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由网友“杨舒予杨花落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
《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折一根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从而明白“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20根筷子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 导入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八个儿子,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快乐读书屋《农夫和他的儿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先看文前的自学提示,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课件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识记。
(2)开火车读生字。
3、指生读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农夫的八个儿子由( )到( )的故事。
文章主要写了孩子们由不团结到团结的故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不团结,团结。
三、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1)从文章的哪些词语中看出孩子们的不团结呢?边读边用直线画一画。
2)农夫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老人,他用了什么办法教育八个孩子的呢?
2、学生汇报。
3、现在我们前后桌四人分角色朗读文中3-7自然段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孩子们的调皮与不屑一顾,父亲的感激和对儿子们的语重心长。)
4、进行游戏。
1)同学们,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做这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师拿出一根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折筷子的表情和动作。(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根筷子比较容易。)
2)(教师拿出10根捆在一起的筷子)这一捆筷子谁能把它折断?其他学生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折筷子的表情和动作。(这次让学生体验折断一捆筷子的不容易。)
5、通过这个好办法,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农夫的儿子们也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他们与先前的表现有没有不同之处?
6、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农夫的儿子们从小总是( )( ),随着年龄的增长,( )的毛病一点没改,农夫很担忧。所以,请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者帮忙,长者用( )的方法教育了八个孩子,最终,八个孩子明白了( )的道理,( )地搀扶着老父亲回家了。
7、你能仿照填空的词,说几个AABB的词。
8、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这篇文章就是让我们明白,应该团结友爱、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另外,我们学习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练习了AABB式词。
四、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阅读《树叶和树根》
1)找出文中ABB式词,试着说两个
2)你认为是树根重要还是树叶重要?为什么?
2.阅读《风和风筝》一文,风筝掉下去是因为什么?你想对风筝说些什么呢?
五、欣赏名言,深化理解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六、欣赏歌曲,情感升华
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
篇2:农夫和他的儿子教案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农夫和他的儿子》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团结的重要性,感悟“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一根一根折筷子与折一捆筷子的不同。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课前准备20根小木棒。
教学流程:
一、实验导入。
1让学生先拿出10根小木棒,分别一根一根地折。
2再让学生把另外10根捆成一捆。然后在折一捆。
3让学生谈谈两次折小木棒的感受。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三、理解感悟
1通过阅读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筷子一根一根地折很容易,而捆在一起却很难这个事实。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会话表演中要注意说话得体,符合角色身份,注意文明礼貌。
四、拓展
1汇报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文结尾写儿子们轻声地互相道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五、检查识字。
六、推荐作业。
篇3:《农夫和他的儿子》读后感
寒假刚刚开始,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很好看的书《小故事大启发》,我读了里面的《农夫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后,使我受益匪浅。
从前,有一位老农夫他有两个儿子,他们很懒惰。他们有一个葡萄园,每次老农夫都会去锄草、施肥,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去。有一天,老农夫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老农夫把两个儿子叫到病床前,握着他们的手说:“孩子们,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两个,因此我在葡萄园里埋了一些宝贝。到了春天,你们就把它挖出来吧。”不久,老农夫死了,两个儿子非常伤心,一起安葬了老父亲。春天到了,他们想起了父亲的临终遗言,以为葡萄园里一定埋了很多金银财宝。
于是,两个儿子扛着锄头到葡萄园里挖了起来。就这样,整整一个春天,他们把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可什么宝贝也没找到。由于地被翻得更松软了,使得这一年的葡萄比往年多结出了许多。
看着满园紫盈盈、亮晶晶的葡萄,两个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农夫和他的儿子》让我深深知道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换来更多的财富,再多的金银财宝也有用光的一天,什么事情只能依靠自己,不能依靠别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要踏踏实实的学好知识,用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4:《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
篇5: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读完后,我受益匪浅,更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道理。
语言讲诉了一个农夫临死前,告诉儿子们他在葡萄园里藏了财宝。农夫死后,兄弟们翻遍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宝。但泥土经过深翻细耙,那年的葡萄长得格外好并且大丰收了,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卖了好多钱。兄弟们因此发财了,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真实用意。
读完后,我大脑U盘里忽然又浮现出《金子》一课。文中的.彼得・弗雷特随众人到萨文河畔找金子,大家都空手而归,他不甘心落空,继续埋头苦干。最后他在没找到金子的土地上培育了各种魅力的鲜花,人们都来买花,他成功了。
我想。农夫的儿子们和彼得・弗雷特最终都找到了同样的生活真谛:勤劳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教育我们:勤劳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心存侥幸,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
篇6: 《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这个故事。故事中农夫一直想把自己积累的种葡萄的经验传授给儿子们,可是儿子们却对父亲的葡萄园不感兴趣,也根本不想劳动,直到父亲病重,临终前,父亲对儿子们说自己一生积攒的财富都埋在了葡萄树下,让他们自己去找,谁找到就归谁。就这样,儿子们天天在葡萄树下挖土,却始终找不到财宝,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今年的葡萄比往年都好,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积攒的财富就是要辛苦的劳动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劳动是人类最宝贵得财富,我们应该学习农夫的勤劳。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帮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既能减轻家人的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上更不能偷懒,要认真完成每项作业,只有平时不偷懒,学习才会更上一层楼!
篇7:《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今年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厚厚地《智慧背囊》。其中《农夫与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它讲的是:有一个农夫在去世之前,想把自己的耕作经验传授给他的儿子们,于是对他们说:“孩子们,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了,我在葡萄园里埋了一些东西,你们把它们全都找出来吧!”儿子们以为那里埋藏了许多金银财宝,父亲去世之后,他们把葡萄园的地全都翻了一遍,什么也没找着,却把葡萄园地很好的耕了一番,所以这年比以往结了更多的葡萄。读后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我知道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能妄想天上会掉馅饼,否则等你的只能是“陷阱”;不要妄图从父辈那里继承万贯家财,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日后的一无所获。就象我们的学习一样,平时不认真努力,就不要妄想自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否则等待你的将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属于自己的土地,要用自己的劳动挣得属于自己的财富,要用自己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一位名人曾说过:“父母赐给我们名字,自己去打造名牌。”只有用自己的双手经过辛苦的劳动得来的东西,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要妄想不劳而获,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篇8:《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的故事。讲的是有个农夫快要去世了,想要把他的耕作经验告诉给他的儿子们,就对他们说葡萄园里埋了东西。他的儿子们以为是金银财宝,就在父亲去世后把葡萄园的地都翻了一遍,什么也没有,却使葡萄园的地很好的耕作了一番,所以,这年比往年结了更多的葡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是最好的宝物。
篇9:《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读后感
今天是星期五,我在家里读了一本让人知道要勤劳,才会有丰收的故事。
有一家人,往着勤劳的农夫,和游手好闲的三个儿子。
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农夫也快要去世了。有一天农夫叫他的三个儿子到他面前来,说:“我的病越来越重了,也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上了,不过我给你们留下了不少宝物,就埋在葡萄园里”。农夫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去世了!
听到去世的农夫说完,儿子们马上就开始寻找农夫说的宝物,他们马上就开始寻找到,他们很失望,但不想放弃。接下来几天,他们翻松了一遍又一遍,可仍然没找到,但结出了很多的葡萄,这时,大哥才意识到:“农夫说的宝物就是“只要勤劳,不放弃,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我读完了这本书,知道了:“只要勤劳,就会有丰收这个道理!”
篇1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学会积累感悟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学生做一期相关的采蜜集,摘录积累相关语言,并进行自学感悟。课前预先审阅,准备好主讲人,做到有的放矢。
2、自己做一期相关采蜜集。
3、卡片(人名)
4、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DD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生读)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伟大,老师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写作水平高,作品产量高,文学地位也高,简称“三高”,是不是因为他姓高?
老师查了一下资料,高尔基的全名是:阿历克赛・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出示,生读)阿历克赛,以前中文翻译为“阿辽沙”,读过高尔基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些作品的同学知道,里面的主人公就叫“阿辽沙”,那是因为这些小说很多都取材于高尔基的亲身经历,高尔基是他的笔名,俄文的意思是“痛苦”。
2、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中的高尔基痛苦吗?而是非常的“快乐”,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今天来细读课文。
二、检查自习情况。
1、课前,我请大家自读了这篇课文,并要求大家做了相关的摘录,都做了吗?老师也摘了,不过我先听听你们汇报一下自学情况,好吗?
2、打开你们的采蜜集,先简单地交流一下,这篇课文中,你们积累到了哪些认为有价值的句子?
a、请一位学生交流摘录到的句子,(视情况可以鼓励学生上台展示采蜜集)初步指导读好相关句子,(生朗读不佳,师范读,请生评点,指出好的地方,学生模仿)
b、师统计班中的相关人数,请相关同学再读这句话,概括成小标题并板书。
c、如果有句子有价值,学生摘到的不多,师出示自己的摘录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一些冷门的句子可以事先交流掉。
5、师汇总大家都有同感的句子
总体评价:这些句子,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值得感悟一番的,同学们很有眼光,老师也很认同,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1、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以上句子在书中划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感悟这些话。
2、文章不厌百回读,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来读读这些话,之前没摘到的,你用心品悟一下,相信你也会有所发现,可以把感受写在书上,先前有摘录的,如果现在有新的发现,也可以在书上继续补充,这叫温故而知新,好,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之后我们来集体交流。
篇11: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积累由生字所组成的词语,通过图片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2、描摹5个生字,重点指导描摹“妻、霞”两个生字,在认真书写过程中有意识记忆这些字。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高尔基和他儿子间深深的父子情,重点读好第四、第五小节。
4、能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在体会父子情深的基础上,熟读课文第四、第五小节,并能背诵。
2、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感受“给予”的快乐。
教学难点:
1、通过多种认字方法,识记本课7个生字和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描摹5个生字。
2、联系课文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与课文相关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练习:连连看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多关于名人的课文,通过课文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安培 伟大的革命家 不懂就问
杨时 法国物理学家 专注科学
孙中山 宋朝著名学者 刻苦练琴
贝多芬 伟大的音乐家 尊敬老师
训练句型: 是 (职业) , 他 (怎么样) 。
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名人,他就是著名作家____高尔基。(媒体出示高尔基照片,简单介绍)。
师:想认识他吗?那就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媒体出示关于高尔基的文字介绍)。
3、师:我们这篇课文正和他有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三小节)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找找哪些词语说明儿子对父亲感情很深。(媒体突出显示)高尔基的儿子一到他身边后,就忙着栽花。(板书:栽花)
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儿子很爱父亲?
(媒体突出显示)顾不上、一直。
(2)这么一个懂事、可爱的孩子有多大呢?(指名回答)师强调突出“只有”。
“只有”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儿子年龄很小。他那么小却为父亲栽花,间接说明他很爱他的父亲。
(3)齐读课文第三小节,再体会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学习课文第四、第五小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四小节)师范读。
(2)学习生字。
① (媒体突出显示“姹紫嫣红”),师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② 晃:编编顺口溜:日加光,晃晃晃。
③ 阵:用合一合的方法:左耳旁与车合起来就是“阵”。
(3)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试着来背一背吧。(师引背)
(4)区分“欣赏”和“看”。(“欣赏”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看,文中就表示高尔基边看边想念儿子。)
(5)高尔基满心欢喜地说不上话来了,你能替他说一说吗?(填空)
高尔基坐在院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心想:______________。
三、深入学习,感情升华:
1、过渡:师读课文第6小节。(板书:写信)
2、(媒体出示信的内容)请你把自己当成是高尔基的儿子,自己读读这封信的内容,再把你读信后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板书:收信)(指名交流)
3、补充信的内容:(媒体出示)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文中“给”和“拿”分别指什么?(给:儿子栽花给爸爸欣赏。拿:爸爸赏花思念儿子。)
4、复习巩固,描摹生字。
(媒体出示)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全班齐读,师及时正音。
师指导描摹生字:妻、霞。(学生在书后田字格里写一写)
5、师:在这封信里,高尔基两次提到了“美好的东西”,第一次这指的是鲜花。第二次指的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是啊,对别人小小的关心,对别人的称赞和鼓励,哪怕是一声轻轻的问候,甜甜的微笑,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当你把这些美好的东西给予别人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特别的快乐。
6、说一说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事情。(配乐:《让世界充满爱》)指名交流。
7、师总结:这对父子就是这样在载花和赏花,写信和收信中流露出了对彼此深深的爱,这爱就是浓浓的父子情。(板书:爱)
四、再读课文、积累名言。
1、如此深刻的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再来细细品味一番。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填空)
高尔基是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__。
3、师总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在现代诗人汪国真的名言中结束今天的课:
篇12: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并努力实践。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读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心里感到特愉快?”
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高尔基对“什么事最快乐”是怎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
①谁给了谁什么?
②怎么“给”?
二、品读“栽花赏花”,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感悟父子情深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子爱父”。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现:“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谁给了谁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探望”的?小男孩探望父亲时做了些什么?
过渡:“读书时就应该这样,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现,去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3)课堂交流,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注意,用心听同学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抓重点词句理解:“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而且这个孩子“只有10岁”。)
(4)整段读悟:“同学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描述画面时,教师注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在交流时板书“栽种”一词。
(5)人物的动作行为往往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6)教师小结: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2、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父爱子”。
(过渡): 儿子就要回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用“他仿佛看到了……甚至仿佛闻到了……仿佛听到了……”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1)终于,春天到了!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鲜花盛开的画面)“从他的朗读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
(2)怎样朗读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现出来?(要读出春雨的滋润 ,花儿的竞相开放,读出高尔基的兴奋、自豪和得意)哪两个字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儿子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令人喜悦的收获?(全都)通过这两个字,你们能想到哪些描写鲜花的词语?
(3)看图练习说话: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深入研究,体会“愉快”:“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学生说议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扣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和“愉快”:“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____(由学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____(由学生说)。”
(5)感悟“美好”:“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给”可以理解成哪些词汇?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三、品读“写信教子”,领会“拿”意,体会“奉献”的愉快。
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鲜花,一种难言的快乐涌上心头。质疑:儿子把快乐仅仅给了高尔基一个人吗?
1、教师范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引导学生从高尔基信中“在岛上”一词展开研究)明明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儿子的花草种满了庭院,怎么会说是在岛上呢?从信中,你知道高尔基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想象一下:当儿子知道自己亲手种下的鲜花开满整个小岛,当儿子想象着小岛上的人们一边欣赏着娇艳的花朵,一边翘起大拇指夸奖他时,儿子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情感?你也曾经把“美好的东西”给过别人吗?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想象:高尔基的儿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会选择“给”,还是会选择“拿”?你呢?你会选择什么?
3、小结:人生的快乐到底是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吧。适时扩充一些名言,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课外延伸,表达感想
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感想一定很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题完成。
1、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写给你的信,你准备给爸爸回信时说些什么呢?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呀!)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的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
写 赏
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花
教 栽
儿 子
篇1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
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
投影、卡片、录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先学:
1、阅读:作家卡片——高尔基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导人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
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明确: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
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
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
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
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轻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
① 卡片出示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区分下列读音:
“探、染、欣”是前鼻音, “ 芳”是后鼻音
补充:
多音字:假( )期 摇晃( )
轻声字:儿子( ) 妻子( )
② 朗读下列词语:
瞧 妻子 探望 芳香
染 休养 欣赏 盛开 姹紫嫣红
③还有哪些词语没读懂?
三、细读课文,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
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
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
’愉快……”
3、听录音,学生体会。
4、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5、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思考: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 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分别是哪
几个自然段写的?
讨论,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根据上述板书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五、综合训练
指导写字。
1、提示:
“妻、瞧”: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要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
“染、芳、寄”: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
姿势。
六、拓展延伸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
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
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
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第 二 课 时
课前先学:
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探望 染红 欣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 赏 香 紫 红
3、课文讲述了关于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
二、细读课文。
(一)导学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这件事交代的时间、地点是什么?
交流 小结
②试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
对比分析: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
自由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何不同?
交流、板书:只有 还没有
(2)引读:来到爸爸身边以后……
(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
(3)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
板书:爱
(4)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
(色:姥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随机指点: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5、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
映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指名朗读。
高尔基此刻心情怎样?为何高兴?
认识打比方,说说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
见高尔基什么样的心情?
(3)试背诵。
三、细读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映示:“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这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
5、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
板书:爱
6、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给’,永远比‘拿’
愉快’……”一句的理解。
7、试背诵第6—9自然段。
四、综合训练
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指导: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春天到了”、“傍晚”、“不
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理解顺序,边想边背。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说儿子栽花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给高尔基带来
了愉快;那么高尔基的信给儿子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请大家从老师这一
省略号,展开丰富的联想,选择写一段话。
(2)出选择性作业。
A: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B:读后感,字数不限。
C搜索类似的故事,演小品。
举例如下:
A读了您的信……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3)据时间给予练笔倾吐机会,写最经典的句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配上《
爱的奉献》背景音乐)。
六、作业布置
1、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或《母亲》或《在人间》
2、阅读:《爱的教育》
★ 伊索寓言读后笔记
【《农夫和他的儿子》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未婚妻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2024-01-11
现代文地球的自述阅读理解的答案2023-04-07
完璧归赵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2023-02-21
四季的美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2023-04-28
蛮子大妈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2022-07-24
给弟弟提奥的两封信阅读附答案2023-07-09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优秀500字2023-09-12
荷花现代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2024-01-21
《农夫和蛇》教案2022-12-07
伊索寓言初中生的读后感400字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