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精选15篇))由网友“鸢都放牛”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以后,让学生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明确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的内容。正确认识坚持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同时能够用
所学理论去分析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以后,让学生能自觉拥护党为建设有中国告特色社会主义而
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并积极关心和支持党和国家现行的改革开放的重大举 措。能把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相联系,为祖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
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对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解。
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内容不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地听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各种报道。所 以在开头引入新课时,可以用比较形象化的语言导入,以此来冲淡初三思想政治课的`枯燥与乏味。在突破难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补充大量的事实作为依据,让学生能够自己细细地去体味这个立国之本。
教具准备:
有关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好形势的图片,同时制作几张比较的表格,也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张表格。
教学进程:
(一) 内容导入:
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的图片,然后出示制作好的一张比较表格。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之后的感想,然后教师归纳得出: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由于我们遵循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最后可以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基本路线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第一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 用课件展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同时说明这条基本路线是符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是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2、 详细讲解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接着转入讲解本课的难点:四项基本原则。
让学生在详细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自己细细地去体味一下,最后用幻灯打出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在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作为依据来进行讲解,尽量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讲清什么是改革,什么是开放。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参照书中的解释,讲改革,必须要让学生明确改革就是改原有的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再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所谓开放,就是包括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全面的开放。
我国的奋斗目标:
经济――――――富强
政治――――――民主
思想文化――――文明
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针和方法,则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进行一番解释。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探讨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也相信:今后,我们如果能一贯坚持这个基本路线不动摇,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三个目标的步骤,祖国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
(四) 课堂练习(基础)
1、对外开放就是门户开放。( )
2、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会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就会阻碍改革开放的进行,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
3、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4、自力更生就是排斥外援,艰苦创业就是要过苦日子。( )
(五) 布置作业
分析说明题:
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当前很有必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发展较快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根据本节内容,请你谈谈对“致富思源”的“源”的理解
板书设计: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奋斗目标:经济――富强 政治――民主 文化――文明
3、基本方针和方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篇2:第九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九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九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第一框 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人类社会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初步知道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原因,可以超越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2.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知道生产关系一定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准,初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投影仪 投影胶片
教学方法:
自学法 自主探究讨论式
课型: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那时虽然没有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但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生活极为艰苦,处于蒙昧和野蛮状态之中。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同时也进入了阶级社会。后来,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由此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不是说人类社会就此不发展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九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板书)
第一框 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板书)
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自由看书P132――134内容,标识知识点。
同位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解决读书时不懂或不理解的知识。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板书)
提问: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学生: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的。
提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学生: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二、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神似各具特点
阅读材料:
材料一、美洲有的地区几乎是从奴隶社会一跃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它之所以跳跃封建社会,是因为欧洲的大量移民迁入美洲地区居住,而这些移民原先所在的欧洲,是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然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因此,他们便按照已经习惯了的而且比起当地居民要先进得多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来生活。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的苦聪人以及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四川和云南的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人,还生活在奴隶制度下。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这些民族跨越了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提问:怎样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各具形态的发展过程?
学生:世界上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特殊原因,这完全按照上述一般过程有秩序地发展变化,而是超越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社会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发展的特殊过程,最后还是要汇入历史长河的一般过程中去的。这种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社会历史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三、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板书)
提问: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生产关系以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问: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哪两方面?
学生: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提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寻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再适应的时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被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
提问: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学生: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这个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提问:一种社会制度变革为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学生:判断的标准就在于新的生产关系是民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阅读: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提出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这一判断标准是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提出来的。
(3)这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因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板书设计:
第九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一、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各具特点
2.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
(1)社会发展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
教后记:
篇3: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石器的使用、金属工具和手工业出现的意义;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氏族组织发展概况;生产力的含义及其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具体内容;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原社会的生产关系。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意义;奴隶和奴隶主出现的过程表明阶级的产生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明确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通过奴隶制国家的产生过程,说明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以后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的含义;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制是最野蛮地剥削制度;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社会两大对立的基本阶级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生产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今天仍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萌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课文,找出主要知识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2.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能从课文的阐述中把握要点,在课后的复习中能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
3.比较鉴别能力。能够对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4.综合分析能力。能基本弄清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5.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能够全面评价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既要看到它们建立之初,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又要看到发展到后期,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能够全面评价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既肯定脑力劳动者对古代科学文化地巨大贡献,又要认识到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方面的任何成就,都不可能脱离体力劳动者的活动。
(三)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该认识到生产劳动的重要作用,从而初步树立劳动的观点,培养劳动的习惯。
2、通过了解私有观念的产生过程,应该认识到私有观念不是从严就有的,从而克服自私自利的观念,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
3、通过了解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应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为以后学习和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下思想基础。
4、通过了解阶级的产生,国家的产生,应该认识到只要存在阶级,就必然存在阶级斗争,从而树立阶级的观点。
5、通过了解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古代科学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应该认识到任何科学文化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这些劳动者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从而树立群众的观点。
6、通过对三种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的了解,应该学会科学地、历史地评价社会制度的变更方法,不管出现何种情况,都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树立发展的观点。
7、通过了解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应该认识到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从而树立科学的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重点和难点]
1.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2.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关系。3.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着原始的生产关系。4.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5.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阶级。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7.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8.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今天仍面临着艰巨的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任务。
知识结构图
教学方法:归纳法、分析法、列表法、设疑法、对比法、讨论法、角色置换法。
教学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 人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
知识点、重难点
1、什么叫做生产劳动
2、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重点)
3、什么叫人类社会
4、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通过前言的学习你认为对理想的追求,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2.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什么?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首先应懂得:生产劳动既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导入新课
第一课 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板书)
第一节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板书)
第一框、人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板书)
一、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板书)
阅读教材:第5页第1行至第6页第5行(教师分析)
上溯人类社会的起源,我们知道,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动物中间,利用自然物进行本能活动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它们都不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都不会制造工具;因此,它们的这些活动也就不能算作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1、什么叫做生产劳动(板书)
2、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板书)
提问: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是怎样进行的?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人类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动物则不可能这样做。这种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劳动的能力,就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3、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板书)
人类社会自下而上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因为,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创造出各种各样折物质资料来。为了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就必须劳动。同时,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就成为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提问:人类最早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们主要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板书)
1、石器的制作,宣告了人类的诞生(板书)
如果从现已发掘出的年代最早的石器算起,人类社会至少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原始社会。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有长期的决定意义,人们用它来抗击敌人、取得食物、制作服装、建造信所和绘画雕塑。
提问:远古人类是何时学会使用火的?火的发明和使用对远古人类生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2、摩擦生火的发明(板书)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提问:原始畜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有哪些重大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3、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畜牧业、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又一重大进步,并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中发展起来的。
原始农业是采集中逐渐产生的。人们在采集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种籽经过栽培,就试着把它们引种到住地周围,于是便有了原始的农业。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课堂小结 巩固新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什么叫做生产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远古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等问题。初步认识了生产劳动对人类的重要性,同学们应该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作业
1、什么是生产劳动?
2、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人类社会?
篇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教材简析: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通过对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分析,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此框是本节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理论基础。本框由四个目组成,第一目讲什么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三四目讲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及其正确性。第一目与后三目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识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2 、理解: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
3 、培养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坚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性的能力,明确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教学难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点拔为主。
2 、“谈、划、忆、讲、议”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紧扣歌词为什么会有“神话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迹般
地聚起座座星山”如此大变化呢?)
(出示学习目标: 1 、 2 、 3 )(学生自学)
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 1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①制定基本路线的出发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板书)
明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而制定。
②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 P146 ( 68 个黑体字)(学生集体读)
③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板书)(学生回答)
明确: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板书)(学生回答)
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学生回答)
明确:社会主义本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A 、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B 、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
C 、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的成绩,(板书)(看辅助文)
明确:经济、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 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板书)
①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板书)(学生集体读书 P148 页)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板书)
(幻灯片或录像: 98 年 6-8 月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同洪水搏斗情景)
明确: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 4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板书)
(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明确: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的实和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
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
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燕尾服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③实现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
A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B 、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C 、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
(由学生看 P149 插图 P150 页辅助文)
议论:改革使本地区发生什么变化?重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二)小结:(投影本框知识点,略)
(三)练习:(投影)
单项选择题: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__摆在首要位置。( )
A 、发展科技和教育。B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提高人口质量。
C 、治理环境污染。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 、我国改革的目标是( )
A 、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B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 、实行对外开放是( )
A 、我国立国之本。 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不定项选择题: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
A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B 、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C 、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D 、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简答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篇5:犯罪和刑罚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犯罪和刑罚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案
科 目
初二
年级
政治
班级
课 题
犯罪与刑罚
教 学 目 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犯罪的含义,了解犯罪应该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刑罚的种类;培养学生能结合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的能力;通过学习犯罪的有关知识,知道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放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教材分析
1.重点
犯罪的含义以及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2.难点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板 书 设 计
二.犯罪与刑罚
(一)我国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二)什么是犯罪
(三)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
时序
导入新课:什么是违法?违法的类别是怎样的?
从违法的类别里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有一类是犯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什么是犯罪?犯罪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犯罪与刑罚”。
讲授新课:二。犯罪与刑罚
(一) 我国刑罚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首先我们要了解刑法的概念和任务分别是什么?
1. 什么是刑法
① 刑罚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行为
② 刑法规定各种犯罪应受的刑罚处罚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一部综合性法律。
2. 我国刑法的任务
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才是目的。这也是制定刑法的最终目的。
(二)什么是犯罪
1.犯罪的概念
为了更好的了解犯罪的概念,我们必须要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首要特征,也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注意“严重”二字,这是区别犯罪与一般违法和不道德行为的关键点。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阅读案例,做“想一想“,更好的`了解这一特征。
③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必然法律后果。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程度的一种评价。
问:刑罚中的说明什么?刑罚轻的说明什么?(社会危害性较大,社会危害性较小)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犯罪分析应受到刑罚处罚
1.什么叫刑罚
阅读小字的案例,形象地了解刑罚的种类。
请同学们阅读刑罚的概念,回答:刑罚与其他制裁措施比较有那些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①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②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
③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并由特定的机构执行。
问:那实行刑罚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小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①惩罚与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们重新犯罪
②教育和警戒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和可能走向犯罪的分子,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
2.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①主刑
问:主刑的定义、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A. 定义
B. 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惩罚手段)
C. 特点: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阅读小字,了解具体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③ 附加刑
问:附加刑的定义、种类、特点是什么?
A. 定义
B. 种类: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 特点: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阅读小字,了解具体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呢?犯罪的含义和三个基本特征,以及犯罪要受到的刑罚处罚及刑罚的种类。
作业:什么是刑法、犯罪、刑罚?刑罚的种类有哪些?
教 学 后 记
学习中,我们还要多收集学生熟悉的案例,这样就更能更好的了解这些法律知识。
篇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教学过程:
播放VCD片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京召开
提问:
1.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理论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大会所阐述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了什么?(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问:你能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
(师引导,生回答: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发展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那么,依据基本国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板书: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请同学看下表“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单位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3 624.1
74 772.4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
316.0
5 160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
133.6
2 000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亿元
1 588.6
28 84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06.4
3 251
出口总额
亿美元
97.5
1 827
进口总额
亿美元
108.7
1 424
国家外汇储备
亿美元
1 399
问:上表所列数字说明什么问题?
(生答,教师归纳。)
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
问:为什么以1978年的各项指标为比较点呢?
(生答,教师归纳,配合出示的图片和播放录像片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原来的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这次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设问:在实现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前,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出现了把阶级斗争、政治运动放在首位的现象,那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如何呢?
(出示粮票、布票、米票、居民购货本等票据。)
问:
1.大家见过这些票据吗?(军事博物馆曾在进行过票据展)
2. 买东西得凭票供应,说明什么问题?
(以经济斗争为纲,忽视了经济建设,从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低。)
3.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巨变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4.为什么现在这些票据只能作为藏品来展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发展,物质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票据作为一定阶段的产物退出历史舞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要保证它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就涉及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板书: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学生阅读教材P72黑体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问:1.四项基本原则分别说明了我国的
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
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你能设计一幅简笔画形象地表述四项基本原则吗?
3.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你能举例说明吗?
原因:①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
②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举例:抗洪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党和政府领导下坚决取缔邪教组织“FLG”……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问:歌曲中唱到:“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是在何时提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P73世界银行19的一份报告……
材料二:P73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问: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答: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对我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板书: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的实质、目标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出示图片:中国加入WTO、APEC会议成功在上海举行
问:以上内容说明什么?
(生答,教师归纳: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走向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问:你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外国人唱中国歌”、“外国人唱京剧”等大奖赛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国人热心参与其中,并把中国的戏曲、歌唱艺术演绎得惟妙惟肖呢?
(生答: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中国的迅速发展倍受世人瞩目,对外友好交往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学习中国。)
我们也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板书: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学生归纳小结:
篇7: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初中第六册政治教案
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初中第六册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使学生树立从全面、本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观念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历史的作用
新课导入:提出: 刘邦、朱元璋、蒋界石、毛泽东等历史人物
讨论“乱世出英雄”
1、 历史创造英雄吗??还是英雄创造历史?
2、 这种提法是否正确??
3、 谁是历史的真正的创造者?
结论:这种提法是错误的,即不是历史创造英雄也不是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中。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问: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学生看书回答)
答:①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当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
②劳动者创造物的质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
问:2、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那么历史上的.这些人物是不是可有可有无呢?
这些人物对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看书,并结合蒋界石和毛泽东两位历史人物来回答第2个问题)
答: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不同的立场就决定了这些人物对历史所起的作用。
分析:毛泽东 顺应历史潮流、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 推动历史前进
蒋界石 逆历史潮流、代表少数人的愿望 阻碍历史前进
3、 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
问:群众观点的内容是什么?
① 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③ 一切向人民负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利益
④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做人民群众的好学生
⑤ 学会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要正确认识社会现象除了要有生产观点、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外,还要学会从全局上、本质上看问题
二、从全局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生自学看书回答)
1、 为什么必须全面的看问题?
2、 为什么必须本质的看问题?
3、 为什么要用发展的看问题?
课堂小结
擦掉板书请学生回忆本堂所讲内容
课后作业
1、 完成作业本作业
2、 要求学生收集能反映 全面的、本质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句子
如:人一生中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篇8: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初一政治第二单元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二单元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内容标准◆
三1、4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二3、1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一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教育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熟悉、热爱新的学习环境,自觉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能 力】
1、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2、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3、初步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
【知 识】
1、了解自己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第四课 知识让人生更亮丽
◆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增强权利义务观念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但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既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又需要策略上的指点,如,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别人侵权怎么办等等,总之,真正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化作现实的行动上才是最重要的。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初一学生法律知识较为贫乏,对宪法、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等概念较为生疏,接受起来较为困难;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对于受教育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把握起来也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通过通俗生动的事例材料,深入浅出,以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学习,成才的阶梯
谈一谈: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辩论:读书有用还是无用?
学习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①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形成,一般说来,有两个渠道,一是学习,二是生活实践。学习可以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涵养高尚品德。古今中外具有崇高品德修养的人,无不是善于学习的结果。
事例:
②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
事例:
③学习可以充实精神生活。学习不仅是成才的需要,也是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命质量的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学习才能提升精神境界,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
“说一说”:学习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有哪些影响?
④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角度,来说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⑤学习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要求的角度,说明若要承担起肩负的责任,就必须努力学习。
总结:依板书串讲
作业:抄写一句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
课后记: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并且说出自己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并取得良好效果。
篇9:建设中国特色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建设中国特色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一、 我国出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政策
1、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板书)
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析:
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国家
作用:巩固有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
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
生产力水平不高
举例:以西张镇为例说明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必要性。
略
总结: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的`所有制都应为社会主义服务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板书)
区分:体制、制度
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商品生产流通起基础性作用。图示:
生产流通
市场(调节)――――――――――企业
资金、技术、劳动力
举例:商品买卖------
价格-----
七、测标内容:
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3、 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原因――
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 对商品生产、流通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八、教后小记
篇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初三政治第四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者:台山市四九镇学业中学 关伟锋
教学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初三政治P82(人教版)】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明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使学生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质疑问难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⑴总结第三课活动课调查报告: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什么道路?
⑶板书课题:第四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问: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⑷教师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1第四课前言,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⑸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就是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道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板书)
【导学新课】
⑴板书框目: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
⑵教师指导:本框目分为两个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82-84,
⒈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板书)学习以下问题:
投影1:①公有制经济有哪些基本形式?
②什么是国有经济?什么是集体经济? 请分别举一个例子。
③两者有什么区别?
④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请举例说明。
⑤发展集体经济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有什么意义?
⑶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的基本形式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板书)
②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经济。例如:中国电信、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例如:乡镇企业、农村信用社。
③两者的区别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属的劳动者范围不同。
④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因此,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板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例如:课本P82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P83的插图。
⑤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⑷质疑练习:
投影2:
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表
指标
公有制经济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公有制经济占零售商品额的比重
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77.6%
22.2%
54.0%
43.3%
1985
65.0%
32.0%
41.0%
37.0%
1990
54.6%
35.6%
39.5%
31.75
28.5%
38.5%
24.3%
18.2%
教师提问:从上表关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⑸学生讨论,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但出现下降趋势;
③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④发展公有制经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⑹教师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84-85,⒉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板书)
学习以下问题:
投影3:①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除公有制经济外,还有哪些经济成分?
②这些经济成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③从以上材料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⑺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板书);
②这些经济成分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③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⑻教师总结: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板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板书)
【归纳小结】
⑴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了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它们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⑵板书设计:
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 私营经济 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资经济
【巩固新课】
根据投影4的内容,做练习:
投影4: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强调,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结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结合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重大意义;
②结合其他所有制经济的知识,说明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篇11:初中第六册政治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教案
初中第六册政治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教案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国家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注重“自读自悟”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1、奴隶社会是怎样来统治奴隶的
12、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二、自读自悟
要点提示:(展示投影片)
1、 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 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 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 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 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 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讨论题)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
(一)封建制度的确立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愿意劳动,你是奴隶主,你会怎样对待奴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隶农制。
2、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过程:(课本P13)
4、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简述过程)。
篇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学习目标:
(1) 识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 理解:分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的特点,说明人口问题是
(重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
1、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达504亿,1990年达到11.4亿,相当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底,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这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按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千分之十一点四计算,每隔两秒仍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天大约出生43 000人,每年净增长1000万以上的人口。
新增人口多
材料三:
显示: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图
人口素质偏低
(2)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材料四: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图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
人口的比重
中人口密度分布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再次显示: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 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 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
[1] 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会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2] 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妨碍人类资源的开发
3、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下列问题:
[1] 我国人口形势是怎样?表现在哪里?
[2]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 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
表现:
[1] 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五:
显示图片(未作)
材料六: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1000余万,致使每年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5%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得不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七:
“九五”时期,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下岗待业职工有2200多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37亿左右。
材料八:
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占1/4,人均谈水资源占1/4,人均森林资源占1/9。我国500多条江河,多数已被污染;大多数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达30―40吨;城市噪音和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材料九:
据统计,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未6000万吨,比前增加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中才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也在加快,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4]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再次显示图表:中国人口文化构成图)
篇13:第五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五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五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主要是使我们初步认识以下问题:
1、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但是,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各具特点。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阶级社会的历史,又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与否提标准。
4、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和先进青年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在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5、理想的实现是理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6、每个公民都应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国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担当起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做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过程的关系;分析实现最高理想和实现共同理想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是的区别和联系等。
2、提高和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初步运用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来观察社会。
思想觉悟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懂得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2、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因此,我们要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通过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通过思想政治课前面四课书的学习,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为依据,初步了解了不同阶段人类生活的横断面。请思考:
1、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哪些形态?
2、其中哪一社会形态是人类最终最美的理想家园?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个社会的发展概况,如我国早期的山顶沿人处于的原始社会,产生了甲骨文的商朝处于奴隶社会,古典名著《红楼梦》描写的封建社会,当代美、英等国处于的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老人的脚步匆匆,21世纪的曙光已从地平线上长起。当今国际社会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共处的时代,审视这一现实,如何认识二者的共处?人类最终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前面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社会的更替与变化是历史的偶然发展,还是有共性与规律?
导入新课
要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就要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探索其深层的本质与规律,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第五课将解答这些疑问,帮我们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正确把握理想的舫标,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节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
1、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三百万年前完成进化的人类与今日的人类,生活图景有天壤之别。而这变化、这进步,是经历了一个个社会阶段发展而来的。
1、原始社会是最初的发展阶段(板书)
在第一个人类社会原始社会里,人们没有私心和贪欲,不存在阶级、阶级剥削和压迫,人类文明的第一粒火种在这里点燃,但原始人刚刚脱离动物界,过着茹毛饱血、半饥半饱的生活,甚至出现过人吃人的现象,处在蒙昧和野蛮状态之中。因此,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存条件极其艰难的原始社会不是美好的理想社会,而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也是最低级的发展阶段。
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人类进入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此后,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代替了封建社会。从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发展到存在剥削压迫的阶级社会,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倒退,而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什么这么说呢?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存在剥削压迫的阶级社会都创造出了比前一个社会更高提生产力,因而有历史进步性。
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必经的发展阶段(板书)
这三个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并不意味着历史的车轮永远在阶级社会里滚动。在阶级社会里,文明每前进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一些人必然是坏事。古埃及的金字塔里渗透着无数奴隶的殷殷血迹,中国的万里长城下埋葬着多少农民的累累白骨!页“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步,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此,这三个阶级社会也不是我们的理想社会。人类社会向前运行,终将进入生产高度发达、没胆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板书)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达;实行各飞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剥削、压迫等罪恶现象不复存在;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觉悟,团结互助……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据此,我们中国已迈入共产主义的门槛,但要真正达到理想社会的水平,尚需努力。
综合前面的分析,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顺序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见投影1)
提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要经历这五个阶段,是不是意味着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会千篇 一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能不能跳跃某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在政党的历史条件下顺序演进必经的五个阶段。但社会历史的发展由各种因素的合力所推动,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是一般与多样的统一。正如列宁所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2、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各个国家、民族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如何去走,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殊性表现为:
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同。如:同样施行资本主义制度,英
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同是由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法国的方式是激荡人心的资产阶级大革命,日本是跨越某个或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向前发展。
1、“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身影,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脚印”是西藏人民哪个社会的生活写照?
2、西藏有百万农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该如何认识?
3、还有哪些民族和国家是跳跃式发展的?
这句话是封建农奴制下西藏人民的生活写照。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跨越了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西藏人民的幸事,是历史的进步 。同样跳跃式发展的例子还有不少。出示投影2:1)我国大小凉山的族彝族,全国解放时代仍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解放后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影响下,超过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原来处于原如社会瓦解阶段的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罗马,面临先进的生产力隶农制生产关系,同罗马人一道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些民族跳跃式发展的特例,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但其最终要汇入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人类由低向高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一般过程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顺序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特殊过程是指各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为各不相同的特殊过程,甚至有跳跃式发展。只看特殊过程忽视一般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作偶然过程,认不清历史长河的前进方向,易被暂时的逆流所动摇;如果只盾一般过程忽视特殊过程,会把社会发展看成千篇 一律、僵死的过程,照搬别国经验,做出不符合国情的决策,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
巩固新课
结合教材讨论: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吗?为什么?
2、对比中国历史进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有特殊性。这是历史的误会吗?
篇14: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教学内容: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1、认清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2、树立并强化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
3、积极宣传自觉履行保护环境国策
教学重点: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回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国情包括哪些方面?(人口、资源、环境)
各方面的形势怎样?
2、揭题: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制定了什么政策?(计划生育)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国家又制定了什么国策呢?(“环保”)这些基本国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呢?
―――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二、活 动
(一)、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提示:默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把“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是什么?
(针对……,从……出发)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何重大意义?
(直接关系……的成败和……复兴)
提示:齐读教材第2―3自然段后回答――
― 1 ―
3、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得多:
―― 我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有哪些?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等等。)
(2)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忆一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上册)
提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四条――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师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全”“科”“保”
“防”。要做到“全”“科”“保”“防”就要正确处理好“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
“三观点”的关系:
“三建设” “三同步” “三效益” “三观点”
要求→ 收到→ 反对→
经济建设 同步规划 经济效益 先污染
城乡建设 同步实施 社会效益 后治理
环境建设 同步发展 环境效益 零增长
(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忆一忆:我国保护环境的“三同时制度”是什么?(初二《思想政治》教材 上册)
“三同时制度”: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师述: “防”是着眼于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如:“三同时制度”)
“治”是着眼于解决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排污收费制度)
(二)、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1、保护环境,中学生怎么办?(阅读教材第4自然段后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怎样为建设“绿色家乡”做贡献?(浏览本框小字阅读材思考)
比一比,看谁发现得多―― 说出你所了解的我们家乡或其他地方存在的环境问题的一些现象?
举例: 工厂排污 砖厂占地 乱砍滥发 垃圾成山 围湖造田 乱扔废电池
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 乱丢果皮纸屑 工厂废气污水 毁林开荒
河水污染 捕捉青蛙 坟墓占地 赠送贺卡 使用含氟冰箱、空调……
赛一赛,看谁想得多――你想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举例:搞好学校和家庭环境卫生 种植花草树木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青蛙
― 2 ―
参加义务植树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保持校园、教室卫生
爱惜庄稼、花草、树木 保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提倡婚丧,重大活动等植树留念 提倡“树葬”(骨灰埋入树下)……
三、结 束
1、概括:怎样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小结:我国目前年年遭受“洪水”“沙尘暴”袭击“白色污染”严重等现象,其实质还是一个环境问题。这与有些地区的人们目光短浅是有直接关系的。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举例: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我们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同学们呀!赶快行动起来吧!!
考考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每年的?月?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6月5日)
附:一、板书设计
我们共有的
(基本国策) 怎样坚持 全面规划,科学布局, 人
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人
有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 责
篇15: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识记:公民的含义。
⑵理解:①列举实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②列举实例,表明法律严惩拐卖、残害妇女和儿童的犯罪行为。
⑶活动:根据个人的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
2.能力目标
在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利有关规定和保护措施的同时,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即能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应受到怎么样的制裁等。
3.思想觉悟目标
⑴通过学习,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认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应该享有的起码的、最基本的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能自觉行使这些权利,并且不做侵犯别人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⑵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教学重点]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
1.公民权利的含义。 2.隐私权。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型选用]讲授类与活动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导入新课]
通过上册课本的学习,同学们着重认识了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接着学习下册教材。下册教材讲述的是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即集中介绍公民的权利义务问题。
在我国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权利中,人身权利是非常重要的权利。所以,我们先来学习“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板书)
提问;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是公民的权利。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规定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基本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1.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的最基本权利(板书)
人身权利与公民相连的,公民是人身权利的载体。何谓公民?何谓中国公民?
⑴公民、中国公民的含义(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无论公民或中国公民都涉及到国籍这一问题。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资格。国籍的取得有两种方式:出生和入籍。因出生而取得国籍的方式中,各国的立法原则不一样,有采取血
统主义的即确定一个人的国籍是以他出生时父母的国籍为准,不问出生于哪个国家。有采取出生地主义的,即一个人的国籍是以其出生地所属的国家为准,而不问其父母属何国籍。多数国家的立法原则兼采取这两种方式,但有的以血统主义为主,有的以出生地为主。在我国,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的,都具有中国国籍。
作为中国公民自然要享受中国公民权利,同时发行公民义务。何谓公民权利?公民义务?
⑵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板书)
(学生阅读第2页第2段后,思考。)
提问:如何理解公民权利实现的两种方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公民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其方式有二:其一,以作为的方式。即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现某种行为,如选举权的实现。其二,以不作为的方式。即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实现。如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人格权的实现。
简略提问:什么是公民的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公民义务中有两点需要把握:其一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二是公民必须履行的。
重点提问;为什么在公民基本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⑶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包括的内容(板书)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
⑷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及重要性(板书)
公民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权之所以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才可能参加国家管理,享有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可见,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重要。
提问;我国有哪些法律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学生回答六部法律的名称)
这些法律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和制止侵犯此项权利的违法犯罪都做了具体规定,集中起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板书)
⑴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板书)
(阅读提问)生命健康权由哪两部分组成?举例说明哪些行为可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组成。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互为一体的,生命权是健康权的基础,健康权是生命权的保证。它在公民诸多权利的实现中是前提条件。没有它的实现,则没有其他公民权利的实现。
[案例]1997年8月24日晚,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肇事人为郑州市二七区公安分局局长张金柱,他在酒后逆行驾驶的情况下,不但把一个11岁的少年苏磊撞倒轧过腰部导致死亡,而且将苏磊的父亲苏东海撞倒后,与自行车一起卷到汽车底部,在路人一片“停车”的呼喊声中,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拖出1600米,造成苏东海重伤。此案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1998年1月12日,张金柱因恶性交通肇事逃逸罪被判处死刑。
⑵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板书)
(阅读回答)我国的哪些法律以及这些法律是如何规定此项权利的?
(教师概括)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概括其内容有二:其一,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其二,对伤害程度的两方面规定。
[案例]1993年8月27日,年仅九岁的延安小姑娘曹娜在郊外玩耍时不慎碰到一个土堆上方的一万伏高压电线,恰巧有人路过此地,及时切断了电源,将她救下送往医院。但她的双臂已被电流烧残,全身60%以上三度烧伤。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市内高压电线距地面至少应在10米以上,郊区人口少活动较少的地方至少也应在5米以上,而出事地点挖去堆在地面的浮土,高压线距地面也不过3.3米.按规定,高压线的用电单位要经常对线路进行检查以消除隐患.但该线路的产权人和维护管理人,在明知线路有危险的情况下,均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经过5年艰苦的司法审理,1998年7月17日,延安市中级法院终于作出终审判决;产权人及相关责任者共赔偿曹娜各种费用59.1145万元.
3.公民的身体不受排法搜查和侵害(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第5页第1段思考)
在我国,哪种职业的人,在哪种情况下,经过哪种程序,才能对公民的身体、物品、住处等进行搜查和检查?(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⑴什么是搜查(板书)
⑵搜查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板书)
⑶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人身和住处进行搜查。(板书)
[案例] 脱剩三角裤,才能证清白
深圳消费者夏某和妻子到“曼哈顿”国际服装城购物,经过出口处防盗门时,防盗器骤响,工作人员当即把他拦住。夏某虽多次声明未拿任何物品,仍被迫脱下T恤衫,赤膊向工作人员证明其清白,引来数百人围观。最后,夏某被带去搜身,脱得只剩下一条三角裤,经查证确实未拿商场任何东西,才获准离店。
提问:商场怀疑顾客偷拿货品时,有无权利对顾客进行搜查?应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商场自身的合法权利?(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超市商品被盗一直是困扰经营者的问题,与之伴随的是层出不穷的私自搜查可疑消费者的事件。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⑴完善超市的监管系统,凭确凿证据而非怀疑或想象制止偷盗现象:⑵采用委婉的方式,如:“您是否拿错什么东西了?”或“您在交款时是否遗忘了什么?”给不谨慎的顾客一个改正的机会;⑶即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也不能擅自搜查消费者的随身物品,而应当请公安局派出所的警察出面检查。
[案例]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山西永济中学曾连续发生对学生搜身、剪发、翻看日记、拆扣信件、打骂奚落等严重侵犯人身权利的事件。如;在上课时,校方可突然冲进一干人马,将发型不合标准的学生拉上讲台剪发;在全校集会时,可突然进行全校性大搜身,学生书包被强行收走,扑克、象棋、鞭炮、火柴等“违禁品”统统没收……,这种奴役性的教育方式只能使人的权利意识淡漠,成为被奴役的对象,而在没有有效制度规范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更为普遍和严重的侵权行为。
4.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板书)
(阅读第5页第2段回答)公民有犯罪嫌疑如何决定和执行逮捕?(教师归纳并分析)
⑴我国法律对逮捕的规定(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总结)如果公民有犯罪嫌疑需要逮捕,必须依照怎样的法律程序?
[案例]1995年12月27日上午,正在上班的了宁省石油规划设计院女工程师赵毅突然被警察以调查经济问题为名带走,在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审问中,辽阳市一刑警大队副队长对她进行毒打:打脑袋,扇耳光,她几次被打倒在地,嘴、耳都被打出血。后因查不出赵毅参与任何犯罪活动的证据,才被释放回家。经医院验伤,赵毅“左颊颌关节挫伤,左耳外伤性鼓膜穿孔”,一周后,导致精神失常。几年来,医药费花去近十万元,病情依然不见好转。在赵毅的代理律师几经起诉,被告人均被宣判无罪的情况下,1998年6月17日,辽宁省检察院向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抗诉,9月15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审理此案。
⑵我国法律对拘禁的规定(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并归纳)拘禁包括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拘禁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拘留的时间及拘留转为逮捕的规定。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⑴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⑵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⑶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⑷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 十五课第一框
★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高三上学期生物教学计划2023-07-25
高三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07-13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期教学计划2023-08-24
第六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2023-06-11
音乐第六册课程目标、教学计划2023-03-23
发展党员必须把现实表现2023-01-01
九年级语文老师的工作计划2023-10-12
初二政治第一课教案2022-08-15
《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第9模块教案2022-10-07
秋季初中音乐教学计划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