索意志和创新精神。
二、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虽然课堂教学时间宝贵,但教师同样不能忽视课堂的寓教于乐教学,因为高中语文的课堂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现象,有的甚至一旦学不会、弄不懂就会放弃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愉快地接纳学习,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如,教学过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向大家表达,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使同学们愉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创设一种轻松且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同学们对教师消除神秘感,乐于与老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学习,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感并给予他们一个互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表现出勇敢、自信、独立且具有恒心的学习性格,从而激发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与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设多种教学手段,如利用投影、录像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来调节枯燥的教学气氛,来舒缓同学们紧张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还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启发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启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在疑难问题面前积极思维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往往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从被动地学习到主动地学习,以此来活跃大脑和思维,把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把抽象的事物认识的更具体,这就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具有主动性、开放性、挑战性,并在此过程中遵循着过程性和差异性的原则,使课堂教学始终闪动着创新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小结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善于提出问题,又乐于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中,在探索中求进步,在探索中求知识,在问题中勤思索,在思索中拓思维,在思维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促能力。
篇7:高中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研究论文
教师只会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容器,一个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而没有做到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传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至关重要。
一、选择开放式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创新思维
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在熟知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有所创新。比如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分配任务。将全班学生分为小组形式,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对下节课要讲解的诗歌进行讲解,讲解形式由每个小组讨论创新。通过讲解对比,选出最佳创新小组,来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创新。让他们在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思想。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习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才能够使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质疑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求新和创新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习惯,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其中有一句是“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让学生充分理解司马迁所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人一定要经历挫折才会有一番成就吗?”,“司马迁是不是在炫耀什么呢?”等,通过学生们热烈的讨论,使同学们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并提出创新。著名教育家陶知行先生说过“:创造源于思考”,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思考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新,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充分重视备课环节。为什么总是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创新的兴趣呢?通过对教师的观察不难发现,在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将备课内容和实际课堂内容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使高中语文创新成为了一个难题。在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下,要求语文教师要结合生活背景,添加生活元素,让学生建立对于语文课的自信。为此,教师应加强对于备课环节的重视,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充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细心研究教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为了赶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对自己所学内容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学而不精的现象,更别提有所创新,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没有对所讲内容有一个重复的过程,使得反应不够迅速的同学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而成绩也不会有所提升。为此,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适当延伸,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为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促进他们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3.提升自我创新意识在对知识的创新理解过程中,学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能形成独特的自我见解。教师没能用恰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因此,当学生在运用所谓的创新方法学习时,不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创新意识,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以促进每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在顺应形势下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篇8: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教学论文
一、注重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1.教师可合理融合物理学史
对物理学历史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和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融合物理学史时,教师应遵循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学生展现出一种可以想象的情境,带领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物理学历史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在讲解物理学历史关键性突破和重大贡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和进行网络上搜索,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物理学领域发展历程的印象.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对比法以及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概念名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类似,教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对比记忆.归纳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学生可归纳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1.增强学生动手实验力度
物理学中相关概念与定律的发现与实验有着必然联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侧重实验的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师只在讲台或者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演示教学,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着阻碍作用.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现有教学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课前准备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课堂效率,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在物理实验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对每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予以合理的肯定,促进学生提升实验的正确率,同时树立起物理学习的信心,提起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满足学生的要求,侧重物理游戏和物理录像等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
2.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联系和积极思考,教师对于学生提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应采取客观态度,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应及时纠正,鼓励学生采用正确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展学生有关物理学科的视野.
3.创新型实验有利于思维结构的构建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以科学的实验态度构建利于创新意识的思维结构.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良好的思维结构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外活动有益培养创新意识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物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载体.教师可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展开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小制作,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中体悟更深的物理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篇9: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之我见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指出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创新教育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学校教育的主题歌。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稳固发展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于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日益迫切。那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又需要哪些条件呢?我有几点认识:
一、对创新教育内容的认识
创新不同于“无中生有”的创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简单说来,创新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具有这五个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3、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仅就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而言,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有的要素
1、教师更新观念很重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改的实践者,又是课改的主体。能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以及新的学生观融入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成为课改工作能否继续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合理实施。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是课程改革的前提。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同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使美术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甚至是有机会时多合作,只有如此,教师这个组织者,促进者才能在新课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积极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 意识的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叶子上的小“血管” 》一课时,按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着学生认识叶子、叶脉的基本形状和特点,然后让学生按照规律把叶子的外形和叶脉画出来。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进一步的多样化,在教师的提示下,放手让学生发挥,学生的气士大增,发挥自己的想象,作业中涌现出了很多让教师惊讶和值得学习的好作品,有的同学用拟人化的方法画两片叶子在游戏;有的同学用卡通图案设计叶子中的 “血管”的走向;有的同学将叶子上的“血管中的血液”设计成五颜六色;还有的同学把作品用立体化表现等等,这些作品举不胜举,那些原来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同学也来了兴趣,也有东西可画了。
2、教师的素质很重要:
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现在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它是一个响应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但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响应,同时予以反馈。这个过程非常快而且每次都有所不同,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检验教师素质的过程。
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要像一台钻井机一样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潜能非常大,取之不尽。同时,教师的素质也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像学生一样不断的去学习,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不断去充实自己,俗话说艺不压身,你有一瓶水才能给学生半瓶。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3、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氛围密切相关:
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4、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
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证的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学生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它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例如:我建议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评议,比如:一个月左右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作业纸可以设计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评价表。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评出几个☆,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同时也能让家长,老师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的体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否顺利地实施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对美术和其他各学科各类知识的拥有量。因为知识是创新活动的阶梯,知识贫乏、头脑中只有零星的低级的自然状态的信息堆积,而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储存,就不可能占在人类已有的成果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创新知识。
创新能力离不开人的智力因素,但是高智力并不直接等同于高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还决定于人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的洞察力、预感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上《有趣的象形文字》一课时,我就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从欣赏岩画、壁画、甲骨文,到假设我们都是原始人不会使用现有的文字,但我们也要设计壁画讲述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一开始就愿意参与愿意动脑。
小学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它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技能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仅就美术学科而言,它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环境和美术教师等是否具有创新性,将直接导致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否成功地实施创新教育。
1、师生互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应有创新型的美术教师。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能力的双重责任,其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次,教师本人的创新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的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创新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目前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如何去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有没有这个意识至关重要。用美术课举例来说,课堂教学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自由式绘画:如:在新教材《彩线连彩点》一课中,要求学生用点点线线连成画,创造多彩的新天地。我在课上出示了各种各样的线材并把纸和其它的绒线剪成小的碎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变化,然后再让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最后要求他们独立的用自己的办法想,用自己的办法画。鼓励有个性的孩子,不限制他们的才能发挥。作品完成的非常好,有的产生了特殊效果,学生自己也得到了满足。当然,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动作、直观演示、实物、电教等手段启发学生内在心灵的觉醒是基础。
第二步为引导式绘画:是理性的,重视后天培养,为吸收知识阶段。这里关键是要教活,如:在上《鱼儿游游》一课时,我给学生放映了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到海洋里的鱼千奇百怪,数也数不清,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随意用纸撕出不固定的形状,并借助这个不固定形画出象形中的鱼,使他们自由地运用这个规律,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保持儿童化的原状态和最基本特点是重要的。
第三步为领悟性自由式绘画:是对学生的悟性开发阶段。如:《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我引导孩子们想象说出如何才能飞到空中。像坐飞机、长翅膀、骑会飞的马、热气球、龙……孩子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自在天然。从感性到悟性,从常规到创造,在于引导与开发。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画,把后天的显意识又返回到先天的潜意识中是必要的。
2、相互合作积极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组织形式应由原由的灌输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过程,共同发展。教师应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像《闪光的烟花》、《我在空中飞》等课,都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把学生的思维自然的转变成“我想画”、“我要画”、“我一定能完成好”。
[1] [2] 下一页
然后把个人作品组合成完整的合作品,即可相互学习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课堂气氛和谐,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新气象。师生关系的和谐使学生更乐于积极参与学习使课堂更具有生气。教师角色改变了,教师不在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中的主角。教师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这比直接灌述知识更加重要。任何个人的美术知识创新活动,都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倘若没有良好的美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活动能力和心理品质,要想创新知识那简直就是缘木求鱼。小学美术教育恰恰承担着这种“奠基”重任。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在实践中不断理解,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贯彻,在给予整体优化的同时,真正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为更全面地实施美术课程标准而努力。总之,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还需要我们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
上一页 [1] [2]
篇10: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举措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举措论文
一、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根据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开放的内容与时间,可分为计划内实验开放和计划外实验开放。计划内实验开放又包括课内开放和课外预约开放2种形式;计划外实验开放包括创新课题开放、实验室和仪器见识性实验开放、网络型实验开放及转化医学实验开放4种形式。
(一)计划内实验内容开放
1.延长实验时间
针对基础医学教学需要,在正常教学时段不能满足单个实验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围绕基本教学内容展开。具体表现为学生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实验教学的目的,如在形态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尸体解剖时,不能在学校安排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将实验课教学顺延的方式。这种开放的方式早已在各个实验教学中心予以执行,该方式对于保证实验教学课的教学质量起了较大的作用。
2.预约实验
计划内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及选修实验项目,在网上公布供学生选择预约,每个实验项目每学期预约开放1次,以30人为一个实验班。综合性实验有教师带教,设计性及研究创新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二)计划外实验内容开放
1.创新研究项目
创新性研究项目开放是目前基础医学各实验中心实施得最多的一种课外开放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最大程度地让学生从实验室开放中收益[2]。依照实验经费的来源可将实验分为3种类型:①学生创新研究课题。经费来源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申请的国家级、省级及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课题。②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在教师课题下做子课题项目。课题与经费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这种创新性实验要求指导教师以考核的形式选择学有余力、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开展课题。③由实验中心主持,以课题招标的形式开展的系列创新性研究实验。按照不同实验中心所开设的课程,设立以相关学科系列重大问题为依托的实验中心招标课题,课题以延续的形式开展,既可以提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又可以拓宽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
2.实验室和仪器见识性实验
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特殊的实验室如P2实验室,并不对日常实验教学开放。但是鉴于这些仪器设备对于高端科研的必要性,采取选修的方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予以开放。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心可开放的高级仪器有:P2实验室,膜片钳,冰冻切片仪等。
3.网络型实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实验包括形态学实验如组织切片、病理标本、微生物和寄生虫标本等的观察,一些实验技术如分子生物学实验电子克隆、检测诊断技术、病原生物培养技术等,制作成视频课件连接在网络上供学生课外自学。这种网络实验的开放,既可以节约实验经费,又可以起到拓展学生实验技术知识视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4.转化医学实验
医学基础课与临床教学脱节是一个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场实践的场所与机会,可以开设结合临床仪器、实教病理为特点的转化型实验教学。例如对于机能实验学教学中心,可以开展针对临床呼吸机的观摩性试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可开展针对病原微生物临床病检的一系列临床观摩见识性实验。通过让学生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早期接触临床,树立转化医学理念,可为后期乃至整个职业生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3]。
二、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1.实验中心统筹协调
实验室的开放由中心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全面统筹管理,包括实验计划统筹安排、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统筹调配、实验经费统筹使用、实验仪器统筹共享、实验场地统筹管理等。
2.指导教师负责制
创新研究课题的开放,课题查新、立题、课题设计、实施及课题总结等由指导教师全盘负责,实验中心提供实验场地及技术平台。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由实验中心收集存档。
3.技术组长负责制
由相关学科实验技术组长组织实施计划内实验项目、实验室和仪器见识性实验、网络实验及转化医学实验项目的开放、项目课表上网公布、实验试剂与耗材及实验仪器等的准备和试做、实验过程中技术及仪器问题的处理等。实验完成后相关实验资料由实验中心收集存档。
三、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够
一方面,实验室实行开放以后,由于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提出的问题较多,这就要求老师有既专又深的知识。由于大学教师的科研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因此对于计划外开展的实验,都要以牺牲业余时间为代价,才能保证开放的课题能如期完成;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力量也不够,主要是值班人员人手不够:实验室开放执行后,开放的时段为上午8点至晚上22点。对于正常上班时间段以外的时间,由于要维持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转,要求有专人值班,但是在实行实验教学中心的人员定岗定编后,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外比较难安排合适的值班人员,这也是实验室开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实验经费不足
由于医学实验不同于学科的实验,实验准备复杂,如实验动物、药品试剂等许多实验耗材。这些耗材需要一定的经费。所以实验经费对于实验室开放也是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总结既往实验室开放的经验,对于学生许多较好的创新性想法,如果能获得较充足的经费支持,就能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3.设备维护力量不够
对于医学实验而言,需要较多的特殊仪器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情况下是需要人力来进行定期维修。对于实行实验室开放后,部分仪器设备长期处于一种消耗状态,因此,仪器的维修也应该置于实验室开放的考虑之中。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实验队伍培训
结合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解决该种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室开放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能够缓解师资力量匮乏的一条途径[4]。
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仪器操作的岗前培训,减少仪器设备的人为损坏。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采取专业人员负责的原则,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对于见识性实验,要求专人操作讲解,从而减少对仪器的损耗。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前,要予以系统培训,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使用精密、大型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建立实验开放基金
为了保证实验开放性课题持续性开展,针对不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特点,设立相关学科的专题性质的开放课题。课题予以一定数额的经费,采取持续性发展的方式予以开出。课题的设置要注意结合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基础医学而言,要注意结合临床课题,这样才能使开放的课题具有实用性。
4.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开放的机制
采用勤工俭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实验室开放。这样既能补充在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又能解决实验室值班人手不够的难题。
5.增加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动力
国内外医学教育对比研究表明,国内学生创新能力不及国外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动力不足。弥补学生动力不足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如,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把开放性实验内容纳入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得到相应的学分,奖励在开放性实验中成绩突出的学生。
四、结语
作为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仅能巩固理论教学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学实验室的开放具有和其他实验室不同的特点,鉴于学生在整个基础医学阶段要为后继的临床阶段的学习以及整个职业生涯奠定基石,要求在人员、资金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统筹安排,从而使得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篇11: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浅谈几点。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引导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满足惟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上,我总是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如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或与其他种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学完文章后,绝大部分学生对狐狸的狡猾、奸诈有了共同的认识。这时我问学生:“就这一课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你对狐狸有没有不同的看法?”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随后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认识:“狐狸多聪明呀!与老虎相比,它是个弱者,在危难之际,他用智慧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当今社会,许多弱小者因在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面前不会斗智而受欺负,他们应该向狐狸学习。”又有学生说:“外表再强大,只要不动脑筋也会败在别人手中。”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吸收信息、独立思考、扩散思维、产生新知。
2 启发立体思考
教师要培养学生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一个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分析判断。找出纵、横系列和他们相交叉而形成的.立体系列,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点燃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如:在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一课时,我以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为学习这篇文章的切入点,直入课文重点段,问:“小红军是怎样拒绝陈赓地帮助的?”学生从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中知道了小红军四次拒绝了陈赓的帮助。然后我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立体思考:“小红军真的不需要陈赓的帮助吗?请你结合上下文关于对小红军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马上联系到第一段中小红军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艰难处境和第三段小红军昏倒在草地的绝境发现小红军言与行的前后矛盾,体会到小红军虽身处绝境但仍拒绝陈赓的帮助,他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能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学到这里,小红军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学生面前。为了让学生能够以小红军一个人见红军战士一类人的高尚品质,整体的感知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我又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深入学习:结合课内外所学过的有关红军长征中的故事《丰碑》、《一碗炒面》等文章纵串横联,深入谈论对红军精神的认识。这时学生通过立体思考、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判断,从纵横的比较中深刻领会到红军生死与共、爱党爱国的共性和不同课文中红军的无私忘我、大无畏等个性。学生不仅受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而且经过教师立体思考的引导,学生懂得了事物方方面面存在着内在联系,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经过纵横比较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3 敢于推陈出新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多、想得巧,其特点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要推陈出新而非墨守陈规。这就要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倡导变向思维。变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想、新理论。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改变顺序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变序学习;还可以在理解文章时采取与语文学习法“相差甚远”的绘画、测量、计算等方法辅助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最终学到的知识一样,但由于学习方法的新颖多样,学习效果也不相同。如:在教学《海滨小城》这一课时,我让喜欢海滨的学生和喜欢小城的学生自由结组。读课文后,让学生把读懂的内容画到黑板上。顿时,黑板上出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左边是美丽的海滨,右边是整洁的小城。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两组同学相互查找图画是否有不符合课文内容的地方。学生通过再次读书后发现有些同学将海滨贝壳的数量和颜色画少了,因为书上说:“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有同学发现小城的花画少了,因为书上说:“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一节课轻轻松松地便学下来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兴奋活跃之中,不仅敏捷而且深刻。
4 乐于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第八册《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蓬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是个供学生思维的空间,可启发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这只可恶的猎狗,平时你总是仗势欺人,今天我不能再看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到自己的同类如此弱小,将葬身到猎狗之腹,太可怜了,我一定要挺身而出。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麻雀伟大的爱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被传播、颂扬。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篇1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论文
开放题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它一般具有:所给条件不完整,没有现存的解题模式等特点,其内容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所诱发出的魅力可吸引学生主动愉悦地学习,使学生的兴趣倍增,使课堂充满开放氛围.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友好合作,人人参与讨论,人人有所收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愿望大大增强,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发展.在开放性问题的探索中,学生探求多种答案,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学生创设使结论成立的多种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联想、猜测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寻找多答案中的最优解、多条件中的最优条件中探索规律问题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解题创新能力.
1.教材问题设置创新,使题型开放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开放性内容较少,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必须精心设计方案,将封闭的内容开放化,把有些陈旧的求解、求证的形式换成疑问探索、证明的形式,并能巧妙地设计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索,可将结论确定、条件完备的封闭性问题变为结论待定或不惟一,条件不充分,推理过程不严谨等开放型问题,营造一种开放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性,调动积极性.
2.创设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的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或教书科中向学生展示的问题往往是对刚学过的原理、原则、公式及法则等机械套用或反复强化,最后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就可,它可以导致知识量的积累和一般技能的熟练化,但却较少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创设不同层次的探索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搜寻问题解决的最佳突破口,从而找出解决方法和规律.
3.注重课外练习开放化,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现行中考、高考数学命题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命题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应用性、能力型题目,以利于选拔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这说明原来的封闭式学习、机械的重复练习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注重练习的开放化在选择与布置练习时必须注意与相关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及各学科之间的包容性、复习题的前后串联与融合贯通.改造封闭性习题为探索型开放题,并加以适当引伸与深化.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布置单一的笔头作业,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特点,适当地布置实验操作、写数学论文、学习总结、调查报告等,减轻学生枯燥乏味的作业心理负担,吸收新的信息,多见新的形式,提高运用能力,在不断探索训练中拓宽视野,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通过创设开放题型教学,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篇1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通过创新素质的培养,加强知识教学,更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开展心理教育,以力求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使课堂教学打破常规,放飞学生想象,让学生的想象野马般任意驰骋,培养出一批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素质良好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历史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加强知识教学,夯实创新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认为: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产品的智力品质。可见,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拥有了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才会有创新。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仍要抓住知识教学这一基本不放,尽可能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即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并根据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积极向其他学科渗透。如学烧赤壁时,可与气象知识相联系,学习当时的气象发展水平(如预测风向等);学习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与哲学知识相联系,说明在唯物主义哲学还没有丰富的时候,唯心主义哲学能起一定的鼓舞作用,并讲明它们对革命的制约作用。另外还可与语文(如文言文阅读、翻译)、数学(如公元表示与数轴)、地理(如古今地名异同)等相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以利于学生的厚积薄发,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这里的知识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学。传统的知识教学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学生学会储存、再现现成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知识简单积累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思想僵化,没有创造性,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还必须更新教学方法。
二、更新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教师放弃传统的自我中心意识,不能把课堂演变成自己练习演讲的场所,而要树立学生的学生观,更要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宁波师院葛国培等老师设计并实施总结的学导式历史教学法。首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提纲以基础知识为主,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客观到主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通过阅读课文迅速掌握基础知识,并把在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知。其次,让学生发表见解,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度,鼓励学生大胆深度尝试,允许学生打破常规,冲破传统观念,变学生学习中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知识积累模式为“探索―转化―创新”的知识新模式。例如在学习岳飞时,有的学生发言说:“岳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应该对他进行批判”。
有的学生发言说:“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学生发表的看法,不管见解如何,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进行正面的引导,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创新气氛,鼓励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对于学生错误的见解,进行启发诱导,帮助他形成一个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丰富想象空间,培养创新思维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知能力”。一切重大的发明无不是以想象为开端,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得以实现的。因此,想象力和知识一样,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前提。实际教学中,应充分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应根据本学科优势,给学生创造想象条件,让学生的思想野马般任意驰骋,充分放飞学生的想象。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利用现有历史图表。现行历史教材有许多历史图表,我以这些图表特别是肖像图、场面图为切入点,让学生联想与这些图表有关的历史知识,充分想象图表所蕴含的意境和含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例如根据李白像,让学生联想李白与酒有关的诗句,并分析出李白诗歌清新浪漫飘逸的特点。
2、利用历史知识的纵横交错,让学生以某一知识点为出发点,以时间为经进行纵向联想,以地域为纬进行横向联想,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利用事件的因果关系,让学生以历史事件的某一点为起点想象前因后果,经过意义,并从起因与经过中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这一事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假设历史,培养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成果,具有标新立异的特点,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众所周知,历史不存在假设,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设计自学提纲时,我就假设了许多问题,例如你是岳飞你会去镇压农民起义吗?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的近代史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去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放飞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善于多角度看问题,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新世纪人才。
四、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即创新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态度、意志等。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青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人大都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可这些创造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确实十分惊人的。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创新活动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量具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和大批创造性人才。但对基础教育来说,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历史上有许多典型事例,可以拿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通过历史上的工具革新,科技创新,尤其三次产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通过对一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强方因骄傲而失败的分析,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良好性格。创新的过程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将会遇到不少险阻、挫折和困难,因此,磨砺教育是创新人格培养的重要内容。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花费八年时间,六次东渡,特别是第五次失败以后,双目失明,可是仍然坚定不移,终于在65岁高龄时,第六次东渡成功。爱迪生发明碱性蓄电池历时,5万次的实验才最终成功。这些事例都是培养学生耐挫力的好教材。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波澜壮阔的一个新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世纪,作为一位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本科优势,着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篇14: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化学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低,也不能要求过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与学生自身条件相符合。
(二)个性化原则
初中学生有个性,有活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个性化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则。如果缺乏个性化教学,则不会有创新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要保证化学教学民主化,摒弃给予性教学,鼓励初中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创新,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内活动,都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听从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初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探索性原则
不管是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需要不断探索,探索性原则摒弃了教师将化学知识照本宣科“教授”给学生的做法,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启发学生质疑和思考,鼓励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像个科学家一样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很多教师都在开展实验之前就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创新可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实验结果是未知的'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在现有条件和情况下,为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化学实验,鼓励学生从小问题着手,使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对于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能力。这样的化学实验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会失败,但他们仍然掌握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方法。
(二)运用挫折演示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模仿,表现出思维受阻的情况,在思维受阻的时候,为学生演示经过多次失败挫折以后克服困难和障碍,最终取得成功和胜利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定性实验,定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阻碍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刚开始接触“量”对于化学反应产生的影响时,思维定势会制约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受到阻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帮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索,教师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设置一些阻碍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探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克服思维阻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敏感性进行培养。
(三)运用不完全内容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不完全内容教学法是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全盘托出,而是故意制造一些空白地带。空白地带是学生的探索地带,更是学生的创新地带和创新开发区域。教师可以在演示完实验以后,不立即告知学生实验原理,而是让学生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试剂添加顺序、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实验药品等。教师还可以在演示实验之前让学生对有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接着再通过实验来对其进行验证。例如,教师在对CO气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对产生CO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为学生提出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和思考。比如,对某地火灾现场是否含有CO进行检验的时候,需要选择哪些药品和装置?教师不要立即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装置等,要不断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一步一步将学生向还原装置、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向引导。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观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特征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阐述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提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在本文中,笔者遵循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原则与化学教学一般原则有效结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适当增加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的内容。
篇15: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钻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造就一批知识经济时代独领风骚的未来世纪主人。
关键词:教学方法;素质教学;创新能力
1 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创新育人观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要适应新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发明成果的大量涌现,使我们苦心传授的书本知识,已显得微不足道。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只满足于知识传授,而必须立足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引导学生向未知的领域开发,让学生学到创新学习的方法和创新的本领;必须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发展方向,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使其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我们不能目光狭隘地把学生训练成唯命是从的小绵羊和没有主见、没有特长、没有鲜明个性,只啃书本的如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书呆子;而是应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奇思怪想、探索尝试、质疑解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体验。中有学生拥有了想象的激情和思维的广阔空送温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即出。
2 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2.1 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联合行动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作为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小学生进发的创新火花。如:有这样一道有关比的应用题: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报》的人数比是5:3,一,两个班共订64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让学生练习。并抽一名学生板演。学生审题后,迅速写出5+3=8。64÷8―8(份),8X 5=40(份),8×3―24(份),订正时,有部分学生说这道题解答错了,而应这样解答,5+3=8,64×5/8=40(份),64×3/8―24(份),这时,老师不能急于下结论,应该让前一名学生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原来他是按照比的意义,运用归一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有一定的创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名学生的解法,并当场宣布给予他创新奖,发给纪念品。教师应该有效的保护、充分的肯定、相信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创新热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自信心,尝到创新的喜悦,燃起创新欲望的火苗,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创新潜能的舞台。
2.2 创设兴趣情境,激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的情绪高涨时思维水平明显高于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情绪高涨取决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由此,教师要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唤起他们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动思维的目的。如:比例尺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老师只要用一把直尺在地图上量一量,就可以知道地图上任意两个地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你信不信?”接着由学生出题,教师迅速作出回答。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控秘之意。又如:在教学能被否被3整除,可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写竖式或利用计算器来判断3120、45382、345671、12345等数,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顺利解答之后,教师提出:“如果不写竖式,或者不用计算器,你能很快说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吗”?然后,教师让学生报数,自己很快的做出判断,并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是否判断正确,在学生一一验证判断正确之后,教师又说:“你们想知道教师很快作判断结果的秘密吗”?学生纷纷回答:“想”。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动机,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
2.3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如:在教学三个数连加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先将前两具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I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前面的第一个数;或者先把前后各个数相加,再加上中间的一个数,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算法,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表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找出确实可行的最佳解题方法。在这种融洽,和协的课堂氛围下,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思维迅速、敏捷,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 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3.1 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析、深入研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后,有的学生提出“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游戏要画一个大圆怎么画”?也有学生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是不是一定要装在圆心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首先表扬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精神,接着放手让大家充分展开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进行解疑。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理解,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并且养成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2 让学生充分想像。共享他人创造成果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学会分享他人的创造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线和长方形框架等学具,实际动手操作,测量,探索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说:“只要用直尺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的说:“用线把长方形围一圈,再用直尺测量出线的长充,张的长度是长方形的周长”。还有的学生说:“将长方形的框架存直尺上旋转一圈后,所对的刻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等等。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互相交流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从而推导Iu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最简便的方法的: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让学生自主的获取新知识面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进妈的精神,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3.3 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知识面的同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生活蝇的实际问题,把知识变为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尾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开放性的巩固作业:小钢买笔盒用去了5元4角,他应该怎样付钱?哪种付钱方法最简便?有的学生说:“5个1元,4个1角”。有的学生说:“1个j元,?个?角”,有的学生说:“2个2元,1个1元,2个2角”等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动脑筋、多思考,在观察思考和争论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它是一切发明和创造所必需的,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强化思维训练,为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 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国维是创造的核心,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子思考问题,如: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或者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联想,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如:教学分数应用题:一本书,小明看了2/5,剩下的比已看的多20页,小明看了多少页?学生的解法是:20/(1―2/5―2/5)×2/5―40(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从看了2/5,你们能联想到有关的份数吗?谁还有好办法”?这时许多学生都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展开联想:一本书是5份,已看的页数就是2份,就是20×2=40(页)。这样通过联想,把整数归一法的解题思路迁移到解分数应用题上来,解决别开生面,独到而巧妙,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且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诱导了发散思维,扩展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4.2 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进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象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样。重视对学生进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如有这样一道习题:房间里有两个儿子,两个爸爸,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很多学生论说:“2+2=4(人),房间里一共有4人”。但也有的学生生说:“房间里一共有3人”。到底谁对谁错呢?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前者是按逻辑思维方式思考的结果,后者是按非逻辑思维方式思考的:房间里有一位爷爷、一位爸爸、一位儿子;爸爸既是爷爷的儿子,同时又是儿子的爸爸,只是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所以说只有3个人,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非逻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注重直觉思维的训练
直觉思维不是按信息量进行有意识的程序性思维过程。人们往往对直觉思维不重视,不肯定,在教学中反映出不能说明理由那得判为错误,甚至扣分,压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其实,教材中有些问题是可以用直觉思维去解决的。如:一个工人每天生产200个零件,6天可以完成,现在需5天完成任务,每天需要比原来多加工零件多少个?启发引导,鼓励大胆猜出想,抓住灵感,使之形成清晰的思路:方一:200×6/5―200=40(个),正常的逻辑方法解答给予肯定,方法二:200/5―40(个),让学生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说明道理,教师应给予讲解,引导他们说出思路,抓信思维的瞬间,开动脑筋。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比较先进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得到鼓励,不断去探索、寻找。原来6天工作量现在要5天完成,比原来少用1天,现在每天除了原来每天生产200个零件以外,其余的一天的200个零件,必须由现在5天均分,也就是现在每天比原来多做的零件个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要发现并捕捉学生思维上的亮点,使之变为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直觉观察、发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6: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论文摘要:传统的创新教育是从创新心理的角度对人进行训练和激发,缺乏创新技法的教育。TRIZ理论又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利用矛盾原理解决发明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中融入TRIZ理论,并提出“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的多层次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TRIZ发明原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保障上力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状况还是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主要存在两点不足:
一是创新意识差。高职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创新欲望和创新勇气都很缺乏。
二是创新能力弱。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关键有三点:
(1)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远远不够。目前,我院倡导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的项目化教学法,既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平,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2)创新型教学队伍不成熟。教师大部分是从学科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验不足。尽管一些硕士、博士具备创新实践的经验,但将创新实践内化为教学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却不足。
(3)对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院系各级领导及教师对创新教育还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篇17: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许多途径开展工作。而且,课堂教学创新永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但是,这种层面上的教育过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创新的技法及创新的规律。TRIZ理论在科技界盛行,为创新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系统的方法。
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创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此理论是从250万份专利中仔细研究、寻找规律、总结分析而得出。许多技术问题可以利用其他领域或相似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决,也就是发明创造是有规律可寻和有法可依的。
TRIZ的经典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有8个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发明问题的76个标准解、ARIZ创新问题解决算法、科学与技术效应库等等。其中,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揭示了一项技术或某一产品如何遵循规律在历史中发展和演变的,为技术创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最终理想解则通过抛弃客观条件,以理想化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保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偏离目标。最终理想解应该是有用功能最大化,有害功能最小化,而不是用传统的折中法去解决问题。40个发明原理则是阿奇舒勒总结专利的精华部分,也是TRIZ理论应用最普遍的部分。发明创造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物理矛盾是指系统中某一参数既要求向正方向运动,又要向反方向发展。如飞机的体积既要大,保证容纳旅客数增加;同时飞机的体积又不希望大,会有成本问题和动力问题等。这就是很简单的物理矛盾。物理矛盾的解决通常采用四大分离原理,即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一般是物理、几何和技术性能的参数。技术矛盾就是由系统中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阿奇舒勒将工程参数作了横向—纵向排列,横向表示恶化参数,纵向表示改善参数,纵横交错的方格表示建议使用发明原理的序号。其他的理论,不再作逐一分析和解释。理论体系之间密切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细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技术人员解决创新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这样的思想指导了许多发明创造的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TRIZ理论与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实践
笔者认为,TRIZ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点主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指“教师”,又是指“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掌握创新技法;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阵地,直接决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程度。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中怎样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目前,一般以专业课渗透TRIZ理念,选修课和社团课系统学习TRIZ方法论。
“学”同样也有两个意思,既指“学生”又指“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受教者,接受各项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需要发散思维,甚至需要“异想天开”。同时,系统学习TRIZ理论时,更应耐心品味,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自主实践”。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既在创新思维上得到训练,又在创新方法上得到提高。
下面以我院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全新的TRIZ理论体系,教师大都还不是很熟悉。于是,我们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1)营造学习氛围。通过请省内科技创新专家以及校内专家教授做讲座,全员普及TRIZ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培训骨干教师。暑假安排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参加“TRIZ理论培训班”和“创新方法培训班”。最近,又请美国IEG集团的创新顾问对我院TRIZ团队的所有教师集中培训。高密度的培训,使我院的TRIZ授课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3)组织课堂教学。2009年9月,首先在几个专业试点开设了选修课的小班教学。2010年3月,选修范围进一步扩大。
(4)指导学生实践。个别教师已经开始用TRIZ理论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TRIZ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理论的真正价值。
通过初步实践,我院总结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训练,系统学习,实践应用”多层次培养模式。
(1)思维训练阶段。在全院范围开设关于TRIZ的选修课(初级班),让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尽早形成创新的概念,初步了解TRIZ基本知识,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系统学习阶段。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选择初级班中对TRIZ感兴趣的学生,组织其参与中级班的学习,系统学习TRIZ理论体系;二是让骨干教师在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的讲授中与TRIZ原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掌握创新技法。
(3)实践应用阶段。鼓励优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TRIZ创新原理进行毕业设计或各级竞赛活动。当然,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但只要我们努力实践,必然会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并不断修正,最终趋于完善而合理。
TRIZ理论在高职院校应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TRIZ理论的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重点选择TRIZ理论中40个发明原理、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等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部分。
(2)对于不同的专业领域,TRIZ的应用重点应有所区别。
(3)在TRIZ理论应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应注意不同学科的交融。
【高中语文教学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学论文(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创造性思维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2023-05-27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2023-11-18
论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的关联性论文2023-12-2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2023-09-25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2023-09-11
心理教育应用于学校德育的意义、原则与路径论文2023-08-30
提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实效的路径2023-08-21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