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表格(精选16篇)由网友“aa456654”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表格,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篇2: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约1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约1分钟)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约3分钟)
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 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 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约10分钟)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约6分钟)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约3分钟)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约2分钟)
(六)课后作业,挑战自我(约5分钟)
上海某中学要组织高二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七)板书设计,知识结构。
(八)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1.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人教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3.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4.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
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10.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测量)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
3、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课题《白杨》。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白杨》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测量)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理解本课词语。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
3、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老师小结: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并写下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学设计]
篇4:五年级语文上《高粱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导情导标,回忆学法
1、师:在北方,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出示画面,师边说边指)这就是高粱(板书)。你觉得高粱长得怎样,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个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补充完成板书,加上“情”字,齐读课题,看着课题,我们猜想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估计学生:⑴会写高粱是什么样的;⑵会写作者对高粱的感情)
3、自己读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只需简单回答即可,师相机板书。
内容——思想
4、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高粱根的特点,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直奔重点,自主探究,体悟情感
(一)读课文,找出写高粱根特点的自然段。
(一般学生能找到3~5自然段,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则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
(二)探究“高粱根上有气根”的特点、品性,体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如何表达的。
探究一:高粱根有什么特点?
利用学法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具体谈;同学交流。
交流。
A、出示:“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揭示出:长有气根。
B、根据这段话,画一画高粱的气根,想想气根的特点。(两生上台板书画,其它下)。
C、交流:画得怎样?这一过程其实是对气根特点的深入理解。让学生结合图、语句谈。
师相机教学
a、“有点像榕树的根”、“像鹰爪一样”是否都是比喻句?
估计学生答到⑴不是比喻,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写?(说明坚韧)⑵是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大。)
b、比较。
1、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2、仿佛抓着一个物体。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3、自己揣摩读这段话,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4、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篇幅较长,直切重点,让学生找出描写高粱根特点的句子,探究气根的外形特点,使探究目标更明朗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联系生活谈到“有点像榕树的根”、“像鹰爪一样”则师相机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到之处师点拨;再通过“活物”、与“物体”的用字比较,深入体会气根的特点,其实也是探究“表达方法”的过程。
5、探究二:为什么高粱根上长有这么多气根?体悟高粱的品性。
(1)师承上:高粱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长有气根,坚韧有力,自然而然,我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估计学生问:为什么高粱根上长有这么多的气根?)
师:自己读上下文,探究一下。
(2)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
a、出示:“对于高粱,气根是最不可缺少的……等着对手向他扑来。”
b、指读,说说为什么长有这么多气根?
c、自由读文,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段话?
d、交流。
估计生:敬佩、赞美的
师追问:为什么?
(估计学生答到:高粱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性。)
e、再自由读,读出这种感情;指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疑问引入探究高粱的品性的教学,使得教学顺着学生的学路走,让其自主学习得到张扬。朗读,化解了从外形到品性的理解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了高粱的品格,为下文体会作者的思想埋下伏笔。
6、探究三:从第三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读着读着,同学们你体会到了课题“高粱情”“情”字的内涵了吗?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估计生:表达了作者对高粱有“坚韧不拔的品性”的赞美,敬佩之情)
(3)齐朗读第三自然段。
(4)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高粱想说些什么吗?
设计意图:从探究了高粱特点——品性——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了教学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原则,由表及里,披文入情,使学生很容易地就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第一次回归课题,初步说说“情”字的内涵,紧扣了教学目标。
7、探究四:再次读第三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把对高粱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的?
(1)同桌读课文、交流。
(2)大堂交流。
(抓住高粱身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最能表现高粱品格的部分写具体。)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内容,思想上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学会表达。如何表达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字里行间去感受,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自学4~5小节,探究高粱根的其它特点,高粱的品性,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1、回顾第三小节的学法
探究特点→探究品性→探究情感→探究表达方法
2、四人小组学习。
3、派代表交流。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里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方法、步骤,给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去学习,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学习的方法。
三、回归目标,回忆学法,畅谈收获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是如何“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
读、思。
内容——思想
探究
高粱的特点,联系上下文作者想表达_______的思想感情,高粱的品性,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和想象。
2、我们还探究了什么?
(生:写法)
3、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从学法、知识、技能、思想方面等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有目标、有操作过程,有评价,有回顾的教学过程,是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利用方法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引导其整理脑中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利用方法,下一步更有效地去探究新的知识、技能,从而再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布置作业
摘抄下你对高粱根印象最深的片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文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由文中内容引申到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认识,教学中已达成目标。但作为读者,肯定从内容也会有自己的感受,用写的方式来表白,更加深了对高粱品性的敬意,同时还进行了语言文字写的训练。
板书设计:
20、高粱情
读、思
内容———思想———表达方法
探究
高粱的特点 联系上下文
作者想表的思想感情
高粱的品性 联系生活
展开联想和想象
板书设计意图
(1)能反映出学生探究的过程。
(2)能反映出学生探究的方法。
(3)体现出了学生的学路,教学设计的思路,有利于学生脑中形成新的系统的技能、认知结构。
篇5: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教材说明:我家住在大海边,是第十一单元大海中的一首儿童诗,它富有海边渔村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安排了12个能认的字和6个学写的字,引导学生拼读、听读识字,课文插图也非常美,这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操的好文章。
这篇儿童诗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的识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通过小组合作,阅读理解诗文,继续培养学生听读识字能力和阅读习惯。
⒉知识与技能:
⑴能认识12个生字。
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借助画面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⑷培养想象能力,初步用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了解大自然中大海的美丽。初步渗透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师画大海)
这就是波澜壮阔的大海。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1单元,主题是大海。我们的朋友丁丁家住在大海边的月亮湾,他也想给你们讲讲渔村里的故 事,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我家住在大海边》。(师板题并释题)
二、初读课文
⒈请同学们看书。把书翻到56页,把书平放在桌子上,拿出笔来,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上。
⒉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⒊同学之间互相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⒋个别读课文。
三、识字
⒈教师贴卡片,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⒉快速读12个生字。
⒊个别读12个生字。
⒋分别用“住”“位”组词,并说一句话。
四、诵读课文
⒈师范读: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课文了。要求: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⒉就像老师读的那样个人练读。
⒊小组合作:你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选出小组读的最好的。
⒋学生个别读,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⒈教师放音乐并叙述:
让学生说说,你仿佛到了大海边,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什么。
六、这首诗学完了,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七、布置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11、大海 我家住在大海边
篇6: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教材分析:
《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2、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书、本、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投影片)(投影片同书上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范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请举手的学生模仿着跟着读)下面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都读的好,就互相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的挺有诗意的。我觉得他们读的声音很宏亮。……)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你怎么背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按照十个数字的顺序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二六七十花(学生抢着读)
6、(做照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片,互相看看对不对。(鼓励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课件演示笔画写的过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学生练习写)
反馈,把学生写的拿到投影上,评一评谁写的好,说说怎么好?(生:写的工整。干净。……)
再写一个,同桌互相看看,写的好奖励一个小星星。
2、出示:“二”。同桌互相说说“二”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短一点的横,再写第二个长一点的横,先上后下)(课件演示写的过程)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第一横在上半格的中间,第二横在下半格的中间)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生:老师,我特别喜欢这首诗,想伴随着音乐读一遍。)全班配乐朗读。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1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海之美、海之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因为我们地处内陆,见过大海的孩子不多,对大海不熟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精心做好课前准备、巧妙设计教学各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大海,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和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培养热爱大海的感情。
2、复习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及其它方法识字,学习动+不+(补)短语,积累语言材料。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至背诵诗歌《我家住在大海边》,认读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学习短语:动+不+(补)。
2、了解大海,培养热爱大海的感情。
3、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及搜集材料的能力。
三、精心做好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图片、照片,其他文字资料。(可让家长帮忙)
2、多媒体课件。
3、发下生字检查卡。
四、巧妙设计教学步骤。
(一)利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因为离大海较远,见过大海的学生不多,但我了解到学生在幼儿园时学过一首和大海有关的歌《小螺号》,所以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并提示会唱的学生一起唱,从而缩小大海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自然导入新课《我家住在大海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学课文。 因为学前教育的不同,学生的识字水平也不一样,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作用,让识字较多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起到带头作用,既能给优秀生以成功的体验,又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先利用优秀生范读课文,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学课文。从范读课文到自读课文,教师只起推波助澜、积极引导的作用。 1、指名优秀生读题目“我家住在大海边”,其余学生把题目中不认识的字画出来,想想读什么?(如不认识可提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利用拼音拼一拼;问同桌或其他同学;问老师;前后文连起来猜一猜。)然后将“我家”和“在大海”舍弃,反复读“住、边”,增强记忆。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3、能读课文的同学齐读课文,其余同学用手指着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尝试自己指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读) 5、同桌合作,检查课文。 (1)同桌齐读,订正读不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课文读得是否正确。 (3)同桌合作读课文。(可以接读、齐读、轮流读) 6、全班交流,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合作读得好。(因为是两个同学齐读,所以学生在练习中必须合作才能读好)
(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课要求认识12个生字,其中有的生字一部分学生已经认识,所以把学生都不认识的字作为识字重点,这样有的放矢,能提高识字的效率。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自己读一遍,说说哪些字是认识的,想一想不认识的字用什么办法认识?(提示学生: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用记偏旁的方法,用记笔画的方法,用组词语的方法等) 2、指名读生字,无论能认识几个,都可以来读,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这样反复认读。 3、结合生字学习,进行语文综合活动,巩固生字,发展学生的思维。(生字组词、照样子说词语、句子:“说不完”“我家住在大海边”“船上有位老爷爷”) 4、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能读下来的在检查卡上涂红大苹果。
(四)交流搜集的材料,体会大海的美丽、富饶。 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动脑寻找和大海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美丽、富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交流,旨在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海的图片和资料,对同桌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的主要内容。
2、指名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并说说自己的图片或资料的内容。(要求不能太高,不能去考虑语言的连贯性,概括的准确性。)
3、说说你知道大海里还有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珊瑚、海螺、鱼类、海藻等”。
4、指导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面对这样美丽富饶的大海,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5、带着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再读课文。(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愿意怎么读都可以)6、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背诵课文,想像课文描绘的美丽景色。
篇7: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材教学注意的问题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8: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材教学注意的问题
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篇9: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教材教学注意的问题
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篇10: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变色龙》教学设计
五上语文第2单元6、变色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初步学习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修改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教后记
篇11:《鲸》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 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二十二课《鲸》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首先以生动有趣的开头介绍鲸是特大特生的动物,接着以通俗的语言介绍鲸的演变进化过程,说明鲸是哺乳动物,最后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二、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 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学、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四、 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 教学程序。
(一) 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第一环节在了解预习收获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还想知道鲸的什么内容,导入新课,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 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环节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即相知道的内容,教师适机疏理,再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如本单元根据教材编排要求学生阅读时要能用较快的速度,并能从课文重点展开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 汇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
1、 掌握字词。《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可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在学生交流读懂内容时,教师要及时疏理,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教师适当板书,同时结合朗读指导,训练语感,加深学生印象。
3、 体会课文说明方法,突出课文重点。在环节过渡上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因为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平时要加强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学、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和联系实际说话,进一步理解,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
(四) 质疑问难,拓展思维。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像课前的质疑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后的质疑,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文向课外读物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 布置作业。
根据学习后的收获,和还想知道的问题,课外去搜集材料,办一份小报,第二课时展示交流。
六、 板书设计:
鲸
说明方法 主要内容
列数字 特大特重
比较 哺乳动物
举例 种类
比喻
[《鲸》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12:《落花生》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一、教材把握:
教材简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落花生》这篇课文,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学习时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赞扬的是落花生奉献精神。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虽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文章否定的是那种“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3、在学习该篇课文时,应该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过程方案: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中体味情感,并能在合作与探究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难点: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初步理解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课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理清记叙线索
1、教师提问引导: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话概括出来。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分开层次,确定重点
请学生们结合文本找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相应段落。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共用了2个自然段,议花生用了13个自然段,借以引出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确定学法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略学,“议花生”详学。(情景引入: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夜晚)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想象情景,学生自由读再分角色朗读一家人谈论花生的部分
2、教师提问:从这段对话中知道了花生的哪些好处?(榨油、味美、价钱便宜)
进一步提问:除了这些大家知道生活中花生还有什么好处?学生畅谈自己了解的花生的好处,营造课堂自由讨论氛围
3、重点读父亲的两次对花生的评价
父亲第一次谈论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课件出示花生和其它果实的图片并完成表格,请学生画出写花生及其它果实特点的词语,教师在对比讲解中让学生明确花生的特点。并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4、学生再读父亲的话,体味父亲的话。要求学生把二者的不同读出来,并分角色读出他们的不同生长特点。
5、随机提问:他们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但他们的相同之处在哪呢?(激发学生兴趣,畅谈自己的想法)
四、合作探讨
1、学生自由交流想法,思考父亲的话的深意。
2、师生探讨“落”的好处。(落到土里才结果,更能体现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
3、学生齐读父亲第二次议花生部分并交流作者听了父亲的话后的感受。 请学生说出对父亲话的理解,并用相应的句式来表现: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但
五、拓展延伸:
1、引导提问: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不能选择呢? (启发学生思考花生的价值,进一步懂得做一个有内在的人的重要性)
2、师引导,生举例:生活中的落花生,由课文走进生活,进一步教育孩子要做有用的人,学习花生的品质。
4、略讲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适当举例。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作者的感受,即“深深的印在心里”
2、出示作者简介,引出许地山的一句话,做有用的人。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3、练习:
写一写你身边像落花生一样的人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主次分明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借物喻人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1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生自由讨论
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出示课件6)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整理。(出示课件7)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出示课件8)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预习。 (出示课件10)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完璧归赵)
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出示课件13)
1.“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2.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机智勇敢)
二、教师引导,进入新课。
小组学习,讨论、汇报。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按照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4)
(板书:渑池之会)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思考: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生答,师总结: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出示课件15)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板书: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个小故事。
4.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出示课件16)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负荆请罪)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思考: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生答,师总结: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2)画出廉颇和蔺相如的言行。(出示课件16)
①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
(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板书: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3)思考: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4)思考:负荆请罪中蔺相如解释自己不和廉颇针锋相对的一番话有几层含义?说明了什么?
引导生读相关文字,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A.和秦王做比较,点明自己不害怕廉颇。
B.秦王不敢进攻赵国,因为有廉颇。
C.将相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宽广的人。
三、回顾全文,归纳中心。(出示课件19)
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是因,哪是果?
归纳中心: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四、总结、拓展。
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将相和》这篇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不是难点,结合课文实际,我确定了廉颇和蔺相如由“不和”到“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原因为学习的重点。难点定为理解三个小故事各自的起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快速默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点: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这一节分析课,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篇14: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99-100,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的长方体,透明塑料桶,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可能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
师:农夫能否等到兔子,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应用可能性来决定输赢或者先后顺序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揭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动手体验,获取数据
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喜欢)看过足球赛吗?
(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师:足球场上的裁判员在干什么?(抛硬币)为什么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
师:那么大家觉得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生1:公平,因为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所以公平;生2:公平,因为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们各占一半,所以公平……)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生1:1/2; 生2:50%; 生3:0.5。)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板书:正面:1/2,反面:1/2。)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1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5次)
师:为什么?(正面出现可能性是1/2。)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
师:那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个试验,(出示课件实验要求):
1、四人为一小组,每人各抛硬币10次,抛硬币时,用力均匀,高度适中,不要掉到地上,其他同学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记录表格:
试验次数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第一次 10
第二次 10
第三次 10
第四次 10
总计 40
师:大家试验做完了吗?请各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统计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师: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发表看法,教师预设生: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其实在历史上,为了验证这一点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历史上一些著名数学家做抛硬币试验的数据
试 验 者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蒲丰 4040 2048
费勒 10000 4979
皮尔逊 24000 1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师: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正面朝上的次数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1/2。)
师:那么反面朝上的次数呢?(也一样,会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1/2。)
三、应用拓展,体验可能性
游戏活动一:三色转盘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出示飞行棋游戏)
师:玩过这种游戏吗?怎么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教师预设生1:掷骰子,掷出几就走几步,先到终点为胜利;生2:补充,棋盘上有一些要求,要根据要求走;生3:最后如果超出终点要退回等。)
师:今天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我结合阶梯教室的特点设计了跨步游戏,每走两步算一层阶梯,谁先到第一层算胜利行不行?
师:好,我把全班分成3个队,左边为红队,中间的为蓝队,右边的为白队,。
师:哪个队愿意先走 (所有学生都举手)既然大家都想先走,我们就用转转盘的方式决定好吗?(出示转转盘)
(生:不公平)
师:刚才不是说行吗?怎么又不行了?(生:红色的可能性大,而白色和蓝色的可能性小。)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生:红队占4份中的两份,可能性是1/2,所以红队可能性大,蓝队和白队的可能性都是1/4,因为它们都占4份中的一份)
师:那么大家认为公平吗?(不公平)
师:看来的确是不公平,谁能想个办法,把它变的公平(生: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种颜色一份,就公平了。)(出示平均分成3份的转盘。)
师:这样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这样就公平了?(生:每个队现先走的可能性是1/3)师:是相等的,是不是?那么我们来决定一下哪队先走的次序,同学们喊停我就停。
(确定走的次序后准备玩游戏并出示骰子.) 游戏活动二:掷骰子
师:决定了要走的次序了,那这有两个骰子看清楚了吗?每队再上来一位代表选择骰子。(学生都选择正方体的骰子) 师:如果是你会选哪个?为什么?(生:长方体1,2出现的可能性大,别的面出现的可能性小,正方体6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一样是1/6,所以选正方体。)
师:大家想为什么这个正方体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是一样呢?(生:因为这个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都一样,所以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一样。)
师:都是多少?(1/6)
师:正方体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是1/6相等的,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也一样吗?(不一样)
师:为什么?(因为面积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好了,同学们和我们这3个队的队长都选择了用这个正方体骰子做游戏那我们就用它来做游戏!(师生共同做完游戏)
师:刚才有的队啊,输了,如果我们再玩一次的话,那么大家想一想,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
师:为什么呢?(每个队赢的可能性都是1/3,所以有可能会赢)
师:那就是说每个队输赢的可能性能不能确定啊?(不能)
四、思维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能够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了,非常好.请大家再看老师这有一个不透明塑料桶,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出示不透明塑料桶)
师:我来告诉大家,里面是乒乓球,一种是黄色的,一种是白色的,如果我从里面随意摸出一个乒乓球,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生1: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2;生2:我认为不对,他们的个数不一定。)
师:那么你们还能否确定摸出白乒乓球的可能性?(不能)
师: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 你想知道什么条件?(生:我想知道黄乒乓球有几个?白乒乓球有几个?)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数量。(出示1个白乒乓球,6个黄乒乓球)
师:现在你认为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是1/7)
师:为什么?那摸出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生:摸到黄乒乓球的可能性是6/7)
教师:那任取一个,一定能取到黄球吗?
师:那么要使摸到白乒乓球的可能性变成1/9,这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师:那么想一想,只可能加两个黄乒乓球吗?(还可以加别的颜色的球)
师: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1/2,该这么办?
五、全课总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你学的快乐吗?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刚才我们投掷骰子,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6来表示,那么这些知识在数学上都叫做概率.概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广泛,比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航天发射等等都应用了概率的知识,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请同学们来看。
2、阅读概率小史(播发音乐)
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1/2 白球:1
反面:1/2 黄球:6
可能性:1/7
篇15:《假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
咸丰县丁寨乡万家坝学校 丁茂明
教材简析:《假如》是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他们的朗读感悟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3、尝试模仿课文写简单的诗句。
二、方法目标:
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各小节的不同语气,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高尚的同情心、爱心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创作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朗读,感悟语言。
2、难点:读出各小节的不同语气。
五、教学策略:
这首诗内容不难理解,但是各小节表的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要让学生体会并朗读出来不容易。所以,采用多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以范读、领读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六、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假如你现在手里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最想做些什么?
3、你们的愿望真好!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他也想用这马良的神笔实现自己许多美好的愿望,是那些愿望呢?让我们走进《假如》这首儿童诗中,去感受小作者那美好的心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中的小作者,要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课文,看作者有哪一些美好的愿望。边读边画出文中新出现的生字宝宝,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问题读课文)
2、老师要检测你们认读生字宝宝的情况,谁来准确、大声的领读这些生字宝宝?(强调读生字的要求。)
(1)老师重点指导“场”和“哭”;(2)学生写字。
3、读的不错放在词语中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
良( )好 缩( )小 寻( )找
食( )物 健康( ) 操( )场
4、记一记:用你的“识字法宝”来识记这些生字宝宝好吗? (引导学生用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识记生字。)
5、你们的识字方法很好,闯过了识字关,让我们走入诗句,理解诗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的听老师读课文,思考小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强调听读的要求)
幻灯出示配乐朗读。
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小作者的三个美好的愿望。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我一定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体会理解诗句:
a. 没有太阳,小树会怎么样?有了太阳呢?通过对比理解太阳对于小树的重要。指导读出小树因为有了太阳高兴地语气,没有太阳很可怜的语气。大家练读。
b. 树上的小鸟饿的直哭,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强调关爱,深化主题)小鸟需要什么呢?小鸟有了谷粒高兴吗?饿的哭泣时可怜吗?应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感情朗读。
c. 小作者真有爱心,帮助了小树和树上的小鸟,还有一位不幸的小朋友西西也非常需要我们的关爱。读课文看看,是因为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3、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有三个美好的愿望,有了马良的神笔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带着一片爱心,再读全文,读出这首诗的节奏美,音乐美,读出小作者纯洁的爱心。(部分回到整体)
4、朗读比赛,加深感悟。
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我们请几位同学进行当堂的朗读比赛,读出你们的爱心,读出你们的感悟。
(四)拓展
1、小作者就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看出还有很多愿望来的?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最后的六个点。(讲解这六个点的标点符号叫做省略号,认识省略号的作用。)
2、老师和小作者一样愿意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相信大家和老师一样,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心吗?
3、引导学生逐步补充: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人(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干涸的沙漠(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学校因患风湿病脊柱严重变形的马爷爷(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学校里因为出车祸腿部受伤的徐老师(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 );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 );
假如……(一步一步放手,充分发挥想象,认识到爱心无处不在。)
4、是啊,爱心无处不在。世界因为爱才如此美好!让我们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5、充满爱心的通读全文,达到背诵。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都表现的很投入,读的很有感染力,回家后有感情的读给妈妈听,送给妈妈一份开心,就是给妈妈的关爱了。
(六)板书设计
小树--太阳
23 假如 小鸟--谷粒 关爱他人
西西--好腿
[《假如》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
篇16: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1.人教版《山雨》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4.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5.初一上册语文口技教学设计
6.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学设计
7.初一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
8.初一上册语文《秋天》教学设计
9.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学设计
10.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学设计
★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说课稿张卫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表格(精选1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北京教学设计2023-12-21
四年级数学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023-01-09
人教版六年级作文2022-10-27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022-12-14
平行四边形人教版教学设计2023-11-23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022-10-13
鸡兔同笼 教学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22-06-10
简算复习(六年级)(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2024-01-21
人教版一年下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2022-11-15
人教版小学数学反比例的教学设计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