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29 07:36:55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推荐13篇)由网友“虔郎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篇1:《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匠鲁班造伞的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鲁、肤、既、遮、傅、轮、脉、劈、拢”9个生字,并能组词。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生写8个字,认识“匚”部。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伞的挂图

每个同学家里都有伞,你们知道伞是谁发明的?(鲁班)鲁班是谁,他又是怎样发明伞的,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鲁班造伞》。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会认字卡片认读。

(1)借助生字表认读,读准字音。

翘舌音:遮

边音:鲁、轮、拢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组词互相交流。

半包围结构:遮

上下结构:鲁、劈

左右结构:肤、既、傅、轮、脉、拢

形近字比较:既-即 论-轮 脉-泳

(3)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字卡片。

(1)齐读,抽读。

(2)用前面的方法,记忆,识字,组词。

(3)认真观察字形。

(4)指导写字。

①重点指导“遮”、“傅”、“劈”的书写

②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读课文(要读正确)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怎么发明了伞。

2、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们对鲁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如锯子……)

2、默读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鲁班想干什么?

(2)盖亭子好吗?

(3)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4)鲁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结: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

3、鲁班最后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读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 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2)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先……再……最后……”将造伞经过说一说。

①小组说,派代表全班说。

②指名补充,纠正。

③最后师小结。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下雨→盖亭子 荷叶→伞→能开能合(伞)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2:《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班门弄斧”与“墨守成规”

也许是说鲁班离不开墨子,或说墨子离不开鲁班的缘故吧,木匠哥虽然认图不认字,但对“班门弄斧”和“墨守成规”涉及到两位滕州“老乡”的成语,却有自己的一套讲法。

鲁班与墨子同辈同时,同乡同土,家,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隔城相望,十几里路的邻居。

墨子的父亲,教过私塾,当过木匠。鲁班拜他为师,所以与墨子始终以兄弟相称。不想,一个师傅竟带出了两名“圣人徒弟”。

墨子从小跟父亲长大,读书早,也会木匠活;鲁班拜师晚,书读得不多,可手艺学得好。兄弟二人一块“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人类有了第一架“飞机”。

墨子注重社会调查,关心国计民生,会写文章,成了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鲁班埋头苦干,注重实验,不关心国家大事,后因其伟大的发明创造,才被世人敬奉为:仙师、圣祖、祖师爷,蒙上了一层行业神的面纱。

师兄弟二人一个在界河西的染山上设坛讲学;一个在界河东的灵山下收徒传技;隔河相望,关系一直很好。只是在后来墨子“止楚攻宋”这件事上,墨子嫌鲁班制造的攻城云梯,帮了楚国侵略宋国的忙,闹了点小误会。但在“兼爱非攻”的春秋大义上,鲁班从不含糊,全听墨子的。

一提云梯的事,木匠哥就沉不住气,说,这事可不能怪在鲁班爷身上。有人拿菜刀当凶器,还能定铁匠的罪?再说,你“墨守”还讲什么“成规”,怎么赢怎么打呗,你的“规”有毛病,能怨鲁班爷。但一提到“班门弄斧”,木匠哥的语气就变了。

人说“班门弄斧”是指在行家门前卖弄本领的意思,他说,不对,“班门弄斧”就是在鲁班爷门前登台打擂大比武。那阵势大了,鲁班爷坐在中间,墨家父子爷俩一左一右陪着。凡天南地北“踩百家门”的工匠们,要想出师,都得先登台亮相露上两手,让鲁班爷看看,够不够格。后来鲁班仙师升天了,年年弄斧班门的大比武,就改成各地工匠摆摊展销杰作的鲁班庙会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滕州人每当评说某某人的家风,或想阐明“人以群分”的观点时,总好引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一句俗语,殊不知这句话最早是人们专门用来颂扬鲁班一家人的。

鲁班发明墨斗,是受了母亲裁剪衣服使用粉线布袋划线的启发。把一根浸润墨汁的棉线,捏住两端放在要制作的材料上,然后从中间挑起再松开,弹印出所需的线条。起初捏住线头两端的任务是由鲁班母子二人合作完成的,由于老人还要顾着缝衣做饭,便做了个小钩,系在线的一头,才脱开了身。后来鲁班的徒子徒孙们,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便称墨斗为“班母”。

鲁班的夫人云氏,也算半个“鲁班”。平时,鲁班刨刮木料时,她总是一边奶着孩子一边配合着用手按住被刨木料,以防滑动,但往往力不从心,顶不住刨木时的冲力,出现失误。于是,她就在丈夫工作的平台上,设计固定了一个卡口,把要加工的料物用 “步步紧”木楔塞牢,代替他人一旁手按把掐的合作。因此,她发明的这种抵挡“卡口”,被工匠们尊称为“班妻”。

“伞姑娘”是鲁班妹妹的外号。她见哥哥在田头路边修建的一座座四角、六角、八角的凉亭,能为种田赶路的乡亲们遮日蔽雨,歇脚聊天,就高兴地天天围着亭子蹦蹦跳跳。一天她忽发奇想:要是能有会走路的凉亭,人到哪里它到哪里多好。于是,世间就有了收放自如可“移动”的亭子--伞;于是鲁班的妹妹就有了“伞姑娘”的美名。

聪明的鲁班

鲁班从小就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一天他上灵山打草,不小心被一种齿形边的草叶割破了手指。回家就照那草叶的样子,在一片竹板的边缘上,砍出了一行牙齿。他用这自造的竹锯,锯瓜瓜开,锯树皮裂,从中发现了“锯可断木”的原理。竹板换成铁片后,从此人间有了锯。锯的副产品是梳子,那是后来鲁班献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鲁班又孝顺又肯帮助人。见母亲使用地锅做饭时,脸贴到地面上吹火,呛得两眼泪,又心疼,又着急,就没白没黑地画了改,改了画,硬是用木头和公鸡毛,造出了第一代鼓风机--活塞式风箱;见妇女们吭哧吭哧地用石臼舂米又累又慢,就按牛反刍的道理,造出了粉碎加工粮食的第一代机械--石磨。

做煎饼离不开磨。石磨的出现,带来了粮食加工的一场大革命,使人从“整吃整咽,囫囵吞枣”的原始状态,迈向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文明。而历史上鲁班未走到的地方,至今对五谷杂粮的食用,甚至还仅限于蒸干饭、煮大茬子的炮制习惯,留有“吃整粮食”的粗放型痕迹。

并非是石皆可为磨。石磨的取材,惟以灵山石最佳。现在龙阳镇龙山店村前小河旁的一块叫“百家石”的地段,相传就是当年鲁班率领“百家石匠”石磨大会战的战场。透过残存的石屑、陶片,仿佛仍可听到那“叮叮当当”的击打声,看到那餐风野炊的袅袅炊烟。

灵山石磨磨出的面粉、面糊、米浆、豆汁,细腻均匀,原香原味。尽管现代科学催生了种类繁多的粮食加工械具,但漫步滕州街头,仍可见“石磨煎饼”的招牌,迎风摇曳,倍显风采。

鲁班

我国古代建筑工匠,春秋时鲁国人。曾创造出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子。相传曾经发明多种木作工具,被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为“祖师”。

本课为《鲁班造伞的传说》,既然是传说也就是说伞的发明者不一定是鲁班。可能是他完善了别人的发明,也可能别人完善了他的发明;可能如文中所讲,也可能鲁班并没有参与伞的发明,但这些都不必去深究。

鲁班巧法装石梁

徐其仁

导读

鲁班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能工巧匠。他的每个故事都显示了他超凡的智慧。读下面的故事,看看鲁班是用什么办法装石梁的?

有一年,王家村在村东头要建一座支门。全村的能工巧匠整整忙了一年,才把支门的四根立柱做好、竖了起来。可是,立柱顶上两根横石梁,说什么也安不上去。工头和工匠愁得团团转,想不出办法来。

这天,包修支门的工头,又把众工匠召集在支门前商议上横梁的办法。可是,商议了老半天,仍然是瞎子点灯--白费油!

就在这时,从村西头的大道上,来了一个红光满面的白胡子老头儿。工头一见,灵机一动,对工匠们说:“伙计们,等会儿咱问问这老者,说不定他年纪大,见识广,能有上梁的高招。”

当老头儿走到工匠们跟前时,工头急忙迎上去,朝他一拱手,说:“老先生,请您指教指教,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支门顶上的两根石梁装上去?”

老头儿听后,绕着四根立柱转了一圈,回过头对工头说:“唉,我已经是土埋脖子的人了,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说完,头也没回地朝前走了……

工头听了老头儿的话,一边品味着,一边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越看越觉得这人面熟。猛然间,他转回头来对大伙儿说:“对啊,土埋脖子上横梁!”

工匠们听工头这么一说,一齐围过来问道:“怎么,想出上梁的办法了?”

工头说:“我想,他一定是鲁班师傅。教咱用‘土埋脖子’的办法上梁!”

工匠们听工头这么一说,个个又惊又喜,马上人担车推地把四根立柱用土埋起来。然后,把石梁从下边用绳子拉上去。没费多大的劲,便稳稳当当地把两极大石梁安装到立柱的顶上去了!

支门修好了。工匠们齐声赞叹:“还是鲁班师傅的办法巧!”

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

鲁班是春秋时鲁国的巧匠。据传说,他有一次承造一座大宫殿,需用许多木材,他叫徒弟上山去砍伐大树。当时还没有锯子,用斧子砍,一天砍不了多少棵树,木料供应不上,他很着急,亲自上山去看看。山非常陡,他在爬山的时候,一只手拉着丝茅草,一下子就把手指头拉破了,流出血来。鲁班非常惊奇,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厉害?一时也想不出道理来。

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摘下一棵丝茅草,带回家去研究。他左看右看,发现丝茅草的两边有许多小细齿,这些小细齿很锋利,用手指去扯,就划破一个口子。这一下把鲁班提醒了,他想,如果像丝茅草那样,打成有齿的铁片,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于是,他就和铁匠一起试制了一条带齿的铁片,拿去锯树,果然成功了。有了锯子,木料供应问题就解决了。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3:《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播放《鲁班的传说》故事。

2、板题、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要求:读准、读通。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4、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识记:“遍”与“扁”,“创”与“抢”,注意“创”的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

5、用词语说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鲁班造伞)。教给学生方法:有的课文,读了题目,就知道课文的内容;因此,题目概括了课文的内容。

四、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创造”和“著名”,近义词:著名-(有名、出名、闻名)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有哪些?(如锯子、曲尺、墨斗、铲子……)

五、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有一天,鲁班和妹妹到西湖游玩。忽然,遇到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汇报相机理解“四处躲藏”。

2、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山青水绿)指导读句子,读出西湖的美丽。

2、看到雨中迷人的西湖却不能游玩,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想怎样呢?

3、默读。想:鲁班和妹妹会说什么?用“-”画出妹妹说的话,用“~~~”画出鲁班说的话。

4、同桌分角色练读,指导朗读。(读出妹妹失落的心情和美好的期盼)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鲁班听了妹妹不太满意的话后,他又想到了什么?用“既…又…”说句子。

7、犘〗峁渡: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鲁班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自由读第4、5自然段。

七、学习第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看到了什么?指导观察55页的插图。

2、指导学生画出文中“不停地流”,按“不停地--”进行扩展练习。

师问:“鲁班看到这个情景,他想到办法了吗?”

3、指导读出兴奋的心情。按“兴奋地--”进行扩展练习。

4、鲁班回到家后是怎么造伞的?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用“△”标出鲁班动作的词语,用“先……再……”说句子。

5、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指导学生圈出文中“反复、许多次、终于”等词,指名说一说这些词在文中表示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

八、总结拓展。

《鲁班造伞》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你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能说一句话赞美鲁班吗?

九、指导书写一类字。

板书设计:

14 鲁班造伞

下雨┉┉┉亭子┉┉┉荷叶┉┉┉伞

给下面的字组词:

创(创造、创新、创意) 观(观赏、奇观、观众)

湖(西湖、湖水、五湖四海) 珠(水珠、珠宝、珠子)

晒(晒太阳、晒台、晒被子) 奋(兴奋、奋发向上、奋发图强)

亭(亭子、) 匠(木匠 )

课后反思: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4:《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蹦茏灾魅鲜恫⒄确书写9个生字。

2蹦芏炼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敝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绷私饴嘲嘣焐〉墓程。

2碧寤帷白邢腹鄄臁⑶谟诙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1甭嘲嗍俏夜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2苯沂究挝奶饽浚郝嘲嘣焐〉拇说。

3贝涌挝奶饽磕阒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远量挝模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背鍪敬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蓖ü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苯淌Τ槎量挝模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鄙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毕刃∽榻涣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闭页鑫闹凶约合不兜木渥踊蚨温洌读给同桌听一听。

4痹谒娜诵∽槟诮惨唤猜嘲嘣焐〉墓适拢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蹦忝腔瓜攵匀嗣窍衷谑褂玫纳〗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毙∽楹献魈致郏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篇5:鲁班造伞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鲁、著、匠、创、亭、赏、遍、需、逐、脉、络、撑”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珠、晒、奋、亭、匠”8个辽及以下词语:创造、西湖、雨珠、日晒雨淋、兴奋、小亭子、木匠。认识偏旁三柜儿“匚”。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是怎样发明伞的。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生写8个字,认识“匚”部。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伞的挂图

每个同学家里都有伞,你们知道伞是谁发明的?(鲁班)鲁班是谁,他又是怎样发明伞的,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鲁班造伞》。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会认字卡片认读。

(1)借助生字表认读,读准字音。 翘舌音:著、创、赏、逐、撑

后鼻音:创、赏、撑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组词互相交流。

半包围结构:匠

上下结构:鲁、著、亭、赏

形近字比较:赏—常 嬉—嘻 脉—泳

(3)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出示会写字卡片。

(1)、齐读,抽读。

(2)用前面的方法,记忆,识字,组词。

(3)认真观察字形。

(4)指导写字。

①“匠”字笔顺: 共六笔。

“创”左边仓,下边是“ ”。

“闹”半包围结构,“门”是里一个“市”字。

②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读课文(要读正确)

四、作业

抄写生字词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知道鲁班怎么发明了伞。

2、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鲁班发明伞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课文(要读得正确)。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1)你们对鲁班知道多少?(木匠的'先祖)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如锯子……)

2、默读2、3自然段。

(1)下雨了,游人被淋得四处躲藏,妹妹说什么?鲁班想干什么?

(要是……多好哇!盖亭子)观赏的意思?(观看、欣赏)

(2)盖亭子好吗?妹妹怎么说的?

(3)鲁班怎么想的?(要是能……)

小结: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

3、鲁班最后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读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嬉闹:游戏、玩耍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2)鲁班是怎么造伞的?用“先……再……最后……”将造伞经过说一说。

①小组说,派代表全班说。

②指名补充,纠正。

③最后师小结。

4、齐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4、鲁班造伞

下雨→盖亭子 荷叶→伞→能开能合(伞)

篇6:鲁班造伞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其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4.教育学生要做生活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其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学生把课前收集致电的有关鲁班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鲁班有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

二、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以不同形式认读生字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4.指导“创”的书写。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布置学习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4.交流学习所得。

(1)指名回答以上思考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相关段落,重点理解文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及鲁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语句。

5.讨论交流: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来呢?

四、说话练习: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鲁班造伞

要是能(突出问题)

一看、兴奋(善于观察)

照样子(动手实践)

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及其词语。

2.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课文讲了鲁班的一件什么事?

二、积累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摘抄本上。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写的错字。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

(1)“创”字,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湖”字要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写得太长,“丁”字要写在秃宝盖里面。

3.学生读读、描描、写写。

4.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终于造出(成功)

篇7: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1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篇8: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教师抽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篇9:《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14《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梓潼县文昌二小 赵国邦 王秀蓉

一、教学预设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乒乓球和可乐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 (略)

第 二 课 时

(一)巩固识字,游戏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先抽生读,再“开火车”读。

2、打开课件,识记《词语大课堂》中的词语。

3、轻松片刻,做“巧移乒乓球”的游戏。

(教师出示一个乒乓球、一个从中间割断的可乐瓶,把乒乓球罩在瓶子里,让学生观察思考:“双手不接触乒乓球,保持瓶口向下,怎么以最快的速度把乒乓球移到旁边的盆子里?”并让学生大胆实践,由此引入新课教学。)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了。

2、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三) 交流讲解,感悟理解。

1、听第二段朗读,师问:“文中讲鲁班去了什么地方干什么?遇到什么事?”

(抽生回答。师播放西湖美景图,并适时背诵相关古诗,让生领悟西湖的无限美丽,为理解文中的妹妹因下雨不能欣赏美景而失望的心情做铺垫。)

(板书:下雨 )

2、抽生表演第三段的情景,指导读好人物语气:“唉”是妹妹失望的真情流露;“该多好哇!”是妹妹的美好期盼。

3、思考讨论:

(1) 哪些词表明雨中西湖的景色更美?

(2) 鲁班听了妹妹的愿望,他想到了什么?(板书:盖亭子)

(3) 妹妹对鲁班的想法满意吗?她有什么顾虑?

(4) 鲁班听了妹妹不太满意的话后,他又想到了什么?

(5). 总结引导:鲁班是一个有问题非要解决的人,他想着要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 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正当他苦思冥想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

4、让学生观察文中的第一副图和课件上的图画,并说说画面的内容。

(板书:荷叶)

(1) 指导学生画出文中“不停地流”,按“不停地--”进行扩展练习。

(2) 师问“鲁班看到这个情景,他想到了办法了吗?”

(3) 抽生回答文中“兴奋”一词表明的内涵,并指导朗读。

(4) 打开课件中鲁班造伞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人在干什么?注意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5 、抽生回答后,齐读第五段,思考、讨论、回答:

(1) 哪句话表明他造伞的心情很急切?

(2) 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 指导学生圈出文中“反复、许多次、终于”等词,抽生说一说这些词在文中表示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

6、鲁班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能说一句赞美他的话吗?

7、课件中的“语文大课堂”,了解鲁班的发明有哪些。(播放前先抽生回答)

(四)、折纸游戏: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

每生拿出一张方形的纸,老师先让学生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八份、三份、六份等,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再让学生用这张纸折成手工作品,折成后交流展示。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4 鲁班造伞

下雨┉┉┉亭子┉┉┉荷叶┉┉┉伞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篇10:《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出谜语)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猜一生活用具(伞)。

2、伞是由谁发明的?引出课题--鲁班造伞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

⑴、鲁班为什么造伞? ⑵、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4、现在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看重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为什么造伞,哪几个自然段写鲁班是怎样造伞的?

2、学习鲁班造伞的原因

⑴、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鲁班为什么要造伞?

⑵、鲁班首先想到了什么办法来解决因为下大雨而不能游湖赏景这个问题?(盖亭子)

⑶、鲁班想在西湖边盖亭子的想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⑷、在亭子里只能观赏附近的景色,所以鲁班想到要造一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用关联词“既……又……”造句。

⑸、分角色朗读

⑹、小结:鲁班是一个有了问题就非要解决的人,他是怎样将这种既能挡雨又能带着走的东西--伞发明出来的呢?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3、学习鲁班造伞的经过

⑴、指名朗读第4、5自然段,说说鲁班造伞是受到了什么启发?(小孩子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

⑵、说一说荷叶与伞的相似之处

⑶、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从“反复”、“许多次”、“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出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是很艰辛的。

⑷、完成填空,回顾鲁班造伞的过程。

鲁班和妹妹在西湖游玩时,遇到大雨不能游湖赏景,他从小孩头顶荷叶在雨中玩耍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了能开能合的伞。

三、拓展延伸

1、讨论: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呢?

2、小结:鲁班能够造出伞,就缘于他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筋,这也是他能够有许多发明创造的主要原因。

3、拓展:他还发明了什么呢?

4、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发明:

四、总结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留心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许你也会成为一名发明家。

五、作业

把《鲁班造伞》这个故事讲给家人

板书:

鲁班造伞

盖 亭 子 荷 叶 伞(能开能合)

留心观察 善于动脑筋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

《鲁班造伞》是一个传说故事,讲得是我国古代著名木匠鲁班造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勤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

备课时,我紧紧围绕“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大问题设计每个子问题。首先是一个统览全文的问题“鲁班造伞与一人、一事、一物有关,分别是哪件事?那个人?那件物”?课上,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一事指游西湖下雨,一人指妹妹,一物指荷叶。这样学生零乱的思维马上就会变得有条理了。然后顺势就进入了主要内容的研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游西湖忽然下起雨是件好事呀,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结合雨中西湖的课件,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雨中西湖的美。而正当学生陶醉在美景中时,我说:“这么美的景色却因为下雨不能欣赏了,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说什么?”学生瞬时产生思维上的冲突,感受到不能游西湖很可惜。此时读起鲁班妹妹的话人人都能入情入境。无声无息中引入了妹妹这个人物以及人物间的对话。而在对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想妹妹感到遗憾时,鲁班在干什么?妹妹的话给了鲁班怎样的启示?从而认识鲁班是一个善于积极动脑的人。从课堂效果来看也不错,达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的教学,我直接抛给学生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荷叶和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也说出了关键。这时,我说:“这些相同点被谁发现了?为什么别人没发现呢?”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鲁班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此后,我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继续让学生读文,看还能读出什么。学生的收获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有闲着,适时问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想到勇于实践也从学生的口中说出。同时,“鲁班是怎样造出伞的?”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拓展环节,我把课前的问题再次拿出来。学生的回答却完全不同,鲁班造伞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鲁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这样不同的回答折射出的是一个问题不同层面的不同解读。折射出的是学生一节课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纵观一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朗读的分层指导仍有些仓促,使课堂给人的感觉是“急”。其次是拓展应该再加上这个问题:“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样解决?”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篇11:《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14、《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播放《鲁班的传说》故事。

2、板题、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要求:读准、读通。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4、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识记:“遍”与“扁”,“创”与“抢”,注意“创”的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

5、用词语说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鲁班造伞)。教给学生方法:有的课文,读了题目,就知道课文的内容;因此,题目概括了课文的内容。

四、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创造”和“著名”,近义词:著名-(有名、出名、闻名)

2、他有许多发明创造” 。“许多”说明除了伞以外还发明了其他东西,有哪些?(如锯子、曲尺、墨斗、铲子……)

五、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有一天,鲁班和妹妹到西湖游玩。忽然,遇到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汇报相机理解“四处躲藏”。

2、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山青水绿)指导读句子,读出西湖的美丽。

2、看到雨中迷人的西湖却不能游玩,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想怎样呢?

3、默读。想:鲁班和妹妹会说什么?用“-”画出妹妹说的话,用“~~~”画出鲁班说的话。

4、同桌分角色练读,指导朗读。(读出妹妹失落的心情和美好的期盼)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6、鲁班听了妹妹不太满意的话后,他又想到了什么?用“既…又…”说句子。

7、犘〗峁渡:通过在西湖游玩,下大雨,鲁班萌发了造伞的念头。鲁班是怎么造出伞的?请自由读第4、5自然段。

七、学习第4、5自然段。

1、鲁班在默默地想办法时,看到了什么?指导观察55页的插图。

2、指导学生画出文中“不停地流”,按“不停地--”进行扩展练习。

师问:“鲁班看到这个情景,他想到办法了吗?”

3、指导读出兴奋的心情。按“兴奋地--”进行扩展练习。

4、鲁班回到家后是怎么造伞的?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用“△”标出鲁班动作的词语,用“先……再……”说句子。

5、鲁班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伞造出来了?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指导学生圈出文中“反复、许多次、终于”等词,指名说一说这些词在文中表示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

八、总结拓展。

《鲁班造伞》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你学了课文有什么想法,能说一句话赞美鲁班吗?

九、指导书写一类字。

板书设计:

14 鲁班造伞

下雨┉┉┉亭子┉┉┉荷叶┉┉┉伞

给下面的字组词:

创(创造、创新、创意) 观(观赏、奇观、观众)

湖(西湖、湖水、五湖四海) 珠(水珠、珠宝、珠子)

晒(晒太阳、晒台、晒被子) 奋(兴奋、奋发向上、奋发图强)

亭(亭子、) 匠(木匠 )

课后反思: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篇12:《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2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创造、西湖”等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3、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学生把课前收集致电的有关鲁班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鲁班有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导言,板书课题。

3、生齐课题,并质疑。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了。

2、同桌一起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并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生同桌合作,探讨识字方法

2、组内交流,进一步优化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3、全班反馈

4、检查识字情况

(1)生开火车认读(2)不认识的字再进行重点学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3)再读读易错字,组词或造句。

(四)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五)自读自悟,探究发现

1、布置自学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

(2)思考: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2、交流学习所得。

(1) 名回答以上思考的问题。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相关段落,重点理解文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及鲁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语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练读,读出人物说话或思想时应有的语气来。)

3、讨论交流: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来呢?

(六)说话练习: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七)书写指导

1、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

(1)“创”字,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湖”字要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写得太长,“丁”字要写在秃宝盖里面。

3、完成我会读读、写写。

(八)积累语言

生自己再读课文,完成“词语花篮”后,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业

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教后反思: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篇13:《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其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著、匠、创、亭”等13个生字,会写“创、观、湖”等8个生字及其词语。认识偏旁三框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

4.教育学生要做生活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及其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勤于观察,勇于实践。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鲁班造伞的经过,体会鲁班是怎样观察,乐于动脑动手的。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 学生把课前收集致电的有关鲁班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使学生对鲁班有个初步的认识。

2. 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

二、试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以不同形式认读生字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4.指导“创”的书写。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默读课文,布置学习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鲁班怎么想到要造伞的,为了造伞,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相关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好朋友交流。

4. 交流学习所得。

(1) 指名回答以上思考的问题。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相关段落,重点理解文中的人物对话内容及鲁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语句。

5. 讨论交流:鲁班为什么能造出伞来呢?

四、说话练习: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回去把鲁班造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要是能(突出问题)

一看 、兴奋(善于观察)

鲁班造伞 照样子(动手实践)

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终于造出(成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及其词语。

2.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课文讲了鲁班的一件什么事?

二、积累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摘抄本上。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让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易写的错字。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

(1)“创”字,第二笔是长点,不是捺。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湖”字要注意三个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个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写得太长,“丁”字要写在秃宝盖里面。

3.学生读读、描描、写写。

4.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下册)]

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

鲁班造伞教学反思简短

民族节范文

教科版《锯是怎样发明的》教学设计

鲁班借龙宫故事

谷雨的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传说故事读后感

盘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鲁班的疑惑作文

关于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鲁班造赡传说》教学设计(推荐13篇)】相关文章:

课文黄鹤楼的传说教案设计2022-11-14

少数民族的民间经典传说故事2023-04-28

伞说明文600字作文2022-07-21

洛阳木扎岭导游词2023-09-02

民间传说:树心虫的有趣故事2022-10-04

有关民间传说的故事2022-10-26

太行大峡谷导游词优秀2023-05-30

二年级语文学习知识点2023-02-28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作文2022-09-11

七界传说的读后感2023-10-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