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9 08:00:1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网友“天上白玉京”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篇1:《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递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在交流、演示、辩论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1、确定选题:

本次综合性学习涉及四项内容,分别为“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及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结合成四个活动小组分别进行,并自选组长。在组长的领导和组织下,制定本小组的活动方案。(用两节课分开进行,选题及方案设计指导一节时,重点:方案要切实可行;学生课后完成方案,然后指导修改,一节时。)

2、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阶段:

在组长的组织和协调下,各小组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成员及时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在活动中,学生要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存档,以备老师检查,评价使用。)

(二)交流展示(一课时)。

1、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

(1)第一组:“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①激情导入:小组主持人讲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②自由畅谈:

Ⅰ小组代表谈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

Ⅱ小组代表谈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如何受到挫折的。

(2)第二小组:“思考自然的启示。”

①展示:投影小组代表编写的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

②点评:教师结合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科学小品及科学童话的特点,学会写作科学小品及科学童话。

(3)第三小组:“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①交流:小组代表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②演示:小组代表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③老师点评。

(4)第四小组:“科学技术两面观。”

①辩论:小组代表围绕某一科学技术话题(如核能)进行辩论。

②点评: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培养学生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2、各组活动结束后,将每组及每位同学的书面资料收集起来,各组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活动小结。

1、学生发言:

谈此次活动的收获。

2、教师评价:

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纵向);评价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横向)。

篇2:《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科海泛舟》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科海泛舟》

设计者:麻城市闵集中学  陶建军

活动目标:

(一)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

(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三)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四)培养学生积累科学知识以及有关科学家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简短说明文和    科学幻想小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向学生介绍科学小品、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范文,以便学生模仿。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应该作一些了解,甚至收集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活动过程:

总结对第三单元的学习。

介绍:科学小品以及科技说明文

学生分组活动:

小组对小列问题进行讨论、搜集或者探究

1、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不少于5条)

2、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3、讲述“我第一次迷上科学”的经历。

4、科学技术影响了我们一家人(讲述一个故事)

5、做一个手工作品,并且介绍它的制作过程。

6、收集科学正反两方面效应的材料或者观点,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学生集中展示

学生写作一篇科学幻想小说。

准备的话题有:

1、人类与环境

2、宇宙探索

3、未来的陆地和海洋

4、自然奥秘探索

5、人类历史探索。

参考资料:

[名人名言] 科学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 , 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 “每个人都要赞成它 , 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

--中.毛泽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任何时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邓小平

“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在世界竞争中立足”.

--中.江泽民

伟大的科学者在实验室里的生活,是对物体和对周围一切的执着地斗争.

--法. 居里 夫人

科学不论现在和过去,是对一切事物存在的观察预见 , 虽然是渐进的,然而它是对即将发生事物的认识 .

--意.达.芬奇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俄.巴甫洛夫

天才只有和科学相结合,才能结出最大的果实.

--英.斯宾塞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中.华罗庚

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开始的.

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许多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而接连出成果,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事业心.

--中.丁肇中

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 --中.袁隆平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

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布鲁诺

人借助于科学,就可纠正自然界的缺陷。--梅契尼科夫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巴甫洛夫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契柯夫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萧伯纳

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普朗克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巴斯德

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萨尔顿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卡冯伯尔

参考资料(二)科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笨头笨脑”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

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可见,一个人不聪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气。只要你肯为你的目标付出艰辛的劳动,并配合正确的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劳。许多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并不一定能显出锋芒毕露的优势,相反,他们却太平凡,甚至显出迟钝、愚笨的样子,常常要被周围的人嘲笑、讥讽。如果因为自己笨就灰心丧气,不再努力,那不是将自己潜在的才华、能力都扼杀在摇篮中了吗?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中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觉得自己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寻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爱因斯坦对别的事物迟钝,却对物理和数学特别喜爱一样,当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时,你定会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异彩。

试试看,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篇3: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有关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课题作文训练:科海泛舟

课型

作文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一定有不少都喜欢科学吧,都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第10套的科学节目吧?有谁能给大家讲讲科学的小故事呢?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两个讲给大家听听:

1、《最好的科学老师──大自然》

(见《教师教学用书》)

2、《科幻大师,妙想未来》

(见《优秀教案》P146)

二、训练

1、说一说:

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学生回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能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

提问:

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

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这对你后来兴趣爱好产生了什么影响?

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学生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留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写一写:

思考自然的启示。

⑴ 齐读书上的材料

⑵ 归纳材料显露的科学道理。

⑶ 引导写作:

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

注意:对于学生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学生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做一做:

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学生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

活动一: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活动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指导:

活动一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 要求学生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成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

⑵ 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

活动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如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评一评:

科学技术两面观。

首先,让学生充分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

其次,小组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学生的人文情感。

最后,全班交流,可以是各组总结陈述,也可以是小组之间进行激烈的辩论。

三、小结、写作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也科海泛了一下舟,不知同学们捕捞了多少,何不把你的收获变成大家的享受呢?请同学们就这次活动所牵涉到的故事,道理,感受择其一写出来。

写作指导:

科学小品与科普短文。(见《教师教学用书》)

抽一两个学生进行讲述意在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视情况讲一至两个,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

初写科学说明文,先有依可循,小试牛刀。

当堂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优秀的及时交流。

这一部分要留一些到课外完成。也可形成小的综合实践活动。

估计这一部分要在第二课时才能进行,而且也要求学生事前准备。

教师小结,学生作文,教师作适当写作指导。

布置作业 相应的资料练习板书设计 无固定板书。 教学后记 考勤:教学得失:作业情况:

篇4:科海泛舟作文

在一张小小的书桌上,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台灯为什么会这么亮?书桌为什么静止,而不向前滑行?纸张为什么可以被印染上墨迹?这些不胜枚举的小问题,科学都能够一一解答。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好像乘一叶轻舟,遨游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手伸向大海,捞上的是已知的道理;而那无垠的前方,那水天一色的前方,就是未知的探索。好奇心会驱使我们不断乘风破浪,踊跃前进。

万事万物的道理总需要一个解释。古人先是通过信仰和崇拜那些超自然的神灵来解释未知的奥秘,但是,神灵的存在是一个悖论。慢慢地,一些人通过科学实验和合理推测,逐渐推翻了很多宗教理论。科学的大门被叩开了。

随着人们对科学的深入探究,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可供人们使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爷爷奶奶对科技的.发展深有感触。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他们,获取新闻的方式由道听途说变为各种各样的电子新媒体;出远门的方式由步行、乘马车变为乘飞机、高铁;通讯的方式由邮寄信件变为手机、微信······生活的变化只能折射出很少一部分科技的发展,而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一个缩影,表现出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

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科技的发展想必会更加惊人吧!或许,人类的足迹将踏遍宇宙;月球将成为人类的新家园;面对淡水的稀缺,人类可以将海水化为淡水使用;交通方面,我们可以实现瞬间转移;上学也将是远程教育······这些看似痴人说梦的憧憬,在不久的将来或许真的会实现。

科海泛舟,让我们向着未知的前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科海泛舟作文(汇编3篇)】

篇5:科海泛舟作文

在一张小小的'书桌上,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台灯为什么会这么亮?书桌为什么静止,而不向前滑行?纸张为什么可以被印染上墨迹?这些不胜枚举的小问题,科学都能够一一解答。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好像乘一叶轻舟,遨游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手伸向大海,捞上的是已知的道理;而那无垠的前方,那水天一色的前方,就是未知的探索。好奇心会驱使我们不断乘风破浪,踊跃前进。

万事万物的道理总需要一个解释。古人先是通过信仰和崇拜那些超自然的神灵来解释未知的奥秘,但是,神灵的存在是一个悖论。慢慢地,一些人通过科学实验和合理推测,逐渐推翻了很多宗教理论。科学的大门被叩开了。

随着人们对科学的深入探究,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可供人们使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爷爷奶奶对科技的发展深有感触。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他们,获取新闻的方式由道听途说变为各种各样的电子新媒体;出远门的方式由步行、乘马车变为乘飞机、高铁;通讯的方式由邮寄信件变为手机、微信······生活的变化只能折射出很少一部分科技的发展,而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一个缩影,表现出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

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科技的发展想必会更加惊人吧!或许,人类的足迹将踏遍宇宙;月球将成为人类的新家园;面对淡水的稀缺,人类可以将海水化为淡水使用;交通方面,我们可以实现瞬间转移;上学也将是远程教育······这些看似痴人说梦的憧憬,在不久的将来或许真的会实现。

科海泛舟,让我们向着未知的前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科海泛舟作文(3篇)】

篇6:科海泛舟作文

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特别是30℃左右时,植物生长旺盛,叶绿素的比例较多,因此叶片多呈现出绿色。秋天到来之后,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少、光照减弱,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当气温降低到10℃以下,尤其是最低气温降至4℃以下时,会出现霜冻,植物体内叶绿素的比例随之明显降低,叶片就会显现出叶黄素、胡萝卜素所特有的黄色。

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枫树、黄栌、火炬树、山楂树、五叶爬山虎等少数树种“红脸”的秘密在于它们课余,我爱制作空模。从小学开始,已经有了三四年的历史。

一架模型飞机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长,可要玩好它还真不容易,尤其是火箭模型和薄膜飞机的制作。就以制作火箭模型来说吧,首先,得把木头割成机身的大概形状,然后用锉刀锉,使之成为流线型,这样,在空中飞行就能减少阻力了。为了做好这些,我常常手上磨出了泡,胳膊酸得端不住碗。一次,我制作机翼时,用左手紧紧压住2毫米厚的木板,右手握紧美工刀,使劲往后一划,“啊呀!”我不禁大声尖叫起来,旁边正埋头苦干的杨莹一看,瞪着大眼叫道:“哇!好长一个口哦,这回许楠挨刀喽!”说完,她马上陪我到医务室要了块邦迪,并涂了点红药水。那滋味可难受啦!

当然,吃了很多的苦头,最终能够去参加比赛,还是值得的。比赛,不仅有趣,而且能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它使我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

去年我去区里比赛火箭,真是终生难忘。

“下一个,许楠。”听到裁判的指令,我便拿起火箭,胸有成竹地来到发射架前,并小心翼翼地装上导火线,然后夹住。我拿着发射器,仰望天空。“三、二、一,开始。”裁判一声令下,我用力按住按钮,只听“刷”的一声,火箭直冲蓝天,展开双翅在空中飞翔。我扔下发射器,去追火箭,我一边追一边抬头望着,一不小心,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我连忙爬起来,脚又酸又痛,只好一瘸一拐地向前走。突然,我喜出望外:火箭在远处的草丛中!我高兴得忘了酸痛,飞奔过去。可不巧又碰到一个浅水塘,我也顾不得绕行,直趟过去,又直趟回来,裤腿全湿透了。

那次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看着获奖证书,我把苦、酸、辣都忘了,剩下的只有甜。

怎么样,同学们有意学习制作空模和参加比赛吗?我可以尽点微薄之力。

篇7:科海泛舟作文

【热门】科海泛舟作文

记得在小学,班上曾举行过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是“老庄哲学”的忠实粉丝,所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反方——弊大于利。最后,我所在的这一方居然胜利了。这场辩论赛让我至今难忘。

科技发展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尽管我赢了这场比赛,我仍在不断思考着这个问题。

上个月,我和两个同学相约去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做作业,为了联系方便,爸爸把他新买的iphone4s手机借给了我。我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女生,做作业的时候,就随手把手机放在了桌上。结果可想而知——手机被偷了!

在同学的提醒下。我跑到图书馆的管理处寻求帮助。管理员叔叔很热心,帮我调阅了监控。我在监控室里对着视频,傻傻地看了一个下午,却什么也没发现。因为我丢了手机的'地方是监控的盲区!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开始被唠叨,开始被教育,什么没有好好保管手机啦,什么丢三落四没有责任心了,一句又一句的呵责让我更加难受,更加自责。

我看了看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天空中压着黑沉沉的云,很重很重地压着,压得我心里很堵、很闷,我想大声叫出来,可发现我怎么也叫不出来。

几天后,同学挥舞着一张报纸,兴冲冲地对我说:“快来看,快来看,你的苹果有着落了!”我一把抢过报纸,顺着她的指点看了起来。

原来,这份报纸上有一则新闻报道,有一位女士跟我一样,也丢了一只苹果手机,结果她利用电脑技术,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就找回了手机。

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迎接我的却不是暴风雨,而是灿烂的晴天。老师告诉我:“你的手机有希望找到了。”原来,老师刚刚和我妈妈打电话,妈妈告诉他刚刚获知我的手机在一家苹果授权店出现了——有人用我的手机刷了新的iccid!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就让老师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我。而且妈妈已经报了警,警察正在赶往苹果授权店。

这个时候已经快放学了,我不知道剩下的那一节课我是怎么上的,脑子里全是开心和兴奋。我想象着,回到家就能看到我的那只苹果,而爸爸妈妈不住地夸我懂得借助科技的力量找回手机。

回家路上,我一路小跑着,偶尔抬头,看见蓝蓝的天上悠悠地浮着几多层层叠叠的白云,夕阳躲在后面,透过云彩把大块大块的金色阳光洒在大地上——好美啊。

苹果,欢迎回来!

篇8:科海泛舟作文

【精】科海泛舟作文

,随着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竟成了大街小巷人们竞相谈论的一个时髦词语。无性繁殖,只需单体细胞而不必胚胎细胞,这多新鲜,这会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想像空间。

羊可以克隆,当然牛也可以,马也可以。颖悟的人马上就会想到人能不能克隆的问题。开始,人们觉得兴奋,肢体的残疾,器官的老化,都可以借助克隆技术来“更新换代”,人可以因此永葆青春,减却多少疾病的折磨。很多疑难杂症也显现出治愈的曙光。但人们的兴奋点没有持续多久,冷静下来的人又产生了新的忧虑。如果从一个人的体细胞中克隆出新的生命,那么这个“新人”与体细胞的提供者是什么关系,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这是伦理学要回答的问题。这就不只是有趣了,它还显得很棘手。如果理不顺这种新型关系,势必会引起整个社会伦理秩序的混乱。再者,随着克隆技术的普及,如果任由克隆人产生,那人们会对高智商高素质人的体细胞趋之若鹜。这样的话,是不是造成平衡的打破?设想一下,如果满街行走着的都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那谁还愿意做普通劳动者?当人人都昂起骄傲的头颅时,谁还去种田、做工、打扫垃圾?难道古人诅咒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真的成了现实?这想起来也会令人惶惶不安。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当“克隆人”不再是技术难题时,还会产生更坏的恶果。试想一下,战争狂利用克隆人作战,这不是科技对人类的挑战和奚落?再有人用克隆人传播瘟疫,人们又将如何招架?长此以往,这小小的星球,除了覆灭,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想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惊出冷汗来。

世界许多科学组织都在竭力阻止克隆人的出现,但是,凭着我有限的科学知识,凭着我的直觉,我敢断言,克隆人的诞生不会久远。虽然,大多数科学家凭着科学的良知,会把克隆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引导,但是,不排除少数的人在“科学”的外衣下做着有违科学道德的事。克隆人是天使,是魔鬼?不久将会显现。我以为,我们所能做到的是,用道德的准绳去制约邪恶,让科学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驶进。相信世界是美好的,相信大多数地球公民有着善良的愿望,纵然有少数恶魔作祟,它们也会在闪着寒光的正义之剑前瑟瑟发抖。

克隆人,要来你就来吧。有了道德之神的庇护,人类是不可战胜的。

篇9:科海泛舟教案

科海泛舟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或向学生讲述,或提供材料让学生阅读,以激发学生兴趣;

2.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科技说明文的写法,或提供一些例文,以便学生模仿,或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

3.教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作一些查阅和了解,甚至搜集、掌握一些这一方面的观点和信息。

三、活动指导

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了四项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兴趣、特长以及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学生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开展活动。

1.关于“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开展这项活动,旨在促使学生回忆自己从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第一次与科学结缘,从而重新唤醒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畅谈。只有在自由畅谈中,才能相互启发,让沉睡的记忆重新激活。教材中提到:“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在什么时候?是因为一件玩具,一本书,还是一次难忘的活动?”事实上,儿童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或是在上学路上,或是在玩耍之中,或因花开花落,或因鸟鸣虫唱……教师要启发、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展开思路,让学生谈得有趣,谈出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的同学来说,可能保留在他记忆中的不是“第一次如何迷上科学”,而是对科学的着迷第一次如何受到挫折,如何被折断了对科学入迷的感情幼芽。对于这种经历不妨也允许、鼓励学生谈一谈,或许在反思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迪。

2.关于“思考自然的启示”。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科学小品和科学童话中任选一项。教材呈现了两则小故事,都说明了科学道理,但比较而言,第一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小品,而第二则故事更适宜于写科学童话。当然,教师和学生若有更适宜的材料,也不妨一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写科学小品、科学童话不能要求过高;对学生作品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是交流、展览和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3.关于“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的大世界中“动口又动手”的习惯和意识,推动学生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广者和宣传员。教材中列出了两项活动内容,一是查阅资料,为最新科技成果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二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对于第一项活动的指导要注意两个问题:(1)要求学生介绍的应是“最新的科技成果”(当然,“最新”是相对而言的);(2)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性文字。比较而言,“说明性文字”比“说明文”的`写作要求要低一点。因此,不要求每个同学都写成说明文,只要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说明清楚即可,而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要求写成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对于第二项活动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出来,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介绍(这项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老师比如物理、劳技课老师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参与评价)。至于写“新闻稿”,可以由发明者、制作者来写,也可以让观众(同学)来写。

4.关于“科学技术两面观”。开展这项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进程中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关于对科学技术全面、辨证的认识这一话题,我们在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的“关于克隆的争议”这一主题活动中已经涉及,开展那项活动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科技之剑,……为学生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开展本次活动正是对前次活动的接续和提升。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应注意,首先让学生充分查阅、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上。通过讨论,在对科学技术作出全面、辨证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学生的人文情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加强讨论,甚至激烈辩论。

四、活动建议

1.本次活动是在“科海泛舟”,但在“泛舟”时不要忘记了“捕捞”语文,在活动中应努力将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语言表达、母语意识、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2.本次活动具有体验性和智力挑战性,所以,要着力引导学生加强科学情感、态度的体验,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同时,要激发学生广泛涉猎科技知识、热衷于科技新课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语文素质;

3.本次活动可按四项内容划分4~8个学习小组(亦可称为合作小组)进行,在学习小组充分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由各组推举代表到班上统一汇报与展示。

五、活动评价

1.运用分层评价的方式。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阶段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长评价;学生在全班交流、展示阶段主要由教师评价和学生推举代表来进行评价。

2.运用分项评价的方式。可以分别对搜集查阅资料、口语交际、写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发现学生语文基本素质的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取长补短,重点加强。

3.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态度、行为表现尤其是情感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自我的纵向比较);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学生搜集资料、口语交际、写作的实际水平(同学的横向比较)。

篇10:科海泛舟作文

木盆里的水比海里的水平静多了,只随着船的轻微颠簸而有一丝动荡。我像在妈妈的'摇篮里一样感到十分舒服,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睡梦里一条大鱼向我扑来,我懒得动。它要吞我也就罢了,偏偏把利齿切入我的肌肤,疼得我大叫一声蹦了起来。原来主人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条我们鱼界的捣蛋鬼——鲶鱼放进盆里。在海里它们就以爱折腾着称,我们都躲它们远远的。这下可好,冤家路窄,没法儿躲了。果然,它从被倒进盆来那一刻起,就忽而近游,忽而远逝,隳突乎东西,冲闯乎南北,把一盆水搅得波翻浪涌。我们这些懒虫算跟着倒霉,只能跟着它上下,随水流婉转,几乎一刻不得休息。在归途中的整个晚上它一直闹得沸反盈天,大家连打个盹儿的机会都让它给剥夺了。

可是说来也怪,我们全体沙丁鱼却活着被运了回来。主人脸上的阴云也一扫而光,他逢人便说找到了让我们在途中存活的办法,从此不会再亏本儿了。可是,他到底找到什么办法了呢?

篇11:科海泛舟作文

在我的童年里,我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科学尝试。可是,我的第一次科学尝试,至今仍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记忆忧新,那就是我在一次偶然间发现了鸡蛋在水里沉浮的秘密。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因为有客人来,我到厨房里帮妈妈干活。这时,妈妈叫我敲一个鸡蛋,我从橱柜里拿了一个鸡蛋,正想把它敲碎,没想到我的手一滑,鸡蛋就“咕咚”一声掉进了一只盛满水的碗里。令我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鸡蛋居然奇迹般地浮在了碗的中央。我楞了好一阵子,才疑惑不解地去问妈妈原因。可是妈妈正忙着,没有时间回答我的问题。

我决定亲自去做一次实验。我把鸡蛋放在了另一个盛满水的碗里,可是,鸡蛋沉了下去。同一个鸡蛋,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会不会和碗里面的水有关呢?我疑惑不解,接着,我换了一个更高更大的桶,可是,结果还是让我失望了。但我并不灰心,我转念一想:如果这个原因不是和水有关,那就肯定和鸡蛋的大小有关。啊!肯定是这样。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去拿了一个大一个小的鸡蛋,决定再做一次实验。可是我发现,小的鸡蛋沉了下去,大的鸡蛋也沉了下去。我开始有一点儿沮丧了,我已经做了这么多次实验,为什么还是找不出原因呢?

正当我要放弃时,我想起了语文课本上学过的一句话:好奇心是促使人成功的秘诀。于是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我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我指着第一次鸡蛋沉下去的那个碗问:“妈妈,那碗里面放了什么?”“这是鸡汤,里面加了点盐,其它的就没有了。”妈妈头也不回,就甩给我一句话。“盐?难道是它?”我不禁兴奋起来,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开始断定,鸡蛋沉浮的原因一定是与盐有关。为了证实我的推断,我决定立即行动,再做一次实验。我拿起一个干净的碗,盛上一碗清水,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在碗里,并拿起勺子开始往碗里加盐,边加还边搅拌。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鸡蛋再一次神奇般的浮起来了。“耶!我终于找到鸡蛋浮起来的原因啦!我成功啦!”我在厨房里手舞足蹈起来,客人闻声纷纷走了进来,我把我刚才做的实验告诉了大家,其中一位叔叔听了哈哈大笑:“鸡蛋之所以能浮起来,是因为在碗里的清水中加了盐,待盐溶解后,清水就变成了盐水,盐水的密度是大于鸡蛋的密度的,所以鸡蛋最终会浮起来。”我听了之后,崇拜地看了看叔叔,心底里默默地想:以后我一定要多观察,多做科学实验,学习更多的知识。

通过这次鸡蛋沉浮的实验,我明白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果付诸行动,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美哉,美哉。

篇12:科海泛舟作文

在一张小小的书桌上,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台灯为什么会这么亮?书桌为什么静止,而不向前滑行?纸张为什么可以被印染上墨迹?这些不胜枚举的小问题,科学都能够一一解答。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好像乘一叶轻舟,遨游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手伸向大海,捞上的是已知的道理;而那无垠的前方,那水天一色的前方,就是未知的探索。好奇心会驱使我们不断乘风破浪,踊跃前进。

万事万物的道理总需要一个解释。古人先是通过信仰和崇拜那些超自然的神灵来解释未知的奥秘,但是,神灵的存在是一个悖论。慢慢地,一些人通过科学实验和合理推测,逐渐推翻了很多宗教理论。科学的大门被叩开了。

随着人们对科学的深入探究,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可供人们使用,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爷爷奶奶对科技的发展深有感触。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他们,获取新闻的方式由道听途说变为各种各样的电子新媒体;出远门的方式由步行、乘马车变为乘飞机、高铁;通讯的方式由邮寄信件变为手机、微信······生活的变化只能折射出很少一部分科技的发展,而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一个缩影,表现出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

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科技的发展想必会更加惊人吧!或许,人类的足迹将踏遍宇宙;月球将成为人类的新家园;面对淡水的稀缺,人类可以将海水化为淡水使用;交通方面,我们可以实现瞬间转移;上学也将是远程教育······这些看似痴人说梦的憧憬,在不久的将来或许真的会实现。

科海泛舟,让我们向着未知的前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13:科海泛舟作文

“科学是什么?一位叫阿西莫夫的伟人作出解释:“科学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什么?好奇心?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这些画面。那是1666年夏末的一个傍晚,一个英国的年轻人走进了他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他开始埋头读书。当他翻动书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了23岁的牛顿的头上。为什么这只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往天上飞?牛顿想。是好奇心,让牛顿成为了我崇拜的科学家。我把这个故事告诉爷爷,可爷爷不知道牛顿,他一脸认真地告诉我:“不迷信就是科学。”哦,科学就是不迷信!我的脑中又浮现了另一组镜头。

战国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了邺县,询问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因为要给河伯娶媳妇,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了。”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他巧施妙计,惩治了那些地方豪绅、官吏们。后来,西门豹号召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也很崇拜西门豹。照这么说,科学的确就是叫人们不要迷信。就在20xx年,一个最令我兴奋的科学事件发生。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那一刻,中国沸腾了!世界沸腾了!天到底有多高?天外究竟还有什么?小时候的我常常望着天空问自己,我梦想着能飞到天上,去看看月亮什么样子,去看看星星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不知道,这种天方夜谭似的神话竟然真的实现了!我爱“神七”,我更爱创造“神七”的那些科学家,因为是日益发达的科学让“神七”飞上了太空!

哦,太棒了,科学原来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魔力!我爱科学!

科海泛舟的作文

泛舟人生-小学作文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有哪些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生科学小品文范文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海泛舟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相关文章:

第二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6

王绪坤自荐信2023-08-18

科学小品文范文2023-03-12

下学期八年级语文工作计划2023-06-19

初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参考2023-03-09

高三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3-05-13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8

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个人2023-11-20

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023-01-05

八年级教学计划2023-02-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