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教案(推荐12篇)由网友“鸟与玫瑰”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周而不比》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教案’周而不比教案
‘教案’周而不比教案
教案:《周而不比》教案-教案作者:缘木求鱼《周而不比》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课时建议
三课时
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篇》
导入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
二、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探究第16.4章,翻译、齐背本章
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三、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1、齐读2.10、15.23章,强调“为”、“由”、“安”、“C”“举”“废”的语义。
1)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听其言,观其行。
2)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3)介绍管仲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齐国内乱,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管仲不可缺少。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鲍叔推荐管仲担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几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
2、齐读4.3;4.7章,
孔子认为“观过”可以“知仁”,也就是说,人人都会犯错误,从错误中能看出一个的品性。对此你怎么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其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为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因为过于刻薄而犯错。
3、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
四、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书: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2.14;15.23;15.1712.24:仁以为己任,周而不比,重义轻利
15.15: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4.3;14.34:爱憎分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17;4.26;12.23:适可而止
1、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世说新语》
2、如何理解5.17章(课后练习)
补充资料:
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
白话试译: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
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
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
3、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李泽厚《论语今读》
五、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颐
篇2:《周而不比》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 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难点:和而不同
三、预习要求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
四书是哪四书?
《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
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
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朋友远在千里。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到了这里以后。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现在,我的朋友病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不管朋友的。你们要杀就杀我,请不要杀这个垂死的病人。”
胡人听了,都被他的话镇惊了,各个垂下了头,最后钦佩而走,一村的人得以保全。
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学生可能会回答16.4章。
(三)探究第16.4章
1、齐读。
2、观看于丹对择友的评读
3、于丹的解读,有何商榷之处?
当面对两种不同的解释的时候,我们只有看第三者的态度
(幻灯片)
《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
钱穆《论语新解》
便辟:辟读如僻。谓习于威仪,致饰于外,内无真诚,与友谅之谅正相反。
善柔:假装和善。谓工于媚悦,与友直之直正相反。工媚悦者必不能守直道。
便佞:巧言善辩。巧言口辩,非有学问,与多闻正相反。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落实文字读懂文章
4、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5、齐背第7章。
(四)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2.10 4.7 15.17 15.23 1、齐读
2、强调“为”、“由”、“安”、“C”“举”“废”的语义。
3、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齐背
5、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6、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7、请学生说说时下同学中存在的一些择友观,并说说对这些择友观的看法。
择友观: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
我们应该要牢记孔子的择友观,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联系自己联系生活
第二课时
(课间播放朋友的歌曲)
(一)导入
好的朋友就像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板书)
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现在让我们简单的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
孔子择优的标准,齐背,(板书择友)
孔子择友的方法,(察友)
古人读《论语》的方法齐读
读法建议一
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程颐
归纳为落实文字读懂文章
读法建议二
凡看孔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程颐
归纳为联系自己联系生活
(二)课堂分析
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大致有15.15;14.34;5.17;4.26;12.23
齐读,按照昨天学过的方法进行探究
探究问题一
1、古汉语中怨/憾/恨的区别
2、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之、忠的词义
补充资料:(幻灯片)
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
白话试译:
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
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幻灯片)
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
探究问题二
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问题三
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
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读法建议三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
篇3:《周而不比》教案
《周而不比》教案
《周而不比》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 2、 难点:和而不同 课时建议 三课时 预习要求 1、 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 2、 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 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说苑・杂言篇》 导入二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 朋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宫・大司徒》:“五曰联朋友”郑玄注:“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孔子很重视交朋友,《论语》中有很多精辟的交友之道。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 二、朋友有诤友,有肝胆相照的朋友,也有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交朋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板书:择友) 探究第16.4章,翻译、齐背本章 对于孔子的这种交友观,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巧言令色,鲜矣仁,故友必择而后交,不可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 三、选择朋友的标准有了,那怎样选择朋友呢?(板书:察友) 1、 齐读2.10、15.23章, 强调 “为”、“由”、“安”、“C”“举”“废”的语义。 1) 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是怎样的? 提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听其言,观其行。 2)介绍“管宁割席”这一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 评:这是管宁察看华歆的行为,考察他的兴趣爱好,因华歆太看重名利而不愿意与他交朋友。 3)介绍管仲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齐国内乱, 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 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管仲不可缺少。 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 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 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鲍叔推荐管仲担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几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 2、齐读4.3;4.7章, 孔子认为“观过”可以“知仁”,也就是说,人人都会犯错误,从错误中能看出一个的品性。对此你怎么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过错因人而异,各从其类,集中反映了犯错者的个人特点。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其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为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则常因为过于刻薄而犯错。 3、你在交朋友时要作选择吗?你又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提示:学生说得有理的就加以肯定。 学生可能会说是“跟着感觉走”,须引导他们,若不看他们的行为,不观察他们的经历,不考察他们的习惯兴趣,你就无从知道他们究竟是直、谅、多闻之人还是便辟、善柔、便佞之人,混搭滥交或毫无主见地被选择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权有钱(于己有利),或倾向于选择与他们具有相似行为方式的人做朋友,或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总之是无标准无原则无目标。 四、俗话说“相识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交到了朋友,我们还必须学会怎样与朋友相处。(板书:处友) 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找出有关语句 2.14;15.23;15.1712.24:仁以为己任,周而不比,重义轻利 15.15: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4.3;14.34:爱憎分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5.17;4.26;12.23:适可而止 1、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示:为了辅仁(板:仁) 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则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2、如何理解5.17章(课后练习) 补充资料: 钱穆《论语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两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当因晏子之贤,不当谓晏子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则敬意衰,晏子于人,虽久而敬爱如新。此孔子称道晏子之德。孔门论人,常重其德之内蕴……今从第二解。 白话试译:先生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 4、5.17章的评读 补充资料: 南怀瑾《论语别裁》 《古文观止》上有一篇,辑自《史记・管晏列传》,提到晏子的车夫,一天回家时,太太要求离婚。车夫问什么原因,他的太太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载晏子经过门口,晏子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简朴无华,自居人下的样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显得意气扬扬、自足自满的样子。你竟是这样没有出息,不长进的人,所以我要离婚。晏子的车夫听了这番话,就马上改过,力学谦卑。晏子看见他突然一反常态,样子变了,觉得奇怪,问明了原因,晏子就培养他,从此立志读书,后来官拜大夫。从这个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这个人对于交朋友的态度。他不大容易与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全始全终。 朋友之间的交往,多数人喜欢接交新友而轻慢故人,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于礼义,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于水,故能长久。虽为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于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说才会“久而敬之”。 3、读了4.26;12.23这两章,你是否认为孔子很圆滑?如不是,又该如何理解? 补充资料: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认为礼的运用,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和。以礼为美,以和为贵,但这个“和”必须“以礼节之”。按照不同阶层间的界限分别用“和”。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这两个章节的现实意义? 补充资料: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五、小组讨论:选择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看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颐篇4: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
老砍
子曰:“咀又芏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朱熹四书集注中说:周,普遍也,老砍检索论语,有例句:
《论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原话出自《尚书》,意思是商纣王有很多至亲,但仁人却比不过周家(因此商朝还是衰败灭亡了)
这个例句里,“周”也是普遍(亲厚)之意。
周和比都有亲厚之意。
《论语注疏》(魏)何晏 集解 (宋)邢m疏
却说:忠信为周。忠信为周这话,出自《国语鲁语》
我们看朱熹解释: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
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平两间,而审其取舍之滓病
朱熹说得相当好!而且,语法关系也确实是“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
《论语注疏》中虽然从道理上也说得过去,但显然,在语法上过不了关。
老砍再论:依照这句话也可以观察人识人,君子所周为义,小人所比为利。亲厚也有真亲厚,假亲厚。
作者:深圳一石 回复日期:-9-25 22:20:45
讲堂一般:)
举些现实的例子就会更好!君子小人的概念,在缺失的当下,已经是陌生的概念了。
作者:老砍 回复日期:2006-9-25 22:36:20
君子小人的概念,论语里都有很具体的描述,很多。一检索就可以比较了!
论语 中君子词目 108条
小人 22条
我说过,论语是一本察人识人的`书,粗粗说来:君子是诚人,忠义信孝人,好学的人。小人是功利 伪人 反复无常跟风的人。
当然,小人不等于今天我们说的坏人。
区别君子小人最核心的标准还是看一个人的“诚”度,无诚,仁义礼智任何道德什么都不要谈。“诚”是君子小人的最初分水岭。
作者:桃自夭夭 回复日期:2006-9-25 23:16:28
区别君子小人最核心的标准还是看一个人的“诚”度,无诚,仁义礼智任何道德什么都不要谈。“诚”是君子小人的最初分水岭。
--------------------
拜读砍先生的君子论。
作者:北国南瓜 回复日期:2006-9-26 04:02:5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党而不周。
对否?
作者:孤艳 回复日期:2006-9-26 7:24:07
很对的
篇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处】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周:合群;比(音bì):勾结。
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君子和小人是以德行来划分的,在这里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做了更具体的划分,提出了“周”和“比”这样一对反义词:“周”是周至,指对人开放和包容;“比“是比附,指对人封闭和排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无论和什么人交往都能一视同仁,从不拉帮结派;小人却总是喜欢和自己相近的人结成小圈子,一起排斥异己者。
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它决定一个人生活世界的宽窄。然而,人类又是个体差异最丰富最悬殊的群体,与自己熟悉了解的人相处,自然要容易一些,所以,党同伐异几乎是人类难以消除的天性。孔子却把这称之为小人行径。
孔子是不是太不通人情了?
当然不是。
人和人的差异有两种,一种是性情兴趣的差异,另一种是人品人格的差异。前一种差异只是性格差异,不存在是非对错,只能说各具特色;后一种差异却是道德差异,有明显的是非对错。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这句话对于球员来说尤其重要。球员的成功来自于与队友的精诚合作,而且球员需要不断选择高级别的'新球队来提高自己。这就要求球员必须拥有很强的人际环境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力来自于哪里?
正来自于“周而不比”的待人原则。
“周而不比”其实是一种不断拓展自我胸怀、跳出自我牢笼的过程。无论到哪个国家哪支球队,踢好球是始终不变的目标,而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则是最基本的生存原则。当一个球员能够始终谨守这个原则,而不是狭隘地以自己的标准来选择队友、要求环境,即便在性情、兴趣、习惯、语言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他也能够随处落地生根、顺利融入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篇6:周而不比-周而不比的故事-周而不比的寓意-周而不比的意思
【成语】周而不比
【拼音】zhōu ér bù bǐ
【简拼】zebb
【反义词】狼狈为奸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例子】那里肯周而不比。(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篇7:《周而不比》教学实录 (高二选修)
《周而不比》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4)班理科班
记录:余珍
课前背诵《君子之风》中相关语段,翻译。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孤陋寡闻”这个成语。
师:大家说说这个成语出自--
生:《论语》
师:是猜的吧,(停顿)恭喜你,猜对了,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就是知识浅陋,见识不广。眼光狭隘。
师:又答对了。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真是见多识广,毕竟现在是21世纪,人与人的交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媒体,来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电脑上网
师:老师知道你一定会说这些,但上网要有度,有节制。
生:电话
生:电视
师:这就是所谓的“三电”,让我们了解社会,触摸世界。但在前,没有三电,人类怎样交往,这确实是个难题。我们不得不涉及到一个话题,那就是朋友的力量和帮助,所以在孤陋寡闻这个成语前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来读一读(出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孔子 ),发表同学们的个人看法。(学生自由交谈)
师:两千多年的孔子是认为的,朋友对一个人成长尤其是学业上的帮助是巨大的。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这样认为的(出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爱因斯坦。)
师:爱因斯坦的话中明白的告诉我们选择朋友的标准。
生:有头脑和心地正直。
师:你对这个标准怎么看(停顿),或者说你还有什么补充?(学生自由谈,归纳起来要有爱心,有宽容心,要善良、要能帮助,老师要相机点评)
师:老师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出示好朋友是平面镜,他不会因为你丑而嘲笑你,不会因为你美而妒忌你,不会因为你穷而远离你,更不会因为你富就讨好你。朋友是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朋友是收获季节里陶醉在秋日私语中的那杯美酒;朋友是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心中冬日郁闷的那一缕春风;朋友是我们一生中快乐或忧伤时的希望与寄托。学生大声朗读,可以是课堂的.热场。)
师:古老智慧的化身的的孔子对选择朋友的标准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你能找出孔子的择友的标准吗?并读一读,背一背。
生:第七则。
师:朗读并背诵这个标准。(现场背诵)这就是所谓的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解释字面意思(学生解释),有没有发现文言词语的特殊之处?
生: “友直”“友谅”等中的“友”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友”。
生:“直”指“正直的人”,
师:那么后面的“谅” 是?友多闻是?
生:谅是诚信的人,多闻是博学的人。
师:这就是夫子的交友的标尺,同学们怎么评论?
生:孔子认为交朋友应该有一定标准,那就是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博学多闻的人交友。
生:要结交好朋友,不要结交坏朋友。
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师:是的,标准中也提到了坏朋友,用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这是《论语》中常见的手法,可以说理更透彻,也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记忆背诵。
生:跟三类人交友是有害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师:(出示电视剧铁嘴铜牙中的和|图片)典型的损友(出示便辟(pianbi):巧避人之所忌以求容媚。(马融《论语马氏训说》)②善柔:谓面从而背毁者也。(皇侃《论语义疏》)③便佞(pianning):辩而巧也。)(皇侃《论语义疏》)注意读音,你知道哪些人就是所谓的损友。结合历代名家的注解加深对“损友”的理解)(生解释词语、铁嘴铜牙中的和|现象讨论)
师:所以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曾经说,匹夫不可不慎取友也。友者,所以相有也。交朋友要慎重,要分清益友和损友。我们小时侯有首儿歌就叫找朋友,找呀找呀
生: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
师:好朋友又没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来辨别呢。我们先看一则故事。(出示“管宁割席”的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师: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找朋友要志同道合,有共同爱好。
生:找朋友需要内心平静,不要太注重名利。
生:我认为管宁对朋友有些严格,不够宽容,有些小事情要相互谅解,为别人想想。
师:哦,这位同学讲的很有自己的观点。老师也能宽容的接受。对管宁割席我们有各种认识,这个故事的本意或者通常的意义是?
生:交友时要多观察,从一个人的细节入手,要看行动,
生:关键是自己要有判别能力。
师:说的不错。当然,每个人的志趣有区别,我们也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关于同学们说观察朋友方面,孔子也有自己很得意的见解,读一读,背一背。(生背诵朗读第四则)
师:老师刚才说孔子对自己的察友的方法很得意,你能体会到吗?
生:用了视、观、察意思很接近的词语,又有递进关系。步步深入。
生:人焉叟哉出现两次,反复出现。夫子认为是独到的发现。很得意。
师:注意人焉叟哉的句式。
生:是倒装句。
师:我们读一下句子,体现夫子那种得意的语气。(生朗读,很有气场。)
师:可见我们交友是一件慎重的事。套用鲁迅所说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察。我们的管宁同志就是从朋友的捉而掷之、废书而观的细节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兴趣志向,不是同道中人。于是乎,他就毫不犹豫的与朋友划清界限。拜拜了。他认为自己结交的是小人,而不是
生:君子
师:君子是一个温暖的名称,《论语》中一直强调要近君子,远小人。就是要多和君子交往,让自己受到感染,最后成为这样的人。关于对君子和小人的观察,夫子的意见是--
生: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衿而不争、群而不党。
生:君子保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执,合群但不与人结成利益共同体。
师:“矜而不争”,不争,并非混同于他人观点,并非任由他人为所欲为。相反,不争正是为了保持自己观点、个性之独立。再加上“群而不党”,这正与“和而不同”、“周而不比”表达的是同一种观点。
师: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你怎样理解?
生:能爱憎分明,分清好坏。要讲原则。
师:鲁迅有句名言。横眉冷对
生: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讲的是真正的仁者能其坚守的道德原则。符合道德原则,能好之;不符合道德原则,能恶之。不做好好先生。这些可以说正直的朋友的体现。关键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是人总会犯错。所以孔子说
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师:对犯的错误也可以观察。你怎么理解?(此题有难度)
生:君子有君子之过,小人有小人之过。
师:有人这样评论,人都会犯错误,但过错各有其类。如君子往往失之于厚,对人太宽厚,从而被人有机可乘;小人往往失之于薄,对人太刻薄,从而招人忌恨。所以,“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所犯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仁在他心中的地位了。
师:这里还是强调结交朋友时要有眼光。多观察,用心观察。就像歌中所唱的,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除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至于交到真正的朋友后,怎样让友谊增值,这又是一个话题,我们下节课来阐述。
小刘
篇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
今儿个呢,咱说说那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流行解释说:周:普遍,公共利益;比:私人私利和偏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就是:君子大公无私,小人结党营私。
那是延伸汉儒篡改的曲解。在孔子的时候,“周”字写法是‘田’的四个方格里各有一个大点,表示“封田分地”的王室贵族权利所属,那不但不是“公共利益”、反而是非常私有的特权利益;而“比”字的写法是两个并列下跪的人,表示的是社会地位的等级比较,跟私利结营无关。所以呢,“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就是:君子享受封田有分地、不是给人下跪的;小人是给人下跪的、不给封田也不给分地。明摆着,那讲的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利益。还有,当时,封田分地扩展到王室贵族以外,而孔子那话是反对这个历史发展趋向的,主张的是继续王室贵族才有的特权利益。
现在很多人瞧不上儒家
就想方设法地编排它
上面这段文字似乎就属此列
不过说的又看似有些道理
困惑
客尘喻当
-06-20 23:28:56
君子和小人大致有三种解释:
1。最初君子和小人是指社会等级,君子是贵族,有身份和地位的人。
2。后来引申为道德标准,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这种意思沿用至今。
3。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称谓,对别人表示尊敬称君子,自谦地称自己为小人。
读《论语》要通篇地理解孔子的原意,不可以断章取义,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背景。
很明显,在孔子的弟子中特别穷困潦倒的颜渊和曾参等人不是贵族,但他们被尊为君子。再结合《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和小人一词,知道这里所指的君子和小人是指道德品质方面的标准。
这句话在历代的解释中最被认可也是最普遍的(历代对这一句的解释几乎没有什么争议)是:“君子(因为志同道合)团结而不是沟结,小人(因为利益关系)沟结在一起而不是团结。”还可以参看“君子朋而不党”(朋的解释我前面写过,最好的注解是欧阳修的《朋党论》)
曲解得最厉害的版本我也看到过,“批林批孔”时期的《论语注解》那里面就对每一句都是批判的。比如说“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见义不为无勇也”“学而不思则罔”等等大家都熟悉的句子,全在批判之列。
篇9:《周而不比》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高二选修)
《周而不比》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 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4)班理科
课前背诵周而不比中第四则,第六则。
(出示投影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宴子萑唬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人为上客。)(出示此材料的意图是后文中提到了晏子交友的内容,是抽象的叙述,一开始来个具体的展现,让课文有事实可依)
师:翻译文章,考虑到有些字词学生翻译有难度,老师可以辅助同学,我们现在就是师友关系。(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启发和感受?(停顿)比如和朋友的交往方面。
生:晏子能够闻过则喜,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对他人很仁爱。
生:我们要像晏子一样随时审查自己的举止,修正自己的言行,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朋友自然越来越多。
生:朋友交往真诚地以朋友的感受为出发点,哪怕他地位再低,考虑他人的感受,否则是好心办坏事。
师:对,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读懂一种东西。那就是朋友间尊重、信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要用心去维护、用真诚去经营友情,才可能让友情天长地久。晏子就是晏子,交友的艺术容易形成两人双赢的局面。
师:你还知道晏子哪些故事?
生:个子矮小,貌不惊人。才华出众。
生:以前晏子出使楚国时,别人欺负他,要他钻狗洞。
师:钻还是不钻?
生:不钻。
生:还有橘子生在淮南为甜的橘,长在淮北为苦的枳。来反击楚国国君对他的戏弄,是一个很聪敏的人。
师:充分说明了这位名人具有潘长江的身高,马云的智慧。这也充分说明,想老师这样的身高,(有点自恋了)小块头也有大智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感叹:如果晏子在世,我给他挥挥马鞭赶赶车,也是很高兴和向往的事。可见晏子在历史上有许多的粉丝,居然连孔子发出了由衷的赞赏。哪一句?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语气。
生: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师:重点在哪个字?
生:善。善于的意思。
师:可见交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你善于跟人交往吗?(学生自由谈)
师:久而敬之的“之”怎样理解?词性是?(这是一个看似平常,实则很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起串联课堂的作用。)
生:代词。
师:具体的指代?
生:朋友
生:不,指代晏子
师:这里我们出现了分歧了,关键是谁爱谁的问题?这可是大问题。课文后面有个题目。出示(“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就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是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章及1223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我们先解决426章及1223章,朗读并尝试背诵。
师:有人对这两则中的孔子很不理解?孔先生什么时候变的很圆滑?世故了?同学们怎么看?
生:确实是很圆滑的,尤其是对子贡的那段话。
师:我们读一读这段话(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也)
生:这就是明哲保身的思想,他不是说要和正直的人交友,这就很不正直。
师: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这里是说交往需要一个度。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
生:距离产生美。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引起从而引起冲突,造成误解。
师:看来这位同学有很深的体验,甚至可能有深刻的教训。朱熹《论语集注》是这样理解的:“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投影)出示 (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则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则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也。 --李泽厚《论语今读》)
师:这就是国外所谓的豪猪理论。一群豪猪挨在一起希望用对方的体温温暖自己。但靠得太近了,彼此的刺会产生伤害;离得远了,又不能相互取暖。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它们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你看,猪也是这样想的?同学们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生:我们一般人与朋友交往,随着交往的时间增长,久而久之烦恼就来了。因为太熟了就不敬重了,什么玩笑,陈年糗事,个人隐私全都翻出来了,多年的朋友因此分手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最大的烦恼竟是来自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说,久而敬之的之指代谁最合适?
生:朋友爱晏子。古人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就像矿泉水一样,每天少不了他。之指代晏子最合适,朋友们都很尊敬他。离不开他。这就是魅力。
生:我也认为是指代晏子。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因此,把“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本意。突出了晏子的善于交往。
师:我们现在高度统一了,老师也同意你们讲的。这句话看似平淡,其实含义很深,是要真正走过社会,看透人生的人才能体会得到的.啊。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其实放眼世界,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也是这样。(可以举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越南和中国的微妙的关系来阐述交往中的度的把握,语文课堂中尤其是论语学习中,如何应用于实际,让学生懂得论语就在身边,这是一种温暖的关怀)
师:论语中非常注意人与人交往时保持适当距离的原则,除了这个以外,周而不比中还提到了哪些交友的注意事项?
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他人要宽容。
生:还有公正的原则。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师:孔子总说“仁者爱人”,那么他为什么不“以德报怨”呢?“以直报怨”与“以怨报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思想是否一致?(师生讨论)(出示南怀瑾《论语别裁》: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鲁迅去世前说:“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就是典型的
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师:还有哪些原则?
生:“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
生: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就是要公正全面的原则。
师:就是我们辨证客观的方法。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人有两面性,有时我们传统中的否定的人也有恰当的言论,比如三国演义中马谡,最后由于兵败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但他也是一个出色的参谋。
师:对,马参谋曾经说过至理名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军事错误而否定他的军事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公正,对历史人物的公平。
师:孔子提出了处友的各项原则,如适度原则,公正原则、严于律己的原则。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以友辅仁。
师:交友的终极目标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 所以于丹曾说,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交上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有什么样的素养。让我们牢记,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小刘
篇10: 教案
原创 教案
校本课程:我的家园我做主 ――废旧材料教学设计 北戴河区实验小学 卢蕾 课程名称:巧手小作坊 主讲教师: 卢蕾 授课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设计意图: 利用废弃物进行手工制作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同学们在活动中从本不美的东西上,去发现它美的一面,有价值的一面。这是一种对审美能力培养的训练。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收集和制作中,同学们会学到不少知识。把一个个废弃的纸盒变成漂亮的房子,并通过让学生规划,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资源分析: 制作材料比较好搜集,生活中商品包装盒的形状、色彩、材料多种多样,可以用做学生制作的材料。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制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通过剪、切、割、贴、染、画等方法,及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设计制作出自己的家园。 重点: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利用废旧材料精心地制作梦想的家园。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将纸盒房子进行组合,把这节课再创新、升华。 活动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选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家园。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设疑激趣法、环环相扣,逐渐深入;创设情境。 教学手段: 通过制作示范和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房子的了解与认识,开阔学生的思维。 活动准备: 废弃的纸盒、卡纸、笔、胶、剪刀、颜料、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嗨!小设计师们!你们好!很高兴又到了巧手小作坊开工的时间了,我们的口号是,师:巧手巧手 ,生:变废为宝。 师:大家是不是都很期待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创意呢。 (二)示范阶段 走下讲台开始介绍材料: 1)师:大家跟随着老师一起来看一下,今天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家里装修剩下的锯末、废旧的纸盒、纸板和我们手工制作剩下的各种纸的边角料。(这些材料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们生活中容易被丢弃的废品,我们把它们带到巧手小作坊来做出精美的作品)。 2)师:我们还需要一些用具,剪刀、胶棒、白乳胶(白乳胶大家都很熟悉,它比较环保,干了以后是透明的,不留痕迹)。 3)师:材料介绍完了,老师将利用这些材料创造出自己梦想中的家园。――我的家园我做主(幻灯出示)。 教师讲解示范过程。 4)师:一个手工制作的家园是怎样做出来的,老师是这样构思的,我的家园上要有一所漂亮的房子和一片绿色的草地,还要有漂亮的滑梯和适合休息的长椅。 师:现在老师就带领你们走进我梦幻的家园。 讲解草坪的制作过程。 5)师:利用这款废旧的纸板,把它做成漂亮的绿草地。一层均匀的胶(展示给学生看)撒上厚厚的锯末,又用手轻轻的按压。轻轻的都掉多于的锯末,最后给我们的草坪喷上颜色,老师利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做了一个喷壶,把颜色喷匀,干了之后效果是这样的。(出示成品) 6)设置问题:“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创造出草地来。”(请几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做一个拓展,并给予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房子的制作过程。 1)师:草地有了,老师理由这些材料废旧的纸盒,开始做我的房子了。现在我面前有许多纸盒材料,我选择这几个纸盒做我的房子,因为这几个盒子和我梦想中的房子比较相似。这个盒子的盒盖正好做我房子的房盖。(大家在制作时可以根据废旧物的不同特点创造出你的家园)再用把房子进行装饰。(出示样品) 2)师:老师这还有几种不同风格的门窗设计,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学生:想)出示教师用纸盒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房子,打开的门窗用铅笔的笔尖把它四角扎透,这样再用剪子剪开不容易伤到手。还有直接画到上面的门,做好门窗粘到上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老师只是交给大家制作过程,大家在创作中要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老师相信你们能有更多更好的设计)。 3)师:老师还用瓦楞纸的边角料坐了滑梯和长椅。 4)师:老师把这些材料进行了包装设计,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展示另一种不同风格的家园设计。怎样合理利用废弃物。 再出示一种不同的家园样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老师教的只是一个制作过程) (三)幻灯图片欣赏 师:看完老师的制作过程,你们肯定都有了很多小创意,下面就带着你们的小想法小创意一起来欣赏一组精美的图片。 出示搜集的现实生活比较漂亮的房子和精美的作品。(幻灯片设置找出不同风情的现实生活中的房子6个,再找出6个不同风格的作品) 1)仔细观察这些房子,大家在一边看的时候一边构思自己的设计。 2)出示图片及范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3)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布局的合理性,体验成功的快乐。(由于时间的原因呢老师就不听你们的创意了,捉紧时间把你们的创意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4) 幻灯出示设计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废旧物品的'形状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并制作出与众不同的家园,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下面我们的小制作开工吧!大家动起来! (四)造型阶段 1)、老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设计和制作方法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家园,并为在制作上有创意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体验成功的乐趣。 〔设计意图:制作家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通过制作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实物所具有的可塑性,可变性,可操作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做完了吗?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 1)、请几个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家园的创意和所用到的废旧材料。 2)、小组之间互相学习,教师给与肯定和鼓励。创造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情境。 (六)评奖阶段 巧手小胸章:选取有特色的作品加以肯定和鼓励并佩戴巧手小胸章。(由上周获奖小组颁发)。 (七)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用纸盒来制作房子,使废弃的纸盒变成了形状各异、不同特色的作品,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用这些废弃的纸盒,再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来。那我们在平时要注意废旧材料的手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用你们收集来的材料创造出更多等没的作品。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让我们用双眼去发现、用双手去创造,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根据自己带的材料进行思考,并说说自己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在示范的时候不要针对某种材料进行具体制作,而是将在制作过程种比较难的地方进行示范,讲解。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带的材料想出多种方法制作,大胆的制作。可以自己独立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这堂课下来,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自主,学得有成就感,我也尝到了放手“插柳”。篇11:教案:
教案:
我与地坛 执教:韩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 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3、体会文章第二部分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领悟生命的意义、内涵。 【教学设想】这是一片课内自读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两个问题) 1、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塑造了一位淘金者形象,请同学说说淘金者是怎样的形象? 2、从中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二、你还知道哪些和命运抗争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出我们今天还要接触一位这样的人他就是作家史铁生。 三介绍作家作品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67年清华附中毕业,69年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合欢树》 《我与地坛》 《答自己问》《务虚笔记》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曾一度想到死,他家附近的地坛成了可以“躲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由死到生的过程中地坛给了他很多生命的启示,他在地坛呆了十五年,他有许多感悟,他把这些感悟用优美的语美写了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 四学习第一部分 让学生默读课文,把第一部分你认为比较精彩的语句划出来,分析精彩的原因。 学生划出的基本就是景物描写三部分,在让学生回答原因的同时,引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第二部分 生死问题解决了,剩下的`是怎样活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回答“怎样活”的问题的。 第二部分在写法上的特点: 人神对话, 重点理解一些难懂的句子,例如:“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 六结束语:送给大家一首诗《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祝同学们成为一位优秀而卓越的人。篇12:》假如》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学习、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二、预习提纲(预习课完成)
1、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宪法对平等是怎样规定的?
3、尊重他人包括哪些方面?
4、对于中学生来说,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应如何尊重他人?
5、宽容待人有什么重要性?如何宽容他人?
6、理解他人的含义是什么?理解的关键是什么?
7、什么叫换位思考?
8、关系他人的表现有哪些?
9、如何关心他人?
10、为什么要相互帮助?
三、知识网络
社会生活
平等待人
(范围)学校、班级
人格尊严、自然、合法权利
平等与尊重成功人际交往的
尊重他人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前提条件
假(方式)
如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
我方式、劳动与创造
你宽容他人
是宽容与理解
理解他人
友好交往突出人格魅力
关心他人
关心与互助
相互帮助
四、基础知识(预习课完成)
1、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尊重这种平等,而这种平等主要是指()
A、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的平等
B、教育程度的平等
C、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
D、地位上的、收入的平等
2、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下列行为不是平等待人的是()
①歧视、侮辱盲人②给班上学生起外号③见老师主动打招呼
④在家里要妈妈帮自己洗脸洗脚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
①人格尊重和权利②所有言行③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④劳动与创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尊重别人和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别人尊重自己,自己才尊重别人
B、我不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首先要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D、别人尊重我就可以了,我是否尊重他人无所谓
5、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从交往的角度,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理解
B、在与人交往中,要宽以待人,容纳他人
C、交往要热情,主动
D、要学会尊重他人
6、宽容只有限度的()
①宽容绝不是一味迁就②宽容也不是委曲求全
③宽容更不是毫无原则地接受一切④宽容不能超越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一次我们在人际交往中()
A、要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
B、要换位思考,替别人设身处地的想想
C、宽容别人,委屈自己
D、同情他人
8、下列属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是()
A、遇到挫折,有朋友劝慰,享受快乐,有朋友祝福
B、争议问题,一定要争个你输我赢,受到批评,帮朋友煮出
C、同学作业不会做,帮他做
D、考试时遇到难题互相“帮助”
9、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这句话的意思是()
①接受比给予更快乐②我们越关心他人,他人就会越关心我们
③帮助别人是为了获得回报④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互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五拓展题(展示课完成)
1、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见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和这个小女孩玩了很久,在分手时,他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伟大的萧伯纳一起玩了。”小女孩也学着大人的口气:“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莫斯科女孩安妮娜一起玩了。”萧伯纳在吃惊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傲慢,并立即向小女孩道歉。后来萧伯纳每次回想起这件事,都感概万千。他说:“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应该永远谦虚。”
请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2、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紧张抄写着老师刚刚写在黑板上的练习题。因为老师一时笔误,将“反驳”写成“反驭”。突然,一个同学大声喊道:“老师,你写错字了。”喊声顿时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
(1)换位思考:当我们在课堂上发现老师偶尔出错时,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指出老师的错误?
(2)请你推测:如果是你,你会采取什么好的办法?
(3)对症下药:需要指出他人的错误,以帮助其纠正时,我们可以:
(4)学会拒绝:当我们不得不拒绝他人的要求时,我们可以:
3、班长杨昆是一个直言快语的人,在同学中有很多知心朋友,在班上也很有威信,深受同学和老师的拥护。在谈到其中的原因时,他说:“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对人要坦诚,平等待人。我从不乱捧别人,有事请我帮忙,如果答应,我就努力做到,不会就不轻易许诺。我是班长,当与同学在某些方面有不同意见时,我从不强求;我的学习成绩好,但我从不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
(1)说说班长杨昆为什么深受大家的喜爱?
(2)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3)对于和你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你是怎么对待的?
4、天空宽容了云朵,才拥有了彩霞。
江河宽容了小溪,才拥有了浩瀚。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丰收。
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成功。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这首诗所蕴涵的道理。
★ 论语选读读后感
★ 孔子的教学名言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 过秦论教案
【《周而不比》教案(推荐12篇)】相关文章:
过秦论中篇原文及翻译2022-06-23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6-15
孔子关于追求的名言2023-05-06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2023-07-19
儒家名言参考2023-06-07
孔子语录原文2023-07-17
过秦论的教案设计2023-04-25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大学2023-07-08
《红楼梦》选读 教学设计示例二2023-02-11
孔子励志名人名言名句202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