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共16篇)由网友“油尖旺柴咖老板”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篇1: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烘、卧、剩、裂”等9个生字,会写“欺负、讨厌”4个生字,理解“欺负、讨厌、孤单”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后习题,积累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词语读正确、读连贯;课文读正确、流利。
难点:写好词语,积累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字词。
1、板书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爷爷的童话世界,跟着丑小鸭一起读课文,认生字,学词语。来,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拼音教读,一位同学教读一排,3位同学教读3排生字。正音,教师正音。重点突出音难字,剩下 冻僵 暖烘烘 裂开 欺负 篱笆 芦苇
读字字正腔圆,读词正确连贯。
初读课文,扫清字音障碍。
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去,看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翻到书126页,自己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描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
二、随文识字,读顺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
2、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描写他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那么你能把丑小鸭的丑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3、哪些词中最能让你感受到丑小鸭的丑呢?体会: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你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有什么特点呢?叠词的运用。第二段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描写了丑小鸭的丑,你们找到了吗?真是“又大又丑”。(板书)抽同学说几个“又……又……”的词语。
4、语言训练:丑小鸭长得不好看,那其他的小鸭子呢?让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说几句话,形容一下其他的小鸭子吧。
其它鸭子的毛( ),嘴巴 ( ), 身子( )
……可爱极了!
我们能不能说说我们身边的事物?比如:窗外的树、刘老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东西,还有什么可以这样说呢?
6、出示丑小鸭(图),和这么漂亮的鸭宝宝相比,也就难怪大家会不喜欢这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了,所以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从那一段可以看出大家不喜欢丑小鸭?自己练习朗读3自然段,尽量做到不加减字,正确、流利。
2、这一段有很多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宝宝,“欺负、讨厌、孤、笆”。
3、我们先来看一下“欺负”,哪位小朋友最积极,来读一下这个词语。正确,全班齐读两遍。还有什么欺?扩词:欺骗、欺诈、欺软怕硬。你能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 ?是怎么欺负的,把其他伙伴怎么欺负丑小鸭的词语标出来?“咬、啄、讨厌”,“咬、啄”,做动作,丑小鸭疼吗?
4、“讨厌”什么结构什么旁?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厌恶;不喜欢。近义词:厌恶,反义词:喜欢。造句:妈妈最讨厌我把房间弄得一团糟。
5、如果你是丑小鸭,受到这么多人欺负,心情会怎样?所以丑小鸭感到非常的孤单。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名读。齐读。“孤”为什么是子字旁?怎么记住它的?
6、篱笆: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它?形声字:形旁表音,声旁表意的字。竹字头:用竹子编成的栅栏。
三、写好词语,工整匀称。
1、这一段要求会认的字比较多,其中有两个词语是要求我们要写的字,那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两个词语。
2、写好词语。
出示:田字格,“欺负”“讨厌”
篇2: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在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丑小鸭遭遇不幸及最后变成白天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在读、画、议中学习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的重点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演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中体验,激发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中懂得遇到不幸,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要相信自己,当别人嘲笑自己时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初步培养积累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阅读体验,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深切地懂得要自强不息,不能自暴自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贴图),瞧(课件点击词语),丑小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来了,他们还带来了词语宝宝, 你们和词语宝宝认识吗?
学生认读词语。
2、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的故事,你们还记得丑小鸭长什么样子的吗?
师:丑小鸭长得丑是它的错吗?就因为它长得丑,它来到这世界上遇到了哪些不幸呢?
二.学习3、4、5、6自然段,体会不幸遭遇。
1、师:听了故事,我们知道了丑小鸭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那样的可怜,我们也为他感到难过,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出了丑小鸭的不幸与可怜,找出并用心体会。(课件展示)
生默读课文3—6自然段
师:读完了吗?我们先来看第3自然段(课件点击3自然段句子)丑小鸭遇到了那些不幸?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养鸭子的小姑娘的动作、神态,会怎么说?
从“欺负、咬、啄、讨厌”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丑小鸭还遇到了哪些不幸?
师:小鸟是怎样讥笑它的?
学生自由说。
师:那面对小鸟的讥笑,猎狗的追赶,假如你是丑小鸭,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此时丑小鸭又伤心又难过,他只好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理解:只好、才。
师: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受尽折磨的丑小鸭再也不敢出来了。它一个人只好在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理解“悄悄地”
为什么要悄悄地?(感受丑小鸭的不幸)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冬天到了,天气变得非常非常的冷。又累又饿的丑小鸭终于坚持不住了。它昏倒了,躺在水里一动不动,和冰块结在了一起,冻僵了。
理解:冻僵
篇3: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主”教材,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2、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复习。
1、3分钟背诵。
2、词语回顾。
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一)出示自学提示: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思考:快速浏览,用“——”画出丑小鸭外貌前后变化的句子。
(三)汇报:
①找出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
②找出描写白天鹅美丽的句子。
③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丑小鸭发生变化的经过,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心情。
④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⑤说话练习。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惊奇极了,心里想……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羡慕极了,心里想……
篇4: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12个新词,,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重点词句的训练,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丑小鸭小时候的“丑”和长大后的“美”。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12个新词,,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丑小鸭小时候的“丑”和长大后的“美”。
第一课时
一、介绍安徒生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安徒生画像)
师:认识他吗?他叫安徒生,是丹麦人,安徒生从小生活在一个特别贫困的鞋匠家庭,从小就受到很多同伴的嘲笑,但是他一点都不灰心,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生中一共写了168个童话故事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他写的童话故事,题目就叫——《丑小鸭》。读得真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开始放声读吧。
2、师:读完的同学请举手,都读完了吗,同学们刚才都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这篇课文有7个自然段。
3、师:对,课文里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看屏幕,老师请同学们来拼一拼,读一读。先把音节读一遍,再把生字读一遍。指名读并正音。
(评价:“剩”后鼻音读得真准;“讨”第三声拐弯很到位,真了不起,“负”唇齿音读得很好)。
4、咦~,生字宝宝的帽子不见了,还会读吗?(一起读,每个生字的读音都咬得很准。咱们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你们真厉害!)
5、(课件出示词语)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到词语中,你们还会读吗?(指名读并正音,篱笆的“笆”应该读轻声,欺负的“负”应该读轻声。齐读。)
评价:你们真是好样的!
6、刚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从课文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评价:你很认真读书,看来你读得很仔细,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悟“丑”。
师:同学们,童话世界是很美妙的,在神奇的童话王国里有一个小精灵,他有一双千里眼,有一副顺风耳,有一张巧巧嘴,还有一对特别会想象的翅膀,你们想成为这样的小精灵吗?(想)现在,你们就变成这样的小精灵啦!请所有的小精灵们闭上眼睛,张开翅膀,(课件出示创设情境配乐)跟着我飞呀飞呀,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睁开眼睛。(课件出示)瞧,我们来到丑小鸭出生的地方。
师:(课件出示教师读第1自然段)今天,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嘘!像老师这样轻轻地读,千万别打扰了鸭妈妈。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孩子们就要出世了,丑小鸭是怎么出生的?大家为什么都叫他丑小鸭?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生:默读第2自然段。(强调,默读是不出声,不动唇)
师:丑小鸭是怎么出生的?用课文的句子说说看。
生:(读句: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师:找得真准,同学们,丑小鸭和别的鸭子比起来出生的时间来得——晚,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过了好几天。(课件:过了好几天下加点)
师:你的千里眼真厉害。过了好几天,鸭妈妈都等着急了,可是盼呀,盼呀,盼来的却是一只怎样的鸭子呢?(又大又丑)大家为什么都叫他丑小鸭?课文里有一个句子告诉我们答案,请你说。
师:你的千里眼也很厉害,(点击课件出示横线)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句: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师:(课件出示插图1)请看图,图上哪只鸭子是丑小鸭呀,你们都指着他,他长什么样子呀!请你说。
生: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师:(课件出示:在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字上加红。)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想把这只鸭子画下来,看仔细了。(画:嘴巴大大的,脑袋也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孩子们看,这样的一只小鸭用一个字形容——“丑”。)
师:正因为它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所以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再看图(课件出示),别的小鸭子长什么样子呢?就像这样,(出示课件“别的鸭子毛------,嘴巴-------,身子----------。”)能说吗?
师:你多会用词呀,你用上了黄黄的,扁扁的,大大的这些叠词把别的小鸭子说得可爱极了。(课件出示)你能像这样用上叠词说说这头大象吗?
大象的鼻子?腿?象牙?
生:大象的鼻子长长的,腿粗粗的,象牙尖尖的。
师:会用词,会模仿。多么神气、多么威武的大象呀,让我们告别它,重新回到丑小鸭的身边。
师:看图,看看丑小鸭的表情,大家都叫它“丑小鸭”,它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呢?(伤心、难过)
师:面对着伤心难过的丑小鸭,孩子们,你现在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评价:孩子,你就像它的朋友一样在安慰它。)
(评价:对呀,你也在安慰它,多有爱心啊!)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在我的脑海里又写下了一个字眼:有爱心。带上你的爱心,捧起书本,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认认真真地读一遍。“一只只小鸭子”齐:
篇5: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丑小鸭》之所以最终变成白天鹅,缘于它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文章一直以它丰富多彩的语言、浓厚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让他们美美地读、自在地说、放情地议,教师适时引导,把学习引向深入,达到让学生汲取童话思想的精髓。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你是不是以为上苍太不公平了,把所有的惩罚都给了你?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板书课题:丑小鸭)
二、请一位同学回顾童话常识及作者。
三、学生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理清线索: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明确: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了解结构: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 。
沼泽地 ── 老太婆家 ── 灌木林里 ── 老农家 ── 花园里
3、感知内容: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沼 泽 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 农 家:被追打 花园里: 被赞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辩知形象
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
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三、感悟主题
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
关键句子:
1、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2、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3、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4、他到非常难为情,…… 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四、拓展
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参考: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五、布置作业
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1、命运无轨道 2、丑小鸭的梦
篇6: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丑小鸭》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
自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使学生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方法:
情景法、讲读法与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言
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只小鸭子独自在树林中流浪。它有家不愿意回,有哥哥、姐姐却得不到他们的关爱。他孤独寂寞,在外面流浪又常常遭到不幸。尽管这样它还是坚强地生活着。可谁又能想到,这只大家都不喜欢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们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28《丑小鸭》。
同学们,你在读这个故事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有这样一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同学们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爱因斯坦就是靠思考、思考、再思考这个方法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想想读懂了什么,又发现了哪些问题?
下面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向小伙伴汇报汇报。
三、读中感悟,交流释疑
你喜欢读哪一段,又读懂了什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以学定教)
1、第一段:
帮助学生理解“暖烘烘”“出世”,了解小鸭子出世的`时间的?
2、第二段:
指导读出小鸭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才”
思考: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从哪些词句看出的?(看图说丑小鸭的样子)
仿写训练:看这几只小鸭子长得怎样?(出示图片)
3、第三段: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
他们为什么欺负他?你想对这些人说点什么?看图。
思考:小鸭子为什么要离开家呢?重点理解“欺负”“孤单”
板书:在家里 孤单
他是怎么想的? 你替他担心吗?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
你要是这只小鸭子你会怎么做?
你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丑小鸭出走了,妈妈、哥哥、姐姐发现了会怎样呢?
4、第四段读:
帮助学生理解丑小鸭在外流浪的遭遇。
理解 “讥笑”用“讥笑”说话
板书:在外面 冻僵
这时候小鸭子会想些什么呢?
你又想对小鸭子说些什么?
5、第五段:
看动画,想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呢?用“羡慕”说话 。
6、第六段:帮助学生理解“幸亏”词义。
板书:冻僵 得救
你觉得农夫是怎样一个人?
讨论:丑小鸭在外边生活怎样?
7、第七段:
看画面:紫丁香开花的时候,小鸭子就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1)、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丑小鸭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你能画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高兴的心情。
此时,丑小鸭来到哪,看到了什么?仿说练习。
板书:美丽的天鹅
(2)、是……不是……你是怎么理解的?
板书:美丽的天鹅
(3)、你想对已经成为天鹅的丑小鸭说些什么?
四、激发想象
长成天鹅的丑小鸭,回到了家里,哥哥、姐姐,还有欺负过丑小鸭的小姑娘会说些什么呢?
五、谈谈收获 明白道理
一只大家都认为很丑的小鸭子,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要说的吗?
故事中的哪些语言你喜欢,说给大家听听。
读了这个故事请你谈谈感受?结合课文谈一谈。
生: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还要学会善待他人。
生:不能以貌取人“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才能经久不衰。”
生:、、、、、、
师悟:我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也是我对故事的新感悟。真正的美在于才华、气质和品质。我们都做这样的人。
六、知识扩展。课外延伸
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吗?
我知道、、、、、、我还知道、、、、、、(看屏幕)
七、结束语
同学们都是善于读书的孩子。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读童话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启迪智慧,享受审美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
八、板书设计:
在家里 孤单
丑小鸭 美丽的天鹅
在外面 冻僵
篇7:丑小鸭(七年级教案设计)
丑小鸭(人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因为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案
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词,了解安徒生及其作品。
2、理清文章结构与内容,从而找出线索。
3、体会丑小鸭的遭遇,理解文章主旨--经过自身的努力和追求,最终成为白天鹅,但白天鹅的成长更多是内心的变化,他的成功更多取决于一颗似白天鹅般高贵的心。
4、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5、了解自我。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结构线索
2、理解文章主旨
3、了解自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谈话法
一、导入
安徒生是哪里人?对,是丹麦人。那请问丹麦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对,塑雕像,但丹麦人在首都入海口塑了一座铜像,不是安徒生,是人鱼公主,海的女儿--她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二、整体把握
快速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并找出丑小鸭的遭遇。
1、生字词
啄zhuo 嫉妒ji du 不禁bu jin 讪笑shan xiao 沼泽zhao ze
泥泞ning 篱笆li ba 迸出beng
2、丑小鸭经历了些什么事情?
养鸭场 (被欺负)
| 被逼逃走,离开了原来的住所,那下一步该怎么办?
| “寻找”
沼泽地 (被嘲笑、受同情、受歧视)
|
老太婆家 (不被理解、压抑)
| 角色扮演:母鸡、熊猫、小鸭--体会各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 “寻找自我”
灌木丛 (向往、有追求)
| “寻找美与幸福”
老农家 (被打)
|
花园里 (发现白天鹅)
“发现自我”
3、文章主旨: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
从原文中找相对应的句子。
三、精神启迪
1、假设:丑小鸭没有离开养鸭场,那它一定会变成白天鹅吗?并谈谈你的启示。你是否也遇到过像丑小鸭似的'遭遇?
明确:让学生各抒己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思维,并进一步了解文章主旨。
总结:丑小鸭的魅力蜕变其实是心灵的成长,不光是外形上的变化,心灵的成长,拥有像天鹅般高贵的灵魂,经历成长与磨难,才能最终变成白天鹅。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丑小鸭其实是安徒生一生的写照。
3、总结:安徒生这一路走来,克服重重打击和苦难,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寻找自我,终于寻找到童话这一道路,发现了自我。那我们呢?我们现阶段是否发现怎样才更适合自己?成长道路上什么是自我?
五、板书
丑小鸭
安徒生
美与幸福-- 寻找 --栖息地:养鸭场、沼泽地、老太婆家、
| 灌木丛、老农家、花园里
|
自我(发现自我)
篇8:丑小鸭语文教案设计
丑小鸭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倒、模,理解22个新词。
2、能说出第5段排句成段的顺序,说出哪几句是围绕同一方面的内容写的。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默写课文的最后两段。
4、懂得自己遇到不幸境况,不要灰心;别人遭到不幸,不要嘲笑。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本单元训练点,按要求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段。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积极意义,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画像、磁带、录音机、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训练找反义词。
2、读通课文,了解大致意思。
3、学习第1、2段,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安徒生画像及《安徒生童话》,简介安徒生。
二、揭题,读题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每句话。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
1、说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划出说明丑小鸭长得难看的句子
3、朗读指导
4、填空
嘴( ) 腿( ) 样子( )的
5、丑小鸭的命运怎样呢?
(1) 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你有什么想法?
(2) 丑小鸭为什么离开了家,当时心情怎样?
(3) 填空:的丑小鸭
孤独、可怜
6、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品析词句:
重点理解:“除了……没有谁……连”体会丑小鸭的孤独和可怜。
7、丑小鸭离开家后遇到了什么困难?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丑小鸭独自在水面漂时,看见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惊奇”“羡慕”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美丽小鸟的羡慕、对美好的渴望之情。)
8、冬天来了,丑小鸭是怎么过冬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体会“冻得发抖”“幸亏”,说明丑小鸭处境凄惨。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表现出对它的同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从小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2、展开想像:可怜的丑小鸭被农夫收留后会怎样呢?
教后反思:
篇9:初中七年级语文《塞翁失马》教案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用严文井的一句话:“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让学生齐读导入。(设计意图有二:一是齐读此话,收纳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二是此话比喻新颖,把寓言比作怪物,接下来让学生认识此位怪物——《塞翁失马》,给学生留有悬念(三)读懂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我是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在我小组巡视当中大大部分学生对“胡”“堕”“富”字不理解,我及时进行了疏通。接下来我用幻灯对学生进行检测:1.重点字词
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我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学生归纳寓意后,我继续追问: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通文意:
2.理关系:
3.析情节::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篇10:初中七年级语文《塞翁失马》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塞翁失马》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古代寓言,又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这则寓言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文章比较短小,语言比较浅显,但情节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篇文言文首先是文言文字的疏通,其次,在寓言故事情节中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阅读具备一定的实词基础和断句能力,对寓言阅读有一定的渴求,对问题探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教学中虽然能够译读课文,但是由于生活体验限制,辩证思维能力较差,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意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寓言知识,文言停顿断句方法。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掌握重点实词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掌握文章的停顿、语气和情感。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小组合作,依照文本,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依照课文,拓写寓言,提高学生速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共享学生的独特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背诵《塞翁失马》
难点:
学会把握情节,直译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语气,情感、停顿,学会断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创设情景,由《塞翁失马》动画导入课题 观看影片,初步感知《塞翁失马》
了解课文情节
1.提出问题: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读错的地方,(比比谁找的多找得准) 学生朗读,查找工具书、课文注释。
学生小组翻译文言文 正音、断句。通过点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实词,翻译文言文。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大意并翻译文言文。
二、正课
3.屏幕上投影没有标点的课文原文,先指名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全读。
学生朗读、断句 让学生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断句,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4.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或图表)表示课文里的“祸”“福”顺序吗?试一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并写下……
5.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学生思考,小组发言。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价值观。
6.安排课堂游戏
A按照课文情节排列图片顺序。
篇11:初中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的技巧,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背景。
2.整体理解课文。
3.理解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本课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1922年前后,作者看到了曾饱含热望的辛亥革命终遭夭折的悲惨结局,能够推动中国走向光明的力量究竟在哪儿呢?鲁迅先生在《社戏》中由看京戏引发的强烈的失望之情,而倾注更多的笔墨和激情在那一群生龙活虎的农村少年身上。这里暗含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在鲁迅的眼里,中国的戏院不过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他对中国戏院的观察与感受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社会与国民性的认识与发现。有人认为看京戏的过程的描写,几乎每一处都含有某种象征意味,在鲁迅的心目中,“那夜似的好戏、好豆”已经成为某种生命形态和境界的象征,那么舒展、自由,那么沉静而柔和,那么和谐而充满情趣。我们今天学习《社戏》看同学们能从中读出怎样的理解。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小说写作的对象,用序号标出意义段,要求体现小说的结构特点,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1)倘:连词。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设。?(2)大抵:副词。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的基本估计。
(3)相仿:大致相同。仿:类似。(4)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
(5)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6)诚然:副词。有“确实”的意思。
(7)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蜷缩。本课是“舒畅”的意思。
(8)潺潺;本课形容船头激水的声音。
(9)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是“模糊起来”的意思形容词,泛指(光线、物体、思想、意识等)模糊、不清晰。
(10)歌吹:歌声和乐声。(11)屹立: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屹:山峰高耸的样子。
(12)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用作
(13)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兴:兴致。
(14)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小说的一般结构方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一部分(第1—3节)盼社戏——归省乐土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乡村乐事:钓虾、放牛。
好事多磨
第二部分(第4—30节)看社戏——趣味横生月夜出航
船头看戏
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节到完)忆社戏——终生难忘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讨论并归纳:写了A.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吃;G.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CDEF。略写的是:ABG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讨论并归纳: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去赵庄看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吃详写,其他情节与看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作品通过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2.本文表达的中心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固趣:
本文作者围绕看社戏,浓墨重彩地铺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去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看社戏的过程和看戏后归航偷豆,读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于得以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用笔十分高明。详略之间,又并非简单化的截然分开的。详写中也间杂着略写(如母亲深夜候船),略写也绝不是都作笼统的交代(如放牛钓虾的乡间生活就写得充满情趣)。这些写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思考本文学习的难点,体会积累语言。
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社戏》虽然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作者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写的是农家少年的群体,写得曲折生动,展现出农村生活画面,描写出一群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农家少年的形象。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探究固趣
一、探究人物
1.理解双喜
在乎桥村的小朋友中,双喜是一个突出描写的人物,从课文有关双喜言行描写中分析一下,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头?
讨论并归纳;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善解人意。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6)双喜送我回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作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1)偷的是自家的豆(如阿发家的),请的是公共的客,偷豆请客,理所当然,
?(2)从六一公公的话中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
?(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
?因此,偷豆请客算不得偷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2.理解六一公公
从课文有关六一公公言行描写中分析一下,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讨论并归纳;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篇12: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掌握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借鉴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学以致用。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听诗、看诗(默读)、读诗(出声读)、说诗(复述诗歌大意),熟悉诗歌内容,把握抒情脉络,了解创作主旨;品读诗歌,鉴赏诗歌美点;延伸拓展,开阔学生视野,拓展阅读空间。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借助录音媒体,通过语音、声色、节奏,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
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语调,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人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
2.讨论点拨法。引导学生抓住全诗的关键性语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3.美点寻踪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赏读,探究诗歌的美点,激活学生的赏析品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4.延伸拓展法。沟通课堂内外,乘坐阅读“直通车”,收获多多。
教学媒体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七部歌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颂》,感受黄河的英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录音机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
设计(二):
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请文体委员指挥全体同学齐唱《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学生唱毕)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部,今天,我们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
(板书课题)
设计(三):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学生交流完毕后)引出《黄河颂》。
设计(四):
由欣赏黄河的录像、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后感。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以下文字摘自《黄河大合唱》,选自光未然的《〈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子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黑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2.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内容研讨
1.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
生l: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生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
生3: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教师总结: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2.悟读诗歌。
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渭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多媒体显示: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然后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今日之星”的桂冠。
明确:(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
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学生朗诵诗歌,序曲由一女生朗读,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朗诵,再全班齐诵。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要求学生以“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
生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2: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这个从未见过黄河的人,也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
生3: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生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生5: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此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好与差决定诗歌艺术成就的高低。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生6: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教师总结: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们齐诵这首歌。
学生齐诵《黄河颂》,教师播放《黄河颂》音乐。
六、延伸拓展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的民族的屏障。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4.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学生思考,明确:
1.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2.
(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2)屏障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
(3)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3、4略。
七、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西八里中学七年级下语文《黄河颂》 同步练习
[学法导引]
《黄河颂》既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全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黄河壮阔的气势和伟大的精神,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伟大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战,为祖**亲作出巨大的贡献。歌词中“啊,黄河!”反复出现,将诗歌的主体分成黄河养育着中华儿女,黄河保卫着中华儿女,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儿女再创辉煌等三个层次。全诗从壮阔的气势,悠久的历史,险峻的地势等不同的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将内容引向深入。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联系所学过的知识,了解黄河的特点,体会黄河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黄河的有关比喻,并分析其含义,进而了解全诗的主旨。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造句。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领会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诗中说“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根据你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请列举出发生在黄河身边的英雄故事。至少举两例。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的主要内容。
解析:第1题考对诗歌语言特色的理解。作者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黄河还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在黄河的滋养下兴旺、发达。第2题考学生知识积累。第3题考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两节诗的内容可概括为:歌颂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精神。
参考答案:(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澎湃()滋长()屏障()宛转()
哺育()狂lán()山diān()气pò()摇lán()
二.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__________,万里写入胸怀间。
3.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欲穷千里目,。
5.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__________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的思想感情。
四.简答。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五.选择。
1.下列语序调整后基本意思不变的一组是()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C、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篇13: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音字形,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体味长短句结合有自然和谐的韵律。
(三)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
3.体味长短句结合有自然和谐的韵律。
(二)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设计】
“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
【课前准备】
(一)学生:
1.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关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
2.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教师:
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使学生能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颂》。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幻灯片1
一、走近黄河
(出示幻灯片2)
畅谈诗句
师:同学们,昨天我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黄河的诗句,搜集了吗?你搜集到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生举手发言,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黄河的诗句还真不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颂黄河的诗——《黄河颂》。
(出示幻灯片3并板书课题)
师:作者——
(生齐答:光未然。师板书)
(二)走近作者
(出示幻灯片4)
师:谁来读一下?
一生读: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三)背景介绍
(出示幻灯片5)
师: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他看到了黄河惊涛拍岸的气势,想到了势不可挡的抗日战士,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不朽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这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出示幻灯片6)
这组歌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河颂》是第二部。
二、初感“黄河”
(出示幻灯片7)
(出示幻灯片8)
(一)听范读感黄河
1.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这首诗,你感受一下黄河有什么特点?并听好生字的读音。
(出示幻灯片9)
2.结识新朋友
(1)自读(2)点生读(3)齐读(4)注意字的写法(5)听写(6)词语意思
3.谈听读感受
师:你感受到黄河什么特点?
(生畅谈自己感受)
师:同学们感悟能力真强。
(二)朗读中感黄河
1.指导师:那这首诗应带着什么感情来读?(对黄河的赞美之情)什么语气、语调?(慷慨激昂的)语速呢?(慢一点,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人的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
2.点名朗读
3.理清结构
师:全诗分成两大部分:朗诵词和歌词。
朗诵词可以看作是序曲。这一节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内容上作用是点出要歌颂黄河的伟大坚强;结构上作用是引出下文。
第二节是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篇14:初中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识字读词,会写会认:碣、澹澹、竦峙、萧瑟
体会大意,把握基调
3、领会意境,诵读情感
学习重点
1、体会大意,把握基调
2、领会意境,诵读情感
学习重点
理清诗歌大意
体悟诗人情感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望梅止渴”这个故事相必同学们都听说过,故事的主人公曹操同学们还记得吗?对,他就是曹操,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曹操或许是一代奸臣。但这只是书中的描述,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观沧海》,领略一下曹操的气度。
2、小试牛刀,自读字词(学生自读,教师抽读)
3试读节奏,掌握韵律(学生自读,教师播放音频)
4、试读情感(教师展示读,学生试读)
5、合作释意
篇15:初中七年级语文《观沧海》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观沧海》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学七年级“后进生”。特别强调后进生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像曹操哪样拥有远大的抱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像曹操一样有雄心壮志、博大胸怀、远大抱负的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 培养学生的远大的志向。 二、过程与方法
1.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文修养。
2. 了解诗歌情境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三、知识与技能
1. 回忆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诵读诗歌,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 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曹操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诗言志,歌言情,在公元2,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后。凯旋而归的路上,带着豪迈的情怀,登上了碣石山,以歌言志,抒发了博大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从《观沧海》一文中感受曹操这种博大的胸襟。
教学活动2
一、整体把握
一读:教师泛读。(学生勾划没有掌握的生字词)
介绍诗人: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不但是 中国历史 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 蒿里行 》、《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二读:学生以他喜欢的方式读;并纠正发音有问题的字词。
三读:教师泛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四读:学生体会读。
五读:学生齐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性的表扬性点评) 教学活动3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即大海。也就是观看宽阔无比的大海。诗人登上东边的碣石山上去观看大海。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的形象。
教师:哪个同学能从神态方面来扮演一下曹操在观看大海这种“得志”的形象。(学生扮演,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意气昂扬、气吞山河”的气势)
教师:从刚才的扮演来看可知,此时此刻的的是在观看大海请同学们在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六读:诗人在观看大海?我们从诗歌中那个字可以知道?(观)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可能回答:海水、山岛、树木、百草(可能还有日月、星汉)
教师:同学们你能把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景物画下来吗?(两个学生完成,一个描绘,一个画;肯定学生的个性发言,表扬学生的多才多艺)
从刚才同学们描绘的画面我们知道: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是诗人所看见的;而日月、星汉是诗人所想象的。在诗歌中的那个词语我们能看出来?学生:若
教师:“若”仿佛、好像的意思,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图景,是虚景。却写出了一副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那种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壮观景象。
教师: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在教材上展现)
篇16:七年级下册的丑小鸭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的丑小鸭教案设计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一只丑小鸭自从生下来就被人看不起,受人欺负,被迫离家出走,最后竟意外地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善待别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的对待自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 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
(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 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理线索)
以 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 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 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 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 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 (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
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要有一颗 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 高 贵的灵魂。
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
<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 七年语文下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丑小鸭》教案设计(共16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课件2022-12-14
罗盛教2语文课件教案2022-08-12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2022-07-02
联片教研活动总结2023-01-19
初中语文教学课改论文2022-06-12
初一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合集2023-04-25
教研活动总结2022-11-18
初中语文教案课件2022-08-27
七年级上册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说课稿2022-10-18
初中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报告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