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

时间:2024-03-12 07:34:05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精选15篇)由网友“weiziqi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

篇1:《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

《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语文第十册的26课《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如: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郑和远航》的专题站,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建立了这个专题站,供孩子们浏览。为了增加网站的开放度,我在网站上做了许多超级链接,链接到许多正规的网站,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满足他们收集着整理信息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网站设计

本网站应用了动易的设计模板,功能强大,交互性强。

本网站设计了六大板块,分别是:

1、

自主学习。里面提供了电子课文、学案设计、生字生词等内容。特别是超文本的电子课文,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做了超链接,用视频、声音、图片等形式做了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阅读障碍。

2、

郑和轶事。有郑和生平事迹和后人纪念他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更全面翔实地了解郑和,有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

宝船之谜。多角度地介绍郑和远航的奇遇和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当时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

远航历险。带学生进入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体会大海的惊涛骇浪,海盗的凶残冷酷,从而体验郑和和他的船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大无畏品质。

5、友好往来。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以及时间跨度。了解郑和远航为世界文化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6、

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于电子课文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能准确的读准生字。借助于电子文本的超链接,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清除阅读障碍。

浏览网站的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历险过程、友好往来,初步感受郑和远航的壮举和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借助于专题站丰富自己的认知。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借助媒体,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播放有关视频,或点击相关图片,感受船队的宏伟壮观,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来自文本的体验。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或观看视频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点击专题站,进行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学,效率将会很低,因此,我得给他们提出自主探究的目标,这个目标出现在网站的自主学习导航里,分别是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网上又有那些故事让你难忘?

3、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第二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写法的指导,有一阶段成被我们的语文课堂忽略,当我认为,它仍然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之一。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例子。这例子就包括教材所具有的语文运用规律的基础性规范性的特点。一篇优秀的范文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规范文体的研读,逐步构建自己的写作方法体系。]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最后,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一下郑和。

(2)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出一期以郑和或航海为主题的电子小报 。

(3)写一则200---500

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纵观这一节课的设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教师通过网络即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调控。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2:《郑和远航》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说”、“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通过知识竞答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揭示课题后让学生交流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以及交流在预习中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请几位同学分节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指导分段;学习生字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课好,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

二、抓住“远航”一词,精读课文

1、了解历史地位。

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郑和远航是怎样的远航?相机出示第七小节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读,教师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接着再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看,哪里告诉我们了,然后全班交流。从两个方面感知郑和远航的规模大,第一就是参与的人多;第二就是远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设备先进,是一艘艘宝船。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让学生想象描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面对这壮观的场面,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远航,梦想即将实现,郑和肯定会感慨不已、思绪万千,激发学生想象此时郑和的样子。“时间长,范围广”你又可以从哪里知道呢?再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得知课文的第六小节告诉我们了。从前后经历了七次远航,一共花了28年,到郑和六十多岁时还远航感知“时间之长”。郑和船队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可看出“范围之广”,并让学生看一段资料介绍。 学生还可以从“前后共七次呢!”体会出郑和远航的“次数多”。从而体会到“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通过让学生想象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郑和的样子、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乐读。改变了深讲、讲透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了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

2、学习远航过程。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广,范围之广,次数之多,书必须读进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请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引入学习课文的第四、五小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了解到郑和远航不光是友好外交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体会,并让学生想象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也可演一演。如: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的双方对话;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会说些什么话等。郑和船队在远航中还遇到了艰难险阻,让学生通过朗读并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关画面,调动音像积累;听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让学生说出仿佛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在调动文字积累和生活积累来体会海浪之险和海盗之险。其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面对此情此景,你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是如何呢?找出关键的词语来体会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最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再次来感悟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迁移法,让学生站在文中角色位置上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抓住学生情感导读课文,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真正达到了“入境”、“悟情”的阅读理想境界。课堂上老师则成了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内化了课文内容。

3、总结升华情感

通过深入课文,理解了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的远航,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并且从远航中感悟了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告诉学生书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历史评论家,你还觉得郑和远航是一次怎么样的远航?学生讨论、交流 。如:一次影响深远的远航、一次收获的远航、一次生命的远航、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让学生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读一遍,体会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并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我挖掘教材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这还是一次什么样的远航。这样为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作了铺垫。

三、复述第一次远航

1、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你愿意把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吗?好,老师也愿意,我和你们比赛。

●现在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和老师比赛”是个挑战,对学生来说有兴趣、有征服的欲望,这让学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延伸拓展

选做:

1、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2、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

3、写一篇读后感,相互交流。

●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地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的最具体表现。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品尝这样的“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说板书设计】

10 郑和远航

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扬帆远航(详)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略)其余六次远航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一张微型教案。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又体现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篇3:《郑和远航》说课稿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智能目标: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文本主线

1、复习并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的规模之大的有关语句仔细品读,试着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2、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读体会,在自主交流中相机播放(视频)启航场面,感受规模宏大;点击宝船图片,品味宏伟壮观;播放扬帆启航小电影,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3、回归文本,赏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组织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个环节:

1、他们惊叹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把人们的惊叹不已具体写出来呢?(详略得当)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b、战胜凶险部分扣住三个重点:

1、出示语段: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视频)

及时评价指导朗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网上冲浪)

3、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再次指导朗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练习巩固、网上冲浪,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是否有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冲浪”,编制了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读并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总结,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2)出刊电子小报

(3)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1、板书设计:

26郑和远航

威武豪迈 扬帆启航

亲切真诚 友好交往

镇定自若 战胜凶险

名扬海外

[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从形式上看互动交融,寓含文意;从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篇4:郑和远航说课稿参考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说”、“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通过知识竞答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揭示课题后让学生交流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以及交流在预习中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请几位同学分节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指导分段;学习生字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课好,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

二、抓住“远航”一词,精读课文

1、了解历史地位。

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郑和远航是怎样的远航?相机出示第七小节的第一句话,让学生读,教师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接着再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找看,哪里告诉我们了,然后全班交流。从两个方面感知郑和远航的规模大,第一就是参与的人多;第二就是远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设备先进,是一艘艘宝船。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让学生想象描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面对这壮观的场面,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远航,梦想即将实现,郑和肯定会感慨不已、思绪万千,激发学生想象此时郑和的样子。“时间长,范围广”你又可以从哪里知道呢?再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得知课文的第六小节告诉我们了。从前后经历了七次远航,一共花了28年,到郑和六十多岁时还远航感知“时间之长”。郑和船队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可看出“范围之广”,并让学生看一段资料介绍。 学生还可以从“前后共七次呢!”体会出郑和远航的“次数多”。从而体会到“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通过让学生想象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郑和的样子、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促使学生乐读。改变了深讲、讲透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了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间。

2、学习远航过程。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广,范围之广,次数之多,书必须读进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请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引入学习课文的第四、五小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了解到郑和远航不光是友好外交的远航,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词语来体会,并让学生想象友好交往的细节描写,也可演一演。如: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的双方对话;当地老百姓“惊叹不已”会说些什么话等。郑和船队在远航中还遇到了艰难险阻,让学生通过朗读并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关画面,调动音像积累;听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之后,让学生说出仿佛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在调动文字积累和生活积累来体会海浪之险和海盗之险。其次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员,面对此情此景,你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是如何呢?找出关键的词语来体会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最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再次来感悟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

●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迁移法,让学生站在文中角色位置上主动积极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抓住学生情感导读课文,在文章中走个来回,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真正达到了“入境”、“悟情”的阅读理想境界。课堂上老师则成了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内化了课文内容。

3、总结升华情感

通过深入课文,理解了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的远航,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并且从远航中感悟了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告诉学生书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历史评论家,你还觉得郑和远航是一次怎么样的远航?学生讨论、交流 。如:一次影响深远的远航、一次收获的远航、一次生命的远航、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让学生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读一遍,体会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并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我挖掘教材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这还是一次什么样的远航。这样为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作了铺垫。

三、复述第一次远航

1、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你愿意把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讲给大家听吗?好,老师也愿意,我和你们比赛。

●现在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和老师比赛”是个挑战,对学生来说有兴趣、有征服的欲望,这让学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延伸拓展

选做:

1、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2、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

3、写一篇读后感,相互交流。

●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地布置具有弹性的、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作业,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基础上有同样的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的最具体表现。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品尝这样的“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说板书设计】

篇5:郑和远航说课稿参考

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扬帆远航(详)第一次远航? ?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略)其余六次远航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一张微型教案。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又体现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篇6:说课稿之郑和远航

说课稿之郑和远航

核心提示:《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觉得本课第一教时必须实现前拓性教学,借助《郑和远航》专题站,引领学生亲近课...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觉得本课第一教时必须实现前拓性教学,借助《郑和远航》专题站,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整个教学过程我力图体现如下特色: 一、采用“问题探究”的策略,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一段郑和扬帆起航的录象,催化了学生的情感,诱发了探究动机,也生成了两大学习主题。即:郑和是怎样的一个人?远航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即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也引领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阶段。从而展开了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参与认知过程。学生围绕主题,在任务目标的引导下,运用《郑和远航》专题站主动获取、分析、加工相关的信息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思考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从而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形成对郑和人物和远航事件的整体性把握,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在问题中凸现,在问题中张扬。” 二、挑战“一网打尽”,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力图做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当学生在网络信息的刺激下,产生一种“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述郑和远航”的心理需求时,我则引导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哪儿到哪儿是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这样提纲挈领,百毛皆顺,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结构,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最后根据课后思考题5的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细细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有主角、有听众、有朗读,有评价,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在和谐友好的对话中,浓郁了兴趣,培养了语感,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三、有效的资源、平实的设计、简约的风格构建着有效的课堂,这是我们共同期待的,也是我本课教学的源头和归宿。

篇7:《郑和远航》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自读课文12课《郑和远航》一课时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于是我和部分学生在课前收集了《郑和远航》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供孩子们浏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另外五年级孩子具有烈好奇心与求知欲,郑和远航的历史应该能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性阅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

3、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郑和首次远航的壮观景象,产生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而我国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他是谁?(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三)、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文中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你找到了吗?

(1)出示句子“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郑和远航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课文哪里告诉了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看。

(4)请大家默读全文,思考上述问题,再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简要的批注。)

2、全班交流

1)感受规模大(1—3自然段)

(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你是从那体会到的?指名读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根据学生回答而定)

(2)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3)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船只随行吗?(:生:有。)有战船,有粮船,有水船,总共——“200多艘”。难怪课文第三自然段中说这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5)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定)

(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27000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6)这么庞大的船队即将启航,想一想他们的指挥郑和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发号施令呢?(练习朗读)

2)体会时间长。

(1)过渡:从上面所说中我们确实能够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非常庞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

(2)指名交流:14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出洋次数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3)学习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广)介绍郑和的航海路线和所到的国家。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引读)

4、想想郑和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呢?(指名说)

(郑和远航是一次友好的,凶险的远航)

体会友好交往:

(1)从那看出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可以抓住句子或词语)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师生演一演

(3)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

战胜风险:

(1)想想航行中船队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一次次化险为夷。”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

(4) 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5) 小结:在漫漫的航行途中,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战胜了凶险,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6)最后以自然段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交流指导)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四)、升华情感,回读全文。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自由读课文。

五、学习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和师生扮演郑和各地人民的友好交往感受到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伟大壮举,理解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为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而感到骄傲自豪。不足之处是在学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壮举时只抓住一些数字和图片让学生感悟,没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理解,体会得不够深入。课内自读课应该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不应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今后的备课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

六、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在教学中,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板书 :12、郑和远航

规模大

时间长 达到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范围广

友好 凶险

篇8:《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课文背景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人,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他的名字。(师板书:郑和)

知道他吗?

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航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指着课题,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打开课文,请大家来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开始,读。

2、好,有的同学一遍读了,认真地读第二遍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成果。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三 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文读完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2、课文重点写了哪部分?

思考,为什么详细第一次远航,略写其他次远航?

3、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郑和,随郑和一同去远航。

第二课时

一、“扬帆远航”。

1、导入。

六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的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远航,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壮观的一幕。

2、要求学生小声读一读书上1-3小节,说一说从哪句话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3、指名回答,老师注意指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以下要点:

“宝船”的宏伟壮观――“场面”的壮观――“郑和”的自信威武

二、“友好交往”。

1、导入。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的强国,郑和率领的船队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他们访问的大多是亚洲、非洲的一些小国,但书上这种交往是“友好的交往”。请你默读这一部分,画出那些地方能体现出这种“友好交往”。

2、学生读文后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A 郑和对君主说的话(注意语气和态度要友好亲切,以及外交礼节)

B“当地人们参观宝船时惊叹不已”,会些说什么?

C 出示图片:当地人看到名扬海外的中国丝绸和瓷器时很想交换,会说些什么?

三、“战胜风浪”。

1、导入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风险” 。

2、要求学生大声读这一部分,说说有哪些风险――风浪与海盗

3、老师指导重点句子的学习:

出示句子:“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僵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要求学生大声读,说说体会到什么,读出感受。 教师指导:此句形、声兼备,使用了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突出了风浪的“险恶”。

学生朗读体会。

4、战胜海盗部分引入历史资料:当时的南海上,海盗十分猖獗,郑和首次出海就遇上其中最大的一股,人数有5000人,郑和把他们全部消灭了。

5、郑和在这两次严峻考验面前,表现如何?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等

四、“概述七次远航及意义”

1、出示郑和航海图,老师领读第六小节“概述七次远航”,并介绍相关国家、地理、航程等。

2、引入历史资料:

在郑和远航87年后,哥伦布才开始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险;在郑和远航的1之后,麦哲伦才率开始那次环球的航行。他们率领的船只只有两三艘,随从不过2、3百人,所以,郑和远航是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3、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能说读到这句话时自己的感受吗?读出感受。

4、引读课文完毕。

五、拓展

搜集资料,做一个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郑和的事迹,介绍他的远航壮举。

板书:

郑和远航

扬帆起航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自信威武 镇定自若 有勇有谋

篇9: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课文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二、目标预设:

1、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三、重点、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进一步感受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自主探究。本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录象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入文本,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充分领略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五、设计思路: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点拨指导→自主探究

↓↓

点评疏理→交流汇报

↓↓

设计应用→训练实践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3、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及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初步了解郑和及其下西洋的事情,认识到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启发质疑

1、读新词:

派遣身材魁梧健步抱拳浩浩荡荡

赠送扶老携幼瓷器珊瑚惊叹不已

呼啸奔腾咆哮撕咧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2、这些新词每组都描绘了郑和第一次远航中的一个场景,谁能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3、大家想不想亲眼见识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呢?(播放郑和远航的录象片段)

4、引导质疑:这节课,你最想知道有关郑和第一次远航的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教学环节采取复习导入,激发质疑,整理归纳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化“编者的思路”为“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选择、认真研读

1、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段,然后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部分认真研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

a“扬帆启航”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整个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雄伟壮观)

(2)你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扬帆启航时的壮观场面?

a苏州府刘家河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抓住“人山人海”“无数”体会场面的壮观,并随时指导朗读。)

b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抓住具体的数字体会大船的雄伟壮观,并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宝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c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3)在这部分中,郑和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齐读,抓住关键词体会交流(威武雄健)

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大家想想,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船队)这是一支怎么样的船队?带领这样一只船队远航,郑和内心会怎么想呢?再读,读出郑和的威武雄健。

映入眼帘的还有什么?(送行的群众,宏大的场面)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的送行人,让郑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再读,读出威武雄健。

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未知的前途此时此刻,郑和又会想到什么呢?(吉凶未卜)这影响了郑和远航的决心了吗?是呀,你看,他――,你听,他――,

就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威武、自信、决心、庄严)

全班齐读

篇10: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巧用题目,诱导初读感知

2、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3、从读中写,体会写作特色

4、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1][2][3]下一页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篇11: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3、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强调个别字写法读法)

4、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

5、请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标记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反馈

1、了解学生初读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指导分段

(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指导分层)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回到6前,跟随郑和的船队一起去经历一次远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3、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1、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上一页[1][2][3]下一页

(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2、读悟课文第一、二、六自然段,体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问题设计:课文是怎样分别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回答

(此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3、读悟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人民顽强对的探索精神”及“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问题设计:从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郑和远航的船队所到之处,情况如何呢?

课文中写了几次风险,分别是什么呢?

(此为本课难点,引领学生通过理解相关词语,体会相关语句描写,联想相关画面等来体会郑和的精神和此次出行的意义)

4、回归整体

学生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问题设计: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三体会写作特色

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四依据标题,熟读复述

(进行如下指导:1、抓住联系点2、想象画面)

五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板书设计

第一次扬帆起航

(详写)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上一页[1][2][3]

篇12: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要走近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千帆竞队的船队成为西洋永不磨灭的风采,他就是――(板书:郑和)

2、谁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郑和。(引导学生简介)

注意:介绍郑和时,复述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3、4句即可,一定要说自己理解的资料,不能边看材料边说。

(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太监:说明他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肩负民族大义,高扬和平风帆踏波远行,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有才有学,有勇有谋,官居四品。)

3、小结: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明朝的这位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呢!28年里,郑和率领船队远航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板书:远航)

4、思考:这篇课文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郑和远航的壮举,重点又介绍了哪次远航的经过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作简要交流。

过渡:看来,通过预习和初读,同学们对课文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预习生词的.情况。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桅杆珊瑚

脱缰撕裂威胁身材瓷器赠送

(2)指导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遣撕瓷

(3)小结:这一课这么难写的字同学们都能掌握得很好,看来你们很会学习,老师发现这一课不仅字难写,成语也挺多的,我们来看一看。

人山人海浩浩荡荡雄伟壮观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友好交往名扬海外狂风呼啸

波峰浪谷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

(4)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难读的句子、长句子要反复练读。

(5)汇报读难读的句子、长句、带有成语的句子。

(6)出示下一屏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文中的,有的是与课文紧密联系但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请自由地读读,根据课文内容猜猜它们的意思,并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学生自由读成语并分类、朗读。)

过渡:你能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吗?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哪几个小节详细地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找得很准)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郑和第一次远航分为可以分为三层,请迅速用一道竖线标出来。

(2)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介绍了什么呢?(作者还简略地写了郑和其他几次下西洋的情况以及他远航的意义和贡献)

4、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小节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七小节)

三、布置作业,存疑留韵

1、抄词

2、读课文一遍,熟悉课文内容,想象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郑和远航》,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

人山人海雄伟壮观浩浩荡荡

友好交往扶老携幼惊叹不已

狂风呼啸严阵以待化险为夷

评价:能不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词语的意思。

评价:因为有了体会,这些词语读的可真好。

2、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梗概?

二、品读词句,体会中心。

过渡:郑和远航虽然已经过去600多年,可是直到今天,有关国家还依然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文中有一小节对郑和远航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请你打开书找一找(最后一小节)

小声读第7小节,思考:你从这一小节中读懂出了什么?

生: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师:顶峰你是怎么理解?郑和远航的哪些方面达到了顶峰?

生: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师:它指的是谁?(郑和远航)也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

生: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

师:这是对郑和出使意义的评价。

生:直到现在,有关国家……

师:这是对郑和远航,郑和出使总的评价。

篇13: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说”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激趣质疑

过渡,出示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一段描述。(有关说明郑和远航意义的文字)

1、读了这段简洁的描述,关于郑和远航,你最想具体了解些什么呢?(教师相机帮助总结)

2、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好好读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三、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

(一)规模之大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启发学习“宝船”这部分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宝船“特别雄伟壮观”并读好)

3、引读总结

在郑和的船队中,这样的宝船就有60多艘,再加上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整个船队共有船只200多艘,随行人员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等,共两万七千多人,船队规模真是宏大呀!

(二)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师生适当地补充介绍一些资料。

2、出示“航海图”,帮助理解“范围之大”,并为后文理解“战胜更多凶险”作铺垫。

3、齐读第6小节。

四、汇报交流第二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启发帮助。

(1)“风浪险恶”

体验、感悟、诵读

(2)郑和的船队是怎样战胜了海盗的袭击?

(3)想象远航中的其它凶险和困难。

追问“这些凶险,郑和事先考虑到了吗?

五、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2、齐读第4小节。

六、总结课文

1、总结。

2、齐读第7小节。

3、面对郑和雕像,你想要跟他说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1、以郑和身份写一篇《航海日志》。

2、推荐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DD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

《与郑和相遇海上》。

篇14: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这一伟人,感知郑和远航的伟大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

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与“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

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

(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

“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学习规模大

(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

(2)交流(指说)相机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可以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

(3)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

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

(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

(呀,你读出了心中的赞叹!)

(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条巨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3、时间长

(1)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之大)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快速浏览文章。

(2)指名交流:1405至1433年,达7次

(3)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的赞叹!(生齐读)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

4、范围广

(1)郑和下西洋到底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板书:范围之广)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

(2)播放录象

三、学习航海过程,感受郑和其人。

1、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2、战胜风险

(1)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

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

(4)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

(5)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3、总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确确实实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板书: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整齐而响亮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升华情感。

1、出示郑和图像。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高度赞誉过他。旁显梁启超诗作,师生齐读。

2、让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一赞郑和和这段历史!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首小诗。(屏显)师配乐朗诵“天记得你,海记得你;山唱着你,海唱着你。七下西洋美名扬,六百春秋长流芳。”

3、相信大家有比老师更好的方式,更美的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写在书上。

4、交流

5、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五、作业。

点击《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去了解更多这位英雄,这段历史。

六、板书:

规模之大

郑和远航时间之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篇15:《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一、课时教学目标界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词语的分类理解,从而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在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时的壮观场面,激发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设计板块:

1、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2、分类理解新词,脉络一目了然。

3、探究学习“扬帆远航”。

4、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图片、文字)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目的:

(一)、激情导入,走近郑和。

1、教师导语引入:由现在出国之便利,引出古代出国出海之艰难,从而引出六百年前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的故事,随即出示郑和像。

2、出示课件:走近郑和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信奉佛教,因此被封为“三宝太监”。

1405年郑和首次受命出使西洋,当时的西洋是指现在的文莱以西的海洋各地以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

读了这段材料以后,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要说说?

[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郑和产生一份敬仰之情,通过“读材料,谈感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新词分类理解,脉络一目了然。

1、提出初读要求,指导学生充分读书。

2、在学生充分初读之后映示文中新词:

派遣(qiǎn) 魁(kuí)梧(wú) 健步 浩浩荡荡 赠送 丝绸 瓷(cí)器 名扬海外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A、指名读,相机正音。

B、这些语词,你能在课文中理解它们吗?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交流。

3、投影映示,将上述词语放入三个方框中。

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三个方框中,分成这三类呢?

4、试试为每一类有关的内容加个小标题。

(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5、映示课文框架图,帮助学生理清全文脉络。

(三)学习“扬帆远航”。

1、教师以绘声绘色的描述,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课件映示。自由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2、指名朗读或扮演郑和进行表演再现。(选哪一种方式汇报,由学生自主选择。)

3、假如时间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当时你们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

引导学生读一读第1、2自然段后再展开想象。

4、此时,假如你能和郑和相见,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问他?

【这一置疑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直接向文章中的人物质疑,与文本进行近距离对话,至于学生所提出的

问题,教者根据问题类型和内容,或扮演郑和角色直接回答,或存疑留待下一节课探究解决。】

(四)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抄抄词语,读读课文会让大家太枯燥乏味,今天老师想让大家自己来设计作业,然后自己完成。

投影映示:“自主自设作业乐园”

发放“自主自设作业乐园”卡。

【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走出接受性作业的圈子,唤醒自主意识,自主设计作业内容,自主设计作业类型和形式。】

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反思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历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当冲突发生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四个人和一只箱子》教案

《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
《《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郑和远航》说课稿设计(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说课稿2022-11-20

高中历史教案华师大2023-11-28

小学五年级语文《大江保卫战》教案2023-10-13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2024-01-14

九年级新航路开辟课件2022-12-18

玩奏乐器中国范儿说课稿2023-01-08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反思2023-04-08

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2022-12-10

五下范文 敬佩的人2022-09-06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范文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