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案

时间:2023-06-24 07:55:1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北师大教案(锦集16篇)由网友“小狗菩萨”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北师大教案

篇1:北师大跳绳教案

北师大跳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掌握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

取经的途中,有一天,天气很热,可是他们一点水也没有了,于是师傅让猪八戒去找一些解渴的东西,猪八戒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于是他迫不及待把西瓜分成了几块.

(出示图片:猪八戒吃西瓜1)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图,说一说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并请你想一想,接下来会出现

什么情况?根据你的想象,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生1: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吃了1块,还剩几块?

生2: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一块也没吃,还剩几块?

生3: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全都给吃了,还剩几块?

……

2.教师:那么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出示图片:猪八戒吃西瓜2)

教师提问:看图请你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1)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一口气吃了5块,现在还剩几块?

(2)猪八戒把大西瓜分成了8块,它一口气吃了几块,现在还剩3块,它吃了几块?

(3)猪八戒一口气吃了5块,现在还剩3块,原来有几块?

3.学生自选解答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图提出了三个数学问题,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题或几题解答出来.

4.小组内部互相交流

教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

5.全班交流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二:解决学生开始提出的数学问题.

教师:开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还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们小组任选你们喜欢的

几种情况列出算式并解答.比比哪组同学在相同时间内解答的题又多又正确,想一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三、活动三:归纳总结,发现规律.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列式解答的结果,老师有意有序的排列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竖排列便于观察)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8=0

教师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2.小组讨论

规律:被减数都是8,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少1.

四、活动四: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1.教师:冬天到了,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操场有许多同学在练习跳绳,我们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跳绳)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3.全班交流

(1)同学们跳绳,摇绳的有2人,跳绳的有6人,一共有几人?

(2)同学们跳绳,戴帽子的有1人,不戴帽子的有7人,一共有几人?

(3)同学们跳绳,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4人,一共有几人?

(4)同学们跳绳,穿裙子的有3人,穿裤子的有5人,一共有几人?

篇2:有理数教案北师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板书课题2.7(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9+6+11-7

=-9-7+6+11.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9-7+6+11怎样计算?

篇3:北师大社戏教案

北师大社戏教案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为大家分享了社戏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一 导入

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教师语: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二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课件播放有关“社戏”的图片(可从网上下载)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知识。

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

4.挑战擂台,问题抢答。

男生女生分别挑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课文内容,向对方提问,以考查对方对课文信息的获取程度。回答的一方应先合上书。(此环节既可检查提问学生对课文信息提炼和处理的.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熟悉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 研读课文,整体感悟

1.整体感悟故事情节

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b.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

课文记叙了“我”在乡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

2.整体感悟课文意图

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整体感悟。

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对课文意图的感悟观点。(学生的感悟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不作统一要求。)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

本文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风景美。那里的人:聪明、能干、热情好客、纯朴憨厚、无拘无束;那里的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反思

这节课是结合“话题教学”来设计的,与惯常的授课方式不一样,以往就是用一些特定的问题去让学生思考,学生只能回答特定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就是被束缚着的。而话题则是给了一个中心,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只要围绕话题来谈就可以。因为对“话题教学”的实践不多,这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实践课,课堂呈现的东西有优有劣。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在教学设计上,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设置得较为成功。

话题作为设计点,简化教学环节。由于要结合“话题教学”的方式来上课,在

写教案时就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方式,要把“知识点”改造成合适的话题。我将知识点列出,然后将其一一归类,包括情节、人物、景物、感情等等,而话题又不宜过多,多且碎的话题不易让学生把握全文的中心。所以我把话题分成了两类,一个是“谈戏”,一个是“谈乐”,分出两个重要的板块,将小知识点融合进这两个话题中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就会意识到“戏”与“乐”是文章的两个重点,心中有“纲”才能进入细节的品读。

话题作为切入点,注重教学逻辑性。课堂教学时,我将话题融入到每个环节中,

“整体感知(谈戏)――细读课文(谈乐)――总结课文(谈写作特色)”。在设计话题时,我依据由“面”到“点”的方式去设置,由“戏”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重要情节,由“三乐”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学生对话题的思考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话题设置需要逻辑性,谈“戏”与谈“乐”这两个环节是不可倒置的,学生在把握课文知识时才能形成系统性。

第三,话题作为思考点,锻炼学生思维。话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而这个“说”是针对个性阅读的,例如在谈“乐”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行选择话题——乐景、乐人、乐情,让学生自行品味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并作分析,在交流时又能听取不同学生不同角度的解读,知识得到了丰富。这里是将品读回归到“文本与学生”上,而不是老师规定学生读出些特定的感悟。在这节课之后,某个学生的周记中就作者“我”这个人物进行了分析,而且是结合杂文中突显的鲁迅形象和这篇文章的形象来说,分析出一个既“冷若冰霜”又“温情可爱”的鲁迅。这就是话题教学过后对学生思维的“刺激”。

当然,在实践“话题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教材的研读要更加仔细,才能应对学生的回答。与问题设置不同,话题教学里学生会对一些老师都意想不到的细节作分析,比如在这节课上,学生在谈“社戏”时会说到白篷船与乌篷船的区别,也提问“为什么不愿和乌篷的船在一处”,如果老师对此没有查找相关资料的话,就难以判断学生找的资料正确与否,也无法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其次,话题设计的表述要更为准确,并作适当的提示。在谈写作特色时,有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一时无从下手分析,而我作的提示又略显不足,所以导致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说不出所以然。另外,要注意时间的把握,要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品读的时间。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时间设置方面略显不足,有些学生没有作充分的预习,就无法对话题谈得深入,因此要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有充分的品读与思考。

“话题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思维上的相互碰撞,更是让思考变得广阔而深刻。在“话题教学”方面我还是一个新手,我仍需要更多的课堂实践去完善自己的缺漏,在不断的改进中让自己和学生都得到成长。

篇4: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友谊桥》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3、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4、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5

《医生的心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说说平时是怎么看病的?

2. 怎样与医生交谈的?

3. 医生在听病人讲病情的时候表情怎么样?

4. 你是否知道医生在想什么?

5. 出示课题,质疑:这位医生是谁?什么叫心思?他的心思是什么?

二、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后解疑

2、这位医生是—— 学习生字“德”

3、读课文第一节。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划出描写医生心思的语句。学生读后找,找后交流。

4、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

5、医生的心思并不被病人所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是怎么做的?

6、有一位特殊的病人让格里辛格难忘,请读课文§2—14。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病人。

7、自读。

8、同桌互读。

9、师生配合读

10、读课文第14小节。

医生为什么不收女病人的费用?体会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篇5:北师大二年级语文教案

流动的画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祖国的景色美丽如画。

难点:理解“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在火车上你们都看到过什么? (生发言)

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

[利用谈话,让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来谈感受,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生活积累与文本之间搭上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问。

4、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流动的画”,一起去寻找大家的问题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预习中画出的生字读一读,看看都认识了没有。

2、小声读读课文,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

1、请同学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并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请同学们观察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说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观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的。)

3、这里有两个难字:“梭”“橘”,谁能想出记住它的办法?

4、认识“忽”“弄”,前面我们认识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读音。(指名读)

[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识字,总结识字方法,学会自主识字。]

四、学习课文

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请明白的学生说一说,互相补充。

(3)、师:这幅画中都“画”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小河、山腰、汽车、鲜花、水库、人家……)

【1】、指名读后六句话。想一想:这六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赞美的语气)

【2】、师配乐范读,生想象祖国的美景。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理解“水库好似明镜”的意思,“好似”能用什么词语代替?你能用它说个句子吗?

(4)、续写“画中景”。

【1】、师:祖国的美丽景色数也数不完,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想一想,还能观赏到什么景色?(师可出示图片进行引导想象。)

【2】、学生充分的说。

五、指导书写:流、往、似、扔、忽、然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些字的结构、笔画笔顺、互相提醒哪一笔容易错或容易忽略等;再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大组交流,最后由老师着情指导)

篇6:北师大二年级语文教案

苹果落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13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学第一自然段,学会用“为什么”提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东西落地的情境吗?(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朋友看到苹果落地后就从中有了重大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确自学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带生字的词;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

(1)看卡片认读生字、正音。

(2)完成课后习题2,第一读,连一连。(注意平翘舌)

(3)新词教学

a、学生自提问题。

B、交流讨论:“而”这个词的运用(读文理解,仿照说句)

三、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回答:主要讲谁?发生了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

(1)读懂句子,理解“动脑筋、遇到”得词义。

A、总的告诉我们什么?

B、说说动脑筋的具体表现。换词法理解“遇到”的词义。

(3)用“总要、为什么”说话。

2、堂练习: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

(1)分析例句。

(2)完成课堂作业3。

3、再读课文,说说你有几个为什么?

六、巩固生字词语。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教案(三)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激情。

1、前两课我们拜访了小动物,不但知道了它们之间的故事,还明白了一些道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寓言故事(课件演示),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学生边听边想:故事中,老国王用什么方法来挑选未来的国王?最后谁被选中了?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书。同学们想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吗?(想)好,现在就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角朋友。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词。

(出示课件)形式多样地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3、练读课文。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的基础上,让他们分小组来接读课文,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三、合作释疑。

1、课文质疑。

课文大家能读通顺了,那就看看自己读懂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待会解决。

2、合作探究。

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的书上有了不少小问号,有了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请同学们先到四人合作小组中去,探讨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看到你们激烈地讨论和满意的微笑,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那还有没有大家不能解决的呢?好,在下面的学习中,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探讨。

四、深入感悟。

1、读课文1~2自然段。

请同学们先一起来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种的花则、怎么样呢?

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找找看。

3、根据学生回答得出结论:出现了两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是什么?找出句子练读。

(播放课件:众小孩手捧鲜花场景)加深感知。

导语:是呀,花盆里的花儿多美呀,孩子们笑得多甜呀,他们一定在美滋滋地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总结:哦,看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手里的鲜花就是国王所要的成绩。

(2)而与之不同的第二种情况是……请同学们找出句子读一读。

(播放课件:捧空花盆哭泣的场景。)让学生体会这个孩子的感受,从而悟出该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读好句子。

(3)面对这两种结果,国王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请同学们找出句子读一读,通过表演,读好句子,感受国王从不太高兴到露出了笑容的感性变化。

A、雄日没有种出花是因为他不用心吗?不会种吗?(不是)

B、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板书:整天精心培育换土浇水施肥没有发芽

C、(出示课件)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朗读。

D、他为什么还没有种出花来呢?请同学们齐读第八自然段。

板书:煮过的种子

4、在大家明白国王为什么要选手捧空花湓的孩子做继承人了吗?

(引导学生从“捧鲜花来的孩子”不诚实,用了欺骗的手段,捧空花盆的孩子诚实守信,品德高尚,未来国王应当具有这样的品质,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加深感悟。)板书:诚实继承人

(1)总结课文,思想渗透。

是呀,同学们诚实是一种美德,它不仅仅是未来的国王应该具备的品质,也是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小朋友应该具备的,老师相信你们都想成为他(手指课题)一样诚实的人,让老师和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情景体验,深化认识。

雄日因为诚实而成为受人尊敬的国王,那同学们想一想,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呢?诚实的你有什么高兴的事吗?

(课件:“说一说”一题。让学生一起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诚实行为及时赞赏,鼓励。学生在宽松的交流氛围中相互影响,升华认识。)

篇7:北师大四年级语文教案

登飞来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黄山上的飞来山吗?(出示图画)……你们觉得奇怪不奇怪?山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们来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读《登飞来峰》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三、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要点:

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四、质疑活动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3、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六、竞赛抢答活动

抢答题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学。唐宋八大家)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千寻塔( )(指应天塔)

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里是“听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怕)

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为)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夸张)

篇8:北师大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儿垂钓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 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 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 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 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 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 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 探究与争论: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 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教案(三)

送元二使安西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动于高适与董大知己相别的感人情景,今天,让我们再走进清雨纷纷的渭城,领悟王维的送别情怀。

(板书课题)

[开头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为了后来引导学生感悟两首诗的异同作了一个铺垫,同时也试图创设一种情景,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别离的情绪]

二、以读促悟,探究新知

1、课题入手解题析意

师:同学们和老师轻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明白了什么?

生回答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诗的题目已经让我们获得如此多的信息,那诗的正文一定更值得我们去挖掘。现在请同学们初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读文

师:好,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谁能说一说?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概括领悟能力之强令老师折服,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朋友送别时心情会如何呢?谁愿意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学生读文,并互相进行点评。并齐读

3、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我们想真正读出诗人的情怀,那只有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文的具体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由字到句再到篇的分析一下诗文意思。

学生自学后有不懂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汇报

4、以情感人挖掘精髓

师:有了理论支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一定更声情并茂,谁愿意读一下?喜欢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生自愿读文

师:再读诗文,你对诗或者是诗人与元二之间的情谊有什么更深的感悟么?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回答

[此环节有太多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比如在设计上作到了从题目入手,带着目的去读,每一次读都有一定的任务,使学生从课的开始便保持着一种阅读期待,直到课程的结束。尤其是在分析诗句意思的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从字到句,由句及篇的进行分析。除了在设计上自认经高老师指导后有了一定的进步外,在学生的表现中我更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惊喜:首先学生能够认真的倾听别人的谈话内容了,并且能够针对其发言内容补充谈的不够具体全面的地方,尤其是有的同学还能够根据他人的发言激发自己的全新体验,听来让人耳目一新,像杨爽同学对“渭城朝雨悒轻尘”一句独特的理解,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又充满那种儿童对友谊的珍重。

当然,在本环节中也有着有待加强的地方,比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变换一下小组发言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

三、对比探究,拓展研读

篇9:《春风》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

《春风》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

一、导入新课。

又是一年春风起,生活于北方的我们见惯了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着实对春风生不出丝丝好感。那么,同样生活在北方的林斤澜先生为什么对北方的春风情有独钟呢?那就让我们在风中走来,在风中走去,去感受林斤澜笔下的北国春风吧。(图片1)(板书)(图片2)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图片3)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2.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说你了解的林斤澜。(图片4)

林斤澜, (1923.6-.4)浙江温州人,当代作家。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尤以短篇著名,被誉为“短篇圣手”。

二、整体感知:(图片5)

听课文录音,要求:1.圈划生字词

褒贬bāo飘拂fǘ塞外sài冰碴chá耗子hào乍暖zhà

2.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小结:刚才通过整体感知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描写北方春风景象,先说厌恶之意,再抒喜爱之情。写出了春风强劲的力量、粗犷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北国的春风的呢?我们进入重点品读环节。(图片6)

三、重点品读:

1.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 北方春风的段落,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体会一下北国春风的特点。

作者对春风的描绘很精彩,尤其是文章的第六段把北国的春风描绘的.淋漓尽致。下面我们赏析一下第六段的精彩语句。(图片7)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注意品读加红线的字词和修辞句式特点。

“扑” “漫” “插” “灌” “呜呜吹号” “哄哄呼啸”

这段文字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 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强劲、粗犷、难以遏制的气势。

2.齐读课文3、4、9、10段。比较一下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图片8)

北方的春风:强劲、 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轻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

如果说南方的春风是姑娘,柔情万般,散发着阴柔之美。那么,北方的春风就是好汉,力大无穷,充满了阳刚之美;

这篇文章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突出了北国春风粗犷、豪放的特点;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人们盼春、惜春,把美好的词汇送给春,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拓展延伸环节(图片9)

四、拓展延伸:

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说说意思。

如:⑴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⑵ “春风又绿江南岸”(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春的成语和诗句?

五、布置作业。(图片10)

1.“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请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修辞方法:                                        。

仿写:                                             。

2.思考:与《春》进行比较阅读,思考这两篇文章中所描绘的春景有何不同。

(图片11)结束语:不管是轻柔,温暖,景色怡人的江南,还是粗犷,豪迈,气势雄浑的北国,我们的祖国到处同样可爱,我们应该人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共建美好的家园。(图片12)

板书设计:

春风

厌恶-- 喜爱

抑---扬

苑仁纯

篇10:《背影》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

《背影》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

一、导入新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板书)(图片1)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 学习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2.领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图片2)

二、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图片3)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写作背景(图片4)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三、整体感知(图片5)

听课文录音 ,要求:

1.借助工具书,处理字词。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照看(      )

2.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3.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过渡:刚才整体感知我们知道作者选取了离别时父亲的背影细致刻画,表现父子情深这一主题。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背影的呢?下面我们进入重点品读环节。(图片6)

四、重点品读。

1.文章中有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试做赏析。

⑴惦记背影(思念父亲)⑵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⑶惜别背影(父子分手)⑷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最感人的是父亲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下面我们赏析一下。(图片7)

这段话动词准确精当,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父亲的背影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作者截取生活中这个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这就是截取法。(板书)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 艰难的“攀”着、“缩”着,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呢?那么,文中的儿子理解了吗?,泪水说明了一切。那么,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2.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图片8)

⑴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⑵感动之泪: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⑶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在这里,泪水表达了儿子对父爱的理解和领悟,表现出对父亲的一片深情。这真是父子情深呀!(板书)

小结:《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作者以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平实中见真情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许多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进入拓展延伸环节!(图片9)

五、拓展延伸。

示例:“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浓郁深远!”

我们的作业是(图片10)

六、布置作业。

小作文:你父母疼爱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你? 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

结束语:(图片11)父母的爱很平常: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我们不妨试着走进父母的心里,做一个“懂”父母的人,请欣赏音乐“懂你”。 (图片12)谢谢大家,再见!(图片13)

苑仁纯

篇11:北师大历史九年级教案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14—17世纪。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神曲》,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二、新航路的开辟(也叫地理大发现)

1、航海活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哥伦布实现环球航行

2、影响: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开始对外殖民扩张。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文献:《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国会拥有权力。

2、影响: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四、美国独立战争

1、文献:《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2、影响: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促进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领导人: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

五、法国大革命

1、文献:《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主权在民、财产权、法治原则。

2、影响:摧毁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时间: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40年代。

3、成果: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即火车)。

七、三角贸易

1、: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出程:从欧洲带着廉价工业品到达非洲。中程:从非洲购买和猎取黑人达到美洲

归程:从美洲带着金银、原料回到欧洲。

2、影响: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导致贫穷和落后;加速欧洲资本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八、《共产党宣言》

1、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九、俄国1861年改革

1、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十、美国内战(也叫美国南北战争)

1、原因:黑人奴隶制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献:《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影响: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发展扫除障碍。

十一、明治维新

1、原因:封建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民族危机。

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特点: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新动力机:内燃机 4、发明大王: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5、新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 2、核心思想:

3、影响:

4、文艺复兴的先驱: —— 文学巨匠: ——“四大悲剧”

二、新航路的开辟(也叫 )

1、航海活动: 发现 , 实现

2、影响: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文献: ,限制 权力,确立 拥有权力。

2、影响:

四、美国独立战争

1、文献: ,宣告

2、影响:

3、领导人: ,领导 ,开创

五、法国大革命

1、文献: ,宣扬

2、影响: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含义: 2、时间:

3、成果: ,

七、三角贸易

1、路线:

出程:从欧洲带着 到达非洲。中程:从非洲购买和猎取 达到美洲

归程:从美洲带着 回到欧洲。

影响:

八、《共产党宣言》

1、作者: 2、意义:

九、俄国1861年改革

1、领导人: 2、性质:

3、影响:

十、美国内战(也叫 )

1、原因: 2、文献: 和

5、影响:

十一、明治维新

1、原因: 2、性质:

3、影响:

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2、特点: ,使人类进入“ ”

3、新动力机: 4、发明大王:

5、新交通工具:

篇12:初中数学北师大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

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篇13:北师大语文四年级教案

第一单元:师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

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师恩难忘》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

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

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

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

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

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2、《孔子和学生》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

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

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

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篇14:北师大语文四年级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教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篇15:北师大语文四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4、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6、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三、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

①、情景导入

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

③、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④、指导书写生字。

⑤、作业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录音《植树歌》,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这是一首有关植树的歌曲,名叫《植树歌》。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1、初读课文。

2、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朗读、或轻读、或默读)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出示小黑板,读一读词语

(3)读好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四节的第二句,第五节的第一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参”的读音。

4、报名或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组织互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引导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小节写植树的好处?其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引导交流汇报

6、小结:

(1)、1-2节讲少先队员怀着愉快的心情在荒滩、沟渠等处栽下了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3-5节讲植树的好处

(3)6节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4)、总结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段意

第2课时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1节。(课件出示第1小节的内容)

2、合作探究,联系理解

(1)诗歌写的什么季节的事?如何体现的?

相机理解“和煦”

(2)人物的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

(3)探究三、四句

出示句子:“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一读体会语气(招呼出发)

二读体会心情(兴奋、愉快、朝气蓬勃)

三读联系课题

这一句跟题目有什么关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明题意,开启下文)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出示第二小节内容)

2、合作讨论

(1)红领巾指什么?

(2)他们在哪些地方植树?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少先队员植树时的心情怎样?

(5)“金色童年”是什么意思?“一棵棵青翠的小树”是哪儿来的?这两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3、师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段(3-5节)

1、默读3-5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2、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三个小节所写的植树的好处

回答后板书绿色工厂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3、讨论“绿色工厂”

(1)为什么把树林比成绿色工厂?

(2)出示课件关于树叶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同时将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供树木吸收生长的小知识。

(3)树木为什么能给人健康幸福(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4、讨论“增添新绿”

(1)“染绿”怎么解释?

(2)“版图”指什么?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

5、讨论“绿色希望”

(1)说说绿色希望指什么?

(2)这“希望”里包含了什么内容?

(3)“叫”和“让”体现了什么?

6、指导感情朗读3-5节

自读、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六节

1、齐声朗读第六节,把握诗意

2、讨论:“绿色宝库”指什么?

3、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4、联系实际说说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什么作用?

5、这一节与第一节有什么联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七、教学结束:

总结

通过自读感悟,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文章,通过朗读升华情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目的。根据提纲背诵,使学生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

篇16:北师大语文四年级教案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钮、构、英、炽,, 4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我”和巧巧在未来城参观的经过,感受丰富的想象。

二、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和巧巧在未来城参观的经过。

2 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热爱科学、征服世界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一定喜欢看《西游记》,崇拜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一定喜欢看《哈利· 波特》,羡慕哈利·波特奇妙的魔幻之旅……那么,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你们想知道吗?

2 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想象去未来城参观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旅客们注意,未来城快到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课文图画一未来城画面)要想顺利参观未来城,我们先看看有哪些学习要求。

出示自学提示:

( l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2 )“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 3 )这次奇妙的未来城之旅让你有什么感受?

2 学生按自学提示要求自学。(学生轻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自学体会

1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重点指导:“钮”的声母是n ; “炽”是翘舌音。

( 2 )学生相互检查认读情况:通过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 3 )分小组分自然段轮读课文。

2 “我”和巧巧在未来城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下列句子相机指导:

1)看的是变形体育馆,它的人口处,有一排按钮,人们只要轻轻一按,体育馆就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出篮球场、游泳馆、滑冰场来,真是奇特有趣。

①你喜欢这样的体育馆吗?和我们现在的体育馆比一比,它奇特在什么地方?

②指导朗读。

( 2 )接着,我们到100 公里外的“绿色城”参观。

①“绿色城”里有些什么样的房子?(课件出示:“绿色城”是模仿动物、植物结构造出来的新式房子。有的房子像蜜蜂窝叫“蜂窝医院”有的房子像大树取名“大树饭店”还有的房子像豌豆荚叫“豆荚公寓”)

②给以上句子补上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③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想象一下我们未来的教室是什么样的吗?

④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边想象那些奇形怪状的房子表演读。也可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 3 )不一会儿,前方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大气泡,在炽热的阳光下显得非常耀眼。

①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谁来试试?

②大气泡里有些什么?(课件出示稻田、菜园、牧场、工厂、商店的图片)

③忽然,菜园上空降雨15 分钟。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见过这样的人工降雨吗?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样描述的。

④这闪闪发光的大气泡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 未来城的奇妙之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分角色朗读

1 交代任务: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播音员、巧巧、华阿姨的话。

2 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推选优胜组。

《语文天地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十六》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一朵云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书的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丁丁学写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3》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3》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龙眼和山里红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跳绳 教学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教案
《北师大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北师大教案(锦集16篇)】相关文章:

《猫的故事》(北师大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9-23

分物游戏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2023-01-20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教案2022-06-30

教室-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案设计)2023-05-04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2022-05-22

初步认识角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2023-03-28

统计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2022-04-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10-05

统计天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3-09-23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合集202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