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字杂说》教案范本(精选14篇)由网友“Antonioo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字杂说》教案范本,欢迎阅读借鉴。
篇1: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字杂说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数字杂说教案
目标: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文字的情趣,用词造句。
重点:发掘文字的情趣,积累数字成语
难点:数字的身世,及罗马数字的表意
设想:板块式推进
课时:1课时
程序:
㈠导语: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选择电话号码时一般喜欢“6”、“8”而不喜欢“4”,有的为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中多几个“6”、“8”而不惜重金,为的是图个吉利。数字真有如此魔力吗?让我们从《数字杂说》中找答案。
㈡整体感知
1、按第一段提示,将文章分成四部分
2、细读“数字的身世”,填表:
㈢质疑问难
1、“123456789”既是印度人发明的,为什么又称为“阿拉伯数字”?
2、我国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前有没有数字?具体情况如何?
3、“阿拉伯数字”与“幸”和“不幸”有无联系?人们为什么喜欢“8”而厌“4”呢?
5、请指出下列数字的含意:Ⅳ、XI、DM
㈣实践操作
数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给人们生活增添了情趣。在我国流传下来的成语中,也大量运用了数字,学习这些成语,也是趣味无穷的'。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成语中的情趣。
1、看谁两分钟内写出最我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2、在两分钟内写出含“十、百、千、万”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3、在3分钟内按以下格式写完从“一”到“九”的成语。
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
七□八□八□九□
4、交流。
㈤积累雅词:找词造句
1、找四字词:目不识丁饱学之士大同小异不胜枚举雅俗共赏拍案叫绝不乏其例浑然天成无稽之谈如痴如醉
2、说意思并造句
附:板书设计
(见上面的表格)
作业设计
思路:以读写为主,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分层设计。
篇2:《数字杂说》教案
目标: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文字的情趣,用词造句。
重点:发掘文字的情趣,积累数字成语
难点:数字的身世,及罗马数字的表意
设想:板块式推进
课时:1 课时
程序:
㈠导语: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选择电话号码时一般喜欢“6”、“8”而不喜欢“4”,有的为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中多几个“6”、“8”而不惜重金,为的是图个吉利。数字真有如此魔力吗?让我们从《数字杂说》中找答案。
㈡整体感知
1、按第一段提示,将文章分成四部分
2、细读“数字的身世”,填表:
㈢质疑问难
1、“123456789”既是印度人发明的,为什么又称为“阿拉伯数字”?
2、我国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前有没有数字?具体情况如何?
3、“阿拉伯数字”与“幸”和“不幸”有无联系?人们为什么喜欢“8”而厌“4”呢?
5、请指出下列数字的含意:Ⅳ、XI、DM
㈣实践操作
数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给人们生活增添了情趣。在我国流传下来的成语中,也大量运用了数字,学习这些成语,也是趣味无穷的。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成语中的情趣。
1、看谁两分钟内写出最我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2、在两分钟内写出含“十、百、千、万”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3、在3分钟内按以下格式写完从“一”到“九”的成语。
一□二□ 二□三□ 三□四□ 四□五□ 五□六□ 六□七□
七□八□ 八□九□
4、交流。
㈤积累雅词:找词造句
1、找四字词:目不识丁 饱学之士 大同小异 不胜枚举 雅俗共赏 拍案叫绝 不乏其例 浑然天成 无稽之谈 如痴如醉
2、说意思并造句
附:板书设计
(见上面的表格)
作业设计
思路:以读写为主,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分层设计。
内容:
一、填表
二、简答题
1、“123456789”既是印度人发明的,为什么又称为“阿拉伯数字”?
2、我国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前有没有数字?具体情况如何?
3、“阿拉伯数字”与“幸”和“不幸”有无联系?人们为什么喜欢“8”而厌“4”呢?
5、请指出下列数字的含意:Ⅳ、XI、DM
三、课外延伸
1、看谁两分钟内写出最我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2、在两分钟内写出含“十、百、千、万”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3、在3分钟内按以下格式写完从“一”到“九”的成语。
篇3:初中《数字杂说》教案
初中《数字杂说》教案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通读课文和复习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较快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抓住对题目、重点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3.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反对“数字”迷信。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总分结构;举例子和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明确、丰富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侧重点
1.对题目的分析;对重点段的分析;对三部分中心句(兼有过渡作用)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2.文章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解说:本文在思想上体现出强烈的科学精神,并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具体为:1.科学源于生活实践的需要,科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2.要敢于创造,要有不断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3.反对现代“数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
在艺术上,该文亦有独到之处:1.结构清晰严密:①采取总分式;②全文分四部分,第1段是“纲”;③第2、3、4部分开头的句子均为该部分的中心句,概述了该部分的内容,且起到上下过渡的作用。2.拟人化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数字”当作生命体来解说,从“身世、情趣、遗憾”三个方面,使解说显得亲切、易懂。在说明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使不易了解的古代数字知识变得通俗好懂。3.语言准确、丰富而生动,充分显示了科普小品的艺术特色,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安排了上述的“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解释课题《数字杂说》,了解“杂说”的'含义。
②分析第一部分。
熟读(三遍以上);把该段分成两层;画出全文的关键词:“数字的身世......遗憾”;批注该段:总说,全文的纲。
③依据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④精读第二部分。
a.将课文读一遍。
b.依据该部分内容,设计“数字的发展过程”图表,项目有时间、地点、创造者、称谓、主要表现形式和评价等六项,并完成填表任务,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c.研究第9自然段的语言,体会说明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一是指出词的含义,二是分析它是否可以省略或被置换。这些词语依次是:广泛、迄今、尚、独特而悠久、很可能、隔位字、又、大同小异。
⑤精读第三部分。
a.将课文朗读一遍,再默读一遍。
b.“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两方面?画出有关句子。
c.研究句子:“此处聊举以五行和五方与十个数字相对,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旧联一则,以为助兴。”指出它的主谓宾,解释“聊举、五行、五方、以为助兴”等词。
d.体会说明文中举例子的好处。
⑥精读第四部分。
a.将课文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
篇4:六年级下册《数字杂说》教案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字杂说》教案设计
指导预习: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3、画出课文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熟记牢。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嵌
上乘()
目不识丁:
饱学之士:
不胜()枚()举
雅俗共赏
浑()然天成
无稽()之谈:
新课研习:
1、背景说明导入,解题,了解“杂说”的含义。
(课文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梦天集》,可见时代感较鲜明。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和强化科学精神是强国大计。本文讲科学反迷信,批判了“占数术”,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杂”原意为“多种多样”,此处可理解为“几方面”,课文正是从三方面来说明的,正好对应。)
2、讲读第一部分(第一段)
学生熟读,找出全文的关键词“数字的身世……遗憾”;批注该段。
3、依据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4、讲读第二部分。
(1) 齐读课文。
(2) 出示“数字发展过程”表,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填空。
时间 地 点 创 造 者 称 谓 主 要 内 容
40前 地中海东岸 腓尼基人 字母表 用字母代替数字
前 地中海周围及欧亚非三洲 古罗马人 罗马记数法 罗马数字
多年前 印度 印度人 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
7000~5000年前 河南(半坡) 中国人 中国数字 一、二、……十、百、千
5、讲读第三部分。
大声朗读第三部分,画出表现“数字的情趣”的句子。
讨论:
(1)“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易于记忆,便于交谈;生活中给人无穷乐趣)
(2)这部分用了那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使说明的问题--数字的情趣更加具体,有说服力)
6、讲读第四部分。
朗读,体会作者的用意。
讨论:
(1)“数字的苦恼”是什么?
(被人为地赋予了一定含义,发展成为“占数术”)
(2)作者写这部分的用意何在?
(反对现代:数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体现强烈的科学精神。)
(3) 举出一个”占数术"的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7、小结迁移。
篇5:数字杂说 教案教学设计
数字杂说 教案教学设计
广东省徐闻中学 吴卫东
指导预习:
1、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
2、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3、画出课文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熟记牢。
检查预习
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嵌()
上乘()
目不识丁:
饱学之士:
不胜()枚()举
雅俗共赏
浑()然天成
无稽()之谈:
新课研习:
1、背景说明导入,解题,了解“杂说”的含义。
(课文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出版的《梦天集》,可见时代感较鲜明。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和强化科学精神是强国大计。本文讲科学反迷信,批判了“占数术”,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杂”原意为“多种多样”,此处可理解为“几方面”,课文正是从三方面来说明的,正好对应。)
2、讲读第一部分(第一段)
学生熟读,找出全文的关键词“数字的身世……遗憾”;批注该段。
3、依据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4、讲读第二部分。
(1) 齐读课文。
(2) 出示“数字发展过程”表,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填空。
时间 地 点 创 造 者 称 谓 主 要 内 容
4000年前 地中海东岸 腓尼基人 字母表 用字母代替数字
2000年前 地中海周围及欧亚非三洲 古罗马人 罗马记数法 罗马数字
2000多年前 印度 印度人 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
7000~5000年前 河南(半坡) 中国人 中国数字 一、二、……十、百、千
5、讲读第三部分。
大声朗读第三部分,画出表现“数字的情趣”的句子。
讨论:
(1)“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易于记忆,便于交谈;生活中给人无穷乐趣)
(2)这部分用了那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子:使说明的'问题--数字的情趣更加具体,有说服力)
6、讲读第四部分。
朗读,体会作者的用意。
讨论:
(1)“数字的苦恼”是什么?
(被人为地赋予了一定含义,发展成为“占数术”)
(2)作者写这部分的用意何在?
(反对现代:数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体现强烈的科学精神。)
(3) 举出一个“占数术”的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7、小结迁移。
篇6:数字杂说(网友晋稿) 教案教学设计
程璐 chenglu1972@163.com
目标:概括文章的内容,体会文字的情趣,用词造句。
重点:发掘文字的情趣,积累数字成语
难点:数字的身世,及罗马数字的表意
设想:板块式推进
课时:1 课时
程序:
㈠导语: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人们选择电话号码时一般喜欢“6”、“8”而不喜欢“4”,有的为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中多几个“6”、“8”而不惜重金,为的是图个吉利。数字真有如此魔力吗?让我们从《数字杂说》中找答案。
㈡整体感知
1、按第一段提示,将文章分成四部分
2、细读“数字的身世”,填表:
㈢质疑问难
1、“123456789”既是印度人发明的,为什么又称为“阿拉伯数字”?
2、我国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前有没有数字?具体情况如何?
3、“阿拉伯数字”与“幸”和“不幸”有无联系?人们为什么喜欢“8”而厌“4”呢?
5、请指出下列数字的含意:Ⅳ、XI、DM
㈣实践操作
数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给人们生活增添了情趣。在我国流传下来的成语中,也大量运用了数字,学习这些成语,也是趣味无穷的。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成语中的情趣。
1、看谁两分钟内写出最我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2、在两分钟内写出含“十、百、千、万”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3、在3分钟内按以下格式写完从“一”到“九”的成语。
一□二□ 二□三□ 三□四□ 四□五□ 五□六□ 六□七□
七□八□ 八□九□
4、交流。
㈤积累雅词:找词造句
1、找四字词:目不识丁 饱学之士 大同小异 不胜枚举 雅俗共赏 拍案叫绝 不乏其例 浑然天成 无稽之谈 如痴如醉
2、说意思并造句
附:板书设计
(见上面的表格)
作业设计
思路:以读写为主,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分层设计。
内容:
一、填表
二、简答题
1、“123456789”既是印度人发明的,为什么又称为“阿拉伯数字”?
2、我国在使用“阿拉伯数字”前有没有数字?具体情况如何?
3、“阿拉伯数字”与“幸”和“不幸”有无联系?人们为什么喜欢“8”而厌“4”呢?
5、请指出下列数字的含意:Ⅳ、XI、DM
三、课外延伸
1、看谁两分钟内写出最我以“一”字开头的成语?
2、在两分钟内写出含“十、百、千、万”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3、在3分钟内按以下格式写完从“一”到“九”的成语。
[数字杂说(网友晋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筹办毕业联欢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这六年来所学到的技能,从而更加强了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学习生活是如此的回味无穷;母校是如此的令人难忘。
二、筹备重难点
1、主持人的确定。
2、各小组上报的节目是否能如期出台。
3、表演道具的落实。
4、每个节目之间的串词要撰写。
三、课前准备:各个小组上报演员名单,表演节目。
四、表演时间:1课时
五、教学思路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所以这次的《依依惜别》之筹备毕业联欢会我采用这样的流程:
教学程序:
师导入:同学们,转眼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毕业联欢会,向师友、母校告别。
毕业即将来临,孩子们早已经欢欣雀跃,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谈论毕业联欢会的事情──因为此前我曾经答应他们在毕业前夕,和他们一起搞联欢活动。怎样才能让他们过得快乐而有意义,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因此,提前一周,我得用班会课开了个讨论会。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自告奋勇报上了许多游戏和表演项目。
一下子,节目多达二十多个。
差不多是时候了。我提出了今天的主要话题:“孩子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这么多节目,活动的时候,谁先谁后?该怎么决定?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一“问”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还挺在理。
师:“排好了节目单,还缺少什么?”
生:“当然是联欢会的主题喽!”
来看看孩子们自己取的题目:
生:“瞧我有多棒”毕业联欢会
生: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生:“难忘今宵”毕业联欢会
……
师:“那么,谁来写晚会的串词呢?”
五个孩子主动请缨。于是,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师:“这次活动,我们也欢迎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观摩。谁愿意向别人介绍我们这次活动,设计一张海报,吸引他们前来观摩?”
四个孩子表示愿意承担此任务,并且保证一定形式新颖。
“这一期的班报,打算把这个活动报道一下,报道稿由谁负责写呢?”
两个孩子接下了这个任务。
剩下来的15个孩子,两个是节目主持人,3个负责出黑板报,4个组成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还有6个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承担了任务,孩子们各自组成小组,讨论去了。
两天后,所有的方案都送到了我这里。我诧异于孩子们惊人的能力。
一周后,联欢活动按时开展,活动非常成功。
活动之后,他们写了活动体会。
张淑敏:“经历这次活动,想不到我们还有那么大能耐,竟能自导自演这么有趣的活动。”
何雪仪:“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安排得更有计划性。”
……
教学反思: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需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次活动,是六年来进行课改的一个体现,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概括。
谁是最大的赢家?孩子们是否看出了我的良苦用心?借这次活动,我抓住了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既体验了整个过程,又迎来了美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己的舞台上释放了激情,找回了自信。其实,最大的赢家,是孩子们!
篇8: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一~三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练习4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生读五个俗语,听说过吗?看看各自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说说意思。
(3)教师适当补充。作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本地也有俗语,请同学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交流、讨论)
(2)指名说一说,评议。
(3)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指导读准字音。
2.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3.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明白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4.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5.学生练习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指导观察书写格式,指名说说书写时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的?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4.练习描红,及时小结。注意行款布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注意解释时的态度,说话要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表达是否流畅、准确。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弄清本次口语训练的要求。
3.指导:
(1)读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应该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
(3)从三中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想清是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4.反馈。
(1)指名说说被人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说说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有什么收获?
(3)评议小结:说话的与其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教后小记:
篇9: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无字的歌谣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篇10: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四、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觉到了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这句话,作者笔下的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篇11: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正确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识字写字
1、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新词所在的句子。
2、出示生字小黑板,(灿 烂 怀 神 边 这 进 道),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字应该怎样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灿烂怀神”四个字为左右结构,“边这进道”属于同一偏旁,是半包围结构。
4、指导书写。
(1)同桌两个互相讨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半包围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同时教师进行板书。
(3)学生进行书空练习,提出疑问,同学之间共同学习。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字,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
(三)巩固生字
1、形近字比较识字
坏――怀 力――边 文――这 首――道
因――恩 兰――烂 伸――神 井――进
2、形声字识字
兰 边 着 进 到
蓝 变 这近道
烂 遍 今 刀
3、口头组词。
(四)背诵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可以看出周总理对小学生十分关怀的句子。
2、反复读课文,说说你对周总理的印象。
3、分小子竞赛读,比比哪一组读得流、利有感情。
4、指导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六)总结布置作业。
篇12: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6、汇报交流: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六)、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最后一段;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篇13:六年级小学语文教案
设计意图: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时以“神五”发射为突破口,通过课件、品读感受千年梦圆的激动、自豪,体会千年梦圆在于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学生交流)我们中华民族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梦,你们知道至今为止我们已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的长河,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补充课题)指名读,齐读。
3.“千年梦”指什么?“圆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文中哪句话准确地表明了题目的意思?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中华
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指名读,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齐读)数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啊。
3.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2——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话概括中华民族实现千年梦的过程。
三、细读课文,品味艰辛
1.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向学生出示杨利伟穿着太空服的图片]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杨利伟在走下飞船接受采访时候说的三句话。[课件出示]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范读)你怎么理解这三句话?(学生交流)简单的三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出示句子]: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里的他们是指哪些人呢?
2.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自然段,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3.交流
(1)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个”,从这两个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参与完成这项工程的单位非常多,团结合作)
(2)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4)出示三个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研究的这一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么?(团结合作、同心协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献……)
(5)出示图片激情:梦圆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却告诉我们很多很多,谁来说一说。(指名交流)
四、补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历程,千年的努力,才迎来了这梦圆的一刻,就让时光倒流到10月15号,我们一起回顾神五飞天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飞天的视频)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作为炎黄子孙中的一员,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吗?(齐读课题)
3.“千年梦圆在今朝”,我们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配乐朗读)
4.虽然我们的千年梦圆了,但我们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在载人航天事业上,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请生介绍)
5.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我们还想圆哪些梦?(请学生说)出示句子(接读):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6.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追求,圆梦的任务将落在你们的肩上,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更高远的梦想,时刻准备着吧!
篇14:小学语文教案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4、树立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通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标出段。
2、教师紧扣教材内容介绍作者。
3、查字典、解释下边词语。
矜持: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
摇撼:摇动。
恍然:猛然领悟。
欲绽:将要开放。
淅淅沥沥:淅沥,象声,此处指细雨声音。
忏悔: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自读课题。
2、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自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全文共14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耐人寻味。
第二部分(第2至最后一段)明写小桃树的经历,暗写作者本人的经历。可分为三层:
第一(第2段):眼前情景。
第二(第3至8段)插叙,回忆过去。
第三(第9至14段)眼前情景。
第二课时
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在第1段中,作者:“我常想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什么“只是自个儿忏悔,又自个儿安慰”呢?
提示:“常想写”,说明“我的小桃树”有点特殊经历。“常想写”,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忏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开头,造成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
2、第2段,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一个“瘦”字用得十分贴切。“容颜金”、令人辛酸、痛心。面对残酷现实,“我”“万般无奈”,只能骂自己“孱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小桃树”和“我”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3、第3段中,奶奶给桃吃时说的那番话,对我有什么启迪?
提示:启发了“我”孩提时代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朦胧向往。
4、作者多次写到:“桃核儿在院子角落里”,“它长的不是地方”,意味着什么?
提示:小桃树生长环境差,遭受冷落。
5、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中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6、第7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句话该怎样解释?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
7、第8段,作者明写自己的经历,和“小桃树”有什么联系?
提示: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四)阅读课文第三层,讨论回答问题。
1、第9段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三层意思:自责的话,一场痛哭,又见到了小桃树。
十年浩劫,“极左”路线给有志青年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和压抑,国之不幸,家之不幸,己之不幸交织在一起,只有用“痛哭”来发泄。作者看看多灾多难的小桃树,想想自己坎坷的经历,百感交集,托物言志的主旨十分明显。
2、第10至第13段,从两个方面写小桃树。作者是怎么写的?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提示: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要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渝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3、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提示: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总结课文的线索:
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瘦,黄,没人理会)——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遭受种.种不幸。但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 14数字杂说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字杂说》教案范本(精选14篇)】相关文章:
《马说》八年级语文教案2023-03-01
《马说》语文教学方案设计2023-12-21
马说教案2022-12-24
八年级语文上册《马说》教案2023-02-28
书法练习模板2022-12-06
祭十二郎文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6
《马说》教学设计2022-08-05
书法练习后心得体会范文2023-02-08
诗歌错误郑愁予2022-05-06
练习书法的心得体会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