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

时间:2024-02-22 07:40:2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精选3篇)由网友“sclzx10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

篇1:《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欣赏·评述)

教学用书: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

课时:一课时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所授课的班级是九年级一班,有48名学生,其中男25人,女23人。此班学生性格跃,喜欢思考和提问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好,对美术课都挺感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

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以及相应的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样的词汇来称赞我们认为的 好作品。(通过提问由同学再补充几个“栩栩如生”的近义词,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但是,我们现在从画册上、展览中看到的许多外国现代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级 艺术大师的作品,却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这个标准去衡量了,有的画得不象,有的让 人看不懂,这些作品还算不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来欣赏,这就是本课要与同学 们一起讨论的课题——“标新立异的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课题:“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翻开课本P42)

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指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中的某些流派——野兽摄、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

现代主义的产生并不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

(看课本P18,请同学朗读第二段)

(教师概括讲述)

(浏览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由教师进行适当归纳。)

艺术分三类:具象、象意、抽象。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提问:与传统购具象绘画相比较,同学们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类作品,用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出示传统和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三、要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要有一个观念转变和适应的过程。

四、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引导学生找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P43有关文字处划横线)

艺术家不再以画得与客观世界逼真肖似为能事,而是以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意趣、意念、思想等主观世界为主,甚至包括潜意识、梦幻、梦境等,为此而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子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作品配合)

2.表现形式从具象到意象、抽象

(作品配合)

①客观物象并非是绘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因素。

②客观物象的描绘反而会损害绘画艺术,于是只有抽象的描绘才是最完美的艺术。

投影: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

徐悲鸿刚到法国留学时,只欣赏古典主义写实的绘画作品,当学成回国前,已转向欣赏印象派或以后的现代主义画派了。

五、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

(提问:你觉得应该怎样欣赏现代主义的绘画作品?以毕加家《三个音乐家》为例,进行适当讨论。)

(每一排由一位同学发言,希望出现一些不同意见。)

关键在于要学会用视觉艺术的语言来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放录像片《视觉艺术语言的构成》)

(放投影片文字)

“艺术所要表现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种.种独特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的时 候,重要的并不在于去弄明白它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东西,而在于去体验作品历引起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请同学前后左右四人互相讨论,分析和欣赏课本中提供的图例,每小组推一位同学准备发言:①首先,哪一幅最能打动你,让你最感兴趣。②作者想表现什么,这幅面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穿插介绍作品和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用视觉艺术的语言来谈感受,调节课堂气氛,及时发现讨论中的热点。)

六、课堂总结

我们初步和欣赏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了解到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评价的标准,学习了用视觉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这还刚刚是开始,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确实有消极、荒诞和艺术趣味不健康的东西。还要进一步学会鉴别和欣赏,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地感受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列宁说过:“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第一节

课题:欣赏与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在造型语言与表现手段方面的异同。

2、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处在文明发源时期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以描述性意见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相同于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相同于不同的表现手段。

2、在欣赏作品的基础上以感性或理性的意见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平的相同于不同的呈现方式和相同于不同的表现手段。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法类似的作品。

学具准备:教材和收集到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图片。

2、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可先选择内容类似但表现方式不同(如对动物造型的处理),或造型特点类似但表现内容不同(如对宗教建筑外部表现的处理)的作品进行展示,以引起比较和争论。

②按历史发展或按地域分别介绍原始艺术、两河流域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佛教艺术、伊斯兰艺术、古代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艺术、中世纪艺术的特色。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③推荐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哲学著作、《圣经》、《古兰经》、佛教著作等的片段以及文学著作、影视作品中对这个时代的刻画与描写。

(2)发展阶段

①同学们可以按不同文化类型进行分组,分别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准备对自己小组所在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特点和文化发表描述性(即直观感受)的意见。

②各小组递交书面报告,教师协助修改补充。

③结合图片欣赏,各小组发表描述性意见,小组交叉提出补充意见。

(3)收拾与整理

结合各小组的意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内容类似但表现方式不同(如对动物造型的处理)或造型特点类似但表现内容不同(如对宗教建筑外部表现的处理)的作品,尽可能从理性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课后拓展

(1)可以让同学们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如以佛教的特色表现《狮身人面》或以原始壁画的方式描绘《掷铁饼的人》等。

(2)可以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美术作品的造型特征。如将吴哥寺按哥特式教堂的特点进行美术处理等。

第二节

课题:讨论与研究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2、在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各国的美术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就对待世界各国的美术文化遗产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

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从文艺复兴到后印象主义美术作品的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内容类似的作品(如神话题材、静物)对比欣赏。

学具准备:自己收集的从文艺复兴到后印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图片。

2、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展示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尽可能选择题材类似的作品,以引起对比。也可以特别选择相同的局部(如人物的面部)进行欣赏。

②结合时代背景,尽可能客观的介绍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对特定题材(如人物)的不同表现特点和艺术观点,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2)发展阶段

①结合欣赏,着重分析不同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发展对艺术家的影响。

②分组或个人总结,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时代背景的认识和理解,探讨艺术家在所处时代的地位和影响。

(3)收拾与整理

寻找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同学,巩固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将不同的观点进行总结。

3、课后拓展

(1)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错位欣赏,感受时代给艺术家带来的烙印,如将达芬奇的作品放在19世纪的社会背景下欣赏等。

(2)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以另一个时代的艺术表现特点,改变一件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将列宾的作品运用印象派的表现手法进行处理等。

第三节

课题:评论与总结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认识和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的特色。

2、结合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认识、评述其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欣赏,表达自己对某一时代和某一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特色的喜爱。

2、结合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用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书面评述其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统一地域不同年代艺术家的作品,如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居住在巴黎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也可以选择同一时代不同地域艺术家的作品,如20世纪60年代居住在美国和欧洲的艺术家的作品。

学具准备:自己收集的20世纪国外美术作品图片。

2、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系列展示20世纪国外现代艺术的发展线索。让同学们比较安全客观的感受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②结合作品欣赏,重点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如马蒂斯、毕加索、夏加尔、摩尔等。

③介绍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所欣赏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

(2)发展阶段

①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或作者),结合具体作品,围绕作者的审美概念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②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自己的观点。

③采用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不同的观点。

(3)收拾与整理

将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不要强求统一,实录不同的观点。

3、课后拓展

(1)让同学们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民族风格、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特色写一篇对某位艺术家的分析文章。

(2)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一件美术作品为蓝本,对自己或家人、同学的照片或摄影作品进行再创作。

篇2:浅谈高校英语多元文化教学中世界英语的可借鉴性分析论文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国家在使用英语时都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特色,世界英语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但世界英语并没有绝对的标准。高校在英语教学中,要从多元文化出发,正视世界英语的本质,从中分析出其可借鉴性,以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就探究了多元视角下世界英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多元视角出发来分析世界英语的可借鉴性。

引言

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速度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有无实际标准的问题已经成为了英语使用者和研究者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据统计,现阶段全世界每天约有20亿人在使用和学习英语,英语这种迅猛的发展速度也体现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之中。现阶段英语教育已经成了我国高校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而高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从多元视角出发,分析世界英语的可借鉴性也成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1、与多元文化视角下世界英语相关的论述

与多元文化视角下世界英语相关的论述认为,在某一语言已经完全实现国际化以后,其作用将不再局限于传播一种类型的文化,而非英语国家的英语使用者也会使用英语来向其他国家的人讨论和解释本国的文化。还有学者认为,英语文化系统中可以存在三个同心圈来作为其中心,且每种语言都具备表达文化和交际工具的双重特征。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其非母语使用者多于母语的使用者数量,而且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通常会夹带较多的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色,这样就必然会对英语本身的变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便是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其所掌握的也只是英语文化和语言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英语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在各个高校开展多元化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了较为紧迫的任务。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育十分重视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丰富和尊重,强调在理解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鉴赏和理解,从而最终实现对世界文化的鉴赏。

2、高校英语多元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近些年的高校多元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的多元文化素质较差,还有待于提高,且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自身素质较低,则教学质量很难会得到保证。第二,我国现有的高校英语教材在时效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方面较差。第三,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内容太过单一、枯燥,这样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多元文化教学和实际交流的各项需要。第四,我国高校英语对于课程和大纲的设置要求较为模糊,且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3、高校在世界英语环境下实行多元文化教学的措施

从多元文化教学理论和世界英语理论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在高校中实施多元文化英语教学的措施: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同时考虑世界英语理论中的三个同心圈,充分尊重世界英语文化的平等性与多元性。 其次,高校要对英语教学大纲做适当的`规定和调整,细化描述总揽性的内容,重视多元文化的英语教学。在设置课程时,要适当增加英语文化教学课堂的比重,将多元文化教学应用于英语语言技能和知识教学以及技能训练的全过程中。在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常常被称作英美概况或是英美文化这类的名称,这使得学生无意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英语是英美文化中专有的。但实际上英语文化的含义却并非仅限于此,英语在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之外,也在传播着很多非西方、非英语的文化内容。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在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了解需要在怎样的环境中使用英语,也没有对于某一国家文化的特别兴趣,所以,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将学生向多元文化引导,培养学生承载不同文化的能力,从而避免盲目崇外和妄自尊大。

再次,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介绍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形式来介绍不同文化中的交际方式。在编写高校英语教材时,必须要按照世界英语文化中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来进行更新,从而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英语教材必须要对三个同心圈所涉及的文化类型都有所介绍,且最好要做到说、听和视相结合,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最后,各个高校还要重视对于英语教师多元文化和世界英语理念的培养,不断促进教师多元文化视角下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于多元文化英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的体会,因此,其对于多元文化英语的内涵也没有做到完全彻底的理解,有些教师甚至会产生误解和偏见。高校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最有利方式就是将教师送往三个同心圈中的不同英语国家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体验,从而让教师形成最为直接且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其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同时,各个高校也可以聘请来自于不同英语文化背景的语言专家来给教师做培训和讲座,在培训过程中还要涉及多种多样教学方法的探讨和交流。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收集教学结果反馈,并适当改进教学方法。

4、总结

综上所述,世界英语的发展及其特点表明,现阶段世界英语不再仅仅是西方文化传播的载体,同时也承担着向西方世界传播东方文化的任务。在我国高校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将会促进我国高校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并且真正地实现跨文化的英语交际。同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的检验标准,让学生真正爱学、会用英语,从而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化雪、多元文化语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5):28

[2]李涛、世界英语变体理论及其对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6):36

[3]赵园、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43

[4]李冰、回归生活,创新高校英语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19

[5]史岚、浅谈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0):146

篇3:浅谈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与中华礼制的当代位置论文

浅谈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与中华礼制的当代位置论文

中华礼制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注重道德因素,强调社会和谐,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首先应该是道德化的社会,礼即道德,因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互利互惠而形成和谐社会。

应该强调的是:中华礼仪传统的精华至今仍在传递不息,如父母慈爱之情、子女孝顺之行、邻里关爱之举、敬业奉献之为、慈善大爱之心等等传统美德懿行常见诸报端,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然而无须讳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之间形成的冲突乃至一定程度的对抗也难以回避;在国内,礼义之邦正遭遇着道德考问,礼仪缺失、道德失范也是不争之事实,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还表现得甚为突出,其不良影响有损于中华民族的形象。有人认为:现在的礼仪缺失与道德失范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人自怨自艾,十分纠结,以为当今道德缺失是中国自古而来的专制体制的“本性”导致的,是娘胎里带来的,很难改变,只有完全抛弃、彻底脱胎换骨才行。这些观点都反映出对中华礼制价值认识不清,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自信心不足。

笔者以为,将中华礼制蕴涵的中华先民之生命经验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从学理层面获得支撑,作为构建新时期的礼仪体系的必备基石,从而在世界多元文化交融、冲撞中使中华民族能够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国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冲突中成长:中华礼制发展的历史轨迹

悲观与纠结是没有必要的。历史的事实是:中华礼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过许多不同文化的冲击,是在不断吸收与融合其他文化的过程中成长与壮大起来的。且不说中华礼制诞生地原在中原地区,它就是在不断吸收周边各族礼制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成中华一体的礼制,而且在与诸国交往中也不停地吸纳诸国文化因素而自立,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这一历史事实有目共睹,不容否定。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影响下,能够立足于自身的特质而不放弃,不但没有遗失“本真”,反而日益丰富与发展。

尽管汤因比研讨的26种文明的兴衰存在疏漏,不尽准确,但至少给我们一个重要启迪,即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不同“质”的文明形态(或说文化形态),这些异质文明(文化)之间会产生文化冲突,有时甚至异常激烈,这不仅是历史事实,而且也是历史经验。由此看来,异质文明(文化)交往之际确实会产生冲突、也会出现一定的对抗,如果能够理解、包容,海纳百川,那么只会使自己更加强盛;反之,如果一味排斥、拒绝乃至“赶尽杀绝”,只会导致激烈冲突而产生灾难性后果。

我国古代历史就有这样的例证:正确对待异质文明(文化)的输入,吸纳其中有益于中华民族成长的因素,那么中华文明(文化)便会发展;反之,歧视乃至拒绝外来文化,那么不但不利中华文明(文化)的发展,反而会导致中华文明(文化)的衰落。唐代与清代正是一正一反的经验教训。唐太宗对待异族文化的开放政策,吸纳异族文化,使他深受诸族爱戴而被称之“天可汗”,唐代强盛肇基于此。而在清朝,即使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也往往自以为是天朝上国,以西方使节不行跪拜之礼而大怒,指责他们不懂礼仪,视他们为“异教徒”,甚至不允许“洋人”“洋教”进入,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拒绝异质文明的同时也把西方一些优秀文化因素拒之国门之外,顽固地守旧,最终导致自身日益衰落而受到列强们坚船利炮的羞辱。

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既要正确应对异质文明(文化)对中华文明(文化)的冲击,也要踏实地继承和继续发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中华礼制,因而,继承与发扬中华礼制中对当今社会有价值有作用的因素便是当务之急。

二、内涵与价值:中华礼义是中华民族之根

问题在于,中华礼制在当今社会有没有价值与作用?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判断它的价值与作用?其实非常明确:即能否正确判断中华礼制中哪些是适应当代社会的因素,哪些是可以改换、变异后适应当代社会的因素,而哪些则确实是落后于时代而应该被淘汰的因素。如果没有这样的判断能力,抱残守缺,良莠不辨,那么就有可能把落后的因素当作先进的因素来“发扬”,就难以避免偏失,从而导致中华礼制乃至中华文化的衰落。笔者以为,现在社会上某些打着恢复中华礼仪传统旗号的“礼仪”活动,其实质是复古倒退的做法,不必予以宣传、鼓励与支持。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中华礼制的优良价值,不应是展示那些奇习异俗,而应该展示其内涵与实质。那么,中华礼制的内涵与实质究竟是什么?答案是非常明显的,即中华礼制的内在精神实质——礼义,而不仅仅是“进退周旋,威仪抑抑”之礼仪。礼义与礼仪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礼义是礼制内在的'精神实质,礼仪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因而仅仅强调礼仪是很不够的,因为即使完全恢复古代礼制也不会对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也不会获得世界诸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吸纳,只有阐扬古代礼制中内在的实质——礼义,那么中华礼制才能对现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世界文化中保有一席之地。其实,在中国古代,礼制不仅仅是一种国家法律、社会规范、道德修养,最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软实力,起到了凝聚人心、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无须讳言,中华礼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其基本准则的,所有的礼仪都在“等级”的约束下展示与践履,因而当今社会必须冲破这一樊篱,打破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在扬弃过程中吸纳其尊重人格平等、展示礼制对个人道德升华的内在价值,发掘它对建设和谐社会秩序和安宁环境的功效,探讨其对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此,中华礼制才会在现代条件下得以涅槃,重新展示古已有之的风采与魅力,使自己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不迷失方向,而最终赢得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它的认同与尊崇。否则,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面作用。

实际上,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建设获得快速发展,但同时世界各国、各个民族、各种文化都会遭遇道德的考问,这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下各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例如化学垃圾处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网络安全与社会安宁的关系,保持民族特色与世界文化潮流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军力发展的关系等等,这都涉及道德问题。因而,我们不必担心中华礼制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交融问题,无须惊惶悲观或自怨自艾,更不可自残民族文化之根!

三、自立于世界:中华礼制的三大特质

实际上,中华礼制有能力应对多元文化的冲击,这与中华礼制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三大特质密切相关。中华礼制的三大特质是道德实践性、异质包容性和体系开放性。

道德实践性指中华礼制在道德层面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古代便称为“践履”,是一种道德修炼。这种道德修炼是培养君子人格,是一种提高人们道德情操的重要门径。孔子与孟子都强调人格修炼,他们的理想人格就是“君子”,如此才能抵御外来的不良风气的侵扰。打铁还须自身硬,古代如此,现代亦当如此。例如目前有些地方加强家风宣传和评选道德模范,重视人的道德修炼,这是坚持中华礼制传统的有效途径。因而,即使有不良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自然能够稳定脚跟,不会随波逐流而丧失自我。

异质包容性指中华礼制能够主动吸收异质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从而使自身获得提升。中华礼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便是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因素而成长起来的。如南北朝时期,王肃自南朝北奔,刘芳和崔光被北军俘虏,然北魏孝文帝改制时,他们对北魏的礼制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少数民族政权北魏最终实施的礼制是以南方汉族礼制为主的五礼,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唐代的宫廷乐舞,大量吸纳周边国家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精华,史称“陈、梁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从而使施行礼仪时声形更加完美。如此例证甚多,不遑枚举。中华礼制自古以来具有异质包容性,它在当今社会中也一定能够吸纳其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而使自己与时俱进,绝对不会也不可能落伍。

体系开放性指中华礼制不是一个封闭的、排他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先秦是中华礼制萌芽与草创时期。中华礼制从原始的风俗、习俗或说习惯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国家层面上的一种礼仪规范。史传“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但从《仪礼》将礼分为“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八类,和《礼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直到战国末年中华礼制仍属草创阶段。在先秦时期,尽管诸子思想对中国礼制起到过一定作用,但无须讳言,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华礼制主要的思想支撑,而且孔子所提出的“损益”,成为后世礼制变迁的理论基石。“五礼”是中国古代成熟的礼制,“五礼”一词虽始见于《周礼·地官》,但仅作为“六艺”之一,并未完全独立。古代典籍出现“吉、凶、宾、军、嘉”之五礼制度,则始见于《晋书·礼志》。随着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与汉族交往中,少数民族的礼俗也逐渐融入中华礼制这一体系中,作为封建国家礼制的“五礼”制度才渐趋成熟。《大唐开元礼》是古代五礼制度发展到完善时期的代表,它在吸纳周边诸民族文明的过程中,使五礼内容更为齐全,具体仪式详瞻,成为后世历代王朝制礼作乐的主要依据。宋代理学兴盛,宋人以礼为理,中华礼仪从理论上更趋于哲理化,也更加伦理化。同时,自唐代出现的私家之礼(家礼),到宋元明清也获得长足发展。司马光《家范》、朱熹《家礼》的修撰,在当时及对后世的私家礼仪产生极大的影响。国家层面上的礼制逐渐向民间扩散与普及,并且对民众的日常礼仪规范起到极大的作用。清末至民国初年,随着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社会,中华礼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西方礼仪,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华礼制的体系。显然,从中华礼制的变迁过程中,这一体系尽管与其他文明有过冲突,但其本质上并非是封闭、排他的体系,而是具有开放性特点,在与其他文明的交往中不断地吸纳它们的部分内容,调整自身体系结构,不断获得更新、充实与提升。

概而言之,中华礼制所具有的三大特质,使它能够海纳百川,在世界文明的交融中敞开怀抱,吸纳更多优秀的文明因素,发展自身,走出一条适应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独特之路,保护中华文明紧跟世界潮流而顺利发展,使中国的民族文化能够长久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值得强调的是,不同文明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谐共处,才会使世界文明多姿多彩,才会促进各种文明之间的友谊,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闭关锁国、排斥异己是没有出路的,清朝帝王将自己孤立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外而最终受辱的前车之鉴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无论是抛弃中华文明,割裂文化传统,还是全盘西化,都意味着浪费了极有价值、最为可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意味着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这两种倾向都应该反对。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研讨论文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教案董

摇篮曲教案

美术教案.发现与创造docx

爱意摇篮曲的教案

高中影视音乐教案参考

《影视音乐》教案

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课件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教案(精选3篇)】相关文章:

人美版九年级美术课件2023-09-03

CATIA入门简明教案2022-07-02

艺术教案:盘扣风情2022-09-02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2023-12-07

长江两岸-民歌节 -初中音乐教案2023-02-17

大班艺术领域教学计划2022-09-11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思路论文2024-04-05

车辆总动员的活动优秀教案2023-04-21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2022-04-30

实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