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精选16篇)由网友“扉林斯町”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应是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有三种讲授新课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让学生总读课本,然后根据课本的要求,按照“五步--反思”教学方法和科学探究六个步骤去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更正,学生分组实验结束,教师再讲授这节课有关内容及实验过程请注意事项。
第二种方法是教师边讲授新课,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课思路同时进行分组实验。比如教科书P75:设计实验中,怎样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怎样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I?在讲授过程中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分别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教师再次提问那电压表、电流表应该怎样连接?让学生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即刻动手接实物图……(以下的实验也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去进行实验)
第三种方法: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将这节课所应讲授的内容全部讲授结束,特别强调下一节物理课到实验室做实验一、实验二时注意事项及应该怎样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以上提及的三种教学方法,我都曾尝试,不同的是第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第二、三种方法则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采用第一种方法讲授新课时,成绩比较好的'几位同学收获非常大、记忆犹新,但对于学习一般的同学则感到难,不和从哪里入手去做实验。第二种方法学生动手时全部在教师的指挥棒指导下进行动手实验,大部分的实验小组都能如期完成实验,但学生在听课过程感到压力大,有手忙脚乱的感觉,实验虽如期完成任务,但课后作业检测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反映,在上课时只能顾及教师所提示怎样做实验的步骤,其他则没有时间去思考、消化。第三种方法,教师先讲授本节课有关内容,并强调了下一节物理实验课应注意事项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上课时轻松,第二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时比较顺利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感觉良好!
为此,同一节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收效却不同。课后反思:在当今课程改革理念下,结合物理科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应该怎样开设物理课堂教学及学生分组实验呢?我认为采取以上的第三种方法较为适宜,通过实验培训学生模仿别人动手能力,为自己日后出到社会谋生会形成一种良好动手习惯,因有创造发明的学生毕竟太少了,绝大部分学生有模仿能力就可以立足社会赚钱了。
篇2:《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说明:通过该情景的创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科学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三是回顾前面所学知识(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说明: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经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让学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不是胡乱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
②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是由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实验,讨论得出研究该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篇3: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 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 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篇4: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一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 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 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 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极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们遵循这个思路进行实验探索
篇5: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画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单个电路图,然后合并,并根据实验需要连入滑动变阻器,完成完整的电路图(再说明每个元件的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前由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先连接主干路,后连接支路.
②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
③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位置.
④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3)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①使用10 的定值电阻,认清元件.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如1V、2V、3V).
③出示记录表格,明确实验后找学生填表.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排除故障.
(5)实验完毕后,找两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填入表内.
U(伏)
1
2
3
I(A)
第1组
第2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及其成立条件,最后找学生口头表述.
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最后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并准确表述正确结论.
(3)U和I的含义 U是R两端电压,I是通过R的电流.
篇6: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电路图同上
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组器,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电阻值例应的电流值填入下表.
(找两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实验数据)
V R( ) 5 10 15
I(A) 第一组
第二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阻关系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3)I、R的含义:I是通过R的电流,R是导体本身的电阻.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篇7: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我认为结论和应用不是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本节课主要应该是结论的得出过程即实验的探究过程。本节课如果学生能自己做,自己得出结论是最好的,但一般耗时太多,而结论出不来。为了追求上课的完整性,我采用有学生完成每一步探究过程,除了实验过程例外(因为这是比较耗时间的内容),学生得出结论。
1、探究过程: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人类认识电流的过程开始,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猜想―――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设计第一幅图,第二幅图一般学生不易设计出)―――学生实验并得出数据
2、分析数据:分析数据间代数关系;图像分析数据(从数据看是正比或反比,从图像跟能说明正比反比关系),此过程学生在书中图像画能比较阿訇的说明问题。
篇8: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篇9: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中的最大特点是:即使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但是根据手中的练习提示,以及教师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思考、动手实验、做练习、讨论等,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美中不足的是,老旧的器材带来一些问题:有部分学生连出了正确的实物图,但看不到应该看到的现象,因为实验时电路接触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实验室中这一部分电学器材的质量问题较大,有待及时更换。还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难以独立完成本实验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的帮助,很多时候教师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我们常常找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对中下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力求都能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
及时准确了解中下生的学习情况也很重要,在交流或答问时,可以多一点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而且这些问题是他们能够回答的,让他们知道老师是欣赏他们的,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让师生关系变得更亲近。
篇10: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本节采用对比复习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回忆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把电流表、电压表再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察,引起思维,产生疑问,激发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已见,从而顺利归纳出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循序渐进,突破难点。采用对比复习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课堂的讨论。本人力图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初步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解决问题过程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了课程三维目标要求中的知识,培养了课程三维目标要求中的多种技能,在学习过程体验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应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发现了学生有可挖掘的巨大潜能,教师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课堂上仍然有大部分学生不愿或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问大胆提出进行交流,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不能令人满意,这也许跟这部分同学缺乏自信有关。今后将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篇1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探究教学,是理科实验教学的一大难题:《控制变量法》这一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贯穿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实验都体现探究思想和理念,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把这一节内容分解为三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二部分再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第三部分,最后总结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揭示了电路中电流遵循的基本“交通规则”,是电学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因此,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就成为理解I、U、R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石。但是在实验中以下几个问题容易被忽视。
问题一:用控制变量法研究I、U、R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为什么只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关系以及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
按照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应当是保持其中任何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不研究“保持电流I不变,探究电压U与电阻 R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学生感到困惑不解。其实,电阻是导体的本身性质,它并不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当电压变了,电阻不改变,只能电流变化了,保持电流变化不可能。
问题二: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
如果不用滑动变阻器,虽然能够测量出R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但该电路只能测量出一组电压和电流的值,而从一组电流和电压的数据是无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应该再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因此就需要改变R两端的电压,可以不断改变电阻,也可以采用改变电池节数的方法,还可以用滑动变阻器,比较下来,当然是用滑动变阻器更方便快捷。同时,滑动变阻器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问题三:在探究电流I与电阻R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
如何保持电压U不变?即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同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及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保持电压不变,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问题四:在本实验之前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实验之前,不仅要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办事,还要有检查电路的良好习惯,而学生往往急于动手实验,忽视实验规则。本实验中,实验之前,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电阻最大位置。其次,为测量误差减少,要选择适当的电表量程。
篇12:《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更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13:电流电压电阻练习题
电流电压电阻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要使L1,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 ,打开 ;要使L1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 ,打开 ;当同时闭合S1S2,电路形成 。
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压力测量仪,可以反映弹簧上方金属片受到压力的大小。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R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压力表实际上是一个电压表。当金属片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变阻器的阻值 ,压力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把压力表接在R的两端,当金属片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变阻器的阻值将 ,压力表示数 。
3.在生产和实验中常用改变 的方法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阻器是通过
来改变电阻的,如图所示,要使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向 端移动,要使灯变亮一些,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端移动。
4.如图所时的电路中,通过灯L1的电流为0.2A,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A,通过灯L3的电流为0.4A,用I1、I2、I3分别表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则I1= ,I2= ,I3= 。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的示数为1.2V,L1电压为 V,L2两端的电压为 V。
6.如图所示,当滑片P向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
7.如图所示,电源由3节新干电池组成,L1、L2是相同的两个灯泡,则:
(1)当S1打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2)当S1闭合,S2打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又是 。
8.有一种装饰用的小彩灯,只能在5V电压下工作,则需要 只这样的彩灯以 的方式连接,才能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9.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接通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计数如图乙,则A1读数是____A;A2的读数是_____A;那么流过R1的电流与流过R2的电流之比=____________。
10.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中:
(1)我们首先会提出什么问题? ;
(2)你或同学们有什么猜想?请说出来: ;
(3)在设计实验时,需改变电压,你和同学们在实验中是采用什么办法的?(说出所用的器材和方法) ;
(4)通过分析记录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二、选择题:
1、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小,电阻越小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ABCD四盏灯,AB连在同一电路中,当闭合开关,AB二灯均亮;CD二灯连在同一电路中且都亮,当打开开关,只有C灯亮,而D灯熄灭,则它们的连接是 ( )
A.AB是串联,CD是并联; B.AB是并联,CD是串联;
C.AB可能是串联,CD一定是并联; D.AB一定是串联,CD可能是并联;
3,在寻找熔丝熔断的原因中,下列原因中可以排除的是 ( )
A,开关内部碰线 B,灯座内部碰线
C,插座内部碰线 D,插头内部碰线
4,如图,闭和开关S,发现灯不亮且熔丝未烧断,用试电笔在A、B、C、D测试,发现ACD都能使氖管发光,只有B点氖管不发光,则故障是( )
A.火线和零线短路 B.电灯L短路
C.电线AC段某处断开 D.电线BD段某处断开
5.在图中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两电表的示数都变大,则该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灯L断路 B.灯L短路
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
6,若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灯,那么这两个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 )
A,它们一定是串联 B,它们一定是并联
C,它们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1和L3并联后再和L2串联
B, 出现局部短路,只有L1能发光
C, 出现局部短路,只有L2能发光
D,L1、L2、L3是并联
8,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L1亮,L2不亮 B,L1的线烧断
C.导线被烧断 D,电池被烧坏
9,如图所示的是理发用的电吹风的电路图,电动机符号为M,则下列对选择开关和电路连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放在“热”时,M与电热丝串联 B.开关放在“热”时,M与电热丝并联
C.开关放在“冷”时,M处于短路 D.开关放在“停”时,M被短路
10,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保险丝应连在火线和零线之间。
B.螺丝口灯座的螺丝套应接在火线上。
C.控制电灯的开关应与电灯串联,并接在火线上。
D.插座应与其它用电器串联,
11、关于白炽灯丝的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灯丝发光时电阻大些 B、灯丝不工作时电阻为零
C、灯丝重新搭上后电阻减小 D、灯丝不工作时电阻较小
12、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测得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4A,则此用电器可能是下列电器中的哪一种( )A、家用空调机 B、日光灯
C、家用电冰箱 D、电风扇
13.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 产生的结果是 ( )
A、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B、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C、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
14.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电灯不亮,为了检查图中电路故障,现用电压表进行测量,结果是UAE=2.5V、UBC=0、UDE=2.5V,则电路故障原因是( )
A,电阻R断路 B,电灯L断路
C,R、L同时断路 D,变阻器R断路
15.物理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电流的'形成原因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较,从分析水流的形成人手来分析电流的形成
B.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C.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总效果
D.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时,保持电阻大小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值,观察电流如何随电压变化而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2.图中给出了几种元件,(1)在图上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要求L1与L2并联,并且用电流表测灯L2的电流,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L1和L2的电流;(2)在下面方框中画 出所连线路的电路图。
3.孙楠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他先后将5Ω、15Ω和2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A、B两点间,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I与电阻R并不成反比。
问:(1)该实验中选错了什么器材?请你说出应换用的器材。 。
(2)为保证实验正确进行,还需要什么仪器? 。
4,小斌是一位电工,准备为一房间设计电路,房间内两盏灯计划用并联电路,但房东邓大爷想用串联电路,他认为串联电路既简单又省钱。下面是小斌留给邓大爷的便条,请补充完整,并将图中的两盏灯及开关正确连入电路。
邓大爷:
你好!由于
,所以我设计用并联电路
5.小明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探究性实验,实验时电阻R1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欧姆,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次数 | 示数A. | 示数A. | 示数(V) | 示数(V) | V示数(V) |
1 | 0.4 | 0.4 | 4 | 8 | 12 |
2 | 0.6 | 0.6 | 6 | 6 | 12 |
3 | 0.8 | 0.8 | 8 | 4 | 12 |
请回答:
(1)如图电路是_______联电路,电压表V测_______的电压。
(2)比较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三只电压表示数,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电流表A1(或A2)和电压表V1示数,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
(5)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V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6.我们已进行过“科学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请你在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
(1)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 法。
(2)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是 图;表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甲”或“乙”)
(3)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和 。
(4)实验的结论是。① 。
② 。
7.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疑问:
①玻璃碎了以后,小灯泡仍有电流通过,灯丝却几乎不发光,那么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请说出你的看法。答: 。
②引起完好的小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一种验证你猜想的实验方案。
猜想:
方案:
8.做探究电阻上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实验.
(1)。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右图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①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②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③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说明是什么影响).
(2)。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A。
(3)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①写出你的建议: _;
②你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4: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仪器
演示器材 干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6.3V小灯泡各1只,灯座2个,开关2个,5欧、10欧、20欧电阻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挂图,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
1.演示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
2.演示
小结 “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3.引入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板书
第八章 欧姆定律
篇15: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
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
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1.设计实验电路
2.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一)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步骤 1.按图连接电路(R=10欧)(R调到最大位置);
2.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U=2V、4V、6V时,分别读出A的数值,填入表中;
3.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保留电路。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R=10欧(保持不变)
∴I与U成正比。
板书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目的 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步骤 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化(5欧、10欧、20欧)。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
操作 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 条件:U=4V(保持不变)
∴I与R成反比。
板书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补充练习:
1.下表是某次实验记录表,其中有些数据未填,请补充完整
R=5Ω
结论:
U=3伏
结论: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3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1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如改接电阻为3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篇16:物理教案-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 , ,再算出 、 ,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 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 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一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 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 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 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 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 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极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们遵循这个思路进行实验探索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画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单个电路图,然后合并,并根据实验需要连入滑动变阻器,完成完整的电路图(再说明每个元件的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前由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先连接主干路,后连接支路.
②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
③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位置.
④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3)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①使用10 的定值电阻,认清元件.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如1V、2V、3V).
③出示记录表格,明确实验后找学生填表.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排除故障.
(5)实验完毕后,找两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填入表内.
U(伏) | 1 | 2 | 3 | |
I(A) | 第1组 | |||
第2组 |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及其成立条件,最后找学生口头表述.
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最后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并准确表述正确结论.
(3)U和I的含义 U是R两端电压,I是通过R的电流.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电路图同上
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组器,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电阻值例应的电流值填入下表.
(找两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实验数据)
V R( ) 5 10 15
I(A) 第一组
第二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阻关系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3)I、R的含义:I是通过R的电流,R是导体本身的电阻.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板书设计
第八章 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性关系
物理规律的研究途径
1.猜想
2.实验验证
二、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数据表
U(伏) | 1 | 2 | 3 | |
I(A) | 第1组 | |||
第2组 |
4.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三、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实验条件 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同上)
3.实验数据表
V | R( ) | 5 | 10 | 15 |
I(A) | 第一组 | |||
第二组 |
4.实验结论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电阻教学设计
★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精选16篇)】相关文章:
《电阻》说课稿2023-10-16
欧姆定律教案示例之二2022-04-30
人教版电阻教学设计2022-05-07
欧姆定律教案2022-12-03
《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评课稿2022-12-05
九年级欧姆定律教案2023-03-25
初中物理课教学模式2022-11-03
初中物理《电和热》教学方案设计2022-05-12
电功率教学反思案例精选2024-04-10
电功率的课件20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