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emon”为你分享19篇“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前言: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探索发现的和谐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构思,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网络教育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将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讲解文化创新服务的,同时,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进行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能力: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四、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是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设置问题抢答法。结合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六、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现象、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辩论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课时:1课时
(五)课程类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梁祝》。
2、导语:该乐曲可以称之为中西合璧的典范,其故事情节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演奏方式采用西方的小提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预习检测
(二) 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探究一】
多媒体展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和《愚公移山》以及不同时期作者的创作内容。
设置问题:
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
(请第一小组的代表发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点评)
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时因为社会发生了变化;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探究二】
多媒体展示:赵本山小品《不差钱》的剧照和一段关于赵本山小品创作的材料。
设置问题: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集体回答):立足于社会实践
过度:文化创新只有这一种途径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还有哪些途径。
【探究三】
多媒体展示:材料关于徐悲鸿进行国画创作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设置疑问:在进行国画创作时,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各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请第三组同学来回答,请第四组同学来点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东西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继承下来。但是也有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东西,我们要革除它。并且要推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过渡:除了向传统文化学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播放视频: 中国杂技版《天鹅湖》
多媒体展示:中国杂技版《天鹅湖》的创作过程。
【探究四】
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请第五组的同学来展示,请第六组的同学来点评)
因为它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
设置问题: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就是把握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把握?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请第七组的同学展示,请第八组的同学点评)
教师总结:
(1)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过渡: 在中国杂技版《天鹅湖》创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分歧。
【探究五】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非常精彩!
设置问题:谁的观点更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任意请三位同学来展示)
同学一:观点一是一味的固守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值得提倡。
同学二是一味的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值得提倡。
同学三是正确的观点,它辩证的看待问题,值得提倡。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寓学于乐】
游戏规则:老师读完题后说开始答题的时候哪位同学先站起来,回答权就归谁。任务分配:第一题的抢答权归第一和第二组,第二题的抢答权归第三、四组,第三题的抢答权归第五、六组,第四题的抢答权归第七、八组。
答题要求:请辨别以下行为属于那一种错误的倾向,并简要分析:
1.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3.热衷于国学,对西方文化不屑一顾。
4.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学生进行抢答,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表彰。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既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设置问题: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学生讨论回答:(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请学生来完成
(四)、热身活动——我的创新
就黑板的缺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个改进意见。)
(对积极回答,表现良好的同学予以物质奖励)
(五)、课后反思、升华提高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我国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八、课后作业: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九、板书设计
篇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现代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十、课后反思
本堂课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情感教育;既合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又注重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前资料准备要充分,通过多媒体放映材料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导课新颖,利用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丰富的资料,有音乐、有视频、有图片、有背景材料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巧设疑问,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4、 设置抢答环节和我的创新以及我的小结等活动,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5、 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四个探究题目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一改政治课枯燥、呆板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政治课变得有趣,生动活泼。
7、 师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8、 教学环节齐全,形式多样,有创新思想。
尽管尽管精心准备,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 个别不积极的学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二、 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活动没有充分完全开展起来。
篇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的论文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的论文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讲解文化创新服务的,同时,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各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结合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四、教学构思
1、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现象、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辩论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在教学过程中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设计产生过程为主线,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4)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2、教法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最近有一部动画片很受欢迎,它的成功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感受该动画片的魅力。共同探讨:该部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导语:该片之所以受观众的喜爱,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该片与以往的国产动画片有明显的不同,它一改往日国产动画片人物造型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大胆创新,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那么它是怎么样进行创新的呢?我们就从这部影片的诞生过程来探究一下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2、材料讨论、讲授新课
过渡: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诞生过程,分三个关键的创作环节:人物形象的设计、故事主题的选择、故事情节的表现。指出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人物形象的设计。
展示该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图片,分析性格特征,并通过材料展示创作过程,设置问题:喜羊羊的诞生经历了几个环节?它的诞生过程给我们在文化创新方面什么启示?
得出结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复习回顾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过渡:从人物的设计我们学习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人物设计完成了,第二个环节就是要确定故事的主题了。
思考:该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羊和狼的故事
播放“大灰狼”视频
教师引导:故事灵感取材于传统的故事,在它之前举例说明还有哪些类似题材的故事,比较其中塑造的大灰狼形象的不同?从中我们得出的文化创新方面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联系传统文化的地位,指出发扬传统的重要性。
联系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讲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内涵。指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就是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明确如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过渡:从故事主题的选择,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那么从第三个环节,故事情节的表现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问题探究:从这部动画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哪部外国动画片的影子?给我们文化创新的启示是什么?
播放视频:“猫和老鼠”主题曲
学生回答:启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师讲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含义。理解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多样性。
明确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就是把握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把握?
教师总结过渡: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诞生过程我们学习到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指出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作中出现了许多分歧,引出了材料分析。
分歧一:中国的传统故事是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加入外来文化会失去民族文化特色,不易被观众接受认可。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民族传统特色,固守传统。
分歧二:中国的传统故事已经过时了,西方的动画设计制作一直走在前列,我们应该照搬西方动画模式,这样容易被观众认可和接受。
分析这两种观点,指出在文化创新时应该如何对待这两种观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过渡:正是由于创作团队坚持了正确的创作方向,才有了今天喜羊羊的成功。指出成功并非仅仅归功于以上因素,还包括许多其他因素。成功之后各方评论纷纷而来。
展示材料对《喜洋洋与灰太狼》,有的人认为这是我国国产动画片的又一大进步。制作精美,人物形象可爱,活泼。但也有人认为,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的设计定位,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
对于这部动画片你的评价是什么?请同学们阐述自己对这部国产动画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对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不足,对于这部动画片,我们既要看到它成功的重要意义,又要看到它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支持和保护我们的国产动画事业的发展。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我国的国产动画事业一定会迎来一个创作的高峰,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阅读课本回答: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结合本课内容
3、知识回顾、课堂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文化创新的途径?怎么样进行文化创新?
4、课后反思、升华提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我国今后动漫事业的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写一篇小论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现代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七、课后反思
本堂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从动画片的设计创作入手来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材料,引出所学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爱国之心;又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本堂课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情感教育;既合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又注重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老师课前资料准备要充分,通过多媒体放映材料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篇4:《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则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同时,本课是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在呼唤创新的当今时代,文化创新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实践性。《文化创新的途径》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2、课标要求
汇集实例,印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绵延不断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处理】
在教材处理方面,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了更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时代性,我删减了教材中徐悲鸿和梁祝的例子,增加了莫言和中国杂技芭蕾舞《天鹅湖》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一个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2)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
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文化创新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2)通过对传统孝德与现代孝德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树立
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高二学生基础、理解能力较弱的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是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 、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
倾向 。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方法:结合P55的“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 ,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依据政治学科特点、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教材备学生,我将采用:
(1)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
(2)讨论教学法:针对教材重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时事教学法:结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事例进行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
2、学法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由此我将采用:
(1)自学导引法: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
(2)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课件,发挥多媒体信息量大,感性、直观的的特点,同时板书重难点,让学生深刻记忆。
六、【课时安排】
学时为1课时,40分钟。
七、【课前准备】
1、 初读课本,了解本框知识。
2、 根据课前预习案,明确重难点知识。
3、 查找搜集有关文化创新的社会生活例子。
4、 整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
结合新课标要求,本课讲授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化教学,同时积极安排自主探究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4分钟时):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1)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讨论:该部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对文化发展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2)导语:该片一改往日国产动画片人物造型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文化要想发展,就需要文化创新。那么,文化怎么才能创新呢?这就是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探究上来。
2、自主学习(5分钟)
在结合课前预习基础上,提出导学问题: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是什么?
(2)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3)在文化创新中错误倾向是什么?如何坚持正确方向?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看书,找出答案,并提问学生回答,先学后教。
3、自主合作、探究(20分钟)
针对本课重难点设置以下三个情景:
情景一:播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视频。
展示材料1: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情景,以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使他名声大震。
探究:你认为莫言在文学创作上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在哪?
【教师启发】以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说明莫言获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社会实践
【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展示材料2:莫言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
探究:这对我们在文化创新中有何启示?
【教师启发】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说明在文化创新中启示我们需要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于传统文化,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
情景二:播放中国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精彩片段。
探究:由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投资制作、中国广东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芭蕾《天鹅湖》荣获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思考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给我们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师总结】成功经验是不仅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精神,而且注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什么样的过程?(答案课本P53)
(2)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想想杂技芭蕾《天鹅湖》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是如何做的。
总结: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1)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取长补短。
(2)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互相借鉴。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基本原则。
情景三:学生思考课本P55页的探究问题。分组讨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进行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
【教师明确】观点一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二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两者都错误,我们应该树立观点三那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引出两个概念:什么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什么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让学生掌握。)
总结:
(1)克服错误的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树立正确方向
要把握好两组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胂质担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文化精华?br>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让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满堂灌和空洞说教。
4、课堂小结(4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学内容,提问学生今天学了什么。强调重难点,并罗列出本框题的逻辑体系。
5、练习巩固(6分钟)
(08广东高考)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8分)
答案要点:
( l )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 2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设计意图】当堂训练,堂堂清。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运用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6、布置作业(1分钟)
有人说,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基本可以说暗淡失色,春晚因为有了赵本山及其团队的参与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你认为赵本山及其团队怎样做才能让全国人民享受到文化盛宴?
【设计意图】布置适当、优质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
九、【板书设计】
采用总分式结构板书,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印象深刻。
十、【教学反思】
本课我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和传播者。
本堂课应注意,1、要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收集好充分的第一手资料。2、上课的课室要带有多媒体设备,这样才能播放动画视频,帮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新课改的目标。
谭青文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3)]
篇5: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故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呈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篇6:政治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liuxue86.com“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出国留学网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
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本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应具有的价值,应加以重视。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下合作学习与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具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由辩论法和讨论探究法;具体教法——情景体验法、讨论归纳法、实践探索法。
四:教学过程构思
[课前展示]:《舌尖上的中国2》宣传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在上课之前,先看看大家对娱乐新闻有没有关注?刚才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画面是出自哪里?——对,是《舌尖上的中国》。
[思考]:《舌尖上的中国1》如此成功,让我们对《舌尖上的中国2》有了更多的期待。4月18日晚,《舌尖上的中国2》正式登陆央视。同学们有看过这一部纪录片吗?与《舌尖上的中国1》相比,你感觉它给你带来了哪些惊喜?又有哪些遗憾呢?
——惊喜:很多精致的美食让我们欲罢不能,小时候的美道,家乡的味道让我很感动等
遗憾:美食没有《舌尖上的中国1》哪么多。
[老师总结]: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1》还是《舌尖上的中国2》都是一部对以往美食类纪录片的一场革命。两部最让人期待的是哪些垂涎欲滴的美食,那大家了解这些美食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吗?
——学生:不知道。
(二)新课讲授
[展示]:下面我们通过《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的一些拍摄花絮来了解一下。
[展示]:共分为八集。摄制组历时半年时间,行程40多万公里,400个调试点,走访拍摄近150个地点,遍访各地“美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部分海外城市,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素材。
[思考]:看完这个拍摄的花絮,你又有何感受呢?
——很辛苦、很危险;拍摄工作组成员们很敬业等等
[老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文化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人们的艰苦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我们用文化中的专业术语叫——社会实践。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思考]: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是要立足社会实践呢?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地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否则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过渡]:对《舌尖上的中国2》的开播,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热议。有人说美食太少,人物故事等人文信息太多,没有舌尖Ⅰ好看。但有的人认为正是这些人文信息深深地刺中了我们神经,这神经就是来自故乡的命脉。
[思考]:你认为应该美食多一点,还是人文多一点好呢?
[准备]:将全班分为两组,正方:认为人文应多于美食;反方:认为美食应多于人文。讨论时间为2分钟。以自由辩论形式,轮流发言,每位同学发言时间不超少1分钟。
正方主要观点:
反方主要观点:
[老师总结]:辩论中,双方针锋相对,非常精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你认为应该美食多一点,还是人文多一点,都不可避免地要解决一个问题,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板书)
[讲述]:认为《舌尖》离不开人文,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也即:
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板书)
[讲述]:认为《舌尖》离不开借助碎片似的剪辑方式、高清摄像机等现代科技,展示出来的垂涎欲滴的美食。这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时代精神。也即:
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发展)(板书)
可见,美食与人文并重,口水与泪水齐飞。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实践]: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做以下这道练习。
例1、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这段话认为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却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认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老师总结]:易错点1:文化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或全盘继承)传统(板书)
——分析: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过渡]:《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如此成功,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重要因素。
[展示]:《舌尖上的中国》的叙述语言,镜头节奏,讲故事的方式,都明显是对以往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刷新和颠覆。执行导演任长箴愉快地承认了自己对BBC的模仿,他说:“因为人家先进。我并不觉得我可耻,我觉得自己模仿BBC,你们能看出来说明我模仿得到位”。
[思考]:以上材料给我们文化创新怎样的启示?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横向)(板书)
思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那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三个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找)
[过渡]:所以说模仿并不可耻,关键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要“青出蓝,更胜于蓝”。
[展示]:《舌尖上的中国》该片先后在台湾、香港TVB翡翠台、新加坡、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专家认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方式和语言比较会让西方的观众接受,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共鸣。只是中国太大,片子的空间跨度跳跃也很快,不了解中国地理的观众,可能反应不过来。为此,有人认为,要扩大《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外的影响力,应该按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宣传我国的饮食文化。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你认为《舌尖上的中国》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谗人,要注意什么问题?
——(2)注意: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思考]: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实践]:根据以上知识,完成以下这道题。
例2、当前,很多中国人热衷过洋节日,如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抵制外国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国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老师总结]:易错点2:文化创新就是要完全吸收(或抵制)外来文化(板书)
——分析: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三)课堂小结:通过全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能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应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思考:既然我们明确反对的错误倾向,那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正确方向呢?
——找课本总结。
[课堂拓展]:在前面,我们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2》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但也有很多遗憾,下面弥补我们遗憾的机会来了。《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征集现已开始。
[展示]:《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征集广告
[探究]:请为《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节目组,推荐一味本地美食。
要求:1、美食具有本地特色。 2、要说明推荐的理由。(要口水与泪水齐飞)。
(四)板书设计
篇7:政治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
(1)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①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
(2)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发展)
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横向)
(1)三个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找)
(2)注意: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3)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五)课堂练习(选择题见课堂练习)
主观题:材料: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协《贺辞》云:“……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及相关评论为:“鉴于莫言的小说将魔幻现实主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特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思考:阅读材料,用“文化创新的途径”分析莫言成功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的作品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③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的作品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斯作品的融合。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优秀教案案例
篇8: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必须从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条件四个方面,努力拓展其基本途径.
作 者:郝良华 Hao Lianghua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 “”(5) 分类号:G02 关键词:先进文化 文化创新 基本途径篇9:高中《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政治教案设计
高中《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政治教案设计
文学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民族和国家还没有文字的时候,我国已有璀璨的诗歌艺术。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经》简介及《氓》一诗赏析)
提问:《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这首诗是一个弃妇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诗中充满了对负心丈夫的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表现了女主人公刚强的性格和反抗的精神。
提问:在那种时代,妇女轻易地被丈夫抛弃,是极个别的现象吗?说明了什么?
提示:诗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氓抛弃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古代诗歌?
提示:如唐朝诗人的杰出代表杜甫,杜甫在继承了前人文学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把唐诗推向又一个高潮,被称为“诗史”、“诗圣”。
提问:杜甫的诗里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什么?
提示:因为杜甫生活的时期恰逢安史之乱,亲身感受并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究问题)
探究:从我国先秦时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发展的事例看,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提示:立足于实践基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其中,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多媒体课件展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孝”。古人认为,“孝,德之本也”、“而德孝为先”。……如《二十四孝图》就搜集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我们来看其中一个。
(多媒体课件展示“埋儿奉母”及探究)
问题1:对于郭巨的这种孝,你的看法如何?
提示:这是一种愚孝。
问题2: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与之相比有何不同?怎样体现了文化的创新?
提示:传统“孝”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倡导的“孝”,不但继承了“孝”文化的精华,而且还注入了时代精神,把“孝”文化发扬光大。
(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教师针对课本第54页的探究,请学生举例。
(多媒体展示:快乐驿站)
进一步引出文化创新还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就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进行文化创新的典范。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教师进行讲解。
探究:
1、中国传统乐曲加入西洋乐演奏的形式对演出效果有何影响?
2、结合这个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做到文化创新?
分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多媒体课件展示)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①海纳百川的胸怀
②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
③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请看书第55页探究:这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提示:
观点一,完全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二,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观点三,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多媒体课件展示上述内容)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错误倾向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小结
综合提高:你能用一个公式表示文化创新的途径吗?(以下可选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外来文化、精华、十、二)。
篇10: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教案
教学前的设计
一 设计依据
(一)客观依据
1、课标要求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教材内容
①特点: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是在第一框题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着重探讨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文化创新中要避免的两种错误的倾向。教材知识结构清晰,三个目题内容与框题的关系一目了然,举例典型,问题设置合理,利于学生探究。但如果把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单列为一个目题,把两个重要途径合为一个目题,再加上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作为第三个目题,可能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体系。
②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 3 GB3 ③ 难点: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主观依据
1、教学目标
= 1 GB3 ① 知识目标
明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理解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
= 2 GB3 ② 能力目标
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辩论,产生智慧的火花;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以“孝”文化为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
= 3 GB3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赏析音乐、美术作品等,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教学方法
= 1 GB3 ① 教法:情景探究式教学方法、辩论法、辅之以必要的讲授法和谈话法。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究化”、 “体验化”、“主体化”。
= 2 GB3 ② 学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查阅资料中获得知识),在交流、合作探究中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知识的升华。
3、教学模式
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及群辩法教学模式的结合
二、设计理念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有时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音乐美术作品欣赏为教学情境,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辩论赛和自由论坛的方式提升和拓展知识,使学生在互动、自主、合作、探究中归纳教材原理,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三、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也成为一种时代趋势,不可抗拒。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来推动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呢?引出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分别是 t “_parent“ 元 朝 t “_parent“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 t “_parent“ 明朝宣德 t “_parent“ 青花三果纹执壶 ; t “_parent“ 清朝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
青花瓷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几百年来因其异常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人陶醉、歌唱……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
(探究思考一):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你还熟悉周杰伦的哪些歌曲?这些歌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这些联系对你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欣赏、思考、讨论发言、归纳:(多媒体展示):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龙拳》——敦煌、长城、蒙古高原、黄河、泰山、汉字。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双节棍》《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
《外婆》《爷爷泡的茶》——要尽“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
《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综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中华武术、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中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却又不是用传统唱腔去演绎,而是利用迎合现代年轻人口味的流行唱腔。所以他的歌风靡大陆、饮誉亚洲,特别是在当今校园疯狂流行就不足为怪了。引出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启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时间)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展示)
《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徐悲鸿》(生平照2张)
(探究思考二):
①你了解徐悲鸿吗?你熟悉徐悲鸿的哪些作品?
②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从徐悲鸿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各自介绍自己所查到的代表作及其创作背景,探讨问题②
(多媒体展示代表作)
山水画——《喜马拉雅山之晨》《桂林风景》花鸟画——《飞鹰》《雄鸡》
走兽画——《奔马图》《负伤之狮》 人物画——《泰戈尔像》《自画像》
历史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 神话画——《愚公移山》
学生讨论发言归纳:
原因:①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能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在美术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而他的素描和油画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在画画技法上他能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启示:①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②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 3 GB3 ③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4 GB3 ④ 文化创新根源于社会实践。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引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重要途径之二(启示之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空间)
(1)即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三过程”)
(2)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
= 1 GB3 ①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 2 GB3 ② 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总之,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对于传统文化讲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对于外来文化讲的。这是文化创新的两个重要途径。而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过渡)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这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呢?有人说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有人讲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你们怎么认为呢?下面进行辩论:
篇11: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教案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品
评
与
思
辩 课前视频:《茉莉花——文化南京》 观看视频 感受南京独特的文化内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出探讨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视频内容: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文艺表演 观看视频 在极其富有争议的视频欣赏、玩味中,积累复杂的情感体验,等待宣泄。 自由辩论:
正方:惊喜多过遗憾
反方:遗憾多过惊喜 即席辩论 在民主与开放的自由辩论中,让学生初步领会到文艺表演无论是惊喜多过遗憾,还是遗憾多过惊喜,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合
篇12: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够表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②学生能够列举实例,印证文化创新的途径
③学生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原因: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又具有现实意义
(2)难点: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原因:“90后”一代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自主学习
【导读提纲】
一.文化创新的途径(P50-P55)
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2.重要途径:
A.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不同民族间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4、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特别关注
文化创新过程中:
1.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P53)
2.如何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P53-54)
3.“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区别(P55)
学法指导:请结合导读提纲,阅读教材,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拓展阅读】
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式,查阅古今中外关于文化创新的相关案例,并能试着表述。
思考:结合教材与查阅相关事例,请举例说明:该案例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设计意图:
用“导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用“拓展阅读+案例”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用“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提炼、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学活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实现自问引思。
活动2【导入】课前导入
1、针对课前自主学习环节中提出的“思考:结合教材与查阅相关事例,请举例说明:该案例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课上先让学生交流。
2、在学生交流互动之后,教师再提供“三个贵妃醉酒”的视频图片,让学生简要分析三个贵妃醉酒的异同及创新之处。
3、学生回答完后,指导学生阅读“三个贵妃醉酒”的文字信息,并进一步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符合新课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的原则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3【活动】课堂探究一
【话题一:《贵妃醉酒》的继承与创新】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
1. 交响京剧《贵妃醉酒》
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京剧还是京剧,但乐队变了。来自西方的大提琴、小提琴、长号、萨克斯和老祖宗留下的京胡、二胡、月琴、铙钹携起了手来,在整个演出中都发挥各自的闪光点,并且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使整个节目更美。在改动过后的交响京剧中,京剧的扮相没变,唱腔唱词没变,京剧乐器的主导地位没变,“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也没变。虽然面对着舞台上的交响乐队、合唱团,造雪机、干冰机和舞美灯光设施,观众们还是能感觉出京剧的韵味来。
2.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新贵妃醉酒》是胡力作词,作曲,李玉刚演唱的成名之作,是一首由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该歌曲实现了古典、京剧、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气氛的歌曲风格。
思考:
1.通过阅读,你获得哪些信息?
2.阅读上述材料,请简要谈谈:《贵妃醉酒》是如何实现它的继承与创新?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阅读提炼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同时为下一步如何启发、引导学生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问题“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准备,最终实现课堂问题的自然生成。
活动4【活动】课堂探究二
【话题二:我国的文化创造力】
近年来,文化领域的三个事件发人深思:
其一,72岁的宫崎骏在东京召开发布会,宣布退休,“动画界的黑泽明”从此隐退。这一消息在令众多中国动漫迷唏嘘感叹的同时,也引发了中国文化产业界的追问:中国动漫产业的“宫崎骏”何时出现?全年我国生产动画片长达22万分钟,位居世界第一,为何还是没有出现走向世界的动画形象?
其二,美国由于历史短暂,该国的文化历史资源有限,于是经常采取“拿来主义”将其他国家的文化经典进行美国化的包装和制作。在知识产权零成本的情况下获利,并且借此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比如电影《卧虎藏龙》完全是中国的故事,但却是好莱坞制作。《花木兰》是迪斯尼拍的。虽然文化素材和资源是中国的,但是表达方式是全球的,制作方是美国的公司。我们有着50的文化传统,但中国元素却被别人拍成电影并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我们何时才能出现一个可与好莱坞、迪斯尼相抗衡的文化品牌?
其三,《中国好声音》第二季收官,收视率和关注度都令人瞩目。然而,节目火爆背后却存隐忧:国内娱乐节目很大一部分都是奉行“拿来主义”,即重沿袭模仿轻特色创造,重追逐潮流轻独辟蹊径,使得“山寨文化”泛滥成灾。什么时候我们的本土原创节目也能受到观众热捧?
这三个文化现象所引发的讨论,背后有一个共同指向——文化创造力的缺失。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但文化产品缺乏创造力仍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山寨、抄袭、剽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创新成本高盗版成本低、创新收益低盗版收益高的利益怪圈,打击了文化原创者的自信,也助长了抄袭盗版者的嚣张;原创力不够,产业链不健全,致使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薄弱……如何保护创造力,如何激活创造力,如何把创造力转化成生产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已经成为文化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一、思考:
1.阅读材料,你获得哪些信息?
2.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创新”角度,合理设计问题。(小组合作)
二、在学生互问互答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设问。
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护激活文化创造力,解决我国文化创造力缺失的问题”?(借助于时事视频“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帮助学生拓宽时政视野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宽度)②请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的“拿来主义”?(借助于“鲁迅笔下的拿来主义”拓展学生阅读面,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拿来主义”)③有人认为:我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应该“走进去”。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阅读并设问,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问目的:
A通过师生设问的对比,指导学生如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B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的设问,将学生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从理论引向现实;将学生的视角从国内正面成功的文化创新案例引向我国在国际反面失败的创造力问题、由文化创新推广到文化强国梦的实现;借助这一系列的问题,逐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处、深处。
活动5【练习】课堂反馈
中国将重新拍摄《花木兰》,网友们的不同观点:
观点一:中国传统花木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角色,中国导演拍摄技术也非常精湛,没必要借鉴外国的技术,这次的《花木兰》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 《花木兰》传统故事版本呆板沉闷,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 运用外国的幽默和高超的表现技术,才能把这个故事表达得淋漓尽致。
结合“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请简要评析上述两个观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区别:“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活动6【作业】课后建构
本节课采用的是“专题开放式案例导学”,请结合本节课你所了解的信息和知识,请就“本节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篇13: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_女士随习近平主席出访的中式服装(旗袍)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旗袍的发展轨迹诠释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旗袍的中国元素以激发兴趣、通过自己设计旗袍深化对文化创新途径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五课第二框,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既具有实践性,也具有理论性。本课之前已经讲授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本课将文化创新引入到实践层面,需要生动、通俗易懂的示例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为本课的主线,学生主动探索旗袍的变化轨迹,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增加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社会实践既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一)合作探究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旗袍的基本构成部分,分组抢答视频中体现出的旗袍基本元素。
(二)体验法:通过自己动手设计旗袍、讲解设计理念,认识文化创新的途径。
六、教学设施
多媒体平台、导学案
七、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最近习近平主席和夫人_出访了英国,其中____所穿中式改良旗袍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进行一个小组抢答活动,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出现的旗袍细节之处(襟、领、袖、裙、扣、图案)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抢答
教师: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旗袍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很多女性都喜欢穿旗袍。(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政治界的女性,还是演艺界的明星,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热爱旗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旗袍的演变看文化创新。
(二)入关前-山林中的粗犷与实用
教师:旗袍的“旗”字,就是指旗人,也就是满族人。这一时期的服装是男女不分的,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还不能够叫旗袍,叫满人袍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御寒保暖(东北地区寒冷)、窄袖(女真部落善于射箭)、束腰(悬挂武器和猎物)、两侧开叉(方便骑马)。根本原因是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三)康乾-皇城里的精致与奢华
教师:清军入关,登上权力的顶峰。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叫做旗女袍服。请同学观看图片,讨论:与入关前相比,清朝旗女服饰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下摆、袍袖宽大(展示雍容富贵)、配饰繁复多样(显示身份)、丝绸锦缎(江南供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物产丰盈,康乾盛世。再一次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民国-上海滩的妩媚与时髦
教师:19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旗袍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这一时期的旗袍唯上海旗袍最具有代表性,比如林徽因,张爱玲都喜爱穿旗袍。
请同学们对比清代旗女袍服和民国旗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与清代旗女袍服相比,有哪些异、同?2.为什么?3.在文化创新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
变化之处:西方人体美态观念(紧身合体,曲线性感);西式裁剪(西式翻领、短袖简洁、垫肩)
不变之处:图案(龙凤、梅兰菊竹、山水、青花);丝绸、锦缎面料
原因:上海的地理位置、对外开商历史、女性社会角色(社会实践在发生变化)
启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五)反对错误倾向
教师:请同学看这样一款旗袍,对于这款旗袍你怎么看?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喜欢与否,是每个人的自由。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简洁、大方,具有时装元素,中国传统旗袍充分吸收了欧美时装元素,反对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不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丢掉了中国风,应该具有更多的中国符号,反对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但无论怎样,这启示我们,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能离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联系教材95页“全面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六)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示习近平主席与夫人_的服装搭配,重点突出_多次出访穿着中式旗袍,展示_的服装设计团队,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配合板书)
本节课通过梳理旗袍的发展演变史学习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文化创新中,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还要张开双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旗袍作为主线,一例到底。学生对服装既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的争议很大。因此,本节课特别注意了“旗袍”这一词的使用,查阅了相关学术著作,如刘瑜著《中国旗袍文化史》。旗袍的演变史可以从清前期满人袍服开始,经清朝旗女袍服至民国旗袍,可以说,旗袍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杰作。
对本节课课后进行反思,有一些需要以后注意和改进之处:(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2)学生讨论的时间问题,应该将讨论重点放在不同时期服装的变化原因上(3)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高考
篇14: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liuxue86.com“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出国留学网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
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本课内容在整个课程中应具有的价值,应加以重视。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互动教学方式,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下合作学习与课上自主探究相结合。具体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由辩论法和讨论探究法;具体教法——情景体验法、讨论归纳法、实践探索法。
四:教学过程构思
[课前展示]:《舌尖上的中国2》宣传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在上课之前,先看看大家对娱乐新闻有没有关注?刚才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画面是出自哪里?——对,是《舌尖上的中国》。
[思考]:《舌尖上的中国1》如此成功,让我们对《舌尖上的中国2》有了更多的期待。4月18日晚,《舌尖上的中国2》正式登陆央视。同学们有看过这一部纪录片吗?与《舌尖上的中国1》相比,你感觉它给你带来了哪些惊喜?又有哪些遗憾呢?
——惊喜:很多精致的美食让我们欲罢不能,小时候的美道,家乡的味道让我很感动等
遗憾:美食没有《舌尖上的中国1》哪么多。
[老师总结]:无论是《舌尖上的中国1》还是《舌尖上的中国2》都是一部对以往美食类纪录片的一场革命。两部最让人期待的是哪些垂涎欲滴的美食,那大家了解这些美食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吗?
——学生:不知道。
(二)新课讲授
[展示]:下面我们通过《舌尖上的中国》Ⅱ—脚步的一些拍摄花絮来了解一下。
[展示]:共分为八集。摄制组历时半年时间,行程40多万公里,400个调试点,走访拍摄近150个地点,遍访各地“美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部分海外城市,积累了1000多个小时素材。
[思考]:看完这个拍摄的花絮,你又有何感受呢?
——很辛苦、很危险;拍摄工作组成员们很敬业等等
[老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文化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人们的艰苦的努力,而这种努力,我们用文化中的专业术语叫——社会实践。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思考]:常言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为什么不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或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而是要立足社会实践呢?
——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地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进行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否则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过渡]:对《舌尖上的中国2》的开播,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热议。有人说美食太少,人物故事等人文信息太多,没有舌尖Ⅰ好看。但有的人认为正是这些人文信息深深地刺中了我们神经,这神经就是来自故乡的命脉。
[思考]:你认为应该美食多一点,还是人文多一点好呢?
[准备]:将全班分为两组,正方:认为人文应多于美食;反方:认为美食应多于人文。讨论时间为2分钟。以自由辩论形式,轮流发言,每位同学发言时间不超少1分钟。
正方主要观点:
反方主要观点:
[老师总结]:辩论中,双方针锋相对,非常精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你认为应该美食多一点,还是人文多一点,都不可避免地要解决一个问题,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板书)
[讲述]:认为《舌尖》离不开人文,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也即:
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板书)
[讲述]:认为《舌尖》离不开借助碎片似的剪辑方式、高清摄像机等现代科技,展示出来的垂涎欲滴的美食。这说明文化创新离不开时代精神。也即:
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发展)(板书)
可见,美食与人文并重,口水与泪水齐飞。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这也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实践]: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做以下这道练习。
例1、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这段话认为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却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认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老师总结]:易错点1:文化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或全盘继承)传统(板书)
——分析: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过渡]:《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如此成功,还有一个大家所不知道的重要因素。
[展示]:《舌尖上的中国》的叙述语言,镜头节奏,讲故事的方式,都明显是对以往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刷新和颠覆。执行导演任长箴愉快地承认了自己对BBC的模仿,他说:“因为人家先进。我并不觉得我可耻,我觉得自己模仿BBC,你们能看出来说明我模仿得到位”。
[思考]:以上材料给我们文化创新怎样的启示?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横向)(板书)
思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那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内容是什么呢?
——(1)三个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找)
[过渡]:所以说模仿并不可耻,关键是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要“青出蓝,更胜于蓝”。
[展示]:《舌尖上的中国》该片先后在台湾、香港TVB翡翠台、新加坡、比利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专家认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方式和语言比较会让西方的观众接受,相信也会有更多的共鸣。只是中国太大,片子的空间跨度跳跃也很快,不了解中国地理的观众,可能反应不过来。为此,有人认为,要扩大《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外的影响力,应该按外国人的饮食习惯,宣传我国的饮食文化。
[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你认为《舌尖上的中国》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谗人,要注意什么问题?
——(2)注意: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思考]:怎么理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呢?
——“以我为主”,就是在对世界文化精华的吸取中,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
——“为我所用”,就是辨证取舍、择善而从,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并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改造、整合和创新。
[实践]:根据以上知识,完成以下这道题。
例2、当前,很多中国人热衷过洋节日,如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抵制外国民族文化
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③要正确对待外国民族文化
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老师总结]:易错点2:文化创新就是要完全吸收(或抵制)外来文化(板书)
——分析: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三)课堂小结:通过全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个基本途径,能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应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思考:既然我们明确反对的错误倾向,那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正确方向呢?
——找课本总结。
[课堂拓展]:在前面,我们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2》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但也有很多遗憾,下面弥补我们遗憾的机会来了。《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征集现已开始。
[展示]:《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征集广告
[探究]:请为《舌尖上的中国之一城一味》节目组,推荐一味本地美食。
要求:1、美食具有本地特色。 2、要说明推荐的理由。(要口水与泪水齐飞)。
(四)板书设计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
(1)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①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
(2)推陈出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发展)
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横向)
(1)三个过程。(学生在课本上找)
(2)注意:①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3)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五)课堂练习(选择题见课堂练习)
主观题:材料: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协《贺辞》云:“……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
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及相关评论为:“鉴于莫言的小说将魔幻现实主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特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思考:阅读材料,用“文化创新的途径”分析莫言成功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莫言的作品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③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莫言的作品吸收魔幻现实主义,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斯作品的融合。
篇15:旅游管理教学创新途径论文
1前言
在21世纪,作为世界第一产业,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中国及亚太区的旅游收入将占世界旅游收入的一半,世界旅游中心将向亚太地区尤其中国转移。中国将是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最富活力,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随着旅游业带来的勃勃生机,必然形成“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竞争新格局。竞争呼唤人才,呼唤着人才素质的提高,这为我们发展旅游高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我们的旅游教育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围绕着21世纪人才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要求,高等旅游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育的高标准和国际化,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新型的旅游人才。
2问题提出的背景
2.1旅游人才的素质要求
要使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其达到国际标准,走向世界,就需要拥有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当前旅游人才的培养问题是非常迫切的。适应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必须是全方位整体素质人才,其素质可分为四个方面,即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每一方面都有其具体要求。
2.1.1思想政治素质
在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要的,是根本的。对我国旅游人才而言,要求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确定献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德。旅游专业人才毕业后工作环境较舒适,待遇相对比较丰厚,很容易产生某种优越感,加上他们又扮演着文化使者角色,这就更需要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2.1.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内化于主体精神深处的品质,即反映主体对作为文化客体的认识关系,也反映主体对文化客体的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旅游人才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要求是:了解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主要文明成果,能从中外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吸取营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当代科技成果和发展前景;塑造适应社会精神的高雅气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素养,能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了解我国科技水平及成果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具有国际视野。
2.1.3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个人为顺利完成某种特定的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能力。现代旅游人才在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社会交际和公共关系的技能、独立获取和驾御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除具备上述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善于把理论及他人的经验成功地转化为适合本企业、本岗位模式的能力,正确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市场运作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外语交流能力等。旅游人才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旅游行业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新型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的保护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待于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只有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打破常规与定势,预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探索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提出新理念并有所建树。
2.1.4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合称。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旅游人才实现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基础。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强健的体魄和具有良好个人心理品质及人格品质。对旅游人才身心素质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旅游业具有服务性的特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人爱好的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旅游活动多种多样,有些情况难以预料;行业的特点和需要都很难保证从业者正常有序的工作时间和状态。面对如此纷繁、多变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2.2“入世”后旅游教育受到的挑战
2.2.1“入世”后,旅游业面临的人才紧缺与旅游教育培养机制不合拍
我国“入世”后,将有更多的外国旅游集团进军中国,比如饭店业,“假日”集团在国内管理的饭店已达30家,“万豪”15家,“香格里拉”15家,其他饭店管理集团也看好中国市场,准备进入。人才已成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人才供给短缺,必将掀起新一轮人才争夺大战,因此一方面急需大批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这些紧缺人才的途径不畅通,甚至根本就没有。目前最紧缺的人才有: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营销人才、行政总厨、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度假村管理人才、会展旅游管理人才等。上述紧缺人才有的是现有旅游院校尚未开设有关专业,没有培养渠道;有的`是行业发展太快,此类人才难找,与此相对照的是旅游教育培养了大批过剩的低层次的服务操作人员,造成人才和教育双重浪费。旅游教育如何根据市场的用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如何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短平快”的方式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培养行业急需的短缺人才就成为旅游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2.2培养模式单一,层次定位模糊
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型、复合型人才。然而大部分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如地理、历史、外文、中文等,专业背景往往过重,显出较为浓厚的母体色彩,缺乏应有的主体特色。从而导致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几乎所有的旅游院校都集中在同一层面上培养相同类型的人才,不论是职高、中专,还是大专、本科的培养模式,几乎都是技能型的服务人才,从而导致旅游职高生、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很难拉出差距,几乎都是从最基层的服务工作干起,以致于旅游院校大专生、本科生频繁跳槽,甚至脱离旅游行业,造成旅游教育浪费。其结果是大批旅游企业缺乏中、高级管理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大量过剩,而大量旅游高等院校的学生又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种现状就是由于旅游教育层次定位模糊,没有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没有找准自己办学的市场定位引起的。
2.3旅游院校教育进入买方市场时代
在旅游教育的市场供求层面来看,它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当旅游业尚未如此兴盛的时期,旅游企业规模小,人才需求量不大,提供的就业有限。因此选择旅游专业的学生自然不会太多,在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供求关系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旅游院校与生源数量之间也基本可以达到相对的平衡。但是,收入增长带来消费结构改变,旅游需求升温,旅游市场平衡态被打破,新的饭店、旅行社、景点、运输公司等大量浮出水面,它们对人才的渴求又联带引发了旅游教育市场供求关系的变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得到旅游专业知识,而由于教育机制、资金以及“公共品”的特殊限制使旅游院校无法像企业那样迅速扩张以满足学生需求,于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旅游教育领域是一派“卖方市场”景象。然而这种状态并没有维持太久,由于中国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梦想,由于“入世”引发了就业结构的变化。更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旅游院校教育不可逆转地进入到“买方市场”时代。旅游教育领域内,政府拨款、民间投资、校企联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等形成了独立的公办旅游院校,附属于综合大学的二级学院,或者隶属某大企业的培训基地等形式,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全国化、知识化、网络化的趋势也对一直以来层次不太高的旅游教育提出了挑战。更直接的市场供求影响因素来自于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旅游管理专业为工商管理大类下的子专业,与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并列,由于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十分走俏,削弱了旅游专业的吸引力,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抢占了中等教育的生存空间,而后者一直在旅游院校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所以无论是旅游院校与其他类院校之间,还是旅游院校彼此之间的生源争夺战都说明了“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
2.4旅游业的大发展
21世纪被称为大旅游时代,旅游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再很多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主要产业。支撑并发展旅游业,人才必不可少,为了培养并确保这些人才的供应,旅游教育极其重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篇16:旅游管理教学创新途径论文
3.1教育方式
3.1.1理论+实践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概括为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实践。第一个实践是指学生的工作经验或学前专业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表现为学生在日常学习管理学和接待业操作的理论的同时,还要在校内的餐厅、厨房、寝室等实习地点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有时,学校采取的是“教学一体”的方式。比如学生会在示范厨房跟教授学习烹饪技术,随后立刻亲自操作。
3.1.2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首先,企业为学校提供对学生的需求趋势,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其次,企业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指导学生顺利掌握操作技巧,达到实习目的;最后,某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兼任学校的客座教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3.1.3国际化教学
首先,教学语言为双语;其次,学校积极参与行业的国际交流,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使他们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再次,学生的实习地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后,可以申请到世界其他国家攻读硕士学位。
3.1.4学习+研究
要求学生在每结束一门课程之后都提交个人研究报告,平时的作业采用论文的形式。
3.1.5模拟课教学
进行模拟教学,配备相应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如多媒体教学技术、专业教室设有投影仪、录像机、VCD影碟机等,模拟公司、模拟餐厅、餐厅、客房以及模拟景区、旅行社等教室。定期选派教师到实业界“挂职锻炼”。学院与一些宾馆、旅行社、旅游景区等相关单位签定协议,每年输送任课教师到这些单位实际工作一段时间,感受企业兴衰、了解最新动态。然后,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带到模拟课堂上,教师既可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事故,又可以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3.1.6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式教学方式。前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需要实践经验的劳动密集型的旅游更具实用性。
3.2教育内容
受到培养目标的影响,国内的模式在内容上表现为:覆盖面广,凡是与旅游有关的课程都尽量涵盖;针对性差,表现每个学校专业特色的课程得不到体现:内容浅显,由于课程设置过广,每一门课都只能简单教授,很难做细致深入的介绍,这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只能收到“略知一二”的效果;脱离实际,课程调整不能及时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国外的课程安排是根据伙伴企业提供的需求信息做出的;脱离实践,纯理论性的东西过多,几乎没有实践性的教育内容。要改变这一点,一方面在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优化结构的基础上,选择高质量的教材。好的专业教材不仅内含最合理的结构、最精辟的理论、最前沿的信息,还应当有尽可能丰富的案例。对案例的分析始终应当是旅游专业的主要教育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除了毕业实习之外,课程所要求的所有实践内容都由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平时,也要让学生一起组织各种活动。中国模式在这一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学校只是空谈“培养团队精神”,却很少把它作为教育内容真正落实。要改变这一点,应当做到:增加课堂上对案例的分组讨论,让学生集体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给学生布置摸拟的场景或者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实践机会,以若干团队为单位,分别共同完成某项任务;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或学院的各种活动的组织。经过这种特殊课程的锻炼,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很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3.3旅游教育目标
3.3.1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弊端
中国本科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宽泛,也就等于没有特色和重点。例如杭州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能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素质修养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和教育、科研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的目标则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企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可见,这样做的出发点虽然是立志于造就旅游行业的“通才”,却容易造成“蜻蜓点水”的后果。而国外模式,如瑞士模式,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目标是“为国际接待业,尤其是世界一流的酒店、餐馆和连销饭店培养高层管理者”。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宗旨是“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酒店行业中脱颖而出”。美国模式,康奈尔大学的目标是“为全球培养21世纪招待业的领袖”,密歇根大学的口号是“凭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实力,做招待业教育事业的带头人”,休斯顿大学则提出“为饭店和餐饮即培养接待业的行业精英或领袖”。
3.3.2教育目标改进模式
(1)明确教育目标,明晰专业方向。教育目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对我国许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调查,可以看出,众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具有趋同现象。而实际上,虽然都是旅游管理专业,但专业是一个大的口径,毕业后虽然从事的都是管理工作,可在酒店搞管理,与在旅行社、景区搞管理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是有所不同的,这就需要在培养中明晰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细化培养目标,使教育目标明确。
(2)突出院校特色。各个院校的师资结构和力量是不同的,专业优势也是不同的,在确立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并结合市场需求及旅游业发展形势进行确立。
3.4办学形式
建立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的业界联盟。虽然不能说“隔行如隔山”,但是旅游从业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确是事实。在就业应聘时,实际工作经验甚至比高学历更具竞争力,所以为了使学校的产品一一学生———适销对路,旅游院校有必要与旅游业界各部门建立起长期的联盟关系。通过赢得教育主管部门的理解与重视,提升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通过争取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扶持,获得更多就业信息及优惠政策,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通过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更多的权威资格认证考试,比如:涉外饭店英语等资格证书、英国牛津大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证书、英国C&G国际旅游资格证书、美国迪斯尼世界中心娱乐餐饮服务管理等级证书等,既可以使旅游专业毕业生手中多几块求职敲门砖,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国内旅游专业人才应对WTO挑战的能力,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5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旅游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发掘新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与国际上的交往明显增多,外国商务客人、度假客人、观光客人、探险客人等进入中国的数量大大增加,因而某些旅游细分市场将会呈现扩大趋势,甚至出现一些新兴市场。面对“入世”的冲击,旅游行业内,尤其是旅行社将面临改制、重组、分化的格局,外资旅行社的逐步进入,将带来旅行社、导游服务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旅游景区(点)也可能随着外资的介入在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方式上面临变革。因此,旅游教育应有前瞻性眼光,瞄准国际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潮流,在动态变化中适时更新课程,发掘新的专业,如会展旅游专业,为旅游新兴市场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此外,各地根据自己的特色,适当的设置一些特色课程。
篇17:创新艺术专业网页设计教学方法的途径论文
创新艺术专业网页设计教学方法的途径论文
1. 课程教学现状探析。
( 1) 课程教学性质探析。艺术专业网页设计课程作为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区别与艺术设计专业其它门类课程,是大多数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广告版面设计等课程,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具有知识贯穿性特点,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的学科。
( 2) 学生教学目的情况探析。网页设计课程排在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教学安排方法,通过前一学期的电脑设计基础或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基础操作,学生对网络充满兴趣但是对于网页设计制作流程较为陌生。因此,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网页设计知识体系。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网页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命题创作成为创新实践研究重点。
2. 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以网页设计课程48 -64 学时为例,根据教材和实践内容分成六个章节分别进行讲解。
第一章主要阐述网页设计基础,带领学生了解网页设计基本相关术语,以及应用领域和注意事项,赏析国内外优秀网页设计作品整体和细节元素,通过实验讲解数字设计规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主要讲解网页基本构成元素设计,网页制作主流工具 Fire-works 综合设计内容,包括网页页眉设计、网页 LOGO 设计、网页按钮设计、网页文字设计、网页导航栏目设计。根据当前业内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调研和学生自身基础水平特点,针对前沿内容: 网页按钮元素设计 ( icon 图标) 进行重点研究学习。因为,它是网页新颖设计的重要体现,是电子行业手机界面设计的基础环节。
第三章主要讲解网页动画设计和交互按钮设计,包括动画基础原理,网页 GIF 动画、网页 Flash 动画制作。重点突出动画运动的基本规律,帧和层的对应关系,原画、中间画和帧、关键帧的关系。难点是 Flash 中帧速率的控制、元件和音乐的调用环节。
第四章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网站类型,实战演示具体网页设计项目,从策划创意到草图绘制,到网页局部元素设计,到整体布局排版发布,由整体到细节,再有细节到整体,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网页设计的制作流程。
第五章命题设计,要求学生完善前期的草图方案,自命设计主题,按所学视觉设计语言规律完成一个小型网站的创意设计。发散创意思维,表达主题内涵,体现综合设计能力。
第六章设计点评 ( 教学评价) ,选择学生制作的具有代表性作品进行展示,由师生共同参与点评,对学生中体现出来的好的制作经验和体会,给予肯定; 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答疑设计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使学生的阶段性的作品逐步趋于完善。
3. 加强教学设计模块创新实践。
( 1) 教学过程一体化,通过网页赏析,理论整体到细节分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案例贯穿全过程,围绕完成每一个具体工作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以知识点的方式将相应内容分到各个模块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 教学结构模块化,课程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由网页的各个构成元素进行分模块化的训练,使用案例演示,并以项目为导向,贯穿课程的前后,将整个课程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细化任务。( 3) 教学内容项目化,采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设计教学大纲,并组织教学内容。课程以网页三剑客为教学平台,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师生为主导,融教学做于一体。( 4) 教学研究学术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学术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吸收研究价值成果并实践转换。例如在 Fireworks 网页按钮设计制作章节中就可以运用到学术研究成果 《布尔运算在二维图像中的应用研究》,来快速实现网页按钮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4. 合理实行教学手段创新化。
( 1)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根据要完成的本节课的任务,选择学习资源中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大胆进行探索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寻求问题的解决。对自主学习、探索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资源进行帮助、指导,鼓励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拓展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向目标迈进。( 2) 注重实践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想结合,通过实验操作结果,以展示给学生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正确性。例如同样的矢量路径图形和位图图像,通过放大缩小后产生的明显差异,以及网页中12 -14 像素的文字,采用不消除锯齿和平滑消除锯齿产生的特殊效果。 ( 3) 教学辅助道具新颖多样,上述第三章节中重点内容,动画基本原理中的原画、中间画和帧、关键帧的关系的讲解中,运用到了卡牌魔术辅助道具极好的提高了班级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生动的解释了问题。( 4) 教学手段企业化,通过实训项目演示,达到项目驱动的学习效果,最终通过项目验收,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综合评价来完成学习任务目标。
5. 实践教学效果总结。
创意元素都不是凭空想象的,都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在其中,创意的本身其实还是客观精神或者物质的本质穿上了一件新的外衣。创意的设计其实更需要在网页设计中得到应用,因为这是当今信息社会的需要。实施该教学方案虽然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开城。 教学设计: 一种技术学的视角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陈雷。 网页设计基础 [J]. 艺术探索,,19 ( 1) : 75 -76.
[3] 张胜超。 网页设计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J]. 美术教育研究,. 2: 126.
篇18:板书创新的途径
板书创新的途径
在陈旧的教学观念、落后的'教学模式、机械的教学方法的禁锢下,我国目前的板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王松泉老师在<语文教育板书学>中指出:要使板书达到科学高效的目标,就必须“明要求,做到书之有用;抓重点,做到书之有据;选词语,做到书之有度;定形式,做到书之有条;排次序,做到书之有时;留余地,做到书之有择”.据此,我们特别提出板书教学创新的八大途径:讲究目的性、提高组合力、加强互动性、强化系统性、提高应变力、注意意境美、培养多种技能、利用网络资源.如果我们能够按照这八个方面去努力,那么,即使我们设计的板书没有达到创新的高度,也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效率.
作 者:邱强 蔡伟 作者单位:邱强(浙江省贸易学院)蔡伟(浙江东阳中学)
刊 名: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篇19:高中政治文化创新途径测试题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途径测试题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选择题
1.2011年2月11日是中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3周年纪念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拼写汉语。这是()
A.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中西文化趋同的表现
B.弘扬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表现
C.借助大众传媒,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表现
D.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的科学尝试
2.“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此,文化发展要永无止境地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创新,体现着创造能力,超越意志和追求变化的愿望,所谓“新”,有着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过去的不同的和变异的涵义。因此,创新将显示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活力和艺术家个体的智慧才能。据此回答3~4题。
3.当前,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这是因为创新( )
①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变化
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许多网友形象地将那些模仿热播电视剧的剧情、人物和风格,并改头换面的“本土”电视剧,称为“山寨剧”。“山寨剧”凸显了如何提高国内文化产品的创新性问题。要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创新性,就要( )
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在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③走中国特色自主创作道路,拒绝任何模仿和借鉴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在文化创新方面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就要反对(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现实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8~9题。
8.“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9.“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0.2011年4月1日长影集团董事会在会议中提出长影要保持当前大好发展势头,抢抓机遇,加快进度,加大力度,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历史性跨越。继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我国影视产业整体实力。要做到文化创新,必须()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实现文化和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的标志。工作者在创作这一文化活动标志的过程中,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全面搜集各类素材。最终这一活动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时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该标志不仅表达了广州亚运会是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为国内外来宾展示了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魅力。
结合材料,分析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怎样体现文化创新的。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外来文化,即世界上通行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体现了D项。
【答案】D
2、答案:D
10、【解析】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解答本题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时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组织答案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工作者在创作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过程中深人实际,广泛调研,搜集各类素材,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体现了这一点。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原型取自粤剧脸谱,融人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一标志的设计正确把握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正确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④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了正确方向,克服了错误倾向,即克服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集锦19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2023-05-26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论文2024-03-12
社团导向中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2022-04-29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论文2024-02-22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论文2022-09-23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论文2024-02-06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2022-04-30
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2023-04-02
大学行政管理途径的创新研究论述论文2023-01-07
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教育论文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