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时间:2022-05-06 12:06:0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推荐13篇))由网友“德云社青岛分社”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篇1: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点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重点。

难点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因为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开创性的努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从未接触,有的本课中也未讲到,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又有内在联系(即历史条件),所以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条件限制,不易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1、先请两位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尤其是两位革命导师的远大理想。

2、利用课件、结合前面所讲的历史条件,教师通过提问: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准备条件成熟了吗?B还缺乏那些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艰巨性分别是什么?

通过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层层分析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已经水到渠成。

3、最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难点突破方案:

1、教师提问:谁了解空想社会主义?

请知道的学生讲述空想社会主义。

2、通过课件讲述欧洲三次工人运动,且提问三次工人运动的结果及思考?

3、通过图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两位革命导师的开创性贡献。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学习、理想;以及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和贡献。

2、利用图片、课件、材料等达到解决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篇2: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展开。

2.以教材为主,充分挖掘书本已有资源

课本上对重大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本内容,提供学生阅读,加深认识这段历史,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重要图片资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多感官影响效果,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

3.充分利用本课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本课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组织安排课堂讨论,学习伟大导师的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4.突出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涉及了不少理论问题,而授课时间又很有限,因此教师应对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和轻重程度,做出一个较为周密的安排,做到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扣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把前后教材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二、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革命活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篇3: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的.开展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

1.时代的需要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张挂马克思、恩格斯人像图并出示《共产党宣言》封面图片)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从此以后,这部著作和两位作者的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思想史和革命的丰碑上,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用谈话法,问:《共产党宣言》自发表至今有多少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50多年了。150多年来,没有哪一本书传播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它有如黑夜里的灯火,大旱中的甘霖,立即不胜而走,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用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可以说,对于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

【讲述新课】

篇4: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开门见山地指出:

这节课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讲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也就是回答本课前言部分的两个问题。

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会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又是怎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让学生找出前言部分的两个问号,请一学生读出两个问题)

首先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是偶然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面就讲一讲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板书)

主要有两个内容: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它的社会经济前提;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它的阶级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前言部分和第一段)

(1)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前提(板书)

(分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随之兴起。引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阶级基础(板书)

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哪三大工人运动?有什么意义?(即课文内的问题)

(让学生先看课文,包括插图及其小字部分,后回答)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板书)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共同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无产阶级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有组织、有意识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时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作用:(板书)

思考提问:三大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什么联系?

1.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所显现出来的巨大革命力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3.独立的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不仅使无产阶级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认识,同时也为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小结: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可按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以做到条理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板书)

提出前言部分的第二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1.时代的需要(板书)

(分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工人阶级只有在规模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担负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板书)

课文是从马克思、思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和进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因为只有深入工人群众,才能了解工人阶级的现状和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应重视理论的作用,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的论证。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国度里几乎同时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并密切合作,开始全面创立科学理论的工作。教材在小字中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把它们吸收、改造,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可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路进行讲解,以弄清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板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板书)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板书)

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要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

(指导学生看小字中《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注意与开头导入相呼应)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国际共产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

《宣言》给予中国革命的伟大影响值得大书而特书,中国共产党是在《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组建起来的。《宣言》哺育了中国的几代革命者,它同其他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一起,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大的精神武器,指引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课堂总结】

就已有板书进行总结:

【课堂讨论】读读导师言论,结合本课内容,谈谈自己体会:(打出投影)

材料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材料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这篇文章摘自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

材料三: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

篇5: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教学手段:讲述法、学生动手制作表格总结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教学设计

[导入]: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思考、回答)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也越来越多的显露在人们面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板书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结果。

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大、小字内容,注意工人提出口号、斗争形式;指导学生制作“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按照表格名称、时间、口号或要求、意义四项内容填写。)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

名 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意 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1834年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48年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44年

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思考:这三次工人运动同早期工人斗争相比有何不同?

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这三次工人运动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工人们没有认清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不懂得只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2、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出示“马克思”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18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里尔城,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性格坚毅。17岁高中毕业,毕业评语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请看其毕业作文中的几句话。

[出示材料]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它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那些为共同的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讲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从以上这几句话,能看出青年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

马克思青年时代树立起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伟大抱负,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此后的岁月中,他按照青年时所树立的理想,坚韧不拔、刻苦的学习,尤其醉心于研究哲学和历史。

(出示“恩格斯”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

从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参与)

1842年,恩格斯路过科隆,与马克思短暂交流。1844年8月,马克思在巴黎的家中接待了恩格斯,十天内两人充分的交换了思想与看法。(出示“伟大友谊的开端”图片)为了实现共同的抱负、两人开始了共同的斗争经历。他们改造并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并且亲身参加工人运动,将工人运动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活动,马、恩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标志 1848年

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1848年2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出示《共产党宣言》封面图片)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绝牧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从此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历史意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思考: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概括产生条件: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②马、恩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深入工人运动之中,理论结合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理论。)

板书设计

篇6: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

2、历史意义

篇7: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展开。

2.以教材为主,充分挖掘书本已有资源

课本上对重大事件提供了重要资料,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本内容,提供学生阅读,加深认识这段历史,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重要图片资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多感官影响效果,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历史。

3.充分利用本课内容,进行思想教育

本课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组织安排课堂讨论,学习伟大导师的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4.突出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涉及了不少理论问题,而授课时间又很有限,因此教师应对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和轻重程度,做出一个较为周密的安排,做到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和难点,深入浅出,扣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把前后教材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学目的

一、基础知识目标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二、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三、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革命活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讲述,培养学生全面深入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授课提纲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工业革命的开展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

1.时代的需要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发表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首先张挂马克思、恩格斯人像图并出示《共产党宣言》封面图片)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从此以后,这部著作和两位作者的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思想史和革命的丰碑上,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用谈话法,问:《共产党宣言》自发表至今有多少年?)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已经150多年了。150多年来,没有哪一本书传播得如此广泛,如此深入人心,没有哪一本书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它的问世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起了一面旗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给呻吟在资本主义重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争取解放的道路,它有如黑夜里的灯火,大旱中的甘霖,立即不胜而走,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用多种文字在各国传播开来。可以说,对于这部著作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

【讲述新课】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板书)

开门见山地指出:

这节课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讲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也就是回答本课前言部分的两个问题。

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会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又是怎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让学生找出前言部分的两个问号,请一学生读出两个问题)

首先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是偶然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面就讲一讲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板书)

主要有两个内容: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它的社会经济前提;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它的阶级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前言部分和第一段)

(1)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前提(板书)

(分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随之兴起。引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阶级基础(板书)

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哪三大工人运动?有什么意义?(即课文内的问题)

(让学生先看课文,包括插图及其小字部分,后回答)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板书)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共同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无产阶级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有组织、有意识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时期。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作用:(板书)

思考提问:三大工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什么联系?

1.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所显现出来的巨大革命力量,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迫切需要。3.独立的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不仅使无产阶级加深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认识,同时也为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小结: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可按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以做到条理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板书)

提出前言部分的第二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1.时代的需要(板书)

(分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工人阶级只有在规模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担负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

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板书)

课文是从马克思、思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和进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因为只有深入工人群众,才能了解工人阶级的现状和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应重视理论的作用,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的论证。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国度里几乎同时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并密切合作,开始全面创立科学理论的工作。教材在小字中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把它们吸收、改造,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可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思路进行讲解,以弄清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板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板书)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板书)

提出问题: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要以《共产党宣言》为标志?

(指导学生看小字中《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注意与开头导入  相呼应)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自此之后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国际共产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洪流。

《宣言》给予中国革命的伟大影响值得大书而特书,中国共产党是在《宣言》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引下组建起来的。《宣言》哺育了中国的几代革命者,它同其他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一起,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大的精神武器,指引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课堂总结】

就已有板书进行总结:

【课堂讨论】读读导师言论,结合本课内容,谈谈自己体会:(打出投影)

材料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材料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这篇文章摘自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

材料三: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

篇8: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点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重点。

难点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因为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开创性的努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从未接触,有的本课中也未讲到,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又有内在联系(即历史条件),所以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条件限制,不易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1、先请两位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尤其是两位革命导师的远大理想。

2、利用课件、结合前面所讲的历史条件,教师通过提问: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准备条件成熟了吗?B还缺乏那些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艰巨性分别是什么?

通过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层层分析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已经水到渠成。

3、最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难点突破方案:

1、教师提问:谁了解空想社会主义?

请知道的学生讲述空想社会主义。

2、通过课件讲述欧洲三次工人运动,且提问三次工人运动的结果及思考?

3、通过图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两位革命导师的开创性贡献。

教学设计思路

1、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学习、理想;以及两位革命导师的伟大友谊及合作精神和贡献。

2、利用图片、课件、材料等达到解决本课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本课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

本课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

教学手段:讲述法、学生动手制作表格总结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教学设计

[导入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思考、回答)

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也越来越多的显露在人们面前。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板书课题)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不是偶然的,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结果。

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大、小字内容,注意工人提出口号、斗争形式;指导学生制作“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按照表格名称、时间、口号或要求、意义四项内容填写。)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简表

名 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意 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1年1834年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英国宪章运动

1836——1848年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

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844年

要求取得普选权,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思考:这三次工人运动同早期工人斗争相比有何不同?

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这三次工人运动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工人们没有认清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不懂得只有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2、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出示“马克思”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18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特里尔城,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性格坚毅。17岁高中毕业,毕业评语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请看其毕业作文中的几句话。

[出示材料]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它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那些为共同的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讲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从以上这几句话,能看出青年马克思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

马克思青年时代树立起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的伟大抱负,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此后的岁月中,他按照青年时所树立的理想,坚韧不拔、刻苦的学习,尤其醉心于研究哲学和历史。

(出示“恩格斯”画像图片,简介其生平)

从青年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参与)

1842年,恩格斯路过科隆,与马克思短暂交流。1844年8月,马克思在巴黎的家中接待了恩格斯,十天内两人充分的交换了思想与看法。(出示“伟大友谊的开端”图片)为了实现共同的抱负、两人开始了共同的斗争经历。他们改造并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并且亲身参加工人运动,将工人运动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活动,马、恩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标志 1848年

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1848年2月,同盟的新纲领发表,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出示《共产党宣言》封面图片)

《共产党宣言》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绝牧人,正确指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途径。从此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历史意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思考: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概括产生条件: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②马、恩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深入工人运动之中,理论结合实践,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理论。)

板书设计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2、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

2、历史意义

篇9:六上语文第21课教案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1课教案

《匆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1、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2、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请听《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前后照应。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六、作业:《三维导学》   八、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白白走这一遭啊?  

篇10: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

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 姑自说云,接 侍以来,已 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 ,随 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 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

整体感知:

1、学生体会,思考下 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 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 点?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 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 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布置作业: 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篇11:《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

《第21课化石吟》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节奏韵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抒发赞 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象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化石所展现出的 一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讨论点拨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自然界有很多形 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 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 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集体诵读1、2节诗歌

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

设问

问:通过设问得到了 怎样的答案?

苏醒神话奇幻

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 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读(合作探究):

1、研读对象:3至6节

2、合 作探 究的目标:

A、找出核心句;

B、概括要点,举例。

3、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别研讨3至6节。

4、研讨要点:

①第3节:

要点:否定造物主愚昧→科学

eg:西方,上帝造人;东方(中国 ),女娲造人。

平凡的真理: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类人猿→类猿人→猿人→古人→今人。

②第4节:

要点:裹藏生命信息

通过对化石里包含的DNA的分析,得知当年古生物的情况,将其外形复原。

生命信息

③第5节

要点:反映生命的进发(不息)

eg:近年,在东北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明显的地质分层,发掘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鸟类化石标本,反映了鸟类的进化史,吸引着全世界 各国的科研人员前往采撷标本,由此 可见,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实物依据,也为我们展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④第6节:

要点:雕刻家、魔法师

石油、煤炭→森林、地震

恐龙的灭绝→气候、彗星撞地球

篇1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课预习教案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篇13: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1课:Mad or not?

Lesson 21   Mad or not?是不是疯了?

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Why do people think the writer is mad?

Aeroplanes are slowly driving me mad. 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飞机正在逐渐把我逼疯。我住在一个机场附近,过往飞机日夜不绝于耳

The airport was built years ago, but for some reason it could not be used then. Last year, however, it came into use.

机场是许多年前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未能启用。然而去年 机场开始使用了

Over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 from their homes by the noise.

有100 多人肯定是被噪音逼得已经弃家远去

I am one of the few people left. Sometimes I think this house will be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plane.

我是少数留下来的人中的一个。有时我觉得这房子就要被一架飞过的飞机撞倒

I have been offered a large sum of money to go away, but I am determined to stay here.

他们曾向我提供一大笔钱让我搬走,但我决定 留在这儿

Everybody says I must be mad and they are probably right.

大家都说我肯定是疯了,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生词和短语

mad

adj. 发疯

reason

n. 原因

sum

n. 量

determined

adj. 坚定的,下决心的

Notes on the text课文注释

1  Aeroplanes arc slowly driving me rnad.飞机正在逐渐把我逼疯。drive someone mad,逼疯。

2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过往飞机日夜不绝于耳。在句中passing用来修饰名词planes,起形容词作用,是一个现在分词。

3  came into use,启用。

4  Over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 from their homes by the noise.有100多人肯定是被噪音逼得离家远去。情态动词must+完成时态,是对过去事情的推测,猜恻某一事情肯定已经发生。drive away 赶走,逼走。

Lesson 21   自学导读First things first

课文详注  Further notes on the text

1.I live near an airport and passing planes can be heard night and day. 我住在一个机场附近,过往飞机日夜不绝于耳。

(1)passing 是现在分词,作形容词用,表示“经过的”、“过往的”:He stopped a passing car.

他挡住了一辆过往汽车。

He forgot the man with passing time.

随着时间的消逝,他忘掉了那个人。

(2)night and day是固定短语,意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He thought of the matter night and day.

他日夜在想这个问题。

He worked night and day.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

2.The airport was built years ago, but for some reason it could not be used then. 机场是许多年前建的,但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未能启用。

(1)years 前面不加确定的数词时,一般表示“许多年”,weeks等的用法与它相似:

He left the city years ago.

他多年前就离开了这座城市。

I have not seen him for weeks.

我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见他了。

(2)some 在这里不表示“一些”,而表示“某个”、“某种”等:

I'll tell you someday.

有一天我会告诉你的。

We'll talk about it some other time.

我们改日再谈这件事。

3.…it came into use. ……机场开始使用了。

come into use 为固定短语,表示“开始被使用”:

When did the train come into use?

这火车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The road came into use last month.

这条路上个月通车了。

4.Over a hundred people must have been driven away from their homes by the noise. 有一百多人肯定是被噪音逼得已经弃家远去。

情态动词 must +be表示根据事实所作的推论,这在第1册第127课已经讲过。在这句话中,must+完成时态表示对过去某事的推测:

This pen is John's. He must have been here.

这枝钢笔是约翰的。他一定来过这里。

5.I am one of the few people left. 我是少数留下来的人中的一个。

(1)one of表示特指的一群人/一些东西中的一个,后面的名词用复数:

One of the girls standing over there is Tim's sister.

在那些站在那儿的女孩当中有一个是蒂姆的姐姐/妹妹。

You can take one of these bags.

你可以从这些提包中拿走一个。

(2)left相当于who are left(by the others)。即其他人走了以后而留下了他们。

语法 Grammar in use

被动语态(2)

在第10课的语法中,我们已经讲了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以及它在用了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中的使用情况。被动语态还可以和大部分情态动词连用(包括具有部分情态功能的will和 would)。

The mistake must be corrected immediately.

这个错误必须立即得到改正。

The shop must have been closed now.

商店现在肯定已经关门了。

He may have been told the news.

他或许已被告知这消息了。

词汇学习Word study

1.drive

(1)vt.,vi. 驾驶,驾车:

You must have been driving at seventy miles an hour.

你刚才一定是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开车。

Mary drives(her car) very slowly.

玛丽开车开得很慢。

(2)vt. 赶,驱赶,围赶(猎物、敌人等):

With the help of two dogs, he drove the sheep down the mountain.

在两只牧羊犬的帮助下,他把羊从山上赶了下来。

(3)vt. 逼迫,迫使:

Aeroplanes are slowly driving me mad.

飞机正在慢慢地把我逼疯。

The death of all her children has driven her mad.

她所有的孩子的去世把她逼疯了。

2.home与house

home 一般译为“家”、“家庭”,着重指所居住的人,常有爱、温暖、舒适、安全等隐含意义。house通常译为“房子”、“房屋”、“住宅”,指的是建筑物。试体会它们的区别:

They live in a large house.

他们住在一所大房子里。(不可用home)

My father is at home now.

我父亲现在在家。(不可用 house/at house)

Tom must be somewhere in the house.

汤姆肯定在这屋子里的某个地方。(不可用home)

I have a sweet home.

我有一个甜蜜的家庭。(不可用house)

Lesson 21   课后练习和答案Exercises and Answer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教案第 21 次课-23次课

公开课教案《月球的自述》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三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案

参观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傅雷家书》观后感

教师个人修养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推荐13篇)】相关文章:

高中秦朝历史教案2023-01-28

少年王勃课件2022-05-0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4-28

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上册)2024-02-29

《我是苹果》教学设计之二2023-08-22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总结2024-02-04

《少年王勃》 之二2023-06-16

新型玻璃作文:印象深刻的新型玻璃公开课2023-01-28

小学语文儿童与发明的教案说稿优秀2022-05-14

实心球实践课教案(再备课)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