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精选19篇))由网友“gorgerous”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欢迎大家分享。
篇1: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明与建议】
1、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2、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 变换 4课时
1.轴对称 1课时左右
2.旋转 1课时左右
3欣赏设计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二單元
因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
第三單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第四單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第五單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三、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对称》是平面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形式的其中一种,对称这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对称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本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要求,目的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进,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知识,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对称轴找出和原点的对应点,继而正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
[设计思路]
1.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拟通过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方格纸、剪刀、白色纸张。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这样一图形,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播放轴对称图形)
生: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知道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哪大家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图形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轴对称”。(板书揭题:轴对称)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复习了旧知,为新课的学习进行铺垫,通过动画演示对称轴,对把两边的图形对折,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着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利用知识迁移的思想,引入新课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另一半是什么吗?为什么这样想?
【设计意图: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样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自主动脑活动。】
2.数一数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这个图形,现在我把它标上几个点,你们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A , A’、B , B’、C , C’)它们和对称轴有没有什么关系?先在小组内和同桌说一说。
生:我发现了点A和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点B和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和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小格。
师:你观察得太仔细了,真是个学习有心人。
生:老师,我还发现了把点A和点A’连起来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点B和点B’连起来点C和点C’连起来都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
师:这些知识是很隐藏的,都被你发现了,你太了不起了。不错,刚才这些知道都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把点A、B、C在数学上叫它原点,点A’、B’、C’叫它对应点。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知识点。
生:原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它们的连线和对称轴成垂直关系。
师:(板书生说)
3.画一画
师: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画一画轴对称图形好不好?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动手画一画。
生:(画一画),碰到难点,不懂找对应点。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才能又对又快画好呢?首先,要先标好原点,再找出原点的对应点。再画出连线。
【设计意图:先通过让学生尝试画,再引导学生画,最后总结。画法:形成技能,让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
4.剪一剪
师:让大家动手剪一剪课本P4的做一做,小组同学合作,先猜一猜,再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生:动手剪纸。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动手让学和加深体会,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知识。】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我们猜一猜、数一数、画一画、剪一剪,学习了什么知识呢?
生1:如何找对应点,如何画轴对称图形。
生2:我知道了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提升知识
师:让同学们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生:动手设计。
师:现在请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四、总结提高,延伸感受
师:其实轴对称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如果你们是一个有心人,定能发现许多,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生活化。】
五、作业设计
设计一幅满意的作品。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1.标出原点 找出对应点
2.连线画图 形成作品
3.仔细检查 完成作品
图形的旋转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
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
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
学生:O点,90度 ┈┈
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
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的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方向)
三、巩固新知
1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
2 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的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的。
3 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四、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的很不错哦!
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54页说一说的1题和2题。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以哪个点为中心 旋转的方向
(固定不动) (顺时针 逆时针)
篇2: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找次品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在素材的选取上非常注重现实性,如钙片、矿泉水、松果、饼干、糖果、白糖等物品,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
教科书的两个例题在编排上都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2.注意体现思维过程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结构上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例1安排了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则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此外,教科书在分析方法的编排上还很重视“数学化”,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数量为5个、9个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然后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最后,再利用归纳出的方法去解决待测物品数更多时的问题,同时也从可验证归纳出的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之所以需要验证,是因为本单元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四、具体编排
例1
编排思想:
创设找5瓶钙片中的1瓶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
教学建议: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体现探索性和开放性,不必急于归纳最优方法,重在鼓励。
如果没有天平,可利用卡片操作、画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
教师注意进行指导。
例2
编排思想:
创设找若干零件中的1个次品的合作学习的情境。
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多样性、有效性。
教学建议:
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探索性最优化方法。
如果没有天平,可利用卡片操作、画图表的形式进行分析,如画树图的方法。
教师初步归纳最优方法。
让学生继续探索10、11个零件找次品的方法。
教师最后全面归纳最优方法。。
练习二十六
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保证能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第4题是一个趣味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爸爸与小明的年龄差是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即现在和3年后两者的年龄差一样,所以设小明今年 岁,则爸爸今年就是( +24)岁,从而 +( +24)=34,可算出小明今年是5岁,爸爸今年是29岁。
第5题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示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次。
第6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份,至多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5……时如何找出次品。
第7*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下面的图示:
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人,所以参加课外小组的一共有25-6=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10-19=3人。
关于“你知道吗”的说明
本专栏简要介绍了在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的情况下,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测的次数。由该表可发现,只要待测物品数量介于 +1~ 之间,则最多只需要测 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由此,要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待测物品可能是244~729个。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是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篇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鸡兔同笼”问题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过程与方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一课时:“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故事视频、探讨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笼子里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讨论。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
鸡 8 7 6 5 4 3
兔 0 1 2 3 4 5
脚 16 18 20 22 24 26
(2)、假设法: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
(3)、用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4=26
2x+8×4-4x=26
32-26=4x-2x
2x=6
x=3
8-3=5(只)
2、小结解题方法:
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3、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
2x+(35-x)×4=94
2x+35×4-4x=94
140-94=4x-2x
2x=46
x=23
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算术解:
假设都是鸡。
2×35=70(只)
94-70=24(只)
24÷(4-2)=12(只)
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三、当堂测评
1、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读题分析后,列式解答。鼓励用方程解。
2、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提问:根据图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一条大船乘6人,一条小船乘4人)
请同学独立列式解答。(讲评时重点解释算术解的每步的算理)
6×8=48(人)
假设8条都是大船可坐48人。
48-38=10(人)
假设人数比实际的人数多10人。
多10人的原因是把部分的小船当成了大船,也就是每条小船多算了2人。多的10人除以每条船多算的人数,就是有多少条小船。
10÷(6-4)=5(条)
8-5=3(条)
这是表示有3条大船。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决那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
1、“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间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再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比较大的原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 等方法的学则根据学社的实际情况。
3、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后记:
篇4:小学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 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2)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 )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1、长、正方体的认识
篇5: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预案《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业:书P118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6~P119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新知学习: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
篇6:二年级数学广角简单推理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
一、教材内容和目标:
“猜一猜”既“简单的逻辑推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既 “数学广角”。“猜一猜”这教学内容又包括“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和“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逻辑推理思维性比较强,学生对纯“文字”的推理存在难度。我确定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而推理过程的叙述是难点。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两个条件和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钱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对双胞胎兄弟,(出示课件)你能猜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也可能出现两种可能,但不确定。)。那现在钱老师给大家一条线索,你能确定了吗?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说明理由:能用上“因为、、、所以、、、”连着说一说就更好了。
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根据老师给你的一条线索从刚开始乱猜到一步步推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出示课题并生齐读)。说到推理可不得不提到一位高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名侦探柯南)柯南可了不得了,六岁就开始破案,还和他的小伙伴成立了“小小侦探团”,根据线索步步推理,告破案件。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柯南一样聪明机智呢?那就赶紧进入“柯南侦探营”吧!
1、探究“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
师:首先进入柯南的基础训练。
出示:钱老师的两只手心里分别写着数字--8、9。我左手写的不是8 。
师:从这条线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左手写着9;
生2:右手写着8。
师:能用上“因为…所以…”来陈述你的观点吗?
生1: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
师:有不一样的表述吗?
生2: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
师:说的真棒。那谁能用上“因为…所以…那么…”来完整地陈述自己你判断?(教师边根据学生的表述边写相应的关联词)。
生1: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左手写的是9,那么右手写的是8。
生2:因为左手写的不是8,所以右手写的是8,那么左手写的是9。师:你真了不起。老师奖你个智慧果。还有谁再来试一试?说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小结: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能根据一条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而得到了正确的结论,看来,我们离柯南越来越近了。
2、探究“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
师:通过了柯南的基础训练,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进入柯南的提高训练营吧!
出示:妈妈说她们三个小朋友分别喜欢玩具小熊、小兔、小猫。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南南说:我喜欢小兔。你能判断他们分别喜欢什么动物吗?
师:认真读题,仔细分析,你能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师:你先确定谁喜欢什么?为什么?
生:因为南南说:我喜欢小兔,所以南南肯定喜欢小兔。
师:然后呢?
生1: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小小就是喜欢小熊,那么柯柯喜欢小猫。
生2: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就是柯柯喜欢小猫,那么小小就是喜欢小熊。
师:真棒!谁能连起来把他们刚才的推理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1:因为南南说:我喜欢小兔,所以南南喜欢小兔。又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小小喜欢小熊,那么柯柯喜欢小猫。
师:你真了不起,能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那么”说话,太聪明了!
生2:因为南南说:我喜欢小兔,所以南南喜欢小兔。又因为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所以柯柯喜欢小猫,那么小小喜欢小熊。
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你现在能再说给你前后的小伙伴听听吗?
3、总结推理过程
师:当我们碰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推理时,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从而使我们的问题更加简单。
师:看到大家学得都不错,柯南还送给咱们一首儿歌呢!一起读一读:“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三)练习巩固
师:根据柯南送咱们的“能确定的先确定,能排除的再排除”,我们一起来接受柯南给我们设的难关吧!有信心吗?
1、第一关:
下面黄色纸片的后面分别藏着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第一个后面不是三角形,第二个后面是长方形。
师:你先确定哪位?再确定哪位?有不同的想法吗?完整地说一说。轻松闯过第一关。
2、第二关:
他们三人分别戴着黄色、蓝色和红色三种帽子。左边的说:他们两个戴的都不是黄帽子。女孩说:我戴的不是红帽子。他们分别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师:先确定谁?接着呢?谁能说完整整个推理过程? 祝贺你!离柯南又近了一步。
3、柯南指令:完成书本102页的第三,第四题。
4、智力大冲浪,考验你的时候来了,加油!
四个小朋友比高矮。
小强:我不是最矮的。
小刚:我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
小冬:我不比其他三人高。
小勇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这四个人排好队。
师:你找到了哪句关键的线索?在老师发你的纸上画一画,连一连。为什么?你有不同连法吗?
5.智力大冲浪:
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3岁;
(2)乙:我比丙小2岁;
(3)丙:我比甲小1岁。
判断( )>( )>( )顺利闯过了所有关卡,现在,你已经是柯南训练营的一员了,恭喜你!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在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难题时,也能简单推理下,找到关键的线索,排除一些情况,使我们的问题简单化,这样,你就是为未来的柯南了!
1.南南,柯柯,小小分别喜欢玩具小熊、小兔、小猫,小小说:我不喜欢小猫,南南说:我喜欢小兔。你能判断他们分别喜欢什么动物吗?
南南
柯柯
小小
2.小强:我不是最矮的。
小刚:我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
小冬:我不比其他三人高。
小勇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这四个人排好队。
3.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3岁;
(2)乙:我比丙小2岁;
(3)丙:我比甲小1岁。
判断( )>( )>( )
篇7: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把汉字与对应的读音连接起来。
lǎorónɡniǎnjiēsǒuchāo
皆钞熔佬撵擞
二、填字成词。
文质()仪表()()虎背()腰
神采()()满面()风垂()丧气
()步如飞活()乱跳大()大()
()声细语巧舌如()()()动听
三、选词填空。
武断果断
1.像你这样凭空()可是不行的。
2.她办事(),大家都很佩服她。
胆怯羞怯
3.她长到六岁才见到爸爸,当时她()地走到爸爸面前,一下子被爸爸抱了起来。
4.勇敢一点吧,要是老这么(),那就什么也干不成。
刻薄尖刻
5.虽然他犯了错,但是你的批评也太()了。
6.那家伙以为他没有钱,就摆出了一副非常()的嘴脸。
四、下面哪几句话与例句的意思相同?在括号里打“√”。
例句:我们都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
(1)没有一个人不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
(2)我们不会不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
(3)造福于人类的绿叶,我们都爱它。()
(4)我们怎么会不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呢?()
(5)没有一个人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
(6)谁不爱这造福于人类的绿叶。()
五、请你补全与动物相关的三字常用语,看看什么样的人被比喻成什么样的动物。
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龙
2.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虎
3.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狼
4.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鸡
5.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狗
6.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羊
7.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牛
8.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马
六、你认为下面两句广告词有什么语病?请改正。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2.艾儿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肌肤。
篇8: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二、 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三、 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 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 作业:书P118第1、2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 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 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 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一、 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 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6~P119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 新知学习: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 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
课后反思:
篇9: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一、 教学内容
数字编码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编排特点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向学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我们都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比如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还有练习中的习题都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2.在实践中体会数字编码的应用。
在学生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后,例3和例4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进一步来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编排
标 题 具体内容
例1~例2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例3、例4 通过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情境图
教材首先由学生非常熟悉的老师点名的生活情境来引入,说明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班上的学生。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结合后面的例1来教学,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先收集一些由数字组成的号码,如车牌号、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然后在班上交流和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再来展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些数字编码现象引出,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1
例1是通过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来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同时通过邮政编码在信件传递中的功能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教材这里呈现了一个标准信封的正面,并向同学们介绍了邮政编码的结构: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448268。它的前两位数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如44表示湖北省;第三位数表示邮区代号,如448表示湖北省荆门邮区;第四位数表示县(市)的编号,如4482代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所以448268表示的就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邮电支局的投递局。最后,介绍邮政编码作为我们国家的邮政代号在信件传递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收集一些邮政编码,如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父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爷爷奶奶住址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等。并要求学生设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如向邮局工作人员或邮递员咨询、查阅邮政编码书籍等。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老师再结合教材给出的邮政编码的结构图具体说明它的组成,也就是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某个邮政编码给出它的组成,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例2
例2是通过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首先从身份证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情境来引入,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身份证号码的组成。教材在这里举例给出了一些简单的信息。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其他信息和含义,注意这里不要求学生掌握每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以及编排方法,有些学生不易理解的(比如校验码)让学生知道就可以了。然后再让学生就某个身份证号码说一说号码中的数字代表的含义,并结合后面“做一做”的第2题来完成这个练习。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了解的身份证号码的结构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进一步体会身份证号码蕴含的信息和编排方法,初步学会编码,为后面的实践活动打下铺垫。
例3
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让学生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比如学生所在的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然后再根据这些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比如说可以用1表示男生,2表示女生,还可以按年龄的大小给每个班的学生排一下号等等。教材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些范例。
教学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在学号中需要反映出哪些内容,比如入学年份、年级、班级、班级序号、性别等。在全班同学统一了编码中要包含的信息后,如何用数字来体现就是一个开放的活动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出既符合要求又形式多样的学号来,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点拨、引导。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这里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接下来的“做一做”安排了3个题目,第2题是配合例2的,学生在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后,回家可以跟爸爸、妈妈汇报,说一说父母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字代表的含义。
第1题是让学生来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全班同学编号。在这里是完全开放的,学生可以自己来设定号码中要体现的信息和编码的方法,然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看看谁的设计比较好。
第3题的第一个要求,让学生想一下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编码的事物,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这个调查也可以安排在例1的教学之前,让学生课前去调查,然后在班上汇报交流,作为例1教学的引入。后一个要求是让学生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去了解它的意义。学生可以根据前面所学的先进行猜测,然后再去实际调查验证,并且在调查中学生还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编码中包括用字母进行编码的,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可以为例4的教学做准备。
例4
例4还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除了数字还可以利用字母来编码,也就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进行编码。这种编码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图书的检索号,在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册的图书,为了便于查询和统计,我们给图书也编了一个“书号”--检索号。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类号和书次号,分类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教材从一个小女孩到图书角借阅图书的情境引入。由于图书很多,每找一本书几乎就要把所有的图书都翻个遍,所以有必要给图书来编个号码,贴上标签。接下来,学生分组来活动: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学生先要讨论书号中要包含的信息,比如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接下来就是探索怎样用编码的形式来表示书号了。教材在这里给出一些范例。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比较大的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然后流各自调查的收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突出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分类。
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了编学号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分组来完成这个实践活动。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先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在小组中讨论,每个小组先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再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并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一种作为最终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练习二十四
练习二十四中的习题向学生展示了数字编码在生活中更广泛的应用。另外,后面的“生活中的数学”版块中,让学生感受数字编码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处不在。
第1题是探讨电话号码中的编码信息,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并交流不同城市的区号,了解电话号码中各数字的意义。我们国家的电话号码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所在城市的区号,比如北京的区号是010,广州是020,上海是021等,我们在拨打长途电话时,都要先拨区号,再拨后面的号码。电话号码后面部分的数字也代表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了解。
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这里除了数字还有用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第3题向学生介绍了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它是国际上通用的比较科学合理的一种图书编码系统,外文简称ISBN。国际标准书号以“ISBN”作为标志,后面带有10位数字,这10位数字分为4部分即组号、出版社号、书序号、检验号;各部分之间用“-”或空位隔开。其中组号是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或语种的编号,这个编号是由国际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中国为“7”。出版社号是由地区或国家的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的,可以多达7位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社号是“107”。书名号是由该出版者出版的每种出版物的编号。检验号是国际标准书号编号的最后一位数字。
第4题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给家美小区一栋新楼的居民编一个门牌号,这个号码中可以包含楼号、门栋号、层数以及房间号等信息。
以上练习包括后面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调查,通过查资料、向父母咨询等方式感受数字编码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编码思想的作用。然后再在班上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也可以在学生了解各种编码的意义后,让学生再去观察身边的这些数字编码现象,说一说编码中数字或字母代表的含义。
三、 教学建议
⒈ 恰当把握目标。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
⒉ 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老师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教学。同时,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比如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含义,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数字编码的意义等。
⒊ 让学生动手实践,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
篇10: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1年级上册认识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板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能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数字与编码(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1、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其他地区邮政编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十个老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师课件出示)
2、师: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吗?(生可能会说:数字可以进行计算、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序数等)
师:对。数字还有一个用途,可以进行编码 ,如我们学校的电话号码。当把这些数字赋予一定的含义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列,就是编码。(板书:数字编码)。
3、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数字编码吗?
生:学生纷纷回答:汽车牌照号码、门牌号码、电话区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由此可见,编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虽然只是由简单的数字、汉字、字母组成,但代表着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以邮政编码为例来探讨隐含在数字编码里的“秘密”。
二、讨论交流,探索规律
1、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号,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件的传递速度。说到信件,同学们寄过信吗?谁来说说寄信的过程?(生交流寄信的过程)
2、师结合课件小结寄信的过程。
① 先写好信和信封;②再把信投入邮筒;③邮局把信收集起来通过机器进行分拣,机器根据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④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的邮政局;⑤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投递信件。
3、师:邮政编码在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收集了一些邮政编码及相关的知识,能告诉大家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的吗?
生:查阅有关邮政编码书籍、上网、向邮递员叔叔了解、请教家长……。
4、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真是了不起。那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邮政编码?
生:回答。(师板书4个不同区域的邮政编码)
5、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邮政编码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6、全班交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把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展示一下?
生:都由六位数字组成……。
7、师:这6位数字看似简单,里面隐含的信息可多了,你们想知道吗?请自学书P113页。
8、汇报编制规律。(结合课件小结规律)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局(所)。
9、邮编的重要性
师:邮政编码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从前往后看,它代表的行政区域在排列上也有特点,你发现了吗?(按行政区域级别的大小来排列的。)
10、师:现在我们以一个写好的信封为例来具体看看邮政编码每个数字的含义。(课件展示信封)
你从信封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寄信的人地址,写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网址……
师小结:我们以后投递信件的时候,可都要养成自觉、正确、工整地填写收件人和寄信人的邮政编码的良好习惯啊!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
2、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你身边还有许多数字编码的事物。课后请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去调查了解它的意义。
第二课时
数字与编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编码。
●○教学具准备:搜集有关数字与编码的生活实例,学生课前调查了解父母亲或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都带来了吗?师:你们知道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吗?(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很重要,像身份号码这样的个人信息码在生活中的确应该妥善保管、注意保密。同学们带来的这些身份号码在课下也要保存好。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从研究身份证号码入手,来继续学习数字与编码的规律。(板书课题:数字与编码)
二、讨论交流,探索规律
1、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师:现在就请同桌把收集到的身份证号码和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放到一块比一比,试着想一想、猜一猜,老师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字都代表什么含义。听清要求了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把你的猜测与发现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说得这么详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上网查找的。
师:能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正像前面许多同学谈到的那样,身份号码的前6位数字表示的是居民常住户口所在的地址码。这里的37表示的就是山东省,03表示的是淄博市,02表示的是淄川区,号码的7到14位是出生日期码,15到17位是顺序码。同一常住户口所在地、同一日期出生的人在办理身份号码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编号。
师:请收集的是男性的身份证号码的同学说一说第17位上是哪些数字?(1、3、5……)
师: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奇数)也就是说身份证号码第17位上是奇数的表示的是男性。
师:请收集的是女性的身份证号码的同学说一说第17位上是哪些数字?(2、4、6……)
师: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偶数)也就是说身份证号码第17位上是偶数的表示的是女性。如老师身份证号码的第17位数字是6,老师是女性。
师: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它是根据前17位数字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产生的,既提高了号码的有效利用率,又很好地起到了检验的作用。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只有一个,它具有唯一性。
3、感悟编码特性。
(1)位数相同、科学规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了解了身份号码的组成?现在请大家看看收集到的号码,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这个身份号码的最后一位是X。
师:你真善于发现问题。谁找的号码当中也有这样的问题?这里的它是一个罗马数字,在一些钟表上大家可能会看到。它表示的是10。
师:现在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里不写阿拉伯数字10,而要用一个罗马数字来代替呢?
生:位数就成了19位数,多了。
师:都同意吗?(同意)这是为了保证同一类编码的位数相同,而这也恰恰正是编码科学性与规范性的最好体现。
(2)编码的发展
师:身份证有15位和18位之分。旧的身份证号码有15位,新的身份证号码有18位。新增在第7、8、18三位。其中加入的具体年份和校验码有效地提高了编码的使用率。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对于身份号码这一编码已经了解很多了,其实生活中的编码还有很多很多,你留心观察过吗?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学生交流)
四、实践应用,检验新知
师:编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编呀?
师:学校要为每一个同学编一个表示同学们身份的号码(学号)。
师:那么这个编码中应该包含哪些信息呢?
生:班级、年级、性别、学校。
…………
师:请同学们合作设计自己的学号。(学生合作编码,师巡视。)
师:请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编码。(学生介绍)
师:今年如果是一年级,那明年呢?(引导年级会发生改变,是否可以用一个不变的量来表示年级。)
(生无人回答。)
师:那同学们都是哪一年入学的?借此用入学年份代替年级。
(师生讨论其他信息的必要性与占位问题)
师:根据刚才交流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编码。(生交流汇报。)
五、课堂小结,延伸新知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师:其实编码远不只是我们今天了解到的这些,它还被广泛应用到了航天、航空、国防、通信等领域中,有很多的编码等待着同学们去创造与破解,同学们加油吧!
篇11: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单元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建议
1. 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不仅能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了解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体会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邮编查询网址:www.yb21.c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老师点名时,除了直接叫你们的名字外,还能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
对!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学号。看来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揭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编写这本教材的编辑室的叔叔阿姨们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你们知识这些信件是如何传递的吗?(出示例1下面寄信的流程图)师:把信件投入邮筒后,邮局把收集起来的信件通过机器分拣,机器是根据每封信上的邮政编码进行分类的,再把信件传递到收信人所在地的邮局,最后由邮递员根据具体的地址来投递信件。
2、探索邮政编码的结构
(1)湖北省襄樊市441000、湖北省十堰市44、湖北省宜昌市443000、湖北省荆门市448000
北京市朝阳区100176、北京市海淀区102206、北京市宣武区100073、北京市石景山区100036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750000、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751200、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751506、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756301
观察以上这些地区的邮政编码,你发现了什么?
师: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请大家回答这里邮编的前两位43、10和75分别代表什么?
师:湖北省较大,所以仅用44还不够,因此湖北省的省级代码有两个,除了44,还有43。
(2)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镇448268、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448151、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448002
观察以上邮编,猜一猜前三位表示什么?前四位呢?
师:前三位表示邮区,这里的448就表示湖北省的荆门邮区。前四位表示县(市),如这里的4482就表示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邮局。你能与同桌说一说其它两个邮编前四位分别表示什么吗?(如有条件可通过课件了解湖北省中的不同邮区。)
(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二七邮政支局 430012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市双洞门邮政支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武汉市武胜路邮政支局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武汉市钟家村邮政支局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市中华路邮政所 430061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汉市水果湖邮政支局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武汉市红钢城邮政所 430080
师:最后两位数字表示的是该邮局的投递局或邮政所。
(4)请大家打开书113页,找到上面的邮政编码。这是表示谁的邮政编码?同桌交流各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注意结合收信人的地址来说)
结合发信人的地址你们能说一说100081表示的含义吗?
师说明:由于北京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所以它的邮编第三位和第四位数字都是0,只有81是表示投递局。我国还有3个直辖市,他们的邮编分别是上海市200000;天津市300000;重庆市400000。如果是省会城市,他们的邮编第三位第四位也均为0,如江苏省南京市210000;广东省广州市510000;四川省成都市610000;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三、巩固练习
1、你还收集了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
师: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推行邮政编码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信函自动分拣机可以通过拍摄到信封上的邮政编码,通过皮带传输和机械手把信函放进特定邮政支局的信格里。机械分拣可比人工分拣的效率提高10倍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牌号``````)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五、作业:书P118第1、2题。
教学反思: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听过多节有关的研讨课,但临到自己教学时才真正体会到本课教学的艰难。
一是信息化时代对邮政编码的冲突。其实我在教学前也仅仅只知道学校和家庭住址的邮编,至于邮政编码的结构含义等是完全陌生。在课堂前测中了解到,全班仅3人有写信寄信的经历(这三名学生的老家都远离湖北省),他们知道老家的邮编,全班有半数左右的家庭收集不到已经邮寄过的旧信封。可以说在学习本课前师生对邮政编码都是知之甚少,教师本身都只“半勺水”,何以给学生“一杯水”?
虽然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查询,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倍感吃力。如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北京人民出版社的邮编是100008,它的第三、四位都是0呢”;“为什么我们学校的邮编4300XX第三、四位也是0呢”;“邮区是不是指什么市?”“邮区与市、区、县有什么关系?”一个接一个问题“炮轰”过来,着实招架不住。
二是对教学方法的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讲授为主的内容,还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节以观察发现探究为主的内容。常规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前者(因为高效),比赛课或研讨课老师们往往选择后者(因为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到底选用哪种方法能够在常规课内既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我选择了以后者为主,适时辅之以讲解,效果还不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很活跃。
备注:
1、编码与大数的区别。大数和编码的位数都很多,但是编码不是大数,可以问学生“编码是一个大数吗?是一个多位数吗?”要让学生搞清楚这一点。邮政编码不能说是6位数,而应该说是“由6位数字组成”。
2、什么叫邮区?邮区或称邮界。指邮政机构进行邮政服务所划分的区域。邮区不是行政区,不分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身份证的一些常识及其编码的科学性,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编码、应用编码的意识。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索身份证编码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数字编码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个小偷拿着假身份证取钱时,很快就被银行工作人员发现,报警后将其抓捕。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师:看来身份证是一个很重要的证件,那身份证上都有哪些信息呢?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身份证号码记录表,说说自己从收集的身份证号码中了解了哪些信息?(教师巡视)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行政区代码它只记录到省、市、区(县)。前两位表示省,接下来两位表示市,再后面两位表示县或区。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7至10位表示年份,11、12位表示月份,13、14位表示日期。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表示同一地址所在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编写的顺序,单号分给男性,双号分给女性。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同学们,跟你们一样,小明课前也收集了爷爷、爸爸和妈妈的三个身份证号码,但是他不记得这三个号码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511182197302110031
518182197604280022
510182194712260011
5、区分新旧身份证号码
同学们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吗?知道哪一种是新型身份证码?
师:比较一下,新型身份证号码跟旧身份证号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新身份证号码把出生日期的年份写完整了,最后多了一个校验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板书设计:数字与编码--身份证
42 01 03 19750802 122 X
省 市 区 出生日期 顺序号 校验码
教学反思:
全班在课前都完成了父母及自己身份证号码的收集任务,而且他们早已在编码中发现了出生日期的秘密,因此本课只剩一大重点--性别如何从身份中区分需要突破,同时简单介绍前6位、后4位的含义即可。教学十分顺畅,学生十分喜欢做根据身份证推断爸爸、爷爷、妈妈这一类习题。
篇12: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7
第一课时
西河小学 卢丰强
教学内容:课本P111-P113例1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32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1号、12号等等)。当老师点某个同学姓名时,如果不叫姓名,又叫什么呢?(学号)
师:因此可以看出,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邮政编码的问题。
二、 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
(课件出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要求生仔细观察、讨论。
师: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相互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
形统一结论: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师:大家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课本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师出示课件,依次展示: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什么?(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什么?(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什么?(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什么?(投递局、所)
②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自己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车牌号、电话号码、门牌号、书号等等。)
3、介绍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或父母亲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搜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政编码。
2、预习114 115内容
西河小学 卢丰强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二课时
西河小学 李玉亭
教学内容:课本P114~P115例2、例3以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 学习新知:
1、课件展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等)。
2、师生共同讨论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中间八位是他的生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前六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倒数三、四位表示乡镇、街道;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3、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学生试着编一下)
再与你抄写的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4、学习例3。
师: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 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
师生小结: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 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西河小学 李玉亭
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 7数学广角
第三课时
西河小学 翟淑斌
教学内容:课本116页 例4,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在课上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的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编码各部分的组成,以及每部分分别用怎样的数字来表示,并能简单的运用其中的规律来给图书进行编号。
2、 使学生在搜索信息、编写号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资源共享,
更好的探索数学知识。
3、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真正激起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激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利用规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码,运用学到的知识给班级图书编号。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调查的一些数字编码的含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师:前面两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编码,了解了其中各个数字所表达的含义。下面复习一下。
2、说一说:邮政编码编码 255161 的含义;身份证号 370302198507184523 的含义。
我们自编的你的学号的意义,如1231。
指名口答,全班学生订正,进一步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和好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116页情境图)师:小红来到图书馆,想借一本安徒生的童话书,可是图书馆的书太多,她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正在着急,图书馆的阿姨帮了她的忙,很快找到了小红需要的书。你知道图书馆阿姨是怎样快速找到图书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适当提示,得出:为了快速、方便的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人们将图书分类放置,编上号码,贴上标签。
师: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本图书,为了便于查询和统计,需要给图书编个号,即图书检索号,通常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进行编码,如果熟悉了图书的分类和检索方法后,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查阅自己需要的书了。
二、小组合作,探究设计。
1、谈话讨论:
师:我们班上有一个图书角,同学们捐了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找图书,我们应该做什么?
生答出:给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目录,便于大家查书。
师:给图书编码,需要反映哪些信息?
生议论,得出:书的类别、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同一类书的顺序号,等等。
师:我们图书角的书相对少一些,如何编号更合理些?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编号反映 类别、作者、书名、捐书人等(教师板书)。
2、合作设计: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课件出示课本117页表格,并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小组合作,完成“图书角”图书的目录登记。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情。
3、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师指各个小组,派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目录登记单。
(如:A01001(35):A表示童话类,01表示作者安徒生,001表示书名《海的女儿》,35表示本班35号同学捐的书。
B0(27):B表示科幻类,02表示作者凡尔纳,003表示书名《海底两万里》,27表示本班27号同学捐的书。)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讨论,或进行适当的点评。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18-119页 练习二十四。
1、长途电话区号及电话号码各数字的意义。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师课件展示全国部分大城市的区号及我省部分地市的区号,让学生简要了解。
2、从车牌号看出哪些信息?
讨论说明练习中车牌的信息。师课件出示本地的几个车牌,(旧式、新式各一至二个),师生讨论其中含有的信息,明确:车牌的唯一性。
3、看课本后面的书号,了解其中的信息。也可再看其它课本后面的书号,加深印象。
4、给楼房的每个房间编号。先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写出编号,集体订正,确定统一的编号方法。(如:085302)
5、展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可见编码的应用。师生讨论,举例说明。
四、全课总结:
1、课件示:谈一谈上完今天这节课后的收获。
(先讨论一下,再指小组派代表回答。)
2、师总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字编码。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最常用常见的号码,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号码,如:考试号、商品编号、银行卡号等等。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深入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数字与编码(三)
图书馆检索号:字母 表示 书的种类
I242-47: 数字 表示 书的序号(出版日期、作者等)
五(1)图书角:
类别 作者 书次号 捐书人
A 01 001 (35)
西河小学 翟淑斌
篇1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的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的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爸爸的身高是1米75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2、在里填上<、>或=。
0.2 ()0.02
0.41() 0.14
3.5 ()3.47
1.2() 1.20
1.4 ()1.36
1.08() 0.99
3.58() 3.54
7.01() 7.10
3、数的读法。
3.08读作: ()
0.570读作: ()
三十五点二写作: ()
五十点零六写作: ()
4、单位换算。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分米=( )厘米
1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6米=( )分米=( )厘米
3公顷=( )平方米
600平方千米=( )公顷
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旗杆高12( )
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5( )
北京到广州的距离约为2310( )
黑板的面积约是6( )
6、有2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4分米,宽2分米。如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如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 )拼成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是( )
7、元角换算。
6角8分=( )元
9分=( )元
3厘米=( )分米
47厘米=( )米
5分米2厘米=( )米
1元5分=( )元
8、把下面各小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56、0.65、5.06、5.60、6.05
( )<( )<( )<( )<( )
二、判断题。
1、周长不相等的2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不相等。 (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1.280读作一点二百八十。 ( )
4、用长16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
三、选择题。
1、一辆汽车11:25从甲站开出,行驶了3小时40分,到达的时间是下午( )。
A、15:05
B、14:05
B、3:05
2、下面的小数只读一个零的有:( )
A、20.5
B、2.05
C、10.040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6分米,宽是长的3倍,它的面积是( )。
A、108分米
B、12平方分米
C、18平方分米
D、108平方分米
4、正方形的边长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 )倍。
A、3
B、6
C、9
四、我会算。
1、计算。
1821
6241
2568
8234
8-3.9
6.5-2.7
3.8+4.9
6+4.6
2、竖式计算。
1100-7511
32(524)
9208+294
700-6005
五、请你用数学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行吗?
1、一本《童话故事》定价6.4元,一本《动脑筋大王》定价12.7元。
(1)《童话故事》比《动脑筋大王》便宜多少元?
(2)他各买一本书,20元钱够不够?
2、化肥厂一个车间一个月可生产化肥85吨,3个这样的车间一年可生产多少吨化肥?
3、240人排成4个方队做操,每个方队站成5列。平均每列站多少人?
篇14: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数 学 广 角108一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 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2)○+□=91
△=□+□+□ △+□=63
△=? △+○=46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二) 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篇15:数学广角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线段图,使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段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流程:
活动一:谈话交流,感受画线段图的方法和作用
师:同学们,有个成语叫做(出示:一刀)
生:两断(出示)
师: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好的,如果换成这个“段”,谁来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一刀是两段,那2刀如果这么切的话(师做动作),会是几段呢?(3段)是3段吗?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谁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在这条线段上画出来给大家瞧瞧?(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继续,4刀几段?会画吗?每人都动手在1号线上快速地画一画。有几段?再问,几刀是6段? 2号线上画出来。
师:观察我们所画的这些线段,能发现其中什么规律? (如不会则提醒:刀数和段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说后师板书:刀数=段数-1
师:100刀几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跟这个(手指)类似的题型,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活动二:利用线段图发现规律
师:(出示)他们在干什么?
师:为了绿化校园,学校要建一条的绿化带
(出示)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一共栽多少棵树苗?
师:(叫一生念一遍)如果让你们来设计,你打算要种多少棵树呢?(学生任意猜后,教师发言)我也来设计,我想种1000棵----行吗?树与树之间需要间隔(板书)
师:听说过间隔吗?能举个例子吗?并指着刚才画的图“段数”说。
师:(接着说)而且为了美观,种树时每个间隔还要一样。
师:(补充)每隔5米栽一棵(齐读题目)
师:李老师我选择的是每隔5米也就是间隔是5米栽一棵,动动脑筋,你觉得可以种多少棵树?(师记录学生的答案)到底谁说得对想知道吗?现在我们还是用画线段图来验证。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在作业纸剩下的线段上(假设线段表示20米)画出来,,然后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
处理:师巡视,辅导画图有困难学生,有意识地让三种情况的学生上去画。
分析:
1、请画图学生解释图意。
间隔数 棵数
两端都种 20÷5 +1=5 (棵) 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 20÷5 =4 (棵) 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 20÷5 -1=3 (棵) 棵数=间隔数-1
4
2、师:20÷5表示什么意思?把20米小路平均分成4段 (强调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种一端 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师:因为这题没有限制要求,所以同学们所分析的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师:实例演示。
师:闭上眼睛,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识记三种情况
活动三:生活中的例子
同学们,类似刚才这样的植树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李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例子,来看。(师:这题所讲的跟我们哪种情况很相似)
1、学校团体操表演,20个人排成一队,每两个人的间隔是2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4、在一条全长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今天我们研究了沿一条直线植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关于植树问题,其中有一个“20棵树的植树问题”被誉为“世界数学难题”,有兴趣同学去网上查一查资料。
篇16:新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 4和24 49和7 91和13
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小的质数是谁?最小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篇17: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7分)
1、常用的统计图有、()、()。
2、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的百分比。
3、数据23,23,46,53,36,50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
4、要统计乐乐家一年饮食、水电、服装、文化教育等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一年中各月份的支出变化情况,可以用()统计图;要统计他家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可以用()统计图。
5、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或()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6、在一个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1厘米长的直条表示30人,那么应该用()厘米长的直条表示120人。
7、一种水果占这批水果总数的25%,在绘制扇形统计图时,它的圆心角应为()。
8、六年级有学生80人,学生参加各兴趣小组的人数占总
人数的百分比如右图所示,根据右图算出:美术组有()
人,歌咏组有()人,书法组有()人。
二、火眼金睛辨是非。(对的打“√”,错误的打“×”)(12分)
1、在任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就是中间的数。()
2、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
3、数据7、77、7、7、9、20、5、7、15的众数是7。()
4、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5、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6、为了清楚地展示彩电全年的销售变化趋势,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三、精挑细挑。(8分)
1、绘制统计图时,要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B、扇形C、折线
2、绘制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是()统计图。
A、条形B、扇形C、折线
3、小明一周的零用钱的情况如下:3、4、5、6、7、2、1(单元:元),他平均每天的零用钱是()。
A、4B、5C、5.5D、6
4、有甲、乙、丙、丁四个数,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6,丁是22,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A、24B、25C、26
四、我是小小统计员(共63分)
1、下面是五年级两个班的`12名队员50米短跑训练的平均成绩。(单位:秒)(19分)
一班:8.48.48.68.78.58.4
二班:8.58.38.48.68.38.3
①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12分)
②你认为哪个数代表两个班的成绩更合适?(4分)
③如果这两个班进行50米往返接力比赛,你认为哪个班获胜的可能性大?(3分)
2、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如下表。(15分)
年份1920
降水量(毫米)850900700805990
根据数据,解答问题。
①算出5年平均降水量。(5分)
②制成折线统计图。(10分)
3、根据某城市各类学校的学生人数统计图把下列各题补充完整。(19分)
①把各类学生所占比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8分)
>>>
②如果各类学校的学生总人数10500人,则幼儿园
人数为()人,小学生人数为()人,中
学生人数为()人,大学生人数为()人。(8分)
③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
4、六年级一班上学期末考试的音乐成绩,得优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有10人,不及格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利用右面的图形,制成扇形统计图。(10分)
五、夺冠平台。(6分)
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0,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4,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2,算一算,甲、乙、丙的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篇18: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下面是五年级1班女生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单位:米)
根据这些成绩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算出平均成绩。
五年级1班女生跳远成绩统计表
根据这个统计表填空:
1、这个班女生跳远成绩(~)米范围最多。
2、这个班女生跳远最好成绩是()米。
3、这个班女生跳远成绩的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成绩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李老师—收集国内邮票和国外邮票的'数量如下表。
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哪一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最少?
答:年两种邮票所收集的数量相差较少。
3、简单分析两种邮票收集数量的变化情况?
答:国内邮票收集数量呈逐年趋势,国外邮票收集数量呈趋势。
篇19: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新课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新课标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和()统计图,()统计图可以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一条彩带长10米,把它剪成2米长的小段,可剪成()段,如果一段一段地剪要剪()次。
3、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座路灯。
4、有36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学生。
5、学校钟楼的大钟3时敲响3下,4秒钟敲完。6时敲响6下需要()秒。
6、一个圆形的跑道长300米,沿道路每隔6米栽一棵树,跑道周围共栽了()棵树。
二、计算题:
1、计算下面各题。(16分)
15.2-3.8+5.66000÷15+12×11
(145-35)÷(50+5)16+(6×7-42)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24分)
25×(40-4)68×9915.28-3.6-6.4
74×35+35×26552-(52-26)35×101-35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 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 《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组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 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五上册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2-06-05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4-01-11
求平均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3-06-27
《出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3-08-07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统计》参考教案(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2023-05-0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半截蜡烛》说课稿2023-07-02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2-06-12
第五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十九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2023-01-15
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2023-03-23
生活中的编码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