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物理教案(共20篇)由网友“西瓜炖蛤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电阻的物理教案,欢迎参阅。
篇1:电阻物理教案
电阻物理教案
温馨提示:
通过学习目标的认识找寻学习的方向,同时通过明确学习重难点,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并进行突破掌握。
学习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会用探究的方法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习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习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器材准备:铜线或镍铬合金丝、导线、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互动课堂
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学伴、教师、教材、参考资料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教材P1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把铜线或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时,接入 时小灯泡更亮,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
二、实验探究:
1.认识电阻
(1)把教材中图6.3-1装置中接入电流表,当铜丝或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灯泡越亮,电流表的示数就____,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有____(相同或不同)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流通常用字母__表示,电阻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___,另外来可用___、__作它的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M=__ 1K=__
(3)自学教材中图6.3-3常温下物体的导电的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图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内容的信息或规律: 。
2.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按照教材右图装置连接电路,然后把长度,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灯泡和开关之间,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示数有什么变化?
(2)猜想:电阻可能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3)进行实验:为验证猜想,可通过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接入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在下框内画出电路图:
(4)用控制变量法来逐步探究
a.比较不同材料的导体时,需要把两条__不同,__、__相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通过比较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b.比较不同长度导体的电阻时,需要把两条__、__相同,__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
c.比较不同粗细导体的电阻时,需要把两条__、__相同,__不同的金属丝接入电路。
d.比较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可把某种金属丝接入电路,分别观察它在常温时和被加热后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比较该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5)搜集、记录证据,计入下列表格
接入电路的导体 电源两级电压/V 电流表示数/A 小灯泡的亮暗 接入导体的'电阻大小
长度、粗细相同的 锰铜线
镍铬线
长度、材料相同的 粗镍铬线
细镍铬线
粗细、材料相同的 长镍铬线
短镍铬线
螺旋状镍铬丝 常温时
用酒精灯加热高温时
(6)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__、__、__有关,还与__有关。
我的收获
1)本节新增了哪些知识或者技能,自己有哪些收获和启发?2)对于本节知识技能哪些学的很好,哪些学的不好,下面怎么解决?
三、课堂小结:
1.电阻用符号______表示,其国际主单位是______。
2.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其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与温度有关。在导体的材料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_____;在材料横截面积不变时,导体越长,电阻越______。
评价矫正
通过一系列与知识互动相关的题组训练,检验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解学习的难点、疑点、错误点,通过和学伴、教师、教材、参考资料的交流合作以矫正
四、达标检测:
1.某工人在架设动力线路时,觉得不够安全,就把两条导线并在一起当作一条使用,这样连接后导线的电阻比原来____了;在连接某一处线路时,由于导线不够长,他又把两段导线连接起来使用,这样连接后的导线比连接前每段导线的电阻都____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A、B两条不同导线的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关系是IA
3.照明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把两段灯丝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搭接后灯丝的电阻将变____;接在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将变_____。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反映在( )
A.电阻的大小随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B.电阻的大小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C.电阻的大小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共同决定
D.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
5.在甲、乙两根导线的两端加相同的电压,甲导线中的电流小于乙导线中的电流,不考虑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当它们的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导线比乙导线长
B.当它们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导线比乙导线粗
C.当它们的长度、粗细都相同时,材料一定不同
D.它们的材料、长度、粗细中,至少有一项是不同的
6.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发现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下表是几种实验用导线的参数。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1) 为研究电阻和导体材料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_________;
(2) 为研究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________;
(3) 为研究电阻和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___;
(4) 本实验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篇2:物理教案-电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电流表示数.再出示电阻定律演示器,按下述要求重作上述实验
1.用 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 导线代替 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
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提出电阻概念,指出: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学生判断分析后,教师指出,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教师简述研究电阻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初步理解电阻含义(这里让学生判断只限于电压相同的例子).
导体比如金属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实质是由于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成的.
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电阻大小,要比较电阻大小就要规定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 )还有千欧( )、兆欧( ),多大的阻碍作用是 呢?
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 ,通过的电流是 时,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欧姆大小.
学生到课本中找到关于 规定的表述文字并读后再让学生根据单位字头号自己说出三个单位核算关系.再让学生观察 , , 电阻和 滑动变阻器.
观察和听老师介绍的这些导体电阻都不同,那么导体电阻与什么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启发学生猜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方法指导,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学生猜想基础上,根据研究思路分析,用如图所用装置完成下面三组学生实验.
实验1
研究导体电阻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
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
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锰铜
镍铬
长度
相 同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实验2
研究电阻与长度关系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 同
长度
1
0.5
截面积
相 同
电流
电阻
实验3
研究电阻与粗细的关系.
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材料
相 同
长度
相 同
截面积
电流
电阻
分析说明.导体的电阻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实验4
研究电阻与温度关系.
实验装置图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一般地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板书结论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由于导体电阻由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共同决定,所以要比较两种不同材料电阻的区别,必须取相同长度、截面积、相同温度的导体加以比较,课本上列出了长1米截面积为1毫米在0℃时不同材料的电阻值.
我们前面讲的电阻单位是欧姆,从导体本身性质角度来说就是在温度为0℃时,长106.3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水银柱所具有的电阻.
学生看P92页表,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
为什么常用铜或铝做材料,而不用便宜的钢铁?
探究活动
【课题】
1.导体电阻的微观机制
2.不同导体电阻差别的微观机制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小组讨论总结
篇3: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
电阻
【教学目的】
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学重点】
理解电阻定律
【教学难点】
电阻率的概念
【教学媒体】
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若干条,导线若干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
1. 实验探究
(1) 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
(2)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
——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B、C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2:4。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D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
——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 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A、B、C、D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教师演示,学生读数并记录表中,控制变量完成操作。
(4) 数据分析:先定性观察:R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后根据数据表格推理得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与电阻长度成正比;与电阻材料有关。 ,其中K代表了材料对电阻的影响。我们用电阻率来表示它,符号换成 。即 。电阻率 ,即当导体有1m2截面积,长1m时的电阻值在数值上等于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为欧姆米( )阅读书P52/表格,感受一些材料的电阻率,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阻率上的差别。
强调:ρ的大小由导体材料决定。 这个公式也非决定式,因为电阻率是由材料决定的。同时,ρ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一般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演示实验:把单独一根电阻丝接入前图所示电路中,测出电阻来,用酒精灯加热。再看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可以计算出电阻,从而判断电阻增大了。
阅读书P52/内容,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小温度变化范围内呈线形关系。而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电阻率则随温度升高而呈非线性的减小。,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电阻率上的差别。某些合金如锰铜和康铜的电阻率则几乎不随温度改变。不同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物尽其用。常用的电阻温度计是用金属铂做成的,锰铜和康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超导体有很奇妙的特性,如磁场无法渗透到它内部。演示课件:超导现象以及磁悬浮。
(5) 得出结论并板书:电阻定律: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定律的巩固训练:
例:书P53/例题——了解一定形状的导体电阻还与其接入电路的方式有关。
例:手册P54/例1
3、身边的电阻:
电阻有固定电阻和可调电阻(电位器)。其中可调电阻如电位器、滑动变阻器主要是通过改变电阻接入电路的长度来调节阻值的大小的。阅读书P54/信息窗——学会辨别色环电阻。
【课后作业】
书P54/3、5,教材全练P36-37
篇4: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先讨论,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
(2)需测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
(4)怎么减小误差?
(5)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
按以上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变用器去改变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及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中心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变形
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篇5: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6: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欧、4欧、5欧各一只)三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2)问:什么叫串联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联的电路图。(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参见课本图8—7)
(3)问: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I1、I2和I。
板书:〈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1=I2=I。〉
(4)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与分电压(U1、U2)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U1、U2和U。
板书:〈2.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2欧、R2=4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5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2欧)和R2(4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l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R1+R2,R抇=R1+R3。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
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结合
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8—6)讲解。
鵢板书:〈设:串联电阻的阻值为Rl、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l=I1Rl,U2=I2R2。
由于U=U1+U2,
因此IR=I1R1十I2R2,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I=I1=I2
所以R=R1+R2。〉
请学生叙述R=R1+R2的物理意义。
解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
指出: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总电阻也叫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板书:〈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
口头练习:
①把20欧的电阻R1和15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串联后的总电阻R是多大?(答:35欧)
②两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千欧,已知其中一只电阻阻值是700欧,另一只电阻是多少欧?(答:300欧。)
(3)练习
例题l:
出示课本中的例题1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学生读题并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课本图8—7)。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小结:注意审题,弄清已知和所求。明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本题R1、R2串联,所以I=I1=I2。因U1、U2不知,故不能求出I1或I2。但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知道,总电阻R可由R1+R2
板书:〈例题1:
已知:U=6伏,Rl=5欧,R2=15欧。
求:I。
解:Rl和R2串联,
R=R1+R2=5欧十15欧=20欧。
答: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安。〉
例题2:
出示课本中例题2的投影片,学生读题,画电路图(要求同例题1).
讨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①问:此题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串联一个适当电阻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是2.5伏,如果将其直接连到6伏的电源上,小灯泡中电流过大,灯丝将被烧毁。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电阻R2,由于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U=Ul+U2。串联的电阻R2可分去一部分电压。R2阻值只要选取合适,就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伏,正常发光。
②串联的电阻R2,其阻值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分步板书(参见课本例题2的解)。
本题另解:
板书:〈Rl和R2串联,
由于:I1=I2,
口头练习:串联的两个电阻之比是1∶3,串联电阻上的电压之比是多少?(答:l∶3。)
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根据上述分压公式可求解例题2中R2的阻值。学生叙述,教师板演。
板书:〈解:R1、R2串联,
由于:U2=U-Ul
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阻值约为11.6欧的电阻。〉
想想看,本题是否还有别的解法,课后请你试试看。
3.小结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
4.布置作业
本节后的练习:1、2、3。
(四)说明
1.本节测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实验,由于学生已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一般掌握较好,故实验前有关要求的叙述可从简。但在实验中教师要加强巡■指导。
2.从实验测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和运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结果一致。在此应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统一。在推导串联电阻总电阻公式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解答简单的串联电路计算问题时要着重在解题思路及良好的解题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篇7:物理教案-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一、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2. 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 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并对并联总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二、重难点
1、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得出。
2、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论证、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教具
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五、师生活动
1.提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得到的?
要求学生答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的各导体的电阻之和.这个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推导得到的.
通过电阻串联的学习解决了用几个小电阻去替代一个大电阻的问题.现在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能不能用几个大电阻去替代一个小电阻?启发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在长度、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就越小.如果将一5 的电阻与另一个电阻并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它们的总电阻就应该小于5 了.这样的猜想对不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展示学习目标:
①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②并联总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
③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出示自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习:
①如何利用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
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③怎样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检查自习情况:
①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②你是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的?
(等效法、伏安法),设计电路图。
并联电阻实验(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具体做法:将 并联接在a、b两点间,如图,闭合开关前,提示学生,把已并联的电阻 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电阻看待).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数为一便于计算
的数(如 0.2A),电压表的读数为 0.66V,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R
它小于10 也小于5 ,与我们事先的推测相符.可见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 的任意一个电阻都要小.
③应用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分别以 支路和总电路为研究对象,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
从而得出
所以
若
并联后的电阻为( 3.3 )。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实质: 并联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比其中任一导体横截面积要大,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5.当堂训练:
运用公式计算
[例1]将 和 的电阻并联起来.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答出根据的公式.
解题过程(略)
5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和6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较可得
两个电阻并联,若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并联的总电阻也将增大,但总电阻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提问: 若将3个或多个电阻并联,如何计算总电阻呢?
让学生按上面的思路练习计算,最后总结出
若将多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将如何,启发学生答出
提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六、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七、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8。
2、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篇8:北师大初中三年级电阻物理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常见的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净的水等都是常见的绝缘体.
3、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4、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二、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2)符号:国际上通常用字母_______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______
①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产生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②不同的导体,其电阻一般不同。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其他单位有KΩ,MΩ。MΩ=_______Ω
问题: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导体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设计实验:
③如何通过实验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观察什么现象)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④
⑤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所需器材: 电源、开关、 电流表、小灯泡、 导线若干.如图所示的③ 导线4根. (活动5)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 分析:①导线
的电阻较大;④导线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大,说明④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④导线的电阻较小.
结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①导体电阻的大小是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②观察课本P80“一些用电器的阻值”,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活动6)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现象:电阻丝被加热前,灯亮电流表有示数.加热时,灯变暗且电流表示数变小.
分析:电流表示数越小,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说明导体的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常见金属,温度每升高1℃ ,电阻值的变化约为1/1000到6/1000之间,所以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导体的电阻值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而白炽灯灯丝正常发光时与不发光时相比,温度变化很大,因而电阻值变化很大,例如“220V 100w”的灯泡的灯丝在室温下电阻约为30 Ω ,正常发光时电阻可达484 Ω ,是不发光时的十几倍,这时就不能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超导现象:当导体温度降低到某一数值时,其电阻会完全消失的现象.
超导体:具有超导现象的物体.
临界温度:超导体有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
5一些物体的电阻值:
①实验室用的连接导线的电阻很小,常用的1m长的铜导线,阻值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
以忽略不计。
②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近似情况下可看作等于零。
③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近似情况下看作无限大。
④人体的电阻约为几十千欧至几千千欧。
⑤手电筒的小灯泡其灯丝电阻为几欧到几十欧
篇9:北师大初中三年级电阻物理教案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即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最大。
(2)、通过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与之串联的
导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求:“一上一下,重点在下”,金属杆和电阻丝各用一个接线柱;实际连接应根据要求选择电阻丝的两个接线柱。
篇10:北师大初中三年级电阻物理教案
北师大初中三年级电阻物理教案:习题
(一)
1、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粗细相同的两根导线,长度大的电阻一定大
B.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C.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大
D.铝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
B. 通过导体的电流
C. 导体的电功率
D.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3.把两段相同粗细均匀的铜丝并排扭在一起,它的电阻( )
A、因长度不变,电阻不变
B、因材料、长度未变,电阻仍不变
C、因材料、长度未变,横截面积增大,电阻变小。
D、因材料、长度未变,横截面积增大,电阻变大
4.一段导体,接入电压为3V的电路中,电阻为50 Ω,当它两端的电压为6V时,它的电阻为( )
A、100 Ω B、50 Ω C、25 Ω D、0 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导线的电阻比铁的电阻小
B、两根长度相同的铝线电阻相同
C、粗细相同的两根铁丝,长的那一根比短的电阻大
D、导体中的电流为0,电阻也为0。
(二)
2.(新疆)几位同学到大峡谷探险。随身带着能发出求救信号的手电筒,手电筒的电压是6V,他们需要将 节干电池 联起来使用。
3.学生用的电压表有“+”、“3”和“15”三个接线柱,有O~3V 和O~ 15 V 两个量程,若被测电压约为2 V,则应该选用 量程来测量,此时应该把 和 两个接线柱连人电路。
4.(南宁市)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进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值仍保持不变
5.(长沙市)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锰铜线的电阻比铜线的电阻大
B.粗细相同的导线,长的电阻较大
C.长短相同的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D.同样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条导线,细的电阻较大
6.(江西省)在如图6—4(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6— 4(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4.8 V ,1.2 V B.6 V ,1.2 V
C.1.2 V ,6 V D.1.2 V ,4.8 V
7.(龙岩市)如图6—5所示,已知灯L处发生了断路或短路故障,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利用一个电压表可快速对故障进行判断。具体做法:将开关断开,把电压表接在A、B两点间。如果电压表有示数,则灯L 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则灯L 路。
8.(长沙市)如图6—6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1、L2都正常发光,电表完好,如果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互换,那么将出现的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灯泡L1、L2不亮
B.电压表示数变小,灯泡L1、L2变亮
C.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L1、L2 变亮
D.电流表、电源烧坏,灯泡L1、L2 不亮
篇11:北师大初中三年级导体电阻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测的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教学难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
2、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4、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思考学案问题导入的第一题: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计算想想;如果我们想知道电阻的阻值有多大,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进行电阻的测量。
进行新课:
1、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呢?
2、请大家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请一位同学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巡视,这时可能会发现,不论同学们灯泡、电表摆放的位置如何,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只画出电流表、电压表、灯泡,另一种较完整,接进了滑动变阻器。
师生讨论这两个电路图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合理?得出,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3、设计好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表格。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 位置。
③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 接线柱。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
6、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7、交流评估。
篇12:物理教案-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用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中的一种基本测量,属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课题设计实验电路图,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本节的重点,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且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是难点所在.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先讨论,后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出下面的几个问题:
(1)怎样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值?电路图是什么?
(2)需测哪些物理量?
(3)怎么算出电阻?这个算出的值有误差吗?
(4)怎么减小误差?
(5)怎么才会取得多组数据.
按以上思维过程,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变用器去改变待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及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变阻器也就呼之欲出了,突出了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中心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新课
1.检查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情况并按下面的实验报告加以纠正.
篇13:物理教案-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实验原理 变形
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其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
2.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提示学生
①开关要处于断开位置.
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的位置.
③电源电压选用4V.
④电压表选用3V量程,电流表选用0.6A
⑤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
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电压表.
3.进行分组实验
(1)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分组实验的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读出电流表、电压表上的数值.
(3)注意观察,尽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操作.
(4)掌握实验进展,记录下实验做得好的小组.
4.实验总结
(1)选几组汇报实验结果.
(2)指出实验中的优点、缺点,特别是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的教训.
篇14:物理教案-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 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 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一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 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 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 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极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们遵循这个思路进行实验探索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画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单个电路图,然后合并,并根据实验需要连入滑动变阻器,完成完整的电路图(再说明每个元件的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前由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先连接主干路,后连接支路.
②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
③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位置.
④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3)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①使用10 的定值电阻,认清元件.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如1V、2V、3V).
③出示记录表格,明确实验后找学生填表.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排除故障.
(5)实验完毕后,找两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填入表内.
U(伏) | 1 | 2 | 3 | |
I(A) | 第1组 | |||
第2组 |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及其成立条件,最后找学生口头表述.
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最后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并准确表述正确结论.
(3)U和I的含义 U是R两端电压,I是通过R的电流.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电路图同上
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组器,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电阻值例应的电流值填入下表.
(找两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实验数据)
V R( ) 5 10 15
I(A) 第一组
第二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阻关系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3)I、R的含义:I是通过R的电流,R是导体本身的电阻.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第八章 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
物理规律的研究途径
1.猜想
2.实验验证
二、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数据表
U(伏) | 1 | 2 | 3 | |
I(A) | 第1组 | |||
第2组 |
4.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三、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实验条件 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同上)
3.实验数据表
V | R( ) | 5 | 10 | 15 |
I(A) | 第一组 | |||
第二组 |
4.实验结论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篇15:《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初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电学仪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实验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篇16:《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物理教案
教具
教师使用:投影仪,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灯泡各一个,演示电流表,干电池两节,电键,导线。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学生用电源,电键,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简式电阻箱,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几章中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你认为电流跟电压、电阻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发表意见)
利用演示实验(电路图见图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分别用一节干电池、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给2.5V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第二次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较大?
步骤2:仍用两节串联的电池组供电,更换6.3V小灯泡,观察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通过2.5V、6.3V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不同?
在实验基础上,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定性的认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章知识教学的线索,点明本节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二)讲述新课
(板书)第五章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问: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扩大两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如何变化?怎样才能确切的知道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1、在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出示实验电路图(图2)讲解各元件的作用,讲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码放的位置(如是否便于操作等)。
(2)为便于读电表示数,电路连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应将两电表靠在一起。
(3)定值电阻R用简式电阻箱提供,取R=5欧。
(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选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项同过去要求一样。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查,如: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处;简式电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为5欧。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一)(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问:电流随电压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换用其他导体做实验,都能得到上述正比关系。
教师按下面格式板书,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实验结论:在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
利用实验数据记录表(一),应用比的关系,进行口算练习。
问:若电压加大到5伏,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安?
简要小结,指明下面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板书)2、在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前的几点说明:
(1)实验电路与前面实验相同。
(2)实验中电阻的阻值依次为5欧、10欧和20欧。改变阻值前,一定要断开电键。
(3)闭合电键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电压表的示数均为2伏,读出各次电流值,并填入下表。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二)(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问:
(1)电流与电阻这两个电学物理量,是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
(2)电流随电阻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3)怎样完整地表述这一规律?
(板书)实验结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比的关系,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上面实验中,若电阻为40欧,那么,通过电阻的电流该多少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应明确,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后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后面学习有何意义。
(四)巩固知识
1、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自制投影片)
(1)导体中的电流在电阻不变时,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不变时,一段导体的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3)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2、利用电路图二提问。
(1)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均不偏转,说明此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3)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一会儿向右偏转到某一位置,一会儿又都摆回零刻度处,这是什么原因?
(五)布置作业。
篇17:物理教案-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
DDDD之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莆田二十八中 王国亮
教学
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重点
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难点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
素
教具
演示
两节干电池,学生电流表一只,电阻定律演示器一套,接线板一块,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教 学 过 程
片段讲解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二.引入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三.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1:图7-1
提问: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同,为什么?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4: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的关系
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5.介绍电阻率的意义。
阅表P92,用途: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选择材料)。
6.想想议议。
7.小结
8.练习
9.作业
前面我们知道到了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任何一个导体都有电阻,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现在我们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我们是通过小灯泡的亮暗及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电压一定)来辨别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得知电流受阻的程度.
演示实验1知道,长度p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
(1).电阻的大小跟材料有关.
演示实验2知道,由同种材料做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的电阻越大.
(2)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
演示实验3 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线, 较细的通过的电流小,对电流的阻碍在所以电阻就大..
(3 )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
(4 )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总结:
篇18:物理教案-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 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 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一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 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 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 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极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们遵循这个思路进行实验探索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画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单个电路图,然后合并,并根据实验需要连入滑动变阻器,完成完整的电路图(再说明每个元件的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前由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先连接主干路,后连接支路.
②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
③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位置.
④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3)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①使用10 的定值电阻,认清元件.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如1V、2V、3V).
③出示记录表格,明确实验后找学生填表.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排除故障.
(5)实验完毕后,找两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填入表内.
U(伏)
1
2
3
I(A)
第1组
第2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及其成立条件,最后找学生口头表述.
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最后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并准确表述正确结论.
(3)U和I的含义 U是R两端电压,I是通过R的电流.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电路图同上
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组器,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电阻值例应的电流值填入下表.
(找两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实验数据)
V R( ) 5 10 15
I(A) 第一组
第二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阻关系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3)I、R的含义:I是通过R的电流,R是导体本身的电阻.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篇19:物理教案-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
物理规律的研究途径
1.猜想
2.实验验证
二、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数据表
U(伏)
1
2
3
I(A)
第1组
第2组
4.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三、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实验条件 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同上)
3.实验数据表
V
R( )
5
10
15
I(A)
第一组
第二组
4.实验结论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篇20:电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一般不同,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率.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 新课
给学生布置任务:
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成电路并读电流表示数.再出示定律演示器,按下述要求重作上述实验
1.用 导线代替小灯泡做一次.
2.用 导线代替 再做一次.
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问题
教师可引导
上述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即电压相同,那么两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一位学生到前面连接;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找出操作上的问题)
找其他同学到讲台上完成并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现象—电流大小不同
让学生猜想该现象可能由于什么不同造成的.
学生总结:
外部条件都相同,肯定是由于导体本身不同造成的.
教师引导:
提出概念,指出:原来导体虽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常用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学生判断分析后,教师指出,不同导体一般不同.教师简述研究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初步理解含义(这里让学生判断只限于电压相同的例子).
导体比如金属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实质是由于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成的.
为了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就要比较大小,要比较大小就要规定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欧姆”( )还有千欧( )、兆欧( ),多大的阻碍作用是 呢?
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 ,通过的电流是 时,这段导体的是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欧姆大小.
学生到课本中找到关于 规定的表述文字并读后再让学生根据单位字头号自己说出三个单位核算关系.再让学生观察 , , 和 滑动变阻器.
观察和听老师介绍的这些导体都不同,那么导体与什么相关、由什么因素决定呢?启发学生猜想?
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
方法指导,介绍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学生猜想基础上,根据研究思路分析,用如图所用装置完成下面三组学生实验.
实验1
研究导体跟材料关系.根据前面实验数据直接填入记录表.
说明通过锰铜导线电流大于通过镍铬合金的电流.
结论
学生实验并记录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 ||
材料 | 锰铜 | 镍铬 |
长度 | 相 同 | |
截面积 | 相 同 | |
电流 | ||
实验2
研究与长度关系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 ||
材料 | 相 同 | |
长度 | 1 | 0.5 |
截面积 | 相 同 | |
电流 | ||
实验3
研究与粗细的关系.
记录表
说明
结论
条件—电压相同
导线 | ||
材料 | 相 同 | |
长度 | 相 同 | |
截面积 | ||
电流 | ||
分析说明.导体的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所以说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实验4
研究与温度关系.
实验装置图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导体还与温度有关.学生归纳后,教师小结:一般地温度越高,越大.
板书结论
导体的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由于导体由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共同决定,所以要比较两种不同材料的区别,必须取相同长度、截面积、相同温度的导体加以比较,课本上列出了长1米截面积为1毫米在0℃时不同材料的值.
我们前面讲的单位是欧姆,从导体本身性质角度来说就是在温度为0℃时,长106.3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水银柱所具有的.
学生看P92页表,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材料导电性能好?
为什么常用铜或铝做材料,而不用便宜的钢铁?
探究活动
【课题】
1.导体的微观机制
2.不同导体差别的微观机制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小组讨论总结
★ 电阻物理教案
★ 欧姆定律教案
【电阻的物理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高二物理涡流教案2023-06-24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二2023-08-21
物理教案-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2022-04-29
欧姆定律教案示例之二2022-04-30
初三物理课堂教案阿基米德原理2022-04-30
九年级欧姆定律教案2023-03-25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示例之一2022-10-18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2023-09-24
初二物理《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案2024-01-04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之三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