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由网友“张家界自助游”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金鱼图、音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谈。
提问:谁还画了这一部分,我们都来读读这几句话,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 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教师引读:
就在茶室的金鱼缸边作者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生读。
就在这位青年身旁,聚集着爱鱼的老人、孩子还有青年,个个有说有笑,还在金鱼缸旁不停的穿梭,唯独他是那么特别,生读。
作者依然喝茶、看鱼,等到太阳快下山了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又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生读。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星期天,作者一眼又瞥见了那位青年,生读。
他的世界远离了身边的热闹与喧嚣,成了一个只有金鱼的世界,生读。
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 专注
小结:
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谈出了自己的体会,你还画了哪个句子。
2、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谈体会:
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体会的很好──他有时有时
指读:
请你读工笔细描的部分,想象一下,这样画出来的是怎样的金鱼图?
出示图,再读。
读挥笔速写,读出不同,师生评价。
师生合作读(配乐读)再来一遍。
合上书来一遍(齐读):
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
老人说,年轻的阿姨说,
人们赞叹着,青年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中学生说,几次见过他的作者说。
师: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齐读这一段(8段)。
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______________。
再读这段(8段) 指读。
出示: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他仿佛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当我发现他是一位聋哑人的时候,当我的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的略微一跳,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指读后三段: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联系上文说一说吗?(指板书)(关系)(由此让我们想到一位画家郑板桥)
五、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
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虽然我们不能与他交谈,却可以笔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抄一抄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看鱼画鱼的句子,对你以后学习观察人物很有帮助。
师: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海伦·凯勒,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他们的故事读一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篇2: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金鱼图、音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
1、同学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课前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景点的游戏。请同学们背诵描写景点的一首古诗,让大家来猜。
2、师背《饮湖上初晴后雨》,生猜。说到西湖,老师还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西湖的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就在那美丽的西湖湖畔,在泉白如玉的玉泉池边,作者结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青年。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
2、看老师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三、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
他为什么画的这么像,像活的一样呢?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语句。
3、同位之间相互读一读彼此画的句子,交流交流你们的体会。
四、品读交流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谈。
提问:谁还画了这一部分,我们都来读读这几句话,出示第四自然段
你还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
谁来谈谈你的体会,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是不是可有可无。
出示对比句,读后,加上“呆呆地” “静静地”,更能表现青年人的什么?
大家想像着青年看鱼时的样子,看看怎样读出他的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
教师引读:
就在茶室的金鱼缸边作者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生读。
就在这位青年身旁,聚集着爱鱼的老人、孩子还有青年,个个有说有笑,还在金鱼缸旁不停的穿梭,唯独他是那么特别,生读。
作者依然喝茶、看鱼,等到太阳快下山了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又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看鱼,生读。
春去秋来,又是一个星期天,作者一眼又瞥见了那位青年,生读。
他的世界远离了身边的热闹与喧嚣,成了一个只有金鱼的世界,生读。
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忘我 专注
小结:
同学们边读边想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谈出了自己的体会,你还画了哪个句子。
2、出示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谈体会:
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体会的很好──他有时……有时……
指读:
请你读工笔细描的部分,想象一下,这样画出来的是怎样的金鱼图?
出示图,再读。
读“挥笔速写”,读出不同,师生评价。
师生合作读(配乐读)再来一遍。
合上书来一遍(齐读):
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
老人说,年轻的阿姨说,
人们赞叹着,青年连头也不抬,大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中学生说,几次见过他的'作者说。
师: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齐读这一段(8段)。
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______________。
再读这段(8段) 指读。
出示: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
提示: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
他仿佛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当我发现他是一位聋哑人的时候,当我的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的略微一跳,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指读后三段: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联系上文说一说吗?(指板书)(关系)(由此让我们想到一位画家郑板桥)
五、情感升华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看鱼,画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鱼画的栩栩如生了。
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虽然我们不能与他交谈,却可以笔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抄一抄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看鱼画鱼的句子,对你以后学习观察人物很有帮助。
师: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海伦·凯勒,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他们的故事读一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篇3:《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专注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专注、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鱼先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激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口头完成填空。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导朗读。
(2)过渡。
2、出示“我挤过去一看,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朗读这段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
(3)小结过渡。
(四)品读“忘我”,感受专注。
1、边读边找文中体现“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2、通过朗读体会。
(五)初步感受“鱼先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板书:
鱼游到了纸上
爱
看鱼
聋哑青年
忘我
鱼
画鱼
篇4: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2~3段,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2~3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如呆呆地、静静地、一丝不苟等来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一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鱼在纸上游吗?那看了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
(生: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好,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指导学生自学全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唯字,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各写一个。
3、填空:
我在观鱼,看到了一位()的青年,他()。
4、指名说不懂的问题。
四、快速默读课文
按下列提示分段:
1、玉泉观鱼
2、认识青年
3、人们赞叹
4、了解青年
五、指导学习第2、3段。
1、自由读,从哪里看出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找到的同学自由上前板书。)
2、出示: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的画画。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①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境界。
②指导理解:一丝不苟
A、要求学生从句子中划出能够说明一丝不苟意思的一个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一丝不苟的意思。
③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看出什么。
④指导朗读。
3、第8自然段抓重点词理解教学同。说说大家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
4、正是因为青年画得很像,以致于一个女孩发出了惊叹。
指名读女孩的话(读出惊叹的语气)
比较
哟,他画的金鱼真像啊!
哟,金画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写出了他画的金鱼仿佛是活的。)
六、小结:
这位青年怎么会画得如此之象呢?下一节课桌上我们再去了解他。
板书设计:
呆呆地、静静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我境界 没有反应
融为一体
篇5: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⑴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⑶ 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
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
⑷ 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
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机动)
【板书设计】
篇6: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 二 课 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篇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专题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记叙了他画鱼“鱼游到了纸上”、观鱼“鱼游到了心里”,刻画了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文章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编者试图通过青年人的故事,让学生与他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从学习应该成为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鱼游到纸上”自主质疑,进而探究原因“鱼游到了心里”。在由画鱼而探观鱼,由结果而究原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二者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而在此“先闻其人”“再见其人”“终明其心”层层推进的过程中,通过个别读、合作读、引读、接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现,在朗读中聋哑青年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丰满起来,学生不知不觉间已走进青年的内心世界。课堂教学成为了多元对话的过程,成为了学生与课文对话、与青年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的过程,最终生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青年“画鱼”“观鱼”重点句的品读,能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能通过观看插图想象人们议论的情景,运用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说一句或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并积累下来。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音乐、课件。
【课时安排】
本课为精读课文,安排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对青年“画鱼”“观鱼”重点句的品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并使学生在阅读中能体会、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听词温故,连词括文――先闻其人
1.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听写:聋哑青年、特别、清澈、花港、一丝不苟、绣花、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2.课件出示词语:你能利用这些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用词语串连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设计意图:概括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以生字词语为抓手,既复习了生字,回顾了第一课时;又对概括主要内容进行了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第二课时教学的展开,可谓化难为易,一举两得。】
二、由画鱼而探观鱼,由结果而究原因――再见其人
(一)、“画鱼”画技高超――鱼游到了纸上
过渡语:聋哑青年画鱼画得特别好,惹来了一位女孩的惊叫:“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1.一“哟”一“游”,体会惊赞。
(1)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哟,鱼游到了纸上来啦!)女孩是在赞美青年吗?你从哪个字读出来的?(预设:“哟”“游”。)指名读。(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2)学习表达,迁移运用。
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赞美他?(预设:哟,鸟儿飞到纸上来啦!)画猫画得好呢?(预设:哟,猫儿跳到纸上来啦!)画马画得好呢?(预设:哟,马儿跑到纸上来啦!)
青年画鱼画得好,所以我们说――(生:哟,鱼游到了纸上来啦!)
2.青年画鱼,画技高超。
他是怎样画鱼才让鱼游到了纸上的呢?请默读课文7―14自然段,画出课文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鱼)
(1)青年是怎样画鱼的?指名答。(预设:“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句,师相机板书“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2)何谓“工笔细描”,何谓“挥笔速写”?
①在句子中理解词语:
(出示句子: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指名答。(预设:“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进行学习方法归纳: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②在金鱼图中理解词语:
(出示金鱼图)仔细观察,金鱼的哪个部分是工笔细描,哪个部分是挥笔速写?指名答。
(3)师生合作朗读,体会“忘我”。
他一直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他还可能忘了什么?指名答。这就叫――(生:忘我!)
3.看图说话,齐赞青年。
过渡语:青年把金鱼画得是活灵活现,一位女孩看见了,惊奇地叫起来“哟,鱼游到他的纸上去啦”。
(1)想象说话:闭上眼睛,你仿佛看见了金鱼在干什么呢?指名说。
(2)女孩一叫,大家全挤过去了。齐读。(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3)观察插图,指导说话。
①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他们可能在赞叹什么,议论什么?指名说。(请一个语文基础中等的学生说。)生评。
②出示看图说话“小助手”,同桌互相练习说。
出示:
一群孩子高兴地拍手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老人________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大姐姐________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③指名说。(其中第二个机会请前面已说话的同学说,检查指导说话的成效。)生评。
小结: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青年自己。此时,他的眼中就只有――心里也只有――笔下也只有――他整个人就仿佛变成了一条――这就叫做――(生:融为一体!)
【设计意图:以“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为突破口展开对青年“画鱼”的品读,重点抓住“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了两个层面上的探究,一是在句子中理解词义,二是在金鱼图中理解词义。在对这两个词的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基础上,学生读出了青年画技的高超。看图说话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学生既是与青年对话,又学习并运用了课文中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且为课后小练笔做好了准备工作,突破了“学习描写人物”这一教学重点,培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观鱼”人鱼合一――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语:青年的画技可真高超!师生接读。(师: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生:“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师: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生:“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1.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浏览课文,找答案。指名答。齐读。(出示句子: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板书“观鱼”)
2.青年是怎么看鱼的?(预设:“静静地”)
(1)体验“静静地”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意:
①根据词语语意理解:什么叫静静地看?指名答。
②联系生活体验做比较:你看过鱼吗?你是怎么看的?指名答。
小结:与有的同学三心二意的看,有的同学心不在焉的看不同,青年(生接读句子)。这叫怎么看?(预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等。请生板书)
(2)体验“静静”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意: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
青年看了多长时间?到文中找找。指名答。
篇8: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二、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课文,单元导语中明确要求: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而通过日常作业和考试,分析我班学情后,我以为训练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启发学生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五、教法设计
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六、学法设计
在质疑中探究,在品读中体验情感,想象情境品味词语,反复朗读,积累词语。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鱼的图片,学生练说:鱼游到了哪儿?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3.预设:生提出质疑,鱼怎么能游到纸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生字反复认读。
(2)辨字组词。
3.指导书写。
(三)再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边听边思考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2.生汇报是一位青年人,教师导入新课,走入课文,去认识一下这位青年。
3.默读思考:这是一位长相如何的青年,找出相关语句,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作者描写外貌的方法。
5.课文围绕他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聋哑青年观看、画鱼的事。
(四)重点学习1、2自然段
1.作者是在哪认识这位青年的?走入课文,自由读1、2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地点,想想玉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十几缸”“聚集”等词语感受到玉泉的水清、鱼多、景美。
3.抓住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再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在美丽的玉泉,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位青年,下节课让我们再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哥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了作者在玉泉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专心地看鱼、画鱼的事情。谁能用文中的一个段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青年的长相。
2.指名回答,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以及这是一位聋哑青年,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
3.复习生字词。
(二)研读课文
1.从课题入手,体会“游”。
(1)课文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试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出这三处句子。
(2)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体会“游”,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得栩栩如生,像活了一样。
积累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出神入化。
2.体会高超的画技。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课文了,哪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青年画鱼?
(2)用喜欢的方式读第七段,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年轻人画技的高超?动作描写。
(3)抓住“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动态”等词体会画技的高超。
(4)结合句子理解年轻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5)练说众人的赞叹。
(6)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年轻人却说“先游到了心里”。
(7)引出“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3.体会忘我的精神。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你看出了青年的忘我,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2)生汇报。
预设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抓住“呆呆地”“静静地”想象青年看鱼的情景,体会青年的专注以及作者对青年神态的描写。
预设2:
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体会青年画鱼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
预设3:
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年轻人的勤奋和专注。
预设4: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创设情境,朗读体会青年的坚持不懈以及持之以恒。
(3)真是如痴如醉,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难怪他会说,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体会两个句子的关系,用关联词语练说。
4.体会人物品质。
(1)年轻人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好品质?
做事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勤奋忘我。
(2)看来课文已经读到了你们的心里,你们才有这么深的体会,学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小结、作业
1.小结。
作者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通过对年轻人外貌、神态动作的传神刻画,让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希望文中的这句话永远记在你的心里,激励你做一个认准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2.作业。
我好像看到了周围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这个情景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篇9: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阅读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主题阅读丛书《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力》
【阅读主题】成功的密码(心随梦行)
【阅读课型】精读导学课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找到聋哑青年画鱼和看鱼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来品读、感悟、理解描写方法,并要求在拓展阅读中学以致用。
【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
1、这里所说的精读,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要求精细品读,而是围绕主题,根据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有重点、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改以后流行的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反复进行的阅读分析,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因为过去两节课要讲的课文,在主题阅读里用20多分钟讲完,教学内容必须选择。
2、语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魔障”,“逐段分析讲读课文”是造成语文低效的瓶颈。主题阅读就是针对内容分析与逐段讲读而来,注重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
3、积累语言比较忽视的积累句子,其实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但取决于积累的词汇量,还取决于积累的句型,句型越多表达就越丰富,写文章也越有文采,这是成正比的。故此,本次阅读教学以句型为重点,开展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写句子等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自学两篇文章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并学习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理解文章的方法和对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揭示目标
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如痴如醉、全神贯注,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诺贝尔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成功地发明了炸药。霍金战胜病魔,向命运挑战,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课件:罗丹、诺贝尔、霍金图片)这些名人身上揭示了成功的密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怕磨难,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两个故事,看一看成功还有哪些密码?
2、首先,我们一起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我们用20分钟时间读懂课文,从中学习一些理解、表达方法,大家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玉泉,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在金鱼缸边画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有挥笔速写,把鱼画得栩栩如生。)聋哑青年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谁做什么,抓住要素概括主要内容)(聋哑青年在玉泉观鱼画鱼)
4、师引导: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不仅要用一句话概括内容,还要把课文读成一词、读成一个字。谁能用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板书:观鱼、画鱼)
三、抓住重点,精读悟法
5、师:是啊,课文主要是写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聋哑青年观鱼、画鱼的句子,并标上序号。
6、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
①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②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④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⑤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⑥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7、这6句话都是写聋哑青年画鱼吗?(男同学读观鱼,女同学读画鱼的句子)
在这些句子里,你认为最难理解的是哪一句?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8、读中悟法:
第二句(写得好,难理解)①读句子;②抓关键词;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④创设情境写人,用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第六句(难理解)①读句子;②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③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能用什么字?(动、活)鱼“游到了心里”用一个字概括,你能用什么字?(妙、神)
9、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悟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也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残疾青年画画惟妙惟肖,成功的密码在于勤奋专注到了忘我境界。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读一篇文章,看看他有什么成功的密码?
四、方法迁移,导学得法
10、快速阅读《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力》,说一说,文章讲什么?
11、找一找刘谦爱魔术、学魔术、表演魔术的句子,划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些句子?好在哪儿?
①7岁那年,他便在台北百货公司的魔术专柜前流连忘返,对专柜前表演的奇幻魔术深深着迷。于是,他用零花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魔术道具——“空中来钱”。
②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练习时,一不小心让硬币滚落到了讲台边,气愤的老师当场没收了他口袋里的全部硬币。男孩羞红着脸,站起身来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要成为一个魔术师!”
③当同龄人还在玩捉迷藏时,这个男孩却在各大商店的魔术专柜前悄悄学习魔术师的表演,用好奇的钥匙一次一次地去解开魔术的谜底。
④因为对魔术的热情和痴迷,他遭到了父母的打骂、同学的冷落、邻居的嘲笑。人们说,这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孩子是不是疯了?有一天,内向羞怯的他突然站在讲台上宣布:“我的魔术师梦想不会远了!”同学们一阵哈哈大笑。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他开始表演神奇货币穿盒术,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魔术表演成功了,轰动了全校。
⑤为了练好一个动作,他一个人在家里重复了上千遍。为了让自己的一双手在魔术表演中“呼风唤雨”,他在家里用瓶瓶罐罐搞化学实验,有一次还酿成了火灾,滚滚浓烟引来了消防车。
⑥被嘲笑的梦想,如果不放弃,往往会迎来实现的那一天,让心怀梦想的人得到命运的馈赠。
12、刘谦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课后读一读《林肯的故事》、《莫扎特》、《总有一条路为你留着》,摘录好句子,进一步探究“成功的密码”。
篇10: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127页――128页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疑问吗?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
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篇11:《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二、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六、课时分配:二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习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发情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习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习;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习: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习、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平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篇12:《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作者] 云南省师大附小 姜忆秋
[内容]
《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学时如果能把握好课文的脉络,顺着作者发现这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及其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条线,就能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悟出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这样一个道理。而这些典型材料恰恰源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只有平时留心观察和积累,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感人。因此,教学本文,要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可采用以下的步骤:
一、整体入手,了解全文每一篇文章拿到手上,都必须先大概了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精学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一个初步印象,扫清阅读中生字、新词的障碍,并理清作者思路,文章写作顺序。所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轮读或范读。教师设问:课文讲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主要人物是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紧扣课题,理清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统率全文的灵魂。“鱼游到了纸上”正是青年刻苦练习、勤于观察的结果。在弄清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以后,从课文中再找一找与它类似的句子,比较每一次出现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再设问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初步明确“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关系。可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明二者的关系,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突破口,也为下面理解“从哪里看出游到了纸上”和“从哪里看出先游到了心里”作了铺垫。
三、精讲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为了让长文短教,就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重点词句,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体会句子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会受到触动,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几个重点句子处理方法如下:
一句:“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举止”是什么意思?“举止特别”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表现了青年的.举止特别?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便能直插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就是那位青年人看鱼如醉如痴,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从而引出“忘我的境界”,这样对“忘我”一词的理解就不空洞了。再辅以朗读指导,加深印象。这也是作者留心观察的一个着眼点,把一个专心、认真看鱼的青年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句:“金鱼游到他的纸上了!”①这话是谁说的?用什么口气说的?作者挤进去又会用什么口气说?什么叫赞叹?②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鱼画得活灵活现?青年人用了什么方法画鱼?这句话出自一个小姑娘之口,但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而对问题②的理解,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句话所包含的赞叹之情的理解。由于青年人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时又是那么专注、勤奋,以至于受到所有围观的群众一致夸赞,小姑娘惊奇地大叫,说明所画的鱼栩栩如生,非同一般。至此,青年人忘我的观察鱼的原因也有了交待,作者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观察也就兴致更浓。“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的秘密何在?由此引发作者更强烈的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清楚,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目的的、积极的。至此学习第三句“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接着引导学生联想青年人可能在想什么,作者从中可以知道什么,进一步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三句:“鱼游到了你的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是作者从青年人的厂徽上发现他是个聋哑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作者与青年进行了笔谈,这
[1] [2]
篇1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4、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纸上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第7―8自然段的过程。
①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③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么赞叹的、又是怎么议论的?
④这时我再让你说“融为一体”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
⑤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说说聋哑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还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⑦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3、教师叙述: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品质。)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着、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④要求学生谈谈你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和事。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板书设计:
观鱼专心鱼游到了心里
年轻人耐心
画鱼恒心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反思:
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另外作者通过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领悟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篇14:“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 4 个生字,会正确地读写 11 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家都知道,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1)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思考“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说谁?说的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围绕学习要求,检查学课文情况。(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联系课文段落回答。)
①从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知道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②从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知道这也是作者心里的话。
(2)是在说谁?(是在夸奖一位鱼缸边画鱼的青年人。)这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在初学课文后谈谈自己的认识。)
①这是一个聋哑青年。
②是一位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青年人。
③也是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人。
④相机学习描写青年人外貌的段落。
(3)教师小结:通过初读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青年人,他的画技高超,常常受到别人的夸奖。下节课我们再来近距离地看看他。
三、学练结合,积累巩固
1.指导书写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徽”。
2.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的句子。
3.用 50 个字给自己“画一个像”,写完后念给别人听一听,看看像不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整理,进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花港每个星期天都会有一位青年人来画鱼,他的画技高超,常常受到别人的夸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近距离地看看他。
二、品读文字,解读人物
1.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1)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2)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 ”画出书上的有关句子,找到重点的词句体会体会。
2.集体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要点展开学习。)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
(1)说他特别是因为他“忘我”。
①理解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呆呆”“静静”说明他看鱼时很专注。“不说一句话”又说明他与一般人不太一样,因为人们欣赏一种事物时往往喜欢一边观看一边与人交流,可他却与众不同,可见他已经忘记了自己。)
②理解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尽管人们不断地赞叹、议论,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任何反应,看都不看别人一眼,“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融为一体”是说那位青年和游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了,这就是“忘我的境界”。)
③理解句子“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和“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位青年人常常因为看鱼和画鱼忘记了时间,心中只有游鱼,这就是忘我的境界。)
(2)说他特别是因为他“身残志坚”。
①理解句子“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是一位挤在鱼缸前看他画鱼的女孩说的,她的一个“啦”字是很有感情色彩的,说明她对那位青年的绘画技巧非常敬佩和赞赏。这表明大家对聋哑青年画技高度赞赏。能赢得大家这样的夸奖是不易的,可以想象他需要多少毅力、需要花去多少的时间和精力。)
②第七自然段中“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说明他画得细致入微,也说明他画得像,捕捉到鱼的动态了,所以出神入化。这些都源于那位青年专心致志地观察、一丝不苟地反复描画。能够把游鱼画得如此逼真,就连常人都做不到,但是他却做到了,可见他是多么的专注和努力。)
3.“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练习用“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说话。)
连用两个感叹号不但表达了“我”当时极为惊讶,还表达了“我”对那位青年的什么感情?(板书:敬佩)
4.联系上文的学习,体会“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1)组织学生讨论。(正因为鱼先游到了青年人的心中,才使得鱼最终游到纸上,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二者是因果关系。因此,他画的鱼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2)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或 “只有……才……”把“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连成一句话。
三、回顾全文,感受写法
1.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他仔细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形象,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是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
2.教师小结:其实作者也是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不但能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了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很多同学都为自己写不好作文而苦恼,其实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材料,常常练笔,相信你们也能写出形象生动的作文,就像青年画的鱼一样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
2.想象画面、描写场景。如果当时你就在青年的身边,和围观的人一起看他画鱼,你们会怎样议论?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鱼游到了纸上”最新教学设计]
篇15: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今天我们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一)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二)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
生:(一人读,再齐读。)
师: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生:自读课文。(给学生5分钟自读课文的时间,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胶片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生:(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五、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篇16: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1.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篇1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1.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5.加强了读的训练。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相关文章:
读《鱼,游到了纸上》有感2022-08-14
《人 口 目 木 禾 竹 马 鸟 鱼》教学设计与反思2023-01-30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022-12-11
《去年的树》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022-12-1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3-11-2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2-09-23
小学作文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2023-10-25
《湖心亭看雪》重难点突破2022-04-30
《新村鱼乐池》教学设计2023-05-06
《立夏节到了》教学课件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