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共16篇)由网友“身娇体软程咬金”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文章讨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如何利用文白异读来确立一方言的语音层次,强调应区分文读音和文读层音、白读音和白读层音;二,分析了文白异读所涉及的各种复杂的语音层次;三,讨论了文读层音与白读层音之间的关系,强调文白异读是不同方言系统在共时音系中的.叠置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文章最后否定了北京话白读层音是由文读层音“衍生”的观点.
作 者:殷树林 YIN Shu-lin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ECS EDI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H17 关键词:文白异读 语音层次篇2: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一、数学分层教学理论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繁琐、复杂的课程,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成绩分层的现象。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参差不齐,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不顾学生素质的差异,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导致“吃不饱”和“消化不良”,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不利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充分发展。分层次教学的面向对象是全体学生,它遵循“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它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令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在教学要求、途径、方法、难易程度上进行一定的区分,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做到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围绕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按照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依次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兼顾学生学习水平不一的情况,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基础差距,以提高整体素质。
二、数学分层教学具体实施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学习气氛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承受不同的压力,所以分层前的思想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理解分层的目的是以更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帮助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以便达到整体的优化,而不是人为地划分优劣等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不断纠正教学中的失误,制定出更适合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类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类是拔尖的优等生。根据层次的分类,学生不同层次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对学习感到比较吃力的学生,整体提高学生水平。分好层次以后,教师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A到C类教学目标难度递增。例如,在教授“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A类学生仅要求牢记公式和能够直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B类学生要求能够理解公式的推导和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C类学生则要求懂得如何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同样,在数学预习上的要求也分为三个层次。例如:A类学生要求主动复习和预习,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带着疑问听课;B类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遇到不记得的知识点时自觉复习;C类学生需要熟练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还要能够主动推导。
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不断进行反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数学课堂中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以B类学生基础为基准进行讲解,课堂中要注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吸收,A类学生能够基本理解,B类学生能够基本掌握,C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同一内容,教学完成以后,练习的题目也可以划分难易层次,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巩固要求。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什么叫函数?映射?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A类学生回答①②题,B类学生回答③④题,C类学生回答⑤⑥题。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最简单的途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以后,收益可能会不同。所以,同一份试卷,考评出来的成绩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学生的进步程度不能仅靠成绩来判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要求不一样。A层次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目,争取在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更上一个层次;B层次学生要求成绩保持中上水平;C层次要求保持优秀的成绩并且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不仅仅依据成绩的好坏,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估,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以帮组学生学习水平提升一个层次,统筹学生整体的综合发展。
篇3: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论文
有关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论文
在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曲格平局长作了题为“必须坚持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的报告,系统阐明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面向环境管理、面向经济建设,特别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问题。从而逐步形成环境管理依靠科学技术,环保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思想和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七.五”期间,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得到加强,为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对环境科研为管理服务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解,在科研工作上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结合环境标准工作中对科学技术支持作用的需要,分析讨论科研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1 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管理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依据法律和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环境的科学管理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等方面[1],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环境标准。因此说,环境标准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1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制定了环境标准,其中大多数国家的环境标准同法制性标准[2]。我国的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执法依据。没有环境标准,环境法规将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具体执行。
1.2 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依据
环境标准是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主要依据[3]。无论是“三同时”把关,还是定量管理实施新的五项制度,都必须通过环境标准来体现。此外,环境标准也是处理环境事故和环境纠纷的依据之一。
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的重要依据
环境标准反映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因而也代表了环境规划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美国《清洁空气法》明确规定,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颁布后9个月内,每个州都必须向联邦环境保护局呈交在本州执行和维持该标准的计划。该计划应规定尽速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日程表[4]。我国的环境规划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环境质量标准就是环境规划总目标的分解并定量化了的产物,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5]。
由此可见,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环境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环境标准,对于严格执法,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证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就成为强化环境管理的必要条件。
2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由主体结构和支持系统两大部分组成[6]。环境标准的主体结构含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显然,由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构成的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部分是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而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
为了制修订和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需对有关的采样方法、分析测试方法、管理和治理的技术规范,名词、术语、图式、标志、量纲及导则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这就是环境标准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由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组成。
3 建立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所需要的科学技术支持。
无论是环境标准的主体还是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例如,制定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7]可以归纳为两点:
首先,要有科学依据环境质量基准。环境质量基准反映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作用于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和剂量下引起危害作用种类和程度的最新科研成果。基准按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卫生基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生态基准(对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物理基准(对材料、能见度、气候等的影响)。环境质量标准要起防止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材料、能见度、气候等的不良影响的作用,必须以环境质量基准为制定的依据。
其次,要坚持先进性与现实性的统一[8]。
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有密切的联系,即排放标准控制污染源,使其排放出的污染物经过自然净化和稀释扩散进入环境后不致使相应区域的环境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规定。显然,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规律、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科研成果都是修订排放标准所需要的科学依据。此外,我国现行排放标准是以浓度控0为主,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需要探索和研究其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使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建立起联系。
支持系统各类标准的建立也需要科研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基础标准,需要了解国内外有关词汇、术语、图式、标志的习惯与规定;掌握国内外制修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和导测,建立规范化的制修订环境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同样,制定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也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开发出稳定、可靠、准确的分析测定方法和环境标准样品。
总之,制修订环境标准的过程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科研和决策过程,环境标准体系中各类标准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支持。只有根据制修订环境标准的计划和规划,合理组织安排相应的近、远期标准科研项目,才能使环境标准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
4 各层次环境标准科研工作的目标
4.1 环境标准科研的层次及其内涵
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得到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求标准保护的对象增加,保护的程度增加。
根据环境标准工作的上述特点和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标准科研工作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4.1.1 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研究
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技术导则实质上就是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这一层次的科研工作归属于软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要确保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合理,从而使制修订出的环境标准满足当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要求。
此外,有关环境标准制修订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或规定也属于一层次。
4.1.2 环境基准研究
环境基准研究属自然科学范畴,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确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基准,而后遵循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两大原则以基准为科学依据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准研究在环境标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极重视环境基准的研究工作,其审查和修订环境质量标准的'费用中90%以上用于支持围绕标准的环境质量基准研究。1978财政年度到1986财政年度,环保局用于大气环境质量基准研究项目的经费达3.20亿美元[7]。而每确定一项水质基准也耗资约10万美元[8]。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加强了基准研究的组织工作,针对标淮制修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确定研究需要,制定下阶段研究计划,统一设计,统一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美国的环境质量基准正是由于随研究进展而不断修订,才得以保持其先进性,并对世界各国有着深刻的影响。除美国外,前苏联、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质量基准也有相当影响。
4.1.3 环境标准制修订的决策论研究
以环境质量基准为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乃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考虑经济、技术等许多因素。同时,卫生基准、生态基准和物理基准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污染物环境浓度及其分布的不确定性,标准保护对象和保护程度的选择,都会影响最后的标准值。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规范化、定量化处理,可以降低环境基准转化
为环境标准的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其中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决策方法要研究。
美国在制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确定致癌物水质基准时采用了风险评价的技术。风险评价通过对意义不够明确的“健康影响阈值”“风险”“安全余地”等概念采用精确的技术性定义,确定了需要保护的对象、相应的阈值以及污染物最大浓度的概率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统计处理估算出达到标准时污染物浓度超过健康影响阈值的风险(概率),从而对标准的安全性作出定量评价。标准制定者可据此选择适当的标准值,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对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评价,美国采用管理影响分析方法来完成。管理影响分析内容包括对达到标准所需费用的估算,对各类工业和社区的经济影响分析,以及达到标准可带来的效益分析。
我国在从基准转化为标准的过程中,较少使用定量化方法,因此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不强。
4.2 我国环境标准科研的目标
分析上述三个层次的环境标准科研工作,可以看出其中既有关于环境过程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也有直接为标准服务的软科学研究;既有必须在近期内解决的方法论研究,也有需要按标准制修订计划逐步安排的应用性研究。因此,应当根据标准工作的特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科学合理地制订标准科研计划,从而使科研能为标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必须重视有关标准工作的软科学研究。除了上文论及的技术导则研究和决策论研究之外,还应当研究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其目的就是使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标准实施更为有效。
其次,重视国外先进环境基准的收集、验证和等效采用,完善基准研究方法。我国限于经济实力,难以系统全面地开展环境基准研究。现有基准研究零星分散,未能将有限资金集中使用,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参考和借鉴国外环境基准研究成果,通过科学验证确定我国等效采用的值域,对于健全充实我国的环境基准不仅需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有计划积极地进行有关环境标准体系支持系统的科研,这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不断地开发能适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要求的标准样品、标准测定分析方法,同样是标准科研不可忽视的内容。
5 结语
由环境标准工作对标准科研的需求以及标准研究的层次和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环境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
此外,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周期性特征,环境管理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必须超前研究才能形成。因此,适当地、有计划地安排基础性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对于提高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西平等.谈谈我国的环境标准工作《中国环境科学》1981(6),1一1。
[2]叶汝求加强环境标准工作为实现环境保护总目际而努力。《环境科技与标准年报1991》,28-33,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2。
[3] R.W.芬德利,D.A.法贝尔著,程正康译,美国环境法简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53-104。
[4]国家环保局标准处。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科技与标准年报199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2,119-130。
[5]汪云岗等,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和修订程序和方法研究。国家环保局科技发展计划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9110315),1991。
[6] 朱根逸。环境质量标准总论,90-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7]GAOUS.Air Quality Standards.Etandard Setting Process Should Be More Timely and Better PlannedPB87?58069・
[8]夏青、张旭辉主编。水质标准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32.
篇4:高职的定位问题与高职学历层次的相关性探讨论文
关于高职的定位问题与高职学历层次的相关性探讨论文
高职的定位问题决定着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未来。高职定位在“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关系着学校教学培养目标的确立,关系着高职院校教学办学层次的设立,更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将来。如果高职是指高等教育,那么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历史由来已久,所以无论从办学规模、学术影响还是办学体系上都很完善,特别是在学历层次的设置上,分别有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阶段,满足社会不同需求。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凸显出很多问题,如学科设置跟不上岗位设置、学科摘要。
19xx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走上了依法办学的新阶段。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立如雨后春笋,发展模式开始多元化,如办学模式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多元化等。相对改革开放初期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小论文,但与发达国家比起来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的学历学位的层次设置及教育衔接问题上,即高等院校绝大部分学历起点为本科,高职院校属于第四批专科类院校,学历为大专,两者之间融合程度较低。而这一现状使得当前的高职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一、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1、“思想教育”与“技能培养”的矛盾
高职教育重在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而高等教育偏向于对学生人格的培育、塑造,总体来说,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好于高职院校学生。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被视为差生,自制力不强,课堂纪律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处于“先抓思想教育还是先抓文化教育”的矛盾中。而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传统的观念认为,高职教育的地位低于普通本、专科教育,表现在:高职教育的学历定位为专科,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历层次;高职学校社会地位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地方政府或社会更多关注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学历考试及职称考试受到了诸多限制等。而社会地位的偏差导致了招收的学生入学分数远低于普通本科,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科目总成绩只有200多分,底子薄;他们中绝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有着“易丧失学习信心、自制能力较差”等特点。在课堂上表现为:少部分上课认真听讲;其他学生有看课外书的,有趴在桌上睡觉的,有玩游戏的。教师们在授课中也常常处于“到底是抓课堂管理还是抓教学?”的困惑中。
2、“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矛盾
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依赖于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灌输”为主,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中等职业培训又更多定位于纯技能性教育,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这种现象常常使高职学校学生在继续学业与工作的发展上受到诸多局限。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一部分教师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将职业教育按普通本、专科教育层次进行讲授,忽视了实践教学;而一部分教师又对理论教学重视不足,从而将专业技能、技术的运用和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内容。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尴尬境地,“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被看成是一对矛盾体。这种两极分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业中想“上”不能“上”,想“下”不能“下”。即学生因缺乏基础理论知识而在学习深造上存在困难,或者又因教师缺乏实践环节的教学,毕业生无法直接上岗。高职教育到底是以“知识传授”为本位还是以“就业导向”为本位?如果仅以就业为目标,那么实践环节的教学就会刻意于某种专门技能的模练,学生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过分注重理论教学,那么又会与“职业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小论文,又会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
另外,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系统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的层次衔接不畅,高一层次在招生上并不以低一层次为基础进行,高职高专招生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至今未能够形成共识,中职和高职教育基本上都是“终结性教育”。
二、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德国和日本是二战后职业教育发展较为典型的两个国家。特别是德国,该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跟它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的确立是分不开的。德国教育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类。在德国,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一样设置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每个人即可以先选择一种职业就读职业学校,也可以先读普通大学然后就业。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3]德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两个并行的教育体系,两者相互独立。同时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与普通教育之间,又可以相互交叉和沟通。
日本高等教育大致可以分成普通教育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又分为专科阶段、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职业教育系统专科阶段由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和短期大学组成,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短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专修学校招收未能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学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为1-5年不等。日本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招收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并设立研究生阶段的职教研究所, 形成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日本不同教育系统之间,高职教育系统内部可以学分互认,同时也以学分互认的形式与普通教育沟通和衔接,使高职教育体系的学生可以进入普通教育体系学习,也可以使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形成一种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互交叉的状态。[4]
三、关于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迅猛加快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高级技能性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活动即具有高等教育的特点,更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设置上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循序渐进地借鉴德国和日本的发展模式,使高职教育与各个层次的教育体系实现有机融合。
1、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定位
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或“项目实践教学法”等。如德国职业教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一般先设立综合项目小论文,这些综合项目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同时每个学期针对综合项目开设相关课程,并在相关的课程中由任课教师设计与综合项目密切相关的若干小项目加以实施,然后通过培训讲解及各课程若干小项目的实施,将学习到的技术、方法、技能、技巧、知识应用到综合项目的实施过程之中,进而完成学期综合项目。[5]
2、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实现有机融合。
很多高职院校都加强了学生双证制度取得的管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学生毕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那么在理论课中要加强实践环节学习,在技能训练中要加强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的合作,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同时开设部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基础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3、构建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办学层次可以逐渐上移,不断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分别设置专科阶段、本科阶段,甚至研究生阶段的高职教育,并像德国和日本一样给毕业生授予不同的学位(学士、硕士或博土);另一方面,注重中职和高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各层次的衔接性,增强各层次教育的连贯性。如普及学分互认,使高职高专毕业生在获得一定学分后能直接升入高职本科、研究生阶段学习,或直接升入普通教育体系本科高年级、研究生阶段就读;最后,注重发展高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向拓展。
篇5:从文化的层次试论东南亚古代历史与文化论文
从文化的层次试论东南亚古代历史与文化论文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亚洲部分,为亚洲远古人类去往澳洲的必经之地,也是南亚与东亚间交通之要冲。我国古籍对这一地区的情况多有记载,但“东南亚”一词却是一个19世纪以来的西方词汇,而将东南亚作为一个独特的整体来进行研究,则是二战以后的事。不过,东南亚民族众多,而且从古至今就“不是一个政治上高度一致的地区” ,那么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整体哇究竟何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历史与文化的关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hee)曾援引巴格比(Philip Bagby)的话指出:文化是“历史中业已成型或重复出现的部分”,所以它是“历史可被认知的一而”。
依照这样的思路,仅介绍东南亚各族和各政权的历史,并不足以揭示东南亚历史的整体性,我们还必须认识东南亚文化的独特哇。当然,宽泛地谈论“文化”一词,即便在学术界,也难以对其定义获得统一的意见。这里所谈论的“文化”仅就展示历史而言,因此它是在具体历史中展现出来的。古代文化的层次就古代历史而言,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其最基本的层次由口语表征:当一群人彼此能口头对话,便拥有了共同的文化。原始宗教与信仰往往属于这个层而的文化,因为它们从根本上依赖于口耳相传。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口语表征的文化彼此碰撞、融合,产生质变,促使文化更上一层,它通常以文字(书写系统)为标志。文字让语言变得可见,且同一种文字系统可书写不同的口语,文化跨越时空的能力显著增强,由此派生出了文明。
当然,单纯由文字承载的文明有其脆弱性,因为书而语仅是语言中的小部分,且常由社会精英垄断,当掌握文字的精英阶层被击溃时,文明便很容易崩溃。在公元前两千年代,这样的现象发生了,当时旧大陆第一批文明普遍受到外族的侵入,带来了文化更大范围的碰撞。古老的文明或毁灭或衰落,新的文明却在孕育,它以高级宗教为根本内容。高级宗教基于文明的整合,其根本在于个人能与“终极实在”建立直接的联系,而不是把信仰建立在少数精英所垄断的社会传统上。在旧大陆上,高级宗教主要有婆罗门一印度教①、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由它们派生出的各类具体宗教形式。中国先秦的诸子百家,比如儒家与道家,也属于高级宗教层而的文化(汤因比也将孔子视作先知。在高级宗教(及同等层而的文化)的作用下,普通人也能获得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文明由此获得了民众的根基,不再脆弱日。
口语、文字(书写系统)和高级宗教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发展的三个层次,且后者通常比前者更具文化的普适性。比如:汉字可书写汉语、也可书写日本语;佛教有梵文经典(使用婆罗米字母),也有汉文经典(使用汉字)。我们可以通过解析不同层次的文化之组合,来厘清古代历史与文化的脉络。
二、东南亚的基层文化—东南亚古代语言
在东南亚,可考的语言主要分属三大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与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南岛语系民族约在500040前进入东南亚,今天主要分布于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等地;约3000年前,南亚语系民族迁徙而来,今天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南部;在相对较晚的时候,汉藏语系的先民从内陆南下,其中,藏缅语族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后已进入东南亚,而壮侗语族的民族则在10-13世纪形成了一次移民高潮。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岛语系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族的古代民族长期居于支配地位;而在中南半岛,先兴起的是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的古代民族,10世纪以后,汉藏语系诸族后来居上。总体而言,东南亚的基层文化(口语)分为两大区:马来群岛(南岛语系主导)和中南半岛(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并列且相互交流),其中,马来半岛在文化上可视为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
三、东南亚古代文明的发展
历史上,东南亚没有受到草原牧民的稳固统治,这接近西欧和日本的情况。但与后两者不同的是,东南亚也较少受到草原}L}'绸之路文化的影响。由于和游牧民族间隔较远,东南亚文明的发展便受到了限制。因为文明诞生的基础是农业生产,而农业的根本内含在于动植物的驯化,并不单指种植业,还包含畜牧业。亚欧大陆上,文明早熟的地方通常不仅是种植业区.也是游牧民时常光顾的地方。东南亚的水稻种植发展较早,但文明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于两个深受游牧文化影响的地区:中国与南亚。
就较高层次文化(由文字与高级宗教表征)的发展而言,古代东南亚主要得益于外来影响,尤其是南亚与中国的影响。将外来的高级宗教与本土的基层文化结合,是东南亚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要理解这一线索,不妨从东南亚的文字系统入手,因为对于古代文化而言,文字很大程度上是联系文化基层(由口语表征)与高层(由高级宗教表征)的纽带,充当了文化的中间层次。
近代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东南亚的文字系统有三大类:汉字系统、婆罗米字母系统和阿拉伯字母系统。汉字系统主要发展于越南北部,用来书写越南语(一般认为属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但也有不同意见),它是纳入中国文明圈的产物,与之相伴的,是儒学和汉传佛教等中国高层文化;婆罗米字母系统发展于越南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它是纳入南亚文明圈的产物,与之相伴的,是源自南亚的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密宗和婆罗门一印度教;从14世纪开始,有一种阿拉伯字母的变体逐渐取代了婆罗米字母,用来书写马来语(属南岛语系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族),称为爪宜((Jawi)文字,主要发展于马来群岛地区(包括马来半岛),这是纳入了伊斯兰文明圈的标志,与之相伴的是伊斯兰教的流行。
(一)汉字系统的文明 东南亚汉字系统的文明发展脉络较为明晰。10世纪以前,今越南北部(早期越南语民族生活的地区)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分,通用汉字,儒学和佛教先后传入,而佛教发展尤为迅速。10世纪中期,越南语民族独立建国,后一度奉佛教为国教。越南的佛教深受汉传佛教禅宗的影响,这对越南民族文化的确立影响很大。越南语民族曾仿造汉字,创造出字喃(书写越南语的独特文字),这种文字与佛教传播有很大关系[[9]。不过后来,佛教的官方地位被儒学取代,这与古代日本和朝鲜的情况有些类似①。实际上,古代越南和朝鲜的历史脉络尤其相似,所不同的是,朝鲜语民族囿于朝鲜半岛,而广阔的中南半岛却为越南语民族的扩张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儒学在越南官方获得地位后,越南语民族充分表现出了征服他族的能力,占婆(Champa, 其人口所操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属地与吴哥,其人口所操语言一般认为主要属于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南部属地先后纳入越南。
(二)婆罗门字母系统的文明
1、早期佛教的传播与相关文化的构建
东南亚婆罗米字母系统的文明脉络相对错综复杂,我们不妨从佛教在东南亚的初传谈起。缅甸南部的孟语(属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民族是最早受佛教影响的东南亚民族,王士录先生认为,佛教传入缅甸约在公元前后[[l0]。而后,佛教在孟语区(今缅甸和泰国南部)传播,并传至骤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统治区(伊洛瓦底江中游)。5-8世纪,上述地区既有来自锡兰(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也有其它佛教派别,巴利语与梵语文献均可见到均使用婆罗米字母。孟人和骤人还采用婆罗米字母书写孟语和骤语,分别创造出孟文和骤文。与此同时,佛教还传播到了南岛语系诸族和高棉语(属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民族分布的地区(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中南部等地),不过影响力总体还比不上婆罗门-印度教。
2、婆罗门一印度教与大乘佛教密宗的传播与相关文化的构建 婆罗门一印度教传入东南亚与佛教同步,它主要基于婆罗门的移民,但起先在影响上却超过了佛教,这主要因为婆罗门一印度教尤其适合东南亚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的转化。在东南亚,母权传统十分深厚,这与当地稻作文化的原始集体主义有关[[l2],然而母权社会的封闭性却与东南亚贸易枢纽的地位存在抵触。婆罗门一印度教可以提供完备的父神系统,且能与母神相协调,这样的宗教最能够帮助克服母权社会的封闭性,同时也不会完全颠覆母权的传统。在婆罗门一印度教范畴,湿婆( Shiva)崇拜本身兼具父、母神复合崇拜的特点,而毗湿奴(Vishnu )崇拜则有利于弱化母权的封闭效应。毗湿奴是保护神,是从天而降的“父亲”,他可以跨越部族去维护秩序,有利于王权的扩大。在东南亚,还盛行对湿婆和毗湿奴合体“诃利诃罗”( Harihara)的崇拜,这无疑强调了父权的不同侧而,它既能与母权融为一体,也能超越母权。母权接受完整的父权体系十分有利于王权的巩固。在通常情况下,东南亚王公会雇佣婆罗门移民及其后代,让他们出谋划策;而早些时候,有线索显示,可能有东南亚女王嫁给婆罗门移民,与之共同治理国家①。在印度,婆罗门一印度教总体上削弱了王权②,而对于东南亚的'小国,情况正好相反。
当然,若着眼于东南亚的全局,婆罗门一印度教削弱王权的特点便体现出来。与婆罗门一印度教相伴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后者限制了各行业的融通,助长了文化的乡土性,不利于大帝国的建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南亚各古国在接受婆罗门一印度教时,普遍削弱了种姓制度;而更有效的办法则在于发展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菩萨是从天而降的救世主,与毗湿奴相似,却能克服种姓的限制。推崇大乘佛教,“王国”便容易转化为“帝国”。而且东南亚主要流行大乘佛教密宗,它与湿婆崇拜也有明显的相通性。可以说,对于接受婆罗门一印度教的东南亚小国来说,接受大乘佛教密宗是进一步扩大王权的首选。
在古代东南亚,婆罗门一印度教与大乘佛教密宗是波及而最广的两种宗教。二者都主要使用梵文,它们的主宰意味着梵文的主宰。古代马来语、爪哇语(属南岛语系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族)、高棉语尤其受到梵文的影响,都接受了婆罗米字母。对于东南亚婆罗米字母系统的文明,婆罗门一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密宗的结合构成了文化的中坚力量。不过,这种结合并未提供最理想的文明模式。大乘佛教推崇绝对的拯救者,但拯救者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只是被拯救者。若帝王自诩为拯救者,就必须具备超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被具有,却难以持久。在东南亚,大乘佛教的帝国是辉煌的,却往往十分短暂,留下了诸如婆罗浮图(Borobudur)、吴哥通城(An}kor Thom)这样的遗迹。当大乘佛教的帝国崩溃后,填补缺憾的,仍然是婆罗门一印度教。于是,东南亚社会便在“大帝国”和“小王国”的两极徘徊不定。
3、上座部佛教的传播与相关文化的构建
为寻找更理想的文明模式,就必须对婆罗门-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密宗的载体—梵文—进行批判。批判的先驱是缅人君王阿奴律陀(Anawrahta Minsaw ,1014-1077 ),他‘}曾恨身边流行的阿利教(Ari,与大乘佛教密宗有关),而推崇以巴利语经典为载体的上座部佛教。巴利语与梵语同属印欧语系印度一伊朗语族,也都使用婆罗米字母,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最终表现为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差异。按照佛教的本义,佛不是神,而是大彻大悟的人。上座部佛教烙守于此,而大乘佛教则有所偏离,将佛视为救世的神。在上座部佛教中,人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不存在拯救者和被拯救者的区别。推崇上座部佛教,便意味着世俗各阶层在宗教精神上是平等的,世俗等级的分化不会影响社会成员精神上的凝聚力。这既保证了社会的效率,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而使文明趋于定型。从11世纪到14世纪,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政权都转向推崇上座部佛教。
但必须承认,大乘佛教的有神论还是有它的优势。所谓神,其超越性缘于其精神性,而精神则来自于动物的心灵②。强调动物心灵相通,是菩萨J冷悯的本质,也使大乘佛教与游牧文化(以驯化动物为本)相互亲和。相比之下,上座部佛教无神论的灵感似乎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虽是活物,却没有动物的那种“心灵”。在亚欧范畴,游牧文化影响极广,这使得大乘佛教比上座部佛教传播更广。一定意义上,正因为东南亚可算是亚欧范畴最远离游牧文化的地区,它后来才成了上座部佛教的重地。不过即便在东南亚,上座部佛教主宰的地区也没有超出中南半岛。在马来群岛,以及中南半岛边缘的一些地区,取代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不是上座部佛教,而是一种颇具游牧文化内涵的宗教:伊斯兰教。
(三)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字母系统的文明
伊斯兰教起源于沙漠中的绿洲,最适于沙漠-绿洲的环境格局。同时,伊斯兰教的故乡也位于几而环海的地区—阿拉伯半岛,这使得早期穆斯林对海洋也不陌生。马来群岛地区的环境格局是海洋一岛屿,可视为沙漠一绿洲格局在海洋上的再版,对穆斯林具有很大吸引力。伊斯兰教始兴时期.就有穆斯林来到马来群岛等地.他们多为商人,不少人希望去往古代中国而途经于此。但直到13世纪以后,马来群岛等地的居民才被伊斯兰教真正感染。其原因有二:第一,当时伊斯兰教苏菲主义(Sufism)盛行,其神秘主义内涵与印度教和大乘佛教密宗颇有相通之处;第二,则是缘于室利佛逝(Sri Vijaya)的衰亡。室利佛逝是个海上商业帝国,其中心在苏门答腊岛东南部,范围涵盖马来群岛西部其它一些地区及马来半岛等地,在其境内,大乘佛教密宗很流行。室利佛逝衰亡后,印度教地方势力重新抬头,使商业让位于农业。新生的麻诺巴歇帝国(Majapahit,1293-1527)就是以农立国[y它继承了室利佛逝的地盘,统治却并不巩固。虽然当地大乘佛教和印度教已很大程度上走向融合,但在王朝的更替中,人们仍然感到了国际商业和地方农业的矛盾。而伊斯兰教最善于解决这种矛盾,因此逐渐获得了统治地位。
与上座部佛教主宰的地区(中南半岛腹地)不同,伊斯兰教主宰的地区(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等地)采用了新的书写系统:阿拉伯字母。可以说,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语经典是从语言的层而批判了梵文,而伊斯兰教则是从书写系统的层而批判了梵文。11世纪以来的中南半岛上,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诸族取代南亚语系孟一高棉语族诸族获得了主导地位,在藏缅、孟一高棉两类语言的碰撞中,巴利语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语言,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这正是上座部佛教流行的重要原因。而在马来群岛一带,南岛语系诸族一直主导着文化,只不过,他们呈散点分布。伊斯兰教作为一种诞生于沙漠-绿洲环境中的高级宗教,最善于从文明的层而统一呈散点分布的文化,其统一的标志便是阿拉伯字母的流行。马来群岛等地接受了阿拉伯字母,意味着引入了新的文明。不过,东南亚的阿拉伯字母书写的是本地语言,很多时候传播着梵文曾经传播的信息,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文化传统。
四、结语
古代东南亚历史与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将自己的基层文化与外来较高层次的文化相结合。放狠中国周边地区.这与古代日本和朝鲜的情形颇为相似。但古代日本和朝鲜发展出了比较单一的基层文化(分别以日本语和朝鲜语口语为表征),其外来高层文化的来源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来自古代中国);而东南亚的基层文化始终是多元的,外来的高层文化也是多元的,这使得问题变得复杂。不过,只要抓住了文字系统,用它串联特定的语言与高级宗教,东南亚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脉络还是可以理清的。
篇6: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论文
一、引言
自以来,我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都实行了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的骤增直接导致师生比例的下降。在师资短缺的情形下,学校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大班英语教学。诚然,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不可否认的优点,比如,大班教学重视语法和翻译的操练;大班授课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大班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课堂气氛。但是,实践表明,在一个学生英语基础存在差异的自然班里,教师按统一的教法,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无疑存在了一定的弊端,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和教学效果。分层次教学由此应运而生。
分层次教学或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年龄、水平、智力、性别等)组织不同的课堂教学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它是对传统的大班英语教学的一种改革尝试,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能够促进广大英语教师因班施教、优化课程设计、优化教学内容。
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我校传统英语教学注重以自然班为单位集中授课,临床系大专班的学生也许高考总分差别不大,然而在英语单科成绩上有时却相差悬殊。尽管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但常常陷入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两难境地,同时也形成“教师白费力,学生不受益”的尴尬教学局面。长此以往,既挫伤了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打击了困难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按自然班安排学习的制度已经成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障碍,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那么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不是太难理解不了,就是太容易了,这样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Krashen,1982)。从教学实践来看,施行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与i+1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李炯英等,)。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基本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便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原理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挖掘和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保证其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高专英语分层次教学便是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三、分层次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
为了便于进行有效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管理,避免给排课、教师资源、教室安排带来问题,我校没有完全打乱自然班,在09级和10级临床系进行了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新生入学测试将六个自然班各划分为A、B和C三个层次小组,每组约50人,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A层学生入校时词汇量已达1500个左右(入学成绩在80分以上);B层学生为大多数,有700至800个词汇量(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上);C层学生外语学习早已掉队,词汇、语法几乎都得从零开始(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下)。
对于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自主性较高的A组,其培养目标为毕业时达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水平或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笔者认为,教学中除了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之外,更应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运用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适当压缩精读教学时间,留出若干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比如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A组中,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对泛读的PassageII进行角色扮演,自主讲解,自主翻译,然后通过口语游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并能克服胆怯心理,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B组,重点以把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培养目标为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部分学生毕业时达到A组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课堂要求,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学习新单词时,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词缀的含义对新单词的意思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测。
对于C组,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达不到初中生的水平,教师应在基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精讲多练,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基本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口头交际能力,毕业时达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水平。在本组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先从音标教起,补充一些初、高中的重点、难点语法知识,再贯穿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拾遗补缺,跟上大学英语学习的同时,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提高学习的信心。
四、分层次教学的优点和问题分析
分层次教学有许多优点。首先,它能够使教师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比较、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调整后,学生视野开阔,横纵向均有比较,学习劲头足;其次,分层次教学中,学生起点和终点水平比较明确,教学是在规定级别中进行的,因此更能节省教师的劳动,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外语教学质量;第三,对C层次班级的学生单独授课,解决了在自然班由于听不懂课而产生的自卑和消极放弃情绪;而A层次班级内部在学习上的竞争机制也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有利于消除学生盲目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从而在全年级形成科学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格局,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从而整体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事实证明,分层次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由于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这种有些简单的分层次教学模式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很难根据一两次考试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层次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三是往往对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理论上讲,客观上不存在着一种完美的机制:既能使一部分人受益,又能完全避免对他人的影响。学校管理者所能做的就是这两者之间进行权衡,以求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在分层次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语言习得主要依靠可理解输入,但也深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A层次班级的学生容易满足现状,C层次班级的学生则容易表现出厌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千方百计地提供“合理的”语言输入的同时还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2.分层次教学不能降低教学要求,应在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方法分层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分层,各级测试必须统一标准。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起一个以大纲为准绳的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英语分级测试试题库,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要具有科学性,使分级考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
3.分层次教学中的跳级和留级滚动制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学习潜力的余地,使学生变学习压力为动力,从而改进英语学习中某些不良风气和沉闷氛围。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怀才。英语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2]李炯英,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KrashenS。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篇7:班主任如何与专科层次合作办学90后大学生构建论文
班主任如何与专科层次合作办学90后大学生构建论文
摘要:专科层次合作办学90后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又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好,在自觉性、共融性、包容性等各方面都较差,本文将从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技巧上探讨如何与专科层次合作办学90后大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90后;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后,越来越多的90后涌入大学校园,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班级管理队伍,大多年轻化,最小的甚至只比学生大四五岁,对学生容易缺乏震慑力。年龄大点的,学生又认为和他们有代沟。专科层次合作办学9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较好,在自觉性、共融性、包容性等各方面都较差,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如何与他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健康发展,就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人格魅力
教师即是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的人。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也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印象,甚至起到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就应该在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以人格魅力吸引住学生。
由于专科层次合作办学的学生入校时,分数低,三年后,有的学生要出国,有的要专升本,而有的也要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所以要保证素质,必然导致课程量大,很多班主任要么分担学生工作,要么带的有课,就很难再抽出时间进行学习。时间久了,跟学生谈话、指导学生时,会显得苍白无力,也许你说的事情学生不爱听。
只有从教学水平、道德水平等多方面提高自己,将个人影响根植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之中,才能使教师的角色发挥更大的魅力,建构起更加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所以班主任要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积累,也要学习沟通技巧、管理经验。首先要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老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其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只有尊重了学生,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三是凭借自身的知识、交际能力、管理能力,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使师生间在学习、做人、做事相互学习而理解,由理解而欣赏,由欣赏而学习、进步,与此同时,也树立起权威,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二、建立亦庄亦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仅仅止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基本角色,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沟通交流的机会。把学生真正视为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体。建立亦庄亦谐的师生关系。
有的班主任年龄很轻,自己甚至还处于任性、不能体谅他人、包容力较差的阶段,自己还像个孩子,在与一群年龄更小的孩子相处时,就不容易站在高的层次上,找出症结所在,原谅学生、指导学生。容易导致紧张的师生关系,或者根本管不住学生。而年龄稍微大些的班主任,又总是以长者自居,与学生相处时少了亲和力,让学生有事情不敢与老师沟通。所以班主任把握好度,与学生建立亦庄亦谐的师生关系,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站在教师的高度,以长者的身份,对学生充满关爱
学生管理工作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班主任在白天处理完学生事物的方方面面,做完系里的其他工作,就在你筋疲力尽下班的时刻,可能有学生找你谈心,或者办理一些事情,也可能在深夜接到学生生病的消息。也可能对于选课、系院规定、人事代理等解释过很多次,还是有学生不知道,还是有家长会质疑,是不是学生不知道这些事情。班主任就被一些琐事所萦绕,重复数十甚至数百遍自己说过的事情,要为某个学生不值日而烦心,为某个学生缺课多而伤脑筋。但是无论再累,班主任也要有耐心,对学生的态度不能恶狠狠地,你可以站在长者的高度,站在老师的立场,跟学生耐心解释,并告知他,你已经在班里讲过这个事情,让他下次认真听。那也可以像朋友一样,表现出吃惊、无奈,开个玩笑以幽默带过,即让学生知道下次应该认真了,也避免学生认为老师说教,产生不良情绪。
而做到以上,就需要班主任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相对学生而言,是长者,就要关爱学生、保护学生,自己的言和行,是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人际关系与情商联系紧密,与智商没有多大关系。情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还是疏离。教师如果对学生缺乏关爱,不带有感情的去工作,势必会导致情绪的暴躁或失控,导致工作的机械化。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学生也会对你充满敬佩,充满关爱,所以,充满关爱的教师是幸福的,一方面自己的工作如充满活力的小溪,流淌的是爱,收到的也是喜悦,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的心灵多一份依靠,多一个可以倾述的对象,让学生不孤单的过完大学生活。
(二)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心灵
调查显示,在离开家后的感觉里,93.79%的学生选择可以适应。这就说明了90后合作办学的学生独立性较强。学生离开家后,离开他们认为唠叨又不能融入他们的父母,终于可以自己稍微独立的时候,就要求班主任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人。虽然要以长者的身份,教师的高度,去关爱学生,去引导学生,又不能时刻以教师自居,板起面孔,对学生进行说教,让学生敬而远之。在处理班级工作时,班主任要严肃,要公允,在学生犯错误时,该批评批评,屡教不改或较严重时,可以以班规校纪处置,树立自己在班里的威信。但另一方面,私下里,班主任和同学们可以就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交流看法,可以讨论电影,可以讨论时尚,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可以就有分歧的事情进行争论,创造和谐、活泼、欢愉的谈话气氛。“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果融洽,管理学生方法如果得当,教师会对学生在责任感的增强、诚信、团结等基本道德品质上的改善与认识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班主任工作量大,可以利用QQ、Eail、定期走访学生寝室、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全方位的沟通交流平台,走进学生的心灵。这就需要班主任把握好度,知道什么时候该严肃什么时候该活跃气氛,与学生建立亦庄亦谐的师生关系。
三、注重加强学生的伦理教育,教学学生能够包容、理解他人
当下由于小学、初中阶段,过于重视基本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的伦理教育缺乏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学生能够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要把独立思考、个性的张扬建立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以免过于自我,听不进去任何言语和劝诫。应该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知道回报,这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幼小的基础,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也是伦理教育的核心。只有懂得感恩,学生才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尊重教师的人格、学识和劳动成果,也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收获关爱。因此,为了学生,为了家庭和社会,在当今物质经济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加强伦理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某些学生,考试作弊了,还理直气壮,监考老师不能说,好像老师对不住他一样。当今的教育体制,虽说是学生之上,学生为中心,但有时也将老师至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所以教育应严明惩罚措施,在老师没有不当行为、而学生产生过激行为时,应该树立老师的威信,这也是深化学生尊师重道的一个途径。在此,台湾忠信学校在引导学生尊师重道方面就做的很好。这个现象的产生,也是学生理解、包容别人的能力不够。他理解不到,由于自己的行为,会给整个考场考风带来的危害,给参与考试的学生带来的不公,给学生造成的侥幸心理,甚至对于学生以后成长的路途上都带来不劳而获的思想,他也理解不到,维持良好的考风,是监考老师必要的职责。
调查显示,90初期这部分学生,还是很识大体,可以理解、包容别人的。但仍然有12%左右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告诉班主任辅导员,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包容别人、理解他人的层面上,需要接受引导,加以关注。否则长时间与人交往不力,被排除到集体之外,一方面会影响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时间长了,甚至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能仅仅止于知识的传授者这一基本角色,还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沟通交流的机会。把学生真正视为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体。另一方面从小学起,学校、家庭、社会重视学生的伦理教育,让学生会理解、包容他人,也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篇8:试析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的层次构成与体系设计论文
试析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的层次构成与体系设计论文
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而言,国际结算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要求极高,除常规的理论教学外,课程的模拟实验教学应在课程体系内占据重要位置。丰富完善并提高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整体水平,是拓展培养国际金融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举措。
一、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国内大学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专业中,绝大多数都开设了国际结算这门核心课程。有条件的也陆续开设了国际结算实验从运行的情况看,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内容设置上看,教学内容和项目较为死板,灵活应用和综合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少,实验教学的计划安排过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要求。个别院校不重视模拟教学,根本就未开设模拟实验。有的院校存在认知上的极大误区,只在国贸专业开设模拟实验,而金融专业不开设。资源投入上,有些院校的建设投入欠缺,硬件配置标准低,实验人员也只配备通用型实验员,没有配置专业的课程实验指导教师。有的院校将实验教学视为鸡肋,给予的课程教改立项较少,教师没有经费支持,缺乏动力去更新实验的项目、案例和技术资源。实验安排过分随意、实验考核过分死板、实验教学制度缺乏规范完善,也是目前国际结算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摘疾。
二、国际结算模拟实验的层次构成
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其他相近学科一样,应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实物认知到自行操作,再到自行设计、创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建立,从实验教学体系的层次分析入手,过渡到体系的设计与完善。结合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可将国际结算模拟实验划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感性认知: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感性认知,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础。应事先安排学生对国际金融、贸易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使其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模拟操作实验,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和业务流程,如在外贸单证实习的平台上练习填写备种单证等。
综合应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分角色开展实验,扮演国际贸易中的不同角色。这一层次的实验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能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反映学生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
创新升华:鼓励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策划-些专业实践性的创新活动。通过引导和训练,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和拓展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结算模拟试验教学体系设计
针对以上模拟实验教学的层次构成分析,可将国际结算实验教学体系相应划分为几大类别逐项予以设计:
外贸单证类试验:外贸单证是银行和国际贸易中关键的业务组成部分_单证制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业务成败盈亏_外贸业务单证种类繁多,有出口企业、进业、海关、商检、银行、保险、运输等部门填写的单证等几十种。为此,可在实验室中设置单证展示柜,展示各种国际贸易中的单证,比如结汇单据、贸易合同、信用证等,让学生使用现实中外贸公司制作单据的流程方法、标准的结算业务软件、规范的单证格式来进行实际的制单工作,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单证。同时利用外贸单证实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制作外贸单证的方法,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角色类实验:角色类实验是通过国际结算模拟实习的平台在网络上建立仿真的贸易模拟环境。如分别指定不同的`学生(或同一学生不同时点)模拟受益人、开证中请人、开证银行、通知行、议付行、保兑行、海关商检、运输、保险等角色,让学生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让扮演进出口商的学生注册自有公司、开立银行账户、向银行借贷还款、组织货源、网上营销、开立信用证、订舱、报关、结算、出口退税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市场开拓、商务协商、风险顶防、资金筹措等实际能力。
创新类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培养学生的市场开拓信心和思路。可安排国际商务谈判、商务项目策划、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实验,这些课程的实验都需要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国际商务谈判的实验中,可在实验是开设模拟的商务谈判室,营造谈判的氛围。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如何撰写邀请函、练习谈判的技巧、掌握谈判礼节、谈判之后报告书的制定、贸易合同的签约外,还可让学生自组谈判团队、自行设计适当的谈判风格、设计谈判策略、制定出适宜的战术,针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环境制定不同的谈判战略。
四、完善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
(一)实验项目的考评管理
项目是实验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建立并培育完善《国际结算实验项目目录》,可在学科项目下分设几个方向的国际结算实验教改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倾斜,鼓励国际结算学科的一线教师进行项目的创新和探索。在合理的实验期间内成功且达标的实验项目列入《国际结算实验项目目录》,并列入日后的常规教学计划安排。
(二)推进实验教学文件规范化
模拟试验教学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国际结算试验大纲和国际结算试验指导书入手。实验大纲要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考核、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指导书要不断修订完善优化。规范化的模拟试验考核要和理论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终评判依据。
(三)加强模拟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线实验教师的指导水平决定的。一些高校往往是将那些学历不够、学生教学评价较差、年龄较大的教师安排在实验室岗位,这是实验教学效果差的根源之-应优先安排那些热爱实验室工作的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为激励一线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对实验指导课与理论课的课时转换系数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一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培训、研讨交流的机会。
(四)逐步实施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国际结算模拟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可尝试推出以下菜单模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时段选择:学生做实验可不局限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可结合学生的宿舍、图书馆设置校园网络IP区段,将国际结算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候全时段开放。偏好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在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则的前提下,在规定的实验项目中自由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拓展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提出自己的要求,拟出实验目的及所需仪器,经指导教师批准后进行实验或团队实验一开放实验室里教师只解答问题,将实验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
篇9:也谈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也谈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论文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式,面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要牢固树立探求知识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个助推剂的意识,还要有整合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文化的角度、从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的角度上发展学生。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究心理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语文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更有生气。语文教师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且还会不断再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自有课堂教学形式开始至今,一直就伴随着语言、教材、板书、挂图等传统教育媒体的使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教媒体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为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几分陌生但却兴趣盎然。教师为能跟上教育的步伐也不甘示弱,积极投身于新型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电教媒体以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老师们都这样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地效果。诚然,我们不能让电教媒体代替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形式化的使用电教媒体,使语文课堂显得虚、闹而又杂。因此,必须合理地适时地使用电教媒体。
一、电教媒体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电教媒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如果我们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花枝招展而无实效。在具体操作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词句理解有困难,也很难将文中描述的比较抽象的景色难以理解,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件,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例如,《索溪欲的野》一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索溪欲的山的野,学生没有去过索溪欲,对索溪欲的美景不能直接感受,只能凭空想象,存在着思维的跨度和理解的难度。文中描述的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那种天然的野性的美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教师针对学生这一难点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其中的美丽景色中,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瞑目感受其中的美景,有的学生还能拓展思维,将画面以外的景色描述一番,是那么生动而又美丽,从而又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
二、电教媒体应该为学生的学习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简单而又乏味的教学媒体已经对学生毫无新鲜感了,也难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电教媒体,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二年级杨琼容老师在教学《日月潭》一文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生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再相互交流。老师根据学生交流信息,得知学生对茂、建、展字的学习有难度,因此,老师抓住出示电教媒体的契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是怎么写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屏幕上的书写动起手来。这样,不用老师呆板地讲解就让学生迅速地记住了这几个字的写法,并牢牢地记在心里了,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使现代媒体真正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插上翅膀;而不是穿现代媒体的新鞋,走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老路。教学中,老师只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二年级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还停滞在一个起步阶段,合理而又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图、文、声、像,构造出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杨琼容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日月潭》一文时,老师知道学生无法将抽象的文字形成具体的表象,为了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学生这一实际出发,教师便出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想童话中的仙境相应的优美文字与生动画面相结合的媒体资源,不仅使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内容。整节课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不但突出了重点,还解决了难点。这样,既强化了教学目标,还优化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泛泛地读书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呈现媒体资源的契机,不但能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省时省力。《景阳冈》一文中,仅凭文字,武松打虎的情景就只能靠学生瞑目想象了,那一扑,一掀,一剪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图、文、声具备的电教媒体使学生对文的理解易如反掌了。
三、电教媒体能优化学生的朗读过程
小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课文所展示的画面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在脑中建立具体可感的表象系统。为此借助录像、投影等电教媒体,再现课文形象,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去深入学习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将文中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从而领会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发展思维,深入朗读的目的。所以,勤用录音进行模仿朗读,巧用录像再现情境进行赏析美读,妙用投影比较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更能培养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如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借助朗读录音、照片投影、录像等媒体,带领学生赏析朗读。通过这样轻巧而又婉转的赏析,让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想读的冲动,于是,越读越爱读,还能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主动参与,使学生愿读、乐读,从而达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最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只要适时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的方便,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更利于学生从捷径理解、深化课文内容。归根结底,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篇10:巧用班级管理中的“白”与“黑”论文
巧用班级管理中的“白”与“黑”论文
巧用班级管理中的“白”与“黑”重庆市开县铁桥镇中心小学 向淑恩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穿插、独立于学科教学之外的一门无教材学科,无法可依,但有章可循。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讲求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有时扮白脸,有时扮黑脸”是我惯用的方法,且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班主任工作中的“白”一般指对学生的褒奖与宽容;“黑”大体是对学生的批评与约束。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会扮“白脸”,又要会唱“黑脸”,在“白”与“黑”的统一中,做到严而不苛刻、慈而不溺爱、宽而有限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讲原则,让班级管理“黑白”分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谓“讲原则”,就是要有鲜明的是非观,对学生的成长要有正确的引领,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敢说真话,敢于面对、改正自己在成长中的错误。首先,在班级管理中要有健全的系列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约束作用,规范学生的言行。其次,班主任对学生的.言行要态度鲜明:对即是对,错即是错,绝不含糊其辞;对的要表扬鼓励,错的要批评指正,做到赏罚分明。这也是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班主任的评价是孩子行为的指南。学生哪怕是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鼓励,适时以“你真行!”“我就知道你能做好!”等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较高的评价。对学生的不足,班主任和教师都要有全面的认识,认真作出分析,挖掘错误背后的积极因素,稍微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消除学生在接受批评指正过程中的对抗情绪,再严肃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表明自己的要求,然后督促学生逐渐改正。
二、要和蔼,让班级管理“黑白”相间
和蔼,是指学生对班主任既尊重又畏惧,既亲近又听从。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经常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一味地充当“白脸”,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话宽以待之。这样,学生感受到的严厉就会偏小,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激发。反之,片面地充“黑脸”,总那么的“严”,就会超越学生的生理、心理能力,导致撒谎、怯懦等不良品质的形成,致使学生畸形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学生还会对教师“敬而远之”,造成“猫和老鼠”一般的尴尬局面,形成一道无形的鸿沟。学生在校内外的说法不一、表现各异,就是两种片面做法蹩病的直接反应。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我总是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既有“白”的一面,又有“黑”的因素,以不同的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善拿捏,让班级管理“黑白”有度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你的“宽”是爱,“严”也是爱。只是这“宽”和“严”的“度”要拿捏准,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更多的学生成才。一方面“宽”爱不过份。(班主任论文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爱无可厚非。但我们反对那种表面化、肤浅化的爱,对学生的要求过于宽松和认为爱就是对学生不加限制的放纵的做法。另一方面“严”爱有限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但爱心太切,变质的爱就会成为学生身上的枷锁,抹杀学生的个性,反而不利他们的发展。班级管理要求教师本身有严慈般的母爱或父爱,在就求学生遵守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行为规范、严密的学习计划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同事,还要给学生起码的尊严。在班级管理中,我的具体做法是: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以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细心的爱护、恒心的坚持和做好学生的表率来管理班级。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就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四、讲方法,让班级管理“黑白”有方
班级管理要做到教书有道,育人有方。第一,要尊重学生。学生是有着独立思维的个体,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视觉去看世界。班级有什么大事、要事最好多用商量式的语言,事先在班会上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尊重学生的民主上进行班级管理。第二,做学生的朋友。班主任是接近学生最多的教师,最易和他们交朋友。在朋友式的平等、双向的交流中,学生会很愿意把心中的秘密袒露出来,并积极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意图。第三,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诚实守信,优雅文明,尤其要树立自己积极进取,知难而上的豁达耿直品质,以良好的“身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四,做好挫折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做好班务工作,如值日工作。同时要求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尤其要督促学生坚持需要持久毅力的活动。如坚持写日记等。另外,还要学生领会教师的苦心、父母的艰辛,甚至体会同龄人的艰难与不幸,使他们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自己的美好省会,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黑”“白”相寓,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班级管理是辛苦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它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着孩子们一生的生活道路。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需要认清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正确高效的管理方法。
篇11:也谈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也谈素质教育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所以,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
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因此,研究性学习是最能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因而也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性学习的中心是“研究”二字,是学生的研究活动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它与其他学习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使得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为主的方式,变为主动的研究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的研究活动是学习的最主要过程;二是在这个学生深层次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实施研究活动的主体。这两个基本特征将会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正是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极为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增设了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的内容,这也使得研究性学习成为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地理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被人们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主要谈以学生周围的鲜活地理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专题研究学习。在高中地理下册,即人文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决定让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这种安排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学生的内在条件考虑。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地理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为研究性学习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第二,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外在条件来考虑,即从环境条件来考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对象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北京的学生生活在大都市里,与自然地理有些距离,但身边有充足的人文地理现象,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同时也必须考虑学校可能为学生提供的研究条件。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们在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安排了地理专题研究性学习。
专题研究性地理学习的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其中每一个步骤的设计都力求使其蕴涵丰富的素质教育价值。
1、指导与选题阶段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人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因为,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这需要非常高的科学素养,是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因而由学生选择或提出适合于学生自己实际研究能力的研究性课题很不容易。所以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开始,起点就非常高。选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最终研究结果的价值,对于这一点,作为肩负着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要非常清楚和重视。如果忽略这一点而草率选题,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研究成果的价值,更遗憾的是将丧失一个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绝好机会。
2、实施研究阶段
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式是合作学习的小组学习,自由结合为四人一组。组内分工合作、组间公平竞争,使学习在合作和竞争中进行。
这个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主要阶段,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教师可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在这个阶段主要经过:科学假设――资料收集――研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学生最后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对象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对象不再仅限于课本中成熟的科学结论或现成的地理资料,而是由鲜活的地理现象构成的一个个研究专题,这需要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真实的地理问题。
在学生专题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中,十分强调科学研究应建立在资料掌握的基础之上,特别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掌握,这是研究问题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起点。因此,许多同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或调查提纲,在各种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调查,甚至有的同学为写好《琉璃厂商业区今昔调查报告》,专门采访琉璃厂九十多岁的老人,为国家抢救出很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3、评价阶段
评价标准在指导课就给出。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可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下表主要是a级,即最高级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把实践和创新两个方面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评价内容的导向作用,使研究性学习的素质教育功能显性化。
4、研究成果交流阶段
学生把最后的研究成果交给老师,教师评定成绩后,千万不能就把成果放在柜子里“睡大觉”,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交流中同样蕴涵着非常丰富和特有的素质教育价值,绝不能走形式。
论文交流有几个主要程序:
1小组代表发言: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陈述论文主要内容;
重点介绍自己研究成果中的独到之处;谈谈对研究性学习的一些突出体会。
2其他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小组进行集体答辩。
3教师小结。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教师也很有教育意义,我们会被学生展露的才华所震撼,内心也会感叹:研究性学习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小结
整个地理专题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概括为:辅导选题阶段――实施研究阶段――教师评价阶段――交流研究成果阶段,共四个阶段。
地理专题研究性学习确实是具有丰富而独有的许多素质教育价值。这种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十分宽松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发散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得到综合的发展。
但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完善的地方。如,学生的研究是模拟性质的,但真正的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是以完成一篇论文为最后结果,应该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如何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并反馈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否还应该有检验反馈阶段?
篇12: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加入WTO,从而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的作用愈发显得突出起来。英语教学中的低效率长期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虽说教材在不断更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已出台,但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已经历经几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词汇量,也了解了一些基础的句法结构知识,但由于学生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许多方面客观上层次差距很大,如对英语的兴趣、基础知识的全面性、英语运用能力的差异、对语言的感觉等。而高中英语的学习容量大,难度提高快,要求高(随着新标准的出台,这种要求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势必对教和学都产生很大的困难。因而,分层次教学恰恰顺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实现“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认识论的要求
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要求教师去认识“材”、了解“材”,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实施不同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这种基于认识论规律的思想之所以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正是由于它反映了教育的根本规律。现代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正是源自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2.教育论的需要
从教育论的角度看,教育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禀性。因而教育过程的方式也不应该是千篇 一律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则可以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使我们的教育过程更加富有成效。
3.心理学依据
英语学科的分层次教学还有其心理学依据。不同的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环境的不同,学生在语言的模仿、识记、阅读等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高中英语的学习,知识点较为分散,有些虽有规律但也有很多变数。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又决定了英语运用能力的低下,因此分层次教学恰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教材特点的需要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虽然仍处于动态改革之中,但它的方向一定是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英语的素质教育。教材的内容是在调查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而精选的。教材中提供的诸如PROBLEM SOLVING,DISCUSSION,ROLE-PLAYING,INTERVIEWING,DRAMA PLAYING,ARGUING等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设计的。此外,高中英语中词汇、口语等的分级要求也给教学增加了弹性,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展个性。遵循教材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学,既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潜力,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相应的好成绩。
三.分层次教学的模式选择
一般说来,分层次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在一个年级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班级分为A、B、C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班级在一定时段内设定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容量,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不同的考核内容,在B尤其是C组的学生英语基本功得到巩固,语感、学习能力基本形成后再实行同步教学。这种分法如何能够兼顾到其他学科可能会成为老师们的顾虑。所以比较适合于以英语为特色的学校。再一种就是在平行班的基础上,开设不同层次的A、B选修班。主要的、共性的内容在班级解决。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上未及学会的,或者英语好的学生要提高要求的可以在选修班解决。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A或B班。难度是增设课时较多,可会能影响学校的整体安排。第三种即在同一班级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兴趣、潜力等将学生分为A、B或A、B、C几个层次,辅以选修或个别辅导。这种模式由英语教师自己掌握即可,更具****作性。因而,下面关于分层次教学的策略部分也是基于第三种情况而言的。
四.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策略
1.备课的层次化。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特点,对于知识的复现情况、难度递增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一的教师认真研究一下初中英语教材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基本要求。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等均应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策略。课堂操作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我们的经验是,在提问上,容易的问题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学生,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问题的难度较大时,或一般学生不能解决时,第一层次的便可以推出来了。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的水平进展情况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问题的层次性使得他们都会有相应的成就感。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机械的训练尤其是课本中的PRACTICE部分应优先考虑基础差的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较好的同学则是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话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差一点的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如果可以的话,再尝试现场交换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层次差的可以在一定的提纲下进行,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时也可以用接龙的方式由全部学生共同参与,但老师应做好现场安排,主要是“过程引导”,使差的同学能够顺利接上,好的同学可以有发挥的余地。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应注意有一定的节奏。可以通过板书的特定版式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及时的联想,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基础差的同学应先要读懂,形成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准确率。好的同学应重在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作业的安排。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原则的。一般的学生的作业难度、作业量应和优秀学生有所区别。模仿性的练习应优先考虑英语差的学生。对应变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少做一点,重要的是先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盲目贪多,追求难度势必造成这些学生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率。像背诵一类的作业,好的同学可以通篇背诵,差的同学可以选择几段让他们背。毕竟,背诵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通过背诵熟悉所学的内容、熟悉其中的一些用法、培养对语言的感觉。背诵的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设选做题。比如定语从句练习,基础差的同学侧重在训练中掌握定语从句的基本用法,要让他们通过一些共性的题目熟知从句的特点,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的辨别等。而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率先增加一些带有一定干扰性的混合训练,并要求他们从中总结出相关的异同点。如果将这些题目一股脑地交给学生,差的同学必然一头雾水,而好的同学则会在一些肤浅的题目上浪费时间。
4.跟踪辅导。课外辅导可分为两部分。基础差的同学课前可以和他们一起预习,主要是教会他们怎么预习,上课时应对预习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检查,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课后的辅导对于差的学生,应通过更多活动,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应在教材“螺旋”体系的基础上更加密集的安排训练,提高知识的复现率,加深印象。词汇知识的掌握,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会读词,高中英语的词汇要求很高,忽略英语文字的自身规律,死记硬背,一定是事倍功半,低效率的。对于好的同学,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辅以阶段性的指导。在书本知识掌握率较好的前提下,可以给他们安排难度高一点的阅读及其它任务,扩充词汇量,修正思维方式,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五.分层次教学的保证措施
1.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理解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现代教育中必备的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和学生甚至家长进行广泛的沟通,要大力宣传分层次的必要性和益处,要通过调查、测试、谈话、问卷等手段进行科学的评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是很难取得成效的。教师所“假定”的学生的层次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武断的决策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的自尊。影响分层次教学的效果,也有悖于分层次教学的初衷。
2.在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成功教育的理论,激发学生尤其是较差层次学生的信心。高中阶段英语知识难度上升较快,因而分层次教学开展得早更加有利于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要充分运用心理暗示法,发掘学生的潜力。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研究,及时调整它们的“位置”,并定期进行总结。
3.依照合作学习的理论,可以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和好的学生一起平等地讨论问题,可以提高差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好学生也可以从中提高自己,同时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所以,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4.学校的有力支持。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授课、作
业、辅导等环节上的变革,势必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冲突。因而,校方应在对教师的考评包括作业批改、课堂评价甚至阶段性考试试卷的编排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给与一定的自由度。对教师的工作量要给予充分肯定,待遇要跟上。对教师、学生取得的成绩要适时总结、推广、表彰,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
篇13:简析层次教学与职高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简析层次教学与职高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摘要:文章针对职高生数学学习中“厌学”情绪的成因,提出“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案,以期在职高数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职高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一、职高学生数学“厌学”成因探索
1.从主流来说,职高学生都有学一技之长的主观愿望。他们朝气蓬勃,思想上进,可塑性强。但是在当前职高的生源堪忧,且学业成绩不理想,自我学习能力差。因此,职高学生起点普遍较低,在学习方法、思想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缺乏主动性;纪律观念淡漠;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差等等。多数职高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懒散,对理论性较强的数学更是不感兴趣。久而久之,感觉数学课冷漠、机械、无聊,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学生的“厌学”,严重阻碍了职高阶段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为以后从业道路上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困难。
2.教学模式陈旧。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习惯了“铺垫——导入——新授——巩固——作业——小结”这种教学模式。但是他最大的缺点是忽略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知识的授受,课堂上老师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有帮助的训练。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学得很辛苦,特别是基础较差的职高生,一节课下来,他们脑子里塞满的只能是公式、运算、定理,而没有学习的方法,其枯燥、厌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层次教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所谓“层次教学”,就是在保持原班级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对知识分层、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一般职业中学的学生的入学成绩较差,但各科发展不平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中不泛数学学习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如果一视同仁采用同一要求的教学方式,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两极分化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就显得极为必要。因此,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培养职高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层次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力,就能获得该学科学习的成功。数学通常被职高学生理解为抽象的学科,多数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乏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谈谈看法,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知识分层(新旧糅合,难度平均、培养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时概念、定理的理解及运用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效果,但是数学概念是职高生认为最抽象也最不喜欢学的内容之一。因此,老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应多从具体实例出发,多做铺垫,以降低数学难度。例如,在讲“角的概念的推广”时,笔者做了如下课堂设计:
课前练习(限时5分钟):①在初中,角的定义是:在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②用30°的三角板画30°、60°和90°的角。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画以Ox为始边,绕着原点旋转而成的45°、135°、120°和300°的角。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跳水运动员向内翻腾与向外翻腾的差别),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将角的概念扩充才能刻画这两个不同的动作,以期达到概念产生并非老师强加,而是自主认知水到渠成的目标。
又如,在上正棱锥的侧面面积这节课时,尝试用纸皮做了好几个正四棱锥让学生传看,还允许学生拆开,有些学生沿侧棱展开,也有学生沿斜高展开。然后,互相比较看谁的展开图好看,此时提问:“正四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由几个什么图形组成?”学生都很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答得不是很理想,但学生都动脑筋思考问题了。接着问学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求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不一会,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只要求一个三角形面积×4就可以了。”笔者及时表扬了他。这时,让学生把图形又粘好,学生发现原来侧面的每一个三角形的高是很关键的一条线段,我们把它叫做正四棱锥的.斜高,只要把斜高求出来,侧面积就可以求得了。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这时的学生都很想知道怎样求斜高,此时再讲解正棱锥斜高及其求法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2.课堂教学分层。上课是运用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形下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但到每节课时,又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学习位置,因此教师应在每节课讲解新课前,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说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组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效果。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课堂提问和演示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要能真正收到成效,所提问题或练习就必须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问,将基础的、容易理解的问题或练习,让C组同学回答;对需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有一定灵活性的问题或练习,让A组或B组同学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和获得表扬的机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让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
3.课后作业分层。作业是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检验。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因材设置,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别设置与A、B、C三组学生水平相适应的练习题,题量与难度均在学生承受范围内,一般以学生在30分钟左右能完成为宜,让A组吃得饱,C组吃得了,还可避免抄袭作业等消极现象,真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动手、个个用脑的目的。
4.教学评价分层。既然学生起点和层次不一样,就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行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测试不同深度的题目,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使他们的付出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报,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外,每过一个阶段,应该根据学生的考评成绩和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调整,让进步的学生层次往上提,把退步的学生适当降级,这样可以引进竞争机制,使分层教学能够良性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而实施“层次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有良好效果。
篇14:独立学院微积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关于独立学院微积分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体会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独立学院开展微积分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我院微积分分层次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建立了初步的微积分教学体系基础上总结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分层次教学;微积分
一、实施微积分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微积分是各院校各专业必修且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为从事所学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好微积分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来源的不同,学习基础的差异,以及将来学生就业取向的不同,分层教学就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了。这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二、指导思想
我们在深入学习和深刻体会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关于微积分课程在大学教育特别是独立院校中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认真总结我们几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我院微积分课程的教育教学基本理念: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有区别地制订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营造和谐教学环境的需要。
三、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分层教学模式
我们从教学研究入手,了解和分析过去几年分层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微积分分层教学大纲;分层次组建提高班、辅导班;亲自组织教学,编写出相应的辅导材料。在深入调研和教学的基础上,对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使其更有操作性和有效性。我们与兄弟院校及专家共同探讨,以期在分层教学的`理论上有新的看法和观点,对今后的分层教学有更大的指导作用。
1.微积分教学班分层次。常规班:常规班中有规范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难度适中,弱化偏难的理论证明,注重基础计算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讲课速度和手法适合大部分学生,同时为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后进行统一考核,按照平时成绩40%(其中考勤10%,作业10%,测验5%,期中考试15%)和期末成绩60%计算总评成绩。
提高班:提高班中有规范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针对基础好、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开设微积分提高班进行培优教育。提高班主要由教授授课,同时配备年轻教师进行辅导。授课内容是教授多年精心准备和设计的,并配有相对完备的授课教材和辅导资料。
辅导班:教学对象主要是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该部分学生通过辅导班老师更加细致的讲解,消化吸收在常规班中不能理解的内容,达到掌握基本知识,通过考试的目的。教学内容着重于基本内容的讲解,加强典型习题的练习。对于辅导班的学生,也建立了平时辅导体系。
补考班:由于微积分是大一开设,大二至大四成绩不合格的同学累积的人数相对教大,为了使这部分学生不要因为数学影响毕业,教研室做了大胆的尝试,为此开设补考辅导班,采取平时成绩占50%(其中考勤20%,作业20%,测验10%)和期末占50%的方式考核。 2.微积分分层次教学实践分层次。数学竞赛班:本层次针对参加天津市大学数学竞赛学生开设,要求学生基础扎实,具有接受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竞赛班主要是在新生第二学期开课,依据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考试大纲,采用专题式讲解,着重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快速准确的解题能力。
数学建模班:数学建模班主要是利用期末和假期的时间进行授课,通过教学与竞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考研辅导班:该班的学生主要是大三准备考研的学生。考研辅导班开设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由在辅导考研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给学生授课。
(二)分层教学的现状
1.学院领导及教务部等部门对分层次教学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从学分的制订(提高班3学分,竞赛班3学分),学生的管理,课时的分配,教师的安排到各种经费(教师的授课费、各种材料费、资料费、获奖的奖励费等)都给予周到的考虑和大力的支持。这对于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效果起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2.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数学教研室现有教师21名,专任教师20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5名。
3.有相对成型、适用的分层教学辅导教材。对于提高班、辅导班、竞赛班的学生,我们也和普通班的学生的要求一样,严格考勤和纪律,有统一的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制度。分层教学辅导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为四部分:《提高篇》《普通篇》《基础篇》和《竞赛篇》,这套教材的内容深入浅出,精讲多练,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的实际,与普通班的教学同步。这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空间。
(三)分层教学的特色
参加辅导班、提高班的学生不脱离本班的教学,这对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参加提高班的学生回本班后可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做一些辅导答疑工作,加强了原班级的学习风气,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参加辅导班的学生由于没有脱离本班,所以他们没有失落感和自卑感,在辅导班学习完后,回到原班级中仍可找到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起到稳定作用,坚定自信。
四、课程建设过程中还需做的主要工作
(一)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教学团队,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通过严格实行“传帮带”制、积极参加培训交流、深造进修和晋升职称等途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优化师资结构。
(二)深化教学改革
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积极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手段。具体内容为:①制作网上教学系统,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实现立体化教学模式;②制作多媒体课件,逐渐形成以传统教学即板书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③建立试题库,改变命题方式,完成成套试卷100套,结合人大版试题库系统微积分部分1道题目,根据大纲要求组卷供学生考试使用。
(三)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扩大受益面
根据学生基础差异、专业要求差异和实际需要,继续完善微积分“常规班—辅导班—提高班—竞赛班—建模班—考研班”分层教学模式,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建立适应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微积分教学体系。
篇15: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教学中音位理论的应用论文
音位理论教学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准确的发音,保证字正腔圆,做好规范普通话的推广,可以利用音位理论来不断的调整学生的发音,包括纠正一些学生的方言习惯,正确认识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差别,还有同一个音位的不同音位变体的细微差别,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音,不断的美化自己的发音,能够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具优势。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音的特殊要求
普通话是现代漢民族的共同语,作为播音和主持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展示出自己的语言才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的人也承担这推广普通话的重任,所以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有着非常特殊的要求。
(一)发音准确
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借助电声系统传播语言。行业的本质也是为了进行信息的传递,而且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多数信息对于观众和听众来说都是未知的.和创新的,因此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能够准确的发音,保证声音的规范,这样才能防止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是瑕疵。所以在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尤其是保证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声调、韵母、声母等发音。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所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想做到准确的发音,必须熟练的掌握普通话。
(二)发音清晰、圆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于普通话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播音员和主持人是要通过一些媒体进行信息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的新闻或者是信息等,所以更要强调发音的清晰度,所以应该不断的提高语音的审美要求。普通话一共有四百多个音节,每个音节也是有音有义的语素,汉字是记录这个音义结合体的,汉语对字音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也就有了“字正腔圆”的发音要求。
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的语音教学,要注意发音原理和语音知识,同时也不能忽略引导学生利用和学习语音知识,及时的解决自己发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要保证学生具备标准的普通话能力。在教学中,普通话的学习离不开音位学原理的教学。不过目前很多学校的语音教学存在问题,目前利用音位学的理论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位学原理对语音规范教学的作用
归纳音位,主要是为了将语言中数目较多的因素归并为数目有限的一套音位系统。目前学生在学习语音知识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不能准确的理解和记忆音位的概念,教师就会忽略这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如果想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语音知识,就不能忽视音位原理的教学。
(一)有助于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播音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也是普通话的教学,虽然地区不同,但是普通话教学效果普遍较好,因此虽然有一些字音问题,但是不足以造成沟通障碍。但是地区的差异还是会存在一些发音的问题,尤其是很多的南方同学无法准确的区分n、l,还有无法区分前后鼻音等。为了学习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发音原理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相关的原理,但是实际的发音仍然存在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方言系统和普通话音位系统存在差异导致的,在普通话中,n、l是有区别意义的,因此不可以将其混为一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方言系统中这两个音不区别意义,是一个音位,不过在普通话中,却是两个不同的音位。所以在进行这些问题的分析时,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要意识到这是音位系统的区别。
在进行方音辩位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第一是听辩,学生可以听出语音的差别,第二是发音,学生可以通过发音训练来改正自己的发音,第三是记字音,字音是有意义的音节,学生需要将字表中与普通话不同的每个方音都记住,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学生如果不能准确的记忆,就会导致发音中出现严重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重视学生改正发音的过程。
(二)帮助理解普通话系统中发音的细微差别
《汉语拼音方案》是对普通话音位系统的归纳,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普通话中语音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比如在学习pi、si、shi这三个音节的时候,其中的i是三个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形成对立的、同时又具有相似性的不同原因,但是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却归纳为了一个音位,要求我们注意,在语音训练的过程中,避免受到汉语拼音符号的负面影响,导致片面追求其发音的抑制性。在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好《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注音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三、音位学原理对语音审美教学的作用
(一)音位学原理语音吐字归音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强调不能死记硬背发音部位等内容,尤其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以及发音力度等的不同,导致在发音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人类发音器官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因素,音位对应的音位变体也各不相同。播音员和主持人想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发音方法和音色,就要不断的练习和对比,并且形成自己的发音习惯。在不断的区别音位时,播音员要想让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感觉,就需要学会细节的处理。在发音的过程中,比如d、t、n、l的发音,学生要注意舌头的位置,稍微有点差别,发出的音都是有区别的,不过普通人发音不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区分,不过对于播音员来说必须要强调这些发音的位置,舌尖的位置,开口度的大小,不同的音位变体,声调的起伏等,都决定了最后发出的声音。
(二)音位学原理对口腔共鸣教学的作用
口腔共鸣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美化我们的声音。最标准的吐音方式就是字正腔圆,其中的腔圆说明的就是对共鸣的一种控制。在发音时,字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而且持续时间长,开口度大,听起来也比较响亮。在吐字的时候要注意元音的共鸣,同时也要注意寻找一个最佳的音位变体。而且还要注意一点,字腹的发音属于一个滑动的过程,发音动作是在本音位范围内进行移动的。如果一成不变,在发音的时候会让别人听到其他的元音,也就是会导致语音的错误,因此在发音的时候需要重视发音的技巧,注意共鸣的技巧。
四、结论
根据本文的分析,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语的特殊要求,到音位理论对语音规范教学的作用,再到音位学原理对语音审美教学的作用,都体现出音位学理论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发音不够标准的同学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其能够认识到不同音位之间的区别,并且进行反复的发音训练,不断提高发音的准确性。教师不能忽略音位学原理的教学,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音位理论以及语音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03).
[2]张彤彤,郭美辰,张静怡.浅析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16).
[3]乌珊丹,詹菁.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的适配性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12).
篇16:平面设计中字体空间留白与色彩的运用论文
现阶段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想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字体、空间构图、色彩、留白等多方面的元素的运用,也正是因为在设计中合理的运用了这些元素,才能让设计作品更好的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充分的表达出设计师想要展示的精神内涵。
一、平面设计中字体的运用
在平面设计中,一方面需要依靠字体来清楚准确的表达出设计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现阶段字体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需要广告设计人员通过字体准确的表明产品的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留意产品,达到广告的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字体来传达出一些设计的美感,虽然相比较图片,字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字体在平面设计表达美感中依旧是占有很大的作用。在平面设计中,好的字体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水平。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一)合理的选择字体大小类型等
字体的运用不能是随机的,而是要根据平面设计想要表达的信息和内涵,合理的去选择字体的大小、类型,充分考虑到字体选择和设计整体的融合性。文字可以传达出信息,也可以传达出美感,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字体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字体的外形和结构,具体的笔画等,通过对字体合理的设计来提升作品的整体水平。
(二)注意文字的合理编排
文字的大小渐变情况以及文字之间的间隔都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在平面设计字体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对文字进行合理的编排。另外,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在文字的编排上还应该注意文字之间的布局要有一定的层次感,避免由于文字的整体堆积,让作品看起来死板压抑,那样会影响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使观众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作品上。因此在设计作品字体的运用上,不论是字体的结构,字体的大小,字体的笔画,还是字体的空间布局上,设计师都应该经过反复思考,合理的规划,从而使文字和作品的主体相对应。
(三)要注意协调好文字和图片之间的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需要处理好文字和图片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作品变得更具美感。在作品中,图片和文字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因此在文字的运用上应该与图片相对应,这样才能使设计的作品的整体效果比较和谐,不会出现由于文字和图片不符形成作品不协调的现象发生。另外,需要注意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布局,使文字和图片之间也形成一定的层次,避免作品呆板,因此设计师在对文字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作品中图片的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提升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
二、平面设计中空间留白的应用
留白同字体色彩等一样,也是平面设计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通过留白的应用来协调作品中的整体结构关系。留白指得是在平面设计中没有任何图文的空白部分,留白的设计可以有效的缓解,设计作品中大量的图文给观众带来的视觉疲劳,提升设计作品的感染力。另外留白的形状、大小、比例的设置会严重影响着设计作品中整个版面的质量,从而影响着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因此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师一定要充分的意识到留白的重要性。留白讲求的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境界,虽然留白部分是空白,但通过看留白可以传达出很多的精神内涵。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要一味的将设计空间填满,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留白来协调作品的版面,通过留白部分使设计中的一些重点信息可以突出来,同时适当的留白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想象。空间留白在设计作品中的具体应用需要注意一定的方法。
(一)设计师要敢于留白
留白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愿意去深入的观看和了解下去,另外,留白还可以使设计作品中的文字图片之间的安排变得相对简洁明了,使作品表达的重点突出来,方便观众观看的同时还有助于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在作品想要表达的重点上去。现阶段在广告设计中更多的应用留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主题,使版面设计具有层次感,同时也方便观众集中视线。设计中出现空间留白可以起到强调和引起注意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应该敢于留白,不要一味的想要把作品填满。例如,在很多的广告设计中就会经常运用到大量的留白,这样就可以将观众的视线的重点集中在产品上,使产品得到推广。
(二)注意谨慎留白
虽然在设计作品中留白的运用可以有效的集中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设计作品的意境,有些作品由于应用了大量的留白而得到了一致好评,但如果留白成为了一种技巧,设计师只是为了留白而去留白,其实很多的空间留白都是无用的,这样就会使设计作品的质量大打折扣,造成设计版面的浪费。因此在空间留白的运用上设计师要合理的运用留白法则,根据作品的需要谨慎的留白,即需要大量留白的时候不要害怕会造成版面空间的浪费而不敢留白,但同时不可为了留白而留白,在用到留白时,注意版面中要有内容与其呼应,避免造成版面之间的空泛。至于一些需要大量突出信息量的设计,例如报纸资讯网页,更需要谨慎留白。
(三)要学会善用留白
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一定需要合理的处理设计中各元素的运用,使各元素能够彰显出其作用,因此在空间留白的运用上不仅仅要处理好留白和版面之间的关系,更要学会善用留白,通过空间留白的运用让作品变得更加富有表现力。因此留白在设计中除了要处理好留白的大小,所占的版面的空间位置,还要处理好留白同主体形象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现在的很多招标设计中,留白所占比例很大,而主体形象却很小,这样留白和主体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使观众感受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设计作品中,要善于合理的运用留白,使空间留白和主体形象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优秀的作品。
三、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色彩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色彩作为平面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设计作品中充分考虑到色彩的运用会有效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使设计作品得到更好的表达。
(一)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首先要服务于设计,色彩在设计作品中不仅可以有效的`美化画面,同时还可以起到均匀构图的作用,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不同的色彩语言和色彩情感。人们在视觉上会很容易受到色彩的刺激,因此在平面设计中要想能够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的运用色彩,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与色彩密不可分。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色彩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所以在作品的设计中色彩要同情感相关联,不同的作品的想要表达的主题都不相同,所以在色彩的运用上要结合作品想要表达的主体来进行设计,色彩的运用要以服务于设计作品为原则。其二就是色彩的运用要对设计作品起到强化突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例如,一张图片是彩色照,一张图片是黑白照,首先会吸引到观众注意的会是彩色图。而如果一张图整个版面都是黑色,只有中间有一道红线,那么观众很容易就会把注意力放在中间的红线上,而黑色部分就会给红线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因此在色彩的运用上应该充分的起到强化突出点缀主体的作用,另外色彩会刺激观众的视觉,从而影响观众的情绪,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对色彩的运用也应该考虑到色彩给人带来的心里感觉,通过不同的色彩来引导关注的情绪,突出作品的主题。
(二)平面设计中色彩的合理搭配方法
其一是以色相为基础的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作品中,按照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内容特点,作品的构思来确定该作品要用的色调。先确定主色调,比较适合用冷色调还是用暖色调,其次再确定作品要用的配色,让作品的主色调和配色调统一协调。然后按照不同区域进行专门的配色,形成合适色相的配色,通过最后的合成配色以达到设计最想要的效果。其二是以明度为基础的色彩搭配,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搭配都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不同的色相有不同的明暗程度,色相之间的变化可以控制色彩的表情,同时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从而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较高的明度可以让人感觉舒适明朗,干净积极,而相对较暗明度的色彩会让人感觉严肃神秘甚至是沉重苦闷。介于俩种明暗度之间的色彩就会让人感觉柔和端庄舒适甜蜜,所以明暗程度的搭配影响着观众的整体心里感受。其三是以纯度为基础的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色彩纯度的运用对画面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的纯度越高,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强,所以一部作品要想变得冲击力巨强,就要使用纯度特别高的色彩。色彩越鲜艳活泼就会越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如果想要作品的冲击力减弱就需要将色彩的纯度减弱,使色彩趋向于平和缓慢。总体来说就是,如果要明确突出主题就选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如果只是起到陪衬的作用就应该选用纯度较低的色彩,以使平面的设计达到平衡。字体,空间留白,色彩在平面设计的运用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应该充分重视到各元素的作用,有效的处理好字体,空间留白,色彩等各方面元素在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应用,从而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更好的表达出其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赵炬宇,赵强.议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30:329.
[2]陈烨.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3]蒋初蕾.平面广告中的字体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4]黄晨曦.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01:215-216.
[5]向川.浅谈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运用技巧[J].中国包装工业,2013,08:29-30.
[6]马云川,吴永正.浅谈平面设计中字体的应用[J].商业故事,2015,23:135.
[7]吴瑛.浅谈平面广告设计中的留白[J].绿色科技,2014,02:285-286.
★ 文言文字
★ 诵读教学论文
★ 朗诵教学设计
【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共16篇)】相关文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2022-12-25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美文2024-01-29
关于普通话的内容摘抄2022-10-26
《平凡的世界》导学案 (高二)2024-01-08
诵读而不能误读 ( 教学论文)2022-06-26
普通话朗读60篇范文2023-06-14
普通话易考的朗读范文2024-04-18
芜湖普通话考试人工朗读范文2023-02-25
诵读让文言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2023-09-01
《汉家寨》教案之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