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5 07:32:17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情怀总是吃”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

篇1: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教学反思

《飞天梦圆》是一篇通讯报道,报道了我国的“神舟”5 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我在教学本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以课题“飞天梦圆”入手,直奔主题问:课题中“圆”是什么意思?学生畅所欲言说:“圆是圆满的意思”,“是圆梦的意思”,还有说是“团圆的意思”然后师又巧设一问:课题 “飞天梦圆”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的思考立刻推向深入,大家通过预习课文纷纷做答,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篇2:飞天梦圆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掌握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圆梦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读课文,感悟品味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中国人圆遨游太空之梦的决心、艰辛及喜悦之情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1、让学生熟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生字:嫦、娥、绚、穹、锲

词语:瑰丽绚烂、锲而不舍、凌云壮志、积劳成疾、猝然长逝、震耳欲聋等。

过程:(略)

第二课时

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第二、三项。

程序: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体会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的梦?读句子,体会用词的精妙,语句优美:“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2、思考:炎黄子孙是怎样圆梦的?

二、自读自悟

思考题: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圆梦的每一步里,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划一划,写一写)

三、研读汇报

让同学们把读的感受说出来。例如:

1.明朝万户为勇于实践,为梦想献身。

2.品读第6自然段:“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体会了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定一步。

3.品读第7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品味出航天人的顽强拼搏精神。

4.品读第13自然段:欣赏描绘载着飞航的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体会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5.感悟描绘航天员成功地安全返回祖国,祖国人民激动兴奋的句子,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

四、小结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五、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体会作者用好词佳句来表达文章主要内容。

六、拓展启迪

1.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七、作业设计

1.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了解信息,开拓眼界。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抄写、背诵好词佳句。

4.看课外书:《少儿百科全书》。

[飞天梦圆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飞天梦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⑵读懂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⑶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航天工程,举办手抄报。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炎黄子孙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

⑵抓住令人感动的细节交流,体会炎黄子孙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⑶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引用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体会炎黄子孙为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与探索科学的热情。

⑵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难点:了解炎黄子孙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你所取得的成就,从中体会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许多美丽的传说,鲧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娲造人,还有“嫦娥奔月”,这个传说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飞上天空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xx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吧。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2、板书课题,齐读

篇4: 《飞天梦圆》教案

二、自读自悟

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课文: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圆梦的每一步里,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划一划,写一写)

三、研读汇报

用谈体会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1、明朝万户为勇于实践,为梦想献身。

2、品读第6自然段:“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体会了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定一步。

3、品读第7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品味出航天人的顽强拼搏精神。

4、品读第13自然段:欣赏描绘载着飞航的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体会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5、感悟描绘航天员成功地安全返回祖国,祖国人民激动兴奋的句子,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

四、小结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五、积累好词佳句

1、学习体会作者用好词佳句来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六、拓展启迪

1、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七、作业设计

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手抄报。

八、板书设计

做梦:飞离地球

古人勇于实践

圆梦:默默奉献

新中国锲而不舍

梦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篇5:飞天梦圆教案设计

飞天梦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嫦、娥、绚、穹、锲” 5 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 .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 .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 .教师课件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2 .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 .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 .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 年 10 月 15 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 .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 .出示思考题:

⑴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⑵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⑶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⑷小组交流。

⑸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 .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 崂山道士 瑰丽绚烂 载人航天 凌云壮志 猝然长逝 执著追求 锲而不舍 积劳成疾 苍穹

①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载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 1 ― 4 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 5 ― 13 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 14 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远的宇宙。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 .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⑵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⑷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⑸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五、作业设计

1 .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 .课外阅读,了解天文知识。

篇6:飞天梦圆课文内容

飞天梦圆课文内容

炎黄子孙有一个梦,这个梦做了很久很久。

当“女娲补天”“嫦娥(chánɡ’é)奔月”这些神活产生的时候,当工匠们在敦煌石窟上勾勒“飞天”造型的时候,当“崂(láo)山道士”“孙悟空”“猪八戒”被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的时候,这个梦就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这是一个瑰(ɡuī)丽绚(xuàn)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炎黄子孙们不断尝试去圆这个美丽的梦。人们制作了巨大的风筝,人坐在风筝上,借风力飞上天去。可是,风筝飞不了多高多远,在空中呆不了多长时间。

明朝有个名叫万户的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把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万户为梦想献身、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赋予了这个悲剧积极的意义。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1958年5月,也就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的第二年,毛泽东主席郑重地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十多年后,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自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zài]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在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胸怀凌云壮志,放眼世界先进科技,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着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近了,近了,炎黄子孙离圆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1月,“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3月,“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月,“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历史进入了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从地面看上去,仿佛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qiónɡ)之中。第二天凌晨,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飞船成功返回了祖国大地。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zhuó]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是祖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充满激情的炎黄子孙并不满足,他们还有更绚烂的梦需要实现:“嫦娥计划”,登上月球;探索火星,登临木星;飞出太阳系,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

篇7:再圆飞天梦

再圆飞天梦_高中记叙文

又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公元20xx年10月17日凌晨5时38分,我们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生叔叔乘坐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经历了五天的太空之旅后于蒙古高原成功着陆。这是继前年杨利伟叔叔乘坐的神舟五号首次飞天之后的又一成功之举,再次圆了我们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飞天梦。

谈起飞天的梦想,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丰富与久远,那远古的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的年代则无从考究,月宫里的嫦娥、玉兔、吴刚以及银河岸边的牛郎、织女两星,则充分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对浩瀚无际的天空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把我们的飞天梦想表达于字里行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州梦日边”、“天阶夜色静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但是,梦想并不等于现实,到了明代,我们的先人那种自我牺牲的飞天壮举,开创了人类飞天的先例,比西方的火箭飞天学识早了整整三百年。然而,当人类文明进入十九、二十世纪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抱着“四大发明”而沾沾自喜,再加上清政府的“闭关自守”,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三次世界工业革命的相继出现,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访问太空的地球人,后美国人又在地球的近邻--月球上留下了足迹,人类的飞天梦终已成真,而我们这个自称能腾云驾雾的东方巨龙却落伍了……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新一代龙的传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这条东方巨龙终于也穿破云层,遨游太空,我相信嫦娥奔月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篇8:《飞天梦圆》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及相关神话传说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揭题

1.教师出示以下图片,学生自由欣赏,初步认识图片中的人物。

女蜗补天、嫦娥奔月等图片。

2.导语:这些神奇的人物有着我们人类所没有的法力,他们腾云驾雾,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样的梦想激发着古人创造出这样生动的神话,塑造出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学生发言。

(是飞天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

4.教师揭题:是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千百年来炎黄子孙们不懈地努力着,10月15日早晨,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5.板书课题:飞天梦圆。全班齐读。

二、自学课文,默读思考

1.出示思考题:

⑴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是什么?

⑵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⑶为什么千年的梦想今天能够圆了?

⑷小组交流。

⑸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出示文中词语。

嫦娥奔月 崂山道士 瑰丽绚烂 载人航天 凌云壮志 猝然长逝 执著追求 锲而不舍 积劳成疾 苍穹

①指名以读,评议正音。

②两个多音字:载著

③理解词语。

圆梦:实现梦想或理想。

壮举:壮烈的行为,伟大的举动。

凌云壮志:凌云:直上云霄。形容发志向伟大。

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儿不松懈。

锲而不舍:锲:雕刻,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远的宇宙。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说明中华民族追求邀游太空的梦想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与挫折;另一方面引出下文,说明中华民族没有因此而放弃梦想,仍然坚定执著地努力着。

⑵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这”指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凼难和挑战,说明党中央这一决定显示出的巨大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体会航天工作者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不辞劳苦,南征北战,历经风沙雨雪、严寒酷暑,不懈奋斗着。

⑷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抓住“积劳成疾”与“猝然长逝”,展开想象,说说航天工作者为实现飞天梦想,除了文中介绍的三种情况,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抛家弃子……)

文中再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航天工作人员为实现载人航天的梦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为圆飞天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⑸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祖国大地时,炎黄子孙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心情。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写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伟大精神。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课外阅读,了解天文知识。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9:《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设计理念:

“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州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板书设计:                      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

教学后记: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S版六年级下册)]

篇10:飞天梦圆的课文内容

飞天梦圆的课文内容

飞天梦圆的课文内容

飞天圆梦主要内容:

飞天圆梦主要是讲的一个梦想,一个飞往天际的梦想。

飞天圆梦全文:

炎黄子孙有一个梦,这个梦做了很久很久。

当“嫦娥(cháng’é)奔月”的神活产生的时候,当工匠们在上勾勒“飞天”造型的时候,这个梦就已经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了。这是一个瑰(guī)丽绚(xuàn)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

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中,炎黄子孙们不断尝试去圆这个美丽的梦。人们制作了巨大的风筝,人坐在风筝上,借风力飞上天去。可是,风筝飞不了多高多远,在空中呆不了多长时间。

明朝有个名叫万户的官员,是世界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把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但是万户为梦想献身、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赋予了这个悲剧积极的意义。为了纪念他的壮举,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崭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1958年5月,也就是苏联第一颗上天后的第二年,毛泽东主席郑重地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十多年后,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送上了太空。自太空传来的乐曲声,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的国家。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zài]人。这是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在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胸怀凌云壮志,放眼世界先进科技,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着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寒冬的北国到炎热的南方,从飞沙走石的大漠到波涛汹涌的海洋,到处都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近了,近了,炎黄子孙离圆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11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1月,“神舟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3月,“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月,“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

历史进入了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从地面看上去,仿佛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苍穹(qióng)之中。第二天凌晨,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飞船成功返回了祖国大地。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zhuó]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是祖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是,充满激情的炎黄子孙并不满足,他们还有更绚烂的梦需要实现:“嫦娥计划”,登上月球;探索火星,登临木星;飞出太阳系,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

篇11:飞天梦圆读后感600字

“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读着《梦圆飞天》,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梦圆飞天》描写的是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天时的场面,航天员杨利伟随“神五”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向太空。文中还描写了他从200千米外的太空向祖国人民、向地球发来了问候,并清晰地描绘了他在茫茫太空所看到的神奇、美妙的景色。

当我读到“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的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飞船发射时的一声巨响,仿佛看到了长长的焰火直刺苍穹,感受到了我国现代科技的发达,仿佛和杨利伟一样飞向了浩瀚的宇宙。

读着《梦圆飞天》 ,我又想起了6月11日,当时7岁的我和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神十”上天的场面。远方的发射塔架上,神舟十号显得格外醒目,像一根银白色的擎天巨柱。人们都翘首等待着飞船顺利发射的那一刻。“10、9、8……3、2、1!”总指挥报着倒计时,我们全家也激动地一起跟着数数。“点火!”总指挥发出清晰的指令。飞船发射了!火光和浓烟从火箭发射塔基座两侧喷射而出,现场一阵欢呼!

短短的一篇《梦圆飞天》 ,字里行间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篇12:飞天梦圆读后感600字

10月15日是一个令全世界华厦儿女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在酒泉卫星发中心的广场上,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无数见这难忘时刻的人们,欢聚一堂。

这一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因为这一天,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发载人航天飞船成功的日子。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过的航天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杨利伟叔叔驾着“神舟5号”航天飞船进入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人的名字,留下了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在这一天终于成真了。这次“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成功可以说是在我国航天业中的一个新的突破,杨利伟这个名字从此也驰名中外,高达200千米外的太空也被我们人克服。尽管我只是一个小学生,可是我的心里却也充斥了满满的自豪,我也和指挥中心的人一样兴奋。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好像又回到了“神舟五号”发的那天,激动人心的景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是第三个发载人航天飞船成功的国家,由此可见,的航天事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感到我们人真的充满了无比的智慧。我们作为一个发展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硕果,这个成就是多么令人自豪啊!

总之,我们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让航天员杨利伟叔叔给实现了。接着,“神6”上天了,“神7”完成了太空行走,再接下来呢?我们将会驾着“神州n号”,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出太阳系……

篇13:飞天梦圆读后感600字

我最喜欢的部分时起飞时的情景。当烈焰升腾的时候,“神5”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而在3分钟后,就收到消息说“神舟”5号发射成功!此刻,中华民族前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在成功前,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而现在,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与胜利的无限喜悦,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实现梦想。而在之后,航空员杨利伟也为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我们美丽的宇宙和地球。

而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教师,把我的知识都传递给将来的孩子们。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就可以为国家的教育做出奉献。

同时,我也从《梦圆飞天》的最后一句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并且要努力地去实现它,这样生活才有色彩。而有些人只有梦想却从未想要去实现它,会毫无意义。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勤奋做事,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才会使自己更强大,使中国更强大。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青春只有一次,请大家把握好青春,努力地去奋斗,实现梦想吧!”

篇14:《圆》教学设计

《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展示课件:四只小兔子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 ,分四个道次沿椭圆形跑道跑一圈,再回到同一个终点,谁先回到终点就为第一。

师: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

生:……

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比赛公平呢?

生:……

师:好,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二、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了解跑道结构:出示完整跑道图(共四道,跑道最内圈为400米)

1.观察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二)简化研究问题:

1.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一条直道吗?

2.讨论:四个小兔子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哪一部分呢?

3.小结:既然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暂时将直道拿走看看差距在那里,好吗?(课件: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右两个弯道。)

(三)分析问题,寻找方法

1.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

2.讨论:你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长度之差?

3.交流小结: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

(四)动手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直径)

2.课件出示: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3.教师带领学生填写表格的前两道,剩下的由学生完成。

4.汇报结论:相邻起跑线相差都是2.5∏,也就是道宽×2×∏。说明起跑线的确定与道宽最有关系。

5.计算相邻起跑线相差的具体长度:2.5∏=2.5×3.14=7.85米

师: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起跑线的秘密,小动物们的比赛应该把起跑线依次提前7.85米才公平。

三、小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学生先练,老师随后讲解。

作业安排:到跑道上画起跑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画好后请请老师评价)

篇15:《圆》数学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画连接图形的理论依据.它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也是今后在实际制图应用中的基础.

难点:①对连接图形原理的理解.因为它是应用抽象知识来描述客观问题,学生常常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②线段与弧、弧与弧连接时圆心位置的确定.

2、教法建议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有关连接的实际问题,画出比例图,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兴趣,又获得了知识;

(2)在教学中,以实际问题概念引出理解实际应用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线段与弧、弧与弧连接的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通过对 连接等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通过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连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渗透世界上很多事物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连接的原理,初步掌握线段与圆弧连接、圆弧与圆弧连接的实质,会进行各种连接.

教学难点 :

连接原理的正确理解和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篇16:《圆》数学教学设计

(一)实际问题引出概念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机器零件,它的边缘是圆滑的,我们最熟悉的操场上的跑道,它的跑道线也是很圆滑的.

想一想:跑道线是怎样的线组成的?

画一画:跑道的大致图形.

指导学生发现线线的.位置关系,引出连接的有关概念:

1、由一条线(线段或圆弧)平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线上,这种平滑地过渡,称圆弧连接,简称连接.

2、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

3、外连接、内连接.

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二)深刻理解概念

连接是平滑地过渡,怎样算平滑?像下面图中,实线画出的线段和圆弧,圆弧和圆弧,虽然也有相切的关系,但它们不是连接.

理解:线与线连接有两个必备条件:①连接时,线段与圆弧,圆弧与圆弧在连接处相切.②线段与圆弧应分居在圆心与切点所在直线的两侧;圆弧与圆弧分居在连心线的两侧,二者缺一不可.

(三)圆弧与线段、圆弧与圆弧连接图形的画法

例1: 已知:线段AB和r(如图).

求作: ,使它的半径等于r,,并且在点A与线段AB连接.

作法:1、过点A作直线PAAB.

2、在射线AP取AO=r.

3、以O为圆心,r为半径作 ,使AB、在OA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线段的连接,主要运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的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找出了圆心,圆弧也就不难画了.

例2、已知:如图, 的半径为R1,圆心为O1;线段R2.

求作:半径为R2的 ,使 与 在点A外连接.

作法:1、连结O1A,并且延长到点O2,使O1 O2 =R1+ R2.

2、以O2为圆心,O1 O2为半径作 ,使 与 在的两侧.

就是所求作的弧.

说明:画圆弧与圆弧的连接,主要运用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这个结论.

练习题:P148练习,1、2.

(三)小结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连接?什么是外连接?什么是内连接?

2、任何一种连接,其实质就是两线相切,在切点处相连接,是切点两侧的线段和圆弧或圆弧与圆弧相连接.

3、对于给出的题目,画出连接图形关键在于确定圆心.

(四)作业

教材P151习题A组16.

课外题:画一个生活中的有关连接图形的比例图,下节课展示.

(二)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理解连接等概念及连接的原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通过对作图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连接的意义,能对具体图形熟练地进行弧连接.

教学难点 :

作图时圆心、半径的确定

篇17:《圆》数学教学设计

(一)概念复习与理解

练习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C)

(A)将一段弧和一条线段连到一起的图形叫连接;

(B)一段给出半径的圆弧可以和一直线连接;

(C)两段给出不等半径的圆弧可以用内、外两种连接方式连接;

(D)两段圆弧内切就是内连接.

练习2、内、外连接的区别是( C )

(A)内连接两弧在连心线同侧,而外连接两弧在连心线两侧;

(B)内连接两弧在切点同旁,外连接两弧在切点两旁;

(C)内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

(D)内连接是外切两圆弧连接,外连接是内切两圆弧连接.

(二)连接图形的应用

例3、(教材P148)如图,要把零件中直角A加工成半径为15mm的圆角(即用一条半径为15mm的圆弧连接边AB与边AC)在图上画出这条圆弧.

分析:圆弧的半径已知,要画出这条圆弧,只要求出它的圆心即可.因为圆弧要与AB和AC都相切。所以圆心到边AB和AC的距离都等于15mm,实际上四边形AEOP是正方形,它的顶点O在CAB的平分线上.

(参看教材P148)

充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写出画法,画出图形.

练习:把两边长分别为8cm和5cm的矩形的4个直角改画成圆角,使圆弧的半径等于1cm.

(三)展示作品

对上节课课外作业 中较好的连接图形,展示.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的参与热情.

(四)小结

1、连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表面形状.

2、任何一种连接的问题经过分析后都能转化为基本图形:线段与弧的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内连接;圆弧与圆弧的外连接.

3、连接的关键是确定所求圆弧所在圆的圆心.

4、线段可在一点处与两条弧同时连接.

(五)作业 教材P154中18,B组2.

探究活动

问题:如图三圆两两相切,切点分别为C、O、D,与半圆O分别切于点A、E、B,请你找出图中除线段AB和弧以外的6条从A点平滑过渡到B点且没有重复弧的路线,并指出在经过个点处是什么连接(内连接、外连接).

篇18: 《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这天,我们还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边讲述边课件演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两只小狗都从同一点出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师: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晴:“想像”,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圆形橡筋,并剪断,看看成什么?

学生齐答:也是一条线段。

3.动手体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课堂活动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一)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下面,老师要请各学习小组利用手中的测量工具,互相合作,动手测量圆的周长。测量完后,相互交流一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动手测量)

2、反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老师进行演示)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

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的?同学们请看(老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构成一个圆,又比如(老师演示摩天轮),你能用绳测、滚动的方法直接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首先应思考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二)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要探讨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关系?先探讨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表格)

正方形

周长

边长

周长:边长

1、

1cm

2、

2cm

3、

3cm

我的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比值是。即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多媒体显示)。

(三)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长短有关)

提问:你们是怎样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小结: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这说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2、学生测量出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着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填好报告单,第四栏可用计算器。

《圆的周长》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3张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剪刀、计算器。

测量的物品

周长(C)

厘米

直径(d)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

比值(C/d)

圆形纸片1

圆形纸片2

圆形纸片3

我们的发现: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在展示台出示结果)

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表格,师询问: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结论: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师板书)

师: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多媒体教具演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

板书

师根据课件演示介绍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周率

课堂活动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师:表扬全班同学。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那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1)多媒体课件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早在20xx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的说法,意思是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约15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和天文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此刻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确实就应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之后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板书::∏).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板书π≈3.14)

(2)谈感想,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何感想?”

生1:我要向祖冲之爷爷一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生2:我们组刚才测量时不够细心,今后我们要向祖冲之爷爷学习,做一个细心的人。

课堂活动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刚才我们透过实验可知:圆周率是怎样得出来的呢?

根据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2、由此我们可知,如果明白直径如何求周长呢?

教师板书:圆周长=直径×圆周率

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3、圆的周长还能够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4、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课堂活动五:课堂反馈

一、决定.

1.Π=3.14()

2.圆的周长是它的半径的∏倍。()

3.圆的直径越大,它的圆周率就越大。()

4.只要明白圆的半径或直径,就能够求圆的周长。()

5.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三、实践操作

2.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如果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群众订正)

问题2: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打开课本64页例1对照,反思自己的解答过程)

(注:评析问题2时,能够推荐学生用估算来解答。)

3.解答开始的问题

这天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此刻我们来帮忙小黄狗和小灰狗算一下它们跑的路线,看看小灰狗为什么会赢,小黄狗为什么会输。

小黄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的'周长,小灰狗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动手算一算,谁跑的距离远?

10米

四、拓展延伸

看,小黄狗和小灰狗又要比赛了,这一次小灰狗沿大圆跑一圈,小黄狗沿两个小圆“∞”跑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好好想一想。

课堂活动六:全课总结,反思评价

1、同学们,这天我们一齐研究了圆的周长,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本节的收获。

2、评价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如何。

课外活动:家庭作业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第1、2题。

2、提高练习:完成课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2、3题。

3、操作练习: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

板书设计:

利用了生动的课件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把两只小狗进行赛跑比赛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可谓一举两得;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地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透过结合实物动手指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感知动作同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动作记忆保留的时间更长久。小学生在其数学思维活动中,视觉映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透过活动强化问题解决前的感知动作思维,有利使记忆以动作效果来储存。透过让学生把圆形橡筋剪断,使学生感知化曲为直的概念。为下面探索圆的周长做好铺垫。

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归纳出圆的周长的方法,不失时机地表扬小组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抓住时机,甩动绳子系的小球,构成一个圆,演示摩天轮,让学生感受到用绳测、滚动的方法并不能测量出所有圆的周长,就应找到一种既简单有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透过填写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为下面的探讨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因为学生在记忆正方形的周长时,只是记正方形的周长是4个a相加的和,很少说是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上表的填写对于中下生的小组合作起了一样板的作用。

透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工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比值,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透过课件演示验证了结果。使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由知识的理解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不仅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那里引出故事,在帮忙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自然在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一往情深的志趣。

本环节的设计,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物化到内化,理解计算公式。透过转化,从而完成新知的生成。

透过辨析让学生巩固圆周率是常数的认识,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操作练习设计紧扣课题,从解决基本练习到解决主题图中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对新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巩固新知,发展了潜力。

透过解答课前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更能促进学生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智力、潜力。

在解决了开始的问题后,紧跟着变化题目的图,让学生能感知当大圆的直径等于另外两个小圆的直径和时,大圆的周长等于这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是对圆周长公式的综合应用。

让学生谈收获,能够自我认识、总结课堂的表现与认识掌握程度,最后回忆新知、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外作业题目体现层次性,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运用。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圆的周长

(实物测量方法)

转化

圆周率

字母表示π≈3.14

曲直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π是一个固定的值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字母表示:C=πd

C=2πr

篇19: 《圆周长》教学设计

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

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教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π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五)、谈学习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教学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篇20:圆了千年飞天梦六年级作文

圆了千年飞天梦六年级作文

上太空旅行,登陆外星球观仙景,是几千年以来,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早在公元两百多年的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就曾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了一种能升上天空的灯——孔明灯。这种东西,虽然飞上了天空,但不能载人。

时光的脚步跨进了20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成为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中国人的脚步开始迈向太空。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我国可载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经过21小时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又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三号、四号飞船。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样。月历翻到了2003年10月15日,这个让无数有着飞天梦想的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日子。“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地飞上了太空,历经了二十一小时的太空之旅后顺利返回地球。中国人飞天了,真是“一箭飞天冲九霄,千年梦圆在今朝。”

从此,中国人民加速了迈向了太空的步伐。二00五年十月十二日,神舟六号载着两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经过115小时飞行后返回舱顺利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完成“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七号飞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穿着“飞天”舱外航天服飘出船舱,进行了十九分三十五秒激动人心的太空漫步。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

而今,我国的“登月工程”已经全面启动,2007年10月“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登月旅行或移民月球的愿望将指日可待。展望未来,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五年级语文梦圆飞天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飞天梦圆的课文内容

六年级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备课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书笔记

梦在千年诗廊的作文

《梦圆飞天》教案

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
《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飞天梦圆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小学《梦圆九天》教案2022-09-30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2024-03-27

飞向太空的航程(高一必修)教学设计2022-05-16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案2023-05-24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023-11-08

七年级圆作文600字2022-12-18

小学六年级语文《艾尔比的水彩笔》教案2023-01-30

飞天美术教案2023-10-25

小学六年级语文《摸瓜》教案2023-11-06

小学三年级语文《飞向太空》教学教案2023-11-0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