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电阻的串联教案二(精选19篇)由网友“溏心北极熊”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第二节电阻的串联教案二,欢迎大家分享。
篇1: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习题二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习题二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习题二一、填充题
1.电阻Rl=7欧,R2=5欧,串联后接在12伏电源两端。此时电路总电阻为______欧,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_安,R2的电压__________伏。
2.电阻R1和R2串联时两端电压分别为5伏与3伏,则R1∶R2=_________;R1∶ R总=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U=25伏,R1=10欧,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40欧。调节滑动变阻器电阻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安至_______安。
4.图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将电键S闭合,电流表的读数将____________,电压表的读数将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有一个电铃,它的电阻是10欧,正常工作电压是6伏。现在把它接到电压是9伏的电源上,需要给它____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___欧的分压电阻。
二、选择题
1.如图3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读数将是 [ ]
A.V表读数减小,A表读数增大
B.V表读数增大,A表读数也增大
C.V表读数增大,A表读数减小
D.V表读数减小,A表读数也减小
2.将电阻R1、R2串联。已知R1∶R2=2∶3,若加在R1两端的电压为4伏,则R1、R2两端总电压为 [ ]
A.6伏 B.4伏
C.20伏 D.10伏
3.如图4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是500欧,R2的阻值是300欧。变阻器滑片与电压表一端相连。当滑片P由a向b滑动时,电压表的'读数变比范围是 [ ]
A.0~6伏 B.3.75~6伏
C.2.25~6伏 D.0~3.75伏
4.如果将图5中滑动变阻器的C、D两接线柱接在电路中的M、N间,为使电压表读数变小,滑片P应 [ ]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
C.向左、向右均可能 D.无法实现
三、计算题
1.图6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是6伏,灯L1的电阻是8欧,通过的电流是0.2安,求:
(1)通过灯L2的电流;
(2)灯L1两端的电压;
(3)灯L2两端的电压和灯L2的电阻。
2.图7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6伏,R1=20欧,R2=60欧。问:
(1)当电键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各多大?
(2)当电键S2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各多大?
电阻的串联答案
一、1.12;1;5
2.5∶3;5∶8
3.0.5;2.5
4.变大;变大
5.串;5
二、1.D 2.D 3.C 4.D
三、1.0.2安;1.6伏;4.4伏;22欧
2.0.075安;1.5伏;0.075安;6伏
篇2:电阻的串联教案示例之一
1.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并能推导出来;
2.会运用串联电路的特性和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
3.初步领会等效替换法和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分析电路问题的思路.
(二)教具
6伏电源,2欧、3欧、5欧、10欧定值电阻各一个,演示用安培计、伏特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教师:如果你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你手边又只有一个100欧和几个50欧的电阻,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的电阻呢?学习了电阻的串联的知识后,你就会知道这种等效替换是容易实现的.
篇3:电阻的串联教案示例之一
2.新课教学
教师: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就叫电阻的串联.(板画图l,但其中的I、U1、U2、……等暂不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为此我们先要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板画图2和实验记录表格,接着进行演示.边实验读取数据,边让学生计算阻值和填写记录表)
演示实验(1)分别先后将2欧、3欧、5欧定值电阻接于图2的A、B之间,测算其阻值.
(2)撤去5欧电阻时,不移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把2欧和3欧电阻串联起来接于A、B之间,发现安培计和伏特计的读数跟接5欧电阻时相同.教师说明,2欧和3欧电阻串联后的等效电阻(总电阻)为5欧.
(3)把10欧电阻接入A、B之间,测算其电阻值.
(4)撤去10欧电阻,但保持变阻器滑动片位置不变,把2欧、3欧、5欧电阻串联后接到A、B间,发现安培计和伏特计示数跟接10欧电阻时相同,说明串联总电阻是10欧.
教师:大家分析一下实验记录,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后,教师要求学生将结论填入课本上留出的空白处)
教师:刚才的实验不仅得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而且还看到,当用2欧、3欧电阻串联后去代替5欧电阻或用2、3、5欧电阻串联代替10欧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跟接5欧或10欧电阻时一样.这就是说用2、3欧或2、3、5欧的串联电阻替换5欧或10欧电阻时,没有改变电路的电流、电压效果.所以常常把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叫做等效电阻,即这个串联电路等效于一个阻值为一定的电阻.用几个电阻联成电路去等效替换一个电阻,或用一个电阻去等效替换一个电路的方法叫等效替换法.现在大家用等效替换法解决这节课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怎样用一个100欧的电阻和几个50欧的电阻去替换一个200欧的电阻?(学生齐答)
教师:回答得好!请大家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想一想,为什么导体串联起来后的总电阻会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呢?(若学生迟疑,可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相应的叙述)
教师:刚才实验得出的电阻关系可不可以运用我们已学过的欧姆定律及关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知识推导出来呢?可以的!为此先在电路图(图1)上把各个电阻和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用下标区别标志出来(教师标志).应用欧姆定律于串联电路和每一个电阻,得(以下教师一边解说推导思路一边板书,下面括号中的内容可以只叙述,不板书出来)
板书:电阻关系式的推导:由I=U/R,U=IR
(分别对串联电路和各个电阻得)
U=IR,U1=I1R1,U2=I2R2,U3=I3R3 (1)
(根据前面学到的串联电路知识可知)
I=I1=I2=I3 (2)
U=U1+U2+U3 (3)
∴ IR=IR1+IR2+IR3
R=R1+R2+R3 (4)
教师:(4)式与实验结论一致.推导的根据是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这也是我们解串联电路时的根据.从推导中看到,欧姆定律既可用于各个导体,也可能用于整个电路.这时要注意各个电阻的U、I、R要用不同的下标区别,且同一电阻的U、I、R要用相同的下标,以正确表达欧姆定律公式中各量是同一导体的量,解电路时这样“下标配套”是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的好措施.
3.应用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例题1和2.(例题题文和解从略)阅读时注意领会课文在解题之前对问题的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学生阅读5分钟,教师板画出图3和图4后巡视答疑)请哪位同学说说例题1的解题步骤?(学生会根据课文的分析答:“先求出R1、R2串联的总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回答出了解题的主要步骤.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课文分析中首先提出的是“画出电路图”,这个解题的准备步骤很重要,根据题意画出电路结构图,并把已知量的符号(包括下标)、数据和待求量的符号标在图上,使题意在图上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的联系,迅速理清解题思路.这个技能大家在解题时要注意练习,学到手.
例题1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先从与已知量(R1、R2)相关的规律(R=R1+R2)出发,解出与待求量(电路电流)相关的未知量(R),然后再用与待求量相关的规律求出待求量.简单说就是从已知分析到待求.
板书:分析问题的思路:已知→待求
这种思路对解答较简单的问题是简捷有效的.
分析问题也可以沿着相反的思路进行,即从与待求量(I)相关的规律(I=U/R)出发,沿着“为求得待求量I,已知U,需求未知量R,而R与规律R=R1+R2相联系,R1、R2已知,故I可求.简单说,就是从待求分析到已知.这思路可用下面的图式表示.
板书:待求→已知
在分析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这种分析思路容易找准分析方向,可以形象地叫做“跟踪追击”,从未知跟踪到已知.比如,例题2的分析思路可以这样进行:边板书边解释)
分析清楚后,可以像课本那样书写:先解(B)、(C)两式,最后解(A)式,请大家从R=R1+R2出发分析“跟踪追击”,找出例题2的另一种解法.(全体学生练,请一位优等生到黑板上解)
教师:刚才的解法的分析思路可表达如下:
教师:从例题的解答中还可以看出,所根据的规律分为两类:一类是串联电路整体的物理量(“总”量)与每一个电阻的同种物理量(“部分”量)的关系,即(2)、(3)、(4)式;另一类是每一个电阻或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即用欧姆定律表达出的(1)式.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分析一个电阻上各量的关系,又要分析各电阻与整个串联电路的联系.这种把整体和部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的方法,既是课本导出(4)式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今后分析处理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大家要细心领会.
板书:分析问题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
综合分析法.
4.小结
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电学的两类规律,初步接触到了等效替代法和整体、部分综合分析法.请大家在复习和练习中注意领会上述内容,并用以去解答课本“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是:“猜猜看,把电阻R1、R2、R3、…Rn串联起来,它们的总电阻是多少?你能够用推导的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想吗?”),希望能有同学找到不止一种证明方法.
5.布置作业
(1)一根铜线和一根镍铬合金线,长短粗细都相同,把它们串联在电路里,哪根导线上的电压大?哪根导线中的电流大?为什么?
(2)把一个内电阻r=0.1欧的安培表与一个R=100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与电路中不接安培表比较,安培表接入对电路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在我们所做的实验中都没有考虑这种影响,为什么?
(3)试证明,由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串联电路的总电压与任一电阻上的电压之比等于总电阻跟该电阻之比;两电阻上的电压跟两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四)设想、体会
1.本教案设计时,一方面遵循教材的编写思想,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注意设计和用好演示实验,对电阻关系式进行细致的推导.但重点落在充分运用教材的课首问题、实验结果、对电阻关系的推导,以及例题中涉及的物理实际问题,浅显具体地阐明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演示实验的设计用了三个定值电阻和五步实验,两次得出电阻关系.这既为学生理解电阻关系式提供了事实依据,又为介绍等效方法和应用等效方法解决引出课题的问题提供了感性认识,使引入性问题、实验、讲授、论证统一起来,还为师生在思考和评议“想想议议”中用等效法进行论证奠定了基础.
3.教案设计让学生自己先看课文的例题及其分析与解,既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为了教师后面介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创造较好的教学情境.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例题2的分析时,不易把握所用的推理方法(正反推理)及相应的思路.这就为教师阐述“跟踪追击”法(反向推理法)创造了事实基础和情绪基础.教案先利用例题1的简单情况介绍正向推理(已知―→待求)和反向推理(待求―→已知)方法,在分析例题2时,介绍反向推理的优点,并引导学生自己用反向推理方法从R=R1+R2出发分析问题,既强化了学生对反向推理方法的基本思路的认识,又通过一题多解向学生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是唯一的.反向推理以其推理方向容易选准的特点而易于为初学者掌握,强化学生对它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4.欧姆定律中各量是同一电路或同一导体的量,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在串联电路的教学中第一次有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点的客观条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的认识.教案在推导出电阻关系后,特别强调“下标配套”,在讨论解题步骤时,对“画出题意图”一步加以强调,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5.教案的这种安排,为下节课顺利学习并联电路打下了基础.把“想想议议”留到下节课开始去讨论,除了因为讨论思路和方法使课时稍偏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在下节课开头来讨论,可以复习本节课涉及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顺利学好并联电路的知识铺平道路.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篇4:电阻的串联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并能推导出来;
2.会运用串联电路的特性和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串联电路问题;
3.初步领会等效替换法和分析综合法的基本思想,以及分析电路问题的思路.
(二)教具
6伏电源,2欧、3欧、5欧、10欧定值电阻各一个,演示用安培计、伏特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教师:如果你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你手边又只有一个100欧和几个50欧的电阻,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的电阻呢?学习了电阻的串联的知识后,你就会知道这种等效替换是容易实现的.
板书:电阻的串联
2.新课教学
教师: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就叫电阻的串联.(板画图l,但其中的I、U1、U2、……等暂不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找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的关系.为此我们先要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板画图2和实验记录表格,接着进行演示.边实验读取数据,边让学生计算阻值和填写记录表)
演示实验(1)分别先后将2欧、3欧、5欧定值电阻接于图2的A、B之间,测算其阻值.
(2)撤去5欧电阻时,不移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把2欧和3欧电阻串联起来接于A、B之间,发现安培计和伏特计的读数跟接5欧电阻时相同.教师说明,2欧和3欧电阻串联后的等效电阻(总电阻)为5欧.
(3)把10欧电阻接入A、B之间,测算其电阻值.
(4)撤去10欧电阻,但保持变阻器滑动片位置不变,把2欧、3欧、5欧电阻串联后接到A、B间,发现安培计和伏特计示数跟接10欧电阻时相同,说明串联总电阻是10欧.
教师:大家分析一下实验记录,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跟各个串联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答后,教师要求学生将结论填入课本上留出的空白处)
教师:刚才的实验不仅得出了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而且还看到,当用2欧、3欧电阻串联后去代替5欧电阻或用2、3、5欧电阻串联代替10欧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跟接5欧或10欧电阻时一样.这就是说用2、3欧或2、3、5欧的串联电阻替换5欧或10欧电阻时,没有改变电路的电流、电压效果.所以常常把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叫做等效电阻,即这个串联电路等效于一个阻值为一定的电阻.用几个电阻联成电路去等效替换一个电阻,或用一个电阻去等效替换一个电路的方法叫等效替换法.现在大家用等效替换法解决这节课开头时提出的问题:怎样用一个100欧的电阻和几个50欧的电阻去替换一个200欧的电阻?(学生齐答)
教师:回答得好!请大家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想一想,为什么导体串联起来后的总电阻会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呢?(若学生迟疑,可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相应的叙述)
教师:刚才实验得出的电阻关系可不可以运用我们已学过的欧姆定律及关于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知识推导出来呢?可以的!为此先在电路图(图1)上把各个电阻和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用下标区别标志出来(教师标志).应用欧姆定律于串联电路和每一个电阻,得(以下教师一边解说推导思路一边板书,下面括号中的内容可以只叙述,不板书出来)
板书:电阻关系式的推导:由I=U/R,U=IR
(分别对串联电路和各个电阻得)
U=IR,U1=I1R1,U2=I2R2,U3=I3R3 (1)
(根据前面学到的串联电路知识可知)
I=I1=I2=I3 (2)
U=U1+U2+U3 (3)
∴ IR=IR1+IR2+IR3
R=R1+R2+R3 (4)
教师:(4)式与实验结论一致.推导的根据是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这也是我们解串联电路时的根据.从推导中看到,欧姆定律既可用于各个导体,也可能用于整个电路.这时要注意各个电阻的U、I、R要用不同的下标区别,且同一电阻的U、I、R要用相同的下标,以正确表达欧姆定律公式中各量是同一导体的量,解电路时这样“下标配套”是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的好措施.
3.应用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例题1和2.(例题题文和解从略)阅读时注意领会课文在解题之前对问题的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和步骤.(学生阅读5分钟,教师板画出图3和图4后巡视答疑)请哪位同学说说例题1的解题步骤?(学生会根据课文的分析答:“先求出R1、R2串联的总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回答出了解题的主要步骤.有一点请大家注意,课文分析中首先提出的是“画出电路图”,这个解题的准备步骤很重要,根据题意画出电路结构图,并把已知量的符号(包括下标)、数据和待求量的符号标在图上,使题意在图上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的联系,迅速理清解题思路.这个技能大家在解题时要注意练习,学到手.
例题1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先从与已知量(R1、R2)相关的规律(R=R1+R2)出发,解出与待求量(电路电流)相关的未知量(R),然后再用与待求量相关的规律求出待求量.简单说就是从已知分析到待求.
板书:分析问题的思路:已知→待求
这种思路对解答较简单的问题是简捷有效的.
分析问题也可以沿着相反的思路进行,即从与待求量(I)相关的规律(I=U/R)出发,沿着“为求得待求量I,已知U,需求未知量R,而R与规律R=R1+R2相联系,R1、R2已知,故I可求.简单说,就是从待求分析到已知.这思路可用下面的图式表示.
板书:待求→已知
在分析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这种分析思路容易找准分析方向,可以形象地叫做“跟踪追击”,从未知跟踪到已知.比如,例题2的分析思路可以这样进行:边板书边解释)
分析清楚后,可以像课本那样书写:先解(B)、(C)两式,最后解(A)式,请大家从R=R1+R2出发分析“跟踪追击”,找出例题2的另一种解法.(全体学生练,请一位优等生到黑板上解)
教师:刚才的解法的分析思路可表达如下:
教师:从例题的解答中还可以看出,所根据的规律分为两类:一类是串联电路整体的物理量(“总”量)与每一个电阻的同种物理量(“部分”量)的关系,即(2)、(3)、(4)式;另一类是每一个电阻或整个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即用欧姆定律表达出的(1)式.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分析一个电阻上各量的关系,又要分析各电阻与整个串联电路的联系.这种把整体和部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的方法,既是课本导出(4)式的基本方法,也是我们今后分析处理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大家要细心领会.
板书:分析问题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
综合分析法.
4.小结
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电学的两类规律,初步接触到了等效替代法和整体、部分综合分析法.请大家在复习和练习中注意领会上述内容,并用以去解答课本“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是:“猜猜看,把电阻R1、R2、R3、…Rn串联起来,它们的总电阻是多少?你能够用推导的方法来证明你的猜想吗?”),希望能有同学找到不止一种证明方法.
5.布置作业
(1)一根铜线和一根镍铬合金线,长短粗细都相同,把它们串联在电路里,哪根导线上的电压大?哪根导线中的电流大?为什么?
(2)把一个内电阻r=0.1欧的安培表与一个R=100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与电路中不接安培表比较,安培表接入对电路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在我们所做的实验中都没有考虑这种影响,为什么?
(3)试证明,由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串联电路的总电压与任一电阻上的电压之比等于总电阻跟该电阻之比;两电阻上的电压跟两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四)设想、体会
1.本教案设计时,一方面遵循教材的编写思想,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注意设计和用好演示实验,对电阻关系式进行细致的推导.但重点落在充分运用教材的课首问题、实验结果、对电阻关系的推导,以及例题中涉及的物理实际问题,浅显具体地阐明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演示实验的设计用了三个定值电阻和五步实验,两次得出电阻关系.这既为学生理解电阻关系式提供了事实依据,又为介绍等效方法和应用等效方法解决引出课题的问题提供了感性认识,使引入性问题、实验、讲授、论证统一起来,还为师生在思考和评议“想想议议”中用等效法进行论证奠定了基础.
3.教案设计让学生自己先看课文的例题及其分析与解,既是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为了教师后面介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创造较好的教学情境.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阅读例题2的分析时,不易把握所用的推理方法(正反推理)及相应的思路.这就为教师阐述“跟踪追击”法(反向推理法)创造了事实基础和情绪基础.教案先利用例题1的简单情况介绍正向推理(已知―→待求)和反向推理(待求―→已知)方法,在分析例题2时,介绍反向推理的优点,并引导学生自己用反向推理方法从R=R1+R2出发分析问题,既强化了学生对反向推理方法的基本思路的认识,又通过一题多解向学生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是唯一的.反向推理以其推理方向容易选准的特点而易于为初学者掌握,强化学生对它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4.欧姆定律中各量是同一电路或同一导体的量,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问题.在串联电路的教学中第一次有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点的客观条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的认识.教案在推导出电阻关系后,特别强调“下标配套”,在讨论解题步骤时,对“画出题意图”一步加以强调,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5.教案的这种安排,为下节课顺利学习并联电路打下了基础.把“想想议议”留到下节课开始去讨论,除了因为讨论思路和方法使课时稍偏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在下节课开头来讨论,可以复习本节课涉及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顺利学好并联电路的知识铺平道路.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篇5:中学物理电阻的串联教案
中学物理电阻的串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3.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从解决两只5Ω的定值电阻如何得到一个10Ω的电阻入手引入课题,从实验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本节的重点,用等效的观点分析串联电路是本书的难点,协调好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的关系是本书教学的关键.
教法建议
本节拟采用猜想、实验和理论证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实验法和理论推导法并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认识更充分一些,而且能使学生对欧姆定律和伏安法测电阻的理解深刻一些.
由于实验法放在理论推导法之前,因此该实验就属于探索性实验,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继续.对于理论推导法,应先明确两点:一是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二是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范围要从一个导体扩展到几个导体(或某段电路)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时,常出现一个“总”字,对“总”字不能单纯理解总和,而是“总代替”,即“等效”性,用等效观点处理问题常使电路变成简单电路.
教学设计方案
1.引入课题
复习巩固,要求学生思考,计算回答
如图所示,已知 ,电流表 的示数为1A,那么
电流表 的示数是多少?
电压表 的示数是多少?
电压表 的示数是多少?
电压表V的示数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目,使学生回忆并答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在实际电路中通常有几个或多个导体组成电路,几个导体串联以后总电阻是多少?与分电阻有什么关系?例如在修理某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10 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而只有一些5 的电阻,那么可不可以把几个5 的电阻合起来代替10 的电阻呢?
电阻的串联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串联电阻实验
让学生确认待测串联的三个电阻 的阻值,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指导学生实验.按图所示,连接电路,首先将电阻 串联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读数为一整数(如3V),电流表的读数为0.6A,根据伏安法测出 .
然后分别用 代替 ,分别测出 .
将 与 串联起来接在电路的a、b两点之间,提示学生,把已串联的电阻 与 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示数为一整数(如3V)电流表此时读数为0.2A,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 .
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与 、 的关系 .
再串入电阻 ,把已串联的电阻 当作一个整体,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一整数(如3V)电流表此时示数为0.1A,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 .
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得出总电阻与 的关系: .
3.应用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作图 并从欧姆定律分别求得
在串联电路中
所以,这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4.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例一 把 的电阻与 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6V的电源上,求 这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仔细读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找出求电路中电流的三种方法
(1) (2) (3)
经比较得出 第(3)种方法简便,找学生回答出串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解题过程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0.3A.
强调欧姆定律 中的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
例二 有一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8.3 ,两端电压为2.5V.如果我们只有电压为6V的电源,要使灯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1)这盏灯正常工作时两端电压只许是2.5V,而电源电压是6V,那么串联的电阻要分担的电压为
(2) 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
(3)因为 与 串联,通过 的电流与通过 的电流相等.
(4)通过 的电流根据 求出.
解题过程
已知 ,求
解 电阻 两端电压为
电路中的电流为
需串联的电阻为
答 需串联一个11.7 的电阻.
篇6: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实验和理论推导两个方面研究了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等效替代法,虽然很好领会,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是不容易理解,集中体现在理论推导时,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从而兴致不高,有个别同学打瞌睡。
在进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教学过程( )中,我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教学教学。而是先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推理,得出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和各个分电阻的定量的关系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出教材中的.较为浅显的定性的理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出现在的学生所普遍缺乏的理论推导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实验与理论推导都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还可以巩固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方法。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的能力。《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
篇7: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习题一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习题一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习题一一、填充题
1.一个2欧电阻和一个3欧电阻串联,已知2欧电阻两端电压是1伏,则3欧电阻两端电压是_____伏,通过3欧电阻的电流是_______安。
2.一个4欧电阻和一个________欧电阻串联后接到12伏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1.2安;若这个电路两端电压改为24伏,则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欧。
3.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6伏,电阻R1、R2最大值均为50欧,则电路最大电阻为_______欧,此时滑片P应在________端;电路最小电阻为________欧,此时滑片P在_________端。电路中最小电流________安,最大电流_________安。当P在AB中点时,电路中电流为_________安,此时U1∶U2=_________。
4.图2中,电源电压12伏,R1=R2=3欧,S断开时,A表读数为_______安,V表读数为_______伏;S闭合时,A表读数为_______安,V表读数为________伏。
5.阻值为10欧的.电阻接在某电源两端,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欲使电路电流变为I/3,则应串联一个________欧电阻。
二、选择题
1.如图3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V与电流表A的读数将是 [ ]
A.A表读数增大,V表读数减小
B.A表读数增大,V表读数也增大
C.A、V表读数均不变
D.A表读数变大,V表读数不变
2.如图4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伏不变,电阻R=8欧。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12Ω”。当滑片P从M移向N时,电压表的变化范围是 [ ]
A.2.4~6伏 B.6~2.4伏
C.0~0.5伏 D.0.5~0伏
3.图5中定值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R1和R2两端的电城市分别是U1和U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 [ ]
三、计算题
1.如图6所示,电键闭合时,电源电压6伏,R1=2欧,电压表读数为3.6伏。求通过R2的电流及R2的电阻值。
2.如图7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变阻器电阻线的正中央时,电流表读数为1安,电压表读数为25伏。当P在变阻器最左端时,电压表的读数为30伏。求R2的电阻值。
电阻的串联 答案
一、1.1.5;0.5
2.6;10
3.100;B;50;A;0.06;0.12;0.08;2∶1
4.0;6;4;12
5.20
二、1.D 2.A 3.B
三、1.1.2安;3欧 2.20欧
篇8:电阻教案
电阻教案
本文由VCM仿真实验提供 电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电阻的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重点 理解电阻是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 难点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具 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二.引入新课。 我们常见的导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为什么多数用铜或铝,而不用铁呢?我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三.新课讲授。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导体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是“R”。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介绍常见的小灯泡、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定值电阻。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1: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2: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演示实验3: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5.介绍电阻率的意义。 阅表P13,用途: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选择材料)。 6.想想议议。 7.小结 8.练习 详细可上VCM仿真实验咨询篇9:第二节透镜习题二
第二节透镜习题二
第二节透镜习题二一、填充题
1.用__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__处可点燃火柴。
2.近视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老花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
3.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4.光线射入平面镜会发生______现象,光线通过透镜会发生______现象。
5.光学器件平面镜、凹镜、凸镜、凹透镜、凸透镜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是______镜、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工作的是_____镜;没有焦点的是______镜;有实焦点的是______镜;有虚焦点的是______镜。
二、选择题
1.下列对于凸透镜特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中央比边缘厚
B.两个焦点与透镜中心的距离相等
C.有一个实焦点和一个虚焦点
D.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可得到平行光线
2.图1光线通过凹透镜的光路图中,F是焦点,那么正确的图是 [ ]
三、作图题
1.根据射入透镜和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图2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符号。
2.在图3中所示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光学器件。
四、说理题
为什么要禁止在森林中乱丢玻璃瓶?
透镜答案:
一、1.凸;焦点
2.凹;凸
3.焦点
4.反射;折射
5.凹、凸面;平面;凹、凸透;平面;凹镜、凸透镜;凸镜、凹透镜
二、1.C 2.D
三、略
四、略
篇10:第二节欧姆定律习题二
第二节欧姆定律习题二
第二节欧姆定律习题二一、填充题
1.填写下表中的空项。
对上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对每一导体,比较任意两列的数据倍数关系(即电压与电流的倍数关系)可得结论(1):____一定时,导体中的____随电压的增大而____,且____与____成____比。比较同一列不同电阻的电流和电阻值的倍数关系可得结论(2):____相同时,导体中的____随导体电阻的增大而____,且____与____成____比。将上述结论(1)、(2)综合起来可以得到欧姆定律,公式是________。
2.33万伏电压加在60兆欧电阻两端,电阻上的电流I=____=____=____安=____毫安=____微安。
3.要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____和导体中的____,即可用公式____计算出待测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做____法。
4.一阻值为20千欧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300微安,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伏。如用电压表测其电压,应选用____量程。
5.某导体两端电压为6伏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当电压增大____伏时,通过的电流增大0.15安。当电流减小到0.l安时,它的电阻值为____欧。
二、选择题
[ ]
A.导体的电阻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它的电阻也为零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加在阻值为12欧电阻两端的电压为6伏,5分内通过电阻的电量为 [ ]
A.10库 B.0.5库
C.150库 D.600库
三、计算题
1.某电阻接在4伏电源两端,流过电流为0.1安。当接至另一电源时,电流增大了3倍。能否用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该电源两端电压?
2.通过一盏灯的电流是200毫安。问:(1)60秒通过电灯的电量是多少?通过电灯的电子数是多少?(2)如果灯丝的电阻是1.2千欧,它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
欧姆定律答案
一、1.R1=10欧;I1=0.4安;U2=4伏;I2=0.1安与0.3安;R3=40欧;U3=2伏;I3=0.15安;电阻;电流;增大;电流;电压;正;电压;
4.6;15伏
5.3;20
二、1.D 2.C
三、1.16伏>15伏,不行
2.12库;7.5×1019;2.4×102伏
篇11: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一中 李劲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2)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中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1.5V干电池80节,2.5V的小灯泡80个,开关8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激
趣
引
入
1.多媒体放映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
2.激趣引入新课。
1.学生上网获得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信息。
2.学生思考提问。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情况,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了解上网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
连
接
串
并
联
电
路
1.介绍实验器材,讲实验要求(特别提醒你)。
2.提问: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3.提问: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4.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1.学生讲述“特别提醒你”的原因。
2.学生实验:先画电路图,再接实物图。
3.学生动手、动脑:先画电路图,再连实物图。
4.设计由5盏灯组成吊灯的电路图。
1.使学生认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2.会用简单的图设计实验方案。
3.培养学生初步的电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4.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探究串并电路的特点
1.鼓励学生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提出问题。
2.师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学生将设计的实验方案画成电路图。
4.再强调“特别提醒你”注意事项。
5.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6.板书分析论证后形成的结论。
1.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
2.学生确定探究的方向。
3.学生小组讨论后画出电路图。
4.学生进行实验。
5.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6.学生对成果进行分析论证。
1.培养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胆量。
2.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研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3.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培养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既
[1] [2] 下一页
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5.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应用
1.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用电器串联和并联的例子。
老师:演示一串彩灯和烧水壶等。
1.学生之间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的问题协商解决,不同的看法进行辩论。
小结和思考
1.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思考题
1. 学生自己总结
2.完成思考题。
上一页 [1] [2]
篇12:《串联和并联》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资源: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3、其他:
六、教学策略选择
教法选择: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七、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Ppt课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实物投影,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
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
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 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连接串并联:
组织学生分别连接串并联电路。
2、引导探究:
提问:“在你所连接的电路中,你想探究些什么呢?”
3、开关的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新问题,师可以提问:“在你们小组的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换几下,你发现了什么?它的作用还一样吗?”
4、用电器之间:
提问:“在你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和评价:
师组织学生交换实验探究报告,对两种电路的区别加以强调,对学生提出了质疑的地方,可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换探究。对于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6、总结:
提问:“在‘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上,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1、选择串并联电路进行连接;
2、学生讨论,思考想要探究的问题;
3、针对所选择的电路中开关的特点进行探究,总结开关的特点,并记录。
4、通过观察,总结用电器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5、不同探究小组的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交换探究。
6、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探究的结论。从“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两方面再次认识两种电路。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进行研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开放课堂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可加深印象。
交流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合作中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让学生学习总结和归纳。
四、总结对比(2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表格,让学生整理思路,记录笔记。 通过填写表格,再次总结本课的内容, 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再次强化。
五、物理与生活(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判别串并联电路。
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设计简单电路。
思考,讨论,完成必要的练习。 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馈,试学生问题的充分暴露,便于及时评价纠正。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定义:
2、电路图:
3、特点:
4、应用:
十、教学反思
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是学生们首次接触大型的电路实验,是对前面的电路图进行巩固的作用。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已经分别进行了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兴趣,观察实验现象,初步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活动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领域、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篇13:《串联和并联》教案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完整探究环节的一节课,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理顺探究环节:提出问题→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使学生经历这一节课后,清晰地知道探究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认识物理现象及规律,这存在着一个由直观感觉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这一节课设计的实验教法,可让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集中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且使学生能正确、牢固地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喜爱学习物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路的连接情况。使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串、并联电路都能分辩,且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所以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能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探究各种物理现象,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串联电路
定义:用电器首尾依次连接在电路中.
特点:电路只有一条路径,任何一处断路都会出现断路。
故障排除方法之一:用一根导线逐个跨接开关、用电器,如果电路形成通路,就说明被短接的那部分接触不良或损坏。千万注意:绝对不可用导线将电源短路。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即:U=U1+U2
U1∶U2∶U3=IR1∶IR2∶IR3=R1∶R2∶R3
P1∶P2∶P3=I刀1∶I刀2∶I刀3=R1∶R2∶R3
串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
并联电路
定义: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为电路组成二种基本的方式之一。(例如,一个包含两个电灯泡和一个9 V电池的简单电路。若两个电灯泡分别由两组导线分开地连接到电池,则两灯泡为并联。)
特点:电路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互相独立,有一个电路元件短路则会造成电源短路。
单位:在这里可测量的变量是R电阻单位欧姆(Ω),I电流单位安培(A)(库仑每秒)和V电压单位伏特(V)(焦耳每库仑)。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源两极的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相等。电路中每个环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得出: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电阻的电压与总电压相同。
重点:怎样看图像解决并联和串联
3. 拆除法(最管用的一种):拆出(檫掉)一个用电器使这一电断开,看有没有影响到其他的用电器正常工作,影响到了则为串联,没有影响到则为并联
4.节点法: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用电器,电源等,都可把这一段导线看作是一个点.
篇14:《串联和并联》教案
《串联和并联》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教学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5、知道常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6、会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设计修改与补充: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二、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师活动: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活动:
1、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5、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活动: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只需要一个开关,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有两条以上的`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支路的开关只能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的开关控制所以的用电器。
3、练习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四、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B、C、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
1、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五、小结和练习: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2、练习题(略)。
板书设计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及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篇15: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探究实验的几点尝试
关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探究实验的几点尝试
关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探究实验的几点尝试作者/ 夏清武
一、关于电阻串联或并联阻值变化的探究
(1)提出问题。教师先通过播放“天宫”一号飞天、电子产品电路、南方雪灾电力工人抢修电线等视频,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起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顺利地理解研究电阻串联、并联及其应用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有实际意义。接着教师因势提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种情况:接一只电灯导线不够长了,怎么办?学生回答串接一段导线。如果接的电器比较大,手边没有更粗的导线,只有一些足够长的细导线,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几根细线拧在一起并列使用。教师继而又问:每根导线都有自己的电阻,导线串并联就相当于把电阻丝串联或并联起来,总电阻比其中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大了还是小了?
(2)猜想与假设。教师演示两根电阻丝串接在一起,学生猜阻值会增大。教师问猜想依据,生会回答两根电阻丝串联相当于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电阻大了;并联相当于在材料和长度不变的时候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电阻变小了。
(3)设计实验验证。教师问:同学们猜想有理有据,能不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生说可以依据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把电阻接在电路中,在电压不变时阻力越大电流就越小,阻值小的电流就越大。教师继续追问:电流的大小怎样能看出来呢?学生回答可以在电路中串一个小灯泡观察亮度,还可以串接一个电流表。
(4)进行实验。学生说出器材并设计连接电路,组成了一个由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5欧姆的电阻圈串联组成较简单的串联电路(可以串联一只小灯泡),闭合开关观察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第一次示数)。接着断开开关,原器件不变,串联一个10欧姆的电阻,闭合开关前学生说出示数变化(实验结果预设)。闭合开关观察示数(第二次示数)果然如预设的那样;接着把10欧姆的'电阻取下改成与5欧姆的电阻并联,让学生说出示数与第一次比变化情况(预设实验结果),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第三次)。
(5)分析比较三次数据说结论。让学生分别比较一次和二次实验及一次和三次实验数据,说出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总电阻比分电阻大还是小的结论。
二、关于串联电阻阻值是多少的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既然串联电阻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上个实验的结论),那么两个电阻串联后阻值到底是多大呢?
(2)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一个5欧姆和一个10欧姆的电阻串联相当于一个15欧姆的电阻。
(3)设计实验验证。两个电阻串联阻值是多大?学生采取假设猜想成立继而验证猜想的思想,还是依据电阻的阻力作用,先在电路中接一个5欧姆和一个10欧姆的电阻串联观察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再用一个15欧姆的电阻代替那个5欧姆和10欧姆的电阻(即把5欧姆和10欧姆的电阻取下换上15欧姆的),观察记下电流表示数,如果电流表示数与换上之前相同,则说明猜想成立。指明此种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4)进行实验。按上述设计思路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可以再换几个不同的电阻多做几次实验。
(5)分析数据说结论。几个电阻串联,总阻值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再列出字母表达式。
(河北省隆化县郭家屯中学)
篇16:第二节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案2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在图6.2-1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做出猜测.分三次把电压表接入,分别测量这三个电压.你的猜测正确吗?通过这个实验,你能不能回答: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了,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有些步骤要你自己写出来.●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与总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猜测上面科学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写在下面.)●设计实验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6.2-1电路中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把三次测量的电路图分别画在下面.●进行实验(除了数据外,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分析和论证结论:●评估(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和所得的结论是不是可*?)●交流(把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告诉同学和老师,或者把这个探究记录给他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把交流的情况简要地记下来.)动手动脑学物理1.一种彩色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6v,要接在220v的电路中,至少串连多少个这种灯泡?2.制作水果电池.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放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能成为一个电池,所用的金属片就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1)请你试验一下,把铜丝、铁丝插到菠萝中,能不能成为一个“水果电池”?铜丝和铁丝哪个是正极?用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2)换用其他不同的金属或水果再做一个水果电池.在你做过的“水果电池”中,用哪两种金属、什么水果得到的电压最高?怎样利用“水果电池”获得更高的电压?关于“水果电池”,你还有什么发现?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电池含有许多重金属,如汞、镉、铅、镍等;如果把废电池四处乱扔,外壳锈蚀腐烂后有毒物质会污染环境;对人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废电池的环境管理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废电池管理和再利用的研究工作中投入了很多经费;注意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建立了完善的废电池回收体系,而且建立了与电池生产厂家相对应的废电池处理厂,对于电池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我国是电池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每年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高达140亿只以上,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目前对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每年报废的上百亿只电池大部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现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设立了废旧电池回收站.用完的电池应该交到回收站去.劣质电池使用的时间很短,更换频繁,增加了废电池的数量.为了保护环境,应该使用优质电池.
篇17: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第二节欧姆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定律中各量的单位;
2.能较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3.知道什么叫伏安法;
4.培养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物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具
写有课堂练习题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和它的电阻的关系,请一位同学叙述一下这个关系(抽中等学生或差等生不看书回答)。大家认为他说得对吗?(不足之处由学生订正)上节课我们曾经把这个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回答是怎样表示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R一定时,I1/I2=U1/U2 (1)
U一定时,I1/I2=R2/R1 (2)
教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将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得出的一个电学的基本规律,即欧姆定律.
板书:欧姆定律
2.新课教学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呢?让大家阅读课本,请一位同学朗读欧姆定律的内容,教师板书.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欧姆定律的内容中好像比上节实验得出的关系少设了一点什么,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说到“正比”或“反比”时,没有说“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这是否意味着“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需要保持电阻不变这个条件了呢?不是的.只有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两端电压成正比.同样,也只有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才会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定律作了简明的叙述,但暗含了这两个条件.这是对定律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定律没有指明“正比”、“反比”所应满足的条件,还意味着它能适用于电压、电阻同时都变化时,电流应如何变的情形,这种情形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其次欧姆定律中说到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属于同一段导体的.在后面将欧姆定律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注意到这一点是很必要的.欧姆定律的内容可以用公式来表述,请大家看看课本上是怎样表述的.(学生看书,教师板书)
教师:欧姆定律的公式中,U、R、I各表示什么?各量各用什么单位?(学生答).这个公式是怎样概括表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呢?我们以导体电阻R一定的情况来说明,若导体两端的电压由U1变为U2时,流过导体电流由I1变为I2,则由(3)式可以写出下面两式,(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板书)将两式相除,即得到(1)式.
板书:R一定时,I1=U1/R
I2=U2/R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它的.电阻由R1变为R2时,电流由I1变为I2.请同学们由(3)式导出(2)式.(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后,请一个学生说出他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板书:U一定时,I1=U/R1
I2=U/R2
教师:大家看到,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都简洁优美地概括了上节在一定条件下由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且从欧姆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知道了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就可求出导体中的电流.所以欧姆定律更全面地反映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现在大家用了几十分钟就学习到的这个电学的基本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花了的时间,自己制造了测电流的仪器和寻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经过长期细致研究才得到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和上述电流定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学习欧姆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下面大家看看课本中是怎样运用欧姆定律去解答实际问题的.(为节约篇幅,这里没有抄录课文及其例题,请读者参看课本)阅读完后请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板书.然后巡视指导约6—7分钟后,提醒学生结合板书的三方面思考)
板书:
(1)可以计算的问题:(U、R、I三个量中,知道两个可求其余一个)
(2)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格式:(画出电路图或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物理量→写出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计算结果)
(3)物理量的单位的运用:(若已知量的单位不是伏、安、欧,要先化为伏、安、欧再代入式子计算)
以上问题圆括号中的内容先不板书.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由两个学生各回答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上面板书(1)、(2)中括号内的内容)在例2中(见课本),如果已知电流为450毫安时,应怎样用公式计算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写出(3)后括号内的内容).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什么叫伏安法?(指示学生看课文最后一段)
现在请大家解答下面两个问题.(出示小黑板或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两个问题均有两种解法.例如①,可以先用欧姆定律解出电阻值,再用欧姆定律解电流值;也可以直接用前面比例式(1)求解.)
问题①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0.25伏时,流过它的电流是0.13安.如果流过它的电流变为0.91安,此时它两端的电压多大?
问题②一个电阻箱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把它的电阻调到350欧时,流过它的电流是21毫安.若再调节电阻箱,使流过它的电流变为126毫安,此时电阻箱的电阻应是多大?
教师:在解答问题①时,除了黑板上的解法外,有同学还用了另一种解法(教师板书出来)大家看都对吗?(学生答)欧姆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但在涉及只求两个量的变化关系的问题中,直接用比例式解通常要简捷些.
让大家阅读“想想议议”中提出的问题,议论一下.(学生阅读,分组议论)
教师:为什么安培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去?(学生回答,教师订正)伏特表接到电源两极上为什么不会被烧毁?(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4.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实验得出的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欧姆定律.刚才大家看到,应用欧姆定律,不仅可以定量计算各种电学问题,而且还能简单明了地解释像安培表为什么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这类物理问题.今后学习中我们将会接触到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今天的复习任务首先是把定律的物理意义真正理解清楚.在作业中一定要注意解答的书写格式,养成简明、正确表达的好习惯.
5.布置作业
(1)工厂中车床照明灯采用36伏的安全电压,某车床照明灯工作时灯丝电阻是32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2)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伏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242欧的灯泡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91安,如改接电阻为165欧的电烙铁,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四)设想、体会
1.本课题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是处理好第一节的实验规律和欧姆定律的关系,使学生易于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特别是欧姆定律的公式为什么那样表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采用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再令K=1的办法引出,超出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是不可取的;直接把公式抬出来,不说明它为什么综合概括了实验规律,就急急忙忙用公式去解题的办法,给学生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留下悬案,也是不妥当的.本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实验规律出发,引出定律内容,再把定律的结论与实验的结论对比理解,说明定律既概括了实验的结果,又比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在引出公式后,由公式导出两个实验的结论,说明公式也的确是实验结论的概括.这样,学生对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就有了切实的理解.对课文开头提出的欧姆定律是“实验结果综合起来”的才会有真切的体会.这样做的前提是在本章第一节的教学中,先通过实例运用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数学学习中已较熟悉的比例知识导出本教案中的(1)(2)两式,根据第一节的内容和课时实际,不难做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数学表达物理规律和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上述设计和课堂练习题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2.本课题的另一重点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题的能力.“掌握欧姆定律”的教学要求是本章以至电学学完后的最终要求.这节课只应是既简单又基础的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长时间没有涉及到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在这一节课对解题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教案中采取学生先阅读课文例题,再一起概括小结解题思路方法;在本课小结中再次强调,对学生提出要求等措施来实现.
3.由于采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措施,这不仅有力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而且也减少了教师的重复板书,节约了一些教学时间,有条件加两个课堂练习题.这两个练习题的目的不仅在于强调在涉及物理量的变化关系时,可以用比例法巧解,而且也再一次强化了欧姆定律与实验所得的规律的一致性的认识.但对U、I、R三个量同时变的问题,仅在教师阐明定律的意义时提及,在练习题中没有涉及,留待后续学习中去深化,以免加大学习的难度.
4.定律中的U、I、R是对同一导体而言,在本节课只需提醒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不必去讲不同导体的U、I、R要用下标区别的问题。待学习电阻的串联时,有了这种需要再提出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篇18: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案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方法,加强环保意识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想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教学过程 [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投影] 资料1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硫的用途(1)作为漂白剂(2)生产硫酸(接触法)(3)作为防腐剂(葡萄酒、果汁、果酱、一些生果)(4)消毒剂[投影] 资料2 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
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
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投影] 化学性质[演示实验] 1、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篇19:《第二节电功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P=UI)和单位(瓦);能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率问题。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具
1.标有不同额定电压和不同功率的灯泡各一个。
2.45伏左右的电源一个。
3.安培计、伏特计、变阻器各一个。
4.灯座一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电力机车上的电动机和电扇上的电动机。哪个做的功多?
(引导学生如下回答:不能确定,因为未告诉各自做功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肯定电力机车做的功比电扇大得多,但如果电力机车做功时间很短,电扇工作时间很长,那就不一定了。)
2.引入新课
由复习提问自然引入:电力机车和电扇的电动机做功大小不好比较,那末它们做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答:做功快慢不同,电力机车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多,电扇在单位时间做的功少)
为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引人电功率的概念。
3.讲授新课
(1)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这个单位时间就是1秒钟,如果通电时间为t秒,电流所做的功为W焦,则电功率是
P=W/t
∵W=UIt
∴P=UI
即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2)电功率的单位。第一册中学过功率的单位是瓦,即每秒钟做功1焦其功率为1瓦。电功的单位也是焦,所以电功率的单位也是瓦。由P=UI可知: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是瓦。(以上均采用边讲边启发的方式得出)
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
1千瓦=1000瓦。
l焦=1瓦·l秒=1瓦·秒
如P取千瓦,t取小时为单位,则得一电功的新单位:千瓦时(kw·h)
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瓦·秒
=3.6×106焦
联系上节课讲的电功单位“度”,可知
1千瓦·时=1度
注意:“度”是生活中的说法,今后一律用千瓦·时。(以上采用讲授方式)
(3)例题《以下例题应预先抄在小黑板上)。例①一只小灯泡所用的电压是:3伏,通过的电流是0.3安。通电时间是100秒。求电流所做的功和灯泡的电功率。
解I:由W=UIt=3伏×0.5安×100秒=150焦。
P=W/t=150焦/100秒=1.5瓦。
解Ⅱ:由P=UI=3伏×0.5安=1.5瓦。
W=P·t=l.5瓦×100秒=150焦。
两种解法是一样的,但解Ⅱ在计算上简便些.
例②一只电阻丝,接在40伏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安,电阻丝的电功率是多少瓦?如把它接在20伏的电路中,电阻丝的.电功率又是多少?
解:接在4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P=UI=40伏×5安=200瓦
接在20伏电路中的电功率
∵R=U/I=40伙/5安=8欧
I′=U/R=20伏/8欧=2.5安
∴P′=U′I′=20伏×2.5安=50瓦
可见:同一用电器(电阻不变)所加电压减小到原来的1/2,则电功率减小到原来的1/4,即电功率与所加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例①解后应强调思路和方法,例②解后应强调用电器的功率随所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4)从例②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电功率是不同的。可是为什么日常使用的用电器都有一定的功率值呢?
(演示课本讲述额定功率的实验。取一标有电压和功率的小灯泡,分别接在标定电压、高于标定电压、低于标定电压的电路中,观察发光情况。最后接入220伏的照明电路中。灯泡浇毁)
所以我们说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大时,必须指明电压是多少。由于照明电路电压都是200伏,所以我们说15瓦的电灯。1000瓦的路灯,40瓦的日光灯等等,都是指在220伏电压时的功率。但在这些用电器上必须同时标明电压和功率。
(出示各种用电器,让学生认明标记)
不同厂家生产的用电器上的标记大同小异,如40瓦电灯泡,标记为“220伏40瓦”、“220V40W”、“PZ220梍40”等等。用电器上标定的电压和功率叫做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其功率才是额定功率,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用电器工作才是正常的。例如电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若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就发光暗淡,高于额定电压就发光强烈,时间长了就容易烧坏,若远高于额定电压,就立即烧毁;因此,使用用电器时,一定不要使电压高于额准电压。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是一切用电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一般都标在用电器上或使用说明书中。
(5)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
(根据学生日常用到的电器设备举例)
指出:
①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均为220伏。
②小灯泡只标有额定电压如“1.5V”、“2.5V”、”3.8V”等。
最后指出:功率大说明单位时间做功多,功率表示了电电器做功本领的大小。如电炉1500瓦比500瓦发热快,电灯100瓦瓦比40瓦发光强等。
4.巩固练习
(l)本节课文中的例题(让学生不看书,自己解出来,然后和课本解法对照)
(2)有一标记为“12V3W”的灯泡,接在15伏电压的电路中:①如果灯丝电阻不变,灯泡的功率是多少?②实际上灯丝电阻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设这时灯丝电阻是正常使用时电阻的1.2倍,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①灯丝额定电流I=P/U=3瓦/2伏=0.25安
灯丝电阻R=U/I=12伏/0.25安=48欧
电压为15伏时的电流
I1=15伏/48欧=5/16安
∴.功率P1=5/16安×5伏=4.7瓦
②灯丝实际电阻R′=l.2R=1.2×48欧=57.6欧
实际通过的电流
I2=15伏/57.6欧=0.26安
实际功率是P2=15伏×0.26安=3.9瓦
说朋:在功率的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电阻变化的影响。但在电灯的使用中,电压不同灯泡的亮度不同,灯丝温度差别较大,故电阻的变化亦较大。因此,使用电压高下额定电压时,实际功率低于计算值;反之,实际功率高于计算值。(本题第2问,也可改为定性说明题而不做计算,可视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5.课外作业:本自习题一第2、3题。
6.板一书设计
★ 电阻物理教案
★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第二节电阻的串联教案二(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下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023-07-18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说课稿2022-06-28
电阻的物理教案2022-08-22
初三物理课堂教案阿基米德原理2022-04-30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024-01-31
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案2022-05-29
人教版欧姆定律优秀教学设计2023-03-03
电功率的课件2022-11-02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2022-09-27
初三物理全一册教案有哪些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