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共20篇)由网友“山区的狼”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子中形成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对称图片;教师:机灵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板贴)。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每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到家中的镜子前化妆,巧的很,它家的时钟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时针刚好指到5,吆,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半,怎么一下子7点多了呢?
2、小组讨论,为什么晚了?
生1:路上太慢了。
生2:时间看的不对。
3、师:时间到底对不对呢?镜子中有什么数学问题吗?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展开活动,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对称图片(美术字“王”、Α、8、喜喜),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2、活动二:
A、将镜子放置物体的一侧,摆一摆,发现了什么?
B、让学生用右手遮住自己的右眼,照着镜子看一看,说说镜子中的你是用哪只手遮着自己的一只眼睛?它在镜子中是左眼还是右眼?
3、你发现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
A、小组交流
B、汇报总结:镜子中看到的物体与原物体是对称的,但左右对称。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机灵狗当时看到的是几点?
教师板画时钟的对称轴,使学生明确:左右所指时刻不同,时间不同。当时镜中的时针指着5,实际镜子外的时针是指着7,当时已经7时了,因此机灵狗晚了2个小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正确时间)。
2、师:如果我们来看一片树叶,会怎样呢?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
(再次使学生体会:镜子内外,左右错位,而不是上下错位。)
四、拓展练习,提高认识
1、师:如果机灵狗想从镜中看时间,在镜中几时才不会晚了看电影呢?
(让学生探讨:实际的5时,在镜中应当是几时,再次体会左右错位)。
2、讨论: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作哪些事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课本18页的第2题及实践活动。
附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内外,左右错位
篇2:《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镜子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5―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点:
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师用的示范镜子,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①出示镜子,引导学生照身边的物体,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
③全班同学汇报
二、探究验证:
①用镜子完成P17“试一试”第(1)题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看和你的发现是不是一样。
②同桌互相合作,完成第(2)题,摆一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③帮助机灵狗:
在观察机灵狗的发现,看看是不是对呢?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18“练一练”第1题
先想想,再用镜子验证一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2、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使你们能看到图的全部
四、实践活动
利用周末的时间,收集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全班交流展览。
篇3: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7页“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难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用的.示范镜子,图片、胶带、钟表,学生每人一面小镜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设趣导入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的我们的老朋友机灵狗吗?它昨天下午要去看一场五点半的电影,可是没看成,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机灵狗为了晚上看电影精力充沛,下午就睡了一阵,一觉醒来,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起床到镜子前梳妆,巧的很,它家的钟表在镜子对面的墙上,机灵狗从镜子中一看,刚好是5点,正好,路上用半个小时,现在出发正好。就在它兴高采烈地赶到电影院时,电影院却已经关门了。售票员阿姨说:“现在是7点半,电影早就散场了。”
咦,我明明从镜子中看到的是5点,怎么一下子变成7点多了呢?为什么晚了?同学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的。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
2通过观察图片中小女孩照镜子及你亲自照镜子,你发现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得出规律
1.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镜子内外,形状相同、互相对称,方向相反。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2.即时练习:(课件7-10)
四、联系生活,拓展知识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感受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
课件演示:(11-17)介绍水镜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五、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课件(18-24)
六、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现在同学们知道机灵狗为什么去晚而没看到电影了吗?谁能给机灵狗解释一下 ?
七、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其实生活中处处是数学,让我们走进数学,学好数学,体验数学的奥秘。
八、作业
怎样保证机灵狗在镜子中看时间不耽误看电影,请同学们下课后研究解决。
附板书: 镜子中的数学
镜子内外 形状相同
镜面对称 水镜
互相对称 方向相反
篇4: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镜面对称知识的建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孩子们像个科学家,探索镜子中的奥秘。并且发表见解时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认为有点儿遗憾,没有使学生充分的发言。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反思与注意的问题。
反思五: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故事、游戏、活动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头开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所以我在本节课导入时,根据学生喜欢的古代故事入手,为学生讲了三国时候一个叫苍舒的孩子让山鸡跳舞的故事,从而引出“镜子”这个教具来。接着我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动作,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对比镜子内外的变化规律。由于镜子太小,本环节处理得不够好。我又让两个同学模仿镜子内外的情形,让学生继续观察、对比,一起体验一下镜子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举起你的右手照镜子,镜子里的你举起的是哪只手?
在初步认识了镜子的特点之后,我让学生观察镜子内钟表所指的时刻与实际的时刻有什么不同。这里我用了一个没有数字的钟面,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因而学生在理解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接下来我让学生进行了一项活动:“做中学”。这项活动使本节课达到了一个高潮。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名字写下来,然后拿小镜子放在右边一照,那种发现实在让他们惊喜,而这种惊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一个个大叫:“我的变成了‘豪轩张’了。”“我的变成了‘一天王’了”“我的变成了‘妮佳李’了。”……孩子们都能从镜子里看出两个字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我又让学生举了一些生活中与镜子的作用一样的对称现象,学生说得相当好,像“对方眼珠中的自己”、“电视黑屏时”、“操场上的积水”、“光滑的瓷砖”等等。
之后的时间,我带学生徜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美丽风景中,学生在观赏的时候,时而发出“哇噻”的声音,时而兴奋地大叫:“我去过这儿。”仿佛他们真地身临其境。我让学生观看《猴子捞月》这个经典动画故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猴子没有捞到月亮?”
本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认为自己表现好的同学大声对着镜子喊一声:“我真棒!”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
篇5: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镜子里的数学》一课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课上,我利用教具、学生利用学具——镜子,展开一系列观察活动:
活动一:学生拿出镜子整理衣服,说说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二:猜猜头左边戴发卡的同学,镜子里的她,发卡在哪一边,从而引出镜子的奥秘,并板书课题:镜子里的数学。
活动三:把镜子放在半个图形的虚线上,镜子里能看到整个图形,发现镜子内外,相互对称,而镜子相当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活动四:师生、生生模拟照镜子滑游戏,发现镜面对称现象:相互对称,左右相反。
活动五:通过镜子看到的时间,猜猜现实中的时间,运用镜面对称现象原理。
这些活动为课堂增添了不少氛围,学生兴致较高,发言积极,特别是第三、第五个活动,学生切切实实感到镜子里的奥秘,第四个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师生、生一互动活跃,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篇6:镜子中的数学的优秀教学反思
镜子中的数学的优秀教学反思
要点介绍: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后,能直观辨认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了解镜子中形成的像是对称的并且和实际的图形是相反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具体体现在:学生平时经常照镜子,但不懂得镜子中的成像实际上跟我们是左右错位的。
解决策略:
在集备中,《镜子中的数学》的解决策略重点是认识镜子成像的特征,具体的做法是:举起你的右手照镜子,观察镜子里的你举起的`是那只手,从而认识镜子内外对称、左右相反,更好的感知镜子成像的特征。我觉得要使学生很好的感知镜子成像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照镜子、玩游戏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征,从而认识到镜里的和镜外的东西是左右相反的。
活动过程:
1、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镜子,同桌一起按下面要求实验,一起体验一下镜子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①把数学课本的封面对着镜子,看看镜子中的“数学”两个字的位置有什么变化?②举起你的右手照镜子,镜子里的你举起的是哪只手?
第一个活动同学们很快就有了答案,都能从镜子里看出两个字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第二个活动结束,一部分同学在汇报时提到镜子里面的像和自己是一模一样的,相同的。他们都没有意识到镜子里的像其实和自己是左右相反的,出现这种错误,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对称的真正含义:对称图形是和原来图形相反的。确实我觉得对称很容易使人认为是相同的、一样的。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接下来我又组织了他们跟我一起玩游戏:“给我当镜子”,我对着镜子做以下几个动作:举起右手,举起左手;提起左腿;提起右腿;用左手蒙住右眼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镜子里的像和老师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同学们充当镜子,我又做一遍刚才以上的几个动作。通过游戏的进行,大部分同学都好像发现了当老师举右手时,他们举的是左手,老师提左腿时,他们提的是右腿,刚好是相反的,通过这一发现从而引导他们认识镜子中的像刚好和我们是左右相反的。
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形象地获得了对反射现象的具体认识,加深理解了镜面对称的特征,进一步体会了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和实际的是左右相反的。其实我们对于照镜子这个动作非常熟悉,但我们不一定能意识到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和实际的是左右相反的,也就是说当你举右手,而镜子里的你却是举左手。
篇7: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的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感想?
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更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怎么样。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第107页第6题)
生:知道了3个小朋友比赛写出带“春”字的成语的个数分别是多少。
师:读完题,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这道题的信息很多,有点乱。
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想怎样分析解答呢?
生:也许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吧。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后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求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且“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可以画图表示为......
所以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个。
要求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了多少个成语,同样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了15个成语”,“小红写出了10个”,且“小红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是重复的,可以画图表示为......
所以说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10-5=20(个)。
……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师:通过练习题的解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面对很多信息时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排在从前数第9个,从后数第7个,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三年级一班的50个同学中,每人至少喜欢一门课程,喜欢数学的有37人,喜欢语文的有35人,那么这个班级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有多少人?
篇8:数学教学设计
5.1总体平均数与方差的估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总体与样本的关系,认识并体会统计估计的意义,实施办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用样本平均数、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与方差。
重点、难点
体会统计思想,并会用样本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和方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总体是XXX,个体是XXX,样本是XXX,样本容量是XXX
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3、方差的计算公式是
二快乐自学:
阅读教材P140―144完成下列练习。
1、在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去推断总体的情况,这就是思想。
2、用样本平均数、方差去估计总体的XXX然后再对事件发展做出决断、预测。
3、在“说一说”及“动脑筋”中,分别是可以用样本的
去估计总体的XXX、
4、例题是通过计算零件直径的方差来得到机器两个时段的运作性能是否稳定正常的。
三、巩固练习
篇9: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10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为的加减 法,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思。
2、让全体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内容
教科书82,83页的数学乐园
教具学具
准备:课件,信箱,卡片
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
师:谁能说说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几位数学朋友?11,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叫下他们的名字吗?
生:一齐(012345678910),如果从大到小呢?会吗?请一位学生说
师:能不能找找她们的位置呢?
(1)这位数字朋友说:我在7和9的中间。我是几?
(2)我在6的前面,我是几?
(3)我比10小5,我是几?
师:他们的位置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位置呢?会找吗?
生:我在xx的前面。我在##的后面。我在xxx的中间
2、情境
师,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巩固10内个数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个数,你还能找到什么吗?能不能给他们比下多少呢?
3、游戏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今天我们请一些数学朋友一起跟我们做个游戏,你们欢迎吗?
这个游戏叫“小小邮递员”,你们知道邮递员是干什么的吗?(送信)
这里有三个信箱,3,7,9,我们一起来送第一封信,6-3,猜一猜,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面去。为什么?
你们愿意把信送到信箱里面去吗?
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算清题目
(2)把得数相同的卡片送到指定的信箱,
(3)请三名检察官检查
有些小朋友的信,还没送出去?能告诉大家原因吗?(得数不同的)
大家都信都已经送出去了。老师这里还有一封信,不知道应该送到哪里去,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 )+2,可以送到哪里呢?(三种方法)
你也能自己写一封信,放进信箱里吗?
4.巩固提高
师:以前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中,谁能四面八方的滚?球体。球,玩过吗?
今天小明他们在投球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明说他是第一名,小丁说他才是第一名。你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
图;课件展示,(这个题分几种不同的可能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1)小明4个,小丁没进。小明赢了
(2)如果总共5个球,谁赢?
(3)总共10个球,谁赢了?
师:如果都进了3个球,那么还会判断谁赢谁输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找信息:进一个红球,加1分;进一个黄球,加2分;进一个黑球,加3分。
列示计算
游戏:对口令。(说说8,9,10的组成)
篇10: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活动中实现的。
本课通过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情境,说明可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并渗透函数思想;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的书写规则,然后引导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这样编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既简洁明了,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度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渗透的是函数思想。从有趣的问题情境出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设计教学程序时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一些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接触,但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同时,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学生尤其会对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个数或结果感到不适应、并难以理解。基于上述学情分析,并依据学生的年龄、兴趣、思维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索规律并用适当方式表示规律,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
篇11: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予学生更多探索、创造、交流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从镜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
师:咦,我发现××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
(先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请她上台面向大家,举起右手,再转身,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板书课题)
(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
师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
(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设DD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2、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
师: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生思维。)
3、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跟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4、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吗?
(学生上台展示做法。)(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评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建构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
(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
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师:他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出对方的动作?
(评析通过游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2、同学们能把镜面对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大家看《猴子捞月》的动画片。
师: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学生独立思考,再选代表回答。)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放录像)欣赏之后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3、生活中应用镜面对称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录像和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镜子和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播放《五朵金花》录像片断:姑娘在泉边梳妆;出示图片:牙科检查镜、汽车后视镜、商场防盗镜等。)
(评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解释应用中提高认知水平。)
(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篇12: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
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组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组织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提问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 明确要求
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
师:在调查之前,我们先来讨论几个问题。每个同学只能向小组长汇报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并由小组长记录调查的结果。小组长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呢?调查记录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发言
2、调查收集 整理数据‘
(1)小组调查活动(配音乐)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调查活动结束,哪一小组的来说一说,你们组喜欢哪一项活动的人数最多?你们是怎样调查的?你能根据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预测一下,全班中喜欢哪一项活动的人数会最多?理由呢?
生发言
师:为什么他们预测的结果不同呢?怎样才能知道全班中到底喜欢哪一项活动的人数会最多?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只要把各小组统计的结果合起来,再统计一次,就可以知道了。请各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统计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3)制作班级统计图
师:请小组长分发2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并请各位小朋友把调查项目补充完整。请各位小朋友根据各组的统计结果,来作班级记录。
生活动,指一名板演
师: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班级统计图出来了,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什么?根据我们班的统计情况,你觉得我们班级举行什么比赛最好呢?理由是什么?
师:如果一年级2个班一起举行活动比赛,你准备向年段长,建议举行哪一项比赛?理由呢?
师: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课后去完成?你们准备怎样进行调查统计呢?
生自由发言
三、应用拓展 实践创新
师:“六一儿童节”,我们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买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同学们能应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小组长分发3号信封里的统计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个任务好吗?
篇13: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为决策服务。
2、结合教学渗透理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汁图,能从扇形统汁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结合统汁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校运会中我们班好多学生都报名参加了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有的同学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家都来说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呢?班长来统计一下
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足球。
生3:我喜欢打乒乓球。
生4:我喜欢短跑。
……
师:刚才班长已经把你们喜欢的体育项目都记下来了,那我们可以对这些原始数据做何处理呢?
生1:制成统计表
生2: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汁图,大家想从中学会些什么呢?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教科书第106~107页上的内容和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汇报扇形统汁图的特点和作用。
(2)从扇形统汁图能读出什么样的信息?
(生自由说)
(3)牛奶中的数学问题。
看图,并计算出,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4)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生活中的数学。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2、小小统计员
(1)统计自己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制作成扇形统汁图。
(2)进行数据分析,为家庭开支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篇14:数学教学设计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具有快捷传播知识、加深理解、提供范例、培养认知能力等功效。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多讲解,学生要多做题,课本被当成了教师的讲解材料和学生的练习册,对课本中的内容的阅读重视不够。学生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学习中若有问题,也往往直接问老师,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找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阅读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数学阅读的教学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是想通过课题研究,让老师体会到阅读数学课本内容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同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从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有一部分中学比较注重开展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小学虽然也有教师对此问题比较关注,能看到一些老师写的理论文章,但在我所听到的各种级别的数学公开课上,还很少看到有教师能够把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出来。实际上,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数学阅读具有“有助于规范学生语言,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自学能力”等特点,应该说,是数学教与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应该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我也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来组织编写的,编写过程中,一定是考虑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应该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现行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完成是可能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阅读内容的选择研究:如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概念、公式的推导过程、数学知识、单元小结、算法指导等。
阅读措施的选择研究:如课内读和课外读。课内读主要有:对概念的阅读。对公式的阅读和对数学习题的阅读。课外读还包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读课外书等。
相关研究:教学设计形式的研究、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阅读效果评价方式的研究和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想结合的研究。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从20xx年开始启动校本教研活动,经过两年的实验和摸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开展话题研究的实践经验。
2.人员结构。以市级骨干教师牵头,教科室指导组织实施,以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一线青年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
课题负责人:汪尊明,男,市级骨干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
参与研究人员:
徐 勇,男,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数学教研组长;
孙玉峰,男,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团支部书记;
张巾巾,女,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
邓秀梅,女,小学特级教师,大专学历。
3.资料准备。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杂志;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4.经费保障。向学校争取经支持。
四、阶段性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论证与调查阶段,时间:20xx年8月-20xx年9月;
第二阶段:课题实践阶段,时间:20xx年9-20xx年6月;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形成模式阶段,时间:20xx年7-20xx年9月
五、研究方法
本课我们定位为行动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校本,在学中做,在做中求发展。”
六、研究人员及分工
汪尊明:负责课题的规划、指导、实践与总结
徐 勇:负责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孙玉峰:负责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邓秀梅:负责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张巾巾:负责中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显示
1、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实例;(用录像形式呈现)
2、实践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写出相关文章(以论文形式呈现)
3、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编写出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设计(以教学设计方式呈现)
篇15: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题: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学具
教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巧妙、适时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你们都了解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生:
1、圆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
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3、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圆的知识盲点进行整理,提出疑问,激发探索热情。)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圆,也离不开圆。
(1)请同学们从你的身边或学习用具中,找出一个圆形的物体来。
(2)请同学们先研究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同学们讨论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比划一下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2、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后,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也可能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测量出你们手中的圆的周长。
3、展示、交流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办法和测量结果,并且点名请个别同学上前板演所使用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可能会使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1)滚动法。
(2)绕线法。
教师强调:
1、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做好标记。
(2)不能滑动,要滚动。
(3)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2、用绕线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测量的是打结处之间的长度。
(2)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
师:无论是用滚动法还是绕线法,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变曲为直)
3、介绍圆周率
教师指出: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教师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计算时,圆周率(π)的值通常取3.14,即计算时,凡没有具体规定的π都取近似值3.14。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师: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直径×π。)
师:如果用C来表示周长,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5、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示例: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m?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多少周?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算出后,学生讲教师板书,并提醒书写格式。
根据C=πd,3、14×20=62、8(m)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花坛的周长是62、8m,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篇16: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投影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区别。
(3)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等有关概念。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是根据投影线间的不同位置关系进行分类的,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说明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知道正投影是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一种特殊投影,能由此归纳出正投影的性质,并会根据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问题1: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影子,你发现影子能反映物体哪些方面的特征?影子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感受,概括物体形成影子除了物体本身外还需要照射光线、形成影子的地方,顺势给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影子能反映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投影即是生活中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某个面上得到的影子,照射光线就是投影线,形成影子的地方就是投影面,感知数学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活。
问题2:你能说明下面实例中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吗?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投影实例图片,请学生回答其中的投影、投影线、投影面。
问题3:你能举出生活影子的实例,并指出其中的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吗?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说明投影的有关概念,把对投影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确了解投影及其有关概念的意义,同时感知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投影知识的兴趣。
2、分析光线特征,了解投影的分类
问题4:分别利用探照灯和灯泡作为光源,在教室的墙面形成教学三角尺的影子,在上面的两个投影中,投影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不同?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归纳,给出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问题5:你知道日晷和皮影戏所形成的投影分别是那种投影吗?
问题6:你能举出一些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实例吗?
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展示日晷和皮影戏的图片,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理解。
【设计意图】根据投影线间位置关系知道光线照射物体分两种情况,了解投影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两类;学生举例说明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辨析概念、通过介绍日晷和皮影戏,感受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观察思考,了解正投影的含义
问题7:观察下面三幅图中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形成了什么投影?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三幅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发表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经过对比,不仅能更清楚的认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还为引出正投影的概念作必要的铺垫。
问题8:后两幅图的投影都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两幅图中的投影都是平行投影、图(2)中的投影线斜着照射投影面,图(3)中的投影线垂直照射投影面、给出正投影的概念:平行投影中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并指出这种由特殊位置关系产生的投影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实际制图中经常应用的。
【设计意图】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抽象出正投影的概念,并从中再次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从一般定义出发,主要研究特殊情形下图形的性质。
4、观察探究,归纳正投影的性质
问题9: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①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②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③铁丝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实物演示或图片展示,提出问题,学生观察、猜想、测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①正投影是线段,线段长等于正投影长。
②正投影是线段,线段长大于正投影长。
③正投影是一个点。
【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运用正投影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归纳线段(一维图形)正投影的规律,为研究平面图形(二维图形)正投影的规律打下基础。
问题10:把一块正方形纸板(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①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②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③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大小有何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实物演示,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相互交流,大胆猜想,勇于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1)纸板的正投影与纸板的形状、大小一样。
(2)纸板的正投影与纸板的形状、大小发生改变,不完全一样。
(3)纸板的正投影成为一条线段。
【设计意图】用正方形纸板表示正方形,运用正投影的概念,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由于有了线段正投影的规律做基础,学生类比归纳得出平面图形正投影的规律。
5、运用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练习:按照图中所示投影线的方向,画出矩形的正投影。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按要求完成画图,教师巡视、纠错、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正投影的性质画出平面图形的正投影,巩固所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小结回顾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了什么问题?
(2)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平行投影与正投影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3)探究物体正投影的性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概念体系,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正投影的含义及其性质。
篇17:数学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田”字中四个方位名称: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2、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完成操作材料。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动物图片 幼儿操作卡 铅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田”字格让幼儿观察它的特点。
2、为了方便我们给这四个格子取了不同的名字。
3、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名称“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让幼儿辨认。
二、动物找家
1、教师出示小兔它家住在“右上格”,请个别幼儿示范找小兔的家。
2、依次找到其他三个动物的家。
3、教师出示一排连续的田字格让幼儿找一找有规律的图像宝宝的家。
4、个别幼儿分别自由尝试,教师指导幼儿。
5、教师小结。
三、图形找家
1、教师简单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前面已有的图形按规律接着画。
2、幼儿四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幼儿共同讲评。
篇18: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综合应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都相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新台阶,再加上天性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喜欢去探索知识,喜欢边做、边想、边用的模式来参与学习活动。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丰富的课堂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教材分析:
在近三届奥运会比赛中,我国体育代表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数学好玩单元安排“奥运中的数学”这一内容,不仅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小数运算、估算、观察物体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也能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主动交流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个体行动、小组讨论、综合知识运用,真正去体会数学的“好玩”处!
教学环节:
一、欣赏奥运
比一比:欣赏奥运会精彩项目片段,并把自己知道的项目报出来,看谁报的多。
导入课题:奥运中的数学
二、金榜导入,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近三届奥运金牌榜,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体育事业的优秀成绩。
抛出问题:“奥运会中有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呢?”
2、介绍田径明星:刘翔,他是2004年110米栏奥运会冠军,欣赏当时夺冠时刻,感受精彩,捕捉数学问题。
问题一 结全前三名的比赛成绩,计算出他们分别相差多少秒?(先回顾知识,后独立完成)“计算进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给学生一个知识方向的搜索,回忆并明确所用到的知识。(学生板演,发现问题,对照知识,纠正错误)最后明确:小数的加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问题二 根据上个问题的计算结果,判断以下两副图哪副符合当时的比赛情境(学生先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并总结出判断的方法)。明确:“相差的时间越小,相差的距离也就越小”。
问题三 通过口算算出刘翔的成绩和奥运会记录相差多少秒?巩固学生的小数加减,强化记忆。
3、介绍跳水冠军何冲,欣赏何冲的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感受成绩的来之不易,并公布前五跳的成绩,制造问题。
问题一 最后一跳前,何冲领先秦凯多少分?(通过对信息中落后和领先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转化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不同的条件,所用的运算也会有所不同,强化认真审题的习惯)
问题二 结合最后一跳的成绩,用自己的方法去判断三人的名次顺序。(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说明自己的判断方法,对比发现方法的优劣,感受数学的策略多元化)通过相差分数的累积和领先分数与落后分数的对比,可以快速判断出三人的顺序。
4、认识女奥运冠军郭文B,通过视频了解比赛规则,感受运动员的强大心理素质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成绩的变化,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 前七枪落后0.2环,请根据八九枪的成绩判断郭落后还是领先?(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并对比各自方法,发现最优的方法)有的同学选择加总分再相减来判断;有的先观察成绩,找出相同成绩和不同成绩,发现只需计算不同成绩的即可,从而更快更准确的确定结果。
问题二 给出郭最后一枪成绩,判断格贝维拉最后一枪至少打多少环才能夺冠?(先请同学们理解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才能夺冠?二是至少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先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再统一认识,对比同学们的见解,确定正确的思路和计算方法)夺冠可以是并列的,所以这个至少就是指格贝维拉要打一个能刚好和郭文B总成绩一样的环数即可,即最低限度是多少环才能满足并列冠军。结合之前领先0.5环的优势,所以格贝维拉只需打出10.3环即可并冠军。
问题三 格贝维拉最后一枪只打了8.8环,如何确定两人最终相差的环数?(结合跳水问题的经验,学生思考交流完成作答)通过最后一枪的成绩差,再对比之前的相差环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及准确列式。
问题四 感受赛场,判断位置。(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所学判断结果)
三、体验感悟,升华认识
分享感悟,引导学生重新定位对数学课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魅力之处。
篇19: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运用公式法DD完全平方公式(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分析和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初步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意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通过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把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字母”的换元思想,数学教案-运用公式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难点: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公解因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问:什么叫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我们学过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及运用平方差公式法.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4-ax2 (2)16m4-n4.
解 (1) ax4-ax2=ax2(x2-1)=ax2(x+1)(x-1)
(2) 16m4-n4=(4m2)2-(n2)2
=(4m2+n2)(4m2-n2)
=(4m2+n2)(2m+n)(2m-n).
问:我们学过的乘法公式除了平方差公式之外,还有哪些公式?
答:有完全平方公式.
请写出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是:
(a+b)2=a2+2ab+b2, (a-b)2=a2-2ab+b2.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二、新课
和讨论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路一样,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式子a2+2ab+b2及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上面的两个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公式.运用这两个式子,可以把形式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问:具备什么特征的多项是完全平方式?
答:一个多项式如果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两部分是两个式子(或数)的平方,并且这两部分的符号都是正号,第三部分是上面两个式子(或数)的乘积的二倍,符号可正可负,像这样的式子就是完全平方式.
问:下列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为什么?
(1)x2+6x+9; (2)x2+xy+y2;
(3)25x4-10x2+1; (4)16a2+1.
答:(1)式是完全平方式.因为x2与9分别是x的平方与3的平方,6x=2・x・3,所以
x2+6x+9=(x+3) .
(2)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第三部分必须是2xy.
(3)是完全平方式.25x =(5x ) ,1=1 ,10x =2・5x ・1,所以
25x -10x +1=(5x-1) .
(4)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缺第三部分.
请同学们用箭头表示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与多项式9x2+6xy+y2中的对应项,其中a=?b=?2ab=?
答:完全平方公式为:
其中a=3x,b=y,2ab=2・(3x)・y.
例1 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项“25x4”是(5x2)的平方,第三项“1”是1的平方,第二项“10x2”是5x2与1的积的2倍.所以多项式25x4+10x2+1是完全平方式,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 25x4+10x2+1=(5x2)2+2・5x2・1+12=(5x2+1)2.
例2 把1- m+ 分解因式.
问:请同学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否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有几种解法?
答:这个多项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项“1”是1的平方,第三项“ ”是 的平方,第二项“- m”是1与m/4的积的2倍的相反数,因此这个多项式是完全平方式,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法1 1- m+ =1-2・1・ +( )2=(1- )2.
解法2 先提出 ,则
1- m+ = (16-8m+m2)
= (42-2・4・m+m2)
= (4-m)2.
三、课堂练习(投影)
1.填空:
(1)x2-10x+( )2=( )2;
(2)9x2+( )+4y2=( )2;
(3)1-( )+m2/9=( )2.
2.下列各多项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可以分解成什么式子?如果不是,请把多
项式改变为完全平方式.
(1)x2-2x+4; (2)9x2+4x+1; (3)a2-4ab+4b2;
(4)9m2+12m+4; (5)1-a+a2/4.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4a+144; (2)4a2b2+4ab+1;
(3)19x2+2xy+9y2; (4)14a2-ab+b2.
答案:
1.(1)25,(x-5) 2; (2)12xy,(3x+2y) 2; (3)2m/3,(1-m3)2.
2.(1)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把第二项的“-2x”改为“-4x”,原式就变为x2-4x+4,它是完全平方式;或把第三项的“4”改为1,原式就变为x2-2x+1,它是完全平方式.
(2)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把第二项“4x”改为“6x”,原式变为9x2+6x+1,它是完全平方式.
(3)是完全平方式,a2-4ab+4b2=(a-2b)2.
(4)是完全平方式,9m2+12m+4=(3m+2) 2.
(5)是完全平方式,1-a+a2/4=(1-a2)2.
3.(1)(a-12) 2; (2)(2ab+1) 2;
(3)(13x+3y) 2; (4)(12a-b)2.
四、小结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是:
1.首先要观察、分析和判断所给出的多项式是否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如果这个多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它进行因式分解.有时需要先把多项式经过适当变形,得到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把它因式分解.
2.在选用完全平方公式时,关键是看多项式中的第二项的符号,如果是正号,则用公式a2+2ab+b2=(a+b) 2;如果是负号,则用公式a2-2ab+b2=(a-b) 2.
五、作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a2+8a+16; (2)1-4t+4t2;
(3)m2-14m+49; (4)y2+y+1/4.
2.(1)25m2-80m+64; (2)4a2+36a+81;
(3)4p2-20pq+25q2; (4)16-8xy+x2y2;
(5)a2b2-4ab+4; (6)25a4-40a2b2+16b4.
3.(1)m2n-2mn+1; (2)7am+1-14am+7am-1;
4.(1) x -4x; (2)a5+a4+ a3.
答案:
1.(1)(a+4)2; (2)(1-2t)2;
(3)(m-7) 2; (4)(y+12)2.
2.(1)(5m-8) 2; (2)(2a+9) 2;
(3)(2p-5q) 2; (4)(4-xy) 2;
(5)(ab-2) 2; (6)(5a2-4b2) 2.
3.(1)(mn-1) 2; (2)7am-1(a-1) 2.
4.(1) x(x+4)(x-4); (2)14a3 (2a+1) 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提取公因式法及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放在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上,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和灵活运用公式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例1和例2的讲解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当堂能够掌握运用平方公式进行完全因式分解的方法.
篇20:数学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我园课题研究《智育爱》中的《分类游戏》这节课,根据幼儿的现有水平制定出符合幼儿发展的目标;运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和ipad的游戏功能,通过多次情景化的活动引导幼儿从简单到复杂的分类。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我班幼儿处于中班阶段,部分幼儿有简单的分类经验,但是对双维度的分类接触的很少。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经验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分类游戏提升幼儿的分类经验,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2、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3、体验分类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现事物的的差异。
难点:鼓励幼儿尝试学习按一至两个维度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简单分类的经验
物质准备:课件,操作单,不同颜色的衣服和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玩电子互动地面游戏《打地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观察图片,简单分类
1、师:小老鼠家有很多的孩子,它邀请中一班的小朋友和他们一起玩,看一看,它们带我们来到了哪里?
2、教师播放白板课件,利用聚光灯的功能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猜想后教师退出聚光灯。
4、师:啊,真是小老鼠的家,在它家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5、小老鼠家里很乱,鞋子满地都是。于是,妈妈买来了一个鞋柜,让它们把鞋子进行分类摆放,这下可难住了小老鼠们了,咱们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看一看应该怎样
摆放?
6、幼儿观察讨论后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ipad帮助小老鼠摆鞋子。
7、教师根据幼儿情况观察指导。
(三)观察图片,复杂分类
1、师:鼠妈妈要带小老鼠去游玩,因为孩子很多,所以要分坐几辆车,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颜色的汽车和哪些司机。
2、幼儿观察大胆表述。
3、教师讲解坐车的规则:小老鼠穿xx颜色的衣服,身上有yy小司机的标志,就坐yy小司机开的xx颜色的汽车。教师结合白板课件反复讲解游戏规则。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ipad进行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教师利用白板小结活动结果,对了播放鼓掌声,错了播放哭声。
(四)操作活动,巩固分类
1、师:嘟嘟嘟,小老鼠们坐着车来到了科技管的儿童乐园,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任务“搭建城堡”。
2、小朋友们观察城堡房顶和房间的颜色,寻找房间颜色和房顶颜色的分类组合来搭建城堡。
3、教师讲解搭建规则后幼儿操作。
4、一名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利用操作单进行活动。
(五)游戏活动:小老鼠找朋友
1、幼儿头戴不同颜色的老鼠头饰,身穿不同颜色服装。教师利用白板播放音乐,音乐一停,出现一个小人,幼儿穿的衣服和戴的头饰和白板上的小人相同的抱在一起。反复听音乐游戏。
(六)活动延伸:将本节课的内容发布到安康家园网或新浪博客,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帮助幼儿练习分类。
活动总结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白板的拖拽、声音动画链接、聚光灯、画笔等功能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通过多个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感知――操作,了解、感知从简单分类到复杂分分类的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整个活动充满了自然、和谐、创造、快乐。幼儿在积极有效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变被动学为自主学,变接受性学为发现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地达成了目标。
不足之处:在活动之后我们发现了不足,教师在给予幼儿玩小老鼠找朋友游戏时,时间不充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周全细致地考虑,继续进步。
★ 数学教学设计
★ 初三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镜子中的数学》教学设计(共20篇)】相关文章:
“照镜子”课堂教学反思2024-01-01
平移与旋转/练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2023-10-30
《对称图形》三年级数学教案2023-07-1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四法论文2023-11-15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2023-07-23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3-07-16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2022-11-30
二上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23-01-09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2023-04-15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