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倒拔垂杨柳”为你分享18篇“诗歌《海水》的教学反思”,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海水》教学反思
《海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海水》是一首比较活泼生动而有趣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读代讲的教学思路来设计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让孩子在读中感受诗歌的趣味,从而进一步认真学习诗歌。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课堂上朗读的引导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笑声中,学会更好地朗读课文。
2.一年级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我时时注意这一点,朗读课文的指读,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孩子在写字时,经常写着写着就趴向桌子,在巡视的过程中,我适时提醒。
3.教师恰当的评价,能给孩子带来自信,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课堂上,我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准确的评价,让孩子在老师的评价中找到自信,找到努力的方向。
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也有需要努力的地方,比如说:
1.课前的安排与实际的课堂还是有差距,时间的把控上需要更精准些。
2.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可以再丰富些,有趣些。
3.课堂上采用更活泼、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2:《海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海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单元训练目标:
1、感受大海的魅力景色,了解大海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2、认识生字28个;学会写字11个;学习笔画“提”“横折钩”“撇折”;学习书写规则:先进入后封口,初步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正确意识和方法。
3、训练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并且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
5、正确认识偏旁“单人旁”“三点水”,初步感受汉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6、通过“照样子说一说”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学习“动词+不+怎么样”,“那里有作或者什么”等句式表达方法。
7、通过“向大海提问”的题目丰富学生关于大海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题:海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汉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正确认识14个汉字,书写掌握6个汉字。
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引入新课
1、看课件:大海的资料(让孩子们了解: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了解大海的特色。)
2、有一首儿歌,给我们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让我们来听一听:大海有几个特点?
三、学习课文
1、听课件的读。听读识字,请你边听边思考:这首儿歌问了几个问题?(讲了大海有几个特点?)(蓝、咸板书)
2、再听一遍,边听边想一想:每一个字音应该怎样正确地读?
3、好,这么好听的儿歌,您一定想自己读一读了。清你请你打开书P28:
⑴自己指读儿歌:读准每一个字音,读好每一句话,直到可以读给大家听。
⑵请你再读一读儿歌,练习在儿歌中间找到认字条中的字(用圆圈圈出来),找到方格中的字(用三角符号标示出来,这些字,我们不但要会认会读,还要记住字的形状,写好字。))
⑶同桌检查:互相读给对方听。儿歌:读的对,夸夸她;读错了,帮助他。
⑷请小老师来教大家读,指着课件,全班跟读。
男女分读;大组比赛读;分句子读。(给孩子说明?也可以代表一句话的结束,表示疑问的语气。)
读的时候,遵守:读到哪儿,指到哪儿;指到哪儿,读到哪儿。
4、老师小结
5、随文识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认字条里的每个生字,还有生字格里的生字。
⑵再和同桌合作,不按顺序,互相考考,认读完所有的生字。
⑶老师抽查:用生字卡片,开火车。大组――小组――个人
6、了解儿歌分小节以及“?”的知识。
⑴大家看书,请小老师教读儿歌。其他人一边听一边思考:这首儿歌分几节?(用空行作为分节的依据。)男生、女生分节比赛读书(准确流利。小节之间有明显停顿)
⑵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划出每一个小节有几句话。(标志:。)
⑶介绍“?”表示疑问的语气。书空感受:“?”
⑷请你找一找这首儿歌有几个“?”读出疑问的语气。
①从“怀里抱着天”体会到什么?重新看课件资料,感受大海的'无边无际。
②从“渔人流了汗”体会到什么?(感受渔人的辛苦。)
③分句来朗读和感受。
7、小游戏
自己朗读感受,加上动作。
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作示范。同桌互相表演体会,背诵(课间操)。
8、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后,请学生教读。开火车读。
9、课件出示认读的字,请学生教读。开火车读。
10、再返回句子中、课文中认读、巩固。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比较好地利用了多媒体,展示的资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读文章,所以我也充分地利用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会的孩子当小老师,在班上、在小组中去教别人。一方面避免了他们的开小差,另一方面发挥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抓住孩子朗读时的可爱动作,让他们作示范,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激发了孩子们背诵的热情。取得了课堂的有效性。
但是,我在细节的把握,突出重点,从“文――句――词――字”的层层推进还不够。主板书的设计和书写也要改进。
篇3:海水的味道诗歌
海水的味道诗歌
静静地坐在海边、
感受着海风的轻抚、
海风带来温柔的问候、
让我忘记了心中的伤痛、
轻轻的抓起身边的细沙、
慢慢的`看它在指缝中溜走、
让我的思绪拥有寄托的升华、
带着无比向往在舒怡空气中、
我超脱了自我、
海那么大、包容了太多、
我又何必执着心结、
闻着青涩的海水味、
我想起了过去很多、
我为谁痴狂而执着、
我为谁折磨着自我、
爱过、傻过、哭过、闹过、
却无从改变过更多、
留下的却是更多封闭的自我、
我一直努力让思想得到释放、
在释放的过程中得到的解脱、
在这解脱中经历着悲欢离合、
在悲欢离合中努力改变自我、
我脱下鞋子走到海水中、
撩起一捧海水放入嘴中、
回味多物质混合的海水、
苦咸涩无法来形容、
忽然明白了许多、
或许人生就如海水味道般需要融入 的更多吧……
篇4:夜晚的海水诗歌
夜晚
海水在路灯的沐浴中伸展
她柔软的臂膀将我抱紧
把一丝丝橘黄色的温暖抹上我的胸口
我想是波塞冬困了
一下下睫毛的抖动扫平了海岸
静谧的一群群石子
温顺地托起我疲乏的脚印
海水的透亮承载不住一丝谎言
这是我与礁石较量孤独的见证
波涛一声声沉稳的口令
笔直地画出我和世界的界线
路灯下的海水
属于海岸,也属于我
潋滟漂浮的波光
宣泄着温暖的橙色光芒
滚滚波涛轻轻爱抚我的`耳鼓
呼吸着,浅浅的光线
细碎的儿歌铺满了大海的温床
我的海水
篇5:《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的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为两个,分别是:
1、说明文基础知识的强化,包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辨别、说明对象的描述、说明文语言特色的体会。
2、拓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下面我来分别说明:
1、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简单,篇幅较短,所以我将说明文基础知识的强化部分的教学,设计为在课件上列出4个集中的思考题,学生讨论自学,然后学生回答来解决。这个环节时间安排为20分钟,通过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能集中思考这些题目,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2、环保拓展的教学则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完成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想到:关于海洋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要想学生在课堂上去学习了解时间有限,那么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是不是合适呢?经过思考,我摒弃了这种想法,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去查找关于海洋的知识,不利于时间的把握,因为本课教学时间较短,所以不合适。最后,我决定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知识。于是,我将一些能够对学生理解海洋重要性的资料查找了出来,有反映海洋污染破坏后带来惨重代价的海啸、飓风、赤潮的资料,还有海洋美好未来的资料,以及海洋污染途径的知识,并在课件上做好了相应的链接。这样一来,我可以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去好好的了解海洋的这些知识,而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为学生落实到行动上去如何环保,做好了一些知识贮备。在后来的“大家一起说”的环节中,学生能畅所欲言,谈起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如果说单凭老师去讲授:海洋如何如何的重要,海洋的污染会带来怎么样怎么大的后果,都比不上学生直观的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了解后的感受打动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很强烈。最后,老师在学生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来了一首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美景,使学生的热情高涨,这节课也达到了高潮。
我觉得这节课借助多媒体环境教学,起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二、师生交互过程的反思
这课堂的教学中,在基础知识的教学时,互动性不是很好,学生自读讨论
得很热烈,可在汇报的过程中,我给与学生的肯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有些紧张、沉闷,意识到这一点,到了拓展环节,我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观看资料,并且还和学生一起讨论对某些资料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在“大家一起说”环节中就都有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很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谈起了自己对保护家乡澧水河的看法,不少学生的回答十分感人。有同学说,我们可以写标语,做宣传,例如: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不要让澧水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笔写下倡议书在学校范围内发起倡议,以及给县长写信,让他来关注这方面的事情。虽然从成人的世界来看,这些想法似乎太幼稚,不切实际,但是我认为,只要我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且能够一直抱着环保的意识成长下去,我们的未来一定能面朝着蔚蓝的大海,欣赏着春暖花开的美景。在这里,学生的热情高涨,我的积极性也很高,和学生感情进行了交流。
三、教学策略的反思
这节课选择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就意味着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个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尽量多的信息与启发,这也是我每堂多媒体课遵循的原则。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是想能不能让学生课前去查找和海洋有关的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以小组派代表的方式来讨论交流呢?学生的能力能得到锻炼。经过慎重的反思,我否定了这样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话,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容易变成某一个的事情,虽然老师强调靠集体的力量,可最后这个担子会落到小组代表一个人的身上。后来,我想到了为什么不利用多媒体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呢?于是,我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我这堂课的多媒体环境教学的想法。在课堂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和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
1、导入部分,我采用了语文老师常用的营造情境的方式。
开课时,我问学生到过海边没有?紧接着就放起了《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曲,并伴有多幅海洋的美丽图片滚动播放,让学生在迷人的海洋世界中感受大海的美丽与辽阔。这样一来,营造了教学氛围,让学生对大海有了初步的感知,激发了学生了解大海更多奥秘的好奇心。
2、基础知识部分,采用了幻灯片演示的方式节约了教学时间。
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了四个思考题,简洁的将这堂课的知识学习的目标用习题来展示,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节约了老师讲题的时间,也便于学生合作探究,最后,老师来总结讲题时也条理清楚。
3、环保拓展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拓宽学生知识面。
基础知识学习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首先得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我将很多对学生理解保护海洋重要性有帮助的资料,全部链接在课件上,然后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浏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另外,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当然,老师在让学生操作计算机之前,先说好了课件操作的'方法,实在不会的,个别再指导。这个环节下来,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启动课件,但学生在这个动手操作环节特别兴奋,会操作的,高兴地点击着,不会操作的,虽然着急,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看到了自己亲手点击的资料时,脸上流露出的是自信与骄傲。这个教学环节,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有待训练与提高。能够在我的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也算是一个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益尝试吧。从课文教学本身来看,学生看自己点击的资料时特别认真,在后面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才会有畅所欲言,滔滔不绝的场面出现。反思一下,这节课上这也应该算是最大的亮点与收获了。
4、作业设计部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环保电子报的能力。
这对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动手做过电子报。所以,我在课件上给出了详尽的分工安排,并让学生看了示范的“电子报”。看到精美的电子报,学生有了自己制作的欲望。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实际�D�D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差,所以我提出一大组出一份,要求课代表合理安排人员,尽量让每组都有计算机操作能手(这是指部分家里有计算机,经常上机操作的孩子),这样,这项任务不至于高不可攀,不切实际。
5、老师赠诗,歌曲结尾,学生豪情满怀。
在结尾环节中,老师亲身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文学的双重魅力,然后,借着学生的情感高潮,老师再播放《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让学生的激情达到了顶峰,最后,学生豪情满怀的唱着《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曲结束新课。
6、教学设计的几点遗憾与思考。
授课完后,我觉得还有几点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拓展部分学生点击老师提供的资料,是不是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虽然这是鉴于时间紧的设计,可是,能不能老师制作一个专题的海洋网站,让学生点击,可能这样一来,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避免学生自己上网络查找资料过杂,搜索费时的缺陷。另外,学生制作电子报,可能还得跟学校计算机老师进行衔接,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机老师来交给学生制作电子报的技术,我想将会有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到这项作业中来。
这就是我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总体看来整堂课借助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营造了美的教学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起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徜徉于蓝色的海洋氛围中,激情昂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思考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最佳的整合。
篇6: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反馈,夯实字词,在读书实践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科学家拉曼发现“拉曼效应”的原委,感受好奇心的作用。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思考“已知”与“未知”的关系,领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树立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文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学生们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到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小组合作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在默读思考中感悟:拉曼的成功除了好奇心外,还有他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拓展环节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再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对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思考“已知”与“未知”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树立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篇7: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清晰:创设情境——检查自学——理清顺序——体会情感——课外延伸。
二、精心制作课件,运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易懂,让课内外知识得到了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变得愿学、乐学。
三、教学时,既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又能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学习,通过读、思、议环节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不足方面: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少些,有些学生没能较好地理解交流内容,不敢举手发言;时间有点拖延。以后要注意解决好这些问题。
篇8: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篇课文由邓琮琮写的讲述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儿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气体、液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启迪: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探索。这篇文章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教学时,我采取了和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先让学生花20分钟的时间大声地朗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只有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才谈得上学习。
接着我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弄懂词语的意思。我认为,一篇文章,如果你连词语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又谈什么理解。
第三,作批注性学习。用横线、波浪线画出重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因为只有把握住了文章的“魂”,才能抓住文章的根。
第四,学生自主完成这一课的作业。这些作业都是精心设计的,与课文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如海水为什么呈现蓝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哪句话写出了好奇心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我针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进行课文讲解,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蜻蜓点水般带过,如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指的是什么?对于课文的难点再加已疏导,如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篇9: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反思
谈起蓝色的海洋人们总是兴奋不已,因为大海给人辽阔壮丽的感受。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就有这么一课,能勾起人们对海洋的种种遐象,它就是《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是一课自读说明文,鉴于人们对海洋的特殊感受,结合学习重点和拓展,我设计了这么一堂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的课,收到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一、教学效果的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为两个,分别是:
1、说明文基础知识的强化,包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辨别、说明对象的描述、说明文语言特色的体会。
2、拓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下面我来分别说明:
1、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简单,篇幅较短,所以我将说明文基础知识的强化部分的教学,设计为在课件上列出4个集中的思考题,学生讨论自学,然后学生回答来解决。这个环节时间安排为20分钟,通过学生的学习,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能集中思考这些题目,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2、环保拓展的教学则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完成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想到:关于海洋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要想学生在课堂上去学习了解时间有限,那么让学生利用网络去查找是不是合适呢?经过思考,我摒弃了这种想法,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去查找关于海洋的知识,不利于时间的把握,因为本课教学时间较短,所以不合适。最后,我决定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知识。于是,我将一些能够对学生理解海洋重要性的资料查找了出来,有反映海洋污染破坏后带来惨重代价的海啸、飓风、赤潮的资料,还有海洋美好未来的资料,以及海洋污染途径的知识,并在课件上做好了相应的链接。这样一来,我可以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去好好的了解海洋的这些知识,而这些知识的了解又为学生落实到行动上去如何环保,做好了一些知识贮备。在后来的“大家一起说”的环节中,学生能畅所欲言,谈起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如果说单凭老师去讲授:海洋如何如何的重要,海洋的污染会带来怎么样怎么大的后果,都比不上学生直观的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了解后的感受打动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很强烈。最后,老师在学生主观感受的基础上,来了一首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美景,使学生的热情高涨,这节课也达到了高潮。
我觉得这节课借助多媒体环境教学,起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二、师生交互过程的反思
这课堂的教学中,在基础知识的教学时,互动性不是很好,学生自读讨论
得很热烈,可在汇报的过程中,我给与学生的肯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有些紧张、沉闷,意识到这一点,到了拓展环节,我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观看资料,并且还和学生一起讨论对某些资料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在“大家一起说”环节中就都有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很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谈起了自己对保护家乡澧水河的`看法,不少学生的回答十分感人。有同学说,我们可以写标语,做宣传,例如: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不要让澧水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还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笔写下倡议书在学校范围内发起倡议,以及给县长写信,让他来关注这方面的事情。虽然从成人的世界来看,这些想法似乎太幼稚,不切实际,但是我认为,只要我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且能够一直抱着环保的意识成长下去,我们的未来一定能面朝着蔚蓝的大海,欣赏着春暖花开的美景。在这里,学生的热情高涨,我的积极性也很高,和学生感情进行了交流。
三、教学策略的反思
这节课选择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就意味着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个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尽量多的信息与启发,这也是我每堂多媒体课遵循的原则。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是想能不能让学生课前去查找和海洋有关的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以小组派代表的方式来讨论交流呢?学生的能力能得到锻炼。经过慎重的反思,我否定了这样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话,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容易变成某一个的事情,虽然老师强调靠集体的力量,可最后这个担子会落到小组代表一个人的身上。后来,我想到了为什么不利用多媒体这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呢?于是,我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我这堂课的多媒体环境教学的想法。在课堂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和信息技术进行了整合。
1、导入部分,我采用了语文老师常用的营造情境的方式。
开课时,我问学生到过海边没有?紧接着就放起了《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曲,并伴有多幅海洋的美丽图片滚动播放,让学生在迷人的海洋世界中感受大海的美丽与辽阔。这样一来,营造了教学氛围,让学生对大海有了初步的感知,激发了学生了解大海更多奥秘的好奇心。
2、基础知识部分,采用了幻灯片演示的方式节约了教学时间。
结合文章内容,设计了四个思考题,简洁的将这堂课的知识学习的目标用习题来展示,学生自学时目标明确,节约了老师讲题的时间,也便于学生合作探究,最后,老师来总结讲题时也条理清楚。
3、环保拓展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拓宽学生知识面。
基础知识学习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首先得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我将很多对学生理解保护海洋重要性有帮助的资料,全部链接在课件上,然后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去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浏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另外,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当然,老师在让学生操作计算机之前,先说好了课件操作的方法,实在不会的,个别再指导。这个环节下来,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启动课件,但学生在这个动手操作环节特别兴奋,会操作的,高兴地点击着,不会操作的,虽然着急,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看到了自己亲手点击的资料时,脸上流露出的是自信与骄傲。这个教学环节,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有待训练与提高。能够在我的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也算是一个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益尝试吧。从课文教学本身来看,学生看自己点击的资料时特别认真,在后面的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才会有畅所欲言,滔滔不绝的场面出现。反思一下,这节课上这也应该算是最大的亮点与收获了。
4、作业设计部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环保电子报的能力。
这对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动手做过电子报。所以,我在课件上给出了详尽的分工安排,并让学生看了示范的“电子报”。看到精美的电子报,学生有了自己制作的欲望。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差,所以我提出一大组出一份,要求课代表合理安排人员,尽量让每组都有计算机操作能手(这是指部分家里有计算机,经常上机操作的孩子),这样,这项任务不至于高不可攀,不切实际。
5、老师赠诗,歌曲结尾,学生豪情满怀。
在结尾环节中,老师亲身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文学的双重魅力,然后,借着学生的情感高潮,老师再播放《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让学生的激情达到了顶峰,最后,学生豪情满怀的唱着《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的歌曲结束新课。
6、教学设计的几点遗憾与思考。
授课完后,我觉得还有几点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拓展部分学生点击老师提供的资料,是不是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虽然这是鉴于时间紧的设计,可是,能不能老师制作一个专题的海洋网站,让学生点击,可能这样一来,既能拓宽知识面,又能避免学生自己上网络查找资料过杂,搜索费时的缺陷。另外,学生制作电子报,可能还得跟学校计算机老师进行衔接,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机老师来交给学生制作电子报的技术,我想将会有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到这项作业中来。
这就是我这堂课的教学反思,总体看来整堂课借助多媒体的教学环境,营造了美的教学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起到了较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徜徉于蓝色的海洋氛围中,激情昂扬。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思考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最佳的整合。
篇10:海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
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与世界潮汐现象的典型地区。
(二)综合思维
构建不同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图式。
(三)地理实践力
会区分不同的海水运动形式;会判读相关坐标图。
(四)人地协调观
掌握海水运动规律,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
海浪、潮汐与洋流的规律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指导阅读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从诺曼底登陆入手,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
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波浪:海面的波状起伏现象。
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水大规模定向运动。
一、海浪
1、定义: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2、组成要素:
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3、成因:
(1)风浪
海浪一般由风力形成,称为风浪。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越大。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案例:P58
阅读材料,分析此次风暴潮损伤严重的原因及研究的防御措施?
(2)外力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啸。
4。海浪与人类活动
(1)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
冲浪运动需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而捕捞、勘探、航行等应避开大的海浪。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海浪是营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岸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海滩
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崖
海岸的保护: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二、潮汐
1、概念: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周期:一日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晚上为汐,合称潮汐
3、成因:由月球、太阳对地球引力有关
4、变化规律:
一月中有两次大潮、两次小潮。
农历每月的初一(朔月)和十五前后(满月),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的最高,落的最低,为大潮。
初七初八(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时,潮水涨落最小,为小潮。
日变化:半日潮:一天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周期约为12小时25分。
全日潮:一天内只出现一次高潮一次低潮。(如我国北部湾)
混合潮:一天内出现两次不相等的高潮和两次不相等的低潮,有时出现一个高潮一个低潮。
5。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人类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就利用潮汐规律,选月圆之夜登陆。
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
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
①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
②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
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潮汐能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水量成正比。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人们称之为“蓝色能源”。
【思考】一天中一般有几次潮涨潮落现象?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有几次?
【解析】两次。四次。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例如:赶海?游泳?观潮?船舶进出港口?
潮汐的计算方法:
查当日的农历日期,如果是在农历15以前,将该农历日直接×0.8,乘积为当日最高潮的时点,而游泳安全时段在最高潮前6个小时―最高潮后1个小时之间;最佳游泳时段是最高潮前2小时―最高潮后1小时之间;危险时段是最高潮后1小时以后。
如果农历日期大于农历15,则减去15,再×0.8,得到当日最高潮时点,游泳时段和第1条所列相同。
因为每天24小时会有两次最高潮两次最低潮,所以算出的最高潮时点再+12小时,就是当日另一个最高潮时点。
赶海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
钓鱼与潮汐
涨潮为钓鱼的“艳阳天”,海水从岸边或海岛向大海一泻而去,即人们说的落潮,这时也不失为海钓的“黄金时间”。当潮水处于涨落阶段时,海水处于激烈的运动状态,水中溶解氧多,鱼十分活跃,索食富有主动性。
潮汐与船舶进出港
巨型战舰(主要是航母),在靠港和出海时是依靠拖船来引导的,而拖船本身很小,抗浪能力较差,而且用的是缆索,航母姿态不易控制,所以在靠港时往往选择涨潮,离港时则在潮水快要退去的时候,这时候姿态容易控制,不太容易出问题。
另外,战时某些大型战舰受伤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深水港进行停靠,可能会选择高潮位的时间进行冲港,强行进入港口搁浅,避免沉没的危险。
案例:P60 钱塘江大潮
分析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发生了“壮观天下无”大潮的原因?
提示:从天体引潮力、河口形状、风向及风力大小、河流入海径流量等方面分析。
1、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
2、农历的十五(中秋节)前后,恰逢天文大潮;
3、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
三、洋流
1。洋流的概念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叫做洋流。
2。按海水温度分类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一般由高纬流向低纬)。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思考】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的原因。
【解析】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上升流能将深层海水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2)影响海洋航行:
①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②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③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行造成较大的威胁。
(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PPT展示)
(3)影响近海污染
①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②扩大污染范围。
(4)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篇11:海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汉字。认识笔画“撇折”,会写“问、么、为……”等6个生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5.通过“向大海提问”的练习,丰富学生关于大海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力。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口语表达力。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练习法、合作自主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随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一个基本笔画“撇折”。学写6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1.国庆节时,丁丁和妈妈去旅游了,你想知道他们去哪里了吗?听――(播放海浪的声音材料)这是哪儿?(大海)
2.想看看他们拍的大海的照片吗?(多媒体出示大海图片,配音乐)
3.瞧,翻卷的浪花,翱翔的海鸥,已经向我们发出邀请,要我们一起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海水”。
“海”字你怎么记住它?(“海”字有“氵”,所以这个字和水有关。)你是根据偏旁部首表意的方法记住生字的。你还能再找几个这样的字吗?(河、流、汗、汁、洒、清、汉、江、池……)
学生齐读课题。
4.预习交流: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2)通过预习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二、合学讨论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金钥匙”:我学会了随文听读识字,识字又快又多。今后我要经常用这种方法识字。
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听读课文的要求:
(1)右手指字,认真听老师读的每个字音!
(2)注意倾听老师读儿歌时的停顿、语调和节奏。
2.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书时读到哪儿,指到哪儿。
(2)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圈起来猜一猜、问一问。
3.总结识字方法: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识字方法?(看图识字、听读识字)不认识的字我们还可以问问别人,以后我们还会学习读拼音识字的方法。
4.同桌互读课文,如你的同桌有不认识字,请你帮帮他。
5.指名2~3人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二)识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课件出示词语:我问你 为什么 笑着 回答 抱着 因为 流了汗
(1)小老师带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齐读词语。
2.出示生字:你 笑 着 答 抱 流 了 汗 问 为 什 么 回 因
(1)指名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3.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交流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4.区分形近字:笑―答 问―回―因 汉―汗
5.过渡:同学们认识的字可真多呀!现在,活泼可爱的生字宝宝们又钻回诗歌中,等着你们去朗读呢。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呢?
(1)自己练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汇报展示,比一比朗读课文。
(3)师生进行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学习新笔画“撇折”和“么”字。
(1)出示笔画。
(2)老师带领学生书空,强调“撇折”要一笔写成。
(3)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写“撇折”,学生书空。
过渡:哪个字含有“撇折”这个笔画呢?
(4)学生认真观察“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5)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
(6)指名组词。
2.同桌合作学写“回”和“因”字。
(1)同桌合作观察“回”和“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应该注意什?
(2)合作讨论如何书写。
(3)指名反馈。
(4)教师相机予以纠正指导,并强调“囗”“先进入后封口”的书写规则。
(5)教师示范写,学生一起书空。
(6)学生练写。
(7)指名组词。
3.简单指导书写“问”“为”“什”。
(1)学生认真观察“问”“为”“什”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2)指名说,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强调“为”的笔顺。指名组词。
4.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生字。
5.反馈:展示优秀作业。
三、巩固拓展
1.认读词语卡片。
2.小游戏,巩固识字。
四、小结与作业
1.指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课堂作业:写生字。
3.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篇12:海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继续培养随文听读识字的能力,认识14个汉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正确认识14个汉字,书写掌握6个汉字。
教学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开火车认读生字。
二、引入新课
1、看课件:大海的资料(让孩子们了解: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了解大海的特色。)
2、有一首儿歌,给我们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让我们来听一听:大海有几个特点?
三、学习课文
1、听课件的读。听读识字,请你边听边思考:这首儿歌问了几个问题?(讲了大海有几个特点?)(蓝、咸板书)
2、再听一遍,边听边想一想:每一个字音应该怎样正确地读?
3、好,这么好听的儿歌,您一定想自己读一读了。清你请你
⑴自己指读儿歌:读准每一个字音,读好每一句话,直到可以读给大家听。
⑵请你再读一读儿歌,练习在儿歌中间找到认字条中的字(用圆圈圈出来),找到方格中的字(用三角符号标示出来,这些字,我们不但要会认会读,还要记住字的形状,写好字。))
⑶同桌检查:互相读给对方听。儿歌:读的对,夸夸她;读错了,帮助他。
⑷请小老师来教大家读,指着课件,全班跟读。
男女分读;大组比赛读;分句子读。(给孩子说明?也可以代表一句话的结束,表示疑问的语气。)
读的时候,遵守:读到哪儿,指到哪儿;指到哪儿,读到哪儿。
4、老师小结
5、随文识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认字条里的每个生字,还有生字格里的生字。
⑵再和同桌合作,不按顺序,互相考考,认读完所有的生字。
⑶老师抽查:用生字卡片,开火车。大组�D�D小组�D�D个人
6、了解儿歌分小节以及“?”的知识。
⑴大家看书,请小老师教读儿歌。其他人一边听一边思考:这首儿歌分几节?(用空行作为分节的依据。)男生、女生分节比赛读书(准确流利。小节之间有明显停顿)
⑵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划出每一个小节有几句话。(标志:。)
⑶介绍“?”表示疑问的语气。书空感受:“?”
⑷请你找一找这首儿歌有几个“?”读出疑问的语气。
①从“怀里抱着天”体会到什么?重新看课件资料,感受大海的无边无际。
②从“渔人流了汗”体会到什么?(感受渔人的辛苦。)
③分句来朗读和感受。
7、小游戏
自己朗读感受,加上动作。
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作示范。同桌互相表演体会,背诵(课间操)。
8、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后,请学生教读。开火车读。
9、课件出示认读的字,请学生教读。开火车读。
10、再返回句子中、课文中认读、巩固。
篇13:海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汉字是美的符号。课标要求小学低段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且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适合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方法。本课重在让学生运用听读识字、随文识字等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练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音韵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8页。
教材分析:
《海水》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在一问一答中渗透了对大海蔚蓝辽阔景色的赞美和对渔人挥汗撒网辛勤劳动的敬重。本课是听读识字法的小结,同时也是一年级孩子最主要的识字法――随文识字法的综合运用范例,要求会认14个生字,会写1个基本笔画和6个字。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主要运用听读识字法识字,掌握情况较好。随文识字法在本单元第一课开始接触,学生已初步了解,但并未很好掌握,不能熟练运用。对汉字音韵美方面的主动感知意识较弱,要达到朗读出文字韵味的目标较为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随文识字“你、笑、着、答、抱、流、了、汗”,能认会写“问、为、什、么、回、因”6个字,对先进入后封口的笔顺规则有一些感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2.过程与方法:分层要求认、写两类生字,分别在读书、书空和游戏中巩固识字成果;借助《海水》的朗读训练,运用随文识字法识字;多种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和巩固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朗读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并向往美丽、富饶的大海。
教学重点:
用随文识字法识字,以准确流利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主动有效的识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呀,我做了一个很甜美的梦,猜猜我梦到什么了?
生1:老师,您是不是梦见……?
生2:老师,您是不是梦见大海了?
(2―3人猜一猜)
设计意图:亲切自然地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孩子的探究热情,为顺利的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的图片资料)
师:是啊,“大海、大海,像个摇篮。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大海、大海,多大多宽!瞧,太阳和月亮,也睡在里边!” 我梦见丁丁带着我们来到了美丽、辽阔的大海边。
翻卷的海水,已经向我们发出了隆重的邀请,邀请我们去探索大海的奥秘。孩子们,咱们一起投入大海的怀抱吧!
篇14:《海水》教学设计
一、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这首儿歌原来是在学完拼音以后出现的,后来移到了第六单元中,课文共有8句,富有童趣,朗朗上口。此时的学生还没有学习拼音,但通过多种途径,已经认识了一百一十多个生字,会写二十多个生字,再加上学生已有的基础,优秀的学生基本能够读下来。因此,为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资源,鼓励更多的人爱上学习,爱上识字,我决定先让学生进行读书展示,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课要求学生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笔画“撇折”,学习先进入后封口的写字规则。其中要求学生会认会写的生字有些在前面已经接触,在教学时要有所侧重。而对怀、咸、渔等字只要能结合语境读下来就行了。
二、主要环节设计。
(一)读书识字。
1、出示“大海”图,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大海你有哪些了解?请告诉大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给他们展示及交流的机会。)
2、自己先试着读读这篇写海水的儿歌,然后读给大家听。(尽管是一年级学生,还是应该顺学而教,作为老师要认真听读,找出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地方。)
3、跟着老师读一遍儿歌,再互相读给同桌听。
4、提问:“我”是谁呀?我向大海问了什么?找一找,读出来。(带着问题读书,也就是带着思考学习,老师要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能够找出正确的答案。这较之单调重复的比赛读、齐读等更受学生欢迎,也更容易落实北师大版教材整体推进的编写思想。)
5、同桌一个是“我”,一个是“海水”,试着相互问一问。(看似活动,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读书。既和生字多次接触,达到了认识的目的,又为下面的背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集中识字。
1、学生自己按顺序指读生字。(速度稍微慢一点,遇到读不出来的,允许他们回到课文中复习,也鼓励会拼音的学生看着拼音认字。)
2、利用卡片或者绿色通道及田字格里的生字,老师读一个,学生找一个。
3、选择合适的生字组词、说话。组词:答、抱、流、回、因等,用“因为”、“为什么”说话。(这是丰富学生语言的练习,首先要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然后扩展到生活中,但不要逢字就组词、解义,应从实际出发,不是多多益善,有些特殊的字本身就只有固定的几个词语,有的字在生活中也不常用,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做,可能有负面的作用。更要避免的是不论三七二十一,每个字写两遍,组两个词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出现。)
(三)写字。
重点指导几个字的笔顺和带有新部首的字。如:问、为、么三个字的笔顺,因、会两个字的第二笔及先进入再封口的规则。
1、先让学生书空,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了把字写好,帮助学生去找关键的笔画(处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
2、描红、仿写。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在下面照样子写一个。
3、在生字本上写字。(纸上练兵很必要,训练学生的手感,建立和强化他们对本子及田字格的概念。)
(四)背诵。
1、简单理解词句。“我的怀里抱着天”、“因为渔人流了汗”两句。前句最好能再提供图画,让学生看映在水里的蓝天,启发他们想一想,蓝天躺在大海里,就像孩子躺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后句则了解是否有学生品尝过汗水的味道,如果有,则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知道海水是咸的,汗水也是咸的,渔人整天在海里打鱼,流了很多汗,好像把海水也弄咸了。
2、试着背诵。由于有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背过,可采取同桌结对背诵的形式,先互相问答背,然后每人一小节,在熟练的基础上,还可以用手打着节奏背、和着音乐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检测。
1、填空。(既检查了课文背诵情况,又检查了生字书写情况,一举两得。)
2、结合随堂练习,给学生评价,进行证明的鼓励。如背诵、写字等内容。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
说明:这几个环节相对简单,也尽量突出重点,至于怎样的调整更有效果,那就要看学生的实际了。
对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些想法
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情况很特别,一是基础不齐,但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接受学前教育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又使他们较之过去的新生多了些许油滑和浮躁;二是由于家庭给他们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一旦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失利或与目标相差甚远,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及对自己的不相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正确估计学生的现状,选定合适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线性向面性转变。在一年级教学时,我们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足够的备用方案,在好多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在什么地方引导以及怎样引导,要比教学内容更加重要。不能过高地估计了我们的学生,尽管他们有幼儿园学习的经历,但还只是支离破碎的点滴知识,有的可能还是错误的。在教学《小书架》后,我让学生用“每天”说句子,出乎预料的是她们不会从生活中找例子,于是,我引导她们想象家里人每天都什么,然后说出来,这样就有了“妈妈每天都要到体育场去锻炼”、“爷爷每天都要到地里去干活”,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谈话扩展到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甚至到未来的学校生活。我曾和两个小朋友接触过,用“海”组词,除了大海外,几乎不知道还有什么。
二、鼓励学生多实践。我觉得不论是学课文还是学写字,最好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我们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和观察者,根据实情再进行指导。老师的范读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时机和次数,我的看法是学生先行,读正确流利是一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不要用装模作样的所谓有感情来花费过多的时间。比如在写字方面,让她们手口并用,逐笔说写笔画,不仅如此,还要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多练习,找出关键的笔画,(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写好了,字就有了坚实的骨架,不至于东倒西歪。)找出每笔在格中的位置。
三、适时给学生一些帮助。我在教《海水》时,先让他们每人读一遍,不认识的字我帮助他们,基本上能读下来时,我问:问大海什么?找出两个问题的句子读读,然后让他们互相问答,有兴趣,也达到了识字和读书的目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不能盲目地回答,尽量到书上找答案。这是习惯,也是能力。
对于组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安排,不可逢字就组词,要结合具体内容教给他们方法。如用“海”组词,我就在小黑板上画了大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在不同的地方添画内容,其实就是围绕“海”想开去。这样就有了海面、海水、海浪、海底、海鸥、海军、海带、海边等的词语,多次这样做,他们再遇到一个字时就有了初步的方法。
四、让学生多积累。学生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让他们多积累好文章,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较多知识模块。让学生多积累这是一个教学原则,但不能建立在反复地枯燥地读书上,如果能帮助他们对文字有一点的理解,或者在教学时做一些渗透性的铺垫,就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古朗月行》学生对白玉盘、瑶台镜是比较陌生的,把它们和月亮联系起来更是困难,如果老师不作为,学生背诵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我是从盛菜的盘子和家里用的镜子入手,建立感性的认识,同时用月亮的颜色和盘子比较,又简单讲了有关瑶台的故事,学生就可能对飞在青云端有点印象了。背诵《我家住在大海边》时,我让两个小朋友在读中去发现写法上的规律,如第二句到第四句,每句最后的一个字词又是下一句的开头。
五、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有的时候,我们稍微进行一些拓展训练,也是必要的。教《咏鹅》时,我充分利用书上的图画,让他们把“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解的过程。当时,我有意地增加了一些学习的难度:诗中在写鹅时用了哪几个表现颜色的词?想一想,在水中,鹅的动作是什么?孩子经过自己动脑筋,还是能够说出正确答案的,对这类练习要适度,采取渗透的原则。《做早操》一文,四个小节结构相近,所写事物学生也有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背诵,如果换一种角度检查,就会受到更好的效果,我指着楼外一颗椿树,让一个孩子也仿照着说说,她竟然很有兴趣,也很快说出来了:小椿树,起得早,摇来摇去,在院子里做早操。
篇15:诗歌教学反思
诗歌作品的鉴赏须从何处入手:开展古代诗词的探究学习,探究什么,怎么探究。语文课程要利用古代诗词文学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通过诗词阅读鉴赏活动,在学习品味评价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诗词一般的知识和鉴赏的规律,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体悟、品味咀嚼,思考申发。用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作者沟通,调动自己的经验去体悟形象与作品的意义。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去,成为作品最后的完成者。学生自主学习鉴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则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索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发展到“学会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是通过这种转变,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1.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鉴赏古诗词课题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二是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是熟悉意象蕴含的
基本固定意义,分析由意象营造出的意境氛围。
2. 探讨学习方法
教师境界为教无定法,但在这里是无具体方法可仿照,唯有在实际中边走边摸索,在学生学习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内容思想的方法活动中进行了方法的探讨。我们在每类诗词的前言中,都有简明鉴赏方法的说明,这是一把钥匙,用来启开学生的思维。例如山水的鉴赏,我们在第一节课中引领学生运用现有的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在品味意境的时候揣摩作者的情感。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和学生共同鉴赏了例文中的几首诗,在形式上采取每组一首,要求学生把每组分到的诗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在课堂讨论中首先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让每组的学生交流自己组员的作业,推举出一份语言描述优美的,共同进行修改,然后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由其他同学评点,对好的作品加以简单分析。由于山水诗一般为绘景融情,学生都能描述出来。有了这个初步感知,让学生以一首习题诗作为对象,分析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性认识有哪些,在品读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有哪些,把这些认识用书面形式表述出来,总结自己赏析山水诗词的方法。在第二步实践练习中,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赏析习题拓展中的作品。这样我们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鉴赏就完整地实施了:被动认识——引导运用——主动认知——实践检验——达到目的。
当然在开篇讲解时,学生对于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需要教师提示引导完成。到后面的几类诗中,我们改变了形式,又引导到激疑:课题进行到羁旅(思乡)诗时,采取激疑自学法①先让学生阅读例文赏
析中的范文,然后画出你认为每首诗词中的关键词句;②罗列着这些 词句,你发现有什么特点;③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当学生完成这几个步骤后,我们再让他们阅读前面的文本鉴赏方法,借鉴此法对自己的第③题进行修改,就会得到自己的鉴赏方法。再例举忧国忧民诗,课前一小组的形式展开阅读,把例文赏析中的八首从内容上划分类别,并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先入为主的`掌握了鉴赏方法,再回首看资料中的方法介绍,加以完善。
3.归纳鉴赏方法
每进行完一个类型时,我们和学生共同总结鉴赏方法,并把它标注在资料上。当完成全部诗词类型的讲解后,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鉴赏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小结。
从期中考试的诗词鉴赏试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系统有针对的实践训练。
篇16:诗歌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歌的每一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仿写。特别是二、四小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
一、思维引路,学会用“秋风在……”说话。
第二小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先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了秋风的调皮和可爱,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秋风像我们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那么他们还会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铺垫,有了自己平日的调皮经历,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公园等,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秋风在……”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导,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秋风在果园里追逐,秋风在池塘里嬉戏;
秋风在公园里散步,秋风在农田里忙碌;
秋风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气,把秋的气息布满人间。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二、兴趣激发,学会用“……嚷着……,要……”说话
第四小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让孩子们仿写这句话?我先让他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种水果成熟时是什么颜色的?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他们对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给孩子们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颜六色的水果图让孩子们激动,好多小眼睛亮起来了,发出了“哇”和咽口水的声音。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开了,学习兴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发,表达一下子就变得容易了:
柿子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桔子嚷着冷了,要披黄袍。
篇17:诗歌教学反思
每一颗种子都饱含蓬勃的力量,只要我们留心去浇灌;每一个花苞都拥有绽放的能力,只要我们留心去呵护;每一颗心灵都蕴含思维的火花,只要我们留心去点燃。当思维的火花即将绽放的时候,需要我们适时地给予阳光雨露,让它尽情地绽放……
《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全诗采用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的热情,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找风。在教学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我是小诗人”的环节:“聪明的小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当小诗人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下,他们跃跃欲试,编出了许多:“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小草在点头,那是风儿在和他们打招呼。” “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花儿弯下腰,那是风儿在和他们玩耍。”“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听风铃叮咚响,那是风儿在唱歌。”“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柳枝在摆动,那是风儿在跳舞。”……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迸发出许多创造的火花。争着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我又提出更高的要求:风除了唱歌、跳舞、打招呼还可能做什么呢?有的学生说:“生气、微笑、玩耍、看书、捉迷藏……”
我追问道:“在什么时候风做这些事呢?你还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吗 ?”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还很高,很愿意接受挑战,纷纷创作出了多姿多彩、令人赞叹的诗句:“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风车在转动,那是风儿在和风车捉迷藏。”“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 你看沙土到处飞,那是风儿生气了。”“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 你看书被翻起,那是风儿在学习。”“你没见过风,我也没见过风,你看国旗飘啊飘,那是风儿在向国旗敬礼。”……
每一个花苞都渴望被呵护,每一颗火种都渴望被点燃。在学生的思维火花即将绽放的时候,它的声音是细弱的,它的花瓣是纤嫩的,它的表现是羞涩的,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悉心去呵护,耐心去启迪,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添上一把柴,让它绽放,让它燎原。
篇18:诗歌教学反思
《海水》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短小诗歌。主要写的是小朋友与大海之间的有趣对话。语言清新流畅,活泼可爱,全文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叙述了大海的蔚蓝辽阔、渔民的辛勤。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先将这节课的得与失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图片展示导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课前准备的多组海水的美丽图片,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讲台下的小朋友全都被海水的美丽风景吸引住了,于是我紧抓住这一契机,马上提问:“海水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接着我总结设问导入“想知道为什么海水看起来是一片蓝,为什么海水尝起来是咸的”,在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的基础上,与老师一起走近《海水》。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生热情高涨。
在这一环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让学生熟悉课文以至背诵。开始先让学生看海水汹涌的画面,给学生讲海的趣事,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自由读边找出在藏在课文中的调皮的生字宝宝,并圈出来。小朋友最喜欢当小发现家了,他们都参加了这一小探秘活动。通过同桌之间读,将我们的生字宝宝记下来。接下来,我采用齐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读课文,先要求他们读准字音,再读熟课文,学生参与程度高且热情高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表演读。表演好的学生带着大家读,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艺术,逐渐渗透到课堂,延伸到生活。
3.随文识字效果好
结合初读课文中的`圈、认生字,在学生在对生字宝宝有一定印象的情况下,出示词语,让学生自己抢读,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认、记读词宝宝,从词过渡到多种形式展开生字教学,在学生熟读词语、生字的基础上,回到课文,将生字生词等变为红色突显出来,让学生在朗读文中加深记忆。这种随文识字方法能够从句到词,从词到字,不脱离课文,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4、课前准备学生参于,探讨问题兴致高涨。
一年级的同学看起来很小,但对老师不知的任务会非常认真。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大海的图片,寻找大海的奥秘,当课上讲到海水为什么这么咸,他们脱口而出,紧接着我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课前准备,他们都争着说自己的发现,那种自豪无语言表。顺势我说谁还有问题也像书上小朋友一样向大海提问?他们就根据自己的发现自问自答,非常喜人。
存在问题
1、未充分利用教材
记得之前参加语文教研时,有位老师说要处理好“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关系,而我在上课时仍然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充分利用教材,可将课文这一问一答的有趣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表现出来。相信如果本节课加上这个,这节课可以上得更好。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多多利用教材,处理好“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关系,力求把每一节课上到最好。
3.未重视教学方面的细节
在把握课文整体的基础上,未注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自然衔接,导致某些教学环节衔接还不够紧密。在教师的语言体态上还不够凝练、流畅。课堂语言方面还处于一种平淡化的语气,不够童趣。当学生回答出出乎意料之外的问题后,有的处理还行,有的简单敷衍,教学机智性明显不够灵活。今后应多注重细节方面的问题,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 观沧海教案设计
★ 诗歌教学反思
★ 浪花 教学 示例
★ 《晨光》教学反思
【诗歌《海水》的教学反思(精选18篇)】相关文章:
看节目排座位教案2022-09-13
浪花语文教案2022-04-30
浪花的教学方案2023-11-2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设计2023-10-19
《我家住在》教案2024-01-29
课文赶海的教案设计2022-12-10
纪伯伦组歌教学反思2022-05-07
《问银河》的教学设计2022-04-29
《假如》的教案及反思2023-05-19
古诗《观沧海》导学案2023-12-03