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

时间:2023-09-17 08:06:35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精选13篇)由网友“咕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

篇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和结果。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的史料《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分析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东北三省沦亡形势图》来了解日军侵略东北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的学习,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培养学生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描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前先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引导大家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通过提问“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导入本课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可以利用小字作叙述,也可以利用影像资料进行介绍,还可以布置学生在事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讲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 等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讲述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引用的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概括得出。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当时日本侵略军与东北军的兵力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东三省沧亡之快,根源在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从而激起学生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义愤,并为讲述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3.关于东三省的沦亡,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松花江上》的歌词得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整个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同蕴藏的宝藏全部落于敌手,三千万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亡国惨痛之中。

4.讲述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时,教师应注意介绍背景,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富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中国人民不甘作亡国奴,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关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教材介绍了抗日义勇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教师应注意两者的异同。抗日义勇军主要是指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其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序幕,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叙述的“嫩江大桥之战” 突出抗日义勇军面对强敌,奋勇抵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东北抗日游击队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随着队伍的壮大,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讲述或者利用影像资料介绍杨靖宇或赵一曼的故事。注意突出共产党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民族解放顽强奋战、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最后,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概括东北义勇军和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共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为险恶的环境里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西安事变;

1,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等渠道已有所了解,比较有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条件。在讲授此目时,提问“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2.学习西安事变的背景时,教师可以提问“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 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分析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张学良、杨虎城作为伟大的爱国者能够接受中共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这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是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3.关于西安事变的经过,教师可以请学生朗读教材中的相关资料,也可以由学生讲述,还可以通过影像资料交待。通过联系背景,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西安事变是“兵谏”,目的是逼蒋联共抗日,因而是爱国的,进步的。

4.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师结合课后的“活动与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适当补充西安事变的爆发引发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从而突出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光辉形象,突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5.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中国时局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时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问题探究1,动脑筋

日本侵略者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2,练一练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 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三省沦陷 3,活动与探索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三)课堂练习;

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A、1927年 B、1931年 C、1928年 D、1936年

2、张学良由于执行了蒋介石的何种命令而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美名”?

A、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

B、《剿匪》手令 C、攘外必先安内 D、新生活运动

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A、以牙还牙,处死蒋介石B、逼蒋介石下台,长期寓居海外

C、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解决 D、长期关押蒋介石

4、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又将魔爪伸向中国的何方

篇2: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法学法:采用“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教学模式、多媒体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诱思自学

课前

准备 搜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以及张学良的有关史料

搜集整理,在课前做好有效准备

布置课前任务并对完成的情况给予评价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体会中国军民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学生欣赏歌曲

走 进 课 堂

一首悲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

自主

学习

学生结合导学案的设计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学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便于提出。

已确定的知识及时巩固利于反馈。

组织学生自主;指导参与学习,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矫正;并给予适时的精当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

合作探究

展示

成果

交流

评价

“导学案”中基础知识部分

各小组在各自的展示区展示自主学习后的成果,反馈后巩固;

采取各种形式相互检测提问,彼此作出必要的评价

对学生的展示从效果和成果方面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在交流中及时有效地给予精当点拨。 生成

问题

释难解疑 在展示成果、交流评价后自主生成问题和疑惑,从而就围绕这些在展示成果、交流评价后自主生成问题和疑惑合作探究和解难释疑 在展示成果、交流评价环节中肯定其他小组的成果;并在展示成果、交流评价后自主生成问题和疑惑,从而就围绕这些合作探究和解难释疑 在交流中及时有效地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适时的精当点拨

建构“脑图”

见后面的注释1 根据学习的成果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找出历史事件的联系.在这环节中使自己对本节课的内容得到提高和升华 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适时的精当点拨并做好学情的分析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分层评价

分层

检测

分层评价试题(必做和选做)附

利用本节课所学解答设置的问题,独立完成,相互批阅

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和精当点拨并做好学情的分析以指导以后的教学

课后自主研修

阅读:学习拓展 写一篇读后感

课下阅读后完成

注释1:

时间 时间

地点 人物

九一八事变 借口 西安事变 经过

经过 目的

结果 结果

意义

时间 时间

地点 人物

篇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

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

真正代表。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大屏幕显示)

1. 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_周年,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3.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4.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教师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低分贝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一)九一八事变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多媒体显示)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请学生简单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2.找学生阅读72页“文献资料”后思考: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这种

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不抵抗政策;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播放日军占领东北后所犯罪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3.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多媒体显示)

学生回答: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二)西安事变

问题设计:

1.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发动

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大屏幕显示,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学生活动:认真思考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探讨后回答)

教师总结: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剿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四、集体展示、各抒己见:

教师明确: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张学良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共同抗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生死时局的转折点;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五、能力拓展、自我提高:

(大屏幕显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四人小组讨论,畅所欲言。)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讲解: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后小结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使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转折。那么两党能否真正实现再次合作?

抗战的决心又有多大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战的局势又会如何发展呢?请同学们预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同时设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学习埋下伏笔。)

课后习题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全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1)以上密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从电文看,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什么态度?

(3)张学良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5.思考题:如果西安事变不和平解决,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篇4:从谈作色变到闻作起舞(网友来稿)

从“谈作色变”到“闻作起舞”

钟尚健

怕写作文,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听到老师说要写作文,许多学生都叫苦连天,下笔时,挠头抓脑的,眉头紧锁的,大有人在,看得出他们已经在努力的搜寻脑际间的模糊印象,但却怎么也挤不出一个字儿来。这一现象,不容乐观。

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让学生“谈作色变”到“闻作起舞”,我以为小学的作文教学应该在从趣出发,读写结合,优化评价三方面着手。

一、形式多样促兴趣

儿童的心炽热纯真,他们的脑海里只会寄存让他们欢欣,雀跃的乐事。我们的作文应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去探索,去倾听,去描画,去玩耍,这样才能“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如:《难忘的一次经历》,我采用的是先画后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难忘的事,让他们选取几个特殊的画面用七彩的画笔描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沉淀、过滤,涤除了不必要的细节,留下紧扣主题的主干。这比一味地要求学生选材准确来得轻松、容易。又如学生难以做到细节描写,我特意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出来玩击鼓传花,鼓声一停,学生的动作也短时定格,再分别请学生观察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活动中个人的表现各不相同。课毕,连平时最怕作文的华安也洋洋洒洒写了四百字。丹妮的文章尤为出色:“鼓声咚咚,我的心不禁也随着紧密的鼓声一起跳动。咚咚咚……咚!鼓声停了,同学们的动作也停了,有的在拍手庆幸自己安全度过,有的每条神经都绷紧了,眼睛直盯着将要传来的红花,手也因为紧张而握成拳头,调皮大王小舟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半探着身子,嘴角露出一丝狡诘--鼓声停时他刚好把红花抛给下一位同学……”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息。”教师只要在作文前让学生贴近生活,走入生活,听一段悠扬的音乐,绘一幅七彩的图画,玩一场刺激的游戏,兴致来了,灵感也随之而至。作文在他们心中不再沉重,草稿纸变成了他们宣泄情感的胜地。

二、读写结合促练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提高写作水平及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除了平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以外,善于开发课本资源,做到读写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供一个练笔的机会。如在《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一首《森林狂想曲》作为延伸,设计了练笔,让学生听着音乐,展开想象,臆想音乐背后神秘的森林。鸟儿啁啾,流水潺潺,美妙的乐曲使学生对音乐能陶冶性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音乐的感悟力、想象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九册的《秋天的怀念》和《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歌颂母子、父子似海情深的优美篇章,学生们受到伟大父爱、母爱的熏陶感染,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也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此时此刻,写作变成了学生一诉衷情的需要,来得温馨自然,在学生的脸上看不出一丝为难的痕迹。永俊在文中谈起了在车祸中爸爸对他的负疚及日后对他的格外关爱,也写出了自己的不安:“爸爸,别在为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其实我一直觉得能有你这样一位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字里行间虽有遣词造句的遗憾,但情真意切,使人动容。结合课文的学习,课后的练笔,学生们又形成了自己的感悟,在读中仿,仿中创。力求达到读写结合,雕琢文笔。

三、优化评价促质量

评价对象多元发展 以往评改作文一般的形式是:教师批阅--学生修改--教师再批阅--定稿。这种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虽劳心劳力,但收效甚微,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意愿去修改自己的作文,至于怎样改?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未必明了。夸美纽斯说过:“我们是在形成人,不是在形成鹦鹉”。所以作文的评改应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扩大评价对象的范围,改变以往师批生改的单一形式。修改作文的形式可以变为师评--自评--互评--师评。先让学生重新审视题目,对照所提要求从内容、词句、标点方面做修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改,最后由老师进行评分。在第二次评改时,作文的分数应比初稿的分数有相应的提高,让学生们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甜头,修改的态度会更认真,积极。此外,把作文让给学生自己改,还能提高他们对文章基本框架的建构能力。

评价语言多元发展,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爱作文,会作文。评价语言有效运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评价语言应具指导性。在评语里,写上“立意正确”、“中心突出”、“语句通顺”等并不困难,但这样往往没有意义。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诗怡用“美丽”形容他的表哥的眼睛,我在“美丽”下面划了一道横线,旁边写下批注:“你的表哥是个堂堂男子汉,这个词用在在他身上似乎有点不妥,你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评语中既指出了错处,又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2)评价语言应向人性化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投注更多的人性关怀,能增加师生情感的流动。碧妍在作文中提到父母出外旅游,家中只剩下她和姐姐,她感到无所适从。我在文后写下这样一段:父母为你们日夜操劳,现在好不容易有机回去旅游,别让他们在旅途中还对你们牵肠挂肚,好吗?和你姐姐齐心合力好好照看好自己,照看好这个家用行动告诉爸爸妈妈你们长大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比去旅游高兴。加油!……3)评价语言可具育人作用。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对事与物的判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作为教育者应善用评语这一工具进行疏导。俊宇在《一次难忘的经历》中,详尽描绘了与小伙伴们到别人的花场中盗取捐献给学校的事,我在评语中肯定了他为班争光的积极性,但更强调了其行为的不可取。最后鼓励他:“为班争光的机会很多,今年的植树节,我相信你一定能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心意的。”

通过评改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通过教师的评语,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作文质量自然也有了提升。

学生作文由“谈作色变”到“闻作起舞”,是一个学生写作态度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个优化课堂的趋势。近来,授毕第十一册《古诗三首》,我设计了课后作业:仿照古诗以物喻理的写法,创作一首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话音刚落课堂上响起一片欢呼。这声音在告诉我,他们喜欢作文了,他们“闻作起舞”了。

[从谈作色变到闻作起舞(网友来稿)]

篇5:考研数学复习从量变到质变

考研数学复习从量变到质变

考研数学复习答题相关技巧浅析

考研数学 暑期强化概率复习技巧及规划

考研数学 读、思结合“慧”复习

考研数学 线性代数特点以及备考策略

转眼已是6月中旬,对于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广大考生来说,刚考完英语四、六级又要准备期末考试,与此同时,考研进度也不能落下。的确,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做好一切思想准备,对于考研数学暑期强化阶段的复习同学们更要做好准备,不能有丝毫松懈。

如何使用书本知识

看书是获得理论知识,要想考场上考出好成绩,必须经过大量的做题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做题实践,才能熟练、自如的应用理论知识。做题有很多好处的,首先,通过做题来准确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公式、结论的内涵和外延,并逐渐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单纯的看书,许多概念是无法掌握其精髓的,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使用。试卷上不需要考生默写某个概念或公式,而是用这些概念或公式解决问题,这种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只有也只能通过做题来获得,所以考生必须做一定数目的题目。然后,题目做多了,做题才有思路。提醒考生,数学的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结构却大体相同,题型也不会变化太大,题目的解答也有一定规律可寻,题目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迅速形成解题思路。

提高解题速率和正确率

题目做的'多了,可以提高解题速率和正确率。选择题和填空题在数学考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些题目的解答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稍不留神,一步做错就全军覆没。不能说只要考场上认真,仔细地做题就不会有“会做但做错”的情况出现,其实有些看似由于粗心引起的错误是由于考生之前没有碰到过这种错误,考生时大脑中意识不到要注意这些问题,所以这种错误是不能仅仅认真、仔细就可以避免得了的。考生平时做题时应积累和改正这些错误,并培养谨慎,细心的做题习惯,考场上就不会轻易犯这些错误了。

另外,题目不需要做的太多,整天泡在题海中没有必要,只要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即可。提醒考生,大家一方面要做真题,另一方面要做难度适宜,覆盖面全,集中体现考纲要求的题目,数量自己把握。现在有一种题目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雪堆融化、压力计算、汽锤作功、海洋勘测、飞机滑行等,如果考生不习惯这种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那平时就应该加强训练。

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复习的同时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注意防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考研教育网预祝各位考生在考研复习的途中一帆风顺。

篇6:维生素C有助帮你从黑变到白!

维生素C是什么?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备高度的还原性子且有抗氧化的生理作用。人体因缺乏古洛糖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日常糊口所需维生素C必需靠食物或者其它方式从外界补充。

(1)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是维生素C的一个典型功效。维生素在细胞内,是一个强还原剂或者电子供体,它可以还原超氧化物、羟基、次氯酸及其它活性氧化物,这些个氧化物可损伤DNA,并可影响DNA转录、卵白质或者膜结构(Kallner,1979年;Ekhard,)。这个之外,维生素C因为其还原性子,可使双硫键还原为巯基,在体内与其它抗氧化剂一起清除自由基(武汉医学院,1981年)。

(2)增进铁吸收

维生素C在细胞内被作为铁与铁卵白互动的一种电子供体。维生素C通过将铁保持于二价状况而增加铁的吸收。维生素C增进非色素铁的吸收,曾为外源性标记的研究成果重复明确承认。

(3)提高免疫性能

人体血浆中维生素C程度与白细胞吞噬功效相干(陈吉棣,1975年)。维生素C的增强免疫功效可能和它的抗氧化作用有关,因为某些组织损伤是由免疫体系获患上的损伤所致。

篇7:维生素C有助帮你从黑变到白!

少摄入富含酪氨酸的食物

因为酪氨酸是黑色素的基础物质。也就是说,黑色素是由酪氨酸经酪氨酸酶的作用转化而来的。如果酪氨酸摄入少了,那么合成黑色素的基础物质也就少了,皮肤就可以变白了。所以应少吃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马铃薯、红薯等。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化学实验证明,黑色素形成的一系列反应多为氧化反应,但当加入维生素C时,则可阻断黑色素的形成。因此,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酸枣、鲜枣、蕃茄、刺梨、柑桔,新鲜绿叶蔬菜等。

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维生素E在人体内是一种抗氧化剂,特别是脂肪的抗氧化剂,能抑制不饱和脂肪酸及其它一些不稳定化合物的过氧化。而人体内的脂褐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物。维生素E则具有抑制它们过氧化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抵制了脂褐素在皮肤上的沉积,使皮肤保持白皙。同时维生素E还具有抗衰老作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卷心菜、菜花、芝麻油、芝麻、葵花子、菜子油、葵花子油等。

篇8:考研数学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考研数学 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考研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其中的科目不仅有公共科目,还有专业科目。一般来说,公共科目的英语、数学、政治中,前两者对考生的建议均是早着手,早准备,重在积累,潜移默化;后者更能在临时记忆中提高成绩,所以建议考生临近考试时多加突击。三个科目的公共课在考试中都很重要,也是硕士研究生选拔中对考生基本素质的一致要求。在这里我要说一说数学。

从基础出发,各个击破。把握整体知识网络后,要从大纲范围内的各个知识考点出发,各个击破。大纲范围内的考点很多,每个知识点投入的精力不可平均分配。根据《数学考试大纲导读》可知:大纲中考点的要求与这点处出题的概率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需要“掌握”的内容投入多一点精力,一定要达到“掌握”的程度;而对“了解”的内容就不需要太过深入,“了解”了就可以了。而对于应该“掌握”“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一定要融会贯通。

选一本适合自己的考研辅导书,精读这本考研数学辅导书。多看和消化例题,等积累了别人做题的部分经验和技巧后,再做后面的练习题,最好是按照考研大纲章节顺序进行。在看题和做题的过程中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道题是这样解答?它主要牵涉了哪些知识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即技巧)?必要的时候再适当翻阅其他辅导书对同类问题是不是有更精妙的分析和方法?然后问题就会慢慢暴露出来,再同步认真研究历年真题在这一知识点是如何命题的,这一问题还可以如何发散?最后完整归纳(即聚合)这一知识点的系统题型和题法,做题时尽可能把问题归类发散,思考变式,这时你要及时做好总结压缩笔记,从而慢慢巩固第二基础。

思考着去做题。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做了很多题但不会的题还是很多,最可气的就是题明明做过,但是再遇到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我们说的很多同学存在的通病,不求甚解。总以为不会做了,看看答案就会了,并不会认真的`思考为什么不会,解题技巧是什么,和它同类型的题我能不能会做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学着思考,学着“记忆”,最重要是要会举一反三,这样,我们才能脱离题海的浮沉,能够做到有效做题,高效提升!

注意总结经验。平时做题肯定有我们不会做的,做错的题,是看过就算了还是要加强巩固攻克难关?当然是后者,不总结的话,那这么多题做下来,你相当于做的都是无用功,对自己的思维没有任何的提高。这里建议的考生们准备一个本子,将不会做的题和做错的或者说不太容易理解的题都集中起来,分析一下做错或者不会做的原因在哪个方面,同时隔一段时间回顾一下这些内容,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

考研复习持续时间长,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动摇心思的诱惑,所以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尤其重要。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最后,祝大家复习顺利!

大学网考研频道。

篇9:托福写作高分经验如何从量变到质变

托福写作高分经验如何从量变到质变

一.量变,打好基础

1.语法

建立一个语言正误判断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的支持,就能够知道自己是否出错,以后就可以进行自我检查与提升了。

建立英语构句系统,这点对于写作尤为重要,常犯语法错误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写文章完全是凭感觉,而感觉往往是最不靠谱的。建立构句系统之后,才算基本建立了语法框架,写作中能够依照语法结构进行输出,而不是以单词为单位进行。

2.词汇积累

如果能够坚持大量背诵托福写作相关词汇和表达当然是好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毅力在需要完成常规词汇积累的前提下,额外再去进行写作词汇的记忆(拼写+释义+词性),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好查漏补缺,即帮助自己“堵漏”,那些经过思考仍然想不出的表达印象会比较深刻,效率也高一些;至于翻译的材料难度要根据具体能力确定,过难或者过易的材料都是不合适的。

二.质变,写作要有技巧

首先,是结构,怎么样让结构清晰?不是只有first,second这么土的词的。又不是写法律,如果不是黔驴技穷,尽量换点词。比如说in the first place啊,at the very beginning,again,also。。。。好多好多我就不说这种常识了。当然了,如果你确实是一下子想不起来(虽然有这种情况的备案,我还是这是unjustified的,你有一个晚上准备,这几个词应该是提前准备好的,随便用的),怎么办呢。如果你说了firstly,不一定要说secondly,就算你连secondly这个词也不知道怎么写,那千万别用thirdly,换个词嘛。furthermore,what's more,in addion....写文章我觉得最忌讳的是人家能预测到你的下一个词,这样人家就不想看了。当然回到托福这个问题上而言,结构一定要清楚!非常强调这一点。三战的时候我就是结构有点混乱了才24的。

但是结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就只有首先然后再然后么?我觉得这个最好是放在小结构里面。一般文章我建议大家有两个框架,第一个是大框架,表明辩证关系,第二个是supporting框架,表明递进关系。我就不信这样你都没得写了。是怕你写不完的。。。

其次,就是句型。这个我前面说过了,没事随便看看。嗯~背几句。当然我建议大家是找一篇句型特多,结构清楚的文章来背。这样,你就啥都有了~Jtrchina和我会说他背了7000字的口语和作文材料。反正我是膜拜的,我不用心,也不敢和他比。他的暴力法也挺有用。看大家适合什么方法吧。

最后是例子,有人说例子没有怎么办,没有什么怎么办的。挖掘你自己啊,用本山的小品说,就是往祖坟上刨。多数事情我们都有经历,往自己身上扯的好处是,1.木有考证,没有对错,名人就不同了,有对错之分。。。2.最熟悉,不会有不会写的词。你说你自己就是I吧,说issac Newton要多少字,打错了还有negative impression。当然了,有同学记忆力好,多写点也没关系。我写的时候是到处扯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这次作文我还说道北朝鲜的独裁制度啥的,这种东西新闻里面天天有,平常多看cnn,里面观点很火辣。你就有素材了。但是这是锦上添花,最基本的还是刨你自己,你爸妈,你七大姑八大姨。

不过supporting ideas可不需要段段都有for example的例子,你想想,那得多俗啊。我特别忌讳用for example,然后后一面一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一般我们reading的时候看到这个词汇,是不是就不看了?看个主体,看个大概。你用这个词不是警示人家不要看么?我会说一堆推理,然后悄悄的灌输思想。等我说完,再来一句,this is how it works~他才发现他已经看完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结构,句式,和内容都有了。好像作文是差不多了,但是不是的,还有综合作文。我一直以为综合作文可以一样对待,结果发现不是的。根据我对og满分范文的研究(就一篇,大家研究吧,就一篇多了也么有),以上技巧+模板不能完全适用于综合作文。综合作文是你在转述,独立作文是自述。

但是转述也不是说没有自己观点的。你要证明给别人看,你用了脑子的,没有当复读机,所以我不建议大家重复原文的话,反而要总结成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每一段。当然模板也是很需要的,这个自己做吧~网上也有,但是我还是建议自己做。模板作用就是加快速度。模板的内容就是一个label和对比的作用。哪些是作者说的,哪些是professor说的,然后对比,比如while,however,on the contrary的样子。

但是人家没说的话你要不要说?很多人问这个问题,当然要说了。要不怎么证明你用了脑子,但是你不能说自己的观点。全文不能出现I believe这种话。关键是总结出作者的逻辑关系。实话告诉各位,哪怕没听全都不要怕,我这次就没听全,我听力的时候突然周围开始狂口语。我比他们进去得早,突然一下子吵不习惯。还好是到了尾声了。作者说全的话也不一定要全写出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逻辑关系。我举个例子吧,eg.文章说A是错误的,但是作者refute了3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虽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有可能是被其它的原因干扰,比如云云,和A无关。这句话的核心就是与A无关。可以把这句话提出来。然后可以加上一些你自己认为的合理的分析。但是是从speech maker的角度去想的分析,他可以没说,你要把他没说的说了~而且还不能I think,因为是由ta说的推出的。你分析好了再对比一次。“

托福考试作文独立写作范文:电影比电视更有教育意义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e movies are worth watching only if they can teach something in real life.

写作范文参考:

No matter who you are, you are definitely in a dire need for excitement and thrill. Then, a controversy might appear among the public whether citizens should only watch those movies that can teach something in real life. Some of you may only watch those movies that can help to expand one’s knowledge and reveal the life stories, however, I strongly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and I think there will be a variety of reasons to watch movies.

Initially, entertainment is the principle reason for the entire world watching movies. Be it comedy, science-fiction, drama or action, movies are a medium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for every single individual ranging from those on streets to the high and mighty residents in penthouses. Put it in another words, the greatest of all benefits of watching a movie is that it entertains you and calms your tumultuous heart down. Take me as an example. I feel very tired after the full devotion to my career in a week and there is no time for the gym and outdoor activities just because of the busy work schedules. Then, I will choose to lie on my couch and watch movies of many kinds with a bowl of munchies like popcorns and sodas during the weekends. By being engrossed in a comedy show that can evoke hearty laughs, I will encounter situations with a positive frame of mind. Besides, when watching the horror movies, I will feel excited, scared, and emotional during those two and a half hours, leading me to be transferred to a world far away from the reality. Obviously,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ovies they are, they will be worth watching if they can entertain you.

Another general concern about movies is that they can help fasten the bonds between families. More often than not, what audiences are more focused 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ching movies, is the time they spend with their families rather than the well-orchestrated plots or the life lessons they might disclose. Current citizens can affor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having fun like traveling around the city or having a party because most of them are under huge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 and most of their time has to be occupied by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tasks. However, watching movies won’t consume too much time, serving as a stress buster and lubricant to strengthen relationship with families. Almost at every weekend, I will hang out with my girlfriend to watch movies whatever the genre is and staying with each other at that moment can help shorten our mental distance and we can just hold hands of each other and feel so close between us. Accordingly, my personal experience can help explain how we spend with our families or lovers like watching movies matters more than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movies.

In a word, I don’t think only those movies that tell us important life stories are worth watching. What I truly believe is those movies that can entertain audiences and provide viewers with a chance to stay with each other are more welcomed.

托福考试作文独立写作范文:如何提升社区环境

What is the most useful action for people to help environment in their local communities?

1. Plant trees and create parks

2. Persuade local shops to stop providing plastic bags for consumers

3. Increase access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such as buses and trains), and reduce the automobiles on roads

写作范文参考:

With the sense of community becoming much stronger,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has never failed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erefore, when it comes to which is the most feasible measure to help environment, among planting trees and building parks, encouraging local shops to stop using plastic bags, and improv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people's notions may vary from one to another. Towards such a long-running tug-of-war, I am inclined to claim that the first option is the best.

Firstly, growing trees and constructing parks can definitely help to ameliorate the environment. For one thing, more tree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ir quality of the whole neighborhood. As is common sense, the prosperou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produced large amounts of waste gas,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haze and smoggy weather shroud quite frequently the major cities in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air condition necessitates the planting of trees, which can purify the contaminated air to a large extent. In other words, trees, the lung of the earth, play a vital role in absorbing some harmful gas and producing more fresh air through photosynthesis. For another, the public parks can be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local community. Accompanying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natural lands have been utilized for constructing factories, shopping mall and skyscrapers, which greatly diminishes the natural habitats of animals, such as birds and squirrels. In this case, parks become the only place which can serve as habitats for those animals. Accordingly, the species of animals living here can become more diverse.

In addition,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for the other two options. Admittedly, reducing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and mak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re accessible may also be conduciv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ome degrees. To illustrate, if the plastic bags are prohibited, the so-called white pollution will be relieved. Also, easier access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means less use of private cars, which leads to the reduction of car exhaust. However, in comparison to planting trees and building parks, the above two measures enjoy less popularity among the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us are unlikely to be implemented. The underlying reason is that growing trees and constructing parks can create a more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while the other two choices can bring about more inconvenience. To be more specific, if shops stop the use of plastic shopping bags, the customers have to take a cloth bag while shopping. Also, tak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will take longer time than driving the private cars, which means that commuters have to get up much earlier than before. It is self-evident that whether a policy can be carried out directly determines its effect, which is especially true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aking what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in local communities is to plant trees and create parks.

托福写作

篇10:新华保险: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9月6日,创立于的新华保险迎来了12周年纪念日,沐浴12年风雨成长壮大的新华保险,因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从一个弱小的保险新生力量嬗变为一家现代化大型金融企业,从最初只有18名员工到如今拥有19万名内勤员工和营销员队伍,从北京一家“门店”发展到遍布全国近1300家机构,从总资产7.7亿元壮大到目前总资产1300多亿元,从成立之初的对手寥寥到目前面对110多家竞争主体,新华保险始终以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稳居市场前列,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排名亦逐年提升。

“12年来,新华保险参与了中国保险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非凡成就,但新华保险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高昂的斗志克服重重困难,推动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并牢牢树立价值增长理念。”

新华保险新闻发言人、战略管理中心主任孙玉淳说,从初期“求规模”到其后“求质量”,新华保险12年成长历程,经历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

战略管理的“魔力”

在业界看来,新华保险12年来能始终保持寿险业务既好又快发展,根本得益于“以科学战略管理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核心能力。

自创立之初迅速取得市场地位后,新华保险以战略眼光思考自身更高层次发展。成功完成向四家国际知名企业的增资扩股,随之借鉴外资股东先进的战略管理模型,启动了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真正走上科学的战略管理之路。

11月,新华保险在昆明召开其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次会议――高层战略研讨会。会议讨论通过新华保险第一个五年战略规划,清晰提出公司未来五年在市场地位、经营效益、机构布局等方面的战略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新华保险开始全面整合内部资源,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使公司业务管理、机构发展、产品开发、运营支持、人力资源等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开始走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效率。

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新华保险业务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借助全行业银行代理业务爆发式增长机遇,新华保险迅速扩大了保费规模,同时改变创业之初以团体业务为主的单一渠道局面,完善了销售渠道布局;二是经历此次快增长之后,新华保险加强了对寿险本质的思索,决定重点关注如何提升客户保障及公司价值,最终确立以发展个人业务、期缴业务为长期坚持的业务策略。

两次转型,让新华保险圆满完成第一个五年战略目标,跻身国内大型寿险公司行列,同时提升了业务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的战略管理使新华保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第一次飞跃。

篇11:从量变到质变-苍南县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从量变到质变-苍南县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浙江苍南县教育局 陈元然)

苍南县是浙江省教育大县, 全县受教育人数和学前儿童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苍南县又是省级经济欠发达县, 教育负债高达 2.7 亿元, 政府投入到学前教育的经费微乎其微。但是, 苍南县在经费保障能力弱、保障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 依据“放活、支持、示范”的思路, 实现了学前教育少投入、大发展。根据 年春季统计, 全县在园幼儿 39977 人, 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 93.5%; 全县幼儿园教职员工 3366 人, 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8%以上。

一、以社会力量为主体

基于人口多、地域广、县乡财政困难的现实, 我县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采取政府、集体、社会、个人等多方筹资、多渠道投入的方式激发社会力量办园热情, 形成了多元化办园的格局, 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幼儿园建园经费和办公经费的困难。

我县社会力量办园有集体办、股份制、个体办三种形式。在县、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扶持下, 社会力量办园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目前苍南县民办幼儿园有198 所, 其中个体投资在 300 万元以上的幼儿园就有 20 多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开始上规模上档次。目前在 31 所乡( 镇) 中心幼儿园中,园均幼儿数达到 180 人。在省级经济欠发达乡( 镇) 桥墩镇, 由个人出资 480 万元于 年初创建的镇中心幼儿园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在办园条件上都比较规范, 年该园被评为市示范性幼儿园。同样是经济欠发达乡(镇)的.观美镇, 大力调整农村幼儿园布局,社会集资 420 万元, 于 2004 年建成镇中心幼儿园, 招收 320 名幼儿。该园园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已进入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轨道。通过社会集资等形式创办乡( 镇) 中心幼儿园,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 受到了家长的欢迎。

二、以布局调整为载体

为了改变幼儿园分布零散、规模过小、办园效益低质量差的状况, 苍南县按照“扶大扶优, 撤差并小”的原则, 于 年起对全县幼儿园进行优化重组, 从原来的 600多所调整到现在的 199 所, 幼儿园所数的变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预计到 年, 全县幼儿园将控制在 190 所左右。

科学规划是教育发展的前提。为了抓好 “撤差并小”工作, 初,县政府制定了《苍南县~幼教事业发展规划》, 对全县幼教事业进行统筹布局, 明确各年度幼教事业发展的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这一发展规划已成为新世纪全县幼教工作的“路线图”。《规划》要求每个乡( 镇) 都要按照“控制总量、相对集中、扩大规模、改善条件、提高档次”的原则创建中心幼儿园, 每个学区每年都要努力创建 1~2 个窗口幼儿园, 保证每个学区、乡( 镇)都有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 努力做到均衡发展。对一些乡( 镇) 办园设点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予以调整; 对一些单位和个人不顾幼儿的身心健康, 不讲保教质量, 未经批准擅自办园招收幼儿等现象坚决予以取缔。1998 年, 苍南县教育行政部门先在龙港镇搞 “撤差并小”试点工作, 取得初步成效,1999 年在全县推广。2000 年县政府出台了 《关于在全县开展幼儿园( 班) 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取缔无证幼儿园的通知》等文件, 成立了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 劳动、妇联、物价、卫生等部门领导任成员的苍南县幼儿园清理整顿领导班子,召开由全县 36 个乡( 镇) 的分管乡( 镇) 长、8 个学区领导和幼教专职干部参加的会议, 部署幼儿园的全面清理整顿工作, 要求大家根据“扶大扶优, 撤差并小”的原则, 对所辖的幼儿园在网点布局、管理、办园条件等方面作全面检查和评估。期间, 苍南县幼儿园清理整顿领导小组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送达《行政处罚通知书》130 多份、《依法取缔通知书》32 份, 发放 《限期整改通知书》170 多份, 联合执法行动 12 次,成功撤并 了300多所布局不合理、规模小、设施差、办园水平低下的幼儿园, 强制查封 30 多所未经批准非法举办的幼儿园。在“撤差并小”的同时, 大力推行“扶大扶优”政策, 积极依靠多元投入,有效推进乡 ( 镇) 中心幼儿园建设。中心幼儿园数由 13 所增加到31 所, 创 建率由 36.1%提 高 到86%。

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 规定乡( 镇) 政府要重点抓好乡( 镇) 中心幼儿园建设。县政府计划参照民办学校的补助办法, 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人事代理等方面扶持民办幼儿园, 加快乡( 镇) 中心幼儿园建设步伐, 到 2010 年创建率将达到96%以上。此外, 根据“有效辐射和就近入园”原则, 苍南县还将继续通过“扶大扶优, 撤差并小”做好园网调整工作, 使全县幼儿园所数保持在 190 所左右的规模。

三、以专业发展为根本

优秀的园长和教师队伍是抓好幼教事业的关键。为提高全县园长和教师的整体水平, 县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苍南县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实施办法》, 从 2000 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县一级以上幼儿园及乡( 镇) 中心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县幼儿园保健人员培训。每年推送一定数量的园长参加省、市园长岗位培训。到目前为止, 全县参加园长岗位培训已达 320 人次。 年开始, 全县每年开展一次民办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和暑期师德培训及业务理论测试, 每两年举办一届教坛新秀评比。从2004 年 10 月开始对全县非公办幼儿园教师实施人事代理, 规定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均可以参加职称评定。2004 年开始,县教育局每年拨出专项经费, 组织各学区幼教辅导员、全县上等级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高校参加幼儿教育管理理论培训。各幼儿园也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此外, 各幼儿园积极实践“科研兴师”“科研兴园”理念, 大力开展园本教研活动,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业务精、骨干多的师资队伍。据不完全统计, 我县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市教坛新秀 18 人, 市名师培养对象 10 人; 县教坛新秀 88人, 县名师培养对象 25 人; 中学高级教师 6 人, 幼儿园高级教师 58人。在县市级以上获奖及交流的论文达 800 多篇, 拥有县级以上科研课题 50 多个。

下一步我县将以 “园本教研”为载体, 推进名师建设。通过培养一批名优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县教育局将统筹协调, 把名师建设工作抓紧抓实。具体设想是把幼儿园名师建设纳入名师名校长模范班主任工程之中,单列名额组织评选; 开设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班; 建立园长、教师任职资格理论考试制度和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制度; 开设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班, 将教科研工作延伸到农村幼儿园。此外, 县教育局把乡( 镇) 中心幼儿园建设纳入教育强镇创建计划, 把资助贫困幼儿入园纳入扶贫工作, 以提高幼儿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同时还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2007 年实现县一级以上幼儿园 “园园通”, 2010 年实现所有幼儿园“园园通”, 并且加强幼儿教育资源库建设, 实现“教学通”和“资源通”。

四、以内涵发展为主线

20苍南县创建了首家市示范性幼儿园, 幼儿教育由此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满足了部分幼儿家长对优质资源的迫切需求。到目前为止, 全县已创建了省示范性幼儿园 3 所, 市示范性幼儿园 5 所, 市一级幼儿园 8 所, 县一级幼儿园 56 所。龙港镇中心幼儿园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

苍南县将深化幼教体制改革,探索“依托名园, 集团办园, 拓展资源, 同步发展”的办学模式, 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如太阳人幼儿园、旭日幼儿园等幼儿园已经利用自身优势办分园, 输出管理理念、优秀师资等。下一步, 苍南县计划充分发挥省、市示范性幼儿园的龙头作用, 改造薄弱幼儿园, 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全县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篇1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教案优秀总汇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汉至元朝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宋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元朝中书省),认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为削弱。

2.识记汉至元朝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重要制度(如汉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解决,唐节度使与藩镇割据,宋收地方军事、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和宣慰司等),认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识记汉至元朝的选官制度的演变(如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科举制),认识封建君主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自己制作的本课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图表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秦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引导: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又在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极具开创性,尤其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是为后来历代统治者所沿袭。那么,在秦朝之后,作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如何发展的?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探讨的问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自主学习】

1.中国从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一直存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想解决这两对矛盾。那么,你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史实说明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收到了怎样的成效?

2.你能透过“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发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哪些重要规律?

【知识梳理】

第一种归纳整理知识设计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朝郡国并行,封国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把军权、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央,并设通判监督地方

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宣政院与宣慰司分西藏和边远少数民族区,便利中央管理地方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权,汉武帝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3.宋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由皇帝总揽

4.元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为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权,后可左右皇帝继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央不断加强对选官与用官的控制

1.汉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中央与地方各行其权

2.魏晋南北朝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与用官为世家大族垄断3.隋唐至明清行科举制,选官与用官为中央政府控制

第二种归纳整理知识设计

【探索攻关】

探索攻关一:汉丞相与秦丞相的职权有何不同?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职权:秦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汉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影响:君权受到严重削弱。

探索攻关二: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答案提示]措施:①用布衣为相;②任用身边作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郡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③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形成“外朝”——执行机构;④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的权力,使它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尚书台,大权由皇帝总揽。得出结论:两汉中央主要政治制度——形成“中朝”、“外朝”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探索攻关三:阅读教材,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形成的?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形成:①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又有中书省、门下省)②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政府统治机构。③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④隋唐——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结论: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都受制于皇帝,最终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三省六部制意义:①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君权;②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③后来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探索攻关四:宋初加强皇权的背景、措施、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背景:唐后期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

措施:①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②枢密院是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③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④三司史——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结果: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结论:北宋中央政治制度——(“一参”“二府”“三司”)

探索攻关五:结合教材,元朝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①中书省——行政机构,统领六部,行宰相职权;②枢密院——军事机构;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得出结论:元朝中央政治制度——(“一省”“二院“)

探索攻关六: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

①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和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以来,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本课小结】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历代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诞生之时就存在着相权与君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的历代统治者从自己统治的实际需要,对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其特点是相权不断削弱,地方的独立性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更多地收归中央,而最终的受益者是皇帝,皇权得到了不断的强化。但是,在这段时期内,丞相的权力虽然不断受到削弱,地位不断下降,但毕竟还是存在的,对皇权而言仍是一个影响的因素。到了明清,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皇帝们会如何对待影响自己大权独揽的一些因素?这便是第4课学习的内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智能训练】

1.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解题关键:政治制度的内涵和各朝代发展特点。

思路引领:从发展过程看其发展轨迹和趋势,从各朝代发展概况总结出相应特点。

答案提示: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2.尝试查一查,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划?

提示:①教师应提供元朝疆域图,引导学生从掌握元朝的行省划分入手,宏观把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及作用,进而以自己家乡为轴心,更深入地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细节,加深对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重大变革的认识,从中更深刻地理解行省制度给中国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②鼓励学生运用电脑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汇集、展示、交流,互相观摩学习。

【教学后记】

1.本课用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相当紧张,只能以教材内容为基本教学资源,如果引入其它教学资源就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2.本课我设计了二种知识归纳法,相对来说,第一种更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但第2种则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3.由于内容较多,在难度和深度上不能进一步提高,以后可以在内容精简上下些功夫,以腾出时间。

篇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高二历史教案优秀总汇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列举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3.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考试说明】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初郡国并行制:

(1)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

(2)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会与朝廷对抗,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从景帝到武帝时开始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元朝的行省制:

(1)实施原因:元朝地域辽阔;吸取了宋代教训,要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设行中书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P13地图)

(3)作用: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由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运作顺序: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评价: ①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合议朝政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的察举制:汉武帝时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而建立的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品评官由世家大族担任,主要依靠门第选官,不注重才能。

3.科举制:

(1)建立: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2)发展: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3)作用: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本课问题检测

回答下列有关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问题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西周至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其中汉初郡国并行制实行的概况、结果如何?元朝行省制度实行的目的?作用? 边远民族地区?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作用(分三方面)?

(3)汉到唐的选官制度、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科举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有何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

纪念七七事变83周年振兴中华主题班会教案

《铭记918》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难忘的话》教案设计

918纪念日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

土地的誓言教案

铭记历史主题班会教案

卢沟谣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历史教案(精选13篇)】相关文章:

129纪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2023-09-25

九一八主题班会主持词2022-07-09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06

教初一作文2022-12-22

卢沟桥烽火说课稿2022-08-14

九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700字: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2024-04-06

高中高二信息技术下册教学总结2023-01-25

初一918班会责任精选2023-07-08

游华清宫作文2022-07-16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卢沟桥的狮子》2023-07-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