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

时间:2022-09-28 07:54:33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共14篇)由网友“耳朵”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

篇1:铁及其化合物课件

铁及其化合物课件

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6,铁单质化学式:Fe。那么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大家知道多少?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

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者据此开展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使他们能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

2.化学新课程的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2)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3)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会合作。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中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的一部分。铁是中学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唯一的变价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实验易于开展且现象丰富,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体现化学思维方法——分类法和价态观的运用。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元素化合物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有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并对铁盐和亚铁盐、氧化铁等铁的化合物有一定的认识,这是对于掌握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支持;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情感上,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可以应用第二章学习的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方法,去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所属的物质类别,从碱的通性的角度去认识铁的两种氢氧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和制备方法;并从化合价角度对铁的化合物进行分类,去预测并通过实验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途径。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实验探究Fe3+、Fe2+的相互转化时会遇到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四、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和技能

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了解检验Fe3+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与归纳,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实验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氧化还原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与和谐。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流程设计: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开始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含有铁元素的药品,如加入了铁钉的FeCl2溶液和不加铁钉FeCl2溶液,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问题情境。学生实验制备铁的Fe (OH)2和Fe (OH)3,对铁的重要化合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使学生认识到Fe2+可以转化为Fe3+,为后续探究活动做铺垫;演示实验将KSCN溶液分别加入到FeCl2溶液和FeC3溶液中,使学生了解了Fe3+的检验方法;学生实验用KSCN溶液加入了铁钉的FeCl2溶液和不加铁钉FeCl2溶液,检验结果作为两瓶溶液存在不同之处的证据,引出新的问题未加入铁钉的FeCl2溶液为什么含有Fe3+,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最后提供药品供学生选择,来实现Fe2+、Fe3+的相互转化,目的在于进行实验设计,初步学会运用氧化还原知识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的方法。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开放问题1:通过对提供的含铁化合物的试剂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出的问题将作为驱动任务,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

开放问题2:除了O2,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将Fe2+氧化为Fe3+?除了Fe,你认为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将Fe3+还原为Fe2+?

使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利用氧化还原知识分析要实现Fe3+、Fe2+的相互转化,预测需要加入的物质和对应的可能出现的现象,再通过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实验,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实验探究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氯化亚铁的还原性、氯化铁的氧化性;另一方面,初步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即:根据物质中元素的价态预测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选择相应的还原剂或氧化剂与该物质反应以验证该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寻找验证方法检验是否实现了预期转化→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建构知识,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得到了体现和提高。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谈谈本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了解学生在知识的获得、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方面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同组成员的作用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否得到实现。

教师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

2.编制习题检测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3.提供一种尚未学习过的物质(如Na2SO3),让学生制定方案探究它的氧化还原性,评价学生对探究物质氧化 还原性的一般方法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不只是把情景作为引入的手段,而是把情景作为与问题相匹配的教学线索:在学生观察实验室常见的含铁试剂的观察的真实情景中引出问题,在制备铁的氢氧化物、研究加入了铁钉的氯化亚铁溶液与未加铁钉的氯化亚铁溶液有何不同、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三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探究,有多次小组讨论或实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层次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教学实效性得到了体现。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活跃程度明显提升。不足之处是,在“设计实验完成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相互转化”阶段,学生交流表达不够充分。这个环节如果处理更加合理,学生对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的一般方法的理解会更好,教学实效性会更好。

篇2:铁和铁的化合物

铁和铁的化合物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2、增加“铁丝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等仪器;铁丝、铁粉、稀硝酸、蒸馏水等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Flash4.0电脑软件支持。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

【电脑展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

【板书】第三章  铁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一)

一、铁的物理性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引入】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电脑展示、讲解】对照元素周期表,指出铁位于第四 周期第Ⅷ 族,这一区域还有哪些元素呢?这里还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 ;最硬的金属“铬” ;最难熔的金属“钨” ;“太空金属”“钛” ;象水一样的'“汞” ;以及电器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铜”卧“铁”之“宝地”。(引出过渡元素的概念)

象上述的金、银、铜、铁等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68种元素,叫做过渡元素。(注:新元素周期表已列出了112号元素)。

【板书】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分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板书】Fe-2e-=Fe2+   ; Fe-3e-=Fe3+

【讲解】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

【板书】三、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它列在氢的前面。

【电脑展示】Fe+S ===() FeS ;2Fe+3Cl2 ===() 2FeCl3

3Fe + 2O2 ====(点燃) Fe3O4

【阅读】在高温下,铁还能与碳、硅、磷等化合,例如铁跟碳化合而生成一种灰色的十分脆硬而有难熔的碳化铁。

【板书】2、与化合物的反应:

Fe+CuSO4=FeSO4 +Cu ;

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 +H2↑

【启发】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铁,那么,铁和稀硝酸的反应呢?

【探索实验】把稀HNO­3溶液吸入装有细铁丝的长胶头滴管里,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观察每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观察后分析】

(1)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2)为什么到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为什么溶液变成棕黄色?

(4)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

(5)我们知道,稀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铁具有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与稀HNO­3的反应:

稀HNO­3过量时:

Fe +4HNO­3 (稀) =Fe(NO3)3 +NO↑+2H2O

【设疑】铁与稀硝酸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生成的是Fe3+吗?铁粉过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析】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还有中间价态Fe2+,所以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铁粉过量时,2 Fe(NO3)3 +Fe = 3 Fe(NO3)2

总结:3Fe +8HNO­3 (稀) =3Fe(NO3)3 +2NO↑+4H2O

【设疑】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能发生反应,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也能和铁反应吗?

【讲解】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在加热的情况下仍能发生反应。

【小结】由实验可知,铁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3价的铁,说明铁有还原性。因反应生成NO、NO2污染物,所以应设计该实验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三、实验创新。

【板书】(2)与水蒸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增加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做爆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DD有H2生成。

【板书】3Fe+4H2O(气) (高温) Fe3O4+4H2

【课外思考】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能否作更一步的改进?

【讲解】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四、练习反馈。

【投影练习】

1、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 溶液

C、稀HNO3                D、Fe(NO3)3溶液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3、根据下列反应:(1)Fe+CuCl2 = Cu + FeCl2 ;

(2)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判断Cu2+、Fe2+、Fe3+、氧化性的顺序是:

A、Fe3+> Fe2+ > Cu2+        B、Fe2+> Cu2+> Fe3+

C、Cu2+> Fe2+ > Fe3+        D、Fe3+> Cu2+> Fe2+

五、讨论深化。

【讨论、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过渡元素常有变价。

弱氧化剂〔I2、H+、Cu2+等〕

强氧化剂〔Cl2、Br2、HNO3等〕

Fe

Fe(Ⅱ)

Fe(Ⅲ)

O2、H2O

【板书】小结:〔1〕铁具有较强还原性。

〔2〕

〔3〕过渡元素次外层上有价电子,常有变价。

【作业】:P47、1、4

注:1、本教案参考了方向东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20第8期“《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设计”一文。在此致谢。

2、本人用此教案和相应课件作课在“河南油田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11)

3、根据学生的情况,关于“Fe与Fe3+的反应”的内容作课时可以不讲。

篇3:铁和铁的化合物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2、增加“铁丝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等仪器;铁丝、铁粉、稀硝酸、蒸馏水等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Flash4.0电脑软件支持。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趣。<?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

【电脑展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实验探究。

【板书】第三章  铁

第一节  (一)

一、铁的物理性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引入】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电脑展示、讲解】对照元素周期表,指出铁位于第周期第Ⅷ 族,这一区域还有哪些元素呢?这里还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 ;最硬的金属“铬” ;最难熔的金属“钨” ;“太空金属”“钛” ;象水一样的“汞” ;以及电器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铜”卧“铁”之“宝地”。(引出过渡元素的概念)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w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象上述的金、银、铜、铁等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68种元素,叫做过渡元素。(注:新元素周期表已列出了112号元素)。

【板书】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分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板书】Fe-2e-=Fe2+   ; Fe-3e-=Fe3+

【讲解】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

【板书】三、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它列在氢的前面。

【电脑展示】Fe+S ===() FeS ;2Fe+3Cl2 ===() 2FeCl3

3Fe + 2O2 ====(点燃) Fe3O4

【阅读】在高温下,铁还能与碳、硅、磷等化合,例如铁跟碳化合而生成一种灰色的十分脆硬而有难熔的碳化铁。

【板书】2、与化合物的反应:

Fe+CuSO4=FeSO4 +Cu ;

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 +H2↑

【启发】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铁,那么,铁和稀硝酸的反应呢?

【探索实验】把稀HNO­3溶液吸入装有细铁丝的长胶头滴管里,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观察每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观察后分析】

(1)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2)为什么到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为什么溶液变成棕黄色?

(4)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

(5)我们知道,稀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铁具有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与稀HNO­3的反应:

稀HNO­3过量时:

Fe +4HNO­3 (稀) =Fe(NO3)3 +NO↑+2H2O

【设疑】铁与稀硝酸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生成的是Fe3+吗?铁粉过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析】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还有中间价态Fe2+,所以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铁粉过量时,2 Fe(NO3)3 +Fe =3 Fe(NO3)2

总结:3Fe +8HNO­3 (稀) =3Fe(NO3)3 +2NO↑+4H2O

【设疑】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能发生反应,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也能和铁反应吗?

【讲解】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在加热的情况下仍能发生反应。

【小结】由实验可知,铁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3价的铁,说明铁有还原性。因反应生成NO、NO2污染物,所以应设计该实验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三、实验创新。

【板书】(2)与水蒸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增加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做爆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有H2生成。

【板书】3Fe+4H2O(气) (高温) Fe3O4+4H2

【课外思考】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能否作更一步的改进?

【讲解】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四、练习反馈。

【投影练习】

1、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 溶液

C、稀HNO3                D、Fe(NO3)3溶液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3、根据下列反应:(1)Fe+CuCl2 =Cu + FeCl2 ;

(2)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判断Cu2+、Fe2+、Fe3+、氧化性的顺序是:

A、Fe3+> Fe2+ > Cu2+        B、Fe2+> Cu2+> Fe3+  

C、Cu2+> Fe2+ > Fe3+        D、Fe3+> Cu2+> Fe2+

五、讨论深化。

【讨论、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过渡元素常有变价。

弱氧化剂〔I2、H+、Cu2+等〕

强氧化剂〔Cl2、Br2、HNO3等〕

Fe

Fe(Ⅱ)

Fe(Ⅲ)

O2、H2O

【板书】小结:〔1〕铁具有较强还原性。

〔2〕

〔3〕过渡元素次外层上有价电子,常有变价。

【作业 】:P47、1、4  

注:1、本教案参考了方向东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2000年第8期“教案设计”一文。在此致谢。

2、本人用此教案和相应课件作课在“河南油田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2000.11)

3、根据学生的情况,关于“Fe与Fe3+的反应”的内容作课时可以不讲。

篇4:铁和铁的化合物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2、增加“铁丝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等仪器;铁丝、铁粉、稀硝酸、蒸馏水等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Flash4.0电脑软件支持。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趣。

【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

【电脑展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

【板书】第三章  铁

篇5:铁和铁的化合物

一、铁的物理性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引入】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电脑展示、讲解】对照元素周期表,指出铁位于第四 周期第Ⅷ 族,这一区域还有哪些元素呢?这里还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 ;最硬的金属“铬” ;最难熔的金属“钨” ;“太空金属”“钛” ;象水一样的“汞” ;以及电器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铜”卧“铁”之“宝地”。(引出过渡元素的概念)

象上述的金、银、铜、铁等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68种元素,叫做过渡元素。(注:新元素周期表已列出了112号元素)。

【板书】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分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板书】Fe-2e-=Fe2+   ; Fe-3e-=Fe3+

【讲解】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

【板书】三、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它列在氢的'前面。

【电脑展示】Fe+S ===(△) FeS ;2Fe+3Cl2 ===(△) 2FeCl3

3Fe + 2O2 ====(点燃) Fe3O4

【阅读】在高温下,铁还能与碳、硅、磷等化合,例如铁跟碳化合而生成一种灰色的十分脆硬而有难熔的碳化铁。

【板书】2、与化合物的反应:

Fe+CuSO4=FeSO4 +Cu ;

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 +H2↑

【启发】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铁,那么,铁和稀硝酸的反应呢?

【探索实验】把稀HNO3溶液吸入装有细铁丝的长胶头滴管里,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观察每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观察后分析】

(1)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2)为什么到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为什么溶液变成棕黄色?

(4)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

(5)我们知道,稀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铁具有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与稀HNO3的反应:

稀HNO3过量时:

Fe +4HNO3 (稀) =Fe(NO3)3 +NO↑+2H2O

【设疑】铁与稀硝酸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生成的是Fe3+吗?铁粉过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析】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还有中间价态Fe2+,所以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铁粉过量时,2 Fe(NO3)3 +Fe =3 Fe(NO3)2

总结:3Fe +8HNO3 (稀) =3Fe(NO3)3 +2NO↑+4H2O

【设疑】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能发生反应,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也能和铁反应吗?

【讲解】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在加热的情况下仍能发生反应。

【小结】由实验可知,铁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3价的铁,说明铁有还原性。因反应生成NO、NO2污染物,所以应设计该实验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三、实验创新。

【板书】(2)与水蒸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增加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做爆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DD有H2生成。

【板书】3Fe+4H2O(气) =(高温) Fe3O4+4H2

【课外思考】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能否作更一步的改进?

【讲解】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四、练习反馈。

【投影练习】

1、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 溶液

C、稀HNO3                D、Fe(NO3)3溶液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3、根据下列反应:(1)Fe+CuCl2 =Cu + FeCl2 ;

(2)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判断Cu2+、Fe2+、Fe3+、氧化性的顺序是:

A、Fe3+> Fe2+ > Cu2+        B、Fe2+> Cu2+> Fe3+

C、Cu2+> Fe2+ > Fe3+        D、Fe3+> Cu2+> Fe2+

五、讨论深化。

【讨论、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过渡元素常有变价。

弱氧化剂〔I2、H+、Cu2+等〕

强氧化剂〔Cl2、Br2、HNO3等〕

Fe

Fe(Ⅱ)

Fe(Ⅲ)

O2、H2O

【板书】小结:〔1〕铁具有较强还原性。

〔2〕

〔3〕过渡元素次外层上有价电子,常有变价。

【作业 】:P47、1、4

注:1、本教案参考了方向东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20第8期“《铁和铁的化合物》教案设计”一文。在此致谢。

2、本人用此教案和相应课件作课在“河南油田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11)

3、根据学生的情况,关于“Fe与Fe3+的反应”的内容作课时可以不讲。

篇6:《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铁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高一化学教师黄爱育,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铁的重要化合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铁的重要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铁的重要化合物包括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以及铁盐、亚铁盐等内容。它们的主干知识是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和铁离子的氧化性。但我结合我们平行班的特点,本堂课设计只包含了前两个内容,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构建、用图表进行加深、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强化巩固,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等形式展现。

通过本节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一些感性的认知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化学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 初步掌握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2)通过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 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2)教学难点: Fe(OH)2的制备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铁的化合物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学好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并且在前面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又在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本学习方法,并且为后面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而且平行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思维也比较活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设计实验,让学生上讲台动手演示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法选取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实现知识的总结与提升,体验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六、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主要分为五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为了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我现场用榨汁机榨苹果汁,让学生观察整个变化过程,创设这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一些有关铁的化合物实物及图片,贴近生活,让学生感知化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个板块为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这一块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所以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填写学案上的相应内容,然后通过展示学生的学案进一步总结巩固铁的氧化物的知识,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

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因此在这个事情上花费的时间最多。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制备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对学生提出来的猜想进行点评后,抽取两位同学一人动手实验,一人观察并阐述现象,分工明确,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关于仪器问题第一次上课我就是用的试管进行实验,不方便投影,也不方便观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就改在培养皿里边投影实验,便于观察。在制备氢氧化亚铁时会发现实验现象与事先的猜想有所不同,抓住这个看似没有成功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氢氧化亚铁不稳定的性质及变化过程的现象,进一步进行思维扩展,要求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来制得较纯净的氢氧化亚铁,培养学生更深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给学生灌输科学探究需要实事就是的精神。最后由氢氧化亚铁常温下不稳定引出氢氧化铁受热不稳定的性质,以及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

第四板块是对本节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在ppt上例举出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某些可溶性的盐,通过加入某些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并且特别强调氢氧化亚铁到氢氧化铁之间的转化,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最后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增加课堂互动性,反馈教学信息,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七、板书设计

虽然有了多媒体ppt和展示台,但印象不够深刻,为了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在板书设计上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便于记录和复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7: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课属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课,复习课的要求是将知识点更有序的关联起来,同时结合考试说明和真题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也是始终已上述两点作为设计的基本思路的。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展开对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实验探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如下反思。

一、通过考纲和真题,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课不同于新课,知识点学生都熟悉但又有所遗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迷茫。我在不久前开设了一节联片公开课,也是学业水平的复习课,在开设的过程中,组内老师建议以明确考试要求的方式作为复习课的开头比较妥当。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也查看了相关的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学测真题,把与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的要求摘录下来,并进行标注,又摘录了20xx年化学学测真题,并将上面考查的是铁的哪个考点也标注出来。这样的设计与呈现,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哪些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二、通过知识网络图整合知识点

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广泛的金属,也是学业水平测试中考查的一种重要金属元素。铁的化合物包括三种氧化物、两种铁盐、两种氢氧化物,种类比较多,知识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此复杂的体系用关系图的方式呈现是最恰当的。但如果一下子把整张知识网络图呈现出来,学生定难接受,效果也比较差,如同看参考书上的'知识网络图一样,很难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真正被接受的知识关联。因此,我是以元素化合物复习的基本思路进行的同时,不断补充完善整张知识网络图,学生在不经意间建构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也亲手绘制了这张图,对图中每一个物质的定位,每两个物质之间的连线关系都十分清楚。真正让这张图印刻到自己的头脑中。

三、通过对比和归类,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以及铁离子的氧化性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如果只是这样呈现给学生,接受和应用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我从常见的有关这个知识点的两个题型呈现出来,即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多种鉴别方法,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除杂问题。学生在围绕这两个问题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要运用上述知识,学生如能正确运用知识进行离子的鉴别和除杂,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回答在知识网络图上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清楚图中铁三角之间的关系,也使物质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具体、有用、与解决问题息息相关。

四、通过实验设计和改进,训练思维的多面性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复习课虽然不需要演示实验进行点缀,但更需要更高层次的实验设计思路的训练。这节课中有一个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值得去探究和改进。虽然在新课中老师也或多或少的提过关于此实验的改进方案,但学生经过一年的时间遗忘了不少,另外,结合我最近参加的教研活动,有一位老师提出的关于此实验的新方案,我认为在这个实验上可以让学生去思考一下改进的方案,是一个训练多角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什么想法,经过启发后,大部分同学的记忆被唤醒,能提出一些常规的改进方案。这时候我以大禹治水的故事启发学生:在大禹之前,都是采用堵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而大禹完全颠覆了前人的思路,改成了疏通的方式来治理水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以及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本次课由于准备时间有限,也存在一些问题:课堂结构把握的还不够紧凑,前松后紧,前半节课略显松散,后半节课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有些匆忙,尤其是关于实验设计的环节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篇8: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反思

我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生活常识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经验,通过分析,得出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知识结构,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讨论,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完成,但规律性不强,这时我再加以点拨。接着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铁在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实验验证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有了更深的感触:

1、学生主体、培养探究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先将新课的内容归纳为几个讨论题,让学生预习,在课上由学生围绕讨论题发表意见,寻求新知识。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和填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或教师自己没想到或未采用的方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个性。多鼓励和培养学生冒险精神,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强化进取精神以激发创新意识。

2、重视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重要的就是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化学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生实验,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实验,不仅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化学知识,还通过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实验指导中可以提出科学家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难题的实例,从而给学生以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篇9: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常见的考查形式:①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理论;②对Fe2+、Fe3+的检验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导学诱思

铁有+2、+3两种价态,单质铁与________反应时生成+3价铁,与________反应时生成+2价铁,与____和____反应时既生成+2价铁也生成+3价铁。

教材回归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常温下Fe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______;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与H2O反应

3Fe+4H2O(g)高温,______________。

3.与酸反应

(1)非氧化性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性酸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8HNO3(稀)===3Fe(NO3)2+4H2O+2NO↑。

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____。

4.与盐溶液反应

(1)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eCl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FeCl3===______。

二、铁的化合物

导学诱思

(1)用FeSO4制备Fe2O3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蒸干FeCl2、FeCl3溶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是______。

教材回归

1.铁的氧化物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称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固体 红棕色固体 黑色固体

铁的价态 +2 +3 +2、+3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盐酸

的反应 Fe3O4+8HCl

===2FeCl3+

FeCl2+4H2O

与CO的

反应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____沉淀 ______沉淀

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反应

二者的关系 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现象是____沉淀迅速变成____色,最后变成____色,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篇10:铁的性质化学说课稿

铁的性质化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历年高考当中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故学好这一章对以后的总复习来说非常的重用。而且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4)关于钢铁制品生锈及防锈措施的内容,在本节课的一周以前,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的探究”。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引发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锈措施和锈蚀条件的关系。通过此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讨论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渐树立珍惜资源,合理、正确使用资源的观念。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认识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语小组代表简述收集的资料使学生体验信息怎样收集和处理,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评价总结倾听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投影展示钢铁厂生产场景观看激发学习兴趣提出有关铁的物理性质的讨论题思考、讨论培养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回忆相关知识制氢气的实验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做准备指导学生探究铁的化学积极思考回忆有关镁、铁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实验室性质通过思考、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汇报有关“钢铁制品锈蚀条件”“防止锈蚀”的学习成果,并简要评价汇报、讨论、评价使学生了解钢铁锈蚀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使用资源的观念课堂小结倾听、思考并回忆巩固知识达标练习教师精心挑选,回扣本节重难点(习题另附)思考回答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强化爱国情感,增强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五、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记录和复习。

篇11:《铁骑兵》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初中语文的课文《铁骑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

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2、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姆教学突破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应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一着重探讨。

教学准备

1、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打败强的、战例。

2、预习课文。教学步骤(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1、讲述战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6、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7、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8、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9、剖析题意,完成课堂练习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师: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纷纷回答:爱看。

因为课前已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对教师的观念并不同意。生:不是。

师装作不解:哦,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打败强的战例吗?

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

举手回答,讲述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战例,涉及内容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进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三、找出文眼。理清脉络(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见课末板书)1、思考,举手回答。生: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2、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3、理清文章结构。

四、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杨朔的散文讲究结构,在布局上往往是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有所展现,请大家加以分析。指名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2、师:杨朔的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_特点。点明学生回答,并加以总结。

3、师: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抽学生回答,明确答案:“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五、解题,完成课堂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2、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3、指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1、从敌我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我军的一班骑兵竟能打乱敌人军事部署。

2、积极思考。生:“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3、完成随堂练习。

六、本课小结。

本节课按照导人、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分析结构及语言特点的顺序完成了课文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还领略到了杨朔散文的魅力,这对学生的写作及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七、课末板书设计参考铁骑兵杨朔本文结构起因:掉队——打游击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骑后们明明只是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为什么第二天包头的百姓纷纷传说八路军有一团人来攻城,并且“差一点把城攻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作分析。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找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1)没日殒落悬崖勒马冥思苦想

(2)香消玉殒婷婷玉立斗转星移宿营

(3)搔乱斗胆犹豫不决战战兢兢

(4)天马行空恪守部署凌乱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脸上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个性练习设计文中写道,斑长“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中放了一排马枪”,试分析此时班长的心理。教学探讨与反思因为本篇课文较短,且内容较易理解,因此只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但要作深入分析,稍嫌紧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加快节奏,主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体会,教师只在重点处加以点拨。

篇12:《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铁和铁的化合物》教学反思

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开发,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以《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为例,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以期与同行磋商。

一、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是:结构―性质―应用,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铁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分析,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再着重讲解铁的原子结构特点:次外层不是2个或8个电子而是14个电子。铁的价电子不只有最外层2个还有次外层部分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呈+2价;也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1个电子而显+3价,铁通常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即铁是变价元素。

从分析铁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铁的`性质,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的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的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至于铁的具体性质,我引导学生根据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及铁原子结构特点自己推测,再看书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结论形成的过程,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整理,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定格完成,但较分散,规律性不强,教师适时点拨。铁的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师生共同将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归类总结,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也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最后小结:铁的反应生成物中,铁的价态一般与反应物性质有关,也受反应物的量影响;也有不一般的,如铁在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及铁在氧气里灼烧,铁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样总结完善,培养学生正向迁移能力。经过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师生分析,学生总结,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在分析中逐步分散――铁的变价。教学中由结构到性质的分析,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教会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养成动脑思维的习惯,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素质。

二、实验证实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铁的化合物常有不同颜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化学中颜色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颜色证实物质的存在及检验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色。

首先展示纯净的铁片,铁的三种氧化物样品。经过观察推陈除新,原来纯铁不是黑色;同为氧化物,差别真不小!通过实物观察,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再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氯化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的颜色,从而得出Fe2+水溶液为浅绿色,Fe3+水溶液为棕黄色。化学中实物的静态美给人以美感,而动态美则给人以灵感。

铁的氢氧化物教学,则用开放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操作,成功地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他们的创新,要使学生经常意识到,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它不是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形成思想的基础以及思考过程的个性。创新的思维,总是在经历挫折后才形成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动手实验时,让学生先制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再制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常规操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则以失败告终。教师导疑Fe2+有什么性质?学生顿悟,重新操作,但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就变色。教师再问,成功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什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个别学生想到用煤油隔离空气,再将滴管伸入液面下操作,实验效果非常好。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失败的实验中找到灵感而取得成功。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

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化学实验中的反应美。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铁的化合物教学中,用有趣的颜色及实验将知识串联,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科素质。

高中教育要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篇13:高二化学化合物颜色

高二化学化合物颜色

红色化学物质

Fe(SCN)3(红色溶液) Cu2O(红色固体) 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 液溴(深红棕色) 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 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紫色化学物质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 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 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橙色化学物质

溴水(橙色)

黄色化学物质

K2Cr2O7溶液(橙色) AgI(黄色固体) 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 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 碘酒(黄褐色) 久置的KI溶液(黄色)(被氧化为I2) Na的焰色反应(黄色) 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 Fe3+的水溶液(黄色) 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绿色化学物质

Cu2(OH)2CO3(绿色固体) Cl2、氯水(黄绿色)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棕色化学物质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蓝色化学物质

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

黑色化学物质

FeO; Fe3O4; FeS; CuO; CuS; Cu2S; MnO2; C粉; Ag2S; Ag2O; PbS;AgCl、AgBr、AgI、AgNO3光照分解均变黑;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白色化学物质

常见白色固体物质如下(呈白色或无色的固体、晶体很多):AgCl; Ag2CO3; Ag2SO4; Ag2SO3; BaSO4; BaSO3; BaCO3;Ba3(PO4)2; BaHPO4; CaO; Ca(OH)2; CaCO3; MgO; Mg(OH);MgCO3; Fe(OH)2; AgOH; PCl5; SO3; 三溴苯酚; CuSO4;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高中化学物质名称俗称及常见成分

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 非有效成分CaCl2)

黄铁矿 FeS2

芒硝 Na2SO4·10H2O)

黑火药C, KNO3, S

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

明矾KAl(SO4)2 ·12H2O;

绿矾FeSO4 ·7H2O

蓝矾(胆矾)CuSO4·5H2O

皓矾 ZnSO4·7H2O

重晶石BaSO4

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

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CaCO3

王水(浓硝酸浓盐酸3∶1)

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石英.水晶,硅藻土SiO2

菱镁矿MgCO3

菱铁矿FeCO3

光卤石KCl·MgCl2·6H2O

刚玉,蓝宝石,红宝石Al2O3

锅垢CaCO3和Mg(OH)2

铁红,赤铁矿Fe2O3

磁性氧化铁,磁铁矿Fe3O4

铅笔芯材料—粘土和石墨

煤—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焦炭—含少量杂质的单质碳

石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脉石SiO2

高炉煤气CO,CO2,N2,

炼钢棕色烟气Fe2O3,CO

沼气,天然气CH4

焦炉气H2,CH4,少量CO,CO2,C2H4,N2

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还有甲烷,乙烷等

碱石灰CaO,NaOH

氯仿CHCl3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电石气C2H2

汽油C5~C11的烃

分子筛—铝硅酸盐

煤焦油—含大量芳香族化合物

木精CH3OH

甘油—丙三醇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肥皂—高级脂肪酸的钠盐

蚁酸:HCOOH 硝镪水:HNO3

篇14: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相互转变

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相互转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变的规律及其条件;巩固、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能力培养:提高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思想: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方法”这一自然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变及转变条件

【教学难点】。

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变及转变条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铁的化合物和Fe

的检验,首先请一名同学到前边演示制取Fe(OH)2的实验。要求是:辚做实验边告诉大家做这个实验的操作技巧及原因,说明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学生演示操作。

注意滴管的尖嘴部位要伸入到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原因是:防止二价铁被氧化。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提问

通过这个实验你认为亚铁化合物具有什么性质?

亚铁化合物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转化成+3价铁的化合物。

讲述

+2价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同样在另一定条件下+3价铁的化合物也可转化成+2价铁的化合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学习的问题。

思考,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

设问

一、亚铁化合物转变成铁化合物

1.亚铁化合物除外还有哪些?

2.+2价铁转变成+3价铁它本身应具有什么性质?

3.实现+2价铁转变成+3价铁应具备什么外因条件?

4.请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学习的知识中有哪些较强的氧化剂。

思考、讨论、回答:

FeCl2、FeSO4、FeBr2、Fe(NO3)2、FeO、FeS等。

+2价铁易失去一个电子,具有还原性。

应有氧化剂的参加,即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2、Cl2、Br2、O2、HNO3、浓H2SO4、KMnO4(H )溶液等。

失电子与氧化剂反应

板书

小结

+2                        +3

Fe                    Fe

氧化剂:Cl2、Br2、O2、HNO3、浓H2SO4、KMnO4(H )溶液、K2Cr2O7溶液等。

归纳、理解、记忆。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讲述

请你们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来实现上述转化,分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到前边谈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步骤,可能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设计的原则:

1.可行性的原则

2.操作简便

3.现象明显

(确认 转化成

同学讨论、设计方案。同学代表谈方案、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6FeCl2+3Br2=4FeCl3+2FeBr3

2Fe +Br2=2Fe +2Br

6FeSO4+3Cl2=2Fe2(SO4)3+2FeCl3

2 +2Cl

10FeSO4+2KMnO4+8H2SO4=

5Fe2(SO4)3+K2SO4+2MnSO4+8H2O

10Fe +2MnO4 +16H =10Fe

+2Mn +8H2O

用KSCN溶液确认 转化成

一位同学操作:

①先滴入KSCN溶液 不变色

②再滴加Cl2水  变红

讲述

各组的实验设计都较好,我们对上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时间关系,做两个实验)。

提醒注意:

1.实验的基本操作要规范

2.药品滴加顺序

3.全体同学要认真观察现象,同时也要观察他们的操作,对做实验同学的操作给予评定。

FeSO4溶液

第二名同学操作:

①先滴入FeCl2溶液,

紫色褪去。

②再滴加KSCN溶液

变红色。

KMnO4(H )溶液

评价

全体同学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

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小结

展示

启发

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 转化成

一瓶长期放置的出现红褐色浑浊的FeSO4溶液。

想想是什么原因使溶液变质?红褐色浑浊是什么?试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同学间讨论分析: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离子方程式:

12Fe +3O2+6H2O=4Fe(OH)3↓+8Fe

设问

+2价铁可转化成+3价铁,那+3价铁能不能转化成+2价铁呢?

思考。

板书

设问

二、铁化合物转变成亚铁化合物

1. 转化成 应具备什么条件?

2.请总结你们学习的物质中哪些是常见的还原剂?

要与还原剂反应,说明 具有氧化性。

H2S、HI、S 、I 及活泼金属等。

得电子与还原剂反应

小结

                   

常见的还原剂:H2S、HI、S 、I 、SO2;金属Mg、Al、Zn、Cu等。

知识条理化、理解、记忆。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讲述

下面请同学们写出FeCl3与不同还原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一名同学到黑板写,并同时分析产物。

边分析边书写;

H2S+2FeCl3=2FeCl2+S+2HCl

2KI+2FeCl3=2FeCl2+I2+2KCl

设问

怎样实现上述变化,现象明显而又确实证明 转化成 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最后用实验证明。

同学们讨论后选取出代表谈设计方案,然后分别做实验:

1 ①先滴入KSCN溶液,

变血红色

②再滴加H2S溶液红色消失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FeCl3

2.①先滴入KI溶液

红色消失

②再加CCl4,振荡、

静置,CCl4层呈紫色。

FeCl2

小结

展示

启发

实验证明在还原剂的作用下 转化成

一块铜线路版

我们知道单质铜不能被一般的酸、碱等腐蚀,但在工业上铜印刷线路版是用溶液把铜溶解的,你能解释原因吗?请写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具有氧化性, 氧化了单质铜。

2Fe + Cu=2Fe +2Cu

设问

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这个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在金属离子活动性顺序中,Fe 应排在什么位置?

说明:Fe 的氧化性比Cu 的氧化性强。

氧化性:Fe >Cu

Fe 应排在Cu 的后面……

Zn 、…

设问

足量的Zn粉与FeCl3溶液反应有什么现象?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同学到前边实验操作。

Zn+2 Fe =Zn +2 Fe

溶液由黄色变浅绿色。

Zn粉过量:

Zn+ Fe = Zn +Fe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设疑

这个反应及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对于FeCl3溶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泼的金属MgAlZn等与Fe 反应,Fe 被还原成Fe 还是Fe,要看还原剂的量。

还原剂

氧化剂

总结

请同学们回忆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讨论了哪些问题?

具有还原性,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1.                 的转化

2.                  与活泼金属反应时,还有用量问题。

3.Fe 的氧化性比Cu 的氧化性强。

作业

课本第47页,第2、6题。

【随堂检测】

1.如何使部分变质的FeSO4溶液转变成纯净的FeSO4溶液?

2.在含xmolFeCl3,ymolCuCl2的水溶液中插入一块铁片,充分反应后,称量铁片。(1)若铁片质量与插入前相等,则x∶y=___________;(2)若铁片质量比插入前大,则x∶y=___________;(3)若铁片质量比插入前小,则x∶y=___________。

【检测答案】

1.加入还原剂铁2Fe +Fe=3 Fe

2.(1)2∶7(2)小于2∶7(3)大于2∶7

高二上期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金属钠优秀说课稿

《乙醇》的说课稿

高二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氯气说课稿

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个人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
《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二化学铁和铁化合物说课稿(共14篇)】相关文章:

《电解原理》化学说课稿2022-08-14

初中化学《盐 化学肥料》说课稿2022-04-29

面试课总结范文2022-04-29

九年级化学教研工作计划2023-08-14

小学科学说课稿2022-05-06

高三化学备课组阶段复习计划教案2023-08-19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2023-06-03

初中化学班主任工作计划2024-05-15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2023-09-02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