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21 08:00:1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共16篇)由网友“野田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篇1: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篇2: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99-100,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长方体,透明塑料桶,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可能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

师:农夫能否等到兔子,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应用可能性来决定输赢或者先后顺序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动手体验,获取数据

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喜欢)看过足球赛吗?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师:足球场上的裁判员在干什么?(抛硬币)为什么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

师:那么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生1:公平,因为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所以公平;生2:公平,因为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们各占一半,所以公平……)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生1:1/2; 生2:50%; 生3:0.5。)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板书:正面:1/2,反面:1/2。)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1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5次)

师:为什么?(正面出现可能性是1/2。)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

师:那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个试验,(出示课件实验要求):

1、四人为一小组,每人各抛硬币1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不要掉到地上,其他同学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记录表格:

试验次数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第一次 10

第二次 10

第三次 10

第四次 10

总计 40

师:大家试验做完了吗?请各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统计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师: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预设生: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其实在历史上,为了验证这一点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做抛硬币试验的数据

试 验 者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蒲丰 4040 2048

费勒 10000 4979

皮尔逊 24000 1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师: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正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1/2。)

师:那么反面朝上的次数呢?(也一样,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1/2。)

三、应用拓展,体验可能性

游戏活动一:三色转盘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出示飞行棋游戏)

师:玩过这种游戏吗?怎么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教师预设生1:掷骰子,掷出几就走几步,先到终点为胜利;生2:补充,棋盘上有一些要求,要根据要求走;生3:最后如果超出终点要退回等。)

师:今天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我结合阶梯教室的特点设计了跨步游戏,每走两步算一层阶梯,谁先到第一层算胜利行不行?

师:好,我把全班分成3个队,左边为红队,中间的为蓝队,右边的为白队,。

师:哪个队愿意先走 (所有学生都举手)既然大家都想先走,我们就用转转盘的方式决定好吗?(出示转转盘)

(生:不公平)

师:刚才不是说行吗?怎么又不行了?(生:红色的可能性大,而白色和蓝色的可能性小。)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生:红队占4份中的两份,可能性是1/2,所以红队可能性大,蓝队和白队的可能性都是1/4,因为它们都占4份中的一份)

师:那么大家认为公平吗?(不公平)

师:看来的确是不公平,谁能想个办法,把它变的公平(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种颜色一份,就公平了。)(出示平均分成3份的转盘。)

师:这样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这样就公平了?(生:每个队现先走的可能性是1/3)师:是相等的,是不是?那么我们来决定一下哪队先走的次序,同学们喊停我就停。

(确定走的次序后准备玩游戏并出示骰子.)  游戏活动二:掷骰子

师:决定了要走的次序了,那这有两个骰子看清楚了吗?每队再上来一位代表选择骰子。(学生都选择正方体的骰子)    师:如果是你会选哪个?为什么?(生:长方体1,2出现的可能性大,别的面出现的可能性小,正方体6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一样是1/6,所以选正方体。)

师:大家想为什么这个正方体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呢?(生:因为这个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一样,所以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一样。)

师:都是多少?(1/6)

师:正方体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1/6相等的,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也一样吗?(不一样)

师:为什么?(因为面积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好了,同学们和我们这3个队的队长都选择了用这个正方体骰子做游戏那我们就用它来做游戏!(师生共同做完游戏)

师:刚才有的队啊,输了,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的话,那么大家想一想,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

师:为什么呢?(每个队赢的可能性都是1/3,所以有可能会赢)

师:那就是说每个队输赢的可能性能不能确定啊?(不能)

四、思维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能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了,非常好.请大家再看老师这有一个不透明塑料桶,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出示不透明塑料桶)

师:我来告诉大家,里面是乒乓球,一种是黄色的,一种是白色的,如果我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乒乓球,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生1: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2;生2:我认为不对,他们的个数不一定。)

师:那么你们还能否确定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不能)

师: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 你想知道什么条件?(生:我想知道黄乒乓球有几个?白乒乓球有几个?)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数量。(出示1个白乒乓球,6个黄乒乓球)

师:现在你认为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7)

师:为什么?那摸出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摸到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6/7)

教师:那任取一个,一定能取到黄球吗?

师:那么要使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变成1/9,这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那么想一想,只可能加两个黄乒乓球吗?(还可以加别的颜色的球)

师: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1/2,该这么办?

五、全课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你学的快乐吗?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投掷骰子,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请同学们来看。

2、阅读概率小史(播发音乐)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1/2  白球:1

反面:1/2  黄球:6

可能性:1/7

篇3:人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交流名片。

1、展示。

指名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名片,引导其他同学参与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非常热烈,那你想不想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你先来吧,(一生上来介绍自己的名片),我们仔细看(老师示意其他同学和老师一块儿认真看),你从他的名片上了解到什么内容?(生说)你看得非常仔细,而且还在用心的记,很好。你是属牛(鼠)的,我也记住了,

请回。谁再来介绍?还有谁想来?

2、提问。

师:小朋友们,根据刚才大家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我们全班的一些情况?想了解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① 我想知道属牛的有多少人,属鼠的有多少人?

师:哦,你想了解属相问题。板书:属相。

②我想知道爱好什么的多? 板书:爱好

3、统计。

师:那怎么能知道? 学生可能会说:统计一下

师:这个方法不错,那我们就分组做一下统一下吧。请打开信封,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表格,第一个是属相统计表,请统计出你们小组属牛的有多少张,属鼠的有多少张。第二个是爱好统计表,爱好唱歌的有多少张,……如果还有其他爱好,可在后面的空格里填写。第三张是性别统计表,男生、女生各有多少张?(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向学生介绍三个表格的使用)

属相统计表 爱好统计表 性别统计表

听明白了吗?下面开始统计吧,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又快又对。

(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统计表后在黑板上贴出三张大的表格,设计成折叠式,只出示左半部分)

师:都统计完了吗,各小组汇报一

下吧。 各小组汇报统计的数据,教师记录在表格中。

二、摸名片(一)——体会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

1、激疑。

师:刚才大家统计得不错,下面呢,我们就来玩这些名片。想玩吗?想玩得好吗?那你可得听好了,看好了。来,先把你的名片翻过来,都放到桌子中央,合到一块儿,(教师慢慢说,一定要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错,小朋友都跟着做了。看老师,我从这些名片中随便摸一张,想知道是属什么的?(生猜测着说)你告诉大家。(教师向一生出示结果),继续看,把这张放回去,重新打乱了,再摸一次,又是属什么的呢?你说说。如果这样重复摸很多次,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究竟结果会怎样?想不想摸摸试试?那你会像老师刚才这样摸吗?好,听清老师要求,每人摸一次,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出结果,开始吧。

2、游戏。

(教师出示黑板上属相表格的右半部分,然后巡回参与小组的活动)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并做出标记。一般事先安排一、二、四组属同一种类型,如都是牛多鼠少,而三组则正好相反。当三组汇报完后,师可问:怎么你们小组摸到的鼠多?(和前二个小组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他们小组属鼠的多,别的小组属牛的多。

师:哦,原来是因为数量多少的问题,咱们一块儿看看是这样吗?一组……二组,哦,果然是这样,你们说的还真有道理,(教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和学生一块儿分析,并做标记)来,该四组说说你们的结果)如果4个小组实验的结果都正常,师可问:你从这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验证偶然现象,可能四组出现了张数少的摸到的次数反而多这种偶然现象。(因为4组教师安排的两种属相数量相差小)也可能在别的小组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师:你们对这个实验结果有没有什么想法?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意见,哦,感觉不大对,不要紧,咱们再来重新做一次实验,这次咱们每人摸二次,谁到黑板上来做记录,其他同学仔细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通过这次摸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再一次说明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 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问题。

师:再仔细比较一下这4个小组实验的这些数据,你能不能再发现点儿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张数相差多的,摸到的次数相差也多,也就是摸到的可能性相差大,反之可能性相差小。

学生可能会说:某数和某数相差那么大,或我们组属牛(鼠)的一张也没摸到,因为属牛的张数太少了,只有一张……

师:你是说你们组摸到属牛的和属鼠的次数相差很大,有相差小的,举个例子。为什么会有相差大的,也有相差小的,这说明什么?

④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 师:如果把全班同学的名片合到一块儿来摸,摸到属什么的可能性大呢?合计一下,看看结果怎样?(先合计张数,让学生预测后,再合计次数)

上面的汇报教师要把握好这几个层次。

a 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

b引导学生对偶然现象再次验证,体会到摸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同时体会到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是大(也可能在这里没出现这种偶然现象)

c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发现数量相差大的,可能性相差小。 d引导学生进行合计,再次说明问题。

4、各小组预测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大。

师:属相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我们还统计过爱好情况,你能猜猜摸到爱好什么的可能性最大,什么最小,为什么?(学生预测,教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做标记)

5、预测摸到自己名片的可能性有多大。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关注有没有摸到自己的名片,那你认为在你们小组里你的名片被摸到的可能性大不大?为什么?如果放到全班里面来摸呢?

三、摸名片(二)——体会数量差不多的,可能性也差不多。

1、预测。

师:爱好的问题我们也研究过了,下面我们来研究男女生问题,你能猜一下你们小组摸到男生和女生的可能性各会怎样呢?(学生预测,教师标记)

2、验证。

师:最好的方法还是摸摸试试,这次每人摸2次,小组长还是要做好记录,你知道这次为什么要摸二次呢?(如果前面没有重复做第二次实验,这里就不必提这个问题了)(教师出示性别统计表的右半部分)。

3、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结果,并同预测的比较,教师记录(学能会稍有差别,引导学生预测只要相差不大,就算结果正常)

②如出现偶然反常现象,要组织学生再做验证。

师:有的小组实验结果和预测的相差挺大的,不要紧,我们再来做一次,这个小组每人摸3次,谁上来记录,其他同学看好了。这下结果怎样?(一般结果会是次数差不多,或比原来缩小差距)

师:通过这次实验,你又有什么体会?如果继续摸下去,摸100次、1000次呢?

③老师在家里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实验,(教师边说边向学生出示一枚硬币)抛硬币的实验,我连续抛了很多次,将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做了统计,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看——

(投影出示)

你从中发现什么?(抛的次数越多,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越接近,越能证

明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四、应用——设计摸奖方案。

师:小朋友们,摸名片好玩吗?摸奖好不好玩?还有比摸奖更好玩的呢,那就是你设计一个摸奖方案,让别人来摸,摸什么你说了算,那多有意思。想不想试试?

(投影出示) 某商场玩具部要设计一个促销摸奖方案

①凡购物满50元,即可参加摸奖一次。

②兑奖规则。

红色珠子—一等奖遥控汽车 黄色珠子—二等奖芭比娃娃 蓝色珠子—三等奖智力拼图。

白色珠子—谢谢光临。

③用红黄蓝白各色珠子共100个进行摸奖,各种颜色珠子各应多少个呢? 红色珠子( )个,黄色珠子( )个,蓝色珠子( )个,白色珠子( )个,小伙伴共同商量一下吧。

汇报评优(可能各有各的优点)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摸名片活动是在研究什么问题呀?(板书课题:可能性)你能关于可能性说一句话吗?(如: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等等)在今天的课堂上你除了掌握了可能性的知识,还有什么体会?

人教版可能性习题

一、填空题。

1、任意从装有10枚白子和12枚黑子里摸出1枚子,那么摸到( )的可能性大,摸到( )的可能性小。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明天( )会下雨。 太阳( )从东边落下。哈尔滨的冬天( )会下雪。 这次测验我( )会得100分。

3、

1、从一副除去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是5的概率为

2、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鞋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人数 3 5 4 8 9 2 3

(1)从这个班中任选一位同学,他的鞋号为21号或22号的可能性比( );

(2)鞋号大于21号的可能性是( )。

二、判断题。

1、某地的天气预报中说:“明天的降水率是80%。”根据这个预报,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错误的“×”)

(1)明天一定下雨( ) (2)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小( )

(3)明天不可能下雨( ) (3)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

三、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太可能就是不可能;

B. 必然发生与不可能发生都是确定现象

C.很可能发生就是必然发生

D.可能发生的可能性没有太小之分

篇4:三年级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纸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两盒纸鹤)看到这些纸鹤觉得熟悉吗?

生:熟悉,都是我们自己折的。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是的,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了这么多精美的纸鹤,证明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你们很棒!那么老师相信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表现也会很棒,有没有信心?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盒纸鹤,看每盒有什么特点?

生:1号盒子里全是红纸鹤,2号盒子里既有红纸鹤又有黄纸鹤。

(培养观察能力。)

师: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红色纸鹤的人很多,老师也喜欢红色的。因为红旗是红色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们对待生活就应该具有火一样的热情。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体验与感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红纸鹤,在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纸鹤?为什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猜一猜结果,要说清为什么?(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将课件中的“哪个”改成“1号盒”和“2号盒”,把“?”改成“。”

课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学生: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猜的结果及猜想的理由,重点讨论“为什么”。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学会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4、将全班同学摸纸鹤的结果统计在统计表中。

5、观察统计表,再次肯定猜想结果。

(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哪两个词来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课件演示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9月10日是教师节。

2、扔一枚硬币,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一定”或“不一定”来说一说身边的事吗?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

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演示教材第31页的情景)

学生:(1)思考女儿与妈妈的年龄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问题。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在生活中学数学。)

2、判断下面现象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内容)

1)太阳从西边生起。

2)每天都有地区下雨。

3)小树一年长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长高一米。

总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问题讨论”

(1)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巩固所学知识)

三、知识拓展

1、指名读一读。

2、讨论“为什么叫爆出了冷门”

总结: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发生就叫“爆冷门”。

四、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篇5:人教版可能性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东华小学   陈小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

教学目标:1、知道事情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数量多少之间的密切关系,正确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判断能力。

3、在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及大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商场大转盘,与学生同玩抽奖游戏。

师:小明要参加抽奖了,猜一猜,小明第一次可能转到什么奖?

第二次,第三次、、、、、、

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可能性大小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实践体验、探究新知。

师:下面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摸球的实验来研究好吗?

1、实验准备:

(1) 介绍实验材料: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每个盒子中都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球。

(2) 电脑出示实验要求:1、摸球时眼睛不能看,每次摸完球后还要将球放回盒子,摇一摇,接着再摸。2、小组内每人摸2次球。3、各小组记录员把实验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中。

2、各小组合作实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观察汇报。

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观察一下自己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3、推理、验证、归纳。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六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表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咦!每个盒子里都有黄球和白球,为什么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的黄球的次数比较多呢?(学生猜测)

师:这都是你们的猜测,到底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吧。(小组共同完成并汇报)

师:看到你们盒中的球,再联系刚才摸球实验的摸球结果,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看来,摸出这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从你们小组的盒子中再摸一次球,你觉得你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师生小结并板书:同学们,在摸球实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数量多            可能性大]

数量少            可能性小

三、应用拓展。

1、转盘游戏。多名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活动结果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与涂色范围大小的关系并板书出:范围大     范围小

2、手势判断。(活动前教给学生判断的手势)

①酒后开车发生车祸的可能性(  )

②啊!爸爸买彩票中500万元大奖的可能性(  )

③刮台风时,在海上行使的渔船发生翻船事故的可能性(  )

④我长大后到太空旅游的可能性(  )

⑤雨天在校园内追逐奔跑摔跤的可能性(  )

在联系中渗透思想教育

3、设计装球活动:

① 出示主题图

② 师:现在老师请你设计一下,怎样往这个盒子里装球,让陈老师摸到笑脸球的可能性大、默祷哭脸球的可能性小?

③ 总结装球方法。

④ 小结:希望同学们天天笑脸多一点,笑声每天多一点。希望同学每天都生活得开心!

4、设计游园活动:同学们,元旦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来为20元旦设计一些游园活动好吗?老师为我们的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幅画,请同学们根据画中的要求涂颜色,这个涂色活动需要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来参加,要想把我们的活动设计好,活动前我们每个小组必须要做到:活动前各小组认真读图中要求;还要商量好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分工?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画来就可以开始了。(抢凳子游戏、钓鱼游戏、踩气球游戏、摸信封游戏、摸奖球游戏、转奖游戏)

师:现在请哪个小组来大声的汇报出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来评一评,你认为哪个小组表现最优秀?优秀表现在哪儿?

四、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数量多 (范围大)           可能性大

数量少 (范围小)           可能性小

篇6: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稽东镇尧郭完小   潘烈登

邮编 312059   联系电话  13819512606    电子邮箱   pldlong@163.com

一、设计思想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教材从儿童游戏击鼓传花的情境入手,引出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生活事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2、可能性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

例1例2通过学生摸棋子和六幅与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明白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例3通过学生摸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发生的大小

3、可能性是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作为概率论的初步。

三、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经过很久的数学计算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后,开展这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与现实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如:击鼓传花、摸球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学生易学,乐学。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在整节课堂中,学生可以猜一猜,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探索,一合作的方法得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七、课前准备

硬币、鼓、花、球、盒子

八、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让你们猜猜我的哪只手中有硬币?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盒:1号盒、2号盒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盒)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盒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盒,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红球)

为什么一定是红球呢?学生自己小结。

2、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

( 红球?绿球?黄球?蓝球?)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盒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都是红球,因为里面都是红球,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球,可能为?因为里面有三种球,有可能是红球,有可能是绿球,有可能是黄球。)

(二)教学例题2

1、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例如:

我数学考试能考100分;

天上会出现彩虹;

公鸡会下蛋;

天上会掉钱;

……(请学生举例几个)

2、原来生活中有处处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对书本例题2一些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说明自己的理由吗?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一定,地球在自转)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不可能,因为人不吃食物是不可能活的)

三天后下雨(可能,因为天气在变化)

太阳从西边升起(不可能,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可能,世界上的人有的是习惯用左手拿东西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可能,世界上人本来就很多,地球又很大)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最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3、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少。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 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汇报、讲评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知道生活一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一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是可能

篇7: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绍兴县实验小学  吴淑莉  312030 13588548305  9820298409@163.com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对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的活动,让学生在“猜测-试验-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中感性认识事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然后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的可能性大,什么情况的可能性小,并检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例4:教科书中在这里设计了另一个摸棋子的试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①首先,让学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例3相比,增加了一种颜色的棋子,这个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增加到了三个:摸出红棋子、摸出蓝棋子、摸出绿棋子。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例3的教学,学生已经借助试验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这里,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盒子里棋子的颜色种类列出这个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再通过试验帮助学生理解。

②接下来,让学生判断摸出各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将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可能性进行比较,要让学生能够判断出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

例5:通过例3的教学,学生已经在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以及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获知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摸出各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由于学生已经在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获得了一些进行实验的经验,教师只需引导学生说一说设计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如“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每次摸棋子前要将盒子里的棋子摇匀”等,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在各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做一做:教科书通过让学生根据摸棋子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袋中何种颜色的球多,并实际验证,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棋子,注意两种颜色的棋子的数量相差要大一些。然后让学生仿照例3进行试验,再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推测“哪种颜色的棋子多”,最后再打开袋子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测,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统计的结果是什么,自己的猜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猜。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可能性”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

2、学生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件,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件。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有初步的合作能力,对此类学习活动很感兴趣。

4、三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验证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思考后回答:在A、B、C 3个透明的盒子里,盛有总数量相等、但红、黄两色数量不等的球。“小红希望一次就能摸出1个黄球来,我们建议她从哪个盒子里摸?”“在另外两个盒子里,哪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简捷地复习了第一课时关于“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知识,并顺利地导入了对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研究。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不了解盒子里装球的数量的情况下,先行预测“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这显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的含有“碰碰运气”的成份。但是,教师允许学生在观察摸球实验的过程中,修正自己最初的选择,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只有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去进行判断才是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学生的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这个实验初步体验和发现“可能性大小”的规律。

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的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强化对“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有关”这样一个结论的认可。

第四个环节:是让学生应用“可能性大小”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应用中深化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认识。

最后一个环节:是向课后延伸,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七、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一个盒子里面装有7个黄色乒乓球2个红色乒乓球。

学生:7颗红色棋子,4颗蓝色棋子,1颗黄色棋子。

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复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出示问题:

谈话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

复习旧知: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

A                        B                                C

师:草地上有三个盒子,小红希望一次就能摸出一个黄球,我们建议她从哪个盒子里摸?为什么?

师:为什么不建议小红从B盒或C盒摸呢?

2.师:既然B盒和C盒都可能摸出黄球,哪个盒子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

3.导入: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二、验证可能性的大小。

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学生试验前的猜测。

(1)师: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盒子,里面放了红黄两种数量不一样的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

(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①红球                   ②黄球

(3)学生选择。                                  19人

15人

导语:咱们这么猜科学吗?在试验的过程中允许改变自己的选择。

2.学生试验。

师:请大家推选两名同学上来担任记录员,用写“正”的方法来记录大家每次摸球的情况。男女生各选一名同学上来摸球。一名同学负责拿着盒子,每次要把球摇匀。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他们每次摸的结果,并大声告诉记录员。

共(    )次

共(    )次

3.根据试验结果再次选择。

(1)师:我们已经试验了20次,算一算绿球一共摸了几次?红球呢?看着这两个数据,你们有想法吗?如果再允许你们选一次,怎样选?

(2)出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①红球                   ②黄球

(3)学生选择。                                34人

0人

4.发现规律。

师:原来选择红球的同学你们为什么都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5.进行验证。

教师揭开盒盖验证。

6.总结规律。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黄球的数量比红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红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小。

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7.深化结论。

师: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继续摸下去,结果会怎样?如果只摸一次,一定能摸出黄球来吗?

小结:只有摸的次数越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1.导入: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情况。如果再增加一种颜色,是否仍然符合“物体数量多少决定摸出哪种物体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呢?

2.出示试验提示:

3.学生小组合作试验。

试 验 记 录 表

(    )个    (    )个  (    )个

猜想: 摸出(     )的可能性最大;

摸出(     )的可能性最小。

共(      )次

共(      )次

共(      )次

师:请大家观察统计的数据,结论和你们组原来的猜想一样吗?交流一下有什么发现?

全班汇报。

六个组摸到红球的多,两个组摸到的蓝球多。

学生讨论:两个组摸到蓝球多这种这种情况可能吗?

得出结论: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6.导语:我们在猜一猜,试一试的过程中做出了可能性大小的判断, 现在你们能直接根据数量来判定可能性大小吗?

三、应用可能性的大小。

(一)连一连。

每次摸一个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30次,结果会怎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摸出红球的     摸出的一定    摸出黄球的     摸出的一定                  可能性大            是黄球            可能性大           是红球

1.每一位学生动笔在小篇上连线。

2.实投汇报。

(二)设计转盘,灵活运用。

1.师:现在如果你是商场这次活动的策划者,打算怎么设计这个转盘?

如果你是一个顾客,你又想怎样设计这个转盘?现在请我们班这部分同学做商场活动的策划者,另一部分同学做顾客,分头设计这个游戏转盘。设计完后整理自己的设计想法,准备讲给同学听。

2.动手设计。

3.学生汇报。

(1)商场策划者。(2)顾客。

4.小结: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转盘设计问题,知道了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小。

5.全课总结。

(三)设疑激趣,引发思考。

1.引入:生活中应用可能性解决问题是很多的,例如(出示两个自制的骰子)--哪个小朋友能用这两个骰子掷出的和是6的话,就能帮助小鸡前进一格,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2.学生实践操作。

3.反馈。

提两个问题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①数字方块为什么不听同学们的话,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②如果想让扔出6的可能性大,应该怎样在方块上标数字呢?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在一定的条件下:

多                      大

数量                      可能性

少                      小

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十、作业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练习

一、每次摸一个球,在每个口袋里都摸30次,结果会怎样?你能用线连一连吗?

二、设计转盘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参考资料]

1、潘小明《“可能性”课堂教学实录》《小学数学教师》第11期

2、徐宏臻《“可能”“不可能”“一定”》《小学数学教师》2005年第7,8期

篇8: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图片导入:

1、Ppt出示图片(孙悟空、女娲、哪吒):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这些神话故事因为丰富的想象吸引了我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神话人物就是--盘古。关于他最神奇的故事就是--开天地!

2、揭题读题:一起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疏通生词

字形:肌肤    滋润   混沌  清浊

(1)自由读

(2)师:谁来领读?

(3)师:这个词读的很准确,谁能再来读读。(混沌)这个呢?(清浊)

(4)找相同点: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组成词语的两个字偏旁相同。】

是的,很多时候词语中的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或者同一个意思,他们的偏旁相同。比如说“花草”,都是植物,所以他们都是草字头。

(5)你能再说几个形式相同的词语吗?

【伙伴  树林  游泳  蚂蚁  灿烂 话语  打扫  江河  讲话】

(6)让我们把这几个词语记在脑子里,一起读

字音:血液   辽阔  黑暗  创造  缓缓  逐渐  祖宗  下降

(1)师:第二组开列火车

(2)师:火车开得又好又快!一起读。

词组: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1)师:这篇课文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词组,你能把它读正确吗?自己先来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4、找到中心句:词语掌握的不错。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小结、齐读: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读。

5、初步感知创造:同学们在这里有一个词语--创造,别人从来没有做过,你第一个做这件事,我们就把他叫做--创造!在这里,盘古可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呢!在盘古开天辟地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混沌一片”的宇宙:

(1)读第一自然段,从书上找一找。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A 、理解“混沌”:混沌一片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非常乱。乱七八糟。看不清】

B、盘古创造宇宙之前,没有(    ),没有(     ),宇宙混沌一片。(5个)

【1、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水;2、植物、动物;3、山河湖泊;4、太阳、月亮;5、自然现象:风雷云雨闪电】

(2)多么可怕!多么糟糕的世界!谁来读读。

(3)一起读

(二)、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

1、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世界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自己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划一划,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神奇。

(相机出示)

第二自然段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里特别神奇?

【抡起斧头--竟然只用一把斧头就可以把天和地分开】

让我们一起抡起斧头。再拿起斧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2、是的,那么大的斧头要花很大的力气呢】

B、谁能带着这种力量再来读读这句话。

C、一个人的力气不够大,我们一起来劈一劈。

(3)接读:只听一声巨响,瞧!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A、自己读读这句话,请你把他读正确

B、理解“轻、清”: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预设: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清水、清澈】

C、这句话中还有不少奥秘,再来读读,找一找。

反义词 :轻和重 清和浊  上升和下降   天和地

近义词 : 缓缓和慢慢

d、指名读:这些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给写清楚了。我们在读时候就要读出反义词不同的感觉。第一句要读得“轻”,第二句要读得“重”。

(配合ppt:读得太好了,天和地分开了一点--天和地分得更开了--天和地终于分开了)

分组读:男女读。

过渡:神奇的斧头,奇妙地一劈,天和地就这样神奇地分开了。我们就把他叫做--开天辟地(板书)

学习第三自然段

Ppt出示图片:瞧!天地还有什么神奇的吗?

天地的变化--神奇的盘古也会随着天地的分开每天上升、下降--就这样,头顶着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这就是--顶天立地

过渡:最神奇的地方是哪里啊?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盘古的身体倒下后,天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你一边读一边把变化后的样子圈出来。选一样最神奇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这些变化中,哪一处最最神奇?

【预设】A、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声。

(盘古有天地那么高大,声音自然很大,一说话就是隆隆的雷声)

练读1-2人

B、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血液一刻不停的流动,江河也是奔流不息)

练读1-2人

C、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动作:呼一口气,他变成了什么?)

(3)多么神奇的变化呀!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吧!

(4)太神奇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我读盘古部分,你读他的变化。准备。

(5)同学们,盘古的身体仅仅变成了这些吗?盘古的什么还会变成什么呢?

他的(    ),变成了(    )的(     )。

(6)多么美丽的世界。可是我们知道盘古创造宇宙之前,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江河,只有--混沌一片。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9:《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掌声》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表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与文中人物展开充分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在品味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发展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实现文心与人心的谐和交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谈话导入

1、 师: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欣赏同学们上课,作为主人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全班鼓掌欢迎)  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 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老师感到真高兴!可是,老师此时的心情挺紧张的!你们想用什么来鼓励我呢?(掌声)

2、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有了你们的掌声,老师已经不紧张了。 掌声不仅改变了老师刚才的心情,它还改变了一个女孩的命运。多神奇的掌声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课文《掌声》(板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想想,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自卑、忧郁、不快乐,孤独……)(板书:自卑忧郁)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课件出示句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想象一下当时同学们在干什么,引读“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同学们在做游戏、唱歌跳舞、在操场上奔跑,跳绳、在尽情地说笑。

课件:当同学们(            )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快乐地游戏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唱歌跳舞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奔跑,跳绳的时候。读

生(齐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3、师:是啊,那是教室的一角,更是孤独的一角,谁愿意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英子的孤独呢!指名读

(指名读评价:“总是”读得重一些,“默默地”读轻一点)

4、师:是呀,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痛苦和孤独吧?(齐读)

齐读→评价:多么自卑、忧郁的孩子啊

5、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指名汇报。(活泼、开朗、自信)板书:自信快乐

6.我们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请大家齐读第5自然段。感受英子的变化吧!

三、 感悟变化,领悟掌声内涵

1、师:是呀,我们都希望英子开朗、自信。后来,英子真的改变了。一个忧郁、自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是什么给了她力量,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转变呢?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想想掌声在课文中一共响起了几次?把描写英子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在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反馈: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害怕)。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自卑、紧张的心情?(立刻)她想上去吗?(不想)她能不上去吗?(不能)

无奈之下,英子只好慢吞吞地站了起来,1秒钟,2秒钟,3秒钟,她的脚刚抬起,又慌慌张张地收了回去,她紧张得全身都在发抖了。你就是英子,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评价:你把“一齐”读得比较重,“低了下去”读得轻,读得有感情。老师听出了你的无助/自卑/害怕)

B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真是左右为难,万般无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来?(犹豫)。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在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

5、师引读: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 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6、师:此时英子内心充满了痛苦、无助,甚至快要哭出来了,这个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的女孩,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这个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女孩,在全班的注视下-----生接: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7、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把终于读得这么响亮?(生答:下了很大的决心)

(评价:理解的多深刻啊!)

8、 师:师:谁愿意来读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英子的这种复杂的心情呢?

(指名读)(评价:多么无助的英子啊)

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 生:困难。

师:为什么?(因为……所以……拓展说话)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 ),所以( );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 ),所以( );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 ),所以( );

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所以……生: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困难。

9、师: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信心啊!作者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触摸到了英子的痛苦与自卑。我们随着她艰难地挪动着残疾的双腿,一步、两步,一摇一晃,她低着头,含着泪,她多么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鼓舞她。而就在这时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齐读)

“骤然”还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突然  忽然  猛然)

10、如果现在老师是英子,你们是英子的同学,什么样的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你们能用掌声表示一下吗?

师:这真是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啊,同学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了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 、加油)   板书:关心鼓励

11、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英子,你能行,我们相信你!

生:英子,你真勇敢!

生: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歧视你!

师:这掌声对英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女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男生接着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大家一起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2.师:在同学们那包含鼓励与信任的掌声里,英子流下了泪水。这场面多么令人感动啊!故事讲完了,--生接: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3、师:如果说,第一次掌声,是对英子的鼓励,那么,英子讲完故事后的掌声,又是什么呢?

故事讲完后的掌声是对英子的________(肯定、欣慰、表扬、赞美……)

14、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出示关联词:如果没有……我就……;拓展说话)

15、师: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一样的走路姿势,她内心感受一样吗?(不一样)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齐读这句话: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四、感悟力量,升华情感

1、那真诚的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冲破了英子内心的阴霾,同学们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就像春雨,融解了英子内心的冰川,英子变了。曾经坐在教室一角默默无语的她,现在--生接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 曾经连走路都害怕让人看见的她,现在--生接读“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 、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课件: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 )的人。

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快乐、开朗、勇敢、不自卑、敢于面对生活

4、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几年过去了,上了中学的她依然惦念着给予她掌声的同学们,她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都融进了她的来信--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生活。

(1)你就是英子,你读吧。

(2)谁还想读?

(3)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5、学到这里,我们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他人的__________?(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

五、 拓展升华

1、师:因为掌声,英子勇敢地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因为掌声,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请大家想一想,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只是掌声吗?(生答:鼓励  爱心)

2、师:因为掌声里有同学们的鼓励,支持,赞美,这些都是大家对英子的一片--爱心啊。(板画     )

3、师:掌声凝聚着颗颗爱心,掌声充满着浓浓真情,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一起呼唤吧!(齐读最后一段)

4、交流: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你觉得在我们班里,在我们的学校,在社会上,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掌声?

5、师:其实这掌声就是一种爱!(板书:爱)在生活中爱的方式还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雨中的一把小花伞,爱是夏日一缕清凉的风。让我们大家都奉献爱,珍惜爱吧!这使老师想到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句话告诉自己。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句话告诉你身边的朋友。

(3)全体同学,请大声地把这句话告诉所有的人。

六、 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让我们为自己出色的表现鼓鼓掌,(鼓掌),也把这感谢的掌声送给在场所有老师,(鼓掌)。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别人,献给自己,献给多彩的生活吧!

板书:

29、掌声

自卑忧郁                        自信快乐

[《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0: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板书:

18盘古开天地

风    云    雷

太阳     月亮

东   西  南   北                美丽的宇宙

大地      江河

花草树木    雨露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1:赵州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三、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③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四、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板书:

19、赵州桥

悠久      13

雄伟      长、宽                   世界文明

坚固      没有桥墩

美观鲜活  图案精美

[赵州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2:赵州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课程名称:赵州桥

(二)课    型:新授课

课    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五)教    具: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桥的图片,并打印带来,同学们都带来了吗?拿出来和前后桌之间相互欣赏欣赏。好,同学们都相互欣赏完毕,那大家来欣赏欣赏老师带来的桥的影片。看屏幕,(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生: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竟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板书),同学们看黑板,和老师一起大声读出课题,赵州桥。

2、初读课文,理解生字:

(1)好,请同学们快速翻到课本74面,一起大声的,自信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赵州桥的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它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河北省赵县起。

(2)好,同学们都读好了,现在跟老师一起来理解生词。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等下老师要请同学们分组读课文。好,现在大家都读好了,那老师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第二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第三度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第四组同学读第四自然段,比比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响亮又整齐又充满自豪感。

四组同学都读得很好,连老师都分不清谁最好了!

那老师要问同学们,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3、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1)请同学们自学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好,同学们都读好了。现在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好,哪组先来,举手(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同学们赶紧查查字典看看世界闻名是什么意思(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段。

(2)同学们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呀?对啦,共有六句话。

现在请一位同学起来为我们先读前2句,大家思考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读的非常大声,非常流利,请坐。那谁来回答一下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位女生,请你,嗯,请坐(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对不对?所以这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 桥长 桥宽]

现在全班女同学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好,最后一排的女生请你来回答一下,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很好,请坐。(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请现在全班男同学读⑤⑥两句话,想想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呢?(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总结:请同学们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二课时

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那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我们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同学们知道“雕刻”是什么意思吗?(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同学们,石头是不是非常坚硬,所以在石头上雕刻的难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请同学们看投影,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同学们在观看了投影之后,有什么感受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中间的男生,你先来,哦,你说看到缠绕一起的龙在吐水,请坐。那位女生,你来,哦,你看到,有的龙好像在打架,请坐,你呢?你看到了什么?哦,你看到,有的像在双龙戏珠。还有没有?老师觉得,这些龙都活灵活现有没有?好像都在游动,都活了一样。

(3)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有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同学们都读完了,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有了什么写作手法?好,这位男生,请你。对,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呢?是排比句对不对?很好,请坐。

那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要问同学们,

①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举手抢答,看谁手举得又快,回答的又正确,好,你来,正确!(3幅)

②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③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图案是最精美。)

④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⑤“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4)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全班同学用甜美的语气,齐读第三段,这座桥,起。

同学们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对照板书说一遍,请你,你说的真好,请坐。现在全班同学一起来复述一遍。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三幅最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还有的……,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

(5)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的好孩子,你们复述的太棒了,现在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同学们知道“智慧,才干,历史遗产”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吗?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好了,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都讲了什么呢?(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七)作业设计

接下来,我们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朗读全文,背诵2、3自然段。

2、请同学们课后将生字词语抄写三遍,家长签字。

3、请同学们课后写写赵州桥为什么会闻名于世界,下节课上课前交上来。

(八)板书设计

赵州桥

桥长 桥宽

雄伟      没有桥墩 一个大桥洞 四个小桥洞

(坚固)     既……又……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世界闻名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美观      有的……有的……还有的……

所有的

(九)课后反思

[赵州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3:风筝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      10风筝

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       难受

[风筝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4:蜜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蜜蜂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15:人教版三年级可能性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钱清镇中心小学 钱亚丽 85984562 qqzxqyl@163.com

一、设计思想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事,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108-111的练习二十四,是对可能性这块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过判一判、涂一涂、说一说、猜一猜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教学时,应继续注意为学生提供动手试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试验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并知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学生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3、通过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随机现象的体验。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

2、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和准备

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 “猜” 与“摸”,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体验与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上升为数学知识,体现了学生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骰子、盒子

学生准备:骰子、彩色笔

八、教学过程

1、判断下面各题,“一定”打“ √”,“不可能”画“×”,“可能”画“○”。

鱼儿离不开水( ) “六一”节合唱比赛,我们班得第一名。( )

大象会在天上飞(   ) 一年后,该剧院要进行装修。( )

人会长生不老。( ) 孔雀会灭绝。( )

【设计意图:】本题让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进行表述,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按要求涂一涂。

(1)抽出的一定画有△。

□□□□□□□□□□

(2)抽出的不可能有○。

□□□□□□□□□□

(3)抽出的可能画有○。

□□□□□□□□□□

3、在( )里填上“一定”、“可能”、“不可能”。

(1)今天是晴天,明天( )是阴天。

(2)小明今年11岁,明天( )是10岁。

(3)今天是3月5日,明天( )是3月6日。

(4)爸爸的年龄( )比儿子的年龄大。

4、掷骰子。

(1)取一个骰子,六个面分别写着数字1-6。让学生观察、比较,与硬币有什么异同点。

硬币只有两个面,骰子有六个面。

(2)让学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3)猜测实验后结果(即1-6面出现的次数)会有什么特点。

(4)进行投掷试验。可多投掷几次,看看掷出每种结果的分别有多少人。

(5)统计实验结果,归纳各面出现的次数的特点。

5、猜硬币。

(1)先让学生猜测硬币可能在哪个盒子里,让学生体会这四个盒子都有可能。

(2)采用举手方式报告猜测结果,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次,不能重复选。教师将结果填在预告准备好的表格里,并展示于黑板。

(3)提出问题:“你认为猜对的人多,还是猜错的人多?”

(4)打开盒子验证猜测结果。

(5)引导学生发现,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大。

(6)重新放置硬币,再让学生猜几次,并说说自己几次猜测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虽然我们知道了猜错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也有可能猜对,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设计意图】:“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直接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6、涂颜色

给 涂上红、蓝两种颜色,要使掷出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大,应该怎么涂?

(1) 每人准备一个骰子。

(2) 让学生自己设计涂色方案。

(3) 各自进行投掷试验,证明自己的设计符合题意。

(4) 小组内展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的情况。

最后,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领会两种颜色数量相差越大,可能性的大小差别也越大。其结果:

① 五个面红色,一个面蓝色。 掷出红色的可能性大

②四个面红色,二个面蓝色。 掷出红色的可能性次之。

(5)想一想,如果三个面涂红色,三个面涂蓝色,掷出后出现红色的可能性与出现蓝色的可能性,谁大?谁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通过“说一说、涂一涂、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猜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体验“可能性”,从而体验到探索获得成功的乐趣

九、作业设计

1、把10张卡片放入纸袋,随意摸一张,要使摸出数字“1”的可能性最大,数字“5”的可能性最小,卡片上可能是什么数字?请你填一填。

这是一道开放题,有许多方案,只要写有数学“1”的卡片数量最多,写有数字“5”的卡片数量最少就可以了。

2、某商场搞促销抽奖活动,共设四等奖,中奖率为100%,要求奖项越高,中奖的可能性越小,请你来设计抽奖转盘,并说说你的想法。

问题研讨:

1、随机现象能验证吗?

2、课堂中出现小概率事件如何处理?

十、镇街交流意见

十一、教师使用体会

篇16:《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有序搭配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会判断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可能性结果的探究分析过程,体验列举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会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1、出示单元主题图:回顾击鼓传花游戏中的公平性。

说明: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男女生获得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图,提出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跳房子)

(2)他们用什么游戏来决定谁先跳?(玩石头、剪子、布)

2、通过游戏方式理解游戏规则。

两名学生玩“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感受这种游戏的多种情形。

3、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1)你认为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跳公平吗?

(2)怎样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呢?

(3)在例2的学习中,我们看图就能发现男、女生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十八分之九,那在这幅图中你能直接看出他们获胜的可能性吗?

4、自主探究,验证规则公平性。

(1)小组讨论: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

讨论之后,完成表格。

(2)汇报交流。

你罗列出了几种可能的结果?(多生汇报)

哪9种?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填表情况汇报交流)

预设:

A无序排列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B有序排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结合课堂生成,灵活处理。

(3)说明:像这样有序思考,能很快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能做到既不重复、不遗漏。

(4)观察表格,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小丽获胜的结果是几种?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小强呢?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5、对比例2与例3,今天学习的可能性与例2有什么不同?

小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和步骤。

三、应用、拓展。

1、教材第103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预设:

1、列举法

2、直觉判断。

2、拓展:练习二十二第1题。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郑应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同步作文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共16篇)】相关文章:

《一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23-12-15

一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2022-09-1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8-16

如何突破汉语拼音发音难的困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22-06-21

《日月水火》教学建议及课文解析 备课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23-04-2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设计2022-05-0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2023-04-15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2022-10-15

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表格2024-01-3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微课教学设计2022-11-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