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31 08:25:36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合集12篇)由网友“电竞少妇”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捉泥鳅》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篇1:捉泥鳅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了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快乐教学”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在于:

1、对于泥鳅的描述的时候,语言太专业化,没有儿童话,可能学生还没有明白泥鳅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在做课件的时候应该在旁边贴上一幅泥鳅的`图片,那样学生就能从视觉上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泥鳅了。

2、板书不够整齐,显的杂乱,虽然说音乐课并不需要有太多的板书,但是需要板书的时候,还是要整齐美观一些。

新教师的成长,是多方面共同促进的结果,学习与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学校领导对我们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很重视,在这节课课后,音乐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教师是宝”,与他们相处,可以在言语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书本理论之外的宝贵个人实践经验,也能够在你迷惑的时候一句不经意的提醒让人茅塞顿开,更有那出人意表的教学建议让人行之有效。

我会把我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

篇2:捉泥鳅教学反思

听了李娟的《捉泥鳅》一课, 教师在课前导入部分,只是简单出示了一张图片就让学生去想象,我认为应该把后面欣赏的《蓝天白云》提前,由欣赏把同学们带进生活,随之问题就出来了:“同学们,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你们喜欢去郊外玩耍吗?”“你们都玩些什么呢?”“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歌中的这些小朋友,他们在玩些什么?”揭题《捉泥鳅》。这样的导入可能更自然一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李老师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李老师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腿,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如果把第四拍的拍腿改为拍肩或响指效果会更好,更容易让学生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四四拍的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此方法很好,但本节课中却没能收到好的效果。

以上只是本人听完这节课后的浅显认识。

篇3:捉泥鳅教学反思

《捉泥鳅》是一首情绪活泼、欢快,富有田园风味及生活情趣的台湾校园歌曲,整堂课氛围的基调应该定位在活泼风趣上。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向高年级阶段过渡的年龄,知识经验不是很丰富,声音也很难控制。

作为教师的我,怎样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上出自己的特色呢?在对歌曲《捉泥鳅》进行分析后,发现这首歌曲并不难学唱,于是我们大家认为,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歌曲的处理上,通过多种方式的处理,让学生知道,一首音乐作品有很多的表现方式,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这节课的一个知识点是让学生认识四四拍拍号,知道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于是,课的导入我就从歌曲的拍号入手。课的开始部分进行了情趣上的补充,使导入更自然,更加儿童化。

这节课本来还想让学生创作的,但考虑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狭隘,自己的创新意识不够强,还有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所以就没有加入创作,我想以后的音乐课要为学生创设更多表现自己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发挥,同时也为我们的音乐课堂增添另一份快乐!

篇4:幼儿园捉泥鳅教学反思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探索。

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主要目标为: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

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的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

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能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捉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我选择了忽略,现在想想,如果我发现这种现象后,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能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让泥鳅受伤,那孩子肯定会注意,那活动就会更完美。

篇5:幼儿园捉泥鳅教学反思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的.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的什么样?它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粘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粘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发现奇特的现象,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构建起粗糙的材料有防滑作用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用材料尝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这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感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

科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正如《纲要》中说,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知道,之所以探索这个现象,探讨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的,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

篇6:捉泥鳅

捉泥鳅650字

回到老家,我躺在床上和小姐姐一起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好玩法,那就是捉泥鳅。我和小姐姐一人带个夹子,提个篮子,蹦蹦跳跳的出发了。

到了河边,小姐姐教我:泥鳅是在一些石头间的小缝里,当你看到它时,先慢慢靠近它,然后猛的夹住它放进篮子里。我点点头,心想:这捉泥鳅还真不简单呀!头手都要用。哎,别想了,快去捉吧!我跟着小姐姐轻轻的,小心翼翼的寻找。小姐姐找到了!“啊!找到了,找到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立刻去夹泥鳅。咦?不在了?“肯定是被你惊天动地的声音吓跑了!”小姐姐笑弯了腰,什么嘛?我的声音没那么大吧?我们继续找起来。呀!我找到了。这次一定不要出错啦!我全神贯注的靠近。不料老天不作美,没让我看到脚下的大石头。只听本人“扑通”一声,摔了个狗啃泥了。“呜~~~,不好玩,不玩了”着嘴坐在大石头上。“妹妹,可不能半途而费哦……。”小姐姐开始教育我了。经过一翻嘴枪舌战,虽然小姐姐牺牲了她的得力战将――嘴皮。但我终于同意继续捉泥鳅了。呀!我和小姐姐同时发现了一条泥鳅,小姐姐示意让我去。我慢慢的走过去。飞快的'将泥鳅夹住。放进篮子里。捉到了!我松了一口气。又和小姐姐一起捉了起来。经过我们的团结合作。有了许多的战利品,我们提着子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家里,我看着我的战利品,心中充满了自豪,也暗暗的下定决心:这次我的本领还不够好,下次练练,肯定能捉到更多的泥鳅的!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会获得成功!

篇7: 捉泥鳅

春日的早上,阳光洒满广阔的大地,洒在美丽的校园里,洒在我们的笑脸上。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去惠州古石龙农场研学一天。

我们出发了,在车上,导游姐姐给我们介绍了研学的活动内容:捉泥鳅、插秧、植树、滚铁环……真是丰富多彩,我最期待的就是捉泥鳅。

到达农场后,我们脱掉鞋袜,换上短裤,提着小水桶,光着脚丫飞奔到水田里。水田里的水凉凉的,真舒服呀!小泥鳅看见我们来了,吓得四处逃窜,东躲西藏,有的钻入泥土里,有的躲进草丛中,跟我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水田里的水被我们搅得很浑浊,要用火眼金睛仔细地看才能发现泥鳅的身影。泥鳅滑溜溜的很难抓住,有的同学索性把太阳帽当作捞鱼网,这下真的抓住泥鳅了。我们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欢声笑语在空中回荡,好像一首动听的歌曲。

捉泥鳅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水田,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作一团,因为大家都成了名符其实的“泥娃娃”啦!

这次研学活动有趣又好玩,我非常喜欢,期待下次的研学日。

篇8: 捉泥鳅

在我大约4、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捉泥鳅。我也很爱捉泥鳅。

小时候,我总以为泥鳅是泥土里的虫子。后来,我才弄明白,泥鳅是在水里游的,是黑色的,长有两条须,没有手也没有脚,只是不停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它的身体很滑,就算你捉住它,它也十分容易逃掉。

我来到泥鳅池,里面有很多泥鳅,整体来看,水仿佛被染成了墨色。

我卷起衣脚和裤脚,向父亲要了一个水桶,就“卟嗵”一声跳进了水。起初,我什么也没捉到。忽然,我看见一条很小的泥鳅,我决心要把它捉住。那条小泥鳅游到一个角落就停在了那里一动不动了。“好机会!”我激动地说。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向它走去,生怕它发现我。过了很久,我终于来到了它身边,但它发现了我,就不停地向外游。我急了,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外游。我急了,就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向前扑了过去。“YES!”我高兴极了!虽然我全身都湿了,但也有了小收获,就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小泥鳅又调皮地滑了下去。

爸爸妈妈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就来帮忙。

最后,经过爸爸妈妈和我一起捉泥鳅的成果,我们一家只捉了几条泥鳅――实在太滑了!

这件事如今我想起来也觉得很有趣。

篇9: 捉泥鳅

“细长身子滑溜溜,把家安在泥里头,下雨之前吹泡泡,帮助你来测气候。”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对了,这就是泥鳅。

长长的泥鳅像一条小鱼,又像一条小蛇。泥鳅的身子如手指般粗细,比我的笔粗一些。它的身子有十厘米,和我的水笔差不多长短。背部是黑色的,就像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腹部是褐色的,像穿着一件褐色的衬衫。泥鳅的头像小小的三角形,嘴闭着的时候是“C”形,张开时是“O”形,眼睛小小的,像两个小黑点,比黑芝麻还小呢!胡须细细的、尖尖的,一共有6根,排列十分整齐。泥鳅的背上有一片鳍,腮边有两片,像一把把小扇子,在水中扇来扇去。它的尾巴是扁扁的,像水笔的头。

泥鳅很活泼。一会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像在散步,一会儿三五成群嬉戏打闹,游在前面的一边游一边转过头来,好像在说:“快来抓我呀!快来抓我呀!”真有趣!

我很想抓一条来看看,但是泥鳅的身子滑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我尝试了好多次,都失败了。

我喜欢泥鳅这种有趣的小动物。

篇10: 捉泥鳅

在我一年级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到歌乐山上的小学生教育基地――五云山寨,住了三天两夜。

夏令营第二天的活动是捉泥鳅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全班同学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五人。每人二十分钟时间为限,像接力赛一样一个接一个地捉泥鳅,最后以小组捉到泥鳅的多少定输赢。老师一声哨响,比赛开始。第一排的同学飞快地冲下水,手忙脚乱地在水里乱抓一气。不过也有抓得好的。瞧瞧那边的李舒婷,站在水里一动不动,突然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猛地扎进水里。当她抬起手来时,一条又大又黑的泥鳅在她手里挣扎着。再看这边的彭洋,一阵忙乱之后一无所获,却在追泥鳅的过程中碰到了一块坚硬的鹅卵石,抱着脚在水中狂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终于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看到一条泥鳅就跑过去捉,却滑了一跤,全身湿透了,像只落汤鸡。可我的兴致丝毫不减,依然在水中蹦跳着追泥鳅。最终也没捉到一条泥鳅,但我无意中踩死了一条。唉,这条可怜的笨泥鳅,怎么钻到我脚下来了?出于人道主义,哦,不,出于“泥鳅道主义”,我把它埋在了花坛里。还用一块小竹片为它立了碑,上书:笨泥鳅之墓。

你觉得有趣吗?

篇11: 捉泥鳅

一天,我的几个伙伴来找我玩泥鳅,我把泥鳅放在一个装满水的盆子里。

当时我的伙伴在玩弄泥鳅,然后我把泥鳅的“豪华屋”洗了一下,然后装上一点沙子当完成这些任务时,就要捉泥鳅了,我的这只泥鳅身体滑,而且泥鳅也很灵活,我们怎么抓也抓不到,它就是和兔子赛跑也能赢,泥鳅就像个世界冠军,谁也比不过它,我和同伴只好商量计划,计划是这样的,我的同伴把泥鳅逼到死角,然后我把泥鳅捉到它的“豪华屋”里,然后我们按照计划进行,同伴们把泥鳅逼到死角,我立马把手伸过去把泥鳅捉起来,但是它在我手里挣扎,用了自己全身的力气跳到盆里,这姿势就像一位优美的跳水员正在跳水,如果是我评分我一定评满分,因为他太跳水的姿势太美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反复的按照这个计划,终于成功了,我忍不住说起了“只要坚持就有胜利”。

乡村生活真有趣,我要珍惜时间,好好地享受现在的生活。

篇12: 捉泥鳅

夏天是最容易下雨的,每当下过雨村外面的河沟里面就会积好多的水,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下过雨后,去河沟里面捉泥鳅,捉青蛙。

昨天晚上雨下了一宿一直没有停,心里想着明天早晨又可以去河里捉泥鳅了,一大早起床之后雨还在微微的下着,但是特别小叫上几个小伙伴穿上雨鞋,一起跑到村外的大河坑里去捉泥鳅了。

捉泥鳅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你直接做的话,因为泥鳅身上非常的光滑,根本坐不住,所以一定要有方法。我和几个小伙伴一个人拿了两个装饮料的瓶子,把瓶子放到水里边,在瓶子里边放上一些泥鳅爱吃的东西,你只要静悄悄的将瓶子放到哪里,然后另一只手轻轻地搅动泥土通过泥土的搅动里面的泥鳅就全都跑出来了,当泥鳅跑出来以后,他们闻到瓶子里面有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就全部钻到瓶子里面去了,让他钻到瓶子里去的那一瞬间,马上把盖子盖住,这样你就能做到好几条泥鳅。

这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水里呆了半天,我们一共抓了有50多条泥鳅,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中等大小的,几个小伙伴非常开心。我们几个不仅做到了泥鳅,还捉到了几只青蛙。

今天最有趣的是一个小伙伴在捉泥鳅的时候,一不小心脚踩空了,自己整个人都躺到了水里,而且被呛到了,其他所有的小伙伴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他笨死了。他自己从水里出来,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水,也笑了起来。

我们今天可谓是收获满满,带着我们的“收成”回家了,然后把这些泥鳅放到家里的缸里面,泥鳅就在缸里面游来游去,看着很是开心。

捉泥鳅,这也是我和小伙伴们雨后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每次抓泥鳅身上又会有好多伤,因为不是被瓶子滑到,就是摔到泥里边,所以每次回来,妈妈都会训斥我,尽管是这样,捉泥鳅的乐趣依然消减不了。

期待着下一次下雨,期待着下一次捉泥鳅。

咯噔蹬的好朋友幼儿园科学教案

泥鳅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凉爽活动教案设计

研学活动总结

大班科学:捉泥鳅

大班科学《捉泥鳅》活动设计

队列队形教学反思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需要怎么写呢

社会实践春节心得体会

《小渔篓》教学反思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捉泥鳅》的教学反思(合集12篇)】相关文章: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难忘的社会实践2022-09-10

二年级下科学教学总结2022-04-29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万能2022-11-27

体验独臂人作文800字2022-11-27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022-10-25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2023-04-10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教育2023-07-01

逮螃蟹作文2023-07-07

你听到了吗优秀作文2022-05-07

我的动物朋友作文600字2022-11-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