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时间:2022-08-28 08:10:21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共11篇)由网友“道道道通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篇1: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与质变》。本节课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 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原因为本框探究事物发展的状态做好了知识铺垫。

通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生对抽象概念、术语已经不再陌生,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课堂上更是积极动脑,乐于发言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搜集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通过直观演示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达到深刻领会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再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2―3分钟)

通过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以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这种直观的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总是从点滴开始,然后积少成多最终使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5分钟)

设置展示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教学中按顺序分步实施。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首先请学生背诵《荀子・劝学》同时要求学生比较“跬步”“小流”与“千里”“江海”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确如果没有“跬步”“小流”微小的,不显著的积累就没有“千里”“江海”的巨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两个概念,归纳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 化 结 果

量变 数量 程度 逐渐 不显著 性质没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 显著 性质改变,----事物变为他事物

强调: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用多媒体显示《愚人吃饼》的故事,在笑声中让学生思考愚人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然后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进而分析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外延”的量变(板书)

学生分组一组列举有关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成语、俗语。另一组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举例论证这个观点。譬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

水滴石穿(自然界)、再比如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等(人类社会)。

最后共同学生讨论归纳以上变化的共同点--是通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即“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教师强调事物数量的增减是“外延”的量变。

学生思考:如果数量不变,事物能否引起质变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乙醇和甲醚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式,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图,让学生分析这里的质变是不是因数量的增加实现的?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得出结论:以上的质变事物总体数量并没有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

另一种是“由于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结构上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质的变化”---“内涵”的量变(板书)

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说明这一道理。

第一组学习生活:英文字母的组合,音乐符号的组合,圆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二组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行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区域布局的调整,这些结构的调整就是在现有的生产要素,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结构,实现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优化结合,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质变。这些都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具体体现。

第三组:学习、工作有何启示?学习上就要科学的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各种知识要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要全面发展。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点拨说明:质变与发展之间既有严格区别的又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不等于发展,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否则只能是倒退。

b.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提问并讨论)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 ?有了量变不一定有质变,关键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通过展示宇宙速度示意图以及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这一点)。

提问:怎样理解这里的“一定程度”?

教师总结:一定的程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篇2: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与质变》。本节课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 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原因为本框探究事物发展的状态做好了知识铺垫。

通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生对抽象概念、术语已经不再陌生,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课堂上更是积极动脑,乐于发言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搜集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通过直观演示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达到深刻领会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再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2—3分钟)

通过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以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这种直观的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总是从点滴开始,然后积少成多最终使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5分钟)

设置展示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教学中按顺序分步实施。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篇3: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与质变》。本节课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4: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量变与质变》。本节课是高二《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的内容,课程设计为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从本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事物发展的原因”和“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能用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长期的契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这不仅是本框的重点,也是全课的重点。重点成因:①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②质量互变规律是指导学生看问题的重要方法。

(2)教学的难点:“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难点成因: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展开,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容易被感知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

二、说教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依据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规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具体地、直观地感受气球的变化状态,在此基础上关注事物量的积累与变化。

2. 例证法:

运用故事、漫画以及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哲理,使理论贴近生活,增强理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3. 启发式教学法:

适时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原因为本框探究事物发展的状态做好了知识铺垫。

通过前三课的教学学生对抽象概念、术语已经不再陌生,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关注社会生活,课堂上更是积极动脑,乐于发言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搜集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并能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习,通过直观演示情景再现,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达到深刻领会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再次,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民主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2—3分钟)

通过设置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以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这种直观的手段,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总是从点滴开始,然后积少成多最终使事物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5分钟)

设置展示教学目标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在教学中按顺序分步实施。

1.什么是量变、质变?(板书)

首先请学生背诵《荀子·劝学》同时要求学生比较“跬步”“小流”与“千里”“江海”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确如果没有“跬步”“小流”微小的,不显著的积累就没有“千里”“江海”的巨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两个概念,归纳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 化 结 果

量变 数量 程度 逐渐 不显著 性质没变,----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剧烈 显著 性质改变,----事物变为他事物

强调: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用多媒体显示《愚人吃饼》的故事,在笑声中让学生思考愚人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然后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进而分析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外延”的量变(板书)

学生分组一组列举有关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些成语、俗语。另一组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举例论证这个观点。譬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等。

水滴石穿(自然界)、再比如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等(人类社会)。

最后共同学生讨论归纳以上变化的共同点--是通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即“由于事物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质变”。教师强调事物数量的增减是“外延”的量变。

学生思考:如果数量不变,事物能否引起质变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用多媒体展示乙醇和甲醚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式,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图,让学生分析这里的质变是不是因数量的增加实现的?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得出结论:以上的质变事物总体数量并没有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

另一种是“由于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结构上和排列顺序上发生了变化而引起质的变化”---“内涵”的量变(板书)

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说明这一道理。

第一组学习生活:英文字母的组合,音乐符号的组合,圆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二组社会热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行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区域布局的调整,这些结构的调整就是在现有的生产要素,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结构,实现这些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最优化结合,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质变。这些都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具体体现。

第三组:学习、工作有何启示?学习上就要科学的运筹时间,合理安排;各种知识要融会贯通,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要全面发展。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

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点拨说明:质变与发展之间既有严格区别的又有密切的联系,发展必须通过质变来实现,但质变不等于发展,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质变才是发展,否则只能是倒退。

b.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变。

(提问并讨论)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水滴”却不见“石穿” ?有了量变不一定有质变,关键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通过展示宇宙速度示意图以及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这一点)。

提问:怎样理解这里的“一定程度”?

教师总结:一定的程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文章来源: 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不会因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

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教师点拨清楚:一旦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发生质变,根本无法控制。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漫画《一切正常》透视现实生活中贪赃、贿赂犯罪都是从最初的点滴开始的,警示学生千万不可“勿以恶小而为之”。透视热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如果再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类必将亲手毁灭自己的家园,因此中学生应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质量互变规律

这部分内容是“量变与质变关系”的进一步扩展,重点向学生说明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而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三)课堂总结与板书设计(3分钟)

强调三个问题:一,量变与质变的含义;二,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三,量变与质变这两种状态发展的无限性。

(四)知识拓展(课堂练习)(2分钟)

通过精选的两道题,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2分钟)

以一首轻松、优美、贴近学生生活的配乐哲理诗结束本课,让本课的知识得到再一次的升华,并且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既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又注重学生品格的养成,实现政治课既教书又育人的最高目标。

篇5:政治说课稿《量变与质变原理》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第二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能力目标:本课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获得能力,提高觉悟。

(二)学法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取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思考和组织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我设置了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比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讲导入。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性,而且使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导学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由刚才吹气球的过程讲解这两个概念,同时要求学生看课本P127第1段关于两个概念的表述,并思考一个问题“量变和质变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学生思考并借助多媒体显示的表格要学生口头回答。

这一过程我注重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由于这一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让学生理解清楚透彻,我对不同的知识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地讲,对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第一点。即,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对这一知识点,我主要采用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通过多媒体显示的`水的三态变化的动画,从正面说明这一点;接着,我又从反面设置情景:“鸡蛋变小鸡这一过程,如果急于求成把21天的温度累积起来用一天孵,或把蛋壳直接敲碎,那么结果会如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议论纷纷,我趁机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和应用知识,得出结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同时教导他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在讲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时,对于第一种情形: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由于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让学生自己看书(课本P128第1段小字内容的例子),并请学生举例说明,最后再概括总结。

对于第二种情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由于这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决定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弄清这一知识点。首先通过再现众所周知的 “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数量不变,顺序变了也能引起质变。接着,我要求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分组讨论并比赛列举事例说明。这就从较浅的层次上,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广泛存在因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的情形;同时,在能力培养方面,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并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然后,我就这一内容设置两个问题以深化这一知识。第一个问题先联系学生实际,要求学生结合这一知识谈谈“对学习有什么启示”,通过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个问题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谈谈“作为一个陇南人,你将怎样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通过学生讨论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使学生明白我市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引起质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也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达到既教书以育人的目的。

也就是说对这一难点的处理,我理论联系实际地设置情景,采取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老师和同学对其观点进行相互评价。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而且师生共享探求知识的喜悦和乐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对于量变和质变关系的第二个内容,即,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对这一内容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如何理解“度”的问题。这里我采用设问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找到答案。具体做法是这样:利用课本“议一议”,结合第三课所学的知识我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即 “事物性质的变化由什么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是什么关系”,“主、次方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矛盾双方会怎样变化?变化结果如何?”对这些问题,我都采用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再由多媒体把答案显示出来。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探求知识过程的快乐,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识和能力。此外,我还借助多媒体显示的宇宙速度示意图,直观形象地总结了“量变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量变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

篇6:《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请两位同学上台做“钻木取火”的实验,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总结量变与质变的含义:(板书)

(1)量变的含义: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的含义: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①苹果腐烂 ②河流污染 ③贪官落网,从中可以看出质变不等于发展,强调它有两种趋势:

量变是相对静止的状态,质变是一种显著的运动状态。

3. 实例解说,分析归纳。(20分钟)

用多媒体展示荀子的《劝学》,提出“跬步”与“千里”、“小流”与“江海”有什么关系呢?从而总结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1).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进一步分析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

① 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让同学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刚才所做实验“钻木取火”的原因,正是摩擦生热,温度上升引起的。而“跬步”与“千里”、“小流”与“江海”也正是数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接下来提问:除了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还有什么能引起质变呢?

② 构成事物的成分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我会先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再一起分析得出“构成事物的成分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再列举同学们所学过的化学中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足球篮球排球等团队竞技的排兵布阵来进一步说明此结论。

(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对这点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讲解:

① 事物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我将用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发展来解释。

②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提问:大家对“努力不一定成功”这句话的理解?

总结:有了量变不一定就发生质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举例水的三种形态)

课外知识补充:什么是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也就是事物的质所规定的量的范围。

通过以上分层逐步地讲解,既详细有深入,可以真正让学生对重难点掌握透彻,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 课后小结,强化认识。(3分钟)

强调本节内容的重点及要点:

(1)质变的两种趋势 ;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 布置作业,实战演练。(2分钟)

针对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我布置了两道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做,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八、板书设计:(2分钟)

我比较注重简练、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篇7:《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一、量变的含义: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二、质变的含义: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举例:磨擦生热、燃点沸点、学习

量变是相对静止的状态,质变是一种显著的运动状态。

三、两者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①、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一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 事物的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九、结束: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听课,希望得到您们的指导。

篇8:量变与质变教案

量变与质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识记:

①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理解: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能力方面⑴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是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事例论证学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认识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教学重点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

“阅读——议论——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请同学背诵《荀子·劝学》。

(2)用幻灯出示《荀子·劝学》中的片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课文、事例人手,进行分析导入新课,引出概念。)

(背诵或出示材料后请同学继续阅读教材第126页第3自然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请同学们思考:

①教材第126页第3自然段右下角老子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事物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那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呢?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同学思考,引出量变、质变概念。)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前面的事例都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第三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一、量变与质变

1.量变、质变的含义

(l)什么是量变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

事物的量变不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也不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普遍地存在着。

事物的量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引起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发生的力量上的增减。因为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在统一体内进行的,通俗地说,还在原矛盾的内部进行的,还没有引起矛盾双方依存关系的瓦解,事物还是他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因此,在事物量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事物的运动是逐渐的、不显著的。

(l)什么是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提问:事物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前面我们学过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事物内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即事物的质变),说到底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在力量的变化上达到了一定程度,使双方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俗地说,原矛盾的统一体破裂了。事物不是它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事物的运动呈现出显著变动的状态,这就是质变的特点。

下面,我们根据量变、质变的概念和特点的不同,来分析一个具体事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页第2自然段的事例。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整个过程,经过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分别呈现出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和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两种特点,这也正是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100C≥100C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之一,因为这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之一,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准确掌握运用这一原理,对做好各项工作有重大意义。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区别二者: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可见,“不显著”是量变的特点,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显著”是质变的特点,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还要弄清二者的紧密联系。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先从量变开始,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不过必须注意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量的增加或减少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是旧质向新质转化的决定环节,是新旧交替的关节点。质变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始。把握质变这一关节点,是正确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关键。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质变过程中事物则呈现显著变动的状态。可见量变和质变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l)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①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页第3自然段至第128页第1自然段。

教师提问:

1)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是不是突如其来、凭空发生的?

2)如果没有原于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会有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吗?(此时可出示元素周期表,加深同学印象。)

(教师归纳、总结。)

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由于水温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渐趋激烈,扩散趋势增强,最终超过了水分子的凝聚趋势而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引起了物理性质的根本变化。

从元素周期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是直接依赖于原子核所带阳电荷单位数的变化的,并且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依次递增,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

可见,无论是水,还是化学元素,任何质变的发生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决不是突如其来、无缘无故地发生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不过,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是不是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上呢?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能不能发生质变呢?这就涉及事物量变的另一种形式。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8页第2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看看教材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事物量变的另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什么?同学们还能补充哪些事例进一步说明这种形式?

(学生阅读、发言后,教师归纳)

②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板书)教材上列举了很多事例,说明了事物量变的另一种形式;即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马,上马与上马赛,中马与中马赛,下马与下马赛,结果田忌三战三败。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比赛结果,一败二胜,反操胜券。由败到胜,是一个质变,但这一质变并不是由增加马的数量来实现的,而是由上、中、下三匹马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再补充几个事例。(教师可酌情选用。)

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军队,由于组成方式不同,会导致胜利或失败的不同质的结果;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的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差异;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涉及的就是各种政治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方式的变化,一个僵化的经济活动的组成方式与一个有活力的组成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同质的经济效果。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音乐符号1、2、3、4、5、6、7,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具体形象,但如同木头、砖头等经过人的劳动加工后就构成房屋一样,音符经过作曲家的创造,既能组成雄浑、美妙的旋律,也能组成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26个英文字母,由于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字、词,并且还能进一步构成宏篇巨著;流传千古。显然,这种质变决非仅仅由音符、字母的数量增减所决定,而是由排列组合的不同所引起的。

在学习上,运用这一道理,就可以科学地运筹时间,适当转换兴奋中心,合理地把读书与其他活动穿插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学校广为流传的“4十4<8”和“8一I>8”的“公式”,说的就是每天埋头苦读8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出 l小时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原来更高。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但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排列组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则善于把已知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串联起来,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就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提问;那么,事物的发展能不能永远停留在量变的水平上?

(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讲解。)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是,量变毕竟不等于质变。而没有质变,事物就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不会有飞跃,就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句话,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所以,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②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

请同学阅读教材第129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

多媒体显示: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已经于20xx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的“神舟”五号雄姿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说:“例如,问一粒麦是否可以形成一堆麦,又如问从马尾上拔去一根毛,是否可以形成一秃的马尾?”“这种看起来好像不相干的增减也有其限度,只要最后一达到这极点,则继续再加一粒麦就可形成一堆麦,继续再拔一根毛,就可产生一秃的马尾。”

教材上举的宇宙速度的事例和黑格尔的这段话都说明了,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事物才会发生质变,由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黑格尔那段话的后面,还有一段话,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据说有一个农人,当他看见他的驴子驮着东西愉快地行走时,他继续一两一两地不断增加它的负担,一直到后来,这驴子担负不起这重量而倒下了。”

请同学思考第129页“议一议”小栏目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就是度。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或者叫关节点、临界点。

课堂总结

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并且,事物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篇9:量变与质变随笔

量变与质变随笔

思想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阐释:“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爆发”到“灭亡”这是一种质变。引起这种质变的就是沉默的量变。“其实世界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成了路”,这是质变,在此之前,则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的过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如果停止量变,哪怕只剩下最后一筐土,那也达不到“九仞山”这一质变。生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失败在接近成功的那一瞬。譬如中国的足球,往往输在最后两分钟。有人把这种失败怪罪于命运,以为是命运在捉弄人,而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在临近成功的时候便以为成功的'质变已经发生了。结果我们的心松懈了,改变甚至停止了量变,没有足够的量变,成功便与我们失之交臂。

思想2: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阐释:度是事物质与量最佳的结合点。无论过,还是不及,事物都达不到最佳状态:譬如做饭,水放多了,饭就太稀,放少了,饭又太干,甚至夹生;火候也是,太猛不行,太温也不行,水适度,火候适度,饭做出来才能恰到好处。儒家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其实就是在寻找事物的一个度。黑格尔曾说,凡一切人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限度,超越这限度,就会招致毁灭。这话不可谓不深刻!当然,不能超越限度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达到一个度。不能左倾,并不等于说我们可以右倾,过犹不及。禁欲与纵欲同样不好。另外,我们寻求一个度,也不等于折中主义、和稀泥,求得一团和气;度,不是两者相加除以二那么简单。

篇10:政治《量变与质变》课堂综合测试题

一.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量变与质变》课堂综合测试题_政治试题。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党的十六大主题确立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我国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社会主义建设是一步一步积累的过程表明事物发展

A.不可能一蹴而就 B.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是一帆风顺的 D.是曲折的

2.下列说法与上题结论相统一的是

A.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揠苗助长 D.事过境迁

据报道,西部某地举行招引资洽谈会时,一些大投资者被奉为上宾,热情有加;而那些热心前来投资的中小客商,因投资少而遭到冷遇,只好移师别处。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招商的做法主要违背了下列哲学原理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必要准备

4.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许多地方都在招商引资。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解决西部发展问题,抓好招商引资是关键

D.西部的发展应着重依靠当地人民的自力更生、开拓进取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根据相关知识回答5—7题。

5.会议指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②事物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状况会影响事物整体的功能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会议指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才能见到成效。这是因为

A.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B.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7.会议认为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这一认识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主要矛盾决定和支配着其它矛盾的解决

B.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局部影响整体,应该重视局部的作用

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政治试题《量变与质变》课堂综合测试题_政治试题》。创新既有质的飞跃,也有量的变化;既有大的突破,也有形式的改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 创新既有质的飞跃,也有量的变化,这一认识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量变来实现的.

D.量变和质变是同等重要的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①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量变是由内因引起,质变是由外因引起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0.事物总是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有

①质量互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一大规律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不断重复 ③真正的质变是无需经过量变的瞬间巨变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永无止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 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如何?

③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些形式?

12.202月10日,北方的一家报纸发表文章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请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A 6.B 7.D 8.A 9.D 10.D

二.非选择题

11. ①事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一是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的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二是事物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2.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②由于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自身的内部挖潜。由于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规范市场行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立足国有企业自身,同时又不忽视外部环境的影响,才能有效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篇11:量变与质变的哲学原理

量变质变规律涵义

①质――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通过属性表现;把握质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起点。

②量――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适度原则是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④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⑤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⑥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一种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即连续性的中断。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

②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在质变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③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高中说课稿

高中铅球说课稿

高中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高中作文指导说课稿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高二政治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碱金属说课稿

关于硝酸的说课稿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二政治《量变与质变》说课稿(共11篇)】相关文章:

沪教版《动物的休眠》说课稿2022-10-06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023-04-08

化学教案-氢气的性质和用途2024-02-12

化学氨铵盐说课稿2023-09-19

化学教师教学经验总结2023-08-02

物理说课稿2023-03-18

初中化学《盐 化学肥料》说课稿2022-04-29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2022-11-13

优秀高中数学说课稿2022-05-20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