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时间:2022-05-02 22:07:05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鲨鱼鱼”为你分享18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篇1: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观念,即语文就是生活。按照这一观念重新审视我们手中的教材,它也不过是一个文本,作为教师只是在利用文本来教学,而不是教教材,因而课程内涵就广泛了:它不光指教材,还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我们机遇。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反映,教学内容与课程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现代语文课程的变化发展,已不是传统课程所能企及,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方法也非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能相提并论。那么,监理在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上,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学科发展中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对语文课程设置提出综合化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综合性则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势必形成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的综合性特点。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

正如巴班斯基所说:“要有目的的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用讲述和谈话法;要检查学习情况就用提问或答卷;难的要讲,中等难度的可用探讨启示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交错使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这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

2 语文教学方法的最优性

现代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发展趋势,使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优化而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合理的组织、自我砥砺和自我检查”。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语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和借鉴别国教育先进方法的基础上,正在创立和试行各种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发现法、暗示法、情景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综合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研究型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合理负担。总的精神是使学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学习效果。

3 语文教学方法的双法性

教学方法,按其本意理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只讲教的方法,忽视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忽视学法,教法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这个问题,只要考察一下过去的语文课程设置,就不难找到答案。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远离现实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就足够了,无需考虑学生的学,也能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展缓慢的时代要求。但现在大不一样了,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进行改革,新课程应综合化、趋优化。

要适应课程发展的这种趋势,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研究学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已是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这方面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即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发现教学法、自学指导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便成了最优学习方式与最优课堂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了。

4 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近三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5 语文教学方法的双边性

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师与学生合作”。如导学式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语文课程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集中具体的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反过来。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发展,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篇2: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呈现出百花齐放、色彩缤纷的争妍气息,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追求。生动和灵性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语文课堂是生命化课堂,也是知识化课堂。叶澜教授强调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特点是张扬其个性,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核心是“活”,既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要让学生的“心”和“手”动起来,构建成双向互动的活动。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教学相长。可见,语文课堂在开放中才能呈现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好的发挥。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结生活和情感体验。所以教师的目光应该集中在学生身上.观察学生的动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如优秀生学习敏捷,后进生学习迟缓,这是教师所关注的。教师教学时要开放、宽松、民主、平等、和谐发展,让爱、生命与教学同行。因为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没有爱的教育,就没有生命力,教育就会失败。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要有生命力,必,须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独立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主性学习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积极的态度,有实践精神,学习者由被动变主动。有无可推诿的责任心。独立性学习是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发现问题自己完成,是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实现要我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目标。自主性和独立性学习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力。

二、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观念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带领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教师把学生当作教学中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表现的空间,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按照目标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教师到学生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序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种开放、宽松、自由,却又不失严谨的环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有利于提高阅读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读书权、选择权、发言权。为了学生教师所讲的内容非讲不可时才讲,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都要有所选择,因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教师能不讲的不全讲,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感悟,去展示、挖掘作品的.精神内涵,领会作者的情感,接受休秀人格的熏陶,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上大放光芒。

三、让激情充盈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对教学不断挖掘、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认真反思得与失,择善而从,致力于熟中求巧,每一堂课都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其重要因素是在课堂上投入激情,演绎生命的精彩。教师要先发于情感。终于诱思,搞无情的教育,那就是教育的悲剧。如果忽视情感因素,把学生视为学生的机器,就会禁锢学生的个性,带来人格的摧拦.毁灭学生创造的天赋,学生处于紧张恐惧的情绪,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把读书当成苦差事,甚至厌学、拒学、弃学,使学生的身心受损,个性畸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行为优雅,精神饱满、和蔼可亲,与生为善、语言优美、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以机智的人生智慧感染学生,以激情感染激情,以生命感悟生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老师,使学生在一种轻松亲切、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若差事,而是以积极的态度乐学、爱学、好学,充满情趣,高效率地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要开放,要面向全体,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读书权、选择权、活动权、思考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开放性的学习中,对学生的一些独特的看法和“出格”的理解给予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与教师辩论,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意见,尽可能地予以采纳,以民主、平等、和谐方式,培养他们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敢于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想象力,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生命的经历就会光彩宜人。

篇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4:新课程标准下的机械基础教学方法

摘要:传统课程标准下的机械基础分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四类,但它们偏重理论,且与机械基础注重实践以及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不符。

新课程标准下的机械基础教学则与此不同,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只针对有所关联的专业进行开设,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强调的 关键词:新课程 机械基础 教学方法 研究 切入点

作为高职机械类专业重要科目的机械基础,以往的课程是分为四门来学习的。

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

这四门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过强,且涉及面广,需要的学时多,其特点是偏重学术,却对实际应用方面指导不够,不能满足高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新课程标准。

一、新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标准的区别

1、学习方式上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与传统教学标准相比,在教学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像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新知、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等。

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标准所欠缺的,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

2、教学手段上的区别

传统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老师往往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则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其规律。

3、主观能动性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探究式学习,要做到探究式学习,就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而传统课程标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接受的,因此就不可能记得牢,经常是到了下课,学的东西又还给了老师。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机械基础教学

1、传统课程标准的弊病催生新课程标准下的机械基础教学

由于传统课程下的机械基础耗时多,且学术性、理论性、抽象性过强,不适合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机械基础成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的必修课,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与传统课程下的机械基础比较

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只针对有所关联的专业进行开设,且在课程的设置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强调的是基础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强调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

并以操作性为重点。

而传统课程下的机械基础的受众不明确,老师也多照本宣科,学生也缺乏实践的机会,使得本来很实用的学科变成了纸上谈兵。

三、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教学的切入点

1、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以前,机械基础的课程设计之所以强调理论教学,是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学得好是一张卷子,学得不好也是一张卷子。

学生学习机械基础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质量可想而知。

新课程让机械基础这个实践性强且实用性佳的学科回归了本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继而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2、摆脱对书本的依赖,以实践教学为主

之前的机械基础内容难、繁、偏、1日,老师教起来费神,学生听起来头疼。

这还不说,由于师生都以书本为唯一的获知来源,使得书上的一些理论缺乏现实参考,有的学生,老师已讲得声嘶力竭,他还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注重扮演角色性质的变化

如果把机械基础比作是一部电影剧本,里面有很多台词,以往是老师作为演员,按剧本里的台词把要说的话给念白出来,学生只要当观众,进行附和就行了。

但是新课程则要求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换过来,变为学生当演员,让老师来当观众,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演技进行评判。

特别是在实验课或是校外实践时,更是要以学生为主角,以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为标准。

四、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学时设置及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妨将以往涉及面广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化分类,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三大模块。

对于基础部分以理论讲述为主,课时不宜过多。

而其他部分则分为两种情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则课时均分;以实践为主的,适当增加实验课。

这样一来,主题就得到了突出,老师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达到了学习目的。

新课程下的机械基础教学强调的是轻理论、重实践,轻说教、重自学。

因此,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适应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务实且要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引入课堂,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得机械基础教学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邵敏.新课程与传统课程利弊谈[J].教学与实践周报,(10).

[2]梅塞提.高职机械基础教学新法研究[M].高等职业技术出版社。2009-07.

[3]曹文聪. 浅谈中职教育CAD/CAM 教学模式的改革[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11.

[4]方焕明. 中职学校CAD 教学模式[J] 职业,2011,23.

[5]刘峻,朱敏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J].科技信息,2011(10).

篇5: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

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全新的实验教材,如何去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与教学活动?怎样才能达到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怎样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功能的转变等,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学习钻研新教材,提升教法理念理论

在新实验教材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多,信息量大,如何把每一节这么多的内容完成处理好呢?这些都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去分析每个知识点和目标要求,加以有层次有侧重点的教学;另外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编排的,有的内容概念可能要到后面的某章节中或选修模块中才能学到,这些都必修先吃透教材。理解钻研教材,必须要以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加以落实,要深入领会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准确把握每一节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的拓展程度与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去学习现代教学理念理论,尝试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提升和拓展原有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在课堂上灵活自信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将科学探究深入到课堂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阶段性发展目标,结合认知的具体状况及知识本身的属性设计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知识的属性,适合于探究式进行的学习内容应尽可能设计探究活动,不能因耗时费力而采用讲授法;不适合用探究方式进行的学习知识,也要多设计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技能训练,获得技能和情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因材施教

新课程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教师在保证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从而达到把群体的培养目标同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实施这一策略,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依照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究和掌握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通过分层备课、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矫正等手段,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各得其所,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学校要求教学中增强互动式的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中的沟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想和所知,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例如,有些高中生物老师在讲解“人与生物圈”的知识时,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的把所有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要教授的内容先到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先对总体内容作一个简单概述,然后让每组学生代表分别把查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老师对其提问,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知识汇总,把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讲,老师问”的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

总之,在今天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性地进行富含个性化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特别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科学满腔热情地、充满灵气地、活泼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让课堂活起来”的理想境界。

篇6: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初中数学面临的常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及数学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启示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认真观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行为,然后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第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让学生观看其中一个三角形玻璃打碎后的碎片,然后问学生能否将摔碎后的玻璃还原成原来的模样,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具体的观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三角形全等的含义,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短短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可以分给学生。这种教师包揽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不动脑去学习,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学生为主安排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留给学生课堂要讲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看书、理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一定会有一些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即兴逐一的解决,帮助学生及时弄清不明白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实际性问题的提高和训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

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传统教学方法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因为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改变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达到新课程改革下优化教学的目的。

篇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以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现状;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响,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所以,在新时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篇8: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1.1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依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单向性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教学质量较低[1]。另外,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改革就是使用新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在课堂上,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或者合作学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经常引用一些与课文知识无关的内容,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低下。而且,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地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过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学目标,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1.3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2]。另外,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一味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词、文言文教学活动,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未能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从而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篇9: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2.1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3]。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2充分认识新课改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新课改,合理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环境,适当补充语文教学内容,积极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等,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3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材,有效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讲解课文知识的同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4]。同时,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讨论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3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合理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巧英.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研),,(1):152-153.

[2]温艳.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10):127-128.

[3]唐世英.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分析[J].课外语文,,(10):90.

[4]璋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中华少年,,(18):68.

篇10:浅谈新课程标准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论文

词汇教学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使教学趣味化,也就是说教学应面向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精神、思维、身体等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如何充分科学地利用网站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利用游戏等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恰当地运用游戏、歌曲、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充分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加课堂英语实践活动,将课堂中枯燥的语言知识灌输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变单调的听讲为有趣、活泼的小小英语沙龙,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数词时,我让学生玩数星星和摘苹果的游戏,这两个游戏都是学生所熟悉和亲切的,因为在儿童的世界里,星星总是伴着奶奶的.童话和妈妈的臂膀而存在的,他们对此有着极深厚的感情,所以游戏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给予很好的配合。特别是在新课导入中,数星星游戏进行得非常自然,课堂气氛也极为轻松。在学会了数词后,用上摘苹果游戏以及歌曲“Tenlittlecandles”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学生记得牢固,记得扎实,而且学得愉快、舒心。

二、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短短的40分钟里,教师必须将零碎的一个个教学程序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极为紧凑的整体。我在这一段时间里,采取“优化组合,逐步加速”的方法,精讲巧练,并尽可能做到“一练多得”。通常练习先“以易为先”,而后适当加大难度,“难易结合”,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活动细胞,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树立起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可以根据一定的音标拼读规则,集中学习一些新单词。如在上[e]这个音标时,我紧抓住e字母在重读闭音节时发音发成[e],进行集中大量识词,先从学生熟悉的单词入手,如:pen,ten…然后再推出同一系列的单词,如:hen,red,bed,get,leg,let…等。让学生自行寻找出其中的规律,而后根据其拼读规律,迅速地理解掌握老师所教授的新旧单词。通过这样的训练,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有颇大的收获。

同时,由于理解了这种规律,学生觉得单词易学、易记,这时候教学的速度也可渐渐地加快,可根据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律,进行较大剂量的扩大单词量教学。如:ar的发音为[a:],抓住这个规律,教给学生car,card,arm,far,farm,hard,dark,park…等等一系列的单词。教学的同时,注意单词与单词间的比较,可以从字形、字意进行比较,学单词的同时,也可以教一些日常用语,学口语的同时,也可进行单词意思的反复记忆,对教学进行反馈。这样,通过多次这样的往返练习,学生自信心增强了,以往的畏难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就克服掉了,学习兴趣也逐渐培养起来了。

三、发挥师生特长,浓厚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如歌唱、舞蹈、美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进行非语言性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兴趣,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因为据美国研究非语言交际的权威查理斯。格勒佛博士经过长期反复研究后指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际信息总量的93%是非语言渠道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传递的,其中脸部表情传递55%的信息,声音语调等传递38%信息。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在教学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本身特长,在一举手一投足及一个表情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口语教学中,教材以歌曲等游戏形式见多,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利用录音机、录相机机械而枯燥地重复播放,学生学习起来趣味索然,或者根本毫无兴趣可言,但是如果教师能利用本身优势,带动唱,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思维中,将学生的积极性给充分调动起来。又如在教学生学一些动物单词时,教师如能通过简笔画,简单地画出课堂上所要学的动物形状来,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激活其大脑兴奋点,提高学习效果。再如上交际课时,教师如能充分参与学生的活动,扮演其中的角色,课堂气氛就会更活跃,更融洽。

四、引入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延续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插入一些智力竞赛,由教师出题,学生竞答,如学习表示食物单词时,让学生根据形状猜单词:圆圆的—hamburger,长长的—hotdog等等;或进行分组竞赛,将所学的单词进行科学地编序及统一:看谁能说出最多的动物类、学习用品类单词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自编自演一段对话,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用表演的形式反映出来,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对话最好。通过这样多层的比赛形式,所学的知识就掌握得更牢固了。

总的来说,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式教学,能够迅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非常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外语教学的极为有利的非智力因素,而这种潜在的因素,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雄厚的心理基础,对以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成功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篇11: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1.1多元化的试题模式

第一,命题形式体现趣味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试卷不再像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像老师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教师通过在卷首、试题要求以及考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写下亲切、温馨的鼓励与提示,使整张试卷显得风趣且富有人情味,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师生平等的思想。

第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考查基本知识的模式,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第三,命题灵活多样。一是要求命题主体的灵活性,比如由教师、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考试命题,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与广泛性。二是要求形式的灵活,将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纳入小学生评价体系。

1.2动态的考试考查模式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课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平台,通过“随堂考”的形式,不仅能够检测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利于考查活动的落实,并通过分散考查,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二,结合其他活动。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比如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体验小老师、编排课本剧等活动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

第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其中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精彩日记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且能够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

1.3和谐的评价氛围

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考试计划的制定、考试题目的拟定以及考试落实。另外,教师通过成立学生评委会并对其进行专项培训,使其与教师一起承担评价工作,以减轻因考查项目过多而给教师带来的沉重负担与压力,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2.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关键。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小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评价内容,全面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对识字能力的考核,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能力则应该包括朗读、精读以及略读、阅读等;另外,要注重对小学生常用知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基础写作能力以及听说能力等的评价,科学、合理、准确地对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

2.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对评价标准的全面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过去,由于受到传统的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过分追求一元化,毫无例外地将小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进行评价,统一要求学生,这样的评价标准压制了小学生的个性,使其差异性无法体现,严重打击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必须全面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优化,明确评价标准,转变思想观念,争取实现评价多元化。

2.3不断优化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不断优化是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只有评价方法科学合理,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才能实现正确评价。为此,我们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积极地改进,坚持“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定量评价是量化地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比较出学生在整个班级的具体位置;定性评价则是对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差距所进行的检查与评定。然而,定量评价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内部的竞争,且十分激烈,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两极分化,给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可以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4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对教师作用进行积极的发挥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必然要求。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则主要负责学,然而,想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就应该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应该不断对其进行评价与研究。具体地,通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以促使教师作用的发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利于考试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尤其是要注重对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的优化,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用,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12: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倾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学不只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

2.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组,分组要本着优差生相混合的原则,不能将优等生全放在一个组,也不能将差生全放在一个组。然后在每个组里选出一个组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其他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的组长,组长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师生关系并不平等。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对任课教师有好感时,才会主动去学习这名教师所教的课程,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这名教师,就会失去学习这名教师所教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质疑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就这一问题,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提问,教师则要耐心地解答。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尊重、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采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时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来引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这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间为学生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2.组织课堂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游戏、竞猜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自己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公平与真实,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完后,再让其他学生对刚才的答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评价时首先要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并且不断探究、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采取丰富多样的、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3: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考试方式 教学评估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根源在于现行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方式不当。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机制,保证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语文教学改革似乎越改越让人感到困惑,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的确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时代的特点,但要真正实行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语文自身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是必然的。但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让人感到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窄。

语文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能够坚持45分钟认真听课或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却是吃力不讨好。原因是什么呢?明眼人一看就清楚。都是考试惹的祸。学生都知道老师教的内容考试很少考,甚至根本就考不到。笔者曾经有过深切的体会。有一个学期三次考试,考前为学生做辅导,提一些重点,凡是背诵的课文都要认真准备,重点段落要背上,学生是听了我的话,认真复习,可是考试时却一点也没有考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评讲试卷时,我非常抱歉地对学生说,老师的功力还不够,下一次老师一定好好准备,尽量靠近考试题目。第二次考试之前,我真的下了一番功夫,把名篇名句弄得滚瓜烂熟,学生也准备得很充分,可是考试时,一题也没有碰上,我又一次汗颜。学生认为,听也没有多少效果,还不如考试时碰碰运气,能考多少是多少。但领导却要教师拿出成绩来,教师没有出色的考试成绩,怎么能是称职的教师?最终责任还在语文老师。

虽然从理论上讲,教学评估重结果更重过程,但现实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一些人看来,学生分数高,教师就是有水平,学生分数低,就是教师无能。因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吗?

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你第一次比别的老师人平分少了0.1分,下一次你还少0.1分,这不是你老师的责任又是谁的责任呢?语文教学变成了行政干预,什么都要统一,有的单位还搞“四备”、“五步”、“六统一”,试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

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估的滞后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束缚了语文教师的手脚,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机械的试题训练,枯燥无味。有一句话形容现今的语文教学现状非常贴切: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放眼今天的教育教学管理,公开场合高唱减轻学生负担,私下里却拼命地忙应试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分管教学的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应试教育搞好了,就是最好的素质教育。但没有成绩,没有升学率,素质教育再好也不行。更有甚者,竟赤裸裸地说,要放心大胆地抓升学率。如此,还有什么语文教学的改革可言?还谈什么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

课程是要改革,教学方式也应该与培养现代化的人才相适应。理论,谁都能说上一大套,可就是不能在实践时很好地贯彻落实。一会儿学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会儿又学衡水“三变五让”,红头文件发了,检查组也派了,年终总是取得了重大成果。依然故我。为了生存,语文教师不得不巧于应付,上面检查了,就来素质教育,检查组一走,立马忙应试。竞争成了教师的紧箍咒,最苦的还是学生。减轻学生的负担喊得震天响,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没有?结果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三番五次地号召不准乱定教辅用书,可上级命令你购买的复习资料,能不购买吗?

什么都要行政命令,什么都要统一,结果遭殃的是语文教学,受苦的是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其实,语文教学是不能统一的。如果能够统一,那么何不来一个全国统一,大家都学魏书生、于漪、冯梦龙的教学模式。他们的确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典范,可为什么全国至今也只有一个魏书生?原因很简单,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言的。

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评估方式,重结果,更重过程,全面评价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在人平均分上超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但我们不能说,老教师就不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是综合的,语、修、逻、文,字、词、句、章哪一方面都要好,都要强,怎么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呢?再说少一分或者少五分,语文的能力又能低多少?分数只是一种结果,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仅仅以学生考分来论英雄,严重地阻碍了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大家都在为人平均分而奋斗,还有谁敢放心大胆地搞语文教学实验?还有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能够让语文教师轻装上阵,摸索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从显性和隐性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的全新而又正确体现语文学科特性的评价策略,这是促成语文学科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加强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评估,采取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绩,实事求是地肯定教师的劳动,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必须改变现行的考试方法。教什么就考什么,加大语文课文考查的力度。有许多优美的课文,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为什么不能变成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考题?而偏要去找学生都不熟悉的文章为难学生呢?再说,那些文章阅读题答案设计者设计的答案就那么准确无误?笔者认为,语文考查完全可以用书本上的课文作为考试的材料,叶圣陶先生不是说过“教材是一个例子”吗?既然是“例子”,就应该也是考试的“例子”。

篇14: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法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法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法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周 敏 程佳佳

摘 要: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教授语法规则为主,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造成语法“繁杂难”的印象,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法教学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即语法项目出现在一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的语法现象,并帮助他们归纳出语法结构的形式与功能。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法教学;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掌握好英语成为必需。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意义和社会意义。以语法教学为例,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教授语法规则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造成了语法“繁杂难”的印象,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法教学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高中语法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脱离语境而单独存在,在教授语法时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语境能让原本枯燥的语法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授虚拟语气时,给学生展示“If I were…”这一句型,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例如:If I were millionaire,I would donate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the earthquake stricken area.If I were the headmaster,I wouldn’t let my students burdened with heavy homework.相对于传统的语法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固定句式,这种情景教学法中的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强,学生在玩中学会了这一重要句型。另外,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情景,比如在学到现在完成时时,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出一幅被小偷洗劫过的房间的图片,学生马上就会反映出:The house has been broken into.接下来给出两幅图片的内容是前的家乡和现在的家乡,有学生脱口而出: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hometown.

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在教授一种新的语法现象时,不妨将演绎法转变成归纳法,即给出语法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在引入定语从句这一概念时,以播放英文歌曲作为导入,学生在听歌的同时,歌词被展示在幻灯片上:

Some say love,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有人说,爱是条河,容易将柔弱的芦草淹没。

Some say love, it is a razor that leaves your soul to bleed.

有人说,爱是把剃刀,使你的灵魂淌血。

It’s the heart afraid of break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dance.

怕受伤的心,永远感受不到舞蹈的美。

It’s the dream afraid of waking that never takes the chance.

怕美梦醒来让机会悄悄溜走。

It’s the one who won’t be taken, who cannot seem to give.

怕付出的`心灵永远得不到收获。

And the soul afraid of dying that never learns to live.

怕死亡的灵魂,永远无法明了生活的真谛。

教师可分别将先行词、关系词、从句标出并引导学生发现歌词的相似之处,这种方法寓教于乐,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法的乐趣的同时加深对定语从句的理解。

三、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所谓熟能生巧,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语法规则之后,应及时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法现象的理解,从错题中查漏补缺,确保在考试中拿高分。

总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实现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一中)

篇15:新课程下中职音乐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作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音乐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音乐;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职音乐教学要紧密抓住新课改的理念和精髓,推行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1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教学的目标尚未明确:多数高、中职学校在制定音乐的教学目标时,并不明确,造成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此外,多数学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和实际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降低,最终导致音乐课程流于形式。

1.2音乐教学的方式缺乏多样化:现阶段,我国高、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仍采用以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再有,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适应教材内容的设置,导致出现严重脱离教材的现象发生。此外,通常多是教师按照每节音乐课的内容安排来进行教学活动,没有贯彻其它的内容,这严重违背了我国教改要求的生本教育。

1.3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存在普遍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日常表现的现象。考核成绩往往只注重考核课本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音乐实践的成绩,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相背离,不仅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篇16:新课程下中职音乐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2.1重视因材施教:教育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首先,中职音乐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就认真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学情状况,只有先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现状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切实有效。其次,对中专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予以重视,并且要设法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让学生协作学习、互帮互助,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最后,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要设法将学生的个性和音乐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重点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不断督促其发展朝向更高的层次。

2.2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音乐教师要在开始教学活动前,就需要先综合考量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以便使制定的教学方案能成为最佳方案,再据此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从而使教学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对音乐课堂的走向进行很好的把控,教学方法方面可以侧重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等,以便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音乐教学决不能孤立地进行,应该紧密联系起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中职音乐教师必须要先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做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选择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导人,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激发出来,加强并使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音乐的知识与内容,这样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他们就会投人地更加专心。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作为美育的重要一部分,音乐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创造美的能力。中职音乐教材选取了很多经典作品,教师善加利用和引导的话,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陶冶其情操,升华其精神世界。

2.4改进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改革也在同步地展开。教学评价作为我国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其一般是借鉴或者依靠我国已有的学科教学评价模式,往往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仅仅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结果,这种只注重书面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的效率无法有效提高,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改革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很重要。教师可以综合学生日常考核成绩以及学期末成绩,并且及时转变以往考核的内容,把学生在音乐教学综合的学习态度放到最终考核中。唯有采取这样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2.5教师要借助音乐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有音乐都是由人来创造的,艺术家在创作音乐时就已经将自身的联想因素渗透到其中,学生们作为学习、欣赏音乐的主体,理所当然的要调动自身的联想能力。教师可尝试请大家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散文、诗歌和感想的新形式将所听到的内容以及个人感情记录下来,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例如,欣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学生们从这首标题乐曲中会觉察到“悲怆”的心绪在其中,并且在领略优美旋律的同时,不免有一种压抑的感觉,经过大家的探析,不难发现这首曲子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人民被沙俄所压制,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易。通过聆听世界名曲,学生们的情绪无疑会随着节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锻炼。

2.6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职音乐课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师选择的空间也逐渐增大。教师利用好现代化的音乐教室,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乐器,比如手风琴、脚踏琴、钢琴和现代电子乐器等,增长音乐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把要欣赏的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欣赏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欲望。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中专的音乐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在教学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最终提高中专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

篇17: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新探教育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新探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索一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分层教学;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对中小学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共通能力,如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再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锅煮、一碗盛”的教学方法,而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每个学生一般的共同发展,而要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创造适当的条件,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发展。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

1、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即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自主互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以较好地解决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调和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根据这一理论的设想和要求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层教学思想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在保证学校教学效益的基础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固有的不足,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分层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利用分层教学理论安排教学活动。

2、学校的教育现状

过去,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学生间差距不大,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问题显得不太突出。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学生的生源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成为摆在各校面前的共同难题。学生本身入学成绩差异也十分明显,今后还有加大的趋势。这种情况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比如,按照原有的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结果出现多数科目有不及格的情况;部分学生上课好动、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拿出相当的气力和时间维持教学秩序,对此,很多教师不适应,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甚至出现师生在课堂上发生“纠纷”的现象;再者学生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一系列情况表明,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生源,采用旧有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手段已行不通。正视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素质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既符合当前学校办学实际需要,又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学生实际

(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根据智力发展水平,习惯上把学生分为超常生、正常生和低常生。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多数人为正常,超常和低常的为少数。就一个班级而言,一般约有70%的学生为正常生即所谓的中等生,拔尖生和学困生各占15%。

(2)认识方式的差异。认识方式是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和能力等认识活动过程中进行信息加工时独特的、稳定的方式。根据人的认识方式,个人在认知行为中较少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注重主体性的倾向,具有独立性的学生在课堂环境易获得好成绩。具有依存性的学生在认知行为中,往往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外在的参考标志,不那么主动地对外来信息加工。一方面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进入学校后课程门类增多、难度增大,学习要求的坡度突然变大,使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分化也就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生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差异、学习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分化方式呈多元化的态势;再者,学校实行平行编班,致使同一班级内学生差异较大,分化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层次性。所有这些,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4、课程实际

由于顺应学习的需要,学校增加了活动课,使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更少,课程的内容结构显得吃不饱,这就迫使教师提高教学要求,反过来使学习本来就有困难的后进生更加困难,显得吃不了,致使后进生面扩大,合格率降低,同时也忽视了学生个体需要。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指导教师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

分层教学的思想提示出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以往对教学的认识太浅薄了,自己对自身的责任的理解也同样的是太肤浅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特殊的个体,既具有与他人的质和量上的差异--“个人外差”,也具有自身先进面和落后面的差别--“个人内差”。按照马克思主义差别即矛盾和矛盾的绝对性原理,学生个体的这种差异性是绝对的。忽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只用单一标准、单一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单一评估方法,压抑甚至泯灭学生的个性特长,削足适履,让学生去适应呆板的教学模式,显然是违背上述原理的,因而势必产生种种教育上的弊端。按照个性发展的观点,学生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抹杀,相反,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怀。一个懂得学生的差异和特殊需要,懂得爱护学生的一切方面包括对他们缺点的理解的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精彩的内容来吸引人,具体到每节课怎样安排,怎样组织,这是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要求我们要做到五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设问、精心设计练习、精心研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检测题目。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不断充实和改进提高,力求适应学生。除了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个关键之外,还要强调教师要再学习,深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进行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与评价,即要进行互相之间的听课、评课,做到优良教法的自觉良性流动,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缺少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评价和监控,往往会产生夜郎自大的现象。

2、实施“希望教育”

教师只有满腔热情,将爱的阳光播撒在孩子的心灵上,才能唤起孩子心灵的共鸣。关心“学困生”尤为重要,并要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关心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教学工作的灵魂,是教师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体现。作为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学生的方方面面,这是教师施教的前提。要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业和家庭等情况,教师就要亲近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用民主方式开展教学和工作,并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通过关心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充满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希望”的目标。利文斯顿论文中有这样精彩的语句:“淑女与卖花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其行为举止如何,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待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所难免,教师用“期望效应”理论加以指导,想必会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带来大的福音。

3、建立评价体系,鼓励、启发、发展所有的学生

“分数”并不是评价一位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应采用对比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如在教学中,从基础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每项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每个单元的考核,只要学生稍有进步,就应予以激励评价,从而培养其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追求更高目标的学习欲望和自信。根据课堂提问表现、作业完成质量高低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当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实行分层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每个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表现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满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的信念和勇气。

三、实施分层教学时课堂教学的探讨。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太多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在探索分层教学过程中,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指导思想,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其主要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诱发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感悟、反馈等自主实践活动,获得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习创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有灵活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差异和实际需要,在下列几方面进行“分层”:

1、按课程学习基础分层组织上课,确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要精心钻研教学大纲、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与学生的水平层次相统一,在教学目标上应分为A层、B层和C层。A层次教学目标:适当提高教学进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注意拓宽知识面,注意学科的发展。B层次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国家教委的必修和分科性选修的综合要求。C层次教学目标:按现行教学大纲,执行国家教委必修要求,采取“慢进度、多反复、重三基、常反馈”的办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划分学生培养层次

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对每个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水平、记忆发展水平和学习的意志、品质及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然后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并确定合适的比例,B层人数大概占45%~55%左右。将学生分成相对稳定的层次,一段时间后再作调整,如每次单元检测后作调整。当然也可以是每一章学习后作调整。并且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坐位,如让A、C层的学生坐在一起,而A、C层的学生又在同一纵向单列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有利于相互学习。

3、教学分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首先要落实好课堂中提问的层次。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制和拟定三个层次的问题,有难度的由A类生回答,简单问题让C类生回答,中等难度问题则由B类生来回答,使每个学生均等地参加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好时机,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诀窍是多设计深层次启发式的提问,把“灌输式”的“这样做”变成“启发式”的“怎么办”,把“浅层次”的“是不是”变成“深层次”的“为什么”,把“单向思维”的“用什么方法”变成“多向思维”的“有多少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真理,把学生思维引入求新、求异的天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

4、练习分层

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来,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对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1)让他们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2)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对其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三优先: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成效

实施分层教学,解决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难以适应的问题,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1、分层教学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全方位变革

在课程结构上,分层教学体现了从宏观课程结构改革向微观学科课程设置的转变;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形式多样、统分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千篇 一律、以学科为中心的统一模式向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结构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要求上,分层教学实现了从目标划一、脱离学生实际向分层递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激励学生不断趋向更高目标的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上,分层教学实现了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转变。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2、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而且还要求多类型、多层次、多特长、有个性。亦即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除了共性的基础性素质外,还要有不同的个性素质,同时,社会的不同岗位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千差万别的要求。因此,在人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学校教育既要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又要促使受教育者特长、个性等得到充分发展。共性和个性的发展应该是辩证统一的,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共性基础,而打基础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个性,打基础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个性的过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强调更多的是整体性、统一性和全面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多元性和个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全发展。现在,我们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分层教学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后,对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教育教学组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以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

4、分层教学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层教学有效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的教学要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快速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虽然分层教学实施起步不久,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但分层教学已经显现出它的魅力: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成功的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树立了远大的目标。

篇18: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可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去除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可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这样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

①附近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

②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

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教学论文的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我看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网友来稿)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集锦18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2022-05-06

论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再思考2022-11-07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和实践论文2022-05-08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探讨论文2022-08-15

人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2023-01-27

文综工作计划2023-03-14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新理念与新方法论文2023-06-24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2022-04-30

“非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论文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