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2-08-13 07:57:20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3篇)由网友“竫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泥鳅大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三、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年的有关知识。

2、 能正确区分一年中的大、小、平月,并学会区分方法。

3、懂得要珍惜时间,体会与家人的亲情。

四、活动准备

一张大年历表、《年妈妈的故事》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授《年妈妈的故事》,幼儿了解年的有关知识。

2、听完故事,请幼儿说说自己对年的感知理解。

二、看年历寻找不同。

1、了解月份名称、每月的天数。

(住30天宝宝的这个房间我们叫它小月,住31天宝宝的这个房间我们叫它大月。比大月小月都要小的月份叫平月,里面住的宝宝也是最少的。)

2、用不同符号标记不同的月份。

(如:在大约份上画上大标记,在小月份上画上小标记,二月份上画上特殊的标记:三角形、圆形等。)

3、学习区分方法:

小拳头游戏:介绍大小月份的记忆方法,跟老师做模

仿练习。

4、认识星期:向幼儿介绍红色数字和黑色数字各表示

什么意思。(工作日、休息日、特殊日子等)

三、幼儿操作:找日子。

1、教师引导:――谁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你能在年历上把它找出来。

2、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

四、游戏巩固:找生日。

1、同伴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日日期。

2、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年历上找自己的生日。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对。

3、教师总结: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小朋友从小班升入到大班,即将成为小学生。爸爸妈妈的眼角也多了许多皱纹。爷爷奶奶的头发也越来越白,我们要珍惜现在每一天的生活,珍惜每分每秒的宝贵时间!想一想,你要怎样做呢?――激发幼儿回答,懂得珍惜时间。

篇2: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纸的折叠方式与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力的感性经验。

教学准备

相同大小的纸、塑料小兔若干、两块高矮相同的积木,记录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纸折叠越多越能承受压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法、探索操作法;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发现问题

师:“我请小朋友看徐老师做一个有趣实验。”

教师把一张纸架在两块积木上,先让孩子猜想往上面放塑料小兔,纸会不会掉下来,然后往纸上放塑料小兔,请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幼儿观察教师实验,并猜测纸上放小兔会不会掉下来。

二、得出让纸结实的办法

1、请幼儿想想怎样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能承受小兔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使这张纸桥变得更结实?我请小朋友说一说。”

2、尝试按照自己思考的方式实验,验证哪种折法承受的重量最大。

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想。

以幼儿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幼儿探索怎样折纸桥可以使纸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验证猜测结果。

师:“现在,我们想了好多办法,我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用纸来折一折结实的小桥。我要求,每个小朋友折的要和你的小伙伴折的不一样,我们要动动脑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两两讨论一下自己想怎样折,然后操作

幼儿一边操作,教师引导“试试看把纸折成拱形的会不会增加桥的承受力”、“有没有小朋友折成瓦楞的形状”。

教师有目的的要求小组幼儿折的方式不要全部一样,也有利于幼儿比教。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比较的方式自己来得出结论,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养成。

篇3: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自己实验知道水压与水深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透明大塑料瓶,盆,水,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1、导入

师:(出示一桶水)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丁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水)水有些什么用途呢?(简单的让孩子说―下)小朋友说得都不错。但是丁老师告诉你们阿,水还会变魔术呢!

演示水压的小实验:(用保鲜袋套住手)小朋友们,现在这个袋子里有些什么?(老师的手)(提示幼儿说空气)诶,水要来给我们变个魔术,它要一下子就把这个袋子里的空气变走。(演示)为什么空气没有了?(介绍压力:因为水中有压力的关系)

2、活动开始

(1)师:猜猜看,在水里压力是一样大的吗?(告诉幼儿在水里压力是不一样大的,请幼儿上前感受一下)水压与水的深浅有关。那么水越深压力越大还是水越浅压力越大呢?

师:你觉得你的手在水桶上面受到的力大还是在下面受到的力大?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实验一下。瓶子上有三个孔,往瓶里倒水,请你们观察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远?哪个孔里的水射的最近?请你们用线条的长短来表示水喷射的远近。

(2)幼儿分组做实验。四人一组,共五组。一人记录、两人倒水、一人观察。

(3)请幼儿做回中间,先说一说自己小组的发现,共同实验验证一下。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压力越大,水越浅,压力越小。

3、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小小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后还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再做做这个实验,告诉爸爸妈妈这个科学小知识!

篇4: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陀螺、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大胆表述。

(2)教师发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展示。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我们能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它的转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让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交流:说一说自己让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转动了起来?如果某一部位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四、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篇5: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

2、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齿外形与功用的关系。

3、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

2、幼儿换下的乳牙;牙齿模型;黑板上画好的两张张开的大嘴。

3、人手一个小镜子、电筒、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自主观察。

请幼儿用小镜子自主观察自己的牙齿,了解幼儿在观察时使用的不同方法。

二、学习观察方法。

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2、师:你能看到牙齿的几个面?

你看到的每个面是怎样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你的牙齿有几种牙齿呢?每种牙齿有几颗?都长什么样?长在什么位置?

三、第二次运用新学的观察方法自主观察和记录。

幼儿边观察边记录在《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第4页上,教师关注幼儿的发现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外型特征、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师幼共同总结,引导幼儿概括出特征。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换牙期,教师能及时地为幼儿提供跟牙齿有关的的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牙齿。

通过观察发现等变化让幼儿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儿有对保护牙齿的意识。

用通过照镜子,观察等方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从幼儿生活中的自己来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篇6: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

2. 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

3. 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具图片

■ 活动过程

[导入]

1. 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

- 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

- 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

- 你最喜欢什么味儿?

[展开]

1. 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 你吃过饭团吗?

- 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

- 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 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

- 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

3. 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

① 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

tip> 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 ->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 ->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 ->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

4. 观察活动纸。

你闻到了什么味儿?

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 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

① 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

②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篇7: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区别、来源及作用。培养幼儿的生活观察力、记忆力;发展幼儿口述的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手电筒、灯、打火机、火柴、自然光的图片(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是怎么知道天亮了?

生:听到鸡叫了

师:它看到什么才叫的

生:太阳

师:对,看到太阳光了

2、授课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告诉胡老师,什么物体会发光?

生:太阳、灯、手机……

师:对,看见了太阳光。太阳光需要叔叔阿姨们帮助它发光吗?

生:不需要。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想还有什么不需要叔叔阿姨们帮助它自己就会发光的。

生:月亮、星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这些不需要叔叔阿姨们帮助它自己就会发光的叫自然光。

师:现在胡老师这里有火柴、打火机、台灯和手电筒。(分别示范使它们发光)

师:它们是自然光吗?

生:不是,需要叔叔阿姨们帮助它们才会发光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刚才这些就人造光。有了光我们就……

生:看的见了。

师:恩,有了这些不同的光我们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多姿。

师:太阳、火柴、打火机、台灯除了会发光还会有什么?

生:会很热

师:对,因为有些会发光它还会发热,(太阳、打火机……)

因为光和热它们是好朋友。什么光对我们人类作用最大?

生:太阳光,有了它植物可以生长。我们就可以吃到蔬菜。

师:恩,哪其他的光有什么作用呢?(台灯、北极星、火柴)

四、活动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都很棒,不愧是大班的小朋友。我们了解到了神奇的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还知道了他们不同的作用和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篇8: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地进行嗅觉方面的探索活动,了解人类的一些基本嗅觉知识。

2、懂得鼻子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鼻子一般的保护方法。

3、能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嗅觉上的喜恶。

活动准备:

香水、醋、红糖、黄酒、蚊香、臭东西、香皂、墨水、冲好的咖啡、等(放在笑得不透明的瓶中,盖好瓶盖)。

活动过程:

1、猜谜:

一座小房,两扇圆窗,进入空气,能闻花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鼻子,大家说说鼻子它有什么本领?

2、闻一闻游戏。

探索游戏:

(1)请4个小朋友上前在老师的桌子上的四个碗内选一个闻一闻,请他讲讲是什么味道的(可多请几人),再猜猜是什么东西。确认后打开盖子。

小结:我们刚才问出的四种味道:香、臭、糖味、酸味,是我们人类的基本味觉。

探索游戏:

(2)小朋友在自己的桌上拿一个小碗,闻一闻是什么,猜一猜,要求:小碗平放不侧倒,防止弄出来,分别请幼儿讲讲是什么?

刚才小朋友讲出了许多种味道,我们人类能闻出大约多少种,大家猜一猜?

小结:人类能闻出大约XX~4000种不同的味道,有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分辨不清基本的一些味道,这种人属于嗅盲,就像分辨不清颜色的人就是得了色盲.

3、保护我们的鼻子。

我们的鼻子非常有用,但有时它会失灵,什么时候鼻子闻不清味道甚至闻不到味道呢?有了鼻涕怎么办?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尘土飞舞使或有刺鼻的味道时怎么办?打喷嚏时怎么办?并请幼儿说说易损伤鼻子的几种行为,即平时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鼻子。

4、说说我们平时喜欢和讨厌的味道:

我们喜欢闻许多味道,也讨厌闻许多味道,谁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味道,最讨厌什么味道。

现在老师请你们把喜欢的味道和讨厌的味道画到纸上,然后把它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篇9: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设计思路:

为了探讨如何开好运动会,经过了前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策划和筹备工作中,他们活动目的性不断增强能力在逐渐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了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工作进行到此时,孩子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实际情况中运动员的人数较多。如何设计比赛场次?这时,我们为孩子架起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相关经验。

期望幼儿表现的行为:

1、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通过与同伴共同协商、记录等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场次,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活动准备:

1、制定表格:“我选择”、“项目一览表”、“比赛场次”。

2、笔、秒表、大小号数牌1-36、所需得比赛器材。

活动过程:

一、 共同回顾开展运动会已准备的工作。

二、邀请邻班小朋友当运动员,为运动员贴上号数牌,请运动员选择参加的运动项目。

三、商量比赛场次。

1、看场景录像,“这是哪一个比赛项目的场地?”“有什么材料?”

2、提出问题:每组有6位运动员,根据你们的比赛场地,进行多少次比赛才能让每一位运动员都参加完比赛?

四、小裁判带着自己得运动员到实地进行比赛,并记录比赛结果。

1、小组共同商量设计,记录在“项目一览表”上。

2、进行比赛。

五、回顾比赛情况。

1、 小组回顾比赛过程中出现得情况。

2、集体分析。

问题一:你们组都比赛完了吗?分了多少次?(小组长汇报,教师记录在“比赛场次”表上)

问题二:为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问题出现?

问题三、你们组有多少运动员?都是6个人,为什么比赛场次不一样?

六、共同归纳: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跑道和器材越多,比赛场次越少;跑道和器材越少,比赛场次越多。

篇10: 泥鳅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中漩涡现象产生的原因。

2 通过尝试实验,激发探究自然现象的乐趣,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成就感。

3 了解旋转速度快慢与漩涡的关系。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筷子、玻璃杯、颜料每人一份。 2水盆、瓶子、水等。 3有色水一杯、葱一根。 4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结合经验,猜想图片中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请仔细看图,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现象?你觉得怎样才能产生这种漩涡现象呢?

2、交待实验材料,请幼儿自由实验,产生图片中的现象。

教师:刚才你们都想了许多办法。现在这里有玻璃杯、筷子和颜料,请你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制造出图片中的现象呢?

幼儿自由实验,教师注意注意观察。

3、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你刚才制造出图片中的现象了吗?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请幼儿看图片中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方法。

教师:现在我们来揭开秘密。看看图片中的漩涡现象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5、请幼儿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再次进行实验。

教师:现在请你按照图片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看看有没有这种漩涡现象呢?

6、鼓励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漩涡现象。

教师:你制造出漩涡了吗?你是怎样制造的呢?

幼儿用各种材料制造水中漩涡现象。

这里还有一些材料,请你再来尝试一下,想办法制造出漩涡现象。

集体交流,分享

教师:你是怎样制造出水里漩涡的?

虽然我们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但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在实验中我们都要将水怎样,漩涡就会产生?

小百科:漩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差异的地方就有形成漩涡的可能,指水流遇低洼处或不同温度和速度的水流相撞所形成的螺旋形涡旋,也比喻气体、烟雾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流向,还比喻某种使人不能自脱的境地,有另一种意思指酒窝。

篇1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设计意图: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孩子们常常喜欢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根据孩子们喜欢观察又害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除幼儿对动物的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可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和勇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哪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自己)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了捉泥鳅,还认识了我们的泥鳅朋友,我们把泥鳅放到自然角里饲养,看一看他们喜欢吃什么。

篇12:泥鳅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

2、敢于亲近泥鳅,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地毯、泥鳅、盆、毛巾;塑胶手套、毛线手套;图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谣歌曲《捉泥鳅》、PPT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大胆表达对泥鳅特性的了解

T:(出示PPT)春天来了,冬眠的小动物们都醒来了。最近在我们的自然角多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提问:你了解泥鳅吗?你知道关于它的秘密吗?

小结:泥鳅是一种鱼,它身体细细长长的,身上有着一层滑溜溜的保护层——黏液。

二、捉泥鳅——在操作、比赛中发现捉泥鳅的方便与材料的关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鳅

T:你们说泥鳅的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抓住,真的吗?那你们想不想试试捉一捉泥鳅?(提醒幼儿卷起袖子)

1、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

2、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鳅:

T:泥鳅浑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还真费劲!所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两样秘密武器——两种手套,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来帮你们更容易捉泥鳅。

1、幼儿戴手套捉,要求:戴一只,用戴手套的手去抓。两种手套都试一试,比比哪一种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讨论:戴哪种手套容易捉?为什么?(丰富词:粗糙、光滑)

小结:用光滑的手套很难捉住光滑的泥鳅,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鳅,原来粗糙的东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鳅比赛

T:大家都觉得粗糙的绿手套捉泥鳅方便,那我们来一次捉泥鳅比赛,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们刚才试的那样有防滑本领!

听清比赛要求:3人一组合作,2人抓,1人数。看哪队合作得好!给你们30秒时间,听到“叮”时间到,停止捉泥鳅。比比哪一队捉得多,数得最清楚。

2、交流:说说你们队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鳅?为什么捉得多?

小结:看来除了有合适的防滑手套,还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T:今天捉泥鳅让我们发现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鳅,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们的大厅很湿滑,怎么办?

结冰的地面很容易让人摔倒,怎么防滑?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东西能防滑呢?

(PPT出现鞋子、浴室防滑垫)

延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办法,我们回去后再去找一找,记录下来好不好?

篇13:泥鳅大班教案

科学活动: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目标:

1、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重点: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难点:

1.个别性难点:对泥鳅的恐惧心理。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泥鳅外形并不可爱,再加上泥鳅活动非常活跃所以极易引起一些胆小的孩子对此产生恐惧心理。

解决策略:

这是幼儿心理上的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从心理角度出发

a.正面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2.群体性难点:研究泥鳅

难点形成原因:

对幼儿而言,虽然喜欢研究,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对于研究是漫无目的的。

硬环境(各种操作材料、电视媒介等)

软环境(问题的设计)

工具及材料:

1.知识经验:对鱼类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泥鳅若干、图片、粗糙与光滑材料、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四个密封的鱼缸。请幼儿上来摸。

主要提问:你摸到的东西是怎样的?你认为是什么?

(二)观察感受泥鳅

1.观察泥鳅

我们来看看泥鳅是怎样的?

2.教师小结归纳

(三)尝试捕捉泥鳅

1.徒手捉泥鳅

2.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四)初步了解原理

教师以图表简单讲述摩擦力

(五)延伸:继续设疑

大班科学《捉泥鳅》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捉泥鳅

大班科学凉爽活动教案设计

咯噔蹬的好朋友幼儿园科学教案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土壤》

6.1儿童节幼儿园活动教案精选

母亲节教案

教学案例分析格式

《夏天在哪里》大班活动方案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合集13篇)】相关文章:

《小猪和靴子》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2023-12-18

动物宝宝作文2022-07-08

大班幼儿母亲节教案2022-11-06

仙人掌教学反思2023-02-10

户外活动教案大班2023-08-13

大班户外活动教案2022-08-16

迎新年幼儿园演讲稿2022-06-05

大班户外活动教案篮球2023-10-29

大班散文欣赏:小水塘2024-01-09

黑夜里的灯作文2023-08-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