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合集17篇)由网友“眠云卧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图八九十枝花。
篇2:《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三、台、六、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首美丽的`诗,咱们―起人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 “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字。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o(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 (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
篇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
1、会认“ 烟、亭、台、座、枝 ”五个生字 ,会读、会打数字“一至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用手语打出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5个 生 字 及十个数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篇4: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尝试认字、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学完了拼音宝宝,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认识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把书翻到44页,我们读一读。里面有些生字我们是不是已经认识了?
2、有些还不会的,我们就请拼音宝宝帮忙,同桌两人一起把他读一读。快。
3、好的,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认字本领了。这里啊,有些生字卡片,谁来读一读?
(12个生字请3个人分别带领大家读,读的时候强调三、四和十的音以及一在第四声前要读第二声。)
4、齐读
二、师生互动,游戏识字。
游戏一、小朋友们的识字本领真厉害,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叫做“老师报数、你拿卡片”。
马上把抽屉里的生字卡片拿出来,按顺序排好。比一比,看那两个小朋友合作的最快最好。老师也把卡片摆好。
接下来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玩,其他小朋友我们坐在位置上一起拿,看谁拿的准。
都拿对了,接下来同桌两个人一起玩一玩。“我报数,你拿卡片”。 游戏二、接下来再玩一个游戏,叫“分组游戏”
出示挂图,我们来看:这里在举行什么比赛啊?(篮球比赛、看这里有篮球筐)
有几个人参加?(10)
我们篮球赛是要2组进行比赛的,你们看看,该怎么分组呢?(蓝衣服一队,红衣服一队)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他们分别是几号,蓝队的是2、3、5、8、9红队是1、4、6、7、10
真聪明,那么我们拿起卡片赶快分一分,看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分得最快。(有的小朋友一个人分蓝队,一个分红队。有的一起分,有的小朋友还用上了我报数,你来拿的方法)
分的真快,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蓝队是,红队是,都对了吗?
三、激趣延伸、看图读诗
小朋友们都表现的很好,那我们来看下儿歌,这里也有刚才我们学过的生字。每个人找找看,读读看。
接下来,颜老师带你们去看下这首儿歌所写的美丽景色,你们看,(出示挂图)我们一起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有说有笑的,不知不觉得走了多远?读“一去二三里”
走啊走,瞧,我们看到了一些小屋,还冒着烟读“烟村四五家”
你们看,远处的山上有读“亭台六七座”
看看,指着花读“八九十枝花”
儿歌里写的景物都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把这首儿歌流利地读出来,是吗?(齐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
四、认识田字格,学习书写。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格是拼音宝宝们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
(出示田字格)
田字格有首儿歌,听老师来念一念,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我们认识了田字格,接下来,我们来帮“一、二、三”安个家,好吗?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个笔画叫做“横”。示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上写。
看书观察“二”和“三”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横的长短变化和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说)示范写,学生练写。
归纳写法:横的写法是从左到右,写字的顺序是从上到下。
篇5: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部分生字,学习了几首儿歌,有初步的学习生字和儿歌的经验。但学生对汉语拼音还没有达到熟练巩固的进步。本课要掌握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接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有余力者会背诵。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儿园学过许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⑴ 学生回忆旧知。
⑵ 指名背诵儿歌。其余学生跟背“
备选若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则教师举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有趣!
环节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调动学生的原有语言储备,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二、学习古诗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里面也有数字,大家想读吗?
2、读通诗句:
⑴ 请打开语文书翻到44页,先把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读一读。
⑵ 谁能把圈出来的数字宝宝大声地念给大家听?
指名读,师生正音。(课件出示诗句,并圈出十个数字)
大家一起读一遍。
⑶ 有一个数字宝宝在诗中的读音跟刚才大家读得不一样,找找是哪一个?(课件圈出yí)
① “一”在第四声的前面要变成第二声,在诗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声,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还有“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② 再来把第一行读一遍。
⑷ 现在,你能把整首诗读下来吗?试试看:
① 学生自由读。
② 指名读,评价正音,学生齐读。教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 齐读。
⑸ 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学生齐读课题:
① 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不一样了。同桌互读互评
④ 谁能加上题目读整首诗?指名读。
⑤ 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比一比。
3、了解诗意:
⑴ 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们看见吗?你能说说你看见了哪些景物吗?说不出来,你可以再仔细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表达交流。
⑵ 根据交流情况,随机理解“一去”“里”“烟村”“亭台”等词。
备选若学生不涉及到这几个词,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 现在,电脑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现一个画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诗。指名猜或集体猜。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
环节意图通过猜诗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将诗句的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诗意,为诵读全诗做铺垫。
4、诵读全诗:
⑴ 一路走出去不远,只见一个村子里炊烟袅袅,有四五户人家,山上有亭台六七座,路边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 你喜欢这首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美美地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⑶ 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⑷ 配乐朗读。
⑸ 适当背诵。请会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再美美地读一遍。
三、猜谜语,巩固生字
1、大家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这是一首谜语诗,你会念吗?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学生自由念诗。
2、出示芦花图片,稍作介绍。学生猜谜。
3、出示谜底雪。
4、仔细观察,这首谜语诗与刚才学的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学生观察后回答。
5、出示十个数字顺读一遍,倒读一遍,打乱顺序读一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随堂练习2、4题。学生独立作业后校对。
2、课外作业把《一去二三里》读或者背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猜猜《雪》这首谜语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语文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
篇6: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种笔画。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通过看图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规范地写字。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学完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书、识字啦,你们高兴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一首小诗。
2、板书课题,教学生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是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再看看有几户人家?
3、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有四五家。再数数看,图上有几座亭台楼阁?
4、花多吗?能数得清吗?
三、初读课文
1、刚才我们看的图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所写的内容,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听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3、指名分句读古诗。
4、齐读。
5、通过读课文,看图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学习生字
1、认识田字格前的四个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⑵ 指名认读生字。
⑶ 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生字。
2、学习书写生字一、二、三、四、五、六:
⑴ 出示投影,教师讲述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这些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几种笔画。
⑵ 齐读生字。
⑶ 让学生在课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来。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生字中的笔画。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
篇7: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导入部分
我让学生从1数到10,再倒数一次。(意在了解学生1~10的读音情况,着重区别四和十的读音。)
二、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板书简笔画再现插图。(加深学生对插图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识字教学
1、让学生找找诗句中表示数目的汉字,并反馈。(通过找一找,圈一圈,很自然地过度到生字的教学。)
2、拼读音节。(这一环节都是很枯燥然而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让我们班的“小老师”操纵电脑,教一教其他小朋友。展开竞赛,谁读得好的就当“小老师”来点一点鼠标。小孩都有表现欲,所以他们读得比什么时候都认真,拼读这一环节也轻松地过了。)
3、去拼音认读生字:
一是让小朋友开火车认读生字,二是师生共同作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这两个环节意在让学生在游戏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学生对枯燥的东西比较难以接受,而把识字变成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那样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会特别深刻。)
四、课间休息
我让学生动动身子,动动手等。玩一玩“一二一”的游戏。(低年段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叫他们一坐40分钟并且都在学习,比较难,所以,课间休息是非常必要的。)
五、阅读诗文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篇8: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2、认识1种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会了拼音,着下我们能够运用拼音知识去认识汉字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识字”学习了。
二、认字
1、请大家翻到45页,先自己小声读一读图下的2个生字,然后同桌,一人读,另一人对照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注音,看看他是否读准了,没读准的请你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
2、用卡片检查,看看哪组读得又准有快。(分组比赛)
3、“八”“九”各象什么字?
老师演示:“八”的撇和捺不能*在一起了,中间要有空隙;“九”字先写撇。
4、看图填空:
出示图片:田,瓜,鱼,花,球
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5、游戏:找朋友:
请大家戴上自己的数字头饰。请十个小朋友上台,一个一个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图片的同学起立应答:“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一起读这个字。
三、写字
1、认识田字格:田字格是帮助我们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的说法。拍手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笔画:在写字前我们先看看书上田字格中的范字,先用铅笔描一描,看看三个字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书上的字能写得那么好呢?我们也能写得那么好!(有信心)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⑴“一”的写法:横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是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
⑵“二”的写法: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
⑶“三”的写法: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
3、示范写字。
四、总结
篇9: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②、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③、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过程与方法
以情激趣,导入新课;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与复习巩固,指导写字相结合。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来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③、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复习整体认读音节,与本课生字有联系的音节重点读,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说。
师述说:这是一个离我们不远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这里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课。
4、昨天晚上,大家进行了预习,谁给大家读读这首童谣呢?
(设计意图:观察图画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文,并且能学会观察图的一些初步的方法,对学生以后的看图学文有很大的帮助。)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a.闭上眼睛
b.边听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提示:读诗的时候要注意,认识的字就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字就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看谁的眼睛最灵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读准。
(设计意图:好的读书习惯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能为学生今后读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要认的字)
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观察,有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识字,真棒!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
(设计意图: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4、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抽取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①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②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设计意图:田字格儿歌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2、指导书写“一”。
这节课我们来写一个字(出示“一”),我们来看看它怎么写?
①学习笔画:“横:一”。
②指导写好“一”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篇1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4、背诵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喜欢汉字,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教学难点】
辨认“八、入”“九、十”;指导写“一”。
【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拼一拼。
3、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边读边画出生字。把画了记号的多读几遍。读给同座听。
4、(出示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音。开火车、齐读,指名读。
5、出示生字卡片检查。
三、理解词句
1、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2、指导学生根据图说说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课文
1、指导读好全诗:
让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很美。
2、学生反复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
五、游戏激趣,巩固提高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2、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 )块田 ( )条鱼 ( )朵花
3、读课文指名读、全班齐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游戏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巩固练习
1、交流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2、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篇11: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篇12: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课文,心中冲模了新奇感,对他们来说,文本就像一个好玩的迷宫,里面乐趣无穷。本课是一首古代童谣,诗歌语言简洁,设计本课教学应着力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说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使文本语言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活化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文中的12个字,会写“一”“二”“三”这三个字。
3、认识笔画“一”。
4、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十位身穿球衣的小朋友,小朋友的衣服上印有1到10的数字)
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设计意图: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
1、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揭示课题:古代有一位诗人,用这十个数字写了一首童谣,想读读吗?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同桌互读生字
2、利用识字卡片认读生字,先由生自由说自己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
3、游戏认读
[设计意图:在生字的认读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识字形象,有趣。]
四、朗读感悟诗意
1、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2、利用插图,理解“烟村”“亭台”
3、理解“烟村四五家”
[设计意图:诗的意境很重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4、结合插图读诗句
一边读诗句,一边用手指图。
5、边读边用手势表示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加强诗句与意象的联系。]
五、配乐品读全诗
1、指导掌握诗的节奏
老师范读诗文,学生听,说说你发现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并做上记号。
2、生自读,师生交流。
3、指导生有节奏地朗读。
[设计意图:读出诗的韵律美,进一步感受诗意。]
六、背诵全诗
1、请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全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2、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山村
[设计意图:再次启发想象,让学生再次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情彼景”化为“我情我景”。]
七、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用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出示汉字(“一二三”)你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都由横组成)
3、识笔画“一”。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横的变化。
4、指导书写“一”、“二”、“三”。
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的人就闹了这么一个笑话。(师讲这个小笑话)。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告诉学生对待学习一定要认真。]
八、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出示简笔画,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
如:画四条鱼,五朵花,三支笔………让学生挑选相应的汉子,贴在图画旁边。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
七棵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这一课的生字。
[设计意图:加强课文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和运用。]
篇13: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拼音我们都学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2、点击课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车读音节,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二、自主研读、认识生字
1、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挂图,挂图后面是这首诗的板书。)
2、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两个小朋友在山间的小路上看风景。)
3、想一想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
生:小哥哥指着远处说:“你看看,那有一个小村庄,冒着烟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饭!村庄后面是几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说:“我们身边的花也很漂亮啊!你闻闻,多香啊!”(提示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把短诗中写的内容说全,可适当发散。)
4、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了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说的话!有人啊,只用了20个字就把他们说的东西全都说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挂图,展示板书。)
5、根据我们学过的拼音把这首短诗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6、师:老师标红的这些字就是我们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根据老师标的拼音,你能读出它们吗?(指名读,学生齐读。)
7、师:在课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来,但是如果这些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并试着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段话。)
8、师: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美景。
三、反复品读、感受画面
1、同学们仔细看这首小诗,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在诗中把这些景物挑出来、画上横线,并在图画上把你看出来的景物圈一圈。
生:烟村、亭台、花……
总结:两个小朋友,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再往前走是几座亭台错落地排列着,他们身边的小路旁开着各种美丽的野花。
2、两个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他们多高兴啊!谁能读出他们那种高兴的心情?(指名读,学生点评。)
3、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是还不够高兴。下面听老师读一下,感受一下,怎样读出小朋友高兴的心情。(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和重音。)
4、下面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就为他把这幅图画再挂上去!
5、指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声韵,把图画挂上去,盖住诗歌的板书。
6、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
四、指导写字(课前认识田字格和三线格)
1、观察生字一共有几笔,每一笔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样子。
2、伸出手指书空:学生一边念笔顺、一边书空。(例“木: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撇、四笔捺。)
3、在课本上描红,并仿写几个。
4、找写得好的和写得有问题的进行评议。
5、学生在三线格本上进行书写。
篇14: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新课标人教版中一年级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十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课时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中的一,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和其中的趣意。
二、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1~10的阿拉伯数字卡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拼音导入,识字教学
1、引出生字读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叫他们的名字吗?
(幻灯出示:yi qu er san li si wu liu qi zuo ba jiu shi jia yancun shizhihua 带标调 )
2、引出生字
读得真棒!许多生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跑出来和聪明的小朋友们交朋友了!老师呢在这些拼音宝宝下面贴出生字宝宝的照片!你能去读一读吗?(幻灯出示:生字)
3、拼音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休息了!教室里只剩下字宝宝!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4、小朋友们真是太能干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一起来玩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字的:老师呢!叫一个字宝宝的名字,但不发出声音,请小朋友们根据王老师的嘴形猜猜老师叫的是哪个字宝宝!老师也想来玩一玩这个游戏!那你们来当回主考官,来考考王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5、情景教学
a、刚才的游戏中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决定让聪明的小朋友们参加识字王国的运动会!男女生比赛!男生是蓝队!女生是红队!谁能把老师手中的字宝宝读对了,你就能参加运动会了!(制作生字卡片分蓝红两种颜色)
b、下面运动员要进场了!请报到号码的运动员到讲台上了报道!“例如:我是男子组一号”
c、运动员都乱套了,好用三秒种时间马上按顺序排好队伍!
d、大家一起来检查一下都排对了没有!男生顺着数,女生倒着数!
二、通过贴图的方式研读课文
过渡:运动会结束了!小朋友们可能发现了!今天我们的字宝宝好象都是数字宝宝!其实他在古代有首歌谣就把这十个数字宝宝全都放进去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正文)共同作画!
1、让我们一起跟着两个小朋友去那美丽的小村庄看看吧!
多干净多美丽的小山村啊!你想说点什么?
(如果我是那山村的'人,我一定要保护好环境!)
2、这小山村不是特别远,走在静静的山路上大概走二三里路就到了!
路上你都看到些什么东西啊?(生说,随时随地贯穿环保意识教育)
3、走着走着!比看到了什么呀?“烟村四五家”,贴房子!画烟!
过渡:是呀!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的一个小山村啊!四五户人家正烧着饭,烟囱上炊烟正慢慢地飘着……
4、我们继续往前走!在不远处的山坡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大概有多少啊?请一个小朋友来贴图!亭台就是亭子,见过亭子吗? 这时候你最想在亭子上做什么?
看书,写字、画画、吃东西,是啊!在亭子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你想多来亭子玩耍的其他小朋友说点什么吗?“亭子这么干净,不要乱扔 垃圾,亭子很漂亮,请不要在它身上刻字!”
坐在亭子上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5、看到很多美丽的花!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
如果学生说摘花,马上进行环保教育,小花小草也有生命,我们不能去摘!亭子周围的小花不能摘,校园里的可以摘吗?
6、修改黑板!变成一幅完整的画!
7、小结情景创设:你们看!沿着弯曲的山路,大概走二三里的路就来到一个安静的小山村,山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烟囱上炊烟慢慢地升起!不远处的山坡上有几座亭子错落有秩地排列着,树上!路边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多美的小村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一夸这美丽的地方!
8、配乐朗读!
三、拓展
是呀!咱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也是最美丽的文字!在这美丽的汉字中就是由一个个美丽的笔画组成的,那今天我们就要来写所有笔画中的第一个笔画――横!我们今天认识的字宝宝一就是由横这个笔画完成的!
四、写字指导
我们的汉字宝宝呢!也特别喜欢住哪里?知道吗?在田字格里面,简单介绍“横中线”“竖中线”!为什么特别喜欢住田字格呢,因为在那里我们的汉字宝宝能变得更端正更漂亮!下面我们就要来试着把“一”送回到田字格回去!(幻灯)
写字,边巡逻边及时表扬!(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以及写的字)
一去二三里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根据课标要求,低段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这十二生字和会写“一二三”三个字。根据孩子原有的的识字水平,我发现有不少小朋友其实在上课前就已认识“一~十”这十个字,个别孩子可能对“四、八、九”等字形相对复杂些的字还有些生疏。对读音上,“四”和“十”比较难以区分,同时,这是孩子接触的第一首古诗,如何让学生学会朗读古诗也是个难点。由于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写字教学只写一个“一”字,认识田字格和基本笔划“横”。
围绕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我采用以下方法展开识字教学。
一、识字在游戏中激趣。
1、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课堂中,我尽量创设有趣的,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有趣和游戏游戏中识字,如拼音宝宝和同学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赋予生字以生命,让学生乐意学并于字交朋友!
2、“排队找朋友” 我们将情境图搬至课堂中,让身上贴有数学数字的同学到在大屏幕上去寻找对应的汉字。这不仅是一次识字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将数字与汉字一一对应的过程。
3、对嘴形的游戏也深收孩子们的喜欢,课堂中让学生考老师,还故意装做猜错的样子,如“四”和“十”,让学生在兴奋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区分发音嘴形的不同。
4、本课中我们在意学生时候掌握生字的同时,还很注重识字方法的养成,学生没让大家失望,能想出很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等。
二、读文识字。此处的读文包括课内与课外两篇带有十个生字的古诗,以课文教学为主,通过教师范读,同桌合作读与模仿古人趣味吟诗中反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又不断巩固识字。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吟诗对孩子来说是件既生疏又新鲜的事,孩子们吟得不亦乐乎。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认识文中生字,要求生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反复出现巩固识字,因此我又课外拓展了一首古诗――郑板桥的《雪》。既让学生巩固十个生字,又因两首都是古诗,学生立刻就可以刚学的吟诗方法去试着吟一吟《雪》,同时丰富了古诗的积累。
三、情景再现,古诗教学中另一难点就是理解诗意,我以板书再现的方式呈现文本,其中穿插环保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的同时还有了环保意识!
上完这节课,孩子们那天的表现很棒,小小的他们不但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而且做到不怯场,能很自信地表现自己。这让我高兴之余更倍感压力,那么可爱伶俐的孩子每天等着我教给他们新知识,而我,究竟能教多少东西给他们呢?我们唯一能尽力去争取的是自己的工作态度,通过勤奋的工作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唯有自己不断学习与思考,心里常常装着孩子们,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唯有经常思考我们课堂教学上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在快节奏的课堂上敏感地意识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及时地从孩子的课堂言行捕捉他们的思绪,有效地针对孩子的学习实情调整教学设计。
如何才能无愧于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唯有潜心教学,我想我一定会这样努力去做。
篇15: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像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也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教学生字:
⑴ 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⑵ 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⑴ 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⑵ 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⑶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
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⑴ 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⑵ 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⑶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⑴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⑵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⑴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⑵ 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隐去)。游戏说明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2、我会记:
⑴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⑵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⑴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⑵ 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⑶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能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上须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篇16:《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读书,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数量词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瞧!我们的火车朋友托马斯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它今天要
给拼音王国的居民们送水果,(出示幻灯片)但它自己没有办法把水果放到车厢里,这该怎么办呀?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男女读拼音,读对一个就放一个苹果)苹果已经全部放到了车厢里,托马斯开心地向拼音王国驶去。”
二、交流学习:
1、认识一至十:
“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
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
在生字王国里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你们高兴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走进生字王国吧!生字王国里真热闹,瞧!一进大门就看见这么多的小朋友准备打篮球呢!谁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出示幻灯片,十个数字跳到篮球里)
(1)谁认识这些汉字里的数字朋友?请认识的同学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或以前是怎样记住的?
(2)一些数字有的小朋友已经提前认识了,你们真是爱学习的孩子。没有认识这些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好吗?
(3)学生练读。
(4)齐读、指名认生字卡片。
(5)做动作区分“八”和“入”。
2、认识“去”和“里”:
(1)宋代有位诗人邵雍把这十个数字还写在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揭题――板书课题。
(2)题目中最好认的字是哪三个字?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去”和“里”。(“一去”是一路走去,“一里”大概绕学校操场走一圈。)
(4)齐读课题。
3、诗中记字,正确读诗:
(1)一路走出二三里,图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
(2)出示诗句,学生练读,碰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圈起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师比读――请你学我这样读。
(4)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了解“一”的变调。
(5)大家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它们了,就悄悄地溜出了门,大家还会读吗?(出示幻灯片)
三、拓展练习:
1、(出示关于数量的图片)老师从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东西,你会给它们选择正确的答案吗?
2、连成儿歌读一读。
3、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字朋友吗?
4、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数字就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个符号,是比较没意思的。可是到了诗人的笔下,经过巧妙地构思、恰当地安排,它们就能变无聊为奇特。一去二三里就是这样的。清代大文人郑板桥也巧妙地用一至十写了一首《咏雪诗》。(出示幻灯片)
四、作业:
把你今天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
篇17:《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一、说教材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说学情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说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1、导语激趣。
用游戏形式复习拼音,设计这一道复习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韵母和音节,这些韵母和音节都和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有关,给学生学习本科生字打下基础。
2、交流学习一至十。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个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出示篮球图,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这样设计主要十为了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并鼓励学生提前认识字,交给学生认识字的方法,激发识字的兴趣。
3、题目中认识“去”和“里”。
这样识字不光可以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去”和“里”,还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一去”是一路走去,“一里”大概绕学校操场走一圈)。
4、诗中记字,正确读诗。
一路走出二三里,图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不同形式的读不仅让学生熟记本课生字,同时也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5、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字――学会观察生活、使用汉字,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咏雪诗》的出示,更是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出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6、作业。
把你今天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你最喜欢的人――更加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欲望。
六、课后反思: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同时,我也体会到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如胡宇阳同学不小心踢断多媒体连接线造成课件无法使用的情况时,我的思路受到影响,说的话有些出现了语病、过渡不自然等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锻炼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
★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
★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9(合集17篇)】相关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2023-01-30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优秀教学设计2023-01-20
《一去二三里》课后同步练习题2024-03-09
大班教案:动画片里的人物2022-05-07
小学语言文字活动方案2023-03-16
开展语言文字活动方案2022-07-27
数名诗的诗词2024-01-09
咏怀·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9-16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023-03-25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教学反思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