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5 07:55:58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由网友“sancho77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篇1:《春江花月夜》标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一、导语设计:

在一个春天晴朗的夜晚,你置身一人来到美丽的江边,你的头顶上就有一轮硕大的明月……接着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自然引出张若虚在《春江花明月》这首诗里也写了月。那么,他传递的是怎样的情思呢?直接进入课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旅夜书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二.整体感知 ,品诗意

对《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千古美文,我们一定要用心去读、去品。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抛开一切,用心灵去倾听诗人的心声。(分组诵读)

1.读了这首诗,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

明确:相思之情

2.根据诗中语句的描写,写出月亮运行的轨迹(学生活动)

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

3.再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

三.细度全诗,品诗韵

(一) 分析景物美(1——10句)

( 学生齐读)

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

2.前十句写了一种很美的画面,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绝美的画面?

(引导学生赏析)

3.这十句写景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作者见到江天月夜美景的惊喜之情。

4.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诗句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这幅美景的特点?

明确:寥廓 、空明 、澄澈

(再次齐读,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

(二) 分析哲理美 (11——16句)

1.置身于如此空明纯净、澄澈寥廓的美景,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张若虚先想到什么?

(生齐读11——16句)

明确: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引导学生品读诗句)

2.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

明确: 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江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

大地的? 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一个样子。

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

3.古人都喜欢探寻宇宙人生的奥秘,许多诗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几句的感情,请大家看投影。下面我们来看看?

(投影)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拓展探究)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学生讨论探究并比较张若虚的宇宙人生哲理与曹植、阮籍等人的有什么不同? 讨论有人说张若虚为什么“哀而不伤”?

4.如果说诗歌的前十句作者描绘了澄澈空明的美景,那么这六句写的是什么?

明确:深邃的哲思

(师生齐读这六句,感受作者在诗中传达的对宇宙人生得深沉思索)

(三) 分析情感美

(齐读“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诗歌末尾)

1. 作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沉浸在似水年华的体认中,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有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表现一种深沉而寥廓的宇宙意识;但是毕竟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因此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全诗转入另一重境界。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何种感情呢?能否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这种情感呢?

明确:愁 (以“愁”字划分层次)

2. 是一种什么愁呢?

明确:相思之愁

3. 既是相思之愁,那么是说在思念谁呢?

明确:思妇思念游子,游子思念思妇。

4. 妇思是如何思念游子的呢?能否就你有感触的诗句作赏析?

(学生赏析)

5. 游子是如何思念妇思的呢?能否就你有感触的诗句作赏析?

(四) 总结全诗

课堂总结《春江花月夜》美在何处?美在诗歌和谐婉转的韵律,美在春江月夜迷人的景色,美在思想深邃的哲理,美在缠绵浓郁的离情,更美在景、理、情水乳交融的意境!

(学生质疑,把课文说理部分引向学生生活体验,学以致用。

(五)作业设计

比较阅读:

《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可从意象、意境、题材、主

题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探究。

(六)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理: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篇2: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年版)》有关本课的目标要求是: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数学课程标准(**年版)》有关本课的内容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就要求掌握特征、解决问题都应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结果的呈现需要学生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平面图形,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将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的一课。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正确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3、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主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通过操作比较,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评价任务:

1、学生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正方体和长方体由那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以及有数量是多少,并做相应的记录(完成目标1)。

2、利用拼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和学具,小组之间相互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并将讨论结果填到记录单上(完成目标2、3)。

3、小组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对比表格纸,反馈交流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目标2)。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各一个

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各一个、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塑料棒若干,任务单一份。

篇3:《日月潭》标准教学设计

《日月潭》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同学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和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

(假如同学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同学,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板书课题)

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畅所欲言)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

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同学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同学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出现在同学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对话平台

一、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志。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同学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二、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沛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同学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读议

1、默读课文,考虑:

自身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同学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身提出的问题让同学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同学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同学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

1、日月潭的位置: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和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同学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⑴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⑵ 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同学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同学自身填空:

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

⑶ 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①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②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同学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⑷ 引导同学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交流是检查同学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效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的主要方式。在师生的交流反馈中,同学会不时修正自身的认识与理解,使同学充沛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五、背诵

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六、练习

结合插图让同学用自身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七、书写

1、学习书写:

岛 展 环 绕 建 纱

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同学练习书写,师生一起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身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身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同学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藏,有效渲染了气氛。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同学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同学读最后一句话:

⑴ 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⑵ 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⑶ 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同学带着自身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同学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局部。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同学探究的兴趣,使同学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同学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

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同学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同学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同学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沛发挥了同学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同学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相关链接

1、阿里山: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著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设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

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和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扮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和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篇4: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第7、8周)

(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第11、12、13周)

(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

(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2)积极参与评课,上课教师选择一课例撰写一份评课报告,字数500-800字。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篇5: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1、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本,按照学生的学来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教。摈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穿插交融而互动的教学模式。

2、基本结构

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1)课程基本描述(课程名称、英文名称、学时、授课对象、开课单位等);(2)教学目标; (3)授课对象分析;(4)教材的选择与分析;(5)课程讲授(知识点与学时分配、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设计);(6)作业设计(课程论文设计、大作业设计、实验设计);(7)考试方法设计(考题设计、记载办法及正态分布设计)。

3、教学目标

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合学生的能力与个别差异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学到了什么,是知识与技能,还是态度与观念。教师可以用行为目标、学习目标或作业目标等术语,用精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教师在阐述教学目标时主要应参考学习结果的外显行为。

4、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的初始能力,了解学习者的特征

对学生的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为了下阶段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一般包括对学生的认知成熟度、性别、动机水平、焦虑水平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5、教材分析

教材的选择具有针对性,适合授课对象

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分析教材及参考书的特点。

6、教学手段

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分析有哪些教学媒体可以使用以及每种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是什么。良好的教学设计应是对现有多种媒体条件进行最优良整合,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传统媒体、多媒体等。

7、作业设计

教学模式研究型,将学习与研究融入教学过程

所谓“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教师应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研究型、设计型作业,设计大作业、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设计实验。

8、考试设计

实行累加式、重能力、求创新的考试方法

累加式,即一门课程的成绩由多个环节的成绩累加而成,例如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设计)、大作业、实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的成绩各占一定比例。重能力求创新是指要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9、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选择适当,运用灵活

教学策略意指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1)教学传递策略,是指教学信息以什么样的媒体形式、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传递给学生的。教学顺序的安排要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律,同时要充分注意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2)教学组织策略。基本上有三种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学习,各有其使用条件和适用的对象,在实际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组合使用。(3)教学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教学进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控制管理。

10、设计效果

教学设计多次应用于教学活动,不断完善,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只有应用于教学,才能够检验其合理性,并通过真实教学效果的反馈来进一步调整、完善下一循环的教学设计。原则上,参加教学设计评比的课程,不应少于三个教学循环。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可以学生评教、专家评教和院系评价三个方面综合评定。

篇6:高中化学教学教案标准设计格式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标准设计格式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相关内容(包括初中教材)间的联系。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分析。

2.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上可能存在的困难分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

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

(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准备

1.学生(包括探究方案准备和分组等)

2.教师(包括教学用具实验用品的准备)

3.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二、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教学引语及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教案《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格式》。

(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在这一部分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课堂总结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四)课后作业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评比标准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

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化

学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晰

25

原创与特色

对化学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

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

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用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篇7:《望岳》标准教学设计

《望岳》中,杜甫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 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标准教学设计范本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 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 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

(七)背诵古诗。(齐背)

【知识扩展】

望岳扩写作文

天空布满了乌云,天气显得要与冰霜相媲美,并向人们头上肆意地甩着灰色的大雨点。

泰山威武的身躯在他步步登上开阔地时展现。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随他同行的朋友朋友也坐在他的身边。“好一座威武雄壮的泰山哟!”他的眼眸中略显光芒。 “那是那是,这可是五岳中的东岳泰山呢!”他再次定睛于泰山之景。高大的泰山如同是有千万根柱子将它支持住,使它高耸入云。云雾在它周围环绕,将泰山的顶 端渲染的扑朔迷离,愈发让人觉得泰山绝顶飘渺不定,令人不可捉摸。

他站了起来,将泰山的'全景收尽眼底,绵绵千里的泰山山麓越过边界伸入齐鲁两地,青翠的山色仿佛就是大自然本体的精品佳作。将神奇与秀丽都集中于泰山,有谁能看了这番景色而不动心呢?

他闭上了眼睛,享受着徐徐的风吹拂在脸上所带来的清凉,舒适。年轻的他有着一颗热血的心。他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写下辉煌的一笔,他渴望能造福于百姓,他渴望建功立业,在他看来,这一切会是不久的现实。

他张开了眼睛,太阳正好出来,照在泰山上。高高的泰山挡住了光线。只有南面沐浴在阳光下,北面照射不到光线。何等高的高山啊!何等美的美景啊!

层层的云在阳光下散去,又在阳光休息片刻复原,继续朝着泰山的顶峰飘去。他目睹着这一景象,心中不免激荡澎湃。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我前行的脚步,再大 的挫折也抵挡不住我渴望成功的心。他极力长大他的眼睛。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去觅食的鸟儿归来了。阵阵鸟叫声将泰山之景更添几分活力。他更是仔细地望向泰 山,拼命地张大眼睛,眼角几乎要裂了开来,眼中多了一份惊叹,身子向前微倾,希望能看得更仔细。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他已被这美景征服,陶醉在泰山美景之 中。“我总有一天会登上这泰山绝顶,再次从泰山顶俯视着连绵群山,那时,群山也只不过是个小点吧。“

他不禁激动起来,从包中拿出纸笔,提笔写下《望岳》。随后,他大声喊道:“我今后不仅要远望与你,我还要从你的绝峰上俯视大地,俯视一切的一切。我渴望着与你再次见面,渴望攀上人生绝顶,实现我的目标。这是我的使命!”

大道上,行人中穿梭着两个人,其中一人眼放豪光,眉宇间透露出几丝不俗的气势。他大笑了几声,又踏上了他的征途。

篇8:《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难点是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关键是掌握建立坐标系与根式化简的方法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教材整体来看是两大块内容:一是椭圆的定义;二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是圆锥曲线这一章所要研究的三种圆锥曲线中首先遇到的,所以教材把对椭圆的研究放在了重点,在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教学中巩固和应用、先讲椭圆也与第七章的圆的方程衔接自然、学好椭圆对于学生学好圆锥曲线是非常重要的、

(1)对于椭圆的定义的理解,要抓住椭圆上的点所要满足的条件,即椭圆上点的几何性质,可以对比圆的定义来理解

另外要注意到定义中对“常数”的限定即常数要大于、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出现两种特殊情况,即:“当常数等于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当常数小于时无轨迹”、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进一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但讲解椭圆的定义时注意不要忽略这两种特殊情况,以保证对椭圆定义的准确性、

(2)根据椭圆的定义求标准方程,应注意下面几点:

①曲线的方程依赖于坐标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是求曲线方程首先应该注意的地方、应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或根据椭圆的定义进行推理,发现椭圆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以这两条对称轴作为坐标系的两轴,不但可以使方程的推导过程变得简单,而且也可以使最终得出的方程形式整齐和简洁、

②设椭圆的焦距为,椭圆上任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为,令,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简化推导过程和最后得到的方程形式整齐、简洁,要让学生认真领会、

③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遇到了无理方程的化简,这既是我们今后在求轨迹方程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又是学生的难点、要注意说明这类方程的化简方法:

①方程中只有一个根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侧,把其他项移至另一侧;

②方程中有两个根式时,需将它们分别放在方程的两侧,并使其中一侧只有一项、

④教科书上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实际上只给出了“椭圆上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而没有证明,”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这实际上是方程的同解变形问题,难度较大,对同学们不作要求、

(3)两种标准方程的椭圆异同点

中心在原点、焦点分别在轴上,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分别为:

它们的相同点是: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不同点是:两种椭圆相对于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标也不同、

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中项的分母较大;

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标准方程中项的分母较大、

另外,形如中,只要同号,就是椭圆方程,它可以化为、

(4)教科书上通过例3介绍了另一种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中间变量法、例3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教给学生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的方法;第二是向学生说明,如果求得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形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相同,那么这个轨迹是椭圆;第三是使学生知道,一个圆按某一个方向作伸缩变换可以得到椭圆、

教法建议

(1)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兴趣,体会圆锥曲线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提出圆锥曲线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可以启发学生寻找身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例子。

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环绕太阳的轨道——椭圆上运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如此,太阳则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这些行星运动的速度增大到某种程度,它们就会沿抛物线或双曲线运行、人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或人造行星就要遵循这个原理、相对于一个物体,按万有引力定律受它吸引的另一个物体的运动,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轨道、因而,圆锥曲线在这种意义上讲,它构成了我们宇宙的基本形式,另外,工厂通气塔的外形线、探照灯反光镜的轴截面曲线,都和圆锥曲线有关,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是很高的、

(2)安排学生课下切割圆锥形的事物,使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

为了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名称的来历,但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学时应安排让学生课后亲自动手切割圆锥形的萝卜、胶泥等,以加深对圆锥曲线的认识、

(3)对椭圆的定义的引入,要注意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模型或教具,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的概念。

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先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教师可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

(4)将提出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体现椭圆的定义的实质

在教学时,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使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利用多媒体,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椭圆的定义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一定是椭圆吗”,让学生通过课件演示“改变焦距或定值”,观察轨迹的形状,从而挖掘出定义的内涵,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椭圆的定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注意椭圆的定义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联系

在讲解椭圆的定义时,就要启发学生注意椭圆的图形特征,一般学生比较容易发现椭圆的对称性,这样在建立坐标系时,学生就比较容易选择适当的坐标系了,即使焦点在坐标轴上,对称中心是原点(此时不要过多的研究几何性质)、虽然这时学生并不一定能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择坐标系,但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讲解选择适当坐标系的一般原则,学生就较为容易接受,也向学生逐步渗透了坐标法、

(6)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化解难点,适时地补充根式化简的方法、

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由于列出的方程为两个跟式的和等于一个非零常数,化简时要进行两次平方,方程中字母超过三个,且次数高、项数多,教学时要注意化解难点,尽量不要把跟式化简的困难影响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的整体认识、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带跟式的方程的化简,即:

(1)方程中只有一个跟式时,需将它单独留在方程的一边,把其他各项移至另一边;

(2)方程中有两个跟式时,需将它们放在方程的两边,并使其中一边只有一项、(为了避免二次平方运算)

(7)讲解了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研究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然后鼓励学生探索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异同点,加深对椭圆的认识、

(8)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要巩固旧知识

椭圆也是一种曲线,所以第七章所讲的曲线和方程的知识仍然使用,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中要注意进一步巩固曲线和方程的概念、对于教材上在推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后,并没有证明所求得的方程确是椭圆的方程,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并不与前面所讲的曲线和方程的概念矛盾,而是由于椭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等价变形,而证明过程较繁,所以教材没有要求也没有给出证明过程,但学生要注意并不是以后都不需要证明,注意只有方程的化简是等价变形的才可以不用证明,而实际上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的题目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由基础较差的学生提出猜想,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证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篇9:《秋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秋天来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出示课前准备的枫叶、银杏树叶、梧桐树叶等。(让孩子们欣赏)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秋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了,大自然有了哪些变化。(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学习标段

1、认识自然段。

(1)师:一篇课文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1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2)现在我们找找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样找到的?

(3)初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完整句,不顿词、断句。

①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画出文中“一”的不同读音。讲解“一”的变调规则。

②分自然段练习朗读。

2、指导学生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教师检查纠正。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

2、拼音汉字对照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如果不认识,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3、出示生字卡片(“子”“了”“天”“人”四个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吗?(秋天到了)

2、引导学生按课文内容说说,秋天到了,天气、树叶、大雁各有什么特点?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这篇课文描写了秋天的哪些特点?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大声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后提问:

(1)第1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的?每句话讲了什么?(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自己练习,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板书: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2)“一片片叶子”和“一片叶子”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指叶子有很多片。)

(3)说“一片叶子”落下来行不行?为什么?

(4)我们练习背背这个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些什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边读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背书就容易了。

②自己练读。

③让学生自由举手试背,评论以表扬为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画的哪一部分。

2、读第2自然段,问:这段讲什么呢?

(1)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秋天到了,天气转凉,大雁要南飞过冬。)

(2)这段话告诉我们大雁怎样飞的呢?(大雁飞的时候总是成群结队的,由头雁带领大家飞行,排队飞行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

板书:大雁往南飞

(3)“一会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表示时间不长。)

(4)读一读句子,教师重点指导“一会儿……一会儿……”的读法,这句话表示大雁飞行时,两种队形经常在短时间内互相变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说的是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再回答。

2、“啊!”这句话表示什么?

3、师:“啊!”表示明白了。从以上描绘图画内容的自然段中知道了这些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因为秋天来了。用这两句话总结了全文。

篇10:《秋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一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答案: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

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篇11:《秋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

①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观察秋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

授课设想 :

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共同体会诗歌的美。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声、形、色上对学生的审美感官产生刺激,使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乐欣赏秋天的图片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她是那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南飞的大雁;丰收的庄稼;肥硕的瓜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秋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秋天》。

二、初读: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争取读出感情。

注意:画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学生活动:1、自读诗歌,并画出注意读音的字。2、自由展示朗读,并评价。

小结:读好一首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读得有感情……) 三、听读:

1、听老师范读,揣摩朗读技巧。

2、小组内朗读比赛。

3、推荐优秀同学全班展示。

三、品读:

赏析第一幅秋景图 1、你能将下列空缺的词语填上吗? 震落了清晨( )的露珠, 伐木声( )幽谷。

放下( )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 )的瓜果。

秋天( )在农家里。

2、比较朗读去掉这些词语后的诗句和原诗,你认为这些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赏析去掉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作用,渗透写法,表达的感情同时指导朗读) 3、带着这些感悟和理解再读第一节,争取读的比刚才更有感情。

(学生代表展示朗读) 4、思考: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赏析诗歌呢? 5、用刚才的赏析技法赏析第二、三节,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完善。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四、背诵:

背诵比赛,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五、总结感悟:

在诗人何其芳笔下,秋天是(生填空如:丰收的,活泼的,美丽的,喜悦的,多姿多彩的……)在同学们心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六、我心中的秋天:

1、请用“秋天是 ”的句式写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秋天,看谁写

的句子最生动,最有想象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描绘你心中的秋天 可以吟诵关于秋天的古诗词,可以推荐秋天的美文,可以用画笔描绘你眼中之秋,还可以用歌声来唱秋,还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秋天…… 积累有关秋天的古诗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杜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王绩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篇12:《动物儿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动物儿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本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主 题:识字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玉梅/郑州市中牟县卫民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寓言,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2.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活动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子旁。

3.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六种小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有利于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会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会写“间、迷、造、运、池、欢、网”7个汉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任务三: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5分钟)

活动一(1分钟)

出示动物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相机张贴六种小动物的图片。

认识新朋友,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4分钟)

指名学生朗读儿歌。。

环节二

初读儿歌,识字学词(10分钟)

活动一(2分钟)

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准字音。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2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出示词语卡片: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指名学生认读,格局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并正音:“蜻、蜓”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蚓”是前鼻音,“蜘、蛛”都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读通读顺。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6分钟)

多形式检测读书情况及积累情况。

(完成目标一)

读好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赏读课文

随文识字

(15分钟)

活动一(2分钟)

出示第一段。谁能来读?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

读出自己的感受。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二(5分钟)

读第一次对话。

结合汉之星随文教学“对”。

说话练习。

图片对比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后再读。

能读出自己的理解。

能运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能展开想象用句式说话。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三(5分钟)

读第二次对话。

检测词语积累。

图片对比教学,学生体会后再读。

读出自己的感受。

调动积累,说出词语。

运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四(1分钟)

这一对好朋友你感谢我,我感谢你。这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所以(学生接读最后一段)。

能理解“更”,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五(2分钟)

分角色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三)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出自己的理解。

(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四

交流方法

书写生字

(9分钟)

活动一(3分钟)

凭借田字格观察生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能注意拼音的写法以及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3分钟)

教师范写分和对,学生书空后练写,教师巡视。

活动三(3分钟)

写字评价反馈,总结。

(完成目标一)

环节五

实践活动

巩固新知

(1分钟)

1.推荐阅读:《犀牛与犀牛鸟》、《海葵与小丑鱼》。

2.拓展延伸:课文分享给父母和伙伴;为课文配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进一步体会事物之间的关系。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5 动物儿歌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空中 花间 土里 地上 池中 房前

展翅飞 捉迷藏 造宫殿 运食粮 游得欢 结网忙

篇13:《操场上》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操场上》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杨蕊/郑州市第九十二中学一年级语文教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他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但识字方法较少 ;生字“跑、足”的笔顺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需要培养了解讲话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经验,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

2、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课件,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认读生字“操”、“场”认识提手旁(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二、自读词语和儿歌。(用时:10分钟)

1.老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读音。

2.学生自读,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展示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

通过听范读、自读等方式能正确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识字写字

(24分钟)

活动一

1.老师领读、学生领读12个生字。

2.同桌互读、开火车、展示朗读、男女生赛读12个生字。

3.做游戏读词语。

(完成目标一)

通过指名读、小组赛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交流识字方法等方式正确认读12个生字。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1.说说每个字的结构,观察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指导。同桌交流评价。

3.对照田字格师评。

(完成目标一)

通过观察、老师范写、练写、对照等方式正确书写“足字旁”的笔画。

.比较“足字旁”和“足”的异同。

(评价任务一)

环节四

反复诵读

(8分钟)

1.指名读儿歌。

2.师生接读儿歌。

3.配乐朗读儿歌。

(完成目标二)

通过指名读、师生接读、配乐朗读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评价任务二)

板书设计 :

7.操场上

跑    足

教学反思:《操场上》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画,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新课程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自立、合作、探究”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他们争着发言,都想告诉我他们喜欢在操场上做什么体育活动。这时我就让他们看看课件中图上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什么。学生边说边学习了词语,这就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识字。

1.合作识字,体验情操。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同座为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情况。这样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 .

2、探究识字,培养能力。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做做“打球、拔河、拍球”以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动作,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就发现“打、拔、拍”这些动作是跟手有关的,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这些动作是跟脚有关的,所以用了足字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比较观察,示范演示。写字是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虽然是电脑时代,但仍需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因此,老师要十分重视写字指导,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板书示范,把每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边讲解边示范,然后让学生写字,课内保证了写字时间。这样每节课有3---5分钟时间写字,细水长流,一定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l在丰富的活动中,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整堂课,无需老师过多语言的引领,学生便踊跃地投入到学词、识字中来。表演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时,课堂气氛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到前边表演,看着他们的演技,我不禁感叹“动”起来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更值得一提的是,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时,真是前所未有的顺畅,一遍下来,全班无一人停顿,看来,课下做足功课,课上就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篇14:狮子和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课件等。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

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

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

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

①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②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

③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

④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⑤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

4、过渡:难看的腿让它狮口逃生,美丽的角差点儿送它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①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

②通过这件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师小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篇15:狮子和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

1、课件出示(一头狮子)和(一只鹿)板书课题,生齐读。

2、这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出示课件,简单了解。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一起去阅读——狮子和鹿。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每节写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交流检查

1、出示词语:匀称 精美别致 珊瑚

读准多音字“称”,区分几种读音并组词,把这些词语藏在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抱怨 撅起 配得上

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撒开长腿 甩在了后面 使劲一扯 挣脱出来 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谁能用很概括的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如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

预设:欣赏美角 抱怨细腿 狮口逃生 懂得道理

5、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句式帮助理清思路:鹿非常欣赏( ),而抱怨( )。但是当( ),那( )让它( ),而( )帮它( )。

6、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品读语言

1、故事发生在一片丛林中,丛林里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来,谁快来夸夸自己。指导读“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点拨过程中,师引导学生紧抓“多么……多么……”来体会鹿的自我欣赏——指导朗读;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自我欣赏,很高兴——多么……多么…… 自我陶醉了—— 自我赞美——

生齐读

2、引导用“多么……多么……”说话训练

3、小结导入:清清的池水让小鹿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丽。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指名接着读。

此时,鹿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没精打采、抱怨、撅起嘴、皱起了眉头。

鹿原先是兴高采烈的,现在——没精打采,为什么?你读。理解“抱怨”,鹿是怎样抱怨的?生读

此时,我不仅听到鹿的抱怨声,还看到她神情的变化,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齐读。

小结:清清的池水,也让鹿看到了自己的——不美丽。

4、但是,一场怎样的遭遇让鹿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一幕——

5、创设情境引读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到过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对于弱者来说,那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这样吧,现在我们就到森林深处去亲自体验一下。闭上眼睛:清清的池水边,一头小鹿正在悠然地喝水,突然它发现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身材是那样匀称,皮毛是那样光滑,特别是两只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风吹来,他忘情地欣赏着,殊不知远处的树丛中,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了—— 出示PPT:

(1)读懂

1、2两句话,体会有力的腿让它甩掉狮子——

鹿猛一回头……,(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好险哪!)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甩在后面。鹿心想: (惊魂未定,危险紧接着来临了)

(2)读懂

3、4两句话,体会美丽的角让它重陷险境——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挡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心想: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3)品味“甩、挂、扯”三个动词

这段话中的三个动作很精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演一演,老师在几个惊险地方配上画外音(“好险哪!”)

(4)再次引读

5、6自然段,感受惊心动魄的“狮口逃生”

五、悟寓意,谈体会

1、经历了这次生死逃难,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齐读最后一段。读出鹿此时的心情——叹气

2、这片丛林,这只狮子,让鹿知道了——(生谈体会)

是啊,这次逃难,让鹿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生齐读最后一句。

3、小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板书设计

28 狮子和鹿

欣赏 美角——差点送命 抱怨 细腿——狮口逃生 悟寓意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篇16:狮子和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28 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够通过寓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看看他们是谁?(狮子和鹿)齐读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你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

1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鹿欣赏( ),却抱怨( );而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 )的角差点( ),可( )的腿却让它( )。

2.刚才,大家都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快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课件出示第一组)

匀称(chèn) 称(chēng)赞 撒(sā)腿就跑

撒(sǎ)播 挣(zhèng)脱 挣(zhēng)扎

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第二组)

泛(fàn)起波纹 撅(juē)起了嘴

甩(shuǎi)在后面 使劲一扯(chě)

说说你的发现。请你选个词用动作演示下。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撅起嘴? (课件出示第三组)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这两个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神态的词语。 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现在去掉拼音了,你还会读吗?我们来试试,在一个同学阅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用手势来判断他的正误。 3.内容概括

词语会读了,现在提高些难度,谁能概括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谁有不同的概括?

谁能在他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三、品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一)欣赏鹿角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概括了: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却抱怨自己难看的腿。

鹿角到底美在哪里,让鹿如此欣赏呢?请你用“—”画出相关语句,并读一读。

2、过渡: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课件出示)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你从哪些地方读懂了鹿的确很欣赏自己的角?

预设:啊:是啊,一个啊表现鹿的惊叹,他是多么喜欢自己的鹿角啊,带着你的感悟,读一读吧。

没错,两个感叹号让语气更加强烈,突出了鹿的自我欣赏,你能抓住标点读懂课文,真会读书,也请你读出自己的感悟。

是啊,两个多么可以看出鹿看到自己的角时,心里肯定是(非常得意的),也请当一当得意的小鹿,读读这句话。

你真会读,这里运用了那个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我们来看看美丽的珊瑚,的确很像鹿角,鹿就更加得意了。

3

3.图文对照朗读

(课件出示图片)你们看,鹿正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呢。他越看越得意,不禁发出感叹:(学生接读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多喜欢自己美丽的角啊,他恨不得马上跑到丛林里自豪地告诉小伙伴们:“你们瞧!我的??”

(在大家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小鹿的得意。)

(二)感受鹿腿的难看

1.鹿的角是多么的美丽啊,而鹿腿呢?(难看)所以他不禁抱怨起来了。

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请你用“~~~~”画出鹿抱怨鹿腿的语句。

读着这句话,你觉得鹿的心情怎样?(低落)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鹿的不满意(撅起了嘴,皱了皱眉头)

谁能配上这样的表情来读读这句话。

如果你是那只鹿,你还会怎样抱怨自己的腿的?用上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唉,我的腿真_______,好像________,怎么配得上美丽的角呢! 2.感受态度的改变

(1)就在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闭上眼睛,听听这段话。

就在鹿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4

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紧张、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读一读第5段。

(2)狮子正向鹿逼近,多么危险啊,鹿能脱险吗?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腿) 腿是怎样帮鹿逃生的?你从哪里读懂的,说说你的理解?

这是怎样的腿?

(4)难看的腿让鹿得以逃生,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没有,差点害了它)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当角被挂在树枝上时,鹿的心情怎样?(焦急、害怕)

这时候,鹿还会觉得角美丽吗?如果你是忙于逃命的鹿,你会想些什么?谁能用上这个句式说一说?

看着挂在树枝上的角,鹿想:____________。

是啊,这角可真是害人不浅啊,所以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把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拼命向前奔去。

(5)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三、总结课文,感悟寓意

1.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对鹿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鹿,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因为他的优点而否定它的缺点,也不要认为它的缺点而看不到它的优点。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正确地看待每个事物。)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出自《伊索寓言》,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在《伊索寓言》中还有很多,如《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都是很精彩的故事,课下读读《伊索寓言》的其它故事,相信你通过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17:狮子和鹿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是讲狮子和鹿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狮子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2.那现在同学们翻到课本的第28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狮子和鹿》,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在黑板上板书:狮子和鹿)

学习生字,

xīn yuàn fàn yóu yù 欣 赏 抱 怨 泛 起 犹 豫 měng chèn shān hú chě 凶 猛 匀 称 珊 瑚 使劲扯 juē zhòu sā zhèng 噘 嘴 皱 眉 撒 开 挣 脱 痛痛快快 精美别致 灰心丧气 没精打采

多音字:

chèn 匀称 称心

chēng 名称 称赞

sā 撒开 撒手 撒

sǎ 撒种 播撒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现在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看一看在狮子和鹿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2.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一只鹿因为自己美丽的角差点送命,自己难看的双腿却帮助自己逃生的故事。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先读一至二自然段,把自己当成一头小鹿,把小鹿的真情实感读出来。

(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

1.大家看,这只小鹿也像我们一样会思考,会讲话呢!当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影在水面上的影子,这时的它在想什么呢?我们可以在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有哪位同学找出来了,告诉老师。(咦,这是我吗?)

2.是啊,鹿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我们从哪里看出鹿的漂亮呢?(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的角多么美丽啊,(板书:鹿的角——美丽;)

3.鹿说它的身段是多么匀称,哪位同学知道匀称是什么意思?(均匀,比例和谐。)称字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匀称(chèn)称(chèn)心;名称(chēng)、称(chēng)赞;

4.鹿又说它的角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同学们知道珊瑚是长什么样子的吗?(出示珊瑚的照片)

5.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啊?(把角比作珊瑚)

那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池水比作镜子)再读句子。

6.啊,这句话用了两个多么,可以看出小鹿是多么喜欢自己的角呀!你也能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吗? (出示句式: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 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 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多么______。)

7.鹿为自己拥有这么漂亮的角而感到自豪,同学们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把鹿对自己的角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8.鹿喜欢自己漂亮的角,但它却不喜欢自己的腿。大家读第三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9.是啊,鹿觉得自己这四条腿太细了,和美丽的角比起来,太难看了。(板书:鹿的腿——难看)

10.大家听,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当鹿发现狮子来了以后,鹿是怎样做的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至第五自然段。(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1.大家看,现在你觉得鹿的腿有用吗?鹿的腿是很有力的,不一会儿,它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果鹿被狮子抓到的话,鹿会有怎样的下场?鹿那难看的双腿成功的帮助它——(逃生)(板书:鹿的腿——难看——逃命)

12.同学们,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一起读一读:撒

撒(sā)开,撒(sā)手;撒(s?)种,播撒(s?);

13.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可以用课文的话来回答。(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

14.鹿这时候多危险啊,它差一点就被狮子抓住,那鹿的美丽的角差点让它——(送命)板书:鹿的角——美丽——差点送命。

15.那鹿最后有没有被狮子抓住啊?(没有)

16.是啊,鹿最后没有被狮子抓住,那是因为它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那这次鹿的难看的双腿又一次帮住它——(逃生)

17.同学们,这两段话写鹿逃生时是多么紧张啊,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两段话,把鹿的紧张的心情读出来。

18.经过一场生死的逃生,鹿终于明白了什么?它对自己说了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鹿对自己说了什么话?(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9.小结:是啊,鹿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它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它从狮口逃生! 再读最后一段。

20.现在我们大家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填一填:

课文写了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 )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逃生),而( 漂亮)的角却险些( 让它送命 )的事

(四)师生共同总结,提示寓意,拓展延伸。

1.学习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五)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是《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同学们回去找一找《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板书:

28.狮子和鹿

鹿角 美丽

逃生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鹿腿 难看

差点送命

篇18: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高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高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新课标的要求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新知的讲解中紧扣关键词易错点,设置不同的疑问,通过师生共同探究,逐个完成对各个易错点的突破;例题的讲解中,鼓励学生主体参与,采取到黑板书写,既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又能训练了学生书写以及正规答题格式。课题的引入以及例题均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和教学直观性。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做到数形结合,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知中,如椭圆定义的数学语言叙述,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通过实验研究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的能力完成不同层次的提升。

本节课椭圆定义的形成过程十分重要,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做到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椭圆定义,或许正是这种不完整的描述引来的一些易错点会加深学生印象。在推导标准方程时,教材是对式子进行了有理化之后与原式相加达到化简的目的。实际上对含有两个根式的代数式的化简一般采取将一个根式保留在等号一边然后两边平方的方法,这种方法更具有一般性(学生对此运算技巧不熟悉,而且运算能力不高),而教材中的方法则充分利用了代数式的对称性,化简中的运算量较小,但从对含两个根式的代数式化简的方法来看不具有一般性,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大多数学生在对方程进行化简时会采取两边平方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点评,提高学生代数运算的能力.同时求轨迹方程的验证一项教材是以小字形式出现,对初学圆锥曲线的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在课堂不要做太多要求,要合理的处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容量较大,从而导致学生归纳总结这个环节较仓促。因此今后要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不够熟练,缺乏简化计算的能力,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我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课件之中,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其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19:《不同标准》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不同标准》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分类

多种标准分类

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篇20: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北师大版选修1—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是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的第二大部分。解析几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联系了数学中的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北师大版必修2中,学生已掌握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研究直线和圆的方法,本章教材进一步利用三种基本圆锥曲线深化代数与几何的关系。本章教材内容的顺序是: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曲线与方程。这样安排的用意是,先学圆锥曲线,再学曲线与方程,这样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圆锥曲线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渗透曲线与方程的思想,为学生理解并掌握“曲线与方程”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是北师大版选修1—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1节的内容,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应用,分为两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材以椭圆为基础和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并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认知抛物线和双曲线中得到了巩固和应用,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处理顺序

教材在椭圆的定义这个内容的安排上是:先从直观上认识椭圆,再从画法中提炼出椭圆的几何特征,由此抽象概括出椭圆的定义,最后是椭圆定义的简单应用。这样的安排不仅体现出《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教学的理念,而且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教材在本节内容中只研究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自己去归纳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这样的处理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探究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3.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内容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在推导椭圆标准方程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移项再平方去根号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椭圆的定义;②掌握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椭圆定义的获知和归纳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②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同时体会含有两个根式的化简思路。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点

(1) 掌握椭圆的定义与相关概念;

(2) 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3.教学难点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授课班级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

椭圆是圆锥曲线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种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学生在高一对解析几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点坐标及长度公式已掌握,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运算的技能,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学生存在的难点

学生在涉及到需要自己建立坐标系,再研究推导出方程仍是一个难点。且之前未接触过一个式子中含两个根式相加的情况,故化简是个问题。

3.突破策略

由教师引领学生观察所绘出的椭圆的特点,定点位置,从而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内容突破策略

本节课新知内容分两大板块:一是总结概括出椭圆的定义;二是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针对第一板块内容,主要采取学生先动手画椭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固定不变的量和量与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总结出椭圆的定义,并且深刻领悟定义中所说的一些特别要求。针对第二板块内容,主要是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动手,通过一般的求动点轨迹的方法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启迪学生思维策略: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体现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察几张典型图片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轨迹,由此看出一个共同的数学图形“椭圆”。

2.大家还能举出生活中你所遇到的椭圆吗?

3.用多媒体演示一个嫦娥三号运行椭圆形轨道的例子。

1.使学生对椭圆有一个感性认识,明白生活实践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二、椭圆的定义(分四个环节)

1.画一画(画椭圆)

①将一条绳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个定点上,用笔尖勾起绳子的中点使绳子绷紧,围绕定点旋转,笔尖形成的轨迹是什么?

(由学生动手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②而将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定点上,笔尖勾直绳子,移动笔尖,得到的是轨迹是什么?

(教师提问,让学生动手,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毛线,两组同学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同桌合作在练习本上画)

动画演示作图过程

2.认一认(实验总结)

提出问题:①作图过程中,哪些量没有变?哪些量变了?

提出问题:②为什么要求作图过程中笔尖要绷紧?

提出问题:③笔尖所对应的动点M到定点的距离有什么长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笔尖对应的动点M到直线两个端点的长度之和固定不变。

3.说一说(总结定义)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动手实践的过程,能否总结椭圆的定义?(同学自由发言,再由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

我们把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集合叫作椭圆。

问题1:定义中的常数等于 ,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2:定义中的常数小于 ,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4.椭圆相关概念:两个定点 , 叫作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 , 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1.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

2.学生可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去体会“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从而对椭圆定义中的条件有直观深刻的认识。

3.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为学生从画法中发现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奠定基础。

4.通过三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椭圆的定义

5.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1.求一求(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3:回顾圆的轨迹方程是如何求的?

①建系: ②设点:

③列式: 得: ④化简:

问题4:以怎样的建系方式,哪一种针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比较好?

(补充说明:椭圆具有一定的对称美,故所求的式子最好简洁工整)

动手演算:让学生动手,求推导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①建系: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如何建系能使方程更简洁?(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特征)

以直线 为 轴,以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为 轴,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设点:设焦距为 ,则 .设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点 与点 的距离之和为 .

③列式:动点 满足的几何约束条件:

坐标化为:

④化简:化简椭圆方程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根号

预案一:移项后两次平方法

两边同时平方、整理得: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分析 的几何含义,令

得到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预案二:

用等差数列法:

得4cx=4at,即t=

将t= 代入 式得

将③式两边平方得出结论。以下同预案一

预案三:三角换元法:

即 即

代入 式得

以下同预案一

2.问一问

问题5 :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由学生动手列式, ,引导学生观察焦点在 轴上与焦点在 轴上式子的差异,从而用类比的方法得到焦点在 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其焦点坐标为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出它的标准方程

问题6:如何用几何图形解释 ? , , 在椭圆中分别表示哪些线段的长?

1.让学生由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类比的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2.椭圆方程不止一种,建立的坐标系不同,椭圆方程的表达形式也不同,在高中阶段只掌握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3.进一步熟悉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掌握化简含根号等式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4.数形结合的思想的灵活应用,进一步深化巩固数学思想方法

做好准备,以备个别学生想到此种方法

四、课堂探究

探究一:判断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 的轨迹是否为椭圆

(1)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是)

(2)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 (不是)

(3)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为3的点的轨迹; (不是)

(4).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请填空:a=_____,b=_____,c=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焦距等于_________.

探究二:判定下列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哪个轴上,并写出焦点的坐标

(1) ;(在 轴上,焦点为 , )

(2) ;(在 轴上,焦点为 , )

(3) 。(在 轴上,焦点为 , )

1.巩固椭圆的定义

2.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能加深椭圆的焦距与标准方程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会求标准方程的基本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养成求椭圆标准方程先看焦点位置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

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收获.

1.知识内容收获: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两个方程(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及椭圆中 之间的关系。

2.学习过程收获:①巩固了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②通过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学会了两个根式相加的式子的化简方法,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运算能力。

3.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六、课后巩固练习

1.课后思考:当把椭圆的两个焦点合二为一了后,得到的图形是什么?你能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

2.书面作业:

课本 练习2: 1, 2, 3

是对本节课新知内容及学习方法的巩固,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有兴趣继续研究椭圆

七、板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画椭圆

二、定义:

注明:①若 ,则点的轨迹不存在;

②若 ,则轨迹为线段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 轴上时,

焦点在 轴上时,

八、设计感想

上本节课前本人阅读了大量圆锥曲线的知识,对各种不同的椭圆定义引题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各位同事耐心的指导和多次的'讨论,最终采用了以现实生活中椭圆的应用引入,充分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设计过程仍遇到很多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将圆锥曲线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如何用几何画板将纸张的翻折更形象的演示等等。如何加以改进,这是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反映了我在新课程面前的不足,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与紧迫感;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静态的蜡烛、明灯抑或是航标,而是一名充满激情的主持人,一名锐意进取的先行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换;认识到新课改的成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学校标准化建设学年工作计划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论文

高二数学说课稿《圆的标准方程》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计划

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管理概述的分析论文

课堂标准化管理对策论文

通信技术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论文

说课稿标准格式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分类与》教学设计2023-01-08

安全标准化建设感言2023-04-06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05-22

标准化试点任务书范文2023-06-02

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2023-01-04

化工设备工程设计方法论文2024-01-12

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2023-03-05

标准差与方差的说课稿2023-07-02

《新课程标准》下谈说课2022-08-30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2023-02-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