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5 07:12:56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17篇)由网友“时代天空”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希望您能喜欢!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篇1:《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之三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 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

20、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

篇2:《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zhè)江笔墨(mòmù)东北角(jiǎojué)

来历(lìliè)当(dānɡ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

(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

(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篇3: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鲁迅生平及其作品《朝花夕拾》。

学会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找出关键信息,并且学会概括。

掌握课文生字词。

学习并掌握课文结构,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动词的作用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

默读法

讲解法

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

(三)鲁迅简介。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鲁迅的信息,有没有人愿意站起来说说。

(四)《朝花夕拾》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散文的原名叫做《旧事重提》。它是鲁迅从北京至厦门期间写的。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恶劣,鲁迅面临一个比较不利的处境。在那时,他总是想起自己小时候或留学时的一些事情,以此来排解苦闷。他将这些回忆性的事情写下来,一共写了十篇,而这十篇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朝花夕拾》的内容。

(五)课文内容分析。

读懂题目。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它写了几个地点啊。没错,两个。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也许你们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个三位书屋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它为什么不叫四味、五味?同学们,这可不是随便叫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三味书屋,什么是百草园。

掌握生字词。

给大家两分钟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的注音和意思解释,然后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课文结构分析。

好了字词关我们过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标题分析,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六)第一部分分析(百草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并找出这一部分写了哪些令我念念不忘的东西。

作者在写百草园的时候写了这三件趣事,那么有没有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作者心中的百草园。(我提示下,这个词在第一自然段)

1.百草园中的动植物

下面我们来看看写百草园景物这一自然段,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很多动植物,来,我们通过一些图片来看看他们长什么样。

好,看完图片我们再回到刚刚那个自然段,并且思考“不必说……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百草园中的其他动植物,单单是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乐趣,这一句概括了园中的景物,突出了重点,写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举个例子。不必说10班的班干部,也不必说10班的小组长,单单是10班的普通学生,就已经是十分优秀了。那这个句式是不是有突出后面内容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不仅仅用了一个很好的连接词,在描写各种动植物的过程中,还用了许多艺术技巧。下面我们来看看。(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的区别)

第二自然段用了一些比较好的修辞手法,有谁能结合例子说说。

那么除了修辞手法,作者还从哪些角度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物?

百草园中的景物颜色那么丰富,形态那么多样,而且还有声音和味道,我们用两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它们。

2美女蛇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美女蛇的故事。有这样一种观点,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3.雪地捕鸟。

美女蛇的故事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们来看看有趣的雪地捕鸟的故事。下面请我们班的男生来齐读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括号里的这些词是一些什么词?

表示动作的词。为什么短短几十个字,我们就对捕鸟的过程、方法一目了然呢?因为这些动词用得准确、贴切。

(七)过渡段

课文中有一段很特别。它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连接起来了。它是第九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用了三个也许,写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隔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了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

(八)第二部分分析(三味书屋)

人不能总是玩下去。就像我们一样,到了一定年纪得去读书。鲁迅也一样。在他十二岁的时候,鲁迅被父亲送去了私塾里读书。我们来看第九自然段,看看鲁迅去私塾读书的情形是怎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问题:你觉得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怎样人?

(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篇4: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篇5: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

一`教学目标

1. 图文对照,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 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结合图画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叙述的。(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朗读,讨论交流,找出这一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

二. 让学生说说每个方位都有什么事物?

三. 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感受“三味书屋”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抓住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一重点句探究鲁迅迟到的原因。

2. 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可以体会到什么?

先让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他在书桌上刻个“早”字的句子,反复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理解“默默”的意思。

3. “坚定的信念”指的是什么?

理解“毫不松弛”的意思。

“深深地”说明了什么?鼓励学生把对重点词句的感悟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4. 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一段先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按记叙的顺序概括出内容要点。

(1)“早”字的形状。

(2)“早”字的来历。

(3)“早”字的意义。

五.指导朗读。

“坚定的信念”后面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要稍作停顿,“‘早’字”“坚定的信念”要读重音,“默默地”“深深地”可重音轻读,速度放慢些。整句话的朗读要语速适中,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六.练习。

读句子回答问题

(1) 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几乎”“奔走”说明了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鲁迅默默的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鲁迅、绍兴、纪念管、戒尺、家务、严厉、当铺、料理、绣像、毫不松弛“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4、图文对照,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了解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体会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鲁迅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指导看图。

1、(出示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

2、介绍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从小喜欢看书、绘画。鲁迅青年时代学过医,后来为了国家的兴盛,他用手中的笔写了许多文章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唤醒劳苦大众起来与反对势力斗争。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书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世界人民敬爱鲁迅先生,喜爱他的作品。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和在那儿发生的一个故事。

3、让学生自主观察。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图?然后交流、比较,看哪一种观察顺序更好。

4、‘按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中都画了什么,并说出观察所得。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叙述三味书屋的部分。

2、探究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依次画出文中表示方位的有关词语。

(2) 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把三味书屋的摆设放到相应的位置。相机看图理解“分别、戒尺”两词。

(3) 练习朗读,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写方位和主要事物的词语要读重音。

(4) 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条理非常清楚。我们在观察事物或习作时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写事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资料,教师随即出示鲁迅的放大照片。

四、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1、请学生当小老师,提示同学们读音、字形上的易错之处。

2、重点练写“鲁、戒、断、弛”。

五、课堂小练习。

1、用上适当的量词:

一( )画 一( )古松 一( )梅花鹿

一( )椅子 一( )戒尺 一( )八仙桌

2、学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三味书屋。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看图介绍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个什么故事另人难忘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了解大意:课文写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相机引导理解“来历”:本课指“早”字是怎么刻在书桌上的。

2、学生自由读书质疑,再交流,梳理出主要问题。

(1) 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2) 当受到寿镜吾老先生严厉批评时,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的回到座位上呢?

3、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合作讨论。

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个关键句来体会。

探究问题(2)时,要联系“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句子来体会。

提示: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想什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坚定的信念”指什么?“信念”前加上“坚定的”又告诉我们什么?

从“默默地”、“深深得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以上两个关键句,通过自读与听教师范读,在比较中体会。

5、背诵指导。

(1) 让学生读读想想。

围绕“早“字写了几层意思?

(2) 提示方法。

熟读后,可逐层试背,再把整段连起来背

(3) 你还打算用什么方式练习背诵?

(4) 学生练背,同桌对背。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练笔: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2、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墙)正中 一幅画

样子 正中:先生的座位

(画)前面 四面:学生的座位

三味书屋

东北角:鲁迅的座位

形状

“早”字的来历 来历:迟到、批评、默默、刻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qiningyuan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 ) 墨( ) 砚( ) 弛( )

熟( ) 默( ) 观( ) 驰( )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 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 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 理清本段层次

(4) 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 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 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 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

〈三〉、总结课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2.指导学生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练习给课文第3自然段分层,归纳层意和段意。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弛”等词语。

5.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3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抽象句子的涵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训练用题板、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学习观察方法

(一)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谈话引入:这幅挂图画的是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小时候上学的地方。我们认真观察图画,看看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二)指导观察图画。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说说三味书屋里是什么样子的。

1.三味书屋里都有哪些陈设?

2.按顺序观察:

看墙的正中挂了什么?(扁额、画)

画上画了什么?(古松、梅花鹿)

画的前面是什么?(正中是八仙桌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和戒尺,还有先生的座位。)

屋子四周是什么?(学生的桌椅分列在四面,东北角是鲁迅的桌椅。)

3.看了三味书屋的陈设,给你的感觉怎样?

(整洁、有序)

(三)在分部看图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按观察的顺序说一说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儿的?

二、介绍背景,了解鲁迅

(一)教师简单介绍鲁迅的生平,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毛主席对鲁迅的高度评价。同时讲清鲁迅小时候的家境,弄清楚他小时候为什么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二)学生汇报课外阅读情况。讲鲁迅小时候及成人之后刻苦学习、勤奋读书、顽强斗争等方面的故事。

三、学会本课生字词

(一)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笔顺笔画。

3.用生字组成词语。

(二)在检查学生预习、自学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塾”、“绍”、“寿”、“弛”是翘舌音,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区别字形:塾与熟、砚与硕、毫与豪、弛与驰比较,字形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然后进行组词练习。

3.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

(三)练习辨别多音字:

(四)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书塾 鲁迅 绍兴 戒尺 当铺

来历 料理 严厉 信念 奋斗

笔墨纸砚 毫不松弛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概括段意

(本段文字浅显简短,可处理为一般段,只让学生朗读,概括段意带过。)

二、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读文,理出记叙顺序

1.自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笔划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教师出示训练题板,让学生完成如下填空作业(括号内的词要求学生填写)。

(书屋)正中(墙)上(画)上(古松)底下(画)前面

(这样的练习作业,对重点词起了“强化”作用,为学生口述课文内容提供了方便。)

3.按顺序说说本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总结出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

4.根据第2自然段的记叙顺序和对三味书屋内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引导学生按课文记叙的顺序,即上面两组词所提示的观察顺序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认识变为具体的认识。)

5.拿自己画的草图与课文插图比较。(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和本段的内容。)

(二)图文对照,理解词语。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图上找出鲁迅的书桌,读一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三)读、想、说一起练。

1.低声朗读本段课文。

2.在上列两组中心词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味书屋是什么样的”?(要求按方位,有条理地说。)

(1)学生个人练习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叫不同程度的几位同学进行口述。

(四)讨论、理解回答:

通过图画和文字的表述,你对三味书屋有什么印象?(古朴、整洁)

(五)从学文到仿写。

(学生学完本段后,布置他们按本段的观察顺序,即:由高到低,由中间到四周。仔细观察自己教室内的设置,进行仿写练习。这个练习可在课下完成。)

三、抓重点词语,理解第三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1.提问:第2自然段重点讲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前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段意。)

2.提问:第3自然段重点讲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本段重点讲了一个鲁迅发奋苦学的故事。第二问可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讨论后得出结果。)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按照①“早”字的样子、②“早”字的来历、③“早”字的作用,把全段分成三个层次。

(2)讨论记叙顺序:

课文先写了“早”字的形状;

再写“早”字的来历;

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3.练习归纳层意和段意。

(归纳层意和段意的训练要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层意可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概括归纳。段意可以运用归并层意的方法来进行。)

(二)认真读第3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1.出示训练题板,读句子,讨论理解问题:

“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奔走”是什么意思?鲁迅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什么?

通过讨论理解,使学生认识到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和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从而理解了“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

练习用“一面……一面”、“料理”等词说话。

(练习说话时,可引导学生先运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如: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这样既练习了说话,又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造出内容丰富的句子。)

2.理解,讨论,回答:

(1)当寿老先生批评鲁迅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这个问题,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当寿老先生批评鲁迅后,他是怎么想的。他没作任何解释,没有强调客观原因,他在自责,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表现了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和虚心接受老师批评的态度。在学生深入理解了前一问之后,后一问也好理解了。)

(2)鲁迅刻“早”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理解“默默”一词。

通过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3)读句子:“鲁迅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讨论:两个“刻”字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刻”字表示把“早”字刻在桌子上;第二个“刻”字表示把“早”字刻在心里。可引导学生回答第二个“刻”的意思为“记”,“牢牢地记住”。)

在上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

(表明他下定决心,今后不再迟到。)

(4)“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这个早字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这个坚定的信念可以理解为寿镜吾老先生批评的话:“以后要早到”,也可以理解为鲁迅自己刻下的“早”字。“坚定”说明鲁迅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痛下决心,绝不再迟到。)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弛”。(“时时”指每时每刻。“事事”指每一件事,所有的事。“毫不松弛”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不需要再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再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6)启发引导同学们结合课外阅读中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们所知道的鲁迅刻苦学习,写文章精益求精,坚持对敌斗争等方面的故事。)

(7)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毫不松弛”练习说话。

(三)练习朗读课文。

总结全文。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体会。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 三味书屋

学生视角:

1.《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指什么?为什么要称“三味”书屋?

2.观察图画要按一定的顺序,这幅图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合适。

教学难点:

从“早”字体会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师思考:

1.学会怎样观察这幅图,是不是一定要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还可以按什么样的方法观察?本文(从写作的角度讲)为什么更适合于这种观察方法。

2.对于书桌上的这个“早”字,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面意义都是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理解与背诵。

教学重点

1.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的精神。

2.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有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设计特色

图文结合,于讨论中悟出适于本文的观察方法。

信息资料:

1.师生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2.搜集鲁迅名言。

教学要求

1.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书塾、鲁迅、绍兴、戒尺、当铺、来历、料理、严厉、信念、奋斗、笔墨纸砚、毫不松弛”等词语。

4.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按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3.认读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

关于鲁迅:

关于浙江省:

关于戒尺、描绣像等:

二、看懂图意。

1.说一说屋中都有哪些摆设?按一定顺序表达。

2.书中是按什么样的顺序表达的,读的时候把表达的词语画出来。

3.再读这一部分,自己练习说一说。

三:初读全文。

1.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2.小组学习生字、新词。指导“戒”字: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厉 历

( )害 ( )史 严( ) 日( )

弛 驰 池

一张一( ) 奔( ) 一( )水 松( )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2.了解“早”字的来历,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流程

一:导入第1自然段。

1.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写了( )

二:回顾第2自然段。

1.结合图画,按照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说一说第2自然段的内容。

2.由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读书、习字、描绣像过渡到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讲一 讲。

2.最欣赏哪句话,有感情的朗读。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坚定、深深、毫不松弛、时时早、事事早”。

4.小结。

四:课堂练习。

1. 选词填空。

严厉 严肃 严格

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一贯( )要求我的爸爸( )地对我说:“一定要认真,绝不许马虎。”我听了一阵紧张,如果考不好,肯定会挨爸爸( )的批评。

信念 信心

我的心中有一份( ),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我充满( )地走向考场。

2. 给划横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1) 发生疾病; (2)有害的(跟“益”相对);

(2) 祸害、害处 ;(4)发生不安的情绪。

害羞( ) 害眼( )

害虫( ) 为民除害( )

板书

2 三味书屋

正中墙上

纪念馆 画前正中面

四面

三味书屋 东北角

形状

书塾 书桌:“早” 来历

作用: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二、检查预习

缠络chán相互缠绕在一起豁huò此处状声

觅食mì找食渊博yuān学识深广

确凿záo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攒cuán XXmáo 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 脑髓suǐ陌mò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 传授shòu

书塾shǔ 宿儒rú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

窦dòu 厥士jué拗ǎo 倜傥tìtǎng

金叵罗pǒ盔甲kuī 绣像xiù锡箔xībó

三、朗读感知

1、大声自读;

2、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3、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

课文第1至第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生词;

2、熟读全文,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篇11:2、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三味书屋

2、读课文预习内容。

3、随录音读课文,并思考预习中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划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2分钟)。

3、听写生字。

4、理解生字新词。

(1)指名看拼音写词语。

(2)指名扩词。

(3)理解生字难词,指名造句。

八仙桌:大的方桌,一般每边坐两个人。

戒尺:以前教师用来体罚学生的木板或竹板,形状像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

毫不松弛:一点也不放松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部分来写,写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图文对照来写。

3、指导看图。

四、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图画的?

2、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介绍了三味书屋的从前各现在。

第二:描写了三味书屋的样子。

第三:讲了“早”字的来历和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文,边读边想预习内容。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指导学习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三味书屋有什么历史?

2、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

3、小结:这一段讲三味书屋的过去和现在。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儿的?

2、作者是怎样按空间方位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找出表示位置顺序的词语。)

正中→画前→四面→东北角

3、齐读第二段,要求:复述三味书屋的样子。

4、过渡:作者介绍了三味书屋后还介绍什么?

(三)阅读第三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段,思考后讨论:

(1)这一段课文围绕什么来写?

(2)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可以分成几层?理解层意。

2、课文是怎样描写“早”字的形状?划出来。

3、作者为什么把简单的“早”字描写得很生动。

4、鲁迅为什么要在桌子上刻“早”字呢?

5、鲁迅刻了“早”字后又是怎么做的?

6、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2、学了课文,同学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应该学习些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题。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书塾(过去)

正中 读书

画前正中习字

四面 描绣像 形状

东北角 刻“早”字 来历

作用

纪念馆(现在)

[2、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2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 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 ) 馆( ) 段( ) 厉( ) 弛( )

招( ) 管( ) 断( ) 历( ) 驰( )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 ,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quot;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 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 事事”“ 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2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胡玲萍

教学目标

1.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了解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能根据课文内容画示意图,并能看图按方位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2.认识“概――具”句式和段式,能找出概括写的部分。

3.教育学生学习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出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中的方位词,画示意图。

2.看图按方位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教学难点

1.找准方位词,画示意图。

2.理解课后题中两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初读了《三味书屋》,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图片)这就是三味书屋,一个普普通通的书屋,这样一个普通的书屋,为什么中国人知道它,外国人也知道它?

(是啊,因为那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成长的摇篮)

三味书屋的陈设怎么样?请小朋友对照插图按要求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默读自学。

要求:a.三味书屋里有哪些东西?用“____”画出概括写的词。b.这些东西分别在什么位置?用“ ”画出表示方位的词。

2.汇报交流。

板书:正中墙上 一幅画

画前正中 先生的座位

周 围 学生的座位

东北角 鲁迅的座位

3.课文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方位)

4.这些东西分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请小朋友边读书边动手画示意图。(图示如下)

提示:这表示三味书屋的平面图,四面是墙,“ ”表示中墙,“ ”表示门。

作者站在秆玄通方看三味书屋?(门口是立足点)

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正中墙上是着眼点,其它方位都是由这个方位引出来的)

5.对照课文评价是否画对。

6.课文用什么方法介绍三味书屋的?读第二节第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是什么关系?

先概括地指出墙上的一幅画,然后具体介绍了画上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下面介绍先生和学生的座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7.引读。师读概括写的句子,生读具体介绍的部分。

8. 文中有没有具体介绍鲁迅的座位?你能具体介绍一下吗?(板书:早)

9.看图复述,老师请小朋友当小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介绍三味书屋。注意;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按方位顺序来说,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讲得更生动。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思考:

①这一节共有几句话?

② 哪一句是概括写的?哪几句是具体介绍的?

2.讨论。齐读概括写的`句子,说说句中的重点词是什么。(板书:来历)

3.指读3、6句。有一天早上,鲁迅上学为什么迟到?(板书:迟到)

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4.这里的“料理家务”指什么?

出示句卡;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①齐读。

②“几乎”可以换成什么词?

③“于”可以换成什么词?

④“奔”是什么意思? “奔走”是什么意思?

⑤“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是什么意思?

⑥鲁迅为什么要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为了上学不迟到,鲁迅几乎每天都这样匆匆忙忙地奔跑着,可这一次,鲁迅还是迟到了。

5. 鲁迅迟到了,寿老先生是怎么批评他的?

(板书:严厉)

“严厉”是什么意思?寿老先生严厉的语气该怎么读?

6.面对寿老先生的批评,鲁迅是怎么做的?

①找出句子读。

②“默默地”是什么意思?(不声不响)

③“默默地”写出了鲁迅认真思考的神态,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想象。提示:联系上文鲁迅为什么迟到?联系下文他的行动,迟到对不对?以后怎么才能不迟到?

7.由此可见,小时候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勤奋好学)

8.指导感情朗读这句话。

小结:勤奋好学的鲁迅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9.鲁迅刻这个“早”字有什么作用呢?

齐读最后一句。(板书:作用)

10.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句卡: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o

①“刻”可以换成什么词?

②如果换成“记”字,和“刻”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⑧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总结:鲁迅先生就是从三味书屋开始,一生铭记“早”字,时时早,事事早,抓紧时间学习、工作、战斗,毫不松驰地奋斗了一生,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字的故事告诉我们,成才离不开少年的勤奋。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教案述评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特级教师王金兰

胡玲萍老师执教的《三味书屋》获11月台州市教学能手比武二等奖。她编写的教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教案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 明确、集中、具体、可操作,形成了素质型的课时目标。目标的三项内容既有语文基础素质、语文基本技能素质,又有语文道德素质。“目标1”是本课时的重点训练目标,它是根据本组训练重点“按方位顺序写”而确定的,目标具体,可操作。“目标2、3”是常规训练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和思想性。

二、

篇14:公开课《三味书屋》三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三味书屋》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 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 ,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 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 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 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 巩固。

1、《课堂作业 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

20、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板书: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 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课外大家还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 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 本》的第6题。

板书:

三味书屋

奔走于之间 (生活艰难)

早 默默 刻 (决心改正)

深深 刻 (时时提醒)

争分夺秒 一生奋斗

篇1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色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

3.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培养他么们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介绍文学常识)

二、感知、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从课文题目我们得到哪些信息?

3、默读文章,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并说说理由。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分别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景、事、人、情,也将自己的感受用“的景”“的事”“的人”“的情”分别说出来。

学生可能众说纷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说法,下面说法仅供参考:

百草园三味书屋

美丽的景古朴的景

有趣的事难忘的事

善良的人严而可亲的人

留恋神往的感情亲切温馨的感情

3、综合讨论:你喜欢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不同也有联系,综合大家的说法,它们二者都应是作者生活的乐园,只是因生活时间的不同,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乐园,三味书屋则是作者学习生活的乐园。

4.主旨获得

三、感受、品味

(1)感受美景、品味雅词

1、百草园有美丽的景,这景啊,有声有色、有趣有味,下面我们大声(先自读)齐诵第二自然段,然后像刚才一样,将自己对景物的感受用

“的颜色”“的声音”“的情状”“的味道”分别说出来。

①“碧绿的”“紫红的”写出了缤纷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轻捷的”写出了有趣的情状;

③“长吟”“低唱”“弹琴”给人听觉上的愉悦;

④“又酸又甜”写出了充溢于口的味觉感受。;

……

可以参考的说法:绚丽多彩的颜色、悦耳动听的声音、活灵活现的情状、新鲜美好的味道。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结合静物描写方法,以学生自己的答案为主)

1、句式巧妙突出重点;

2、观察要有顺序;

3、观察要仔细,要多角度;

4、准确使用词语;

5、抓住景物的特点;

6、有自己的感情……

3、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节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感受趣事,品味美句

1、综观全文作者参与的事,简洁地可以概括为听故事、捕鸟、唱读、溜玩、偷画,请同学们细读写事的段落,也要将自己对事情的感受用“的故事”“的捕鸟”“的唱读”“的溜玩”“的偷画”概括出来。

可以参考的说法:生动神秘的故事、趣味无穷的捕鸟、痛快淋漓的唱读、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的偷画……

2、文中哪些句子很好地写出了这些事情的特点?

重点品味如下几段:

①“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见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了,敛在盒子里。”用极富悬念的语言写出了美女蛇故事的诱惑力。

②“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用极精练且富有表现力的一系列连贯的动词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

③“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用神态及动作描写将先生酣畅入神的朗读描写得淋漓尽致。

……

(3)仿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完成对人、情的感受和品味。

三、感悟、探究

引导探究如下一些小而有趣的问题,有可能的话上图书馆和网上查阅资料,然后将自己的发现写成小文章。

①“三味书屋”中“三味”作何解?

②“怪哉”究竟是怎么回事?

③“寿镜吾”先生简介

④为什么三味书屋的匾上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⑤“做人之险”有什么深意?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民间艺术之美

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物描写技巧

⑧美女蛇的故事之来由

四、作业

1.生词抄写

2.随笔:《我眼中的鲁迅》或《我和鲁迅比童年》

篇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引导学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实记叙的内容、增进记叙的兴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布置预习(不占课时)

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给下边加线字注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自我了解: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不看课文):

⑴ 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⑵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导语引入新课: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在长高,随着岁月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3、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

⑴ 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两句)

⑵ 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⑶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⑷ 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4、默读第二段:

要求:画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如:菜畦、石井栏覆盆子)

引导:

⑴ 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⑵ 指明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⑶ 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⑷ 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揣摩:

⑴ 写黄蜂的动作用伏,写叫天子的动作用直窜,各和哪个词语相照应?

⑵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低唱和弹琴能否互换?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

5、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神奇、神秘)

6、小声朗读7、8两段:

要求: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

(扫、支、撒、系、牵、拉)

引导: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运用: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三、课堂教学(第二课时)

7、齐读第9段:

要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

⑴ 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

(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⑵ 连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⑶ 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恋)

8、听读:(教师朗读,学生看着课本听。从出门向东到读书!)

要求:体会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和长妈妈、闰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就以上问题,先分小组讨论(二人或四人一组),再组织全班讨论。

9、制造情境,体会感情: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第9页9~10行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

(短时间完成)

引导:

⑴ 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

(不懂)

不懂为什么还要学生读呢?

(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⑵ 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

(师生一起讨论,教师和学生都谈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统一认识。)

⑶ 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为什么?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⑷ 课后研讨与练习3,选择一种主题,并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10、家庭作业:

背诵第2段。

四、写作指导 (第三课时)

1、指出下面几段话各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明如何体现的:

⑴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喜爱)

⑵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依恋)

⑶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问题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不满)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个你喜爱的东西,在描写中表达喜爱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3、续写一种游戏,写出玩时的心情,准确描述动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饭,听见小朋友们在街上游戏的声音,心里发痒

4、下面是作家魏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两位老师。读后,说说作者对这两位老师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⑴ 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居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⑵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5、请用记叙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动作,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和感情。

篇1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我眼中的三味书屋作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说课稿

《我的百草园》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共17篇)】相关文章:

《早》教学设计之一2023-03-07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2022-08-2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顺序辨(网友来稿)2023-02-06

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2022-07-2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笔记2023-05-2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想2022-08-0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2022-07-07

《童年絮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2023-11-20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读后感:游浙江绍兴鲁迅故居2023-02-01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作文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